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历史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材料题):抗日战争(10题)_第1页
2025年高考历史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材料题):抗日战争(10题)_第2页
2025年高考历史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材料题):抗日战争(10题)_第3页
2025年高考历史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材料题):抗日战争(10题)_第4页
2025年高考历史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材料题):抗日战争(10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5年高考历史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材料题):抗日战争(10题)一.材料题(共10小题)1.(2024•贵阳模拟)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材料一抗战期间,毛泽东分析了中日双方存在着的互相矛盾的基本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他指出,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相持阶段“是整个战争转变的枢纽”。他指出,运动战、游击战是主要的战争形式,要根据战争发展的不同阶段,正确地运用运动战、游击战和阵地战。他还指出,“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论持久战》等材料二基于中国土地广袤、人口众多,国民党认为,持久战战略分为防御和反攻两个时期,第一时期应着重于防守,依靠现有军队,多线设防,“固守阵地”消耗敌人有生力量,拖延战争,以待国际列强的干涉,这是“抗倭胜利唯一要诀”;第二期则采取决然进攻态势。——摘编自尹艳辉、栾雪飞《试析国民党抗战时期的持久战略》(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内容,概括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抗战战略的异同。(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评析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战略主张。2.(2024•海淀区二模)批驳与辨析材料一:《日本政府关于满洲事变的第一次声明》(1931年9月24日)中有以下言论:“9月18日夜半发生了在奉天附近一部分中国军队破坏南满铁路,袭击我守备队的事件,以至引起双方冲突。’“9月19日召开内阁紧急会议,已经决定极力防止上述事态扩大的方针……政府对于满洲(指中国东北)毫无领土欲望。”材料二:序号史料来源①日军参谋本部军官桥本欣五郎写道:“(关东军)预定于(1931年)9月28日举行(军事行动),没有特殊理由不许改变。后因消息走漏提前10天,改为9月18日。”《桥本大佐手记》(1935年记②九一八事变的策划和参与者花谷正回忆:“(1931年9月18日夜,河本中尉)以巡视铁路为名,率领部下数名向柳条湖方向走去。一边从侧面观察北大营的兵营(中国军队的军营),一边选了主兵营约800米往南去的地点。在这里,河本亲自把骑兵用的小型炸药安放在铁轨下,并点了火,时间是10点多钟。爆炸时‘轰’的一声,炸断的铁轨和枕木向四处飞散。”[日]花谷正《满洲事变是这样策划的》③1931年9月22日,日本内阁会议决定:“鉴于驻朝鲜军既已出动的这一事实(指21日驻朝日军越境进攻辽宁和吉林),结论是承认此事。既已承认事实,内阁决定支付其经费。”[日]关宽治《满洲事变》④9月19日,日军侵占辽宁的沈阳、安东、营口、抚顺、海城、凤城、辽阳、本溪、盖平、复县、四平街,占领吉林的长春;9月20日至23日,日军侵占辽宁的昌图、辽源以及吉林的吉林市、敦化。陈觉《“九一八”后国难痛史资料》(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史实,对日本政府关于九一八事变的谎言进行批驳。材料三:①1940年日军大将阿部信行写道:立足于四川盆地的重庆政府,对于日本来说已不足为虑,但是共产党的力量却延伸到中国各地,一举手一投足都极为深刻地影响到中国的命运,共产党无论何时都主张对日抗战,阻挡了日本将中国殖民地化的“进路”,因而成为所谓“东亚新秩序”的头号大敌。②1944年日本华北方面军参谋部研讨所谓中国形势时,提到了“中共以毛泽东名义”提出的持久战“三阶段论”,不得不承认中日战争“大体上是沿着上述阶段过来的”,并且认为“中共必然实施大反攻的概率很大”。③1943—1944年日本天皇的弟弟考察中国战场后,对侵华日军高级军官发表讲话,列举了日本军人的残暴行为,“如掠夺、强奸、杀害平民、放火等等……给中国的抗日宣传提供了事实根据”,特别指出共产党的军队“对民众的军纪也特别严明,决非日本军队所能企及”,在这种情况下,“在我看来,这样的日本军队,是无法与中共对阵的”。(2)辨析材料三中的史料,并说明史料反映了怎样的历史事实。3.(2024春•阳江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美国对华政策表现出追逐商业利益的民族利己主义倾向,极力避免与日本发生直接冲突。因此,为了自身利益,美国拒绝采取援华制日政策,在“中立”旗号下仍然与日本大做生意。1938年10月,日本占领了广州和武汉后,公开抛弃了以前所承诺的“门户开放”原则,美国如继续对日采取绥靖政策,不设法遏制日本,会使西方在亚洲的权益丧失殆尽。权衡利弊,美国决定给蒋介石政权以支持,从而遏制日本。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美国远东战略的基点是“不遗余力地防止同日本的战争爆发”。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至此,战胜日本法西斯成为中美两国共同努力的目标,美国的对华政策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美国不仅需要中国成为它的军事盟友,而且需要中国成为它的一个战时和战后的“忠实的政治盟友”。——摘编自张瑞静《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就把新中国看作是巨大的威胁,1950年2月以后,由于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美国对华政策逐渐趋于强硬和公开敌对。中苏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使美国离间中苏关系的希望破灭。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对新中国采取了更加敌视的立场。在外交上,美国拒绝承认新中国,并动员西方盟国与美国采取一致行动。在经济上,1950年6月8日,美国决定在贸易限制方面把中国与苏联、东欧国家等同起来。