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设计与制造作业指导书_第1页
机器人设计与制造作业指导书_第2页
机器人设计与制造作业指导书_第3页
机器人设计与制造作业指导书_第4页
机器人设计与制造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设计与制造作业指导书TOC\o"1-2"\h\u20028第1章设计基础 4239601.1设计概述 43951.1.1定义 4309881.1.2分类 472141.1.3设计目标 4150501.2设计原则与要求 461741.2.1设计原则 484731.2.2设计要求 4322441.3设计流程 4122721.3.1需求分析 4288011.3.2概念设计 4232161.3.3详细设计 5189911.3.4设计验证 572891.3.5设计优化 56321.3.6设计评审 5154431.3.7设计定型 510051.3.8设计文件编制 5254811.3.9设计交付 58105第2章结构与机构设计 581612.1结构类型 5289612.1.1直角坐标式 5308752.1.2圆柱坐标式 5239822.1.3球坐标式 5134042.1.4关节坐标式 6300322.1.5并联式 680432.2机构设计 6262172.2.1自由度 6237912.2.2驱动方式 611642.2.3传动机构 6253632.2.4导向机构 688552.3关节设计 63042.3.1关节类型 6170622.3.2驱动装置 621642.3.3关节连接 7293522.3.4关节密封 7129622.3.5关节散热 78864第3章驱动系统设计 7327273.1驱动系统概述 7270873.2电机选型与设计 7193263.2.1电机类型 767533.2.2电机功能参数 766123.2.3电机选型 7162133.2.4电机设计 8273153.3驱动器选型与应用 8160443.3.1驱动器类型 88843.3.2驱动器功能参数 8271863.3.3驱动器选型 8289713.3.4驱动器应用 823379第4章控制系统设计 8198584.1控制系统概述 868784.2控制器选型与设计 8256804.2.1控制器选型 9234644.2.2控制器设计 99034.3传感器及其接口设计 918934.3.1传感器选型 9229914.3.2传感器接口设计 95941第5章传感器与执行器 1053825.1传感器选型与应用 10158025.1.1传感器概述 10206355.1.2传感器类型及原理 10221895.1.3传感器选型 1059565.2执行器选型与应用 11287495.2.1执行器概述 1169665.2.2执行器类型及原理 1195065.2.3执行器选型 1185405.3传感器与执行器的集成 1128895第6章软件开发 12161726.1软件架构设计 12167596.1.1概述 12184196.1.2设计原则 12198616.1.3设计方法 12281286.1.4设计步骤 12174336.2控制算法与策略 13317676.2.1概述 13174846.2.2常见控制算法 13313706.2.3控制策略 13196906.3编程与调试 13208456.3.1概述 13456.3.2编程方法 13290576.3.3调试技巧 1319838第7章系统集成与调试 14285567.1系统集成概述 14218897.1.1系统集成的步骤 14134947.1.2系统集成的方法 14172907.1.3系统集成的重要性 14129647.2硬件系统调试 14286147.2.1硬件设备检查 15167697.2.2硬件功能测试 15306177.2.3系统级硬件调试 15162277.3软件系统调试 1597307.3.1软件功能测试 159297.3.2功能优化 1551217.3.3故障排查与修复 153609第8章制造工艺 15269678.1制造工艺概述 15229108.2加工与装配工艺 15102628.2.1加工工艺 15125708.2.2装配工艺 164728.3表面处理与涂装 16116968.3.1表面处理 16275498.3.2涂装 1623140第9章功能测试与优化 1734839.1功能测试指标与方法 17188859.1.1基本功能指标 17221489.1.2高级功能指标 17257299.1.3测试方法 17302239.2功能优化策略 17179839.2.1结构优化 17247849.2.2控制策略优化 17252639.2.3系统集成优化 17203689.3测试与优化案例分析 18153259.3.1测试案例分析 18324709.3.2优化案例分析 1831807第10章安全与防护 182232910.1安全规范与标准 18668410.1.1概述 181169410.1.2我国安全规范 18594710.1.3国际安全标准 1876210.2安全设计 181817210.2.1设计原则 18918910.2.2安全措施 19570710.3防护装置与应用 192250610.3.1防护装置概述 192765510.3.2物理防护 193134610.3.3电气防护 191173710.3.4软件防护 19第1章设计基础1.1设计概述1.1.1定义是一种具有自主控制能力、可编程、多功能的操作装置,能够完成人类指定的任务,并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人类智能行为。