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教案【12篇】_第1页
诫子书教案【12篇】_第2页
诫子书教案【12篇】_第3页
诫子书教案【12篇】_第4页
诫子书教案【12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诫子书教案【优秀12篇】

诸葛亮《诫子书》教案篇一

部编版的语文教材又进行了改版,这一次相比以前是有了较

大的改变。《诫子书》是新增入的课文。

这篇文章短小精悍,辞约意丰,字字珠现,掷地有声,有谆谆

告诫之语,更溢满殷殷期盼之情。采月以“读”贯穿课堂始终的

方法,听读,朗读,跟读,默读。通过反复地读让学生自然成诵;

然后译读、品读,让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弄清文章的意思,初步探

究释疑理解作者情感,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

素养情趣。

为了让每位同学在课堂上都能有所学、有所悟、有所思,我

是按照“生读一一生译一一生思”的模式来执教这节课,整个课

堂中都以“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活动和收获是本节

课的主要立足点。

学生课堂活动较为活跃,而且多数同学都能完成学习目标,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教学环节设计比较合理,逐层深入,从“基础”

到“延伸”到“练习”都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但这节课的授课还存在很多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译”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但由于学生的实际

情况,课堂看似很顺利,学生对重点字词句的把握不到位,对文

章的理解似是而非,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课堂上小组运用不够细致,部分学生自己讨论,有少数人

并没有跟上。

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是要以实际情况问重点,少上表演

课,真正让学生把学习落到实处才是最重要的。

3、课堂活跃度不够,还有待改进。

本节课大部分同学参与其中,但是还有少部分同学反应较慢,

没有完全领悟到《诫子书》中的深刻道理。

4、我的讲课方式有些沉闷,缺少感染力

语文教学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循循善诱,善于

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在这方面我还需要改进,更深入透彻地研究

教材,让学生学得更起劲儿。

《诫子书》课堂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理念:

该文是一篇文言文,文短意长,言简意赅。古云: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因此,本设计以“朗读一一译读一一品读一一背读”

作为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在读中解疑,疑中治学,学以致用。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作者深切的教子之心。

3、能有感情地背诵本文。

教学重点:

熟读文章,并能有感情地背诵本文。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深切的教子之心。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品读法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与简介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那人。三国时

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官至丞相。这篇《诫子书》是诸葛亮

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4信。(板书课题:诫子书)

文言文重在读,今天我们就以读为主,按以下四步来进行,

这也是我们的学习目标,即:朗读(体会情味)一一译读(理解内

容)一一品读(美点赏析)一一背读(积累语言)(板书学习目标)

二、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

①读得流畅、自然。发音准确清晰,不增字,不减字,不重

复。

②读得有韵味,可以带点古人的味道,注意语调的轻重,语

速的快慢。

3、抽查个别学生朗读,全班齐读。注意体会作者深切的教子

之心。

三、译读课文

1、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注释,小组讨论C

2、学生口译本文(一人翻译一句,教师相机指导)。有道德修

养的人,他们是这样进行修炼的:(夫君子之行)

他们以静心反思警醒来使自己尽善尽美。(静以修身)

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的高尚品德。(俭以养德)

除了清心寡欲、淡泊名利,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志向

明确清晰、坚定不移。(非淡泊无以明志)

除了平和清静,安定安宁,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为实现

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非宁静无以致远)

要想学得真知,必须生活安定,使身心在宁静中专心研究探

讨。(夫学须静也)

人们的才能必须从不断的学习之中积累。(才须学也)

除了下苦功学习,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才干得到增长、

广博与发扬。(非学无以广才)

除了意志坚定不移,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学业有所进、

有所成。(非志无以成学)

贪图享乐、怠惰散漫就不能够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发奋向上。

(韬慢则不能励精)

轻险冒进、妄为急躁就不能够陶冶生性使品德节操高尚。(险

躁则不能治性)

如果年华虚度,任随岁月而流逝,意志一天天任随时间而消

磨,(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就会像衰老的树叶般一片片凋落成灰,变成无用之人,(遂成

枯落)

这样的人对社会没有一点用处,大多不能够融入于社会,(多

不接世)

只能够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穷家破舍之中,空虚叹息,(悲守穷

庐)

等到将来那时知道要悔过、改过,却怎么也来不及了。(将复

何及)

四、品读课文

《诫子书》流传至今已1700余年,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全文

只有短短86字,但却写得很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品一品本文的

美点有哪些。请同学们以“本文好在。原因是。”的句式来回

答。学生举手回答。

例如:

本文好在主题鲜明。作者通过本文劝勉儿子要勤学立志,修

身养性。它告诉我们做人要学会淡泊和宁静,不能急功近利。这

对我们非常具有教育意义。

本文好在音韵和谐。文章只有6句话,以对偶句和四字句为

主,读来朗朗上口°例如前5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

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

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韬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均为对偶句。最后一句“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

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均为四字句。当我们放声吟诵时,

就能感受到文句的节奏之美,音调的抑扬之美,以及由它们所形

成的舒缓平稳之美。

本文好在结尾写得形象生动。“遂成枯落,多不接世”句作

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无所作为的人比喻为枯枝败叶,对社

会没有任何用处。“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句作者采用想象的手

法,揭示了不懂勤学立志,修身养性的人的结局,说他们只能够

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之中,空虚叹息,又有什么用呢?

