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经济与社会发展策略研究手册_第1页
三农经济与社会发展策略研究手册_第2页
三农经济与社会发展策略研究手册_第3页
三农经济与社会发展策略研究手册_第4页
三农经济与社会发展策略研究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经济与社会发展策略研究手册TOC\o"1-2"\h\u19467第一章三农经济发展概述 240881.1三农经济的内涵与特点 2286191.1.1内涵 210081.1.2特点 3187721.2三农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3239701.2.1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3300731.2.2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269171.2.3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3287321.2.4推动社会稳定和公平 3147381.3我国三农经济发展现状 3294251.3.1农业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3130911.3.2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4267051.3.3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4305731.3.4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420053第二章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4195412.1农村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4235142.2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策略 470812.3农村产业结构升级路径 512370第三章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5226623.1农村基础设施现状与问题 5179363.1.1农村基础设施现状 5166273.1.2农村基础设施问题 6255903.2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策略 6259473.2.1加大财政投入 6290673.2.2创新投融资机制 6278533.2.3优化投资结构 6268183.2.4强化项目管理 610573.3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6150993.3.1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660123.3.2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6273933.3.3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创新 6124893.3.4公共服务人才培养 727672第四章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 7274254.1农业科技创新现状分析 757204.2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 7108014.3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 817116第五章农村金融与保险体系建设 8322945.1农村金融市场现状与问题 8303655.2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策略 881025.3农村保险市场发展 930959第六章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 932916.1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分析 9232766.2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体系 10224386.3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 1024419第七章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流转 11303057.1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现状 11284087.1.1政策背景与目标 11132907.1.2改革进展 11252497.2农村土地流转政策体系 112007.2.1政策框架 11324167.2.2政策内容 12139887.3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建设 1227237.3.1市场体系建设 12103567.3.2市场运行机制 1260837.3.3市场发展策略 1227909第八章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13193008.1农村生态环境现状与问题 13324538.2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13323408.3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路径 1325346第九章农村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 14147419.1农村社会治理现状分析 14235439.1.1社会组织结构 1499059.1.2治理主体多元化 1411129.1.3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14306109.2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策略 14266949.2.1完善基层政权组织体系 14108009.2.2创新治理手段和方法 1537899.2.3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治理 15283089.3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完善 15164709.3.1基础设施建设 15271319.3.2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15311619.3.3医疗卫生条件改善 15102809.3.4社会保障体系完善 1514547第十章农村经济发展政策与制度创新 162153510.1农村经济发展政策体系 163040610.2农村经济发展政策评估 162352010.3农村经济发展制度创新 16第一章三农经济发展概述1.1三农经济的内涵与特点1.1.1内涵三农经济是指农村、农业、农民三个方面的经济活动。其中,农业是基础,农村是载体,农民是主体。三农经济涵盖农业生产、农村产业、农村基础设施、农民收入等多个方面,是一个涵盖经济、社会、文化等多领域、多层次的复杂系统。1.1.2特点(1)地域性:三农经济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资源禀赋等因素影响,各地三农经济发展水平和特点存在差异。(2)季节性:农业生产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大,三农经济活动也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点。(3)脆弱性:三农经济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等因素的影响,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4)多元性:三农经济包括农业、农村产业、农村基础设施等多个方面,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具有多元性特点。1.2三农经济发展的重要性1.2.1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三农经济是我国粮食生产的基础,保障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发展三农经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利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1.2.2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展三农经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发展。1.2.3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发展三农经济,缩小城乡差距,有利于实现城乡协调发展。1.2.4推动社会稳定和公平发展三农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1.3我国三农经济发展现状我国三农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3.1农业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科技进步、政策支持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粮食产量稳定增长。1.3.2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村产业结构逐渐由传统的农业生产向多元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新兴产业不断壮大。1.3.3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在政策扶持和市场竞争的双重作用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3.4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但是我国三农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农业生产效率较低、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农民素质提升等。未来,我国应继续加大三农经济发展力度,推动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第二章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2.1农村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农村产业结构是指农村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比例。