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南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1页
辽宁省辽南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2页
辽宁省辽南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3页
辽宁省辽南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4页
辽宁省辽南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辽宁省辽南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考试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1—13课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距今约5000年左右,长江流域下游、黄河流域、北方辽河流域分别出现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和红山文化。它们既各具特色,又相互交流借鉴,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现了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这反映了()A.中华文明发展领先世界 B.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点C.出现明显贫富差别 D.宗教信仰是所有古人类生活一部分【答案】B【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距今5000年左右(中国)。长江流域下游、黄河流域、北方辽河流域等地出现的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和红山文化等多处早期文明,各具特色又互相交流借鉴,反映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多元一体特点,B项正确;没有对比,不能得出中华文明发展领先世界,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贫富差别的信息,排除C项;宗教信仰是所有古人类生活一部分说法绝对化,排除D项。故选B项。2.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 B.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 D.传说在历史研究中也有一定参考价值【答案】D【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所述,司马迁根据游历各地时听到的人们传颂的黄帝的事迹,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即选择记述可靠的内容,编成黄帝的事迹,这反映了司马迁严谨的治世态度,同时也说明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D项正确;《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来自传说,有待进一步考证核实,不一定准确可信,排除A项;考古发掘明显比历史记录更真实可信,排除B项;历史文献应该与考古相互印证,不是口头传说,排除C项。故选D项。3.周代的整个中国是一个“天下”,“天下”没有边,也没有界线,有向远处扩散而逐渐淡化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不仅是统治的权力,更是通过文化交融而构成的一个新的文化—“天下”的文化。以下能够推进“天下”文化发展的是()A.君权神授的思想观念 B.宗法分封的统治秩序C.为政以德的儒家思想 D.崇尚自然的天人关系【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周代(中国)。据材料“周代……没有界线,有向远处扩散而逐渐淡化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不仅是统治的权力,更是通过文化交融而构成的一个新的文化”及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通过分封制,扩大了统治疆域,并将周文化在更大范围内传播,推进了文化认同,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西周对广大疆域的统治和文化认同,没有涉及君权神授,排除A项;儒家思想产生于春秋时期,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没有涉及天和人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4.西周、春秋时期的“家”,多为一个政治单位,与国对称,即孟子所谓“千乘之国”“百乘之家”;战国至秦汉时期,“家”成为一个社会生产、生活单位,即史书中所谓“编户”“齐民”。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礼崩乐坏的社会环境 B.社会等级制度的混乱C.铁器牛耕的使用 D.百家争鸣的思想解放【答案】C【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西周至秦汉时期(中国)。据材料“西周、春秋时期……多为一个政治单位……成为一个社会生产、生活单位”可知,西周至秦汉时期,家从一个政治单位,逐渐成为一个社会生产、生活单位,结合所学可知,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进步,小农经济的逐渐形成,带来了上述变化,C项正确;礼崩乐坏的社会环境与家的变化无关,排除A项;社会等级制度的混乱与家的经济功能出现没有直接关联,排除B项;百家争鸣促进思想解放,与家的功能变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5.春秋时期,各国统治者出于争霸需要,争相招揽人才。士人周游列国,颇受重用,他们的活跃推动了学术文化的繁荣。下列哪一思想会最受各诸侯国统治者欣赏和采用()A.“为政以德” B.实行仁政,民贵君轻C.变法革新 D.“兼爱”“非攻”【答案】C【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据题干“各国统治者出于争霸需要,争相招揽人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进行变法革新,以适应争霸的需要,因此C选项符合题意,选C项;“为政以德”是孔子的思想的核心,强调用道德教化治理社会,这一思想不符合诸侯争霸需求,排除A项;民贵君轻是孟子的思想,强调民众的权益高于君主,这与当时诸侯寻求强化王权、加强统治的需求相悖,排除B项;“兼爱”“非攻”是墨家的思想,主张无差等的爱和反对战争,但在诸侯争霸的背景下,不符合统治者的利益,排除D项。故选C项。6.钱穆先生在《秦汉史》一书中说到:“秦朝政治措施之重要者,当首推废封建而行郡县。然封建之废,实不始于秦,自春秋以来,西周封建旧制,固已日在崩坏之中,封建制渐崩坏,即郡县制渐推行,二者相因,本属一事,考之《左传》,晋人早有县制”。由此可知()A.秦代之后分封退出历史舞台 B.秦朝开始在全国实行郡县制度C.作者意在完全否定分封制度 D.