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部分高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十一月联考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1页
江西省部分高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十一月联考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2页
江西省部分高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十一月联考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3页
江西省部分高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十一月联考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4页
江西省部分高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十一月联考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江西省部分高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十一月联考历史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选择性必修1第1至12课。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唐代前期,在下行的制敕文书上,中书省三官分别签署中书令“宣”、中书侍郎“奉”、中书舍人“行”的字样;在上行奏抄上,门下省三官则分别签署给事中“读”、黄门侍郎“省”、侍中“审”的字样。这说明当时()A.官僚政治体系完备 B.文书治国模式确立C.行政运行效率较低 D.中枢机构分工明确【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唐朝时期。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在文书的下行制敕、上行奏抄中,中书省三官、门下省三官分掌不同职权,这说明唐代的中枢机构分工明确,D项正确;材料只涉及中枢机构,没有涉及其他官僚机构,无法说明官僚政治体系完备,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说明文书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及作用,不能得出“文书治国”的结论,排除B项;三省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排除C项。故选D项。2.公元前133年,提比略·格拉古当选保民官后,提出了一项土地改革法案,元老院以国库不得补助私人为由,反对这一法案。提比略·格拉古转而将该土地法案提交给公民大会,土地法案通过投票成为法律。这反映出当时罗马共和国()A.具有主权在民的特征 B.贵族寡头政治衰落C.公民的政治地位提升 D.公民大会掌握实权【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罗马共和国时期。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罗马共和国的保民官提比略·格拉古提出一项土地改革法案,虽然遭到元老院的反对,但是在公民大会上被投票通过,而公民大会是由成年男性公民组成的,这体现了主权在民的特征,A项正确;罗马共和国时期,贵族寡头政治色彩浓厚,排除B项;虽然该法案在公民大会上被投票通过,但并不意味着公民的政治地位提升,也不能说明公民大会掌握实权,实权掌握在元老院手中,排除C、D项。故选A项。3.有学者评论道:“虽然清朝领导者们舍得推行改革,但‘新政’的推进大多是‘利益驱动’,而不是‘道义推动’。”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清末“新政”()A.措施的涉及范围较窄 B.遭到保守派的阻挠C.未触动既定统治秩序 D.违背时代发展潮流【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晚清时期。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学者认为清末“新政”的推进大多是“利益驱动”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末“新政”是清朝统治者为维护其统治地位而进行的一次自救运动,这场改革旨在通过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来挽救封建统治危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它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秩序,C项正确;清末“新政”涵盖多个领域,改革的范围并不狭窄,排除A项;清末“新政”维护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保守派也属于统治阶级,排除B项;清末“新政”虽未成功,但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排除D项。故选C项。4.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于1928年10月公布了《国民政府组织法》,开始实行五院体制,规定“考试院为国民政府最高考试机关,掌理考试、铨叙事宜。所有公务员均须依法律,经考试院考选、铨叙,方得任用”。这()A.标志着文官考试制度的确立B.