美国对新中国的遏制与孤立政策形成。1969年入主白宫以后,尼克松一再表示要走向同中国和好,并为此做了不少实际的努力。对此,中国方面也作出相应的积极反应。双方同意就两国关系正常化问题举行高级会谈。这样便有了1971年7月9﹣11日的基辛格秘密访华和1972年2月21﹣28日的尼克松访华。经过反复磋商,两国最终于1972年2月28日在上海签订了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元旦,中美正式建交。——摘编自刘凤瑞《战后中美关系的历史演变及其发展趋势》(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美关系变化的因素。4.(2024•毕节市模拟)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材料集结于豫皖边境地区的新四军第4支队于5月12日起进至巢县以南,7月间袭击运漕地区伪军,10月下旬攻克庐江、无为二县城。11月,新四军副军长张云逸率军部特务营渡江北上,抵达无为地区,将庐江、无为中共领导的游击队编为新四军江北游击队,担负皖中抗战任务。至1938年10月,新四军创建了苏南、皖南、皖中和豫东抗日根据地。1938年7月7日,镇江、句容、丹阳、金坛4县抗敌总会以茅麓茶叶公司经理、当地自卫队负责人纪振纲为主任,进步人士樊玉琳、新四军第1支队民运科长王丰庆为副主任。8月,江宁、当涂、溧水三县抗敌自卫委员会以著名绅士叶文明为主任,国民党员张干农、新四军干部夏定才为副主任。——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四军抗战的举措。(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四军抗战的意义。5.(2024•昌平区二模)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民主政权建设,是抗日根据地建设首要的、根本的任务。边区(省)、县参议会既是民意机关,也是立法机关;边区(省)、县、乡抗日民主政府是行政机关;边区高等法院和县法院是司法机关。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抗日民主政权普遍采取民主集中制,各级抗日民主政权机构的领导人都经过人民选举产生。各根据地在创立发展过程中,相继制定、颁布各种法规和条例,如各级参议会组织条例、各级政府组织条例、选举条例等等。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抗日的基本政策,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试行民族区域自治。抗日根据地还努力探索社会建设之路。如晋察冀边区党委和政府领导广大军民救灾治水,救济灾民;改善公共卫生,预防疾病流行;保护妇女的社会权益,提倡男女婚姻自主;制定社会保险政策;拥军优属,抚恤烈士遗属和因公致伤、致残人员;积极开展社会教育工作,提高民众的文化知识水平。广大群众的精神状态和社会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摘自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1)指出抗日民主根据地建设的背景。(2)依据材料,概述抗日民主根据地建设的措施及意义。6.(2024•赤峰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作为抗日战争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新华日报》关于日本投降的报道篇目多、关注点全、立场鲜明,有较高的史料价值。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在《终战诏书》中将发动战争的动机归为“同享万邦共荣之乐”。《新华日报》从中读出日本军国主义“徐图再起”的阴谋,遂在8月23日的社论《再论处置日本》中揭露了日本法西斯对人民的一再“欺骗”和“压迫”。日本投降过程中,《新华日报》在不同主题的社论中,总不忘提醒民众警惕国民党反动派“假反攻之名,行内战之实”,要一以贯之坚持和延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和平民主建国贡献力量。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两座城市投下原子弹,大大加速了日本投降的进程。当时的国内外舆论,把原子弹吹得神乎其神,《新华日报》独排众议,发表时评《从原子弹所想起的》,文章写道:“本来应该是为人类生活的幸福而服务的科学,应用在如此猛烈的破坏和杀伤性的武器,我们相信全人类——特别是全世界献身科学的学者们,一定会有很深刻的感慨的。”——摘编自金亦炜《抗战时期<新华日报>关于日本投降报道的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华日报》的基本立场。(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华日报》上述报道的历史作用。7.(2024•越秀区校级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87年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建成开馆,坐落于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馆正前方抗战广场中央矗立着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广场中轴线两侧各分布着7块草坪,寓意七七事变爆发地和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战争。——李泽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铭记日军侵华历史》材料二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铭文(节选)材料三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中国邮政发行纪念邮票(小型张)(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历史依据和意义。(2)材料二中“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什么?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分别举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一个战役。(3)抗战胜利对我们民族情怀有何影响?材料三中纪念邮票又展现了我们怎样的时代精神?8.(2024•贵州模拟)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材料全面抗战以来,广大海外华侨同仇敌忾,掀起抗日救国运动高潮。各地侨胞纷纷组织起来,成立抗日团体,从各方面支持祖国的抗战事业。1938年在新加坡成立南洋各属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推举陈嘉庾为主席。