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课《驿路梨花》课文完全解读素材七年级下册
第15课驿路梨花
彭荆风
重难点概览
学习目标
1、仔细体会记叙中的抒情
2、掌握基本的快速阅读法
3、认真体会并掌握直接写人和间接写人的技法
4、德育渗透点:学习文章中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
预习部分
文题解读
标题为“驿路梨花”,一语双关,既写小屋外边的自然界的梨花,更写小屋主人梨花姑娘;譬喻恰切,以洁白美丽的梨花喻写出梨花姑娘的鲜明形象、纯美心灵;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以自然界梨花的美化环境象征出梨花姑娘的帮助路人。
走进作者
彭荆风,江西萍乡人,著有小说《绿月亮》《雾茫茫》,传记文学《秦基伟将军》,纪实文学《滇缅铁路祭》《挥戈落日》,散文集《泸沽湖水色》《九月衣裳》,电影文学剧本《边寨烽火》《绿色的网》等。
背景了解
《驿路梨花》是彭荆风于1977年秋写的,当时,党中央重新提出要学习雷锋精神,作者记忆的闸门也被叩开了,他想起了许许多多边疆地区的朴实的人和事,想起了那深山大岭里供旅人方便的小茅屋,想起了默默为茅屋打柴、背水的哈尼族人,以及为了后来的旅客,临行前都要给小茅屋做点事的先行者。想起这些,一股无形的力量迫使彭荆风拿起笔来,写就了《驿路梨花》。
中心意旨
通过叙述一群哈尼族小姑娘在解放军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思想影响下,甘当无名英雄,热情帮助有困难过路群众的事迹,显示了社会主义祖国处处有温暖的动人场面,歌颂了各族人民之间互相关心爱护的生动的精神面貌。
读读写写
驿路(yì)陡峭(dǒuqiào)花瓣(bàn)简陋(lòu)撵走(niǎn)
麂子(jǐ)恍惚(huǎnghū)修葺(xiūqì)
课文全解
驿路梨花
彭荆风
①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好大、起伏、一座挨一座、延伸、消失等几个动词描写山势,由近及远,突出了山的高、大、多,衬托出“我们”的焦急心情,为下面小屋的出现给我们带来的惊喜做铺垫。挨"延伸”“消失"由近及远,描写出了山峦的层叠和一望无际;“迷茫的暮色”又表明“我们"行进山中已经到了傍晚时候。这样描写山峦,表明时间,衬托出“我们”焦急的心情,为下文“小屋"的出现做铺垫。】
②这是哀牢山南段的最高处。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夕阳西下,我们有点着急了,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环境描写,不仅写出了山路的难走艰险,而且写出了“我们”处境的艰难无比,即天色见黑,有可能露宿深山。为下文“小茅屋"出现做了铺垫,更加突出了小茅屋存在的价值,侧面烘托了小茅屋主人精神的伟大。】
③同行老余是在边境地区生活过多年的人。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
④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描写和抒情两种表达方式的结合,既将梨花的美丽描绘出来,又写出“我们"看到梨树林时发出的赞叹。这是文章第一次出现“梨花”,起到了点题的作用。】
⑤老余说:“这里有梨树,前边就会有人家。"【梨花的出现给暮色中行走的我和老余带来了“有人家”的欣喜和希望,为故事的展开做了铺垫。】
⑥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环境描写,这里描写了淡淡月光下的自然界中梨树林和梨花美景,洁白美丽,开满枝头,营造了美的意境,暗示了“小茅屋主人"美丽。】
⑦“快看,有人家了。”
⑧一座草顶、竹篾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树林边。屋里漆黑,没有灯也没有人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悬念一,这段是对小茅屋整体描绘。由茅屋到茅屋主人的猜想,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的兴趣。】
⑨老余打着电筒走过去,发现门是从外扣着的。白水门板上用黑炭写着两个字:“请进!"【走进小屋,“从外扣着的”门到“请进"两个字,让人看后都充满了好奇。】
【段析】(1—9):写“我”和老余在焦急地赶路之时发现了小茅屋。
⑩我们推开门进去。火塘里的灰是冷的,显然,好多天没人住过了。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我尝了一口,水清凉可口。我们走累了,决定在这里过夜。【推门进屋,虽因久未有人居住显得冷清,但是“厚厚的稻草"装满水”的大竹筒,却给跋涉在深山中的“我们”,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
老余用电筒在屋里上上下下扫射了一圈,又发现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再次出现的“几行粗大的字"体现出屋主人的细心与贴心,让人看后心中暖暖的。】
我们开始烧火做饭。温暖的火、喷香的米饭和滚热的洗脚水,把我们身上的疲劳、饥饿都撵走了。我们躺在软软的干草铺上,对小茅屋的主人有说不尽的感激。我问老余:“你猜这家主人是干什么的?”老余说:“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两人的对话既表现出对这家主人的感激之情的深厚,又在行文上照应前文设置的悬念;“可能”表现老余语气的不肯定,又深化了前文设置的悬念。】
【段析】(10—12):“我们"投宿小茅屋,猜测小茅屋的主人是谁。
正说着,门被推开了。一个须眉花白的瑶族老人站在门前,手里提着一杆明火枪,肩上打着一袋米。
“主人”回来了。【误会一,巧设误会,“我"和老余以为瑶族老人是小屋的主人,产生误会。】我和老余同时抓住老人的手,抢着说感谢的话;老人眼睛瞪得大大的,几次想说话插不上嘴。【“我们”和老人的相见时的语言、神态,写出了“我们"想知道茅屋主人的急切心情。】直到我们不作声了,老人才笑道:“我不是主人,也是过路人呢!”【悬念二解开误会的同时再设悬念--到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呢?这使行文再起波澜,推动情节发展,引人入胜。】
我们把老人请到火塘前坐下,看他也是又累又饿,赶紧给他端来了热水、热饭。老人笑了笑:“多谢,多谢,说了半天还得多谢你们。"
看来他是个很有穿山走林经验的人。吃完饭,他燃起一袋旱烟笑着说:“我是给主人家送粮食来的。”
“主人家是谁?"【语言描写这是“我”和老余的疑问,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不晓得。"
“粮食交给谁呢?”