体现了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C.全面学习了西方的文官制度D.反映了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强化【答案】B【解析】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题干“开始实行五院体制”“考试院为国民政府最高考试机关,掌理考试、铨叙事宜。所有公务员均须依法律,经考试院考选、铨叙,方得任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举措明确了考试院的最高考试机关地位,以及对公务员考选和铨叙的规定,初步搭建起了文官考试的制度框架,体现了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B项正确;1913年初,北洋政府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这是中国文官考试制度确立的标志,排除A项;《国民政府组织法》借鉴了西方文官制度的一些形式和做法,但在实际运作中存在很大差异,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全面学习,“全面”一词说法太绝对,排除C项;国民党独裁统治主要表现在政治上一党专政、特务统治,文化上禁锢思想、实行文化专制,题干没有涉及这些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5.如表所示为2006年、2017年我国公务员部分数据。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时间本科学历以上公务员占比35岁以下公务员占比女性公务员占比2006年43.1%25.6%22.8%2017年71.9%27.8%26.5%A.公务员的综合素质提高B.公务员队伍结构得到优化C.公务员的录用范围扩大D.公务员选拔实现男女平等【答案】B【解析】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当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2017年与2006年相比,我国公务员的文化水平提高,趋于年轻化,更多女性进入公务员队伍,这在不同方面优化了公务员队伍结构,B项正确;学历只是一种文化素质,公务员的综合素质还包括其他方面,排除A项;材料反映公务员队伍的情况,而非报名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人员情况,且没有人数信息,不能得出录用范围扩大,排除C项;公务员选拔要考虑职位对性别的需求,且女性公务员占比仍然明显低于男性,不能断定“实现男女平等”,排除D项。故选B项。6.武则天统治时期,平民徐元庆为报杀父之仇手刃原县尉赵师韫,并于案发后主动归罪。武则天本想遵循先例,贯彻“父之仇弗之共戴天”的信条赦免徐元庆,但左拾遗(隶属谏诤机构)陈子昂作《复仇议状》一文,说法律是“圣人做始,必图其终,非一朝一夕之故,所以全其政也”,提出先诛后旌的处理方法,武则天最终采纳。该案例反映出()A.法律权威得到维护 B.法律偏袒官僚阶层C.以孝治国方针改变 D.君主权力受到限制【答案】A【解析】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平民徐元庆为报杀父之仇杀害原县尉赵师温韫,在案件的最终处理结果上,法律战胜礼孝,说明法律权威得到维护,A项正确;杀人属于重罪,理应受到法律严惩,该案件体现不出法律对官僚阶层的偏袒,排除B项;仅凭此案,不能充分说明武则天改变了以孝治国的方针,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左拾遗陈子昂作《复仇议状》一文,只是对该案件发表看法,并不是君主权力受到限制的表现,排除D项。故选A项。7.正德十三年(1518年),王阳明颁行《南赣乡约》,宣称“人之善恶,由于一念之间”,要求乡民“见善相互劝勉,有恶共同惩戒”“永为善良之民”。王阳明此举()A.意在通过乡约宣讲心学B.强化了儒学教化功能C.促使心学成为官方哲学D.推动了乡约与法律合流【答案】B【解析】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目的题,时空是明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王阳明颁行的《南赣乡约》使儒家伦理道德通过乡约渗入基层,成为百姓的行为规范,这扩大了儒学的社会教化功能,B项正确;王阳明颁行《南赣乡约》是为了强化基层社会治理,不是宣扬心学,排除A项;南宋时期,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乡约与法律的相互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8.11世纪后期至12世纪前期,欧洲出现了“不可思议的突发”变化,专职法院、立法机构、法律职业、法律著作和法律科学在西欧各国纷纷产生,并发展出金融、保险、信贷等一系列商法概念、原则和体系。这一变化直接得益于()A.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教会法向世俗生活渗透C.城市自治运动的兴起 D.罗马法复兴运动的开展【答案】D【解析】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1世纪以后,欧洲国家出现了研究和宣传罗马法的运动,史称罗马法复兴运动,推动欧洲的法律体系发生重大变化,因此材料所述变化出现主要得益于罗马法复兴运动的开展,D项正确;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时间是14一15世纪,排除A项;材料提及11世纪后期至12世纪前期欧洲商法有了明显发展,商法是罗马法的重要内容,教会法中商法内容相对较少,排除B项;城市自治主要和直接影响的是政治方面的法律,不是材料所述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9.