1937﹣1945年,海外华侨以各种形式捐款捐物,捐款共达13亿余元。捐献的医药品,单是奎宁丸种,价位即达250万元。冬衣募集,南侨总工会负担了50万件。从1939年2月至9月,先后有九批共3200余人回国参加滇缅,滇黔等交通线的抗战物资运输工作。马来西亚的华侨机器工人不过千人,而应募回国服务者达200人以上。抗战期间,海外华侨进行抗日宣传,各地华侨报刊均开辟抗战专栏,报道祖国人民英勇奋战的消息,动员华侨声援祖国抗战。经周恩来推荐,胡愈之到新加坡就任《南洋商报》编辑主任,从1941年元旦起,胡愈之每天写一篇社论,把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抗日战争的最新消息、国内发生的重要事件及时在《南洋商报》发布。——摘编自章伯锋、庄建平主编《抗日战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华侨支援祖国抗战的方式。(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华侨支援祖国抗战的意义。9.(2023•雁塔区校级三模)材料: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共产党机关报《赤旗》发表了《告全国工人、农民、士兵书》,号召日本人民起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反动派的一切军事活动”。在中国战场上,仅日本宪兵记录的在思想系统内的日本共产党就有123人。觉醒联盟是抗战期间在华日本人创立的第一个反战团体,也是敌后战场上的第一个日本人反战组织,是觉悟后的日本士兵和日本俘虏主动要求成立的。当时,以延安为中心成立了日本工农学校和反战同盟延安支部,积极开展各种以宣传形式为主的反战活动,并通过渗透的方式进行军事、政治情报的搜集。毛泽东在1937年同英国记者贝特兰谈话时曾说过:“我们的胜利不单是靠我军的作战,而且依靠敌军的瓦解。”﹣﹣摘编自曹金娜《抗战中的在华日本人反战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期间部分日本人开展反战活动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期间部分日本人开展反战活动的影响。10.(2023•成都二模)阅读材料,回到问题。材料:抗战时期,叶剑英受中共中央委派,前往国统区工作。期间,他发表大量的时政和军事文章,宣讲抗战的战局特点和战略问题,以及敌后游击战的经验等。《新华日报》和偏向于国民党的报刊杂志都成为叶剑英宣传的阵地。1938年11月,国共合办游击干部训练班,叶剑英为国民党将领讲授游击战术课,改变了国民党军将领只打正规战的观念。应民主人士之邀,叶剑英多次参加时事讨论活动,并广泛接触军政界各派系爱国人士。1940年,针对国民党顽固势力对中共“破坏抗战,制造摩擦”的污蔑,叶剑英用充分的数据和详实的资料进行反驳,并强调一定要“求得解决(摩擦)的办法”。叶剑英的一系列统战实践为维护全民族团结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据谢涛、周竞风《抗战时期叶剑英的军事统战工作》(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抗战时期叶剑英在统战工作中的主要贡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战时期叶剑英在统战工作中取得成效的原因。

2025年高考历史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材料题):抗日战争(10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材料题(共10小题)1.(2024•贵阳模拟)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材料一抗战期间,毛泽东分析了中日双方存在着的互相矛盾的基本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他指出,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相持阶段“是整个战争转变的枢纽”。他指出,运动战、游击战是主要的战争形式,要根据战争发展的不同阶段,正确地运用运动战、游击战和阵地战。他还指出,“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论持久战》等材料二基于中国土地广袤、人口众多,国民党认为,持久战战略分为防御和反攻两个时期,第一时期应着重于防守,依靠现有军队,多线设防,“固守阵地”消耗敌人有生力量,拖延战争,以待国际列强的干涉,这是“抗倭胜利唯一要诀”;第二期则采取决然进攻态势。——摘编自尹艳辉、栾雪飞《试析国民党抗战时期的持久战略》(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内容,概括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抗战战略的异同。(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评析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战略主张。【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第一问:根据材料“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持久战战略分为防御和反攻两个时期”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第二问:主要结合相关主张进行分析归纳。【解答】(1)同:根据材料“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持久战战略分为防御和反攻两个时期”可分析出持久抗战;异:中国共产党:根据材料“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可分析出抗战分为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根据材料“运动战、游击战是主要的战争形式”可分析出把游击战、运动战提高到战略的高度,是抗战的主要战争形式,实为积极防御;根据材料“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可分析出发动群众,实行全民族抗战等。国民党:根据材料“持久战战略分为防御和反攻两个时期”可分析出抗战分为防御、反攻两个阶段;根据材料“消耗敌人有生力量,拖延战争”可分析出阵地消耗战是主要战争形式,实为消极防御;根据材料“以待国际列强的干涉”可分析出单纯依靠政府、军队,寄望于外援等。(2)可从全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中华民族利益等角度进行分析。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和全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指明了方向;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利益的真正代表。