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国开电大政府经济学形考任务1-4答案_第1页
2020年国开电大政府经济学形考任务1-4答案_第2页
2020年国开电大政府经济学形考任务1-4答案_第3页
2020年国开电大政府经济学形考任务1-4答案_第4页
2020年国开电大政府经济学形考任务1-4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年国开电大政府经济学形考任务1-4答案(全)

形考任务1

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行为?(100分)

参考答案:

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

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其中,政府财政分配及其提供公共服务在政府经济

活动中居核心地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行为:

(1)政府经济的主体

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各级政府。即狭义的政府,也就是国家行政机构。政

府是市场经济运行中的重要主体,其行为与企业、个人相比,存在根本区别。企

业、个人经济行为是追求私人利润的最大化,而政府经济以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

为目标。政府经济活动是市场供求平衡的重要条件,如从市场主体角度分析,则

政府是市场上最大的买主,一定时期内政府采购总额、采购商品和劳务的结构,

对市场供求关系具有重要影响。

(2)政府经济的客体

政府经济的客体是参与部分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分配,并对国民经济运行进

行宏观调控。企业、个人经济活动,是从事商品和劳务的生产和供给,而政府经

济是以财政收支为核心,实质上是一种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宏

观管理。政府机构不直接创造任何物质财富,政府财政收入来自企业和个人缴纳

的税收,构成支出所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基础,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强弱,很大

程度上取决于政府财政集中的财力多少。

形考任务2

一、小论文题(100分)

1.以"政府支出"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100分)

说明:

学习完教材第6章至第7章之后完成本次任务。

形式:

小论文题。

要求:

1.认真研读教材第6章至第7章的内容。

2.请在所列主题的选题范围内自拟题目(无标题或标题与主题一致,扣10分)。

3.运用政府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任选角度和方向进行阐述。

4.论文需要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分析与论证。

5.不得抄袭,如需引用或借鉴他人成果,请用尾注标明。

6.字数不得少于1000字。

参考答案:

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政府支出包括政府消费、转移性支出和政府投资三个部分。政府消费和转移性支

出对居民消费都有直接影响,特别是与公共服务相关的政府消费和转移性支出对

居民消费的影响尤为明显。国际经验表明,政府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

公共服务方面支出的增加,不仅可以部分替代居民在这方面的消费,间接增加居

民收入,而且还会减少居民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心,进而增加其他消费。国内也

有很多学者和机构研究我国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结论差别很大,但都认

为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支出对居民消费是促进的。因此,政府支出结构调

整对居民消费结构、消费水平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一、我国政府支出结构变动特点

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国政府支出(即政府财政支

出)

在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支出结构也发生较大变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基本建设支出、政策性补贴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不断下降。基本建设支

出比重从1985年的27.67%下降到2006年的10.86%,政策性补贴支出比重从

1985年的13.06%下降至U2006年的3.43%。

二是挖潜改造资金和科技三项费用、支农支出比重先降后稳。2001年以前,这

两项支出比重都有不同程度下降,此后保持稳定。挖潜改造资金和科技三项费用

支出比重基本在4%—5%之间,支农支出比重基本在5%—6%之间。

三是文化、教育、卫生支出波动较大。支出比重从1985年的15.8%上升到1994

年的22.07%,此后总体上呈缓慢下降的趋势,2005年下降到17.99%。2006年

以后,随着国家较大规模增加对教育、卫生的投入,这一比重又呈上升的趋势。

四是行政管理支出总体上不断上升。从1985年的6.52%上升到2006年的

13.95%o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三项公共服务支出比重变化也较大。其中,

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在上世纪80年代有较大提高,但在1996年以后

连续4年下降,到2000年以后基本在13%—14%之间徘徊。医疗卫生支出的

比重从上世纪80年代以后始终稳定在5%左右。社会保障支出从1985年的

1.55%上升到2002年的11.95%,此后一直在10%—11%之间波动。总体来看,

尽管2002年以后政府对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的支出有较快增长,但其在

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没有明显变化。2007年,我国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

