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物理期末复习卷_第1页
八年级(上)物理期末复习卷_第2页
八年级(上)物理期末复习卷_第3页
八年级(上)物理期末复习卷_第4页
八年级(上)物理期末复习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物理期末复习卷班级_____座号____姓名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分)生活中,有人用眼睛看,更有人用耳朵“看”,因为声音向我们传递着很多信息。一位有经验的锅炉工发现,向瓶里灌开水,开始时,水的落差大,撞击力大,瓶里空气多,发出声音大的并且低沉的“咚、咚”声,水将满时情况相反,发出声音小的并且尖细的“吱、吱”声,则该工人判断灌水多少的依据是(    )A.音色和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音调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A. B.

C. D.在28℃的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装有酒精的瓶中抽出,它的示数将(    )A.下降 B.上升 C.先下降后上升 D.先上升后下降下列不属于红外线应用的是(    )A.电烤箱烘烤食物 B.超声波检查身体

C.监视森林火灾 D.电视遥控器如图,“游云西行而谓月之东驰”说的是(    )A.云向西飘移,就等于月亮向东运动

B.月亮向东运动,就等于云向西飘移

C.以大地为参照物时,云向西飘可说成月亮向东运动

D.以向西飘移的云做参照物时,月亮就向东运动要使光线发生如图所示的偏折,下面的光学元件中可以实现的有(    )①平面镜;②凸透镜;③凹透镜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则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让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出现如图所示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O是入射光线 B.OC是反射光线

C.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D.AO、BO跟水平面的夹角相等小鹏在福田区保税区乘坐无人驾驶公交车参观,在无人驾驶公交车行驶过程中,小明觉得自己是静止的,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A.道路旁的建筑 B.沿途的路灯杆 C.公交车的车厢 D.迎面来的轿车通过光学显微镜,我们可以观察到(    )A.微小的细胞 B.分子

C.分子间有间隙 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下列事例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春天,柳絮纷飞 B.夏天,槐花飘香

C.秋天,落叶飘零 D.冬天,雪花飘飘下列图象中,反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 C. 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26.0分)一位演奏家正在吹笛子,笛子声是靠空气柱的__________产生的,现场观众听到的笛子声是通过___________传播的.吹奏时.只松开A孔和只松开B孔相比,笛子发出的声音的__________一定发生变化.质量相同的0℃的冰比0℃的水冷却效果好,这是因为冰________(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时吸收热量,此过程中冰的温度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这种现象叫做______;此现象的原理是______。汽车的玻璃呈现的是蓝色,是因为它只透过太阳光中的______色光。深秋时节一群南归的鸿雁在清澈见底而且平静的湖面上。当某只鸿雁距水面12m时,倒影与它的距离为______m,倒影是______(选填“实”或“虚”)像,这是由于光的______(选填反射”或“直线传播”)形成的;当鸿雁缓缓地向更高处飞去时,它在水中像的大小将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小明刚上初中就患上了近视眼,使远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______(选填“前面”或“后面”)而看不清远处物体,需要配戴______透镜进行矫正.如图所示,涵涵同学将一枚硬币放在容器底部,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光是沿______传播;沿容器边缘缓缓向容器中加水,涵涵同学又在A处看到了硬币,这是利用了光的______现象。如图用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宽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物体的宽度是______cm.人类最早认识电现象是从摩擦起电开始的.自然界中存在种电荷,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会发现头发越梳越蓬松,可见头发上带有______(同种/异种)电荷,因此容易蓬松开.与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玻璃棒在摩擦过程中______(得到/失去)电子.用水壶烧水时,壶嘴附近会出现上升的“白气”,这些“白气”是______形成的.当“白气”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就不见了,这是由于_____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下表是从上海虹桥开往南京南站的高铁G102次列车组的运行时刻表。项目上海虹桥苏州北站常州北站南京南站到站时间