1.1.2分类根据用途和结构特点,可分为工业、服务、特种等。工业主要用于制造业,服务用于非制造业领域,特种则针对特定环境或任务设计。1.1.3设计目标设计的目标是满足用户需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保证安全可靠,同时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功能。1.2设计原则与要求1.2.1设计原则(1)实用性原则:设计应满足实际生产或服务需求,具备良好的功能和功能。(2)安全性原则:保证在操作过程中对人体、设备和无辜第三方的安全。(3)可靠性原则:应具备高可靠性,降低故障率和维修成本。(4)经济性原则: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率。(5)可维护性原则:便于日常维护和故障排除,提高使用寿命。1.2.2设计要求(1)结构设计:合理布局,减小体积,降低重量,提高负载能力。(2)电气设计:选用合适的电气元件,保证系统稳定可靠。(3)控制系统设计:具备良好的控制功能,实现精确控制。(4)人机交互设计:界面友好,操作简便,易于学习和掌握。(5)软件设计:模块化设计,易于维护和升级。1.3设计流程1.3.1需求分析了解用户需求,明确的应用场景、功能要求、功能指标等。1.3.2概念设计根据需求分析,提出初步设计方案,包括类型、结构、驱动方式等。1.3.3详细设计在概念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结构设计、电气设计、控制系统设计、软件设计等。1.3.4设计验证对设计方案进行仿真、计算和实验验证,保证设计满足要求。1.3.5设计优化根据设计验证结果,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提高功能、降低成本。1.3.6设计评审组织专家对设计方案进行评审,保证设计合理、可行。1.3.7设计定型根据设计评审意见,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完成设计定型。1.3.8设计文件编制编写设计说明书、图纸、技术规范等设计文件。1.3.9设计交付将设计文件、样机等交付生产部门进行生产准备。第2章结构与机构设计2.1结构类型结构类型主要包括直角坐标式、圆柱坐标式、球坐标式、关节坐标式及并联式等。各类结构具有不同的特点及适用场合。2.1.1直角坐标式直角坐标式的结构类似于直角坐标系,其特点是运动轴相互垂直,定位准确,控制简单。适用于进行高精度、小范围的操作。2.1.2圆柱坐标式圆柱坐标式的结构包括一个旋转轴和一个直线轴,适用于中短距离的搬运、装配等操作。2.1.3球坐标式球坐标式具有三个旋转轴和一个直线轴,适用于进行球面范围内的操作,如焊接、喷漆等。2.1.4关节坐标式关节坐标式具有多个旋转轴,类似人类关节,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和适用性,适用于各种复杂操作。2.1.5并联式并联式采用多个驱动轴并联的方式,具有高刚度、高精度、高速度等特点,适用于高速、高精度场合。2.2机构设计机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自由度、驱动方式、传动机构、导向机构等。2.2.1自由度自由度是指能够独立进行运动的坐标轴数量。自由度的设计需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选择。2.2.2驱动方式驱动方式包括电动、气动、液压等。各类驱动方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如电动驱动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气动驱动具有低成本、高速等特点。2.2.3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包括齿轮、皮带、丝杠、同步带等。传动机构的选择需考虑精度、速度、负载等因素。