五、背读课文

1、学生自由背诵,积累语言。

2、学生上台有感情地背诵,进一步体会作者深切的教子之心。

作者:杨顺琴邮编:441002地址:湖北省襄阳市第12中学

附:

1、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

无以致远。夫学须静物,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

学。韬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

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本文选目《诸葛亮集》。(题目是后人加的)

2、译文

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

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

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入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

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

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过度享乐和怠惰散

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

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

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

息,又怎么来得及呢?(穷庐,亦可解为空虚的心灵。)

《诫子书》课堂教学设计篇三

一、明确目标

1、了解诸葛亮及其创作《诫子书》的时代背景。

2、识记并积累文中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准确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二、自主学习

1、学生借助资料了解诸葛亮及其创作《诫子书》的时代背景。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标划出课文中出现的疑难字词句。

3、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后注释为文中出现的疑难字词句

正音释义。

4、组织学生倾听《诫子书》的配乐朗读并注意其节奏、语速

和语调。

5、学生朗读课文提取关键信息把握其主要内容。

三、展示交流

1、诸葛亮创作《诫子书》的背景。

我所了解的《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

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

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

中。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

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2、重要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

(1)非志无以成学。学:名词,学业。

(2)非学无以广才。广:动词,扩展。

(3)非志无以成学。志:动词,立志。

(4)夫学须静也。学:动词,学习。

3、文章主要内容的整体感知。

诸葛亮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

最忌怠惰、险躁。

四、合作探究

1、出示探究问题:

(1)诸葛亮要求儿子应如何修身?

(2)诸葛亮认为澹泊和宁静有怎样的作用?

(3)诸葛亮认为应该怎样求学?

2、小组合作交流

3、小组代表展示

(1)要从澹沟和宁静狠下功夫。

(2)澹泊可以明志,宁静可以致远。

(3)要宁静,要有志向。

五、拓展延伸

1、拓展问题:

诸葛亮认为“淫慢”“险躁”将导致怎样的后果?

2、教师点拨:

淫慢不能振奋精神,险躁不能陶冶性情,将随年岁的流逝,

造成精神日益萎靡,从而无用于世,悲守穷庐。

六学生小结:

组织学生以“通过学习诸葛亮的诫子书,我明白了……”的

形式谈学习感悟

七、检测训练

1、解释下列黑体字在句中的意思。

(1)非学无以广才。

(2)非志无以成学。

(3)夫学须静也。

2、说说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元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诫子书》课堂教学设计篇四

第一环节------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谈话:“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

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千古良

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

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

及子女及后人。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的谆

谆教诲。

由此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走进诸葛亮的《诫子书》,聆听他对

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要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就必须提高

学生的注意力,要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能抓住学生的心理,使学生很快进入课文

特定的情景,为下面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第二环节一一初读文本,培养语感:

1、听师示范朗读,要求学生听读,注意字音、句子停顿以及

语气语调的变化。

示例: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2、学生自由大声朗读,把握朗读节奏停顿。

3、朗读感悟通过齐读、分组读、指名读等多种诵读形式整体

感知课文,要求读出感情,朗读中师生进行多方位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

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而诵读是语感培养的重要途径。在本

环节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又为翻译

全文、感受文章深刻内涵打下基础。

第三环节一一译读文本,合作质疑。

虽然七年级对于文言文学习有一定难度,但课下注释比较详

细,可以借助进行翻译,不必由老师包办代替,可以放手让学生

运用已经掌握的文言知识,并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自行解决。

如果遇到困难,可以以同桌或前后桌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探讨交

流,如果确实解决不了的,可以提出来,由老师点拨、提示引导

学生自己寻求最佳答案,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会得到提升。

在全班交流后,找学习水平高的同学通译文章,然后再自译,

对于重点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老师要加以强调,力求学生基本做

到字词能当堂消化,提高课堂效率。

第四环节一一品读赏析,背诵课文。

1、围绕“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这个问题,深

入讨论交流,使学生能够把握整篇文章内容。文本作者抓住一个

“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淡

泊、立志、惜时)(学生从文中找出典型句子,讨论交流,指定代

表回答;齐读原句,体会作者情感,力求熟读至诵)

A、淡泊: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B、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C、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

穷庐,将复何及!

2、读警句,谈感受。

用一开放性的问题“你最喜欢文章哪个警句?可结合历史故

事,也可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启发“将学生的

思维拓宽拓深。

师可补充: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o可结合老子的“静

为躁之君”这句名言以及诸葛亮自身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

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800株,薄田15

公顷的故事来引导理解。“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中抓住“澹泊”“宁静”与“立志”“致远”的关系,让学生联

系正面事例与反面事例来赏读,使学且心灵受到震撼,明白在充

满诱惑的滚滚红尘中,切不可随波逐流,迷失志向。“年与时驰,

意与岁去,遂成枯落”点拨学生联想已学过的名句“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院”,体会出人生短促,

如白驹过隙,要倍加珍惜青春年华。

这样,在默读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理解,

使思想受到净化,为树立正确的理想观打下良好基础。

3、熟读成诵,积累警句。

课堂上用轻松的语言营造氛围,并提示方法,指导背诵,使

学生克服畏难情绪,由易到难,逐步达到熟读成诵。

第五环节——拓展提升,布置作业

1、由你最喜欢文章哪个警句你联想到了那些名人名言?推荐

给大家,并结合自己的体验送给大家一句你最喜欢的话。(自己思

考,小组交流,个人回答)