6:537:177:51发车时间6:306:557:19

里程/km084172300(1)该列车组从上海虹桥驶往南京南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合多少米/秒?(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该列车组从苏州北站到常州北站的运行时间是多少分钟?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有2300个移动通信基站在地震中受损,一些受灾严重的地区通信完全中断。在地震中受创的不仅仅是中国移动。据悉,中国联通在陕西靠近四川地区的约500个基站中断;西安至成都的2条长途光缆中1条中断。汶川地震后人们发现卫星通信的重大作用。通信卫星大多是相对地球“静止”的同步卫星,在地球周围均匀地配置3颗同步通信卫星,就覆盖了几乎全部地球表面,可以实现全球通信。

请回答:

(1)关于光纤通信,小明同学曾思考这样的问题:在漫长的线路上,光纤免不了要拐弯、缠绕,而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激光通信信号怎能从一端传到另一端呢?后来在“研究光纤怎样传输光信号”的活动中,终于明白了:激光信号在光纤中______

A.就像水流沿弯曲水管流动那样

B.就像电流沿弯曲导线传播那样

C.不断地经光纤壁反射而向前传播

D.不断地在光纤中折射而向前传播

(2)除了卫星通信外,你还知道哪些现代通信方式?(说一个即可)五、作图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2分)如图所示,MN是竖直放置的平面镜,请画出△ABC在平面镜中的像AˈBC′.

(1)根据光反射定律确定图中平面镜的位置.

(2)如图所示,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OB,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如图所示,已知射向凹透镜的入射光线,请画出折射光线.

如图所示,图甲为匀速运动物体的路程−时间图象,请在图乙中画出该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

六、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有一杯掺有少量酒精的水,小涛同学想测出这杯混合液的凝固温度(已知水的凝固点为0℃,酒精的凝固点为−117℃).他将这杯液体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内,并将温度计正确插入混合液中,每隔2min把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记入下表中.时间/min0246810121416182022温度/℃420−2−4−6−6−6−6−6−8−9状态液液液液液液固、液固、液固、液固、液固固(1)由上表可知此混合液属于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凝固点是______℃,凝固过程经历了______min;

(2)在水中渗入酒精,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______(选填“高”或“低”).由以上分析得出的结论,列举一个生活中实际应用的例子______.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实验时应选______(较厚/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竖立在水平桌面上.

(2)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完全相同的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得结论:______.

(3)如果在棋子B的位置上放一光屏,无论怎样,在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像.

(4)改变A的位置,重复(2)中步骤并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在表中.序号123A到玻璃板的距离/cm3.005.008.00B到玻璃板的距离/cm3.005.008.00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结论:______.

(5)此实验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______.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开始实验时,应先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目的是:______;

(2)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时,在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等大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

(3)图示是某次成清晰像的实验情景,则此时光屏上出现的是______(填“正立”或“倒立”)、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4)若保持图中凸透镜和蜡烛位置都不变,在凸透镜左侧(蜡烛的右侧)附近放置一近视眼镜(图中未画出),则需要将光屏向______(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答案和解析1.【答案】D

【解析】解:往暖瓶内灌水时,激起空气柱的振动而产生声音;随着不断灌水,空气柱长度变短,振动频率变快,音调增大,凭着对音调变化的感觉,可知道判断灌水多少。

故选:D。

解决此题要知道,保温瓶里发出的声音是上方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同时能确定影响声音的本质因素,知道空气柱的振动影响暖水瓶的发出的声音是本题的关键。

2.【答案】C

【解析】解:A、白气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不符合题意。

B、冰冻衣服变干属于升华现象,不符合题意。

C、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符合题意。

D、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判断物态变化现象首先要知道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然后看物体是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从而得出结论;

(2)物质由气态放热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选项中哪个生成物是固态,再看是否由气态形成,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

3.【答案】C

【解析】解:将温度计取出后,由于酒精蒸发吸热,温度计的示数会先下降;

等过一段时间后,由于室温较高,温度计的玻璃泡从周围吸热,会使示数上升;

