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劳动经济学课后答案
第一章导言
名词解释
劳动——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人在生产过程中有目的的支出
劳动力的活动
劳动力——在早期的概念中,劳动力指从事体力劳动为主的〃劳
工〃,即〃工人〃或产业工人,马克思理论把劳动力看作可变资本,
知识经济时代脑力与体力劳动者的差别已不表现在劳动的本质特征上。
〃员工〃这一范畴被企业以及各类组织广泛使用
劳动市场——劳动力供求的市场
劳动经济学一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
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人口经济学——人口经济学研究人口的生产与再生产的经济问题、
人口自然增长的经济规律,特别是人口对物质资源消费的影响是其集
中要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人力资源管理——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配置、充分利
用和科学管理的制度、法令、程序和方法的总和。
实证经济学——两个假设前提:稀缺性;理性在一定的假设前提
下,人们的行为是怎样的
规范经济学—用互惠原则去衡量经济效益的好坏和制度政策的
利弊,分析经济行为人的选择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简答题
1、谈谈你对劳动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理解。
第一,在效用最大化假设下,劳动力资源的投入产出机理。第二,
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和结果。第三,劳动经济学是对劳
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
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2、举例说明运用规范经济学或者实证经济学研究现实劳动经济或
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价值。
实证经济学实际上是一种对人的经济行为进行研究和分析的一种
理论。它建立在两个假说之上,即稀缺性和人是有理性的。从稀缺性
方面来讲,正是由于稀缺性的存在,才产生了经济学上的〃机会成本〃
概念。它隐含的一个重要命题是人们对资源的使用存在着供求问题,
存在着成本特别是机会成本问题。所以,劳动力资源也是稀缺的。而
这种稀缺的程度可以通过劳动力的价格---工资反映出来。比如,每年
应届大学生的求职,在多种职业只能有一种选择,而用人单位也只能
在李四或者是王五之间做出唯一的聘用选择。从人是有理性的方面来
说,个人追求效用的最大化。作为理性人的企业假设,即企业追求利
润的最大化,所以在劳动力市场上雇主总是希望以最低的成本来雇佣
劳动力,以求最大利润。而对于个人来讲,作为雇员则希望找到一个
工作条件舒适、报酬较高的工作。规范经济学,从本质上讲,它的根
本的价值尺度是以互惠原则作为基础的出发点。互惠原则有三点:第
-,市场交易行为活动所涉及的各方均受益,无人受损失。例如,企
业高薪聘用经验丰富、能力足够强的外籍主管,对企业方来说此人将
给企业创造相当的价值。对个人来说将获取丰厚的回报。第二,市场
交易活动中,部分人受益但无人受损。正如上例所说,在企业和个人
双方均获得收益之时,对于其它那些企业或者说劳动力市场上的高管
应聘者来说,并未因此受到损失。第三,最为常见的是既有受益者又
有损失者,但总体上来说受益者受益的程度或数量超过损失者损失的
程度或数量。例如在很多发达国家的劳动立法反对招聘中的学历歧视。
对有的企业带来招聘成本的上升,但是对总体而言提高了社会人力资
源配置的效率,利大于弊。
第二章劳动需求分析
名词解释
派生需求——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
求中派生出来的,因此被称为〃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
劳动的边际成本——完全竞争企业每增加一单位的劳动所增加的
成本。
劳动的边际收益——边际收益表示企业每增加一单位的产量所增
加的收益。
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利润最大化,即增加一单位劳动的
使用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即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和〃边际成本〃即
工资相等。公式表示为:MPPLP(边际产品与价的乘积)=W或
MRP=We
短期需求——在短期内我们假定只有劳动要素是可变的,资本和
其他的生产要素固定不变。企业被假定是在产品和要素市场上的利润
最大化追求者。因此企业要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就是利润最大化,既
增加以单位劳动的使用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必须相等。
长期需求—企业应对劳动价格的上升不仅可以通过调整其使用
的劳动数量的方式,而且可以通过调整其资本存量的方式做出反应,
竞争性劳动市场——完全竞争性企业是指企业所处的产品和要素
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供求的双方人数都很
多,产品与产品之间、要素与要素之间没有任何区别,产品和要素的
供求双方都具有完全的信息,产品和要素可以充分自由的流动,等等。
工资率的上升导致企业调整的两个效应,即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
他们均会导致劳动力使用量的减少。其中替代效应——是由于工资率
的提高,用工成本增加,企业如果仍然维持原有的产量不变,则会采
用增加资本,减少劳动的生产方法,用资本代替劳动致使使用的劳动
力数量下降。
规模效应——是由于工资率的提高,劳动的边际成本将上升,从
而导致企业生产更少的产量,产量的下降将会导致使用的劳动数量下
降。企业因工资率上升所引起的劳动需求的减少是这两种效应的变化
之和。
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是指当工资率变动
一个百分率所引起的劳动需求变化的百分率的比值。
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定理——影响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的因
素。第一,劳动投入与其他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性大小。第二,最终