秦郡县制度推行有其历史基础【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然封建之废,实不始于秦,自春秋以来,西周封建旧制,固已日在崩坏之中,封建制渐崩坏,即郡县制渐推行”可知,钱穆先生认为,郡县制并不是秦朝开始推行的,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存在,秦朝只是在春秋制度基础上进一步晚上和推广,由此可知,秦郡县制度推行有其历史基础,D项正确;秦以后也有分封,如汉初的郡国并行制,排除A项;在秦朝之前郡县制就已经存在,排除B项;材料中并没有评价分封制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7.西汉时期为配合对匈奴的战争,汉武帝派遣张舞两次出使西域。下列对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A.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 B.促进了与东南亚各国友好往来C.两次出使都取得预期的目标 D.建立起与欧洲大秦直接商业联系【答案】A【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张骞出使西域主要的影响是促进了中原与西域各国之间的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A项正确;张骞出使的主要目的是西域而非东南亚,排除B项;张骞第一次出使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排除C项;丝绸之路开通后,与欧洲国家建立起间接的商业联系,排除D项。故选A项。8.汉武帝采用主父偃的建议,“令诸侯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汉武帝实施这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A.加强皇权 B.加强思想控制 C.扩大地方权力 D.强化大一统局面【答案】D【解析】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汉武帝时期。根据材料可知,“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即推行“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上的统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有利于思想上的统一。由此可见,西汉实施这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强化大一统局面,D项正确;汉武帝设立了中朝制度,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排除A项;“加强思想控制”属于尊崇儒术的目的,排除B项;“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削弱了地方权力,排除C项。故选D项。9.董仲舒、朱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确立或恢复儒学正统地位发挥了关键作用,其共同之处是()A.符合现实政治需要的解构与重建 B.糅合中外多种学说并取其所长C.强调治国要外儒内法,礼法并施 D.注重孔孟思想的批判传承【答案】A【解析】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所学可知,董仲舒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要求,朱熹的理学有利于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可见两者都符合现实政治需要,A项正确;理学受到外来的佛教思想的影响,董仲舒的新儒学则不然,故“糅合外国学说”不是两者共同之处,排除B项;董仲舒、朱熹作为儒家学者,意在确立和维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并不会特别强调利用法家思想治国的必要性,排除C项;董仲舒、朱熹主要是继承发展孔孟思想,“批判”的说法不恰当,排除D项。故选A项。10.下列属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阶段特征的是()①国家分裂政局动荡②民族融合③人口大迁徙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政局动荡,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政权,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强,①②正确;少数民族大量进入中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出现人口大迁徙,③正确,①②③正确,A项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初步开发,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11.唐初,科举考试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唐玄宗诏令由礼部侍郎主持科举考试,中举及第的士人还要参加由吏部主持的以身、言、书、判为内容的铨选考核,铨选合格后才有资格被授官。这一变化表明,唐玄宗前期()A.中枢权力机构的相互制衡 B.士人的社会地位逐渐下降C.科举考试主导权的争夺激烈 D.官员的行政能力受到重视【答案】D【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材料“中举及第的士人还要参加由吏部主持的以身、言、书、判为内容的铨选考核,铨选合格后才有资格被授官”可知,对于通过科举考试的士人要对其进行行政能力方面的铨选考核,且考核合格才会被授予官职,反映了重视官员的实际的行政能力,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变化,并没有体现中枢权力机构的运行,不能反映中枢权力机构的相互制衡,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通过铨选选拔具有行政能力的官员,与士人的社会地位无关,且根据所学知识,唐朝时期士人的社会地位逐渐上升,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官员选拔的流程,没有涉及科举考试主导权的争夺,排除C项。故选D项。12.唐太宗时的国家雅乐包括龟兹、疏勒等西域多地的乐曲;西域也多有擅长唐人乐舞者,如曹国的曹保擅长弹中原琵琶,安国的安万善以吹奏唐人竿巢而闻名。这体现了当时()A.社会矛盾缓和 B.西域音乐登峰造极C.民族融合的深入 D.政治秩序稳定【答案】C【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唐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唐太宗时期,国家雅乐中包括了龟兹、疏勒等西域多地的乐曲,同时西域也有很多擅长唐人乐舞者,这表明西域和中原之间的文化交流密切,体现了民族融合的深入,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统治者缓和社会矛盾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关于音乐水平的对比,无法得出西域音乐登峰造极的结论,排除B项;稳定的政治秩序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的环境,但民族融合不能表明当时的政治秩序就一定稳定,排除D项。