“挂在屋梁上。"
“老人家,你真会开玩笑。”【这里的对话单独成段,简洁明快,体现了我们急于知道小茅屋主人是谁的心理。】
他悠闲地吐着烟,说:“我不是开玩笑。"停了一会,又接着说:“我是红河边上过山岩的瑶家,平常爱打猎。上个月,我追赶一群麂子,在老林里东转西转迷失了方向,不知怎么插到这个山头来了。那时候,人走累了,干粮也吃完了,想找个寨子歇歇,偏偏这一带没有人家。我正失望的时候,突然看到了这片梨花林和这小屋,屋里有柴、有米、有水,就是没有主人。吃了用了人家的东西,不说清楚还行?我只好撕了片头巾上的红布、插了根羽毛在门上,告诉主人,有个瑶家人来打扰了,过几天再来道谢……”【语言描写老人叙述发现小茅屋并得到帮助的经过。撕红布、插羽毛的行为体现了老人的憨厚与知恩图报。】
说到这里,他用手指了指门背后:“你们看,那东西还在呢!"
一根白羽毛钉在红布上,红白相衬很好看。老人家说到这里,停了一会,又接着说下去:“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她说这大山坡上,前不着村后不挨寨,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误会二,侧面描写,表现出小屋帮助了很多行路的人,意义重大。“我们"终于打听出小屋主人名叫梨花,既表现了老人非常感激小屋主人的心情,又在行文上照应前面设置的悬念,似乎已经解开了这个悬念。】
我们这才明白,屋里的米、水、干柴,以及那充满了热情的“请进”二字,都是出自那哈尼小姑娘的手。多好的梨花啊!【直抒胸臆“多好的梨花啊!"这一简短的感叹句,直接抒情,表达了我们对哈尼小姑娘梨花的感激与赞美之情,同时,使读者将其与自然界的梨花联系起来,增加美感。】
瑶族老人又说:“过路人受到照料,都很感激,也都尽力把用了的柴、米补上,好让后来人方便。我这次是专门送粮食来的。”【语言描写,两个“都"字反映了老区人民心灵的美好,社会主义祖国多民族大家庭温暖如春】
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虚写,衬托,以自然美衬托人物美,使自然界的梨花与人物梨花相映生辉,表现出了梨花姑娘的无限美丽。情深才会成梦,“我”看到梨花姑娘的梦境描写,表现了“我"对她的衷心赞美。】
【段析】(13—27):写瑶族老人述说小茅屋的主人是梨花。
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我们决定修茸小茅屋,不仅表明我们得到了帮助要表达感激之情,而且意味着小姑娘助人为乐的精神得到了传递和发扬。这正是人们被梨花姑娘的精神感动,发扬雷锋精神的生动体现,突出了中心。】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闪出”既写出了梨树丛的茂密,也写出了哈尼小姑娘们活泼、动作轻快、充满朝气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哈尼小姑娘们的喜爱之情。】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外貌描写从脸色、眉毛、眼睛等方面,写出了哈尼小姑娘的美丽,以外表美烘托人物的心灵美。】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深深弯下腰去”表现了老人对“梨花"诚挚的感谢之情。】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动作、神态、语言描写传神地写出了小姑娘们的天真、活泼、可爱。】
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插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悬念三小姑娘的话解开了误会,同时又设置了悬念--解放军叔叔为什么要盖房子呢?】
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插叙借小姑娘之口,讲述解放军建造小茅屋的经过,消除了第二次误会,表现了解放军乐于助人的品质。】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抬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语言描写“方便过路人”,点明解放军盖房子的原因,由此可见雷锋同志“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已深入人心。】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介绍了真正的梨花姑娘,揭示了她常常来照料小茅屋的原因。“很受感动"表明梨花姑娘对发扬雷锋精神的解放军同志的敬仰,点出了照料小茅屋的感情因素;“常常”写频次之高,表明梨花姑娘发扬雷锋精神已成为自觉行动。】