A、淡泊: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不汲汲于富贵,不

戚戚于贫贱(陶渊明);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白居

易);心闲天地本夹宽。(陆游)

B、立志: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寄沧海(李白);安得广厦

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C、惜时: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浪费时间是一桩

大罪过(卢梭);时间有三种步伐,未来的时间蹦蹦接近,现在的

时间似矢飞去,过去的时间永远静止。(席勒)

《诫子书》课堂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

2、掌握下列字的读音:澹泊(ddnb6)淫慢(yin)险

躁(zao)

3、理解下列掌握词语:君子、行、澹泊、明志、宁静、致远、

志、淫慢、险躁

治性、驰、穷庐、将复何及

4、翻译全文。

5、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弄清文章的层次关系。

教学重点:

1、背诵课文。

2、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翻译全文。

3、引导学生理解成才的三个条件:志、学、才三者之间的关

系。

4、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俭以养德”与“静”的关系。

教法、学法设想:

1、探究式学习方法。设计问题,分组讨论。

2、置换法。针对文章的精彩之处,用换句的方法品味咀嚼。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两篇文章,一篇是诸葛亮写的《出师

表》,一篇是陈寿写的《三国志》节选《隆中对》。这两篇文章中的

诸葛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月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来概括

一下。(找生谈。明确:赏罚分明、知人善任、忠心耿耿、深谋远

虑、足智多谋等)诸葛亮是在54岁的时候逝世的,在逝世前他

曾经对他五岁的儿子说过一段话,这段话后来一直被诸葛家族奉

为祖训,可见他对诸葛子孙有着多么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这段话(板书:诫子书),相信大家也一定受益匪浅。

二、初读课文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借助工具书扫清

生字障碍,注意停顿。

2、找生朗读课文,师点拨存在的问题。

注意(1)生字:澹泊、淫慢、险躁

(2)停顿: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学/无以广才

3、集体朗读课文。

三、疏通文意

1、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运用硬读法、猜

读法、联想法(联系

现代汉语)迁移运用法(联系已学过的古文知识),学生自主

译读课文,找出疑难问题,并力求在小范围内合作解决。学生学

习时,教师巡回,及时给予指导。

2、质疑问难。这一环节,由学生自由提问,师生共同讨论解

决。学生能自己解决的,放手给他们。解决不了的,教师给予点

拨。注意结合具体问题,对学生进行学习古文方法的指导。

3、师强调重点词(见前面的教学目标)

4、生译全文。先找生通译全文,再同桌间口译。在本环节

中,要求学生译文的语言,除了达到文通字顺外,也要力求文字

优美。(如: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

庐,将复何及!译为:年华随时光消失,意志随岁月流逝,最终枯

败零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守着穷房子,那时后

悔又怎么来得及呢!)

四、研读赏析课文

本环节,教师以一系列问题带动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1、诸葛亮在这段话中,哪句话劝勉儿子要珍惜时光,把握

现在?你由此想到了哪

些诗句?

这一问题由学生自由发言。明确:(1)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

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鸵。

2、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这一问题在于引导学生理清本文的层次关系,采取小组讨论

的方式进行。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点拨,帮助学生弄清本文的

逻辑层次。

明确:诸葛亮认为,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

学、才。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

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

得,就必须确立大志(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所以,三者中,志是成才的前提的基础。那么如何培养志向呢?

必须“宁静”,即清心寡欲、专心致忌(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

静无以致远)如此说来,一个人要想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就必须修养自己的品德,那如何修养品德呢?(夫君子之行,静

以修身,俭以养德)看来,“志”是成才的前提,而“修身、养

德”是成才的关键。这也正是诸葛亮的观点所在。

3、“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

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

与“静”有何关系?

这一问题由学生自由发言。明确:看似无关,实则关系密切。

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

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

五、背诵积累。

学生背诵课文。提醒学生:注意一句话一句话地背,要注意

句间停顿,开始时,要

慢背,心里装着现代文,嘴里说着古文。

六、谈感受,说启发。

学生从文中找出自己所喜欢的一个警句,谈自己的理解和所

受到的启发。

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即可c如,(1)时光飞逝」我们要珍惜时

光,不能等到自己变老,和世界脱节,才悲叹蹉跑的岁月,那将

于事无补。(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小确立大志,否则人

生就没有了方向。周总理在12岁的时候就发出了“为中华之崛

起而读书”的誓言,这一崇高的志向激励着他一生都在为中华之

崛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六、布置作业

1、搜集有关诸葛亮的诗句或成语或典故。

2、背默课文。

《诫子书》课堂教学设计篇六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2、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

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教学重点:

1、背诵课文。

2、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翻译全文。

3、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俭以养德”与“静”的关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看过《三国演义》这本书和《三国演义》这部电视片的

举手,断断续续地看过也行。相信其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已经给大

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谁给你的印象最深呢?谈谈你的看法,交

流对其中人物的印象。

2.师:提到诸葛亮,大家两眼放光。谁来向大家描述一下你

心目中的诸葛先生的形象。

3.师介绍:《三国演义》中是这样描述诸葛亮的:身长八尺,

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蹩,飘飘然有神仙之慨!小说在别

的章节中还提到:请葛亮执掌刘备军队后,常常手持羽扇,坐一

辆四轮小车。

大家在电视中看到的由唐国强演绎的请葛亮就能感觉到:果

真是气度不凡。请葛亮可以说是中国五代最受赞誉、最具传奇色

彩的政治家、军事家。从三国至今,虽历经1700多年。仍为世人

称颂,几乎是中国人理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

完美偶像。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诸葛亮,感受他的人格魅力°(出示课

题1)

