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第2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教师用书岳麓版必修1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第2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教师用书岳麓版必修1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第2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教师用书岳麓版必修1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第2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教师用书岳麓版必修1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第2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教师用书岳麓版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第2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课程标准素养解读1.概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相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2.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相识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宏大意义。3.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斗争成功在中国抗拒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1.梳理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历史进程,把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要历史分期。(时空观念)2.运用唯物史观理解中国民主革命道路有其独特的缘由和相对的条件,包括客观的和主观的条件。(唯物史观)3.以相关史料为依据说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的选择的道理。(史料实证)4.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抗日斗争的成功,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在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中第一次取得的完全成功,洗血了中国的百年耻辱。(家国情怀)一、中国共产党成立1.历史条件(1)思想基础: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2)阶级基础:五四运动后期,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气登上历史舞台。(3)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陈独秀在上海、李大钊在北京分别创立共产党的早期组织。(4)国际因素:共产国际的帮助。2.诞生——中共“一大”(1)召开: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法租界召开,最终一天的会议移至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2)内容①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直至歼灭阶级差别。②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中心局。(3)意义: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记着中国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3.中共“二大”:1922年召开,将党现阶段的奋斗目标修改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军阀,建立民主共和国。4.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1)时间:1922年。(2)机构:党领导工人运动的最高机构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3)概况:以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为终点。(4)教训:这次高潮结束后,中国共产党相识到必需团结广阔农夫、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成功。二、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国共合作(1)背景①中国共产党方面:1922年6月,提出建立各民主阶级联合战线的主见;1923年,中共“三大”确立了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的方针。②孙中山方面:接受共产国际代表的建议,同意国共合作。(2)实现: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重新阐释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3)意义:在国共两党推动下,反帝、反军阀的国民革命在全国蓬勃开展起来。2.国民革命(1)兴起: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组建国民革命军。(2)高潮:1926年7月出师北伐,目标是直系吴佩孚、孙传芳和奉系张作霖。(3)结果:歼灭了吴佩孚、孙传芳所部,战胜了张作霖。(4)失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加紧与中外反革命势力勾结,背叛了革命。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裂开。北伐斗争取得了成功,但国民革命最终失败。根本缘由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变更。三、工农武装割据1.南昌起义(1)概况: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发动了南昌起义。(2)意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抗拒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记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起先。2.八七会议:1927年8月,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抗拒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3.开拓革命道路: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创建了井冈山革命依据地,开拓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井冈山道路井冈山道路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实践。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前提,土地改革是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主要形式,依据地建设是阵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四、红军长征与西安事变1.红军长征(1)缘由①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不断侵华,中国的领土和主权不断沦丧。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集中力气“围剿”红军。②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2)经过①1934年10月,红军主力被迫撤离南方革命依据地。②遵义会议:1935年初,中共中心在贵州遵义召开会议,订正错误的军事路途,改组中心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③《八一宣言》:1935年8月,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见。(3)结果:1935年10月,中心红军到达陕北。1936年10月,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成功会师,长征结束,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革命依据地。右倾和“左”倾右倾与“左”倾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右倾主要表现为保守、妥协、退让;“左”倾往往以革命的面目出现,表现为急躁冒进,急于求成。两者都有危害性。2.西安事变(1)缘由:民族危机加深,使国民党政府内部发生分化。(2)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留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一样抗日。(3)解决:中国共产党确定逼蒋抗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12月25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4)意义: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日局面的形成打下了基础。五、全面抗战1.日本全面侵华(1)标记: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中国全面抗战起先。(2)日军的暴行①日本军队用大屠杀、细菌战、毒气战等残酷手段肆意残害中国人民。②日本实行“以华治华”的策略,通过建立汪精卫等伪政权进行殖民统治。③日军在占据区推行“治安肃正运动”“治安强化运动”和“清乡运动”,进行残暴的统治。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心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9月23日,蒋介石发表讲话,事实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标记着国共其次次合作的实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3)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党内合作与党外合作(1)党内合作: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所谓党内合作,是指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共两党的合作在国民党一党内部进行。(2)党外合作:是其次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所谓党外合作,是指国共两党没有统一到任何一个政党内部,而是在两党之间进行合作。3.中国的抗战(1)两个战场:在抗战中存在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和以中国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场,两个战场相互协作。(2)“百团大战”:1940年,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重创日军据点、交通线,增加了全国军民抗战成功的信念。