2.2.4导向机构导向机构主要用于保证在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包括直线导轨、圆弧导轨、螺旋导轨等。2.3关节设计关节设计是关键部分,关系到的功能和稳定性。关节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3.1关节类型关节类型包括旋转关节、直线关节、摆动关节等。根据实际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关节类型。2.3.2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电机、气缸、液压缸等。驱动装置的选择需考虑关节负载、速度、精度等因素。2.3.3关节连接关节连接部分采用高强度、高精度连接件,保证关节的稳定性和可靠性。2.3.4关节密封关节密封部分需采用合适的密封材料,防止润滑油泄漏及外界杂质进入,提高关节的使用寿命。2.3.5关节散热对于高速、高负载的关节,需设计合理的散热装置,保证关节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的温度稳定。第3章驱动系统设计3.1驱动系统概述驱动系统是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负责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以实现的运动和作业功能。驱动系统功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的运动精度、速度、负载能力等关键技术指标。本章主要介绍驱动系统的设计方法,包括电机选型与设计、驱动器选型与应用等内容。3.2电机选型与设计3.2.1电机类型根据的应用场景和功能要求,选择合适的电机类型。常用的电机类型有直流电机、交流电机、步进电机和伺服电机等。3.2.2电机功能参数在选择电机时,需关注以下功能参数:(1)额定功率:指电机在额定工作条件下,长期运行时所能输出的功率。(2)额定转速:指电机在额定工作条件下,长期运行时的转速。(3)最大转矩:指电机在短时间内能输出的最大转矩。(4)效率:指电机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5)调速范围:指电机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可调整的速度范围。3.2.3电机选型根据的负载要求、运动速度、精度等指标,结合电机的功能参数,选择合适的电机类型和型号。3.2.4电机设计在电机选型的基础上,进行电机的设计,包括电机结构、电气连接、散热方式等。3.3驱动器选型与应用3.3.1驱动器类型驱动器是连接电机和控制器的重要组件,主要负责将控制器的指令转化为电机的运动。常用的驱动器类型有直流驱动器、交流驱动器、步进驱动器和伺服驱动器等。3.3.2驱动器功能参数在选择驱动器时,需关注以下功能参数:(1)输出电流:指驱动器能提供的最大输出电流。(2)控制精度:指驱动器对电机转速和位置的控制精度。(3)响应速度:指驱动器对控制指令的响应速度。(4)保护功能:指驱动器在异常情况下对电机和自身的保护能力。3.3.3驱动器选型根据电机的类型和功能要求,选择合适的驱动器类型和型号。3.3.4驱动器应用在驱动器选型的基础上,进行驱动器的应用设计,包括电气连接、控制算法、调试等。本章主要介绍了驱动系统的设计方法,包括电机选型与设计、驱动器选型与应用等内容。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需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和功能要求,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合理的设计。第4章控制系统设计4.1控制系统概述控制系统是的核心部分,负责实现对运动和功能的精确控制。本章主要介绍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包括控制系统的结构、原理及设计流程。概述了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接着分析了常见的控制系统类型,并探讨了各类控制系统的优缺点及适用场合。4.2控制器选型与设计4.2.1控制器选型控制器作为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其功能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控制效果。本节主要介绍控制器的选型方法,包括以下方面:(1)控制器类型:根据的应用场景和功能要求,选择适当的控制器类型,如PLC、嵌入式控制器、PCBased控制器等。