二、走进诸葛亮

1、首先我们一起看一下诸葛亮的人物剪影(第2张幻灯片)找

一生读

看完了诸葛亮的人物剪影,我想同学们一定也非常的钦佩这

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军事家、政治家,下面我们看看唐朝的“诗圣”

杜甫在《蜀相》中是怎么才评价他的(第3张幻灯片),在大诗人

陆游的心中,也只有诸葛亮才有于千钧一发之时,化解危机的锦

囊妙计。(第4张幻灯片)”《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

间。“道不尽对这位先人的崇敬和敬仰。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

下诸葛亮先生的《空城计》(第5张幻灯片)

2、诸葛亮用自己的智慧书写了人间传奇,他的一个个经典之

作甚至只言片语,犹如苍穹中的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成就了他无

人企及的智慧传奇。这样的大智慧不仅仅体现在军事上,他对儿

子的教育上。54岁的诸葛亮给8岁的儿子诸葛瞻写了一封信,只

用了短短八十六字,但是对于为学做人有精简而且具体的忠告。

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慧,在今天的科技时代,原来仍然有其参考

价值。正所谓:“真正的智慧,可以超越时空,历久常新。”下面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封信。(第6张幻灯片)

3、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要求,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

障碍,注意停顿。

2、找一生朗读课文,师点拨存在的问题。(第7张幻灯片)

注意(1)生字夫(f11)

澹泊(dGn)(b6)

淫(y1n)慢

遂(sui)

庐(lii)

(2)停顿(第8张幻灯片)

扫清了拦路虎,前进的动力就更足了,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

提示,集体朗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1、父亲对儿子的爱是深沉的,虽然只有86个字,但字字都

是智慧,请同学们参照课下注释和老师黑板上的提示,来疏通文

意。(第9张幻灯片)。

2、由于我们初一的同学刚刚接触文言文,积累的文言词汇比

较少,翻译起来还是有难度,看到大家紧锁的眉头老师就知道你

们遇到难题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译文。(出示第10、n幻灯

片)了解了这封信文意之后,我们更加的体会了一个父亲的良苦用

心,下面请同学们在读《诫子书》,同时思考黑板上的问题,读完

之后小组讨论。(出示第12张)

【明确】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励志,需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

唐险躁。

3、《诫子书》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他对儿子的

深切期望和要求。它是几千年前的话,对今天还有现实意义吗?

你怎么理解?(出示13张)

4、《诫子书》中的话,有很多人一直奉为座右铭,时时的警醒

自己。我想同学们也很喜欢这里面的名言警句,从文中找出自己

所喜欢的一个警句,加以背诵最后老师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老师的

积累,与你们共勉。

诫子书教案篇七

一、导入新课

开课之始,我会以“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俗语开篇,

然后请学生列举有关诸葛亮的故事(例如;草船借箭、三顾茅庐、

三气周瑜、空城计、借东风)

其目的是通过学生固有知识,加深对作者的认识,提高学生

兴趣,便于课程开展。

二、出示学习目标。

根据七年学生初学文言文的特点,我制定了相对简单的学习

目标。

三、走进作者,检查预习。

以检查的方式了解作者、介绍背景资料。此环节以学生为主,

通过对学生的提问以及其他学生的讨论补充完成填空内容

而背景资料的介绍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习兴趣有

一定的帮助。

四、初读——熟读课文

1、首先,教师范读,并在范读过程中提示长句的停顿,

例如: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

才,非志/无以成学。(此时,要求学生标记生字注音,注意词句

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同桌之间互读。(此时,教师应走进课堂随

时与学生讨论交流)

3、指定优、中、困学生各一名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听,准备

点评,并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

五、精读,疏通文意。(教给孩子直译为主的翻译方法)

1、首先我自学一一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工具

书自主译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圈画疑难问题。师巡回指导。

2、其次我主讲一一找学生代表作为主讲人,带领学生疏通文

意。要求主讲人讲解内容正确、充实,声音洪亮。(其他同学应注

意听讲、随时积累)

3、我评判:主讲人讲解完毕后,其他同学应指出主讲人讲解

不正确或有遗漏的地方。并指出正确答案。

4、我提问:主讲人及在评判环节中提出疑问的学生有权利,

向其他同学提问(文言实词和句子翻译)

5、我听老师讲:在以上环节中,作为老师的我会全程记录,

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判(以鼓励表扬为主),并最后总结,对相关

知识作纠正补充,保证知识的正确性、完整性。

六、研读,赏析文章

首先我会引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将课文分作三部分。

如幻灯片所示,我用不同的颜色标出,

然后,我会让学生以自由讨论的方式思考:每一段都告诉我

们怎样的道理。

第一部分,作者了告诉我们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宁静专

一、节俭、淡泊名利

第二部分,作者阐明了志与学的关系,阐明了勤学励志的观

点,再次强调了静对于学习重要性。

第三部分:从反面论述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

作为七年级的新生,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时可能会遇到一定

困难为此,我会在学生讨论前提示学工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加以突

破(如静、俭、淡泊等)。此外,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

导,及时引导学生思考,找出正确的答案。即使学生在表述过程

中不够准确,我也会给予学生鼓励,尹以引导的方式给予改正。

文中多次提到静字,可见静对于修身养性、勤学励志的重要

性,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静的反义词,学生应该不难找出“躁”