即:先下降后上升,故选C。

将一支温度计从装有酒精的瓶中抽出,温度计玻璃泡上有酒精,由于酒精蒸发时吸热,会使温度计的示数下降,过一会,酒精蒸发完,温度计的玻璃泡又从周围吸收热量,示数上升。

将一支温度计从装有酒精的瓶中抽出,它的示数将下降,很多同学做到这里就结束了,把后来的上升忽略了。

4.【答案】B

【解析】【分析】(1)光谱上红光以外的光称为红外线,红外线的作用和用途:红外线的热作用很强,制成热谱仪、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可以用来遥控,制成电视遥控器;

(2)光谱上紫光以外的光称为紫外线,紫外线的作用和用途:紫外线的有杀菌的作用,制成消毒灯;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制成验钞机;紫外线能合成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

本题考查的是红外线的知识,做题时根据红外线的特性做题,红外线热作用强,穿透能力强。

【解答】

A.红外线的热作用强,用来烧烤食物,不合题意;

B.超声波检查身体应用超声波,不属于红外线应用,符合题意;

C.红外线热作用强,当森林有火情时,树木产生红外线强,人们可以对其进行监测,不合题意;

D.遥控器可以通过红外线来对电视机进行操作,不合题意。

故选B。

5.【答案】D

【解析】解:“游云西行而谓月之东驰”中提到了两个物体,分别是“云”和“月亮”.由这句话可知,描述的对象是月亮,月亮在向东运动,而参照物就是云.所以月亮是以云为参照物,在向东运动.

故选D.

先找出这句话中的两个物体分别是什么,然后再确定研究对象是哪个,参照物是哪个.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哪个物体是参照物,哪个物体是研究对象的分析能力,是一道好题.

6.【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抓住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来分析,而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都可使光的方向发生改变,故有三种可能情况。

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了,可能是平面镜,或凸透镜、或凹透镜。

【解答】

从下面的光路图可以看出,凸透镜、凹透镜和平面镜都可使光的方向发生图中的改变。如图所示: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7.【答案】A

【解析】【分析】①阳光聚焦的方法确定凸透镜的焦距;

②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确定成像情况;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倒正立、放大的虚像。【解答】将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透镜10cm的地方得到一个最小亮点,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10cm;

一个物体放在这个透镜前30cm处,此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选A。

8.【答案】D

【解析】解:根据反射定律,在没有光传播方向的情况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应该关于法线对称,过入射点O作垂直于界面的垂线即为法线NN′,如图所示:

根据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由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可知;AO为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OC为折射光线,故ABC错误;

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BON=∠AON,则∠BOM′=∠AOM,即AO、BO跟水平面的夹角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反射和折射是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的现象,反射遵从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遵从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由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能根据图解识别三条光线。

在两种透明介质的界面上,会同时发生折射和反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且在同种介质中;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也是分居法线两侧,但在两种不同介质中。

9.【答案】C

【解析】解:

A、自己相对于道路旁的建筑,位置发生变化,是运动的。故A不符合题意;

B、自己相对于沿途的路灯杆,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故B不符合题意;

C、自己相对于公交车的车厢,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故C符合题意;

D、自己相对于迎面来的轿车,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看它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

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决定于选择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运动状态也不一样。

10.【答案】A

【解析】解:使用光学显微镜能观察到微小的细胞;由于分子是很微小的,光学显微镜放大的倍数有限,故不能观察到分子、分子间有间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显微镜能看清微小的物体.

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

11.【答案】B

【解析】解:“春天,柳絮纷飞”“秋天,落叶飘零”“冬天,雪花飘飘”这三句所描述的“柳絮”“落叶”“雪花”这些都是物体的运动,都是机械运动,槐花飘香是花香分子运动的结果.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子是比较小的,是纳米尺度内的,我们用肉眼是看不到的;

我们能够看到的不是分子,是固体的小颗粒.

解答本题我们一定要区分开分子的运动和固体小颗粒的运动.

12.【答案】B

【解析】解:AB、s−t图象反映物体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由图可知,A中物体保持静止,B中物体运动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正确;

CD、v−t图象反应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由图可知,C中物体速度与时间成正比,故物体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D中速度随时间减小,是减速运动.故CD错误.

故选B.

(1)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值(速度)是一定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路程和时间的图象就是一条从原点出发的射线;

(2)速度不随时间变化,速度和时间的图象就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射线.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会根据图象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本题的关键所在.