产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第三,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第四,劳
动要素在生产成木的比重。
互补性生产要素——(你涨我也涨)当生产要素A的数量增加时,
导致生产要素B的边际生产率上升,则称生产要素A与生产要素B是
互补性生产要素。
替代性上产要素——(你增长我下降)当生产要素A的数量增加
时,生产要素B的边际生产率下降,则生产要素A是生产要素B的替
代性生产要素。
简答题(派生需求省略)
1.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有哪些?回答:技术、时间长短、企业
目标、经济社会制度、政府的劳动力
市场政策。
2.试着推导完全竞争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和市场需求曲线。
完全竞争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推导:首先,在前面,我们知道完
全竞争企业实现利润你最大化的条件是:MPxP=W。而边际产品MP
又是劳动数量L的函数,即MP=MP(L),所以上式可以写为
MP(L)xP=Wo因为P是常数,完全竞争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是指在
其他的条件不变时,完全竞争企业对劳动的需求量L与劳动价格W之
间的关系。并且与结论:随着劳动价格的上升,企业对于劳动力的最
佳使用量即需求量将下降。因此,完全竞争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与其
边际产品的价值曲线一样向右下方倾斜。
完全竞争市场的劳动需求曲线推导:整个市场的劳动需求曲线可
以看成是所有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的简单加总。该曲线仍然是向右下
方倾斜的,但比边际产品价值曲线要陡峭。
3.试着比较短期劳动需求和长期劳动需求的异同点。
不同主要表现在第一,短期需求在短期内假定只有劳动要素是可
变的,资本和其他的生产要素固定不变。长期需求:企业应对劳动价
格的上升不仅可以通过调整其使用的劳动数量的方式,而且可以通过
调整其资本存量的方式做出反应。第二:在完全竞争条件之下,企业
的短期劳动需求曲线相对更加陡峭,而长期劳动需求则较为平坦。换
句话说就是长期需求曲线具有更大的弹性。相同点:企业使用劳动要
素的原则都是利润最大化,即增加一单位劳动的使用所带来的〃边际
收益”即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和〃边际成本〃即工资相等。
4.试着比较完全竞争企业、卖方垄断企业和买方垄断企业的劳动
需求曲线的异同。
完全竞争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与其边际产品的价值曲线一样向右
下方倾斜。卖方垄断企业劳动需求曲线也是向着右下方倾斜,有两个
原因造成:一是劳动的边际报酬递减。二是垄断企业产品的边际收益
曲线,由于该曲线是递减的所以也影响了劳动需求曲线的形状。它的
劳动需求曲线曲线与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去曲线完全重合。买方垄断
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由于卖方垄断企业是劳动市场的唯一购买者,
因此它所面临的劳动供给曲线与市场的劳动供给曲线一致,而且劳动
的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劳动的供给曲线之上。买房劳动需求曲线的是不
存在的。
5.试着运用劳动需求原理分析最低工资对于劳动市场的影响。
只要劳动需求曲线倾斜向下,有效的最低工资立法一方面提高了
工资率,同时会减少就业机会。就业损失的大小取决于最低工资与均
衡工资之间的差值,又取决于劳动需求曲线的弹性大小。
结论:最低工资立法的就、山效应对于那些在没有立法的情况之下
工资会更低的工人来说,恰好是最大的,对于他们而言虽然最低工资
减少了就业,但是增加那些保持就业工人的工资率。
6.试着运用生产要素的互补性和替代性分析女性参与劳动市场对
于男性劳动者工资率的影响?
可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男女在不同的经济部门工作。那么男性劳
动者和女性劳动者就是独立的生产要素,故女性对于劳动力市场的参
与不会对男性的工资率造成影响。第二,如果男女在同一工作中,其
中男性处于管理者地位,女性劳动者受到男性劳动者的管理和指挥,
此时双方为互补性生产要素,此时女性劳动力的市场参与会增加对于
男性劳动力的需求,会提高男性劳动力的工资率。
第三,一般来说,男性与女性劳动力双方互为替代性生产要素,
所以女性劳动力的市场参与将降低男性劳动力的工资率。
7.派生需求定理:
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述情况将使得某类劳动需求曲
线具有很高的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第一、劳动投入与其他生产要素
之间的可替代性越大;第二、对利用该类劳动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
的需求弹性越大;第三、其他生擦和你要素的弹性越大;第四、该类
劳动成本占总生产成本的比重越大。
第三章
名词解释
劳动力——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即人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
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在现代劳动经济学体系中,劳动力又特指在一定
的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要求,愿意参加付酬的市场性劳
动的全部人口。没有就业意愿或就业要求的人口不属于劳动力的范畴。
失业的统计概念——在调查周内没有工作,但在此前4周内曾做
过专门努力寻求工作,而在调查周内本人又适于工作的一切人。
就业的统计概念——正在受雇佣的那一部分劳动力,包括正在工
作者和有职业但是并未工作的人。
劳动力参与率——是与劳动供给相关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测量的
是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规模。劳动力参与率是反
映劳动力市场活动水平的一项总指标,它也可以以性别和年龄组分类
计算,因而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经济活动人口的分布情况。
收入效应——是指工资增加后使劳动者感到更加富有,从而减少
劳动供给的一种反应行为。
替代效应——是指工资增加后使劳动者感到休息时间比以前更加
昂贵,从而增加劳动供给的一种反应行为。