(2)功能指标:分析控制器的功能指标,如处理速度、存储容量、通信接口、扩展能力等,以满足系统需求。(3)预算与成本:考虑项目预算和成本,选择性价比高的控制器。4.2.2控制器设计在选型完成后,进行控制器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硬件设计:根据控制器的选型,设计相应的硬件电路,包括电源模块、输入/输出接口、通信接口等。(2)软件设计:根据控制算法和功能需求,编写控制器的软件程序,实现各关节的协同控制和功能实现。(3)系统集成:将控制器与本体、传感器等部件进行集成,实现整个控制系统的协同工作。4.3传感器及其接口设计4.3.1传感器选型传感器是获取外部信息的重要设备,本节介绍传感器选型方法:(1)传感器类型:根据应用场景,选择适当的传感器类型,如力传感器、位置传感器、速度传感器等。(2)功能指标:分析传感器的功能指标,如精度、分辨率、响应速度、量程等,以满足系统需求。(3)环境适应性:考虑传感器的工作环境,选择具有相应防护等级和抗干扰能力的传感器。4.3.2传感器接口设计传感器接口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信号调理:对传感器采集到的信号进行放大、滤波、线性化等处理,使其满足控制器输入要求。(2)通信协议:根据控制器和传感器的通信接口,制定相应的通信协议,实现数据的高速、稳定传输。(3)接口电路设计:设计传感器与控制器之间的接口电路,包括电源、信号线等,保证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通过本章的介绍,读者可以了解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为后续的制造和调试工作提供指导。第5章传感器与执行器5.1传感器选型与应用5.1.1传感器概述传感器作为感知外部环境的关键部件,其选型与应用对于的功能具有重大影响。本章主要介绍常用传感器的类型、原理及在领域的应用。5.1.2传感器类型及原理(1)力传感器:力传感器主要用于测量执行器产生的力或外部环境对的作用力。主要包括应变片式、电容式、磁电式等力传感器。(2)位移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用于测量的位移、位置及姿态等参数。常见类型有电位计式、光栅式、磁尺式等。(3)速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用于测量的线速度或角速度,主要有电磁式、光电式、编码器式等。(4)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内部或外部环境的温度变化,常见类型有热电阻、热电偶、集成温度传感器等。(5)视觉传感器:视觉传感器主要用于获取工作场景的图像信息,实现目标识别、定位等功能。包括摄像头、图像传感器等。5.1.3传感器选型传感器选型需考虑以下因素:(1)测量范围:根据实际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测量范围,保证传感器具有足够的测量精度。(2)精度要求:根据应用场景对测量精度的需求,选择相应精度的传感器。(3)响应速度:根据应用场景对传感器响应速度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4)环境适应性:考虑传感器在工作环境中的耐腐蚀、抗干扰等功能,选择适应性强、可靠性高的传感器。(5)接口方式:根据控制系统与传感器之间的数据传输需求,选择合适的接口方式。5.2执行器选型与应用5.2.1执行器概述执行器是的动力输出部分,其功能直接影响的运动功能。本章主要介绍常用执行器的类型、原理及在领域的应用。5.2.2执行器类型及原理(1)电动执行器:电动执行器具有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等优点,主要包括直流电机、步进电机、伺服电机等。(2)液压执行器:液压执行器具有输出力矩大、体积小等优点,主要包括液压缸、液压马达等。(3)气动执行器:气动执行器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点,主要包括气缸、气马达等。5.2.3执行器选型执行器选型需考虑以下因素:(1)负载要求:根据的工作负载,选择合适的执行器。(2)速度要求:根据应用场景对执行器速度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执行器。(3)精度要求:根据应用场景对执行器控制精度的需求,选择相应精度的执行器。(4)环境适应性:考虑执行器在工作环境中的耐腐蚀、抗干扰等功能,选择适应性强、可靠性高的执行器。(5)接口方式:根据控制系统与执行器之间的连接方式,选择合适的接口类型。