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接过任务"表明小姑娘将乐于助人的精神传承了下去。】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引用诗句,是梨花寓意双关,点明文章的主题。赞扬世代相传的雷锋精神。小说以姑娘和梨花并提、引用诗句来结束全篇的。“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洁白的梨花”并提,互相辉映,以梨花衬托小姑娘,赞美学习雷锋、照管小屋、帮助路人的小姑娘,宛如洁白的梨花,心灵纯真美好。引用陆游“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结尾,既照应题目,更表明“处处”都有这样美如梨花、助人为乐的小姑娘,学习雷锋之花开遍了神州大地,大大开拓了作品的境界,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段析】(28—37):写梨花妹妹讲述小茅屋的来历,引用诗句点题。
行文脉络
山大林深日暮,令人心急
发现小屋(1-8)
小屋无灯无人,设置悬念
主人热情周到,彰显品质
投宿小屋(9-12)
猜测屋主身份,深化悬念
误认小屋主人,再设悬念雷锋精神人人传
驿路梨花打探屋主人(13-27)
知晓主人梨花,似解悬念边疆民风代代续
道出盖屋之人,又生悬念
小屋来历(28-36)
姑娘说明原委,解开悬念
结束全篇(37):以诗赞人,深化主题
课后习题
第一题
下面的人物分别与小茅屋有过什么故事?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呢?
“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战士梨花
“我”和老余:投宿,给屋顶加草,挖排水沟。
瑶族老人:专门给小茅屋送粮食并与“我们"一起修葺小茅屋。
一群哈尼小姑娘:照料小茅屋。
解放军战士:盖小茅屋。
梨花:照料小茅屋。
小茅屋的照料者和建造者都是小茅屋的主人。
第二题
本文构思巧妙,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这种写法,说说其表达效果。
文章围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设置了两次误会和三个悬念。两次误会:当“我"和老余见到瑶族老人时,误认为他是小茅屋的主人,这是第一次误会;后来见到一群哈尼小姑娘时,误认为她们是小茅屋的主人,这是第二次误会。三个悬念:“我”和老余一看见小茅屋出现在梨树林边时,心想: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这是第一个悬念。“我"和老余碰见前来送粮的瑶族老人,老人也不是小茅屋的主人,使“我们”产生“到底谁是房子的主人"的疑问,这是第二个悬念。当哈尼小姑娘告诉“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建造的时候,“我们"不禁会想:解放军为什么要建造这房子呢?这是第三个悬念。两次误会和三个悬念的设置,使文章收到了回环往复、波澜起伏、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第三题
“梨花”在文中多次出现,所指不尽相同,请找出来,解释各自的含义,并说说这几次出现对全篇结构的作用。再想一想,用“驿路梨花"做标题有什么妙处?
第一问:①“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实写梨花,以自然环境美烘托不平常的小屋,把读者带进优美的意境之中。②“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虚写梨花,以自然美衬托人物美,使自然界的梨花与人物梨花相映生辉。③“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以花写人,以花映人,写出了花的美,更突出了人的精神的美,表达了对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的赞美之情。
第二问:“驿路梨花”这个标题一语双关,字面上指驿路上的梨花,实指梨花其人,梨花精神,即雷锋精神。这是以物喻人,使自然界的梨花同小茅屋的主人相互辉映。在内容上点出了雷锋精神像梨花一样处处开放,从而深化了主题。
第四题
这篇小说所写的朴实民风是否让你感动?读完后,你对“公德"这个概念有什么想法?联系现实,和同学讨论这个话题。
社会公德是指对公共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提出的基本规范与要求,在我国现代社会中,其主要内容为: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等。良好的社会秩序与社会环境需要公民共同遵守社会公德。在现实社会中,公民要做到与人为善,关爱他人,乐于助人。只有人人在生活中都争取做一朵飘香的“梨花”,才能真正“驿路梨花处处开"。
课堂情景设计
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9):写“我”和老余在焦急地赶路之时发现了小茅屋。
第二部分(10—12):“我们"投宿小茅屋,猜测小茅屋的主人是谁。
第三部分(13—27):写瑶族老人述说小茅屋的主人是梨花。
第四部分(28—37):写梨花妹妹讲述小茅屋的来历,引用诗句点题。
问题归纳
1.开篇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自然环境描写作用分析法。“挨”“延伸"消失”由近及远,描写出了山峦的层叠和一望无际;“迷茫的暮色"又表明“我们”行进山中已经到了傍晚时候。这样描写山峦,表明时间,衬托出“我们"的焦急心情,为下文“小屋”的出现作铺垫。
2.“我们"首先看到了小屋的什么情况?产生了什么疑问?这起着什么作用?