家庭生产——新家庭经济学家认为,家庭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
家庭生产理论认为,家庭实际上进行着大量的生产活动,家庭将时间
和各种购买的投入结合起来以生产〃家庭商品〃供自己使用。家庭生
产的实质是要使整个家庭的效用最大化。
家庭生产联合劳动供给——从家庭联合做出劳动供给决策的角度
分析,家庭是劳动供给的决策单位,它是由丈夫、妻子和孩子构成的。
丈夫、妻子和能够工作的孩子以三种方式配置各自的时间资源:市场
工作、非市场工作(做家务或者上学)和闲暇。家庭的目的是配置每
个家庭成员的时间以使整个家庭的效用最大化。所获得的市场商品、
非市场或家庭商品(例如家里做的饭菜、清洁的住房、抚养孩子等)
以及闲暇的数量组合受到每个家庭成员所能够赚得的工资率、家庭的
非劳动收入和家庭可以判断的每周总的时间量三个方面的约束。
简答题
1、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有哪些
(1)人口的自然结构方面
1.人口规模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比如劳动力参与率不变,高人口增长
必然引起劳动父供给总量的增加。但是,人口规模的形成不是短期能
实现的。高人口增长引起的劳动力供给总量的增加,是要经历一个时
间过程的,原因是劳动力的定义有严格的年龄限制。只有出生后的人
口达到法定劳动年龄,比如中国是16岁,才对劳动供给总量产生影响。
由于一国的人口规模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在短期内不会马上产生影响,
因此我们将其称之为〃滞后效应〃。换句话说,人口规模只在长期内
起作用。
2.人口的自然结构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人口自然结构对劳动供给的影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是人口性别比例不同劳动供给也不同。从第一节的内容中,
我们发现男性的劳动力参与率一般要高于女性,因此,如果一国人口
中男性比例过高就会形成较高的劳动供给。
其二是人口的年龄结构不同劳动供给也不同。国际上对人口年龄
构成划分为三种类型,即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由于劳动力是根
据年龄段确定的,因此,不同年龄类型的社会就有不同的劳动力自然
供给状况。年轻型和老年型较之成年型社会,短期内表现为较低的劳
动自然供给状况。
其三是人口中的民族构成不同劳动供给也不同。由于民族传统等
各种原因,不同民族的人劳动力供给的状况有所不同。
3.劳动者个人的身体条件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根据一些实证研究表明,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劳动者的身体条件
是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
(2)影响劳动供给的经济因素
劳动者的工作偏好以及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经济周期波动
(3)社会制度
劳动制度
工资制度
2、什么是劳动-闲暇模型?如何利用该模型推到个人劳动供给曲
线
劳动-闲暇:劳动供给涉及到劳动者对其拥有的时间资源的分配。
劳动者可以看成是消费者,他们在闲暇和劳动二者之间进行的选择,
就是在闲暇和劳动收入之间进行选择,以满足自己效用最大化的愿望。
偏好:代表了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相对其他商品的心理愿望强度。
偏好从性质上说属于主观的东西,受到许多如个人种族、社会经济地
位、职业以及个人性格等因素的影响。
无差异曲线:指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或效用的所有闲
暇和收入的组合点的轨迹。
工资率、工作时数和总收入之间的关系就是所谓的预算约束。它
表明在既定的市场工资率条件下,单个消费者所能够提供的收入和工
作时数的各种组合。
劳动者关于工作时数的决策是由偏好、工资率和收入相互作用的
结果。因为在均衡点X劳动者的效用达到最大化
个人劳动供给曲线:代表了工资率与个人供给市场的劳动时数之
间的关系。所以,每对于一个工资率,就可以通过无差异曲线和预算
线得到一个最优工作时数,连接这些时数就形成了预算线。同时,劳
动供给曲线很可能是一条既包含有正斜率部分又包含有负斜率部分的
曲线。在低工资率下,劳动者希望额外增加收入的愿望很大以至于替
代效应超过了收入效应。然而,当工资率超过某一数值以后,劳动者
的收入足够高以至于他对更高工资率采取的反映是愿意购买更多的闲
暇而减少工作时数,即收入效应超过了替代效应。
3、什么是家庭生产模型
新家庭经济学家认为,家庭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家庭生产理
论认为,家庭实际上进行着大量的生产活动,家庭将时间和各种购买
的投入结合起来以生产〃家庭商品〃供自己使用。家庭生产的实质是
要使整个家庭的效用最大化。
家庭生产的实质:要使整个家庭的效用最大化,唯一的区别是物
品和时间通过家庭生产商品而间接提供效用。
家庭等产量曲线:在生产同样家庭商品产量的家庭生产时间和购
买物品的不同要素组合的轨迹。
工资对家庭所用时间和物品的影响:
(P97图)高工资的人选择A点进行生产,使用较少的时间和较
多的物品,但并不意味着他们用于生产的总时间少,低工资的人选择B
点,情况正好相反。高工资能使人们接受更多的时间和物品,因而进
入一条更高的等产量曲线,但仍然使用更为密集的牛产技术,如C点。
家庭生产模型把时间视为一种生产性投入得到了两个结论:
其一是时间的生产率随不同的人和它本身的变化而变化;
其二是技术变化可能影响家庭生产过程。如家用电器改变了家庭
的生产过程,这对理解20世纪妇女劳动参与率上升有意义。
4、比较家庭生产模型与劳动-闲暇模型有何异同
相同点:
1、都以分析劳动者时间资源上的分配决策为基础。
2、得出结论相同。
3、相对于市场劳动供给模型来说,劳动闲暇模型和家庭生产模型
都探讨的是个人劳动供给情况
不同点:
1、家庭生产模型将家庭视为生产单位,而劳动闲暇模型将家庭视
为消费单位。
2、家庭生产模型弥补了劳动闲暇模型的两大不足之处。其一,劳
动闲暇模型忽略了家庭背景,即劳动者的供给决策往往是丈夫和妻子
在家庭联合做出的。其二,劳动闲暇模型忽视了人们在劳动和闲暇之
外还要参加家庭劳动,即该模型没有完全考虑到人们对于时间资源上
的分配决策。而家庭生产模型则弥补了以上缺点。不仅将家庭背景考
虑在内,而且还运用交叉替代效应,分析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
3、家庭生产模型除了得到与劳动闲暇模型相同的结论之外,将时
间作为生产性投入还得到了两个结论:其一,时间的生产率随不同的
人和它本身的变化而变化;其二,技术变化可能影响家庭生产过程。
5、什么是家庭联合劳动供给?为什么要分析家庭联合劳动供给?