5.3传感器与执行器的集成传感器与执行器的集成是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的重要环节。集成过程中需考虑以下方面:(1)传感器与执行器的协同工作:保证传感器与执行器之间的数据传输、信号处理等环节协同高效。(2)接口兼容性:选择具有兼容性好的接口方式,实现传感器与执行器之间的无缝对接。(3)控制系统设计:根据传感器与执行器的特点,设计合适的控制系统,实现精确控制。(4)调试与优化:在集成过程中,对传感器与执行器进行调试与优化,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第6章软件开发6.1软件架构设计6.1.1概述软件架构设计是系统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构建一个高效、可靠、易于维护和扩展的软件系统。本章将详细介绍软件架构设计的原则、方法和步骤。6.1.2设计原则(1)模块化:将系统划分为若干个功能明确的模块,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2)层次化:按照功能层次将系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降低各层次间的耦合度,提高系统稳定性。(3)组件化:采用标准化、可重用的组件,提高开发效率,降低成本。(4)面向对象: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使软件结构更加清晰,易于理解和维护。6.1.3设计方法(1)需求分析:分析系统的功能需求,明确软件需要实现的功能。(2)架构设计:根据需求分析,设计软件的总体架构,包括模块划分、层次结构和组件组成。(3)接口设计:定义各模块之间的接口,保证模块间的协同工作。(4)数据设计:设计软件所需的数据结构和数据存储方式。6.1.4设计步骤(1)确定模块划分:根据功能需求,将系统划分为若干个模块。(2)确定层次结构:按照功能层次,将模块组织为不同的层次。(3)设计组件:针对每个模块,设计相应的组件,实现具体功能。(4)设计接口:定义各模块之间的输入输出关系,保证模块间正确通信。(5)设计数据结构:根据需求,设计合理的数据结构和存储方式。6.2控制算法与策略6.2.1概述控制算法与策略是实现各种功能的核心,本章将介绍常见的控制算法和策略,并分析其优缺点。6.2.2常见控制算法(1)位置控制算法:实现对位置的精确控制,如PID控制、模糊控制等。(2)速度控制算法:实现对速度的精确控制,如速度闭环控制、加速度控制等。(3)力矩控制算法:实现对关节力矩的精确控制,如自适应控制、鲁棒控制等。6.2.3控制策略(1)反馈控制:根据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的差值,调整控制输入,使输出逼近期望值。(2)前馈控制:根据预测的干扰,提前调整控制输入,消除干扰对系统的影响。(3)混合控制:结合反馈控制和前馈控制,提高系统的控制功能。6.3编程与调试6.3.1概述编程与调试是软件开发的重要环节,本章将介绍编程与调试的方法和技巧。6.3.2编程方法(1)硬件在环编程:在实际硬件设备上编写和调试程序,保证程序的正确性。(2)仿真编程:在仿真环境中编写和调试程序,提高开发效率,降低成本。(3)集成开发环境:使用专业的集成开发环境,如ROS、Eclipse等,提高编程效率。6.3.3调试技巧(1)单步调试:逐步执行程序,观察每个步骤的执行情况,便于发觉问题。(2)断点调试:在关键位置设置断点,当程序执行到断点时暂停,方便观察程序状态。(3)输出调试:通过打印输出信息,观察程序运行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分析问题原因。(4)功能分析:分析程序执行过程中的资源占用和功能瓶颈,优化程序功能。第7章系统集成与调试7.1系统集成概述系统集成是将各种硬件和软件组件结合在一起,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高效协作。本节将介绍系统集成的步骤、方法及其重要性。7.1.1系统集成的步骤(1)分析需求:明确系统所需完成的功能和功能指标。(2)设计方案:根据需求制定系统集成方案,包括硬件选型、软件架构等。(3)系统搭建:根据设计方案,搭建硬件系统和软件平台。(4)调试与优化:对系统进行调试,保证各组件协同工作,并进行功能优化。7.1.2系统集成的方法(1)模块化设计:将系统划分为若干个模块,便于集成和调试。(2)标准化接口:采用标准化接口,提高系统兼容性和扩展性。(3)系统仿真:在实体系统搭建之前,进行虚拟仿真,验证系统方案的可行性。7.1.3系统集成的重要性(1)保证系统功能:系统集成是保证系统达到预期功能的关键环节。(2)提高生产效率:通过系统集成,实现各组件的高效协同,提高生产效率。