字,

接下来我会继续引导,文章前半部分讲静对于勤学励志、修

身养性作用,后半部分又讲险躁的危害,这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呢。

讲到这里,对比手法变呼之欲出了。

再次环节,我避免了把此篇文章当作议论文来讲,是考虑到

此阶段的学生对议论文比较陌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

最后,我会紧扣研读部分,向学工提出这样的问题,通过研

读部分的学习,学生应该能总结出修身养性,生活节俭,勤学励

志的关键词。

为此我会以此为契机告诫学生,在生活中也要如诸葛先生所

言,做一个:宁静专一,勤俭节约、勤学励志的社会主义合格青

年。

诫子书教案篇八

《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

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安静中下功夫,最忌荒

唐险躁。学习本文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把握主旨,体会情感,

从中获得精神的力量:淡泊明志,安静致远,并由此积累背诵相

关警言以自励。

联系学生实际考虑不宜往深处难处开掘,所以文章结构特点

及哲学辩证思想不列为教学目标,当然这是主观意见,还有待同

仁智者商榷。

一、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研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4、熟读文章成诵,倾听先哲教育,吸取精神养料。

二、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积累警句;

理解主旨:勤学励志,修身养性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

三、教法、学法设想:

本篇文章短小精悍,辞约意丰,字字珠矶,掷地有声,有谆谆

告诫之语,更溢满殷殷期盼之情。在教学中要达成目标,掌握重

点,突破难点,接受的首要方法就是以“读”贯穿课堂始终:听

读,朗读,跟读,默读……通过反复地读让学生自然成诵:然后猜

读、精读、研读、品读,让学生合作沟通探究释疑理解作者情感,

把握文章主旨,联系现实实际谈体会,赏析品尝拓展积警句;中

间穿插历史背景小故事,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喜欢,感受诸葛

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情趣。作业设置结合单元后

面的综合性学习进一步拓展延长,丰富学生积累的同时感受浓浓

的亲情、乡情、友情和爱国情。

四、课时支配: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千古良相诸

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

化身。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

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安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

子女。今日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倾听他对子女、后人

的谆谆教导。

(二)初读,读熟课文:

1、解题:

《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2、播放录音,学生听读,完成下列任务:

(1)标记生字注音。

(2)留意词句停顿。

3、师范读,提示长句停顿。

示例: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安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

志/无以成学。(指定学生诵读,余生订正,后齐读)

4、学生自由朗读,互读。

5、指定优、中、困学生各一名朗读,听者点评(从字音、停

顿两方面)。

6、再次播放录音,学生轻声跟读,留意体味语调、语速的变

化,揣摩作者情感。

7、学生自由散读。

(三)精读,疏通文意:

1、自主学习:

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圈画疑难问题。

师巡回指导。

2、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疑难问题°探究不成的,小组代表上台

板书。

师参与探讨。

(1)难点预见:

A、词语: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以明志…以致远…;广才;励精;治

性;驰;去;非志无以成学…遂成枯落(提示学生留意加横线的

词类活用及一词多义字)

B、句子: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安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

志无以成学;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

(2)处理措施:

A、让学生联系实虚词的日常积累(如“以”的常见用法),

迁移联想,猜读翻译,合作沟通,取长补短,后总结成型。

B、师提示学生翻译课文时不能直译的便意译,无论哪种译都

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征(如a的双重否定)和原文的风格特点。

以b句的翻译为例:年华随着时光飞驰,意志随着岁月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对社会无益...

3、总结沟通"

(1)四人一纽互相翻译课文,沟通指正;

(2)典型代表两名译文,师阐述自己观点,供参考。

(四)研读,赏析文章:

故事引子: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躬耕陇亩时“苟

全姓名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留意结交名士,研读古籍,

留心时政,常以管仲、乐毅自励。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做军师之后

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国

鼎立的基础。

蜀汉建立,拜为丞相。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他

效忠先主,辅佐后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

魏,先后五次北伐魏国,终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54岁,临终

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财产

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顷。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自己的子

孙,“善政嘉事”,“美声溢誉”,其子诸葛瞻、诸葛尚均义无

返顾,为国捐躯,一家三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为后人传

诵。

由此引申:

1、集体探究:

(1)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学生举手发言)

(告诫儿子要留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育自己的

品德,表达了他期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2)文本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

必需

具备哪几个条件?(淡泊、立志、惜时)其原句分别用《逻辑

学》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双重否定句式)来强调其重要性,

找出这几个句子,再次加以品读,联系自身实际,谈谈感受体会。

(学生从文中找出典型句子,分组探讨沟通,指定代表回答;

齐读原句,体会作者情感,力求熟读至诵)

A、淡泊: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安静无以致远

B、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C、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

穷庐,将复何及!