劳动的供给是由家庭联合作出决策的,是丈夫、妻子和能够工作
的孩子以三种方式配置各自的时间资源:市场工作,非市场工作(做
家务或上学)和闲暇。家庭的目的是配置每个家庭成员之间的时间以
使整个家庭的效用最大化。家庭成员之间的决策是互相影响的.家庭所
获得的市场产品、非市场或家庭产品以及闲暇的数量组合受到每个家
庭成员所能够赚得的工资率、家庭非劳动收入和家庭可判断的每周总
的时间量三个方面的约束。
分析家庭联合供给是因为劳动闲暇模型存在没有考虑家庭背景对
个人劳动供给决策的影响。事实的情况是家庭是联合做出供给决策的。
在现实家庭中,一个成员的工资率和收入的变动与该成员自身的工作
时数以及由此导致的其他家庭成员的工作时数的变化。
6、什么是劳动供给的生命周期理论
人们在生命周期的不同期间内,从事市场工作的生产率与从事家
庭工作的生产率不同,因此人们在生命的不同时期对劳动市场供给的
工作时间也不同。经济学家通过动态的劳动供给模型来研究整个成年
的生命周期内最优的时间配置。同时也对已婚妇女的市场参与模式、
退休年龄选择以及男性参与率下降等原因做出解释。
人们实际工资率的生命周期模式是一个倒U型的,实际工资率从
生命的中期到后期迅速上升然后下降。由于存在这种收入模式,在一
个人的黄金工作年龄内,额外一小时的闲暇的机会成本要比生命后期
高得多。其含义是人们在生命周期的中期市场工作报酬是最大的,而
将闲暇推迟到生命周期的后期。
7、利用劳动供给理论分析〃带钉〃的工伤补偿计划对劳动供给的
影响
假定:受工伤之后,工人只要未工作就可以获得与受伤前相等的
工资。如果工人找到工作,无论他工作多长时间都不再被认为是伤残,
从而不能继续享受津贴
图示:
分析:AC段这个〃钉子〃造成了工作动机问题。原因有两点:
(-)与工作第一个小时有关的报酬是负的,处于C点不工作的
人重新工作时,发现因为工作其收入大幅下降,工作产生的报酬将会
被津贴的减少而抵消,造成了负净工资,这一替代效应妨碍人们工作。
(二)假定不工作时的津贴AC等于受伤前的工资水平E0,如果工人
看重闲暇,那么他技能得到原水平的津贴,又能得到闲暇,显然效用
增加,工人在C点比在f点境况要好,因为他在U2上,这种收益效应
造成早日重返工作岗位。
结论:略低于Ag的津贴既能保证最低的效用损失,又能促使受伤
者在康复之后尽快返回工作岗位。
8、分析所得税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经济学一般根据收入中被扣除的比例将所得税区分为3个不同的
类型,他们分别是比例税、累进税和累退税制。所得税对劳动供给的
影响方式可以通过边际税率和平均税率的区别加以理解。边际税率的
含义是对个人最后增加一单位货币所征收的税率,而平均税率是总税
收与总收入之比。在比例制下,边际税率和平均税率相等,在累进制
下,前者超过后者,因为税率随收入而上升。
边际税率适合于评价替代效应,因为他决定了边际出的闲暇价格。
但是对于收入效应,我们必须按原来的工时,一个人富了多少或穷了
多少。
由于多数税收变化既影响边际税率又影响平均税率,因而会同时
导致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如果税收增加,替代效应减少劳动供给,
收入效应将增加劳动供给。减税时两个效应完全相反。减(增)税对
边际税率的影响比平均税率的影响越大,就越可能增加(减少)劳动
供给。
第四章
名词解释
1、人力资本投资:
通过增加人的资源而影响未来的货币和物质收入的各种活动。凡
是能够有利于形成与改善劳动力素质结构、提高人力资本利用效率的
费用与行为都是人力资本投资的范畴。
类别:
(1)各级正规教育:增加人力资本的知识存量,表现为人力资
本构成中的普通教育程度,即用学历来反映人力资本存量。
(2)在职培训活动:职业技术培训投资是人们为获得与发展从
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与技巧所发生的投资支出。
(3)健康水平的提高:用于健康保健、增进体质的费用也是人
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这方面的投资效果主要变现为人口预期寿命
的提高和死亡率的降低。
(4)对孩子的培养。
(5)寻找工作的活动。
(6)劳动力迁移: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可以实现人力资本的优化
配置,是人力资本增值的必要条件。
2
、终身贴现收入
3、净收入法(净现值法)
所谓净现值法就是把未来收益与成本按预定的贴现率进行折现后,
对两者进行比较,如果收益大于成本,那么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决策主
体,就有继续投资的意愿;如果成木大于收益,则投资就会中止。Q
=-20为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现值
为人力资本投资成本现值4、内部收益率
内部收益率是个人所能接受的最低利息率,它大于或等于其他投
资的报酬率。在实际中,人们在计算这种内部收益率时,首先是通过
收益的现值与成本相等,I=+njj
jrC1)1(1=+tliiir)(lBI=+njjjrCl)l(I=+tliiir)(lBI
=+njjjrCl)
K
即=求出内部收益率r,然后再将这种内部收益率与其他投资的
报酬率s加以比较。如果人力资本投资的内部收益率r超过了其他投资
的报酬率s,则人力资本投资计划就是有利可图的。
5、文凭的信号功能
如果企业主认为那些善于学习、能够用较低成本达到一定教育水
平的人员也是在工作中更有效率的人员,那么员工接收的教育年限可
以起到这种甄别的作用。
6、普通培训
培训所获得的技能对多个雇主同样有用。这类培训可以提高员工
的基础技能和素质,提高边际劳动牛产率。但是,由于技能的通用性,
无法避免员工的流动。
7、特殊培训
培训所获得的技能只对提供培训的企业有用,或者说能够提供培
训的企业的生产率比其他企业要高的多。这类培训提高了员工在特定
领域或岗位的技能,对员工在该企业当中边际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很
大的帮助。一旦员工被解雇或辞职去其他企业任职,培训的价值就不
复存在了。
二、简答及论述
L简述人力资本投资的概念与类别。
通过增加人的资源而影响未来的货币和物质收入的各种活动。凡
是能够有利于形成与改善劳动力素质结构、提高人力资本利用效率的