13.【答案】振动;空气;音调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征以及声音传播的条件,属于基础题,难度较小。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够传声;

(2)声音的音调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音色是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还与句发声体的距离和传播过程中的分散程度有关。

【解答】

(1)笛声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

(2)现场观众听到的笛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3)吹奏时,只松开A孔和只松开B孔相比,手指在笛子上的按压位置不同,是通过改变空气柱的长度来改变声音的音调。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音调。

14.【答案】熔化;保持不变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熔化与熔化吸热的特点。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在熔化过程需要向周围吸收热量。

【解答】

0 ℃的冰变成0 ℃的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物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从而会降低周围的温度,所以0 ℃的冰效果会更好。

故答案为:熔化;保持不变。

15.【答案】光的色散

光的折射

【解析】解: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光的色散现象的原理是光的折射。

汽车的玻璃呈现的是蓝色,是因为汽车玻璃是蓝色的,只能透过蓝光。

故答案为:光的色散;光的折射;蓝。

光的色散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其实质是光的折射。七色光的排列依次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此题考查了光的色散的了解,知道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发生光的色散,了解光的色散的原理是光的折射是解答的关键。

16.【答案】24;虚;反射;不变

【解析】解:因为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平面镜的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已知鸿雁距水面12m,像到水面的距离也是12m,所以这只鸿雁的倒影与它的距离为12m+12m=24m;

由于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所以不管鸿雁距水面的距离远还是近,像始终和物体等大,因此当当鸿雁缓缓地向更高处飞去时,它在水中像的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24;虚;反射;不变。

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上下(或左右)相反,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了解和掌握,紧扣平面镜成像原理和成像特点去分析即可比较容易地进行解答。

17.【答案】前面;凹

【解析】解:近视眼是由于人眼的晶状体变凸,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故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发散,即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故答案为:前面;凹.

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要理解掌握.

18.【答案】直线;折射

【解析】解:(1)涵涵看不到硬币,是由于碗的边缘部分挡住了来自硬币的光线,光线进入不到眼镜,所以眼镜看不到硬币,这说明了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当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时,来自硬币的光线会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从而发生折射,当折射光线进入人眼时,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便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虚像的位置比物体的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涵涵在A处也能看到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折射现象。

故答案为:直线;折射。

(1)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就看到了物体的虚像。

本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关于光的传播历来就是考试的一个考点,所以该题属于常见题,一定要掌握。

19.【答案】1mm;1.32

【解析】解: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0.50cm对齐,右侧与1.82cm对齐,所以物体的宽度为L=1.82cm−0.50cm=1.32cm.

故答案为:1mm;1.32.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刻度尺,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20.【答案】同种;失去

【解析】解:

塑料梳子和头发摩擦,使头发带电,由于头发带的是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头发容易蓬松开.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玻璃棒在摩擦的过程中失去电子.

故答案为:同种;失去.

本题考查摩擦起电现象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

此题是基础题,要求知道摩擦起电现象,以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1.【答案】液化;小液滴发生了汽化

【解析】解:用水壶烧水时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在壶嘴上放会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故会产生“白气”.

当“白气”上升到一定程度时,由于空气温度升高,所以液体的小水珠吸热汽化变为水蒸气,所以“白气”不见了.

故答案为:液化,小液滴发生了汽化.

解答此题应掌握:

①“白气”是液态的小水珠.

②液化是指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它需要放热.

③汽化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它需要吸热.

本题考查学生对汽化和液化两个概念的理解能力,需要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解释.