(3)请依据议论文的结构来给文章分层,并找出论点句,治

学、修身、惜时句,再次品读。(依据板书提示分组探讨完成,后

总结再板书)

{提示板书:提出论点一一正(静)反(躁)两方面论证(治

学、修身)一一劝戒惜时,有所为}

A、论点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治学(静):夫学须静也,才须学用,非学/无以广才,非

志/无以成学(正)。

C、修身:(躁):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

D、惜时:(见上,略)

(4)依据板书提示思路,引导学生背诵原文。自背。互背。

齐背。

(5)问题引申:联系现实人世,充满诱惑的滚滚红尘,品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安静无以致远”的

重要意义。

(提示结合自身品性、四周实例及社会—现象、“八荣八耻”

精神,自由沟通感想。指定优秀代表发言)

(五)朗读,积累词句:

学生再次放声朗读课文,圈画自己喜爱的句子,思索完成下

列任务:

(1)你最喜爱文章哪个警句?谈谈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启发,

由此你联想到了那些名人名言?推举给大家,并结合自己的体验

送给大家一句你最喜爱的话。

(自己思索,小组沟通,个人回答)

警句推举:

A、淡泊: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不汲汲于富贵,不

戚戚于贫贱(陶渊明);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白居

易);心闲天地原夹宽。(陆游)

B、立志: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寄沧海(李白);安得广厦

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C、惜时: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铺张时间是一桩

大罪过(卢梭);时间有三种步伐,将来的时间蹦前靠近,现在的

时间似矢飞去,过去的时间永久静止。(席勒)

(2)积累文妾或与之相关的名言警句于读书笔记上。

(六)作业设置:

1、背诵全文,积累警句。

2、《诫子书》以父亲的身份告诫儿子读书修身,静心养德,保

国爱民,平治天下,既有慈父的殷殷期望,更有圣贤的谆谆教导,

感人肺腑。古往今来,抒发人间真情的诗词浩如烟海,或抒爱国

之情,或赞亲热友情,或歌殷殷亲情,或咏浓浓乡情……请同学

们查找历代歌咏人间真情的诗词,分门别类加以整理,一周后在

班内开展一次“人间自有真情在”为主题的诗词诵读活动。

《诫子书》学问点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ddn)

泊/无以/明志,非安静/无以/致远。天/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

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

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君子的操行,心绪安静来加强修养,生活节俭来培

育品德。不把名利看淡就不能明确志向,不心平气和就不能实现

远大目标。学习必需静下心来,才能必要勤学苦练。不学习就无

法增长才能,不立志就不能完成学业。过度懈怠就不能兴奋精神,

偏激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龄同时无一起飞逝,意志同日月一

起远离,于是变成了枯枝落叶,大多不能融入社会,哀痛地居守

偏僻简陋的房屋,(悲叹)又怎么来得及呢?

【重点字说明工

诫:告诫、劝勉、警告,劝人警惕。书:书信。

诫子书:即作者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劝诫、劝导的信。夫(f11):

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君子:品

德高尚的人。修身:提高自身的修养。养德:培育高尚的品德。澹

(dan)

泊:也写“淡泊”,不追求名利。致远:实现远大目标。明

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安静: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

力C致远:实现远大目标c须:必要、肯定要c广:使……增广。

才:才能。广才:增长才能。成:达成,成就,使……完成。淫慢:

过度懈怠。淫:过

度。慢:懈怠,懒散。励精:兴奋精神。险躁:偏激浮躁,与

上文“安静”相对而言。治性:陶冶性情、养成平静的性格。年:

年龄。与:跟随。时:季节、时光。驰:疾行、增长。日:时间、

时光、季节。意:意志。去:离开、消逝、逝去。遂:于是,就。

枯落:枯枝和落叶,比方人精力衰竭,失去生活力。多不接世:意

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世:与外界接触,融入社会。穷庐:

破房子、偏僻简陋的房屋。将复何及:(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

【赏析】

(1)开篇以“君子之行”的高标准道德规范要求儿子,明确

提出修身养德的要求和具体途径。“静以修身”强调内心安静对

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作用,“俭以养德”强调物质生活的低要求

对个人品德修养的关键作用。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作者将立志、学习、

成才三者紧密联系,告诫儿子要志存高远,勤学成才。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入手,

劝勉儿子勤学励志,提高修养。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者从学

习和做人两方面进行了论述,强调一个“静”字,把失败归结为

“躁”字,把“静”和“躁”进行正反对比论证,将立志、学习

和成才三者联系在一起,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勤学成才。

【小结]本文以父亲的身份告诫儿子读书修身,勤学励志、

静心养德,要从“澹泊”“安静”中穴功夫,最忌“淫慢”“险

躁”O

【问答题】

lo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答:告诫儿子要留意修身养性、刍活节俭,以此培育自己高

尚的品德,并要留意珍惜时光,勉励他刻苦学习,表达了诸葛亮

对后代的殷殷期盼之情。

2o作者抓住“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需具备哪

几个条件?从语句看多用什么句式?

答:澹泊(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安静无以致远)、立志(非学

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

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O语句多用双重否定句、

对偶句。

3o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

答:抱负的人才必需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他主张

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缺一不行。志是成才的

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育又必需修养道德,造就人才必需从静

与俭的修养开头。

4O本文的论点句,并说说论证方法。

答: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正反对比论证。

5o你是如何看待“夫学须静也”这句话的?

答:学习需要淡泊安静。淡泊安静是学习的最佳境界,只有

静下来,不受外界的干扰,才能深化下去,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从时间观念上讲,就是要趁青春年少的大好时光抓紧时间学习,

淡泊安静,全身心投入。静,是为了节省学习时间。因为时光一

去不复返,记忆力也一天不如一天。

6o《诫子书》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是如何

展开论述的?补充一个论据。

答: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

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

决于静,而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静”和“躁”加以对比,

增强了论述的效果。例句:乐羊子学一年即返,后被妻子感动,

复返求学,终有所成,也是“躁”的最好的例证。

7o读完本文,你受到什么启发?