(3)抗日斗争成为主战场:1941年12月,太平洋斗争爆发后,蒋介石起先消极抗战;中国共产党多次粉碎日军的“扫荡”,敌后战场渐渐成为主要战场。4.结果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倒戈。并于9月2日5.意义(1)抗日斗争是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成功的反侵略斗争。(2)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成功做出了重大贡献。(3)抗战成功后,中国收回宝岛台湾。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1.两种命运:民主与专制、和平与内战、联合政府与一党独裁。2.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重庆谈判:1945年8月到10月,结果: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确立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2)政协会议:再一次确认和平建国的途径。(3)国民党破坏政协决议:暗杀闻名民主子士闻一多,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推翻和平民主建国路途。3.人民解放斗争(1946—1949年)(1)斗争进程①内战爆发:1946年6月底,蒋介石调集重兵进攻中原解放区,全国规模的内战爆发。②战略防卫: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③战略进攻:刘、邓大军于1947年夏挺进大别山。④战略决战:1948年9月—1949年1月,取得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的成功。⑤北平谈判:1949年4月20日,李宗仁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⑥解放南京: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4月23日,(2)重心转移:1949年春,中国共产党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确定把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转移到复原和发展生产上来。(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成功,为现代化发展扫清了障碍,开拓了新的道路。“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1.“工农武装割据”创建的背景史料秋收起义原安排要去打长沙,大家也都想进长沙……可是长沙打不下来,①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②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养精蓄锐,发展我们的武装力气。——《秋收起义》[解读]①表明俄国式的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②表明要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才能救中国。[思索]依据史料分析湘赣边秋收起义后为什么要改向井冈山进军。有何意义?提示:缘由:起义军进攻长沙受挫,井冈山地区敌人防卫力气薄弱。意义: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依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2.“工农武装割据”的含义史料1928年,遂川人民唱歌谣:“过新年,过新年,今年不比平常年,共产党军来到了,③又分谷子又分田。过新年,过新年,你拿斧子我拿镰,高举红旗开大会,④工农翻身掌政权。”[解读]③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进行土地革命。④是指建立了代表广阔农夫利益的新民主主义政权。[思索]依据史料,分析“又分谷子又分田”和“工农翻身掌政权”有什么联系?提示:二者的关系是经济基础确定上层建筑。中国共产党开展土地革命,把土地分给农夫,农夫为巩固土地革命的成果,激发出政治主动性,他们主动组织起来,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政权。3.“工农武装割据”的影响史料⑤80年前,毛泽东同志……开拓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确立了我们党依靠群众、宣扬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的群众路途,培育了以坚决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成功为主要内容的⑥井冈山精神。——李长春在纪念井冈山革命依据地创建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解读]⑤指1927年。⑥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法宝。[思索]依据史料,分别举例说明井冈山精神“敢闯新路”“依靠群众”是如何体现出来的。提示:“敢闯新路”:抛弃“城市中心论”,开创第一个农村革命依据地,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开创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依靠群众”:开展土地革命,调动一切反封建的因素。全面相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1)含义:工农武装割据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依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2)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缺一不行的——党的领导是前提,土地革命是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斗争形式,依据地建设是物质基础。(3)意义:“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详细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为中国革命开拓了一条建立农村革命依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政权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1.影响国共两党关系变更的主要因素(1)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代表工农群众的利益。阶级性质不同是国共关系冲突斗争直至分裂的根本缘由。(2)社会主要冲突的变更。当民族冲突上升为主要冲突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当阶级冲突上升时,两党合作关系就有可能裂开,走向对抗。(3)国际政治势力的看法与国际环境的影响。进步的国际政治势力和有利的国际环境就能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反动的国际政治势力插手,会加速两党关系的裂开。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探究的特点(1)从最高纲领到最低纲领: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革命,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2)从以城市为中心到创建农村革命依据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工农武装割据,开拓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3)从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国共其次次合作,开展抗日斗争,取得抗日斗争的成功。(4)从农村再到城市:人民解放斗争,从战略防卫、战略反攻,到三大战役战略决战,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的统治,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到城市。[课堂小结]时空坐标答题术语1.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2.1924年,国民党“一大”标记着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国民革命运动开展起来。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失败。3.国共十年内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究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4.1937年9月,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抗日斗争取得了成功。5.中国共产党经过三年多的斗争,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取得了解放斗争的成功。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成功。1.中共“一大”上提出党的奋斗目标是“用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歼灭资本家私有制”。这一目标()A.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生B.成为近期内党的工作中心C.成为国共合作的指导思想D.与当时中国国情存在很大差距D[中共“一大”召开时,中国依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还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因此D项正确;国民党政权属于资产阶级政权,与此目标不符,A、C两项错误;B项错误,这次大会确定今后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2.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革命运动被称为“国民革命”,主要是因为()A.群众基础的广泛性B.共产国际帮助的进步性C.领导阶级的先进性D.革命成果的丰富性A[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群众基础广泛,包括工人阶级、农夫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3.“八七会议”为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白新的出路。“新的出路”是指()A.“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同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B.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抗拒国民党反动派C.确立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地位D.进行长征,实行战略转移B[“八七会议”总结了之前革命斗争的阅历教训,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抗拒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为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白前进的方向,故答案为B项;A项是孙中山的思想,与题意不符,解除;C项是在遵义会议上完成的,解除;长征是在1934-1936年,D项错误。]4.党员构成的变更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自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