故答案为:(1)同:持久抗战。异:中国共产党;抗战分为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把游击战、运动战提高到战略的高度,是抗战的主要战争形式,实为积极防御;发动群众,实行全民族抗战等。国民党:抗战分为防御、反攻两个阶段;阵地消耗战是主要战争形式,实为消极防御;单纯依靠政府、军队,寄望于外援等。(2)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和全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指明了方向;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利益的真正代表。【点评】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难度适中。2.(2024•海淀区二模)批驳与辨析材料一:《日本政府关于满洲事变的第一次声明》(1931年9月24日)中有以下言论:“9月18日夜半发生了在奉天附近一部分中国军队破坏南满铁路,袭击我守备队的事件,以至引起双方冲突。’“9月19日召开内阁紧急会议,已经决定极力防止上述事态扩大的方针……政府对于满洲(指中国东北)毫无领土欲望。”材料二:序号史料来源①日军参谋本部军官桥本欣五郎写道:“(关东军)预定于(1931年)9月28日举行(军事行动),没有特殊理由不许改变。后因消息走漏提前10天,改为9月18日。”《桥本大佐手记》(1935年记②九一八事变的策划和参与者花谷正回忆:“(1931年9月18日夜,河本中尉)以巡视铁路为名,率领部下数名向柳条湖方向走去。一边从侧面观察北大营的兵营(中国军队的军营),一边选了主兵营约800米往南去的地点。在这里,河本亲自把骑兵用的小型炸药安放在铁轨下,并点了火,时间是10点多钟。爆炸时‘轰’的一声,炸断的铁轨和枕木向四处飞散。”[日]花谷正《满洲事变是这样策划的》③1931年9月22日,日本内阁会议决定:“鉴于驻朝鲜军既已出动的这一事实(指21日驻朝日军越境进攻辽宁和吉林),结论是承认此事。既已承认事实,内阁决定支付其经费。”[日]关宽治《满洲事变》④9月19日,日军侵占辽宁的沈阳、安东、营口、抚顺、海城、凤城、辽阳、本溪、盖平、复县、四平街,占领吉林的长春;9月20日至23日,日军侵占辽宁的昌图、辽源以及吉林的吉林市、敦化。陈觉《“九一八”后国难痛史资料》(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史实,对日本政府关于九一八事变的谎言进行批驳。材料三:①1940年日军大将阿部信行写道:立足于四川盆地的重庆政府,对于日本来说已不足为虑,但是共产党的力量却延伸到中国各地,一举手一投足都极为深刻地影响到中国的命运,共产党无论何时都主张对日抗战,阻挡了日本将中国殖民地化的“进路”,因而成为所谓“东亚新秩序”的头号大敌。②1944年日本华北方面军参谋部研讨所谓中国形势时,提到了“中共以毛泽东名义”提出的持久战“三阶段论”,不得不承认中日战争“大体上是沿着上述阶段过来的”,并且认为“中共必然实施大反攻的概率很大”。③1943—1944年日本天皇的弟弟考察中国战场后,对侵华日军高级军官发表讲话,列举了日本军人的残暴行为,“如掠夺、强奸、杀害平民、放火等等……给中国的抗日宣传提供了事实根据”,特别指出共产党的军队“对民众的军纪也特别严明,决非日本军队所能企及”,在这种情况下,“在我看来,这样的日本军队,是无法与中共对阵的”。(2)辨析材料三中的史料,并说明史料反映了怎样的历史事实。【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第一问要结合抗日战争的特征来解答;第二问要结合抗日战争的影响来解答。【解答】(1)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31年的中国。谎言1:根据材料一“9月18日夜半发生了在奉天附近一部分中国军队破坏南满铁路,袭击我守备队的事件,以至引起双方冲突”可知,日本谎称中国军队炸毁南满铁路导致九一八事变发生。根据材料二“(关东军)预定于(1931年)9月28日举行(军事行动),没有特殊理由不许改变。后因消息走漏提前10天,改为9月18日。”“在这里,河本亲自把骑兵用的小型炸药安放在铁轨下,并点了火,时间是10点多钟。爆炸时‘轰’的一声,炸断的铁轨和枕木向四处飞散。”及所学可知,九一八事变的策划者和参与者留下的史料说明日本侵略中国东北是早有预谋的,炸毁铁路是日军所为。谎言2:根据材料一“9月19日召开内阁紧急会议,已经决定极力防止上述事态扩大的方针……政府对于满洲(指中国东北)毫无领土欲望。”可知,日本谎称不扩大事态、不侵占中国领土。根据材料二“鉴于驻朝鲜军既已出动的这一事实(指21日驻朝日军越境进攻辽宁和吉林),结论是承认此事。既已承认事实,内阁决定支付其经费。”“9月19日,日军侵占辽宁的沈阳、安东、营口、抚顺、海城、凤城、辽阳、本溪、盖平、复县、四平街,占领吉林的长春”及所学可知,日本政府承认日军的侵略行为并提供经费支持,在短短几天里日军占领了中国东北的许多地方。综上所述及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政府的声明是替日本法西斯的侵略行径进行狡辩。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大危机重创日本经济,日本法西斯分子妄图把中国东北变成日本独占的海外市场和殖民地,进而征服中国,最终征服世界。(2)本题是影响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第一小问辨析史料:根据材料三“1940年日军大将阿部信行写道:立足于四川盆地的重庆政府,对于日本来说已不足为虑”“1944年日本华北方面军参谋部研讨所谓中国形势时”“1943—1944年日本天皇的弟弟考察中国战场后,对侵华日军高级军官发表讲话”及所学可知,史料是日本侵略者留下的文献,有一定的真实性;史料撰述者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侵略中国。第二小问事实:根据材料三“立足于四川盆地的重庆政府,对于日本来说已不足为虑,但是共产党的力量却延伸到中国各地,一举手一投足都极为深刻地影响到中国的命运,共产党无论何时都主张对日抗战”“1944年日本华北方面军参谋部研讨所谓中国形势时,提到了‘中共以毛泽东名义’提出的持久战‘三阶段论’”及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中国共产党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坚持抗战。根据材料三“中共必然实施大反攻的概率很大”及所学可知,敌后战场是中国抗战的主战场,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国民党消积抗战)。根据材料三“1943—1944年日本天皇的弟弟考察中国战场后,对侵华日军高级军官发表讲话,列举了日本军人的残暴行为”可得出日军的侵略暴行。根据材料三“特别指出共产党的军队‘对民众的军纪也特别严明,决非日本军队所能企及’”可得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军纪严明。