当前,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现状具有以下特点:(1)农业为主导,非农产业逐渐崛起。在我国农村,农业仍占据主导地位,但非农产业如工业、建筑业、服务业等逐渐崛起,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产业结构单一,附加值较低。农村产业结构以传统农业为主,附加值较低,农产品加工、流通等环节发展不足,制约了农民收入的提高。(3)产业布局不合理,资源利用不充分。农村产业布局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部分地区资源利用不充分,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压力较大。(4)农村劳动力转移不足,就业结构有待优化。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较慢,大量劳动力仍集中在农业领域,就业结构不尽合理。2.2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策略针对农村产业结构现状,以下提出以下几点调整策略:(1)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业附加值。加大对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提高农业附加值。(2)发展特色农业,促进产业多元化。根据各地资源条件和优势,发展特色农业,推动农业向多元化、特色化方向发展。(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产业布局。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优化产业布局,促进资源合理配置。(4)推动劳动力转移,优化就业结构。引导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优化就业结构,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2.3农村产业结构升级路径农村产业结构升级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以下为农村产业结构升级的几个路径:(1)技术创新,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农业生产力,实现农业现代化,为农村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技术支持。(2)发展循环农业,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推广循环农业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3)加强产业协同,打造农业产业链。加强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等产业的协同发展,打造完整的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整体竞争力。(4)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与休闲旅游、文化传承等产业的融合发展。第三章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3.1农村基础设施现状与问题3.1.1农村基础设施现状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与城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目前农村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环保等方面。以下分别对这几个方面进行简要阐述。(1)交通: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有部分农村地区交通不便,尤其是一些偏远山区和贫困地区。(2)水利: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有部分地区存在饮水安全问题,农业灌溉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3)能源:农村能源结构逐渐优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广,但仍有部分地区电力供应不足。(4)通信:农村通信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果,互联网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但仍有部分农村地区通信条件较差。(5)环保:农村环保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问题亟待解决。3.1.2农村基础设施问题(1)投资不足: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相对较少,导致建设滞后。(2)管理不善:农村基础设施管理机制不健全,导致设施运行效率低下。(3)技术水平低:农村基础设施技术水平相对落后,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4)公共服务缺失: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部分农村居民难以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服务。3.2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策略3.2.1加大财政投入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财政投入,保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3.2.2创新投融资机制积极摸索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3.2.3优化投资结构合理分配投资,重点支持农村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关键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3.2.4强化项目管理建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制度,提高项目实施质量和效率。3.3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3.3.1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农村居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3.3.2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3.3.3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创新创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公共服务,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效率。3.3.4公共服务人才培养加大农村公共服务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人才素质,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第四章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4.1农业科技创新现状分析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我国三农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科技创新投入不断增加。我国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投入资金逐年增长,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保障。(2)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如转基因技术、生物育种、农业信息化等。(3)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完善。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涵盖了政策、科研、推广、企业等多个环节,逐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4)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加深。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融合程度不断提高,新兴产业不断涌现,为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动力。4.2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政策引导。应制定一系列政策,鼓励和引导农业科技创新,包括税收优惠、财政补贴、金融支持等。(2)科研创新。加强农业科研队伍建设,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科技创新主体。(3)平台建设。构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整合各类科技创新资源,提高科技创新效率。(4)成果转化。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促进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5)人才培养。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水平。4.3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以下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几个关键环节:(1)成果筛选。对农业科技成果进行筛选,保证推广应用的成果具有实用性、先进性和可行性。(2)推广模式。创新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模式,采用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方式,提高推广效果。(3)培训与示范。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的培训与示范,提高农民的科技素养,促进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4)政策支持。应加大对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扶持。