费用与行为都是人力资木投资的范畴。
类别:
(1)各级正规教育:增加人力资本的知识存量,表现为人力资
本构成中的普通教育程度,即用学历来反映人力资本存量。
(2)在职培训活动:职业技术培训投资是人们为获得与发展从
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与技巧所发生的投资支出。
(3)健康水平的提高:用于健康保健、增进体质的费用也是人
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这方面的投资效果主要变现为人口预期寿命
的提高和死亡率的降低。
(4)对孩子的培养。
(5)寻找工作的活动。
(6)劳动力迁移: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可以实现人力资本的优化
配置,是人力资本增值的必要条
件。
2、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人力资本投资的
基本模型表示的是怎样的经济含义。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投资理论有五个主要观点:(1)人力资本存在
于人的身上,表现为知识、技
能、体力(健康状况)价值的综合,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本可以通
过劳动者的数量、质量以及劳动时间来度量。(2)人力资本是投资形
成的。投资的渠道包括五种:营养及医疗保健费用、学校教育费用、
在职人员培训费用,择业过程中所发生的人事成本和迁徙费用。(3)
人力资本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4)人力资本投资是效益最佳的投资。人力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
得收益。(5)人力资本投资的消费部分实质是耐用性的,甚至比物质
的耐用性消费品更加经久耐用。
人力资本投资的基本模型表示:在当前时期付出的成本可望它们
在将来能够带来收益。在决定投资的时候,人们将付出的成本与得到
的收益进行比较,比较的基础是将未来的收益值按某一贴现率折现。
由于假定投资主体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所以,只有在收益大于或等
于成木的时候,才会维持投资意愿。一般,有两种方法来评估人力资
本投资决策。
1.净现值法
把未来收益与成本按预定的贴现率进行折现后,比较两者的差额。
若差额为非负值,投资主体将有继续投资的意愿;反之,将终止投资。
£二+tlii
*
I
r)(lB
2.内部收益率法
内部收益率是预期收益的现值和总的投入成本相等时,所得的折
现率r,即是个人所能接受的最低利息率。将所得内部收益率r与其他
投资的报酬率S加以比较。如果r>s,人力资本投资是可以进行的。
3、在教育投资领域的成本收益率分析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教育投资的成本:包括货币成本与非货币成本。货币成本包括直
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学杂费、书本费等,是接
受教育直接发生的费用。间接成本,也称为机会成本,是由于上学而
无法去工作而放弃的收入。非货币成本是指由于上大学所承受的心理
成本。
教育投资的收益:包括经济收益和非经济收益。经济收益就是从
终生收入来看,上大学的人一生得到的收入总量高于没有上大学的人
一生得到的收入总量的部分。非经济收益包括由于上大学而得到的社
会地位的提高、知识的增加所带来的生活情趣的提高和生活『俞快等。
成本与收益的模型分析结论:
1、其它条件不变,上大学的总成本降低,对上大学的需求将增加;
反之,总成本上升,对大学教育的需求下降。
2、其它条件不变,大学毕业生与无大学学历劳动者的收入差别扩
大,则要求上大学的人数增加。即收入流的规模会对教育决策产生影
响。
3、年龄是影响决策的因素之一
影响评估个人教育投资收益的因素:
1、现实生活中,能力与学校教育在获取高报酬时都能发挥作用。
2、人们时常忽略了构成报酬的某些工作的心理收益,而这些工作
往往能给人愉悦的感受。
3、个人的职业选择问题
4、普通培训和特殊培训的经济含义是什么?应怎样安排它们的成
本和收益?
普通培训:培训所获得的技能对多个雇主同样有用。这类培训可
以提高员工的基础技能和素质,提高边际劳动生产率。但是,由于技
能的通用性,无法避免员工的流动。
特殊培训:培训所获得的技能只对提供培训的企业有用,或者说
能够提供培训的企业的生产率比其他企业要高的多。这类培训提高了
员工在特定领域或岗位的技能,对员工在该企业当中边际劳动生产率
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一旦员工被解雇或辞职去其他企业任职,培训
的价值就不复存在了。
基于两种培训的不同特点,企业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成本收益模
型。
模型一(普通培训):
在普通培训中,由员工自己承担成本并获得之后的收益。员工的
工资率W总是等于其边际劳动产品
价值VMP。(如图pl26)
培训前:工资率一W1二VMP1
培训中:工资率一W*=VNP*
培训后:工资率一W2=VMP2
培训中:(W1-W*)的差额部分是培训成本,完全由员工承担。
培训后:(W2-W1)的差额部分为培训收益,由员工获得。
由此,普通培训并不会对员工的离职意愿以及离职的发生产生较
大影响。
模型二(特殊培训):
在特殊培训中,成木和收益有提供培训的企业和获得培训的员工
共同分享。(如图pl27)
培训前:工资率一W1=VMP1
培训中:工资率一W4>W*=VMP*
W4<p=n">
培训后:工资率一W3Vp=n">
W3>W1=VMP1
培训中:(W4-W*)的差额部分是企业承担的培训成本;(W1-
W4)的差额部分是员工个人承担的培训成本。
培训后:(W2-W3)的差额部分是企业预期的培训收益;(W3-
W1)的差额部分是员工个人预期的培训收益。
在特殊培训的条件下,由于受训员工和企业共同承担培训成本,
并且员工由此得到的特殊技能不能被其他企业所接受,所以员工的辞
职率要低于普通培训条件下的员工辞职率;同时,企业也不愿意解聘
员工。
5、目前我国人力资本投资存在哪些问题,应采取怎样措施来解决?