(3)降低维护成本:良好的系统集成有助于降低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维护成本。7.2硬件系统调试硬件系统调试是系统集成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7.2.1硬件设备检查(1)检查各硬件设备是否符合设计方案要求。(2)保证硬件设备之间的连接正确无误。7.2.2硬件功能测试(1)对各硬件设备进行单独测试,验证其功能是否正常。(2)对关键硬件设备进行功能测试,保证其满足系统功能要求。7.2.3系统级硬件调试(1)检查各硬件设备在系统中的协同工作情况。(2)对系统级硬件故障进行排查和修复。7.3软件系统调试软件系统调试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7.3.1软件功能测试(1)对各软件模块进行单独测试,验证其功能是否正常。(2)对系统级软件进行集成测试,保证各模块协同工作。7.3.2功能优化(1)分析系统运行功能,找出瓶颈并进行优化。(2)调整软件参数,提高系统响应速度和稳定性。7.3.3故障排查与修复(1)对软件系统进行故障排查,找出问题原因并进行修复。(2)对修复后的软件系统进行测试,保证问题得到解决。第8章制造工艺8.1制造工艺概述制造工艺是指将设计方案转化为实际产品的全过程,包括加工、装配、表面处理及涂装等环节。本章主要介绍制造过程中的关键工艺技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功能及可靠性。8.2加工与装配工艺8.2.1加工工艺加工工艺主要包括机械加工、特种加工和精密加工等,具体如下:(1)机械加工:采用车、铣、磨、镗等传统机械加工方法,对结构件进行加工,以满足设计图纸要求的尺寸、形状和表面质量。(2)特种加工:采用电火花、激光、电子束等特种加工方法,实现对特殊部位的高精度加工。(3)精密加工:采用精密车削、精密磨削等精密加工方法,提高关键部件的加工精度。8.2.2装配工艺装配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零部件装配:按照设计要求,将加工完成的零部件进行组装,形成完整的结构。(2)总装:将各部件组装成完整的产品,并进行功能测试。(3)调试:对装配完成的进行功能调试,保证其满足设计指标。8.3表面处理与涂装8.3.1表面处理表面处理旨在提高零部件的耐腐蚀性、耐磨性和美观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抛光:采用机械抛光或化学抛光方法,提高零件表面的光洁度。(2)酸洗:去除零件表面的氧化皮、油污等,提高其耐腐蚀性。(3)喷砂:采用喷砂方法,对零件表面进行粗化处理,提高涂层的附着力。8.3.2涂装涂装工艺对产品的外观和防护功能具有重要影响,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底漆涂装:选用具有良好附着力和防锈能力的底漆,对零部件进行涂装。(2)面漆涂装:在底漆干燥后,选用合适颜色的面漆进行涂装,以提高产品的外观质量。(3)干燥与固化:涂装完成后,进行干燥和固化处理,保证涂层功能。(4)检验:对涂装完成的零部件进行外观、附着力等功能检验,保证符合质量要求。通过以上制造工艺,可保证产品的质量、功能及可靠性,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第9章功能测试与优化9.1功能测试指标与方法为了保证设计与制造满足预定的功能要求,需对进行严格的功能测试。功能测试主要包括以下指标与方法:9.1.1基本功能指标(1)速度:测试在不同工况下的移动速度,包括直线运动速度和转向速度。(2)精度:测试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的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3)载荷:测试在不同载荷下的运动功能和稳定性。(4)自主避障:测试在复杂环境中的自主避障能力。9.1.2高级功能指标(1)能耗:测试在不同工况下的能耗情况,评估其能源效率。(2)噪音:测试在运行过程中的噪音水平,评估其对环境的影响。(3)环境适应性:测试在不同环境(如温度、湿度等)下的功能稳定性。9.1.3测试方法(1)实验室测试:在控制环境下对进行功能测试,消除外部干扰因素。(2)现场测试:在真实工况下对进行测试,评估其实际功能。(3)模拟测试:通过计算机模拟方法,模拟在不同工况下的功能表现。9.2功能优化策略针对功能测试中发觉的不足,制定以下功能优化策略:9.2.1结构优化(1)优化机械结构设计,提高的运动功能和稳定性。(2)优化传感器布局,提高的感知能力和避障功能。9.2.2控制策略优化(1)采用先进的控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