故选C项。13.北宋初年统治者实行“杯酒释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派文臣做知州管理地方。这些措施反映出宋朝治国的特点是()A.守内虚外 B.戒奢从简 C.崇文抑武 D.严刑峻法【答案】C【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中国)。根据材料“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派文臣做知州管理地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统治者从宿将手中收回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扩大科举规模,提高士人地位等措施,反映出其崇文抑武的治国特点,C项正确;“守内虚外”主要体现在宋代在军事防御上重视内部防范,而在边境防御上相对薄弱,与题干措施体现的重文轻武特点不符,排除A项;“戒奢从简”题干中的这些措施并没有体现统治者在生活上的节俭,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严刑峻法与“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等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4.樊树志《国史概要》记载“乾德五年(965年),开封城内十字大街有所谓鬼市——五更点灯营业至天明;马行街北至新封丘门大街,夜市营业至三更,到五更时分又再开张,至于‘耍弄去处’(娱乐场所),营业‘通宵不绝’。”这种现象出现说明()A.重农抑商政策的转变 B.国家统一政局稳定C.纸币交子的广泛流通 D.宋代商品经济繁荣【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题干中描述了宋代开封城内夜市和娱乐场所的繁荣景象,表明当时商品经济活跃,商业交易频繁,这种现象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市场需求的增大密切相关,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D项正确;宋代抑商政策有所松动,但没有发生彻底转变,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开封城内的经济情况,没有涉及国家统一政治局稳定,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商品交换所用的货币情况,排除C项。故选D项。15.《辽史》载:“辽国官制,分北、南院。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这一官制体现()A.全面推行汉化政策 B.因俗而治的特点C.统治危机的加深 D.民族分化政策【答案】B【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辽朝(中国)。从材料“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中可知,契丹设置北面官管理契丹事务,设置南面官管理汉人事务,说明其统治政策的特点是实行因俗而治,B项正确;全面推行汉化政策强调的是在各个方面完全采用汉制,但辽代的北面官制是针对契丹等民族自身传统事务的管理,并非全面汉化,排除A项;材料中的官制设置是辽代正常的政治制度安排,并没有直接体现出统治危机的加深,排除C项;民族分化政策侧重于对不同民族进行区别对待以达到分化的目的,而这里的北、南院官制更多的是基于不同民族的习俗和治理需求,并非单纯的分化,排除D项。故选B项。16.元朝不仅结束五代十国以来分裂局面,完成国家统一,还大大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下列史实表述不准确的是()A.设立理藩院管理藏族和少数民族事务B.将西藏地区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管辖C.设立澎湖巡检司,台湾地区纳入中央政府管辖D.在东北和云南设立行省,加强管辖【答案】A【解析】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时空是元朝时期(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设立宣政院管理藏族和少数民族事务,清朝设立理藩院管理藏族和少数民族事务,A符合题意,故选A项;元朝将西藏地区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管辖,表述正确,排除B项;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台湾地区纳入中央政府管辖,表述正确,排除C项;元朝在东北和云南设立行省,加强管辖,表述正确,排除D项。故选A项。17.北宋沈括所著《梦溪笔谈》记载:“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此项发明是()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雕版印刷术 D.火药【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材料“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及所学可知,北宋时期印刷术进一步发展,得益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B项正确;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排除A项;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并在唐朝中后期广泛使用,排除C项;唐朝末年火药用于军事,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8.17世纪初,荷兰借助新航路开辟,迅速崛起,成为“海上马车夫”,1624年荷兰殖民者先后窃据了澎湖列岛和台湾。1662年,荷兰殖民势力被驱逐,台湾重归祖国怀抱。这一时期为收复台湾作出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A.郑和 B.岳飞 C.郑成功 D.戚继光【答案】C【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入侵并占领台湾,企图在亚太地区建立殖民据点,郑成功(1624年—1662年)是明末清初的重要将领,他在1661至1662年发动反攻并成功将荷兰殖民者驱逐出台湾,此后台湾重归中国版图,C项正确;郑和是明代著名的航海家,与台湾的收复无关,排除A项;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与台湾的收复无关,排除B项;戚继光是明代抗倭名将,也与台湾的收复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9.15世纪前期,郑和先后七次率领船队出海,访问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史称“郑和下西洋”。