一教育投资的问题:
A总量问题:
首先表现在我国劳动力接受的整体教育水平和国家教育投资数量
偏低;另外教育投资占GDP的比重还是偏低,虽然其绝对总量不断增
加,在财政投资的安排上,教育经费支出不是被放在优先地位上。
B结构问题
主要表现在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滞后、地区教育投资水平的不平
衡和教育所提供的劳动力供给与实际的劳动需求发生脱节;
结构的另一问题是教育提供的劳动力供给与实际的劳动力需求发
生脱节。教育体制的僵化是的我国学校的部分专业设置、教学内容、
教育方式等与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
二企业投资的问题:
目前,中国许多企业仍对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状况
是:企业人力资木的投资严重不足,并且随着企业所在的行业、地区
与企业经济性质不同而有所区别。
A企业职工培训在我国不是很普及,建立培训制度的企业比例很
小,同时经费投入小,参加岗位培训的职工所占比例也很小。
B企业职工培训在不同产业发展不平衡。第二产业一般好于第三产
业,尤其是在制度建立以及提取和使用培训经费两方面。
C企业职工培训在不同经济类型企业间存在显著差异。企业职工
培训的实施状况序依次是外商投资企业、股份制企业、国有企业、集
体企业、联营企业以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和私营个体企业。
D企业职工培训在地区间存在明显差异,中西部地区尤为薄弱。
东部地区的企业职工培训状况明显好于全国平均水平,更好于中西部
地区。但是东部地区内部各城市间的发展差异要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
地区一地区间的改革开放差异程度是一个重要原因。
三我国人力资本现状:
A人力资本结构失衡:高智能、高技术劳动力所占比重极小;
B人力资本存量不足,特别是农村(尤其是中西部)的人力资本严
重匮乏;
C人力资本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重大差距
D人力资本利用效率低下
解决对策:
A转变观念,充分认识人力资本投资对高质量劳动力供给的意义;
B加大人力资本投资,调整投资结构。在加大人力资本投资的过程
中,要发挥政府在人力资本投资中的主体作用,并带动社会人力资本
投资。同时,要注意到我国由于受财政收入的限制,在短时间内大比
率地提高财政投资也是不可能的,所以一方面在现有投资的基础上,
调整投资结构,重点扶持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采取合适
的政策和措施,鼓励民间投资参与举办各类教育。
C从根本上讲,要加强人力资本投资的制度建设。首先要为人力
资本投资建立一个完善的法律环境。其次,生化教育体制的改革,特
别是引进市场机制,从而使教育所提供的劳动力与社会所提出的劳动
力需求发生较为密切的联系,教育水平和教育机构协调发展,最终达
到教育的投资效益水平。
第五章劳动力流动
名词解释
1.劳动力流动
劳动力流动在某些情况也叫劳动力迁移,一般包括多重含义,即
地域性流动、行业性流动和职业流动。劳动力流动主要有三种形式:
1.劳动力在本地更换行业职业。
2.劳动力在地区之间流动。
3.劳动力行业性流动(易地在其他行业就业)。
2.劳动力流动模型
包括单个劳动者自愿流动的经济分析以及非法流动与移民:外来
劳动力对劳动力市场的经济影响(一)单个劳动力个人流动的经济模
型
劳动力流动基于以下两种假设:
(1)劳动力的流动是劳动者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而自愿迁移的行
为。
(2)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有流动的自由选择性。
如果与流动相联系的收益现值超过了与之相联系的货币成本和心
理成本的总和,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劳动者要么会决定更换工作,
要么会进行砥砺上的迁移,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如果贴现之后的收
益并不比成本高,那么,劳动者就不会决定进行这种变动了。
(二)非法流动与移民:外来劳动力对劳动力市场的经济影响
(1)外来移民并没有按1:1的比例挤占当地公民的工作岗位。
若N2—N3名外国人被驱逐,本地人就业的数量将从N3上升到N1,
工资从W2升到Wl,N2-N1个工作岗位被摧毁。尽管驱逐外国人增
加了当地人在这一劳动市场的工资和就业水平,但当地居民的就业不
是同比例增加的。
(2)任何发达国家或地区公民还是愿意从事体力活的。只是在
W2低工资水平的情况下,才存在发达地区本地公民的〃短缺〃,在
W1时,并不存在短缺。
3、移民的经济影响:
(1)移民侵害部分当地体力劳动者的利益,但因素得出侵害全体
本地人利益的结论是错误的。
(2)〃廉价〃劳动的流入有利于这类劳动的消费者。
(3)重体力劳动的雇主显然受益,至少短期如此。
(4)那些与非熟练移民没有密切替代性的劳动者,因劳动力的流
入而受益。
3.流动的距离弹性
关于距离对流动人数的影响,西方学者曾进行专门研究,在对西
方市场经济国家劳动力流动情况考察后发现,流动的距离弹性为L
距离弹性二流动量%变化/流动距离的%变化
由此可见,距离对劳动力流动的人数存在着直接的正比关系。
简答论述
1、试述劳动力流动的成因
1.区域间劳动力供求不平衡
劳动力供求状况在各国或不同地区之间有很大差异,影响因素有:
-,人口或劳动力的自然因素不同;二,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
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直接影响对劳动力需求的增长,在经济发达地区,
人口增长赶不上生产队劳动力需求的增长,会出现劳动力短缺,吸引
劳动力的流入。
2.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决定了劳动力供求的不同。发达地区,剩余
劳动力在工业化的过程中被逐步吸收,就业机会丰富,吸引劳动力的
流入。
3.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同质劳动力的工资差别
同质劳动力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工资收入不同,造成劳动力的国
际或地区迁移,即从低工资地区流向高工资地区。
另外,一部分劳动者会从工资报酬分配结构较为平均的地区流向