三项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只有29.2%,和人均GDP3000美元以下

国家和人均GDP3000—6000美元国家相比,分别低13.5和24.8个百分点。

二、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很

大变化。

(一)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情况。

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L居民的食品、衣着消费支出比重不断下降。食品消费比重(恩格尔系数)从

1985年的52.2%下降到2007年的36.3%,衣着消费比重从14.6%下降到

10.4%o

2.耐用品消费比重在上世纪90年代后稳中有降。上世纪80年代城镇居民家庭

设备用品消费比重有大幅提高,进入90年代以后稳中有降,比重从1990年的

10.1%下降到2007年的6.0%o

3.居民用于住、行、通信的消费比重持续上升。居住支出占消费的比重从1985年

的4.79%上升到2007年的9.83%,交通通信支出比重从2.1%上升到13.6%。

4.居民用于医疗、教育等提升人力资本的支出比重有较快上升。医疗保健支出比

重从1985年的2.5%上升到2007年的7.0%,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等支出比重从

8.2%上升至lj13.3%o

(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与城镇居民类似,但总体滞后于城市居民。

L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消费支出比重下降,但降幅要小于城市居民,而且

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仍然比城市居民高出6.8个百分点。

2.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消费支出比重都有较大上升,但总体

上仍低于城市居民。

3.居住消费支出比重与城市居民变动相反。居住支出占消费的比重从1985年的

下降到年的年又回升到

18.23%200514.5%,200717.80%0

总的来看,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城乡居民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的

支出增长要快于整个消费增长,其在居民消费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另据对美国、

英国、新加坡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分析,这些国家和地区在人均GDP达到

3000美元时,居民文化娱乐教育支出比重平均为7.5%,而且教育支出比重很低;

医疗保健支出比重平均为5%。因此,从横向比较来看,我国居民在教育、医疗

等方面的支出比重也明显偏高。

三、政府支出结构变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的支出有较快增长,有力促进了经

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但这些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没有明显变化,还显著低

于国际平均水平,并已对居民收入和消费产生较大影响。

(一)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在全部教育经费中的比重不断下降,使得居民承担

的比重上升,突出表现为学杂费比重显著提高,导致居民的教育消费支出比重不

断提高。

1992-2005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所占比重从84%下降到61.3%,其中预算

内教育经费占比从62.1%下降到55.4%;学费和杂费所占比重从5.1%上升到

年以后,随着社会教育经费的增加,以及国家相关教育改革措施的

18.4%02003

出台,学杂费比重终止了持续上升的趋势,稳定在18%左右。2006年以后,国

家财政性经费比重有较大提高,学杂费比重则大幅下降。与此相对应,居民教育

支出占居民消费的比重在2002年后也呈稳中趋降的态势,这说明国家的教育支

出与居民教育消费支出之间存在较大的替代效应。

(-)政府预算内卫生支出在卫生总费用中的比重大幅下降,使得个人的卫生

支出比重上升,居民医疗卫生消费支出比重提高。

1985-2001年,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从38.6%下降到的

15.9%,社会卫生支出比重也呈下降趋势,而居民个人卫生支出比重从28.5%±

升到60%o2002年以后,随着政府和社会对卫生支出的增长,居民个人卫生支

出比重也由升转降。与此相对应,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占居民消费的比重在2002

年后趋于稳定,并在2006年开始下降。

这说明国家的卫生支出与居民医疗卫生消费支出之间也存在较大的替代效应。

(三)政府社会保障支出力度不够,使得居民社会保障支出增长过快,进而导

致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降低。

1990—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名义增长13.9%o同时期,居民

社会保障等支出年均增长36%,远远高于居民各项收入来源增速,对可支配收

入的负面贡献也从0.4%上升到8.1%。这使得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速低于总

收入增速。这些特点在

2000年以后表现得更加突出。

(四)政府对居民的转移性支付实际上加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最大和较大的是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

其中,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经营性收入则使城

乡居民收人差距缩小。1990-2007年,工资性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的贡献率最大,超过80%;