答:

(1)决心和毅力格外重要,因为缺乏了意志力,缺少了长久

力,做事就会有始无终c学习先要立志,不情愿刻苦学习,不能

做到持之以恒,就不能增加自己的才能。

(2)人在少年时期就应当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因为

时光飞逝,意志力也会随着时间消磨,少年不努力,就会一事无

成。

《诫子书》教学反思

本篇文章短小精悍,辞约意丰,字字珠见,掷地有声,有谆谆

告诫之语,更溢满殷殷期盼之情。接受以“读”贯穿课堂始终的

方法,听读,朗读,跟读,默读。通过反复地读让学生自然成诵;

然后猜读、精读、研读、品读,让学生合作沟通探究释疑理解作

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联系现实实际谈体会,赏析品尝拓展积

警句;中间穿插历史背景小故事,开阔了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喜

欢,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情趣。

为了让每位同学在课堂上都能有所学、有所悟、有所思,我

是依据“生读一一生悟一一生思”的模式来执教这节课,整个课

堂中都以“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活动和收获是本节

课的主要立足点。

前面几个部分进行较为顺当,学工课堂活动较为踊跃,而且

基本每个同学都能完成学习目标,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导学案设置

比较合理,逐层深化,从“基础”到“延长”都起到了很好的引

导作用C

但这节课的授课还存在很多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1、“研读与赏析”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但由于“导”的不

到位,部分同学不能动起来,不能“赏”出亮点,“赏”出水平,

导致气氛不够活跃,对文章中富有哲理又有警醒作用的句子领悟

不够到位。在这个环节,如能适当让学生自己“质疑”,然后解

疑,信任学生对课堂的喜欢会大大增强。

2、课堂上小组运用不够成功。一遇到问题就让学生自己探讨,

有时都没有给学生自己考虑的时间就探讨,这样铺张了很多有价

值的时间;另外,有些问题的确不值得小组探讨,而我不合时机

的运用小组探讨,出现了课堂“懒散”的局面,如:让学生探讨

课文译文,这就属于“画蛇添足”,多余之举。

《诫子书》课堂教学设计篇九

【设计思路】

文言文的教学应该遵循文体特征展开,应该凸显具体文本基

本特征。一般来说,经典文言文本,往往可以把基本内核付诸在

一字之上,发觉此字,溯其源流,文章意境全开。《诫子书》一文,

诸葛亮围绕“静”字,劝勉八岁儿子诸葛瞻修身养性、惜时读书,

殷殷之辞,情理皆备,以此带读,意蕴全得。另外,文言文的教

学,朗读是最合理的方式。读的方式的选择决定了朗读教学的质

效。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运用“共生教学”法开展教学,以朗

读句读为共生原点,读出停顿、读出层次、读出情感、读出意蕴、

读出自己,前后互联,递进纵深。本教学设计运用了六种不同的

教学,环环相扣,逐层深入,引人入胜。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能根据发语词、语气词以及对称的句式读好停顿;

2、通过添加标点读出文章的层次和语气,揣摩作者的殷殷教

诲和无限期望;

3、通过品读“静”字,感受作者的才学渊博、智慧理性;

4、背诵全文。

知识维度

认知过程维度

1、记忆

2、理解

3、运用

4、分析

5、评价

6、创造

A、事实性知识

目标4

B、概念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

目标1

目标2

D、反省认知知识

目标3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解题:“诫子书”,诫,告诫,劝勉;子,是指诸葛亮的儿子

诸葛瞻;书,书信。

二、从“读”字共生依"静”字悟深意

(一)即时生成,读准字音

请大家读一读这篇短文,看看有没有不认识的字?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

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

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强调“夫、淫、遂”三字的读音。

(二)去掉标点,读出句读

大家看看,这篇文章没有标点符号,其实古文都是没有标点

符号的。那么古代读书人看到这样的文章,是怎么断句和停顿的

呢?我们小组间讨论研究一下:就这篇文章而言,有没有断句和

停顿的诀窍?

依据学生的讨论整理如下:

1、找发语词“夫”,找语气词“也”;

2、根据自己熟悉的成语或警句来断句;

3、找相同或者相近的词语。相同的词语,往往不会在一个短

句里重复使用,所以往往会出现在两个不同但相对的句子里;

4、找相同的句式(对偶句,双重否定句式);

若以上四种方法都不能断句正确后,就发注释给学生,让学

生理解句子,然后再断句: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

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

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5、参考注解理解课文,根据文句意思来断句。(见"附表1”)

(三)强调虚词,读好节奏

指导朗读,读出停顿。将虚词读得轻、读短促,读得声断气

连;将实词读得强,稍微读得绵长与拖曳。读“夫”字,要停顿。

夫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四)巧借标点符号,读清层次,读好情感

句子的停顿划出来后,就得添加标点符号。添加哪些标点比

较合适呢?我们先用常见的逗号、句号或叹号来试试,。当然也不

限制用其他的标点。

1、再借助注释理解课文;

2、学生独立标注标点符号;请一名学生到教师电脑上注标点;

3、在学生有分歧的地方开展讨论;如果学生意见一致,就对

比教材,在有分歧的地方展开讨论;如果学生和教材也一致,教

师质疑开展讨论,具体情况见下面分析。

夫君子之行,

(学生可能会用冒号,起“解释说明”作用,也合理。)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C

(学生可能会用分号,正反论证,从文意上讲,用分号更合

适。)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为什么不句号和感叹号,因为停顿时间太长,破坏前后句

之间的意脉。)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

何及!