故答案为:(1)示例:谎言1:日本谎称中国军队炸毁南满铁路导致九一八事变发生。材料二中①②可以看出,九一八事变的策划者和参与者留下的史料说明日本侵略中国东北是早有预谋的,炸毁铁路是日军所为。谎言2:日本谎称不扩大事态、不侵占中国领土。材料二中③④说明日本政府承认日军的侵略行为并提供经费支持,在短短几天里日军占领了中国东北的许多地方。日本政府的声明是替日本法西斯的侵略行径进行狡辩。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大危机重创日本经济,日本法西斯分子妄图把中国东北变成日本独占的海外市场和殖民地,进而征服中国,最终征服世界。(2)史料是日本侵略者留下的文献,有一定的真实性;史料撰述者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侵略中国。事实: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中国共产党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坚持抗战。敌后战场是中国抗战的主战场,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国民党消积抗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军纪严明。日军的侵略暴行。【点评】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2024春•阳江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美国对华政策表现出追逐商业利益的民族利己主义倾向,极力避免与日本发生直接冲突。因此,为了自身利益,美国拒绝采取援华制日政策,在“中立”旗号下仍然与日本大做生意。1938年10月,日本占领了广州和武汉后,公开抛弃了以前所承诺的“门户开放”原则,美国如继续对日采取绥靖政策,不设法遏制日本,会使西方在亚洲的权益丧失殆尽。权衡利弊,美国决定给蒋介石政权以支持,从而遏制日本。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美国远东战略的基点是“不遗余力地防止同日本的战争爆发”。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至此,战胜日本法西斯成为中美两国共同努力的目标,美国的对华政策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美国不仅需要中国成为它的军事盟友,而且需要中国成为它的一个战时和战后的“忠实的政治盟友”。——摘编自张瑞静《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就把新中国看作是巨大的威胁,1950年2月以后,由于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美国对华政策逐渐趋于强硬和公开敌对。中苏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使美国离间中苏关系的希望破灭。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对新中国采取了更加敌视的立场。在外交上,美国拒绝承认新中国,并动员西方盟国与美国采取一致行动。在经济上,1950年6月8日,美国决定在贸易限制方面把中国与苏联、东欧国家等同起来。美国对新中国的遏制与孤立政策形成。1969年入主白宫以后,尼克松一再表示要走向同中国和好,并为此做了不少实际的努力。对此,中国方面也作出相应的积极反应。双方同意就两国关系正常化问题举行高级会谈。这样便有了1971年7月9﹣11日的基辛格秘密访华和1972年2月21﹣28日的尼克松访华。经过反复磋商,两国最终于1972年2月28日在上海签订了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元旦,中美正式建交。——摘编自刘凤瑞《战后中美关系的历史演变及其发展趋势》(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美关系变化的因素。【分析】(1)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依据材料依据材料“‘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美国……极力避免与日本发生直接冲突。……拒绝采取援华制日政策,……仍然与日本大做生意”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2)本题考查析影响中美关系变化的因素,依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就把新中国看作是巨大的威胁”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1)演变:依据材料“‘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美国……极力避免与日本发生直接冲突。……拒绝采取援华制日政策,……仍然与日本大做生意”得出1931﹣1938年中立观望(或奉行绥靖政策);依据材料“1938年10月,日本占领了广州和武汉后,……美国决定给蒋介石政权以支持,从而遏制日本”得出1938﹣1941年援华制日(或支持中国遏制日本);依据材料“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的对华政策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美国不仅需要中国成为它的军事盟友,而且需要中国成为它的一个战时和战后的‘忠实的政治盟友’”得出1941年后联华抗日(或联合作战)。(2)因素:依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就把新中国看作是巨大的威胁”得出意识形态;依据材料“在经济上,1950年6月8日,美国决定在贸易限制方面把中国与苏联、东欧国家等同起来”得出经济因素;依据材料“1969年入主白宫以后,尼克松一再表示要走向同中国和好,并为此做了不少实际的努力”并结合所学得出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的国际格局变化推动美国对华政策转变;结合所学,新中国成立后,美国一度扶持败退台湾的蒋介石政权,阻挠新中国解放台湾,故可得出台湾问题;结合所学,国家利益影响对外政策和国家关系。故答案为:(1)演变:1931﹣1938年中立观望(或奉行绥靖政策);1938﹣1941年援华制日(或支持中国遏制日本);1941年后联华抗日(或联合作战)。(2)因素:意识形态;国家利益;台湾问题;经济因素;国际格局变化。【点评】本题考查在中美关系演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难度适中。4.(2024•毕节市模拟)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材料集结于豫皖边境地区的新四军第4支队于5月12日起进至巢县以南,7月间袭击运漕地区伪军,10月下旬攻克庐江、无为二县城。