其次为转移性收入,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率超过了30%。由于转移性收

入的主体是离退休金、价格补贴、社会福利救济等财政性资金的转移支付(占60%

-70%),因此这种转移性支付实际上加大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主要是对

农村居民的补助不够。

(五)政府对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支出不够,还导致居民的消费倾向下

降。

政府增加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支出,为居民提供较为广泛的社会安全网,

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居民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进而减轻居民防范性储蓄动机,

明显增加居民的消费倾向。但1990-2007年的数据分析表明,我国农村居民消

费倾向与农村居民医疗教育消费支出比重的相关系数为-0.66,城市居民消费倾向

与城市居民医疗教育消费支出比重的相关系数为-0.73。这说明政府对教育、卫生

和社会保障支出不够,是我国居民储蓄连年增长、消费倾向持续走低的重要原因。

四、优化政府支出结构,扩大居民消费的政策取向

上述分析表明,政府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投资不足,导致居民

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支出比重不断上升,社会保障支出增长过快,影响居民可

支配收入增长,并降低居民消费倾向。今后,我国政府将进一步优化政府支出结

构,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在扩内需、调结构方面的中长期作用。

一是大幅度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占政府总支出的比重。当前,我国教育、医疗

卫生和社会保障三项公共服务支出比重要比人均GDP6000美元国家的平均水平

低近25个百分点。如果我国在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时,这三项公共服务

支出比重要达到当前的国际平均水平,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人民币汇率水

平,按不变价计算,这三项支出比重每年应提高至少3个百分点。如果再考虑

人民币升值、现价等因素,三项支出比重提高的速度应更快。

二是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基本目标,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研究表明,我国各

地区政府支出的标准差和居民消费的标准差高度相关,各地区政府支出差异的扩

大加剧了各地区居民消费差距的扩大。因此,应加快确立并实施最低公共服务支

出标准,增加对落后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投入,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

等化程度。同时,加强财政转移支付的法制化建设,尽快建立起以一般转移支付

为主,专项转移支付为辅的模式。

三是适当增加政府货币转移支付,并且更多地向农村和低收入群体倾斜。建立健

全农业保险体系、进城务工人员就业保障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降低农民的收入

风险;继续扩大和完善对农业的生产“直补”,提高农民的转移性收入,尽快转

变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差距扩大的局面。对城乡低收入家庭的社保支出给予适

当补助,减轻其缴费压力。

四是根据社会事业发展规律和公共服务的不同特点,积极探索有效的财政保障方

式,抓紧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包括优先发展教育投入机制,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

促进就业支持机制,医疗卫生事业保障机制,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筹集机制等。

五是创新准公共产品的融资方式,节省政府相关投资。一些准公共产品和服务,

如基础设施,应尽可能吸收民营资本投入,减少政府支出,以便将这方面的资金

转向不断增加的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的支出。

1.以"政府支出绩效评价"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100分)

说明:

学习完教材第6章至第7章之后完成本次任务。

形式:

小论文题。

要求:

1.认真研读教材第6章至第7章的内容。

2.请在所列主题的选题范围内自拟题目(无标题或标题与主题一致,扣10分)。

3.运用政府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任选角度和方向进行阐述。

4.论文需要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分析与论证。

5.不得抄袭,如需引用或借鉴他人成果,请用尾注标明。

6.字数不得少于1000字。

参考答案:

政府支出绩效评价

随着近年来国际社会对绩效评价的普遍重视,我国财政部门在公共财政支出

领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实践探索,但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体系尚未有效建

立,财政支出未得到有效评价,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待提高。推行财政支出绩效

评价对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具有很强的现实意

义和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现实意义财政支出绩效,是指财政支出活动所

取得的实际效果。它反映了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资源配置活动与所

取得的社会实际效果之间的比较关系,重点研究政府配置资源的合理性和资源使

用的有效性。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指按照财政支出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的总体要求,

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力法,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对财政支出的行为过

程、支出成本及其产生的最终效果进行科学、客观、公正地衡量比较和综合

评估,使财政资金得到事前、事中和事后多方而的控制。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贯

穿于财政支出安排和实施的全过程,是对财政支出效益、管理水平、投入风险

等方面的综合评价;是发挥财政调控功能、提高财政资金安排科学性、促进财

政支持社会经济日标实现的重要保证。

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对于规范财政支出,依法理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有利于增加公共支出透明度,提高公众对政府财政绩效评价可以规范财政资