22.【答案】解:

(1)由列车时刻表可知,该列车组从虹桥到南京南站的运行时间:t=7:51−6:30=1ℎ21min;

列车行驶的路程:s=300km,

全程的平均速度:v=st=300km8160ℎ≈222.2km/ℎ=61.7m/s;

(2)列车组从苏州北站到常州北站的运行时间是:t′=7:17−6:55=22min;

从苏州北站到常州北站运行的路程:s′=172km−84km=88km;

列车组从苏州北站到常州北站的平均速度:。

答:(1)该列车组从上海虹桥驶往南京南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222.2千米/小时,合61.7米/秒;

(2)该列车组从苏州北站到常州北站的运行时间是【解析】(1)由列车时刻表可以求出从上海虹桥驶往南京南站全程的路程和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列车的平均速度;

(2)由列车时刻表可以求出列车组从苏州北站到常州北站的运行时间和路程,最后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列车的平均速度。

本题考查了求列车的运行时间、求列车的平均速度,由列车时刻表可以求出列车的运行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平均速度。

23.【答案】C

【解析】解:(1)光纤很细,有内外两层,内壁具有使光发生反射的特性(类似于平面镜),所以光经多次反射能从光纤的一端传播到另一端,而不是经过折射,也不会像电流和水流一样,因为激光方向性好,不会弯曲。故A、B、D错误。

(2)现代的通信方式有:光纤通信、卫星通信、微波通信、网络通信等。

故答案为:(1)C;(2)光纤通信、微波通信、网络通信等。

(1)光纤通信是现代通信的主要传输工具,利用激光在其内壁经多次反射能从光纤的一端传播到另一端。

(2)现在的通信方式很多,主要有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讯等,这些通信方式组成了现代的通信网络。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光纤通信在传递信息时的特点、现代网络通讯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24.【答案】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容易解答。

在平面镜成像作图中,若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要先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先作出各点的像点,再用虚线连接各点即为物体的像。

【解答】

分别作出A、B、C三点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标出垂直符号,用虚像连线三个对称点即可,如图示数:

故答案为:

25.【答案】(1)

(2)

【解析】(1)

【分析】

本题利用了光的反射定律作图: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反射现象中,入射是因,反射是果,所以要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在入射光线和法线决定的平面内;法线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角平分线,法线与平面镜垂直。

根据光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的平分线是法线的位置,再过入射点作出法线的垂线,就是平面镜所在的位置。

【解答】

由反射定律,法线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角平分线,作出法线,再通过反射点垂直法线作出平面镜,如图:

(2)

【分析】

本题考查根据反射定律作图,要牢固掌握反射定律,作图要规范。

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及其度数。

【解答】

过入射点O作法线,入射光线AO与平面镜的夹角为20°,则入射角为90°−20°=70°,由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也为70°,在法线右侧画出反射光线OB即可,如图所示:

26.【答案】解:对于凹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焦点.如图所示:

【解析】仔细观察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特点,根据凹透镜的光学特点作图.

凹透镜有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焦点.

27.【答案】解:由图可知,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v=st=30m6s=5m/s;

即物体做的是速度大小为5m/s【解析】s−t图象描述的是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则由图象可知速度的大小及物体的运动状态,则可由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画出速度−时间图象.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应学会根据图象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本题的关键所在.

28.【答案】(1)晶体;−6;8;(2)低;比如在汽车水箱里掺入酒精可以在冬天防冻.

【解析】解:(1)表中所示混合液有固定的凝固点,该物质是晶体;混合液从第10分钟到第18分钟温度一直保持在−6℃不变,所以混合液的凝固点是−6℃;在第10分钟之前物质为液态,第10分钟到第18分钟物质处于固液混合状态,第18分钟之后物质处于固态,凝固过程用了8min;

(2)水的凝固点是0℃,掺入酒精后混合液的凝固点变成了−6℃,凝固点降低了;比如在汽车水箱里掺入酒精可以降低水的凝固点,能够在冬天防冻.

故答案为:(1)晶体;−6;8;(2)低;比如在汽车水箱里掺入酒精可以在冬天防冻.

(1)晶体凝固时温度保持在一定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就是凝固点.凝固过程之前物质处于液态,凝固过程物质处于固液混合状态,凝固结束后物质处于固态;凝固过程是温度保持不变的那一段所用的时间.

(2)晶体物质中混入杂质后,其熔点和凝固点都降低.

本题考查晶体的特点和具体应用,晶体物质加入杂质后,其熔点和凝固点都随之降低,比如在汽车水箱里掺入酒精可以在冬天防冻、冬天清扫公路上的积雪喷洒融雪剂,脏雪比干净的雪化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