11月,新四军副军长张云逸率军部特务营渡江北上,抵达无为地区,将庐江、无为中共领导的游击队编为新四军江北游击队,担负皖中抗战任务。至1938年10月,新四军创建了苏南、皖南、皖中和豫东抗日根据地。1938年7月7日,镇江、句容、丹阳、金坛4县抗敌总会以茅麓茶叶公司经理、当地自卫队负责人纪振纲为主任,进步人士樊玉琳、新四军第1支队民运科长王丰庆为副主任。8月,江宁、当涂、溧水三县抗敌自卫委员会以著名绅士叶文明为主任,国民党员张干农、新四军干部夏定才为副主任。——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四军抗战的举措。(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四军抗战的意义。【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第一问要结合抗日战争的特征来解答;第二问要结合抗日战争的影响来解答。【解答】(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中国。根据材料“集结于豫皖边境地区的新四军第4支队于5月12日起进至巢县以南,7月间袭击运漕地区伪军,10月下旬攻克庐江、无为二县城”可知,袭击日伪占据地区;根据材料“新四军副军长张云逸率军部特务营渡江北上,抵达无为地区,将庐江、无为中共领导的游击队编为新四军江北游击队,担负皖中抗战任务。”可知,建立游击队,进行游击战争;根据材料“新四军创建了苏南、皖南、皖中和豫东抗日根据地。”可知,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根据材料“抗敌总会以茅麓茶叶公司经理、当地自卫队负责人纪振纲为主任,进步人士樊玉琳、新四军第1支队民运科长王丰庆为副主任。”可知,组织民众力量,抓好统战工作。(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中国。根据材料“集结于豫皖边境地区的新四军第4支队于5月12日起进至巢县以南,7月间袭击运漕地区伪军,10月下旬攻克庐江、无为二县城”可知,打击日本侵略者,有效保卫国土安全;根据材料“江宁、当涂、溧水三县抗敌自卫委员会以著名绅士叶文明为主任,国民党员张干农、新四军干部夏定才为副主任。”可知,促进国共合作,稳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根据材料“镇江、句容、丹阳、金坛4县抗敌总会以茅麓茶叶公司经理、当地自卫队负责人纪振纲为主任,进步人士樊玉琳、新四军第1支队民运科长王丰庆为副主任。”可知,振奋人心,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故答案为:(1)举措:袭击日伪占据地区;建立游击队,进行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组织民众力量,抓好统战工作。(2)意义:打击日本侵略者,有效保卫国土;促进国共合作,稳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振奋人心,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5.(2024•昌平区二模)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民主政权建设,是抗日根据地建设首要的、根本的任务。边区(省)、县参议会既是民意机关,也是立法机关;边区(省)、县、乡抗日民主政府是行政机关;边区高等法院和县法院是司法机关。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抗日民主政权普遍采取民主集中制,各级抗日民主政权机构的领导人都经过人民选举产生。各根据地在创立发展过程中,相继制定、颁布各种法规和条例,如各级参议会组织条例、各级政府组织条例、选举条例等等。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抗日的基本政策,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试行民族区域自治。抗日根据地还努力探索社会建设之路。如晋察冀边区党委和政府领导广大军民救灾治水,救济灾民;改善公共卫生,预防疾病流行;保护妇女的社会权益,提倡男女婚姻自主;制定社会保险政策;拥军优属,抚恤烈士遗属和因公致伤、致残人员;积极开展社会教育工作,提高民众的文化知识水平。广大群众的精神状态和社会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摘自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1)指出抗日民主根据地建设的背景。(2)依据材料,概述抗日民主根据地建设的措施及意义。【分析】(1)本题考查抗日民主根据地建设的背景,主要结合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2)本题考查抗日民主根据地建设的措施及意义,根据材料“边区(省)、县参议会既是民意机关,也是立法机关;边区(省)、县、乡抗日民主政府是行政机关;边区高等法院和县法院是司法机关。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抗日民主政权普遍采取民主集中制”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1)背景:结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可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推动下,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结合抗战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可知八路军、新四军按照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建立了多个巩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2)措施:根据材料“边区(省)、县参议会既是民意机关,也是立法机关;边区(省)、县、乡抗日民主政府是行政机关;边区高等法院和县法院是司法机关。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抗日民主政权普遍采取民主集中制”可知民主政权建设方面,组织人民选举,建立立法、行政、司法机关,制定政府组织原则(“三三制”原则、民主集中制),加强法制建设,试行民族区域自治。根据材料“抗日根据地还努力探索社会建设之路。如晋察冀边区党委和政府领导广大军民救灾治水,救济灾民;改善公共卫生,预防疾病流行;保护妇女的社会权益,提倡男女婚姻自主;制定社会保险政策;拥军优属,抚恤烈士遗属和因公致伤、致残人员;积极开展社会教育工作,提高民众的文化知识水平”可知社会建设方面,强化社会保障(救灾防灾、社会保险、拥军优属),改善公共卫生,保护妇女权益,开展社会教育。