金的支出管理,提高财政支出的使用效率,是财政支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

着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不断增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

越来越多。因此评价和分析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使用效率成为我国财政支出绩

效评价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财政绩效;评价;经济效益

财政支出群众政府支出绩效是指各项政府支出所发生的"成本"与"所得"收

益”的对比关系。提高政府支出绩效,实际上就是政府通过相应的经济活动,达

到"低成本、高收益、高效益”这样一种最优效果。财政支出的规模应当适当,

结构应当合理,其根本目标就是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益。

一、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现实意义

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对于规范财政支出,依法理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义。一是有利于增加公共支出透明度,提高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二是有利于

重点项目建设,对项目的运行及效率情况提供及时、有价值的信息,促进项

目管理,增强项目管理者对项目的责任感;三是有利于正确引导和规范财政

资金监督与管理,形成有效的财政执法和监督约束,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四是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通过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获取有效的信息,使政府

决策者有效地规避投资风险及短期行为,节约财政资金,缓解供求矛盾,促进

资源的有效配置。因此,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

不仅有其必要性,而且随着部门预算管理改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政府采

购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拥有了现实可行的条件。

二、财政绩效的评价方法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不仅要分析计算直接的、有形的、现实的投入和产出,

而且还要计算分析间接的、无形的、预期的投入与产出,支出绩效既反映为

可用货币衡量的经济效益,又反映为大量的无法用货币衡量的政治效益和社会

效益,财政支出追求的最终目标是社会福利最大化。这表明,开展财政支出绩

效评价应遵循以下方法:

1.成本效益分析法。所谓的成本效益分析法,就是指针对政府确定的项目

目标,提出若干建设方案,详列各种方案的所有预期成本和预期效益,并把它

们转换成货币单位,通过比较分析,确定该项目或方案是否可行。采用成本效

益分析法的财政支出项目,如生产性投资之类,成本易于衡量,其效益是经济

的,有形的,可以用货币计量。

2.最低费用选择法。最低选择法是指只计算每项备选项目的有形成本,并

以成本最低为择优的标准。

3.公共定价法。公共定价是指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和序和规则制定

提供的公共产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政府通过公共定价法,能够提高整个社会资

源配置效率,使产品和服务得到最有效的使用,从而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益。

三、开展财政支出

绩效评价的思考及建议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的主体通常是财政部门、项

目实施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评价对象是财政支出项目的效益。由于财政支出项

目是部门(单位)财政支出的重要方面之一,而且项目支出内容十分广泛、项

目间差异大、项目效益不确定性大,因此,对财政支出项目开展绩效评价,

对合理安排财政经费、提高财政资金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进程中,虽说节约的着力点是不可再生资源与可再生

资源,但财政投资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节约点”。放大这个“节约点”的功能

和效应,不仅事关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而且事关党风廉政建设的

深入持久开展,更事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形考任务3

题型:单选题、不定项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10分,

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政府经济的依据主要是(B)

A.道德劝说

B.社会公共权力

C.财产所有权

D.法律制度

2.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往往会产生(A)现象。

A.免费搭车

B.逆向选择

C.委托代理

D.劣币驱逐良币

3.我国现行收入分配政策的基本指导方针是(B)

A.公平与效率兼顾

B.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C.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D.公平与效率相机抉择

4.下列属于科斯定理解决外部性办法的是(C)