其他地区,这一部分劳动力一般是应该获得更高工资的劳动力。
4.经济周期引起的波动
经济繁荣时期,企业发展良好,劳动力需求大,会吸收更多的劳
动力;当经济衰退时,劳动力市场急剧收缩,失业率大幅上升,劳动
力被迫流动。
5.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劳动力会随着资本向国外的流动而产生流动。当一个国家的跨国
公司建立之后,要在国外建立分公司、子公司,出雇佣当地劳动力以
外,总要带去一定数量的本国职工,产生劳动力迁移和流动。
6.强化工作匹配的意愿
从单个工人的角度来看,变换工作是一种有成本的交易这种交易
只有在预期收益相对较高的情况下才会被当事人自愿采取。所以,为
了寻求更高的工作匹配度,劳动力会产生流动。
2、试述单个劳动力市场个人流动的经济模型及其含义。分析非法
流动和移民对劳动力市场的经济影响。(一)单个劳动力个人流动的
经济模型
劳动力流动基于以下两种假设:
(1)劳动力的流动是劳动者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而自愿迁移的行
为。
(2)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有流动的自由选择性。
如果与流动相联系的收益现值超过了与之相联系的货币成本和心
理成本的总和,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劳动者要么会决定更换工作,
要么会进行砥砺上的迁移,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如果贴现之后的收
益并不比成本高,那么,劳动者就不会决定进行这种变动了。
劳动力迁移的公式
估计劳动力流动净收益的公式为:
净收益现值=Bjt-Bot/(l+r)t-C
(1)如果某人的净收益现值大于0,意味着收益期望大于由于劳
动力流动带来的货币和心理的综合成本,此人将会进行流动。
(2)如果某人的净收益现值小于0,该人将不会流动。
(3)其他情况不便的条件下,两种工作之间的效用差越大,净现
值就越大,就越有可能流动。
(二)非法流动和移民对劳动力市场的经济影响
非法流动与移民:外来劳动力对劳动市场的影响
1、当前主要的观点:两种相反的观点
观点1:非法流动或移民挤占了当地居民或合法移民的工作机会。
观点2:非法流动或移民从事的工作,是发达国家或地区公民所不
愿干的,因而不会挤占他们的工作机会。
但是,上述两种观点都未免太简单化了,因为它们忽视了供给和
需求曲线的斜率。
2、科学理解潮流流动与移民对劳动市场的影响
(1)外来移民并没有按1:1的比例挤占当地公民的工作岗位。
若N2—N3名外国人被驱逐,本地人就业的数量将从N3上升到N1,
工资从W2升到Wl,N2-N1个工作岗位被摧毁。尽管驱逐外国人增
加了当地人在这一劳动市场的工资和就业水平,但当地居民的就业不
是同比例增加的。
(2)任何发达国家或地区公民还是愿意从事体力活的。只是在
W2低工资水平的情况下,才存在发达地区本地公民的〃短缺〃,在
W1时,并不存在短缺。
3、移民的经济影响:
(1)移民侵害部分当地体力劳动者的利益,但因素得出侵害全体
本地人利益的结论是错误的。
(2)〃廉价〃劳动的流入有利于这类劳动的消费者。
(5)重体力劳动的雇主显然受益,至少短期如此。
(6)那些与非熟练移民没有密切替代性的劳动者,因劳动力的流
入而受益。
3、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他们是怎样影响劳动力流
动的?
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有很多,有社会历史因素,也有文化因素,
但是对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的流动影响最大的因不比还是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通过以下各种因素发挥作用的。
(-)年龄。
1.一个人越年轻那么他从人力资本投资中所能获得的潜在收益也
就会越高
2.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联系紧密,流动所造成的心理成本会变
得更局),阻碍流动。
3.随着年龄的增长,流动所带来的社会成本也会更高,阻碍流动。
(二)家庭。
劳动力流动成本会随家庭规模的扩大而成倍增加。
(1)未婚比已婚更易流动;(2)妻子就业阻碍着流动;(3)妻
子就业时间越长,家庭越不易流动;(4)有学龄儿童的家庭不易流动。
(三)教育。
教育是同一年龄群体内部影响流动性大小的重要因素。在其他条
件不变的情况下,学历越高,越有可能流动。
(四)流动的距离。
1.距离越远,可能流动的劳动力获得工作机会的信息越有限。
2.流动距离越远,流动本身以及流动后探望亲友和家属的交通问
题等有关的货币成本和心理成本增加。
3.不过,高智力的劳动力流动往往背离〃流动人数虽距离的延长
而减少〃的规律,反而出现远距离流动人数增加的现象。
(五)职业与技术等级
流动率与技术等级成反比。专业技术人员之所以变换岗位很频繁,
但很少改变职业是使变换岗位可以更好地发挥职业特长,而改变职业
则会丧失专业优势。
劳动力流动不单受个人因素影响,劳动力总体因素也占一重要角
色。因此,若从劳动力市场总体因素来考量,劳动力市场能否留住本
市场的工人或吸引别的劳动力市场的人力资源,重要的决定银子也包
括诸如劳动力市场的人口数(可代表市场之潜在经济规模)、就
业成长率、失业人口数及失业率、都市化程度、产业结构形态、所得
水准和环境品质等。
4、怎样看待劳动力流动的成本和收益
劳动力流动的成本:
(1)对雇主:当一个有经验的工人离职而有一个缺乏经验的工人
替代时,雇主就要支付训练费用,并在相当一个时期内承担新工人生
产效率低所带来的损失。
(2)对雇员:某些流动可能会造成事业。
(3)对整个社会:劳动力流动需要支付大量的经济和心理损失费
用、承担失业的风险和痛苦,社会也要为此而付出代价。
员工自愿流动的收益与评价:
对收益的评价主要用个人价值的实验率来进行评价。个人价值实
现率S=V/VO(V-实际价值,V0-员工期望值)。当员工感受到的工
作实际价值低于员工的期望值时,员工就产生变换工作的动机,进而
产生流动。当进入一个新的岗位时,由于是经过自己的选择,起初,
实际价值是符合员工期望的。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在新岗位上员工
会产生更高的期望值,而有可能进行下一次流动。
总之,员工的自愿流动的收益是经济收益的提高或其他非经济因
素的改善,提高工作满意度。这种流动可以合理优化劳动力配置,实
现劳动力的充分利用。对于劳动力市场双方都是及其重要的。
5、你如何看待我国劳动力流动的现状,改善我国劳动力流动机制
应采取什么对策?