意义:根据材料“广大群众的精神状态和社会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可知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大大增强了中国共产党同根据地人民的血肉联系,改变了广大群众的精神状态和社会面貌,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结合抗日民主根据地建设对抗日战争胜利和新中国建设的影响可知推动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以后建设新中国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故答案为:(1)背景: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推动下,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八路军、新四军按照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建立了多个巩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2)措施:民主政权建设方面,组织人民选举,建立立法、行政、司法机关,制定政府组织原则(“三三制”原则、民主集中制),加强法制建设,试行民族区域自治。社会建设方面,强化社会保障(救灾防灾、社会保险、拥军优属),改善公共卫生,保护妇女权益,开展社会教育。意义: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大大增强了中国共产党同根据地人民的血肉联系,改变了广大群众的精神状态和社会面貌,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以后建设新中国也有着深远的影响。【点评】本题考查了抗日根据地建设的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难度适中。6.(2024•赤峰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作为抗日战争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新华日报》关于日本投降的报道篇目多、关注点全、立场鲜明,有较高的史料价值。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在《终战诏书》中将发动战争的动机归为“同享万邦共荣之乐”。《新华日报》从中读出日本军国主义“徐图再起”的阴谋,遂在8月23日的社论《再论处置日本》中揭露了日本法西斯对人民的一再“欺骗”和“压迫”。日本投降过程中,《新华日报》在不同主题的社论中,总不忘提醒民众警惕国民党反动派“假反攻之名,行内战之实”,要一以贯之坚持和延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和平民主建国贡献力量。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两座城市投下原子弹,大大加速了日本投降的进程。当时的国内外舆论,把原子弹吹得神乎其神,《新华日报》独排众议,发表时评《从原子弹所想起的》,文章写道:“本来应该是为人类生活的幸福而服务的科学,应用在如此猛烈的破坏和杀伤性的武器,我们相信全人类——特别是全世界献身科学的学者们,一定会有很深刻的感慨的。”——摘编自金亦炜《抗战时期<新华日报>关于日本投降报道的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华日报》的基本立场。(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华日报》上述报道的历史作用。【分析】(1)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结合题干“揭露了日本法西斯对人民的一再‘欺骗’和‘压迫’”“总不忘提醒民众警惕国民党反动派‘假反攻之名,行内战之实’”及抗日战争历程进行回答。(2)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结合题干“《新华日报》从中读出日本军国主义‘徐图再起’的阴谋”“总不忘提醒民众警惕国民党反动派‘假反攻之名,行内战之实’”及抗日战争影响进行分析。【解答】(1)立场:根据材料“揭露了日本法西斯对人民的一再‘欺骗’和‘压迫’”可分析出中国人民的立场;根据材料“总不忘提醒民众警惕国民党反动派‘假反攻之名,行内战之实’”可分析出民主的立场;根据材料“《新华日报》独排众议”、“本来应该是为人类生活的幸福而服务的科学,应用在如此猛烈的破坏和杀伤性的武器,我们相信全人类——特别是全世界献身科学的学者们,一定会有很深刻的感慨的。”可分析出客观科学的立场。(2)作用:根据材料“《新华日报》从中读出日本军国主义‘徐图再起’的阴谋”可分析出揭露日本侵略者的阴谋;根据材料“总不忘提醒民众警惕国民党反动派‘假反攻之名,行内战之实’”以及重庆谈判等史实可分析出崇尚民主,有助于民众看清国民党反动派“假和平,真内战”的真面目;根据材料“《新华日报》独排众议”、“本来应该是为人类生活的幸福而服务的科学,应用在如此猛烈的破坏和杀伤性的武器,我们相信全人类——特别是全世界献身科学的学者们,一定会有很深刻的感慨的。”可分析出有助于民众客观认识原子弹,反思科学与战争的关系。故答案为:(1)立场:中国人民的立场;民主的立场;客观科学的立场。(2)作用:揭露日本侵略者的阴谋;崇尚民主,有助于民众看清国民党反动派“假和平,真内战”的真面目;有助于民众客观认识原子弹,反思科学与战争的关系。【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进行分析阐述的能力,结合抗日战争的历程及意义进行分析解答。7.(2024•越秀区校级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87年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建成开馆,坐落于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馆正前方抗战广场中央矗立着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广场中轴线两侧各分布着7块草坪,寓意七七事变爆发地和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战争。——李泽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铭记日军侵华历史》材料二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铭文(节选)材料三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中国邮政发行纪念邮票(小型张)(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历史依据和意义。(2)材料二中“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什么?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分别举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一个战役。