下列对“郑和下西洋”评价正确的是()①推动了中外友好交往②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③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④经济目的是内在动因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15世纪前期,郑和先后七次率领船队出海,访问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结合所学可知,郑和下西洋访问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且采用的是和平交往的方式,这推动了中外友好交往,①正确;郑和下西洋是15世纪世界最大规模的远洋航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②正确;郑和下西洋虽然扩大明朝的国际影响力,但是这也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③正确;郑和下西洋的内在动因是政治目的,不是经济目的,④错误。由此可知,①②③正确,故选A项。20.内阁制度确立后,内阁逐渐获得票拟权,以致“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由此可知,当时()A.内阁成为中央决策机构 B.六部执行效率不断降低C.宰相制度得到重建 D.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答案】D【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所学知识可知,内阁不是法定的决策机构,其权力的上升,反映的是皇权的上升,D项正确;内阁不是法定的决策机构,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内阁权力上升,没有涉及六部的行政效率问题,排除B项;内阁不是法定的决策机构,宰相制度没有得到重建,排除C项。故选D项。试卷Ⅱ材料分析题(4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为了弥补兵源地士兵的不足,统治者往往会征用少数民族民众当兵,到了魏晋时期,这种现象更加普遍。另外,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的首领随着自身的发展而内迁的事也是常有的,其目的是侵夺牧场和掠夺人口。自然灾害也会造成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晋武帝时,塞外匈奴居住地发洪水,两万多匈奴人在河西宜阳城一带落户。“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大量的出土文物也表明各族民众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亲如一家。这个时期中原的服饰受胡服的影响大,头上戴冠的旧习渐改为使用头巾,文人用以表示风流,军事将领则以为儒雅。周瑜“羽扇纶巾”流传千载,即为当时风习,南京西善桥出土的砖刻《竹林七贤图》就是明证。——摘编自张德文、陈雪良《碰撞中的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杂居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杂居的影响。【答案】(1)原因:统治者征用少数民族民众当兵政策的影响;少数民族频繁内迁;自然灾害引起人口迁移;中原战乱,人口锐减,游牧民族逐渐接受定居生活。(2)影响:推动了民族交融: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为多民族国家的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解析】【小问1】根据材料“为了弥补兵源地士兵的不足,统治者往往会征用少数民族民众当兵”可见统治者招引或强迫少数民族内迁的政策促进了各民族间的杂居;少数民族为争夺资源主动内迁;根据材料可得“自然灾害也会造成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根据所学可知生活在塞外附近的匈奴、羌、氐等族,受汉族经济文化的影响,在不同程度上走着封建化的道路,向定居的农业生产或半农半牧生活过渡,因而要求适宜于经营农业的生活条件,不断向内地迁移;【小问2】根据材料“大量的出土文物也表明各族民众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亲如一家。这个时期中原的服饰受胡服的影响大……”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杂居推动了民族融合;汉族亦吸取各少数族群的文化精华,大大丰富着自身的物质与精神文化;各民族的大迁徙、大融合给汉族注入大量新鲜血液;为多民族国家的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22.目录是一本书的缩影,是全书内容的提纲挈领。阅读《中华文化史》的第七章部分目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第七章两宋:内省、精致趋向与市井文化的勃兴节次(节选)标题子目(节选)第二节从儒学复兴到理学构建一、岑寂后的复兴二、两宋理学第四节文人天地一、以婉约含蓄为主格调的宋词二、品味高雅的宋画第六节科技之光一、社会温床二、绚烂之花——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1)根据目录中的“标题”,宋朝在哪些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2)南宋“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是谁?在“文人天地”的“宋词”或“宋画”中任选一个方面写出两个具有不同风格的派别。(3)“科技之光”的具体成就有哪些?对后世产生的共同作用是什么?【答案】(1)领域:思想(儒学)文学、绘画、科技(各答一点)(2)代表人物:朱熹。宋词:豪放派、婉约派;宋画: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宋词、宋画任选一个写出两个派别)。(3)具体成就:雕版印刷相当普及且出现活字印刷术;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许多科技成就。共同作用: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宋朝(中国)。关于宋朝在哪些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由材料“从儒学复兴到理学构建”可知,思想(儒学);由材料“文人天地”可知,文学、绘画;由材料“科技之光”可知,科技。【小问2】本题是列举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宋朝(中国)。第一小问,关于南宋“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是谁,据所学可知,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是朱熹。第二小问,如果是宋词的话,宋词分为豪放派、婉约派;如果是宋画的话,宋画可分为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小问3】本题是列举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宋朝(中国)。第一小问,关于“科技之光”的具体成就,据所学可知,宋朝的科技成就有很多,具体成就:雕版印刷相当普及且出现活字印刷术;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梦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