A.征税

B.财政补贴

C.排污权交易

D.排污收费

5.按照(B)分类,可将政府收入划分为中央政府收入、地方政府收入以及中

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享收入。

A.收入形式

B.财政管理体制

C.收入产业部门

D地域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4分,共40

分,多选、少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

6ABC)O

A.政府收入

B.政府支出

C.政府宏观经济管理

D.政府微观经济管理

.我国预算年度是(

7A)o

A.从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B.从当年4月1日至来年的3月31日

C.从当年9月1日至来年的8月31日

D.从当年11月1日至来年的10月31日

8.为便于使用,社会贴现率仍然是以(B)作为参照标准。

A.贴现率

B.一般市场利率

C.银行间短期拆借利率

D.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9.社会救济的目标,是维持居民(A)生活水平需要。

A.最低

B.最高

C.基本

D.一般

10.(B)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根据法律、法规规定,为支持特定公共基

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无偿征收的具有专项用途

的财政资金。

A.罚没收入

B.政府性基金

C.国有资产收入

D.债务收入

11.下列不属于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基本原则的是(B)。

A.政企分开

B.中央所有

C.分级管理

D.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

12.公债流通市场的交易方式有(全选)。

A.现货交易

B.回购交易

C.期货交易

D.期权交易

13.政府预算具有(全选)的特征。

A.年度计划性

B.法律性

C.公开性

D.公开性

14.货币政策相较于“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CD)。

A.内部时滞较短

B.内部时滞较长

C.外部时滞较短

D.外部时滞较长

15.政府外债的类别有(全选)

A.外国政府贷款

B.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C.政府国外公债

D.国际商业贷款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6.公共选择的决策机制与企业个人微观经济决策之间并不存在根本区别。(B)

A.对

B.错

1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中央预算草案及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的报

告。(A)

判断题

A对

B.错

18.政府采购制度最早形成于18世纪末的西方国家。(A)

判断题

A对

B错

19.从静态的角度来看,政府收入是政府为取得公共支出所需资金而进行的经济

活动,表现为政府筹集资金的过程或阶段。(B)

A.对

B.错

20.土地增值税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无偿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

及其附着物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B)

A对

B.错

21.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彩票公益金分配政策,彩票公益金在中央和地方之间按

50:50的比例分配,专项用于社会福利、体育等社会公益事业。(A)

判断题

A.对

B.错

22.间接发行方法是政府不直接承担发行业务,而委托给专业的中介机构进行公

债发行的方法。(A)

判断题

A对

B.错

23.从各国编制多年度预算的实践看,主要为长期预算,编制2—5年的中期预算

的国家很少。(B)

A.对

B错

24.就调控的方式而言,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属于直接调控手段,行政手段属于

间接调控手段。(B)

A对

B.错

25.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对同一笔跨国所得征税,就出现了国际税收问题,

而承担纳税义务的人被称为跨国纳税人。(A)

判断题

A.对

B.错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26.购买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以购买者的身份在市场上采购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用于

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政府购买性支出,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即实行等价交

换。

27.增值税

增值税:是对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从事进出

口的单位和个人取得的增值额为课税对象征收的税种。

五、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8.简述社会保险的项目。

答:社会保险的项目一般包括:(1)养老保险;(2)失业保险;(3)医疗

保险;(4)工伤保险;(5)生育保险。

29.简述组织政府收入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答:组织政府收入的原则,主要包括:(1)从发展经济入手,增加政府收入的

原则;(2)利益兼顾的原则;(3)合理负担的原则;(4)公平与效率兼顾的

原则。

形考任务4

一、小论文题(100分)

1.以“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工具”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100分)

说明:

学习完教材第12章至第14章之后完成本次任务。

形式:

小论文。

要求:

1.认真研读教材第12章至第14章的内容。

2.请在所列主题的选题范围内自拟题目(无标题或标题与主题一致,扣10分)。

3.运用政府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任选角度和方向进行阐述。

4.论文需要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分析与论证。

5.不得抄袭,如需引用或借鉴他人成果,请用尾注标明。

6.字数不得少于1200字。

参考答案:

标题:谈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工具选择

宏观调控的工具选择对宏观调控的结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条件是这些工

具赖以发挥作用的资源能够被国家有效掌握。从目前的理论看,主要依赖于货币、

税收、政府对公共产品的投资和消费以及资源价格的确定,但基本目标都是着

眼于市场的恢复和经济、政治的稳定,而理性预期产业政策工具没有受到特别重

视,即使运用了市场准入行政手段也都是事后行为。好在目前我国的货币市场还

没有完全放开。如果货币市场完全进入市场竞争状态,土地市场进一步放开,宏

观调控的政策性工具便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而价格选择将是主导市场的主要工

具,资源配置的手段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