(3)抗战胜利对我们民族情怀有何影响?材料三中纪念邮票又展现了我们怎样的时代精神?【分析】(1)本题考查抗日战争,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2)本题考查抗日战争,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3)本题考查抗日战争,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解答】(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之所以说抗日战争是十四年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中国开始局部抗战算起。“十四年抗战”突出了中国反法西斯战争的特点和完整性。(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面战场的战役有台儿庄战役等,敌后战场的战役有百团大战等。(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抗战胜利大大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纪念邮票展示了我们以史为鉴,维护世界和平的时代精神。故答案为:(1)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中国开始局部抗战。“十四年抗战”突出了中国反法西斯战争的特点和完整性。(2)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等,敌后战场:百团大战等。(3)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史为鉴,维护世界和平。【点评】本题考查抗日战争,学生需了解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8.(2024•贵州模拟)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材料全面抗战以来,广大海外华侨同仇敌忾,掀起抗日救国运动高潮。各地侨胞纷纷组织起来,成立抗日团体,从各方面支持祖国的抗战事业。1938年在新加坡成立南洋各属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推举陈嘉庾为主席。1937﹣1945年,海外华侨以各种形式捐款捐物,捐款共达13亿余元。捐献的医药品,单是奎宁丸种,价位即达250万元。冬衣募集,南侨总工会负担了50万件。从1939年2月至9月,先后有九批共3200余人回国参加滇缅,滇黔等交通线的抗战物资运输工作。马来西亚的华侨机器工人不过千人,而应募回国服务者达200人以上。抗战期间,海外华侨进行抗日宣传,各地华侨报刊均开辟抗战专栏,报道祖国人民英勇奋战的消息,动员华侨声援祖国抗战。经周恩来推荐,胡愈之到新加坡就任《南洋商报》编辑主任,从1941年元旦起,胡愈之每天写一篇社论,把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抗日战争的最新消息、国内发生的重要事件及时在《南洋商报》发布。——摘编自章伯锋、庄建平主编《抗日战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华侨支援祖国抗战的方式。(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华侨支援祖国抗战的意义。【分析】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第一问结合华侨支援祖国抗战的方式;第二问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1)方式:依据材料“地侨胞纷纷组织起来,成立抗日团体”,可得出成立抗日团体;依据材料“1938年在新加坡成立南洋各属华侨筹赈祖国难民会”,筹措抗日资金;依据材料“海外华侨以各种形式捐款捐物,捐款共达13亿余元。捐献的医药品,单是奎宁丸种,价位即达250万元。冬衣募集,南侨总工会负担了50万件”,可得出承担各种物资捐赠,特别是紧缺物资的筹措;依据材料“从1939年2月至9月,先后有九批共3200余人回国参加滇缅,滇黔等交通线的抗战物资运输工作”,可得出参加抗战工作;依据材料“抗战期间,海外华侨进行抗日宣传,各地华侨报刊均开辟抗战专栏,报道祖国人民英勇奋战的消息,动员华侨声援祖国抗战”,可得出进行多种方式的抗日宣传和动员工作;依据材料“经周恩来推荐,胡愈之到新加坡就任《南洋商报》编辑主任”,可得出出版相应刊物。(2)意义:依据材料“全面抗战以来,广大海外华侨同仇敌忾,掀起抗日救国运动高潮”,可得出充分体现了高度的民族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依据材料“从1939年2月至9月,先后有九批共3200余人回国参加滇缅,滇黔等交通线的抗战物资运输工作”,可得出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依据材料“海外华侨以各种形式捐款捐物,捐款共达13亿余元。捐献的医药品,单是奎宁丸种,价位即达250万元。冬衣募集,南侨总工会负担了50万件”,可得出为抗战胜利提供物质和精神支持;依据材料“从1939年2月至9月,先后有九批共3200余人回国参加滇缅,滇黔等交通线的抗战物资运输工作”,有利于促进国际合作,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依据材料“经周恩来推荐,胡愈之到新加坡就任《南洋商报》编辑主任,从1941年元旦起,胡愈之每天写一篇社论,把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抗日战争的最新消息、国内发生的重要事件及时在《南洋商报》发布”,可得出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战主张,提升了共产党的声誉。故答案为:(1)方式:成立抗日团体;筹措抗日资金;承担各种物资捐赠,特别是紧缺物资的筹措;参加抗战工作;进行多种方式的抗日宣传和动员工作;出版相应刊物。(2)意义:增强民族凝聚力,体现了高度的民族认同;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为抗战胜利提供物质和精神支持;有利于促进国际合作,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战主张,提升了共产党的声誉。【点评】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9.(2023•雁塔区校级三模)材料: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共产党机关报《赤旗》发表了《告全国工人、农民、士兵书》,号召日本人民起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反动派的一切军事活动”。在中国战场上,仅日本宪兵记录的在思想系统内的日本共产党就有123人。觉醒联盟是抗战期间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