(5)监测与反馈。建立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监测与反馈机制,及时掌握推广效果,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有益借鉴。第五章农村金融与保险体系建设5.1农村金融市场现状与问题农村金融市场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繁荣与稳定。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从现状来看,农村金融市场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一是金融服务主体多元化,包括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二是金融服务产品逐渐丰富,涵盖了存款、贷款、理财等多个领域;三是金融服务覆盖面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得到了金融支持。但是在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金融服务供给不足,尤其是信贷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农村地区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突出;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如支付系统、信用体系等,制约了农村金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农村金融风险防控机制不健全,容易导致金融风险累积和传染。5.2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策略针对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策略:一是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应加大对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提高其服务能力和水平。同时鼓励其他金融机构设立农村分支机构,增加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二是优化农村信贷资源配置。通过政策引导和激励机制,促使金融机构将更多信贷资源投向农村地区,缓解农村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三是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支付系统、信用体系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效率。四是建立健全农村金融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累积和传染。五是推动农村金融创新。鼓励金融机构研发适合农村地区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农村多元化金融需求。5.3农村保险市场发展农村保险市场作为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对于保障农民利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农村保险市场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一是农村保险产品种类单一,难以满足农民多元化保险需求;二是农村保险服务水平不高,保险理赔难、理赔慢的问题仍然存在;三是农村保险市场潜力尚未充分挖掘,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有待提高。为推动农村保险市场发展,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一是丰富农村保险产品体系。根据农民实际需求,研发适合农村地区的保险产品,提高保险产品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二是提高农村保险服务水平。加强保险机构在农村地区的服务网络建设,提高保险理赔效率,解决理赔难、理赔慢的问题。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手段,鼓励保险机构拓展农村保险市场。四是加强农村保险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对保险的认识和接受程度,培养农村保险市场潜力。第六章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6.1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转移规模逐年扩大。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逐年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和非农产业就业。(2)转移结构逐渐优化。农村劳动力转移由最初的以制造业、建筑业等第二产业为主,逐渐向第三产业转移,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3)地区差异明显。东部沿海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较大,而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相对滞后。(4)劳动力转移与输出地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地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劳动力转移规模越大。6.2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体系为了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体系。(1)完善劳动力市场政策。通过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信息、培训、就业等全方位服务。(2)加大教育培训投入。通过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增强其就业竞争力。(3)优化就业环境。制定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就业政策,如税收优惠、创业扶持等,鼓励农村劳动力创业。(4)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社会保障制度,保障转移劳动力的合法权益。(5)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通过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劳动力市场的融合。6.3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其转移就业的重要途径。以下是对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的几个方面:(1)培训内容多样化。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需求的农村劳动力,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包括技能培训、创业培训、职业素养培训等。(2)培训形式灵活。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长短结合的培训方式,满足农村劳动力多样化的培训需求。(3)加强培训师资建设。选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水平的师资,提高培训质量。(4)建立培训与就业衔接机制。通过与企业、人力资源市场等合作,实现培训与就业的有效衔接,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5)加强政策宣传与引导。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引导农村劳动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积极参与就业培训。第七章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流转7.1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现状7.1.1政策背景与目标我国高度重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旨在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目标在于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激活土地资源潜力,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7.1.2改革进展(1)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我国已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明确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奠定基础。截至2020年底,全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已完成95%以上。(2)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我国积极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鼓励农民采取出租、转包、互换、转让等方式流转土地。截至2020年,全国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4.8亿亩,占家庭承包土地面积的35%。(3)土地征收制度改革我国对农村土地征收制度进行改革,提高征收补偿标准,完善征收程序,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同时加强对征收土地的监管,防止乱占滥用土地现象。7.2农村土地流转政策体系7.2.1政策框架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政策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法律法规层面:制定《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法律依据。(2)政策引导层面:发布《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引导农村土地流转。(3)扶持措施层面:实施财政补贴、金融支持、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村土地流转。