劳动力流动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力流动的规模正在逐步扩大,劳动力
从低生产率、低收入部门(农业)向高生产率、高收入区域(城市)
和部门(如工业)的转移,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
源泉。
就目前来看,在我国劳动力的流动主要有以下四大流向:一是从
农村、小城镇向大中城市流动;二是由内地落后城市向沿海发达城市
流动;三是由各地传统经济部门向新技术、新产业开发区流动;四是
由技术力量雄厚的部门和单位流向技术力量薄弱的部门和单位或技术
雄厚部门或单位之间的流动。
流动的范围也将打破各种界限,逐步扩大,由企业内部流动发展
到企业之间流动;由省市内部流动发展到省市之间流动;由国内流动
发展到国际之间的流动。
1.城乡劳动力流动的主要途径
目前,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主要包括两种方式,一是,农村劳动
力向农村非农产业流动,不实行跨区域流动;二是,农村劳动力向城
市流动,实行跨区域流动。
2.城乡劳动力流动整体现状
城乡劳动力的流动,使得在城市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农民
To这里所讲的农民工,既包括那些跨地区外出务工的农民,也包括
在原籍居住地乡镇企业务工的农民。目前,我国农民工是一个非常庞
大的群体。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显示,2006年,农村外出从业人
员达1.32亿,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的25%左右。如果再考虑在本地
从事非农产业的8000-9000万农村劳动力,则转移到非农业部门就业
的农村劳动力数量在2.1-2.2亿之间,占农村劳动力总资源的40%还
多。
3.劳动力流动特点:
(1)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程度和地区之间的劳动力市场一体化
程度均在加强。
(2)社会网络对迁移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
(3)省际间流动人口所占比重将持续增长
(4)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呈现多元化趋势
(5)劳动力自我预期提高
应采取的对策:
1.城市改革政策
(1)坚定不移地改革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清除劳动力流动
的指导性障碍。改革的难点是剥离户籍制度背后的城市偏向性的各种
福利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制度。
(2)改革城市住房制度,加快建立面向包括城市农民工在内的低
收入阶层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制度。
(3)改革城市用工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让农民工
平等参与就有竞争,平等地享受劳动权利和劳动保险,消除城市就业
歧视。
(4)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要加大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
力度。首先,国家要把小城镇发展作为一项大的发展战略纳入国家和
各地发展规划;其次,要以县城、中心镇和乡镇企业发展的集中地为
依托,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合理布局,统一规划,积极推荐小城镇
建设;三是加大对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运用市场机制,调动
社会投资的积极性,建立可持续的小城镇基础设施投入和管理体制。
2.新农村建设政策
(1)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大对现有农村劳动力和农民工的
培训力度,用十年的时间培养出一代有文化有技术的新人。这是今后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首先要高度重视对40岁以下尤其是25岁以
下青年劳动力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其次,要对农村学龄儿童实行强制
性九年义务教育,鼓励完成高中教育。
(2)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重点是实现〃村村通〃工程。并
且可以将资金重点用在通电和通广播电视工程上,因为这有利于促进
农村人口的观念转变和人力资本的提高,有利于推动农村劳动力流动。
(3)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建立和规范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一要
重视和维护农民的土地所有权;二要稳定和维护农民的土地经营权,
对外出劳动力不能取消或随意收回其土地经营权,一消除劳动力外出
的后顾之忧;三要积极探索和建立土地使用权有偿流转机制,要鼓励
土地流动和转包;四要积极谈说和建立农村人口进城宅基地置换制度,
降低农民在城市置房的成本和迁移成本。
(4)因地制宜地做好村镇发展规划,允许农民到就近的集镇建房。
房屋问题是一个大问题,既涉及到农民收入和消费,又涉及到是否有
利于农村劳动力流动转移和推动经济增长,值得政府高度重视和关心。
(5)加强政府对农民的金融支持,建立和完善农村信贷和保险体
系。
(6)发展职业中介,规范劳动力迁移网络。在减少信息不对称,
从而提高农民工就业的成功率和稳定性,降低交易成本和心理成本。
解决对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PAMXD6项目规划申请报告
- 2024-2025学年五寨县三上数学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投资与资产管理服务项目申请报告模范
- 财务经理年度工作总结
- 关于公司活动策划方案模板集锦8篇
- 高中生综合素质自我评价15篇
- 弟子规读书笔记10篇
- (2024年秋季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2.2.2 文明交往我能行教学实录 粤教版
-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汇编15篇
- 2024年房地产项目合作合同
- 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3
- 2020年国开电大政府经济学形考任务1-4答案
- 危险品车辆运输途中发生泄漏事故情况应急演练方案
- DB3301-T 65.28-2024 反恐怖防范系统管理规范 第28部分:硬质隔离设施
- 2024-2025学年甘肃省庆阳市宁县六上数学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城镇开发边界内详细规划编制技术指南解读
- 舆情舆论引导与危机应对
- 外研版(2019) 必修第一册 Unit 4 Friends Forever Using language定语从句之关系代词教学设计
- 压缩空气(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 初中班会 黑神话悟空开学第一课 课件
- 2024至2030年中国甲醇内燃机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