“我们”首先看到小屋“没有灯也没有人声”,不禁产生了“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的疑问,设置出了第一个悬念。
3.小茅屋的主人为过路人准备了哪些必需品?从中可以看出主人具有怎样的品质?
本题运用人物形象五分析法。床、水、干柴、米、盐等。从中可以看出主人热情周到、乐于助人的品质。
4.第12段两人的对话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语言描写作用分析法。两人的对话既表现出对这家主人的感激之情的深厚,又在行文上照应前文设置的悬念;“可能"表现老余语气的不肯定,又深化了前文设置的悬念。
5.24段语言属于什么记叙顺序?在行文上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插叙。表现出小屋帮助了很多行路的人,意义重大;终于打听出小屋主人名叫梨花,既表现了老人非常感激小屋主人的心情,又在行文上照应前面设置的悬念,似乎已经解开了这个悬念。
6.如果把“多好的梨花啊”改为“多好的姑娘啊”,表达效果一样吗?
不一样,赞美“梨花”这位姑娘,又会使人与自然界的梨花联系起来,增强了美感。
7.写“我"的梦境有什么作用?
以自然美衬托人物美,使自然界的梨花与人物梨花相映生辉,表现出了梨花姑娘的无限美丽。情深才会成梦,看到梨花姑娘的梦境描写,表现了“我”对她的衷心赞美。
8.说说“闪出"这一动作描写的表达效果。
本题运用关键词语表达效果法。“闪出”写出了哈尼小姑娘们动作的轻快、活跃,与她们的年龄特征相吻合,体现了她们活泼、快乐的特点。
9.结尾处引用“驿路梨花处处开"诗句,有何作用?
本题运用引用作用分析法。引用诗句,寓意双关,点明文章的主题,赞扬了世代相传的雷锋精神。
10.小说怎样结束全篇?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
是以姑娘和梨花并提、引用诗句来结束全篇的。“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洁白的梨花"并提,互相辉映,以梨花衬托小姑娘,赞美学习雷锋、照管小屋、帮助路人的小姑
娘,宛如洁白的梨花,心灵纯真美好。引用陆游“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结尾,既照应题目,更表明“处处"都有这样美如梨花、助人为乐的小姑娘,学习雷锋之花开遍了神州大地,大大开拓了作品的境界,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11.本篇中的解放军和梨花姑娘并未直接出场,而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语言写出他们的行动。这运用了什么写人方法?小说运用这种写人方法收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小说对解放军和梨花姑娘,运用了间接描写人物的方法。运用这种写人方法,把作品的现在时间集中在一个夜晚和早晨,插叙过去的事件,大大节省了篇幅,构成了曲折生动、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有利于表达作品的主题。
素养训练
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回答11-14题。(12分)
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这是哀牢山南段的最高处。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夕阳西下,我们有点儿着急了,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
同行老余是在边境地区生活过多年的人。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
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
我们这才明白,屋里的米、水、干柴,以及那充满了热情的“请进"二字,都是出自那哈尼小姑娘的手。多好的梨花啊!
瑶族老人又说:“过路人受到照料,都很感激,也都尽力把用了的柴、米补上,好让后来人方便。我这次是专门送粮食来的。”
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A(修整、修补、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儿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B(闪、跳、跑)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光伏基站场地租赁与能源合作合同2篇
- 2024版二手房产转让合同书
- 2024版硅酮密封胶买卖合同书
- 二零二五版360有钱联盟会员积分兑换及奖励机制合同2篇
- 2025年度钢筋套筒保险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砂石材料行业投资与并购合作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版不锈钢材料加工中心建设与运营合同3篇
- 2025年度环保设备采购合同范本及环境效益评估3篇
- 二手住宅装修升级2024版协议范本版
- 西安翻译学院《体育场地与设施》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学校2025年寒假特色实践作业综合实践暨跨学科作业设计活动方案
- 2024数据资源采购及运营管理合同3篇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20以内加减混合口算练习题全套
- 儿童青少年行为和情绪障碍的护理
- 自升式塔式起重机安装与拆卸施工方案
- 地方性分异规律下的植被演替课件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 山东省技能大赛青岛选拔赛-世赛选拔项目20样题(数字建造)
- 人居环境整治合同书
- 2025届上海市徐汇、松江、金山区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幼儿园意识形态风险点排查报告
- 催收培训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