7.2.2政策内容(1)土地流转交易平台建设我国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平台建设,为土地流转提供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环境。(2)土地流转合同管理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合同的管理,规范流转程序,保障流转双方合法权益。(3)土地流转风险防范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风险防范机制,防止流转过程中出现纠纷和风险。7.3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建设7.3.1市场体系建设(1)完善土地流转市场交易平台加强土地流转市场交易平台建设,提高交易平台的信息化、规范化水平。(2)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服务体系构建包括政策咨询、法律援助、金融服务等在内的土地流转市场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全方位服务。7.3.2市场运行机制(1)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健全土地流转价格形成机制,保证流转价格合理、公正。(2)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规范市场秩序。(3)市场监督与调控机制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监督与调控,维护市场稳定。7.3.3市场发展策略(1)加强政策引导通过政策引导,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健康发展。(2)培育市场主体培育和发展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主体,提高市场活力。(3)优化市场环境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环境建设,为市场发展创造良好条件。第八章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8.1农村生态环境现状与问题农村生态环境是农村地区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问题。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化肥、农药使用过量,导致土壤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和生态环境恶化。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滞后,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能力不足,加剧了环境污染。农村生态环境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监管力度不足,导致生态环境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8.2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策略针对农村生态环境现状与问题,本文提出以下保护策略:(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绿色农业。通过推广优质、高效、低耗的农业生产技术,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提高农产品质量。(2)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3)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法律法规体系。制定严格的农村生态环境法律法规,强化监管力度,保证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4)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5)推广生态补偿机制。对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区、重点生态功能区,通过生态补偿机制,保障农民利益,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8.3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路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施生态环境恢复工程。对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地区进行综合整治,恢复土壤、水体、植被等生态环境要素。(2)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根据地形、气候、土壤等条件,合理布局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减轻生态环境压力。(3)推广清洁能源。加大对农村清洁能源的推广力度,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减少农村生态环境污染。(4)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监测。建立农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时掌握农村生态环境状况,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5)发展生态农业。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通过以上路径,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将取得显著成效,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第九章农村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9.1农村社会治理现状分析9.1.1社会组织结构当前,我国农村社会治理呈现出多元化的社会组织结构。在基层政权组织方面,村(居)民委员会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承担着农村社会治理的主要职责。农村还存在大量的民间组织、经济合作组织等,共同参与农村社会治理。9.1.2治理主体多元化农村社会治理主体包括村(居)民委员会、民间组织、企业等。在农村社会治理中发挥主导作用,负责制定政策、规划发展、保障民生等。村(居)民委员会作为基层自治组织,负责执行政策、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公共服务等。民间组织和企业则参与农村社会治理的具体事务,如扶贫、环保、教育等。9.1.3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当前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础设施不完善,如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等;二是教育资源匮乏,尤其是农村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质量较低;三是医疗卫生条件较差,农村居民就医难、看病贵问题仍然突出;四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村居民养老、医疗保险等保障水平较低。9.2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策略9.2.1完善基层政权组织体系基层政权组织是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应加强基层政权组织建设,优化组织结构,提高治理能力。具体措施包括:加强村(居)民委员会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干部素质;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加强基层政权组织与民间组织的合作,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9.2.2创新治理手段和方法农村社会治理应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治理效率。具体措施包括: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开展农村社会治理数据分析,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推广网格化管理,提高农村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加强农村社会治理信息化建设,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9.2.3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治理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社会治理,形成社会、市场共同参与的治理格局。具体措施包括:培育和发展农村社会组织,发挥其在农村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引导企业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强与社会力量的合作,共同解决农村社会治理问题。9.3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完善9.3.1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农村道路、桥梁、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9.3.2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优化农村教育资源,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待遇;改善农村学校硬件设施,提升教育教学条件;推动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促进教育公平。9.3.3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改善农村居民就医条件。具体措施包括:提升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培养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完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