(为什么最后一处用叹号,其他地方都不用。前四句都是诸

葛亮给儿子讲道理,建议多使用句号表达情感,感受诸葛亮的智

慧理性和才学渊博;最后一句是诸葛亮提醒儿子珍惜时间,并以

自身体验劝勉儿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所以用感叹号表达情

感,感受诸葛亮的殷殷教诲和无限期望。)

指导学生用陈述语气读好表达理性思考的句子;用感叹语气

读好表达感叹的句子,充满感情,拖曳绵长。

(五)揣摩“静”字,感悟哲理

1、全文86字,诸葛亮跟儿子诸葛瞻重点强调的是哪个字?

介绍“静”字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从《汉字源流字典》介绍来看,“”的构成,青,“清”的

略,纯净;

,争,全力以赴,表示力图清心。本义:努力去除杂念,清心

寡欲。

(静心,静虑)(静谧,禅静)(静态,寂静)(静观,静坐)

2、全文出现了三次“静”字,它们的含义完全相同吗?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指向一种品质,是静心、静虑之“静”,是本意。)

非淡泊无以明智,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里的静指向内心,是静谧、禅静之“静”,是一种境界,

一种追求,贴近引申义)

夫学须静也,才需学也

(这里的静指向静观、静坐的内心之“静”,也指环境的静

态、寂静之“静”,是人内外的宁静。)

背诵这三句话。

3、回忆诸葛亮“静”的智慧。

教师讲述诸葛亮隐居隆中的故事,学生辨析是哪种“静”?

(应该倾向于“非宁静无以致远”的静,只有内心宁静,与

世无争,才能达成更为远大的目标。)

三、联系生活,读出自己

(一)精选座佑铭,强化名句理解

我们经常会选一些古诗文中的名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来警醒

或者劝勉自己。如果从下面两则名句中选择,你会选哪一句作为

自己的座右铭呢?为什么?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教师补充“俭”字的理解:

形声字。从人,从佥,佥亦声。佥意为两边、两面。人与佥联

合起来表示在人前人后都言行一致、厉行节约的人。本义:生活

上自我约束,从不放纵的人。引申义:节省、节约。所谓俭,一定

是人前人后都能做到节约的人。

2、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教师补充陶渊明诗《归园田居》,感受古人的“淡泊与宁静”。

《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3、教师补充自己对“静”的理解:

不争。静为治学之基。看淡名利,顺其自然;

平和。静为修身之本c心平气和,陶冶性情;

宁静。静为明志之根。志存高远,惜时进取。

(二)背诵全文。

公开课《诫子书》教案篇十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2、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

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教学重点:

1、背诵课文。

2、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翻译全文。

3、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俭以养德”与“静”的关系。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八年级曾经学过两篇文章,一篇是诸葛亮写

的《出师表》,一篇是陈寿写的《三国志》节选《隆中对》。这两篇

文章中的诸葛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用富有表现力的词

语来概括一下。(找生谈c明确:赏罚分明、知人善任、忠心耿耿、

深谋远虑、足智多谋等)诸葛亮是在54岁的时候逝世的,在逝

世前他曾经对他五岁的儿子说过一段话,这段话后来一直被诸葛

家族奉为祖训,可见他对诸葛子孙有着多么深远的影响。今天我

们就来学习这段话(板书:诫子书),相信大家也一定受益匪浅。

二、初读课文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借助工具书扫清

生字障碍,注意停顿。

2、找生朗读课文,师点拨存在的问题。

注意(1)生字夫(fa)

澹泊(dan)(b6)

淫(yin)慢

遂(sui)

庐(111)

(2)停顿

3、集体朗读课文。

三、疏通文意

1、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运用硬读法、猜

读法、联想法(联系现代汉语)迁移运用法(联系已学过的古文

知识),学生自主话读课文,找出疑难问题,并力求在小范围内合

作解决°学生学习时,教师巡回,及时给予指导。

2、质疑问难。这一环节,由学生自由提问,师生共同讨论解

决。学生能自己解决的,放手给他们。解决不了的,教师给予点

拨。注意结合具体问题,对学生进行学习古文方法的指导。

3、师强调重点词

4、生译全文。先找生通译全文,再同桌间口译。在本环节

中,要求学生译文的语言,除了达到文通字顺外,也要力求文字

优美。(如: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

庐,将复何及!译为:年华随时光消失,意志随岁月流逝,最终枯

败零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守着穷房子,那时后

悔又怎么来得及呢!)

四、研读赏析课文

本环节,教师以一系列问题带动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励志,需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

唐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

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2、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

的?你能再补充一个论据(道理或事实均可)吗?

在修身、立志、为人处世方面分析了学与静、才与学、学与志

等方面的关系。

3.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

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他主张以俭

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

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道德,造就人才必须从静

与俭的修养开始。

4.“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

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

与“静”有何关系?

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

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

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

五、背诵积累。

学生背诵课文。提醒学生:注意一句话一句话地背,要注意

句间停顿,开始时,要慢背,心里装着现代文,嘴里说着古文。

六、谈感受,说启发。

学生从文中找出自己所喜欢的一个警句,谈自己的理解和所

受到的启发。

只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