自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后,司法终审权一直由上议院掌握2005年,英国通过了宪制改革法案,成立了英联邦最高法院并于2009年10月1日开始运作,最高司法权从议会中独立出来。这一举措有助于()A.完善三权分立机制 B.强化法律至上的理念C.提高司法的公正性 D.体现英美法系的优势【答案】C【解析】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近现代英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英国通过宪制改革法案,将最高司法权从议会中独立出来,司法独立有助于法官在审判过程中不受任何外部势力的影响,独立行使审判权,从而保障刑事案件的公正审判,维护社会公平正义,C项正确;一般认为美国的政治制度是典型的三权分立,有观点认为英国的三权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混合,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三权分立”,材料也提及改革前最高司法权并未从议会中完全独立出来,故C项比A项更符合题意,排除A项;司法权独立目的是保障司法公正和制约行政权、立法权,而非强调法律的权威,“法律至上”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司法独立不是英美法系国家独有,故不能体现英美法系的优势,排除D项。故选C项。10.1952—1953年,全国上下发起了一场司法改革运动。运动内容包括:改革司法机关;揭批旧司法人员的违法行径;对司法人员进行组织调整和思想改造;发动群众树立新司法观点和作风;等等。这场司法改革运动旨在()A.加强意识形态建设 B.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C.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D.为宪法制定提供保障【答案】B【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1952—1953年(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上下发动司法改革运动,改革司法机关,更新司法观念,这是从司法领域“除旧布新”,建立司法新秩序,从而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B项正确;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只是其中一个目的,且并不是根本目的,排除A项;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排除C项;司法改革有利于宪法的施行,但对宪法的制定提供不了保障,排除D项。故选B项。11.如图为大庆油田建设时期的宣传画《大庆工人无冬天》。该宣传画反映了()A.“一五”计划时期的精神风貌 B.开拓创新的宣传导向C.社会主义革命的热情高涨 D.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答案】D【解析】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宣传画描绘的是大庆工人在冬天奋战的场景,反映了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D项正确;大庆油田于1959年发现,“一五”计划在1957年已经完成,排除A项;宣传画描绘大庆工人在严冬的暴风雪中忘我劳动,体现艰苦奋斗而非创新精神,排除B项;新中国历史上的社会主义革命与三大改造有关,完成于1956年,排除C项。故选D项。12.《三国志·魏志·倭人传》记载,景初二年(238年)六月,倭女王遣大夫难升米等人来朝献,魏明帝于同年十二月诏封“亲魏倭王”并赐以金印紫绶,同时还赠送绛地交龙锦、倩绛、绀青、白绢、铜镜、刀、珍珠等物品这说明,当时魏国()A.注重维护朝贡贸易体制 B.与倭国建立宗藩关系C.对外交往倡导平等交流 D.与周边政权往来密切【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三国时期。根据材料可知,魏明帝诏封“亲魏倭王”并赐以金印紫绶,这有助于促进魏国与倭国建立宗藩关系,B项正确;朝贡贸易是指古代中国的封建王朝与周边及海外各国建立起来的一种寓政治和经济为一体的对外政策。材料体现不出朝贡贸易,排除A项;在宗藩体制下,双方地位并不平等,排除C项;材料中只有倭国这一个国家,无法说明魏国与周边政权往来密切,排除D项。故选B项。13.公元1004年,辽南下攻宋,宋真宗亲赴澶州督战并打败辽军,最终与辽签订“澶渊之盟”,宋每年向辽输纳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换得了辽宋间百余年的和平。据此可知,澶渊之盟()A.促进了民族和平交往 B.导致宋王朝积贫积弱C.有效解决了民族矛盾 D.减轻了百姓赋税负担【答案】A【解析】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北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澶渊之盟结束了宋辽之间长达几十年的战争,北宋以金钱换取和平,这推动了宋辽之间的和平交往,A项正确;宋王朝积贫积弱有内部和外部、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的原因,澶渊之盟不是导致宋代积贫积弱的全部和最主要原因,排除B项;澶渊之盟尽管带来了长时间的和平,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民族矛盾,排除C项;澶渊之盟规定宋给辽岁币,岁币最终还是要出自于民,从这个意义上看加重了百姓负担,排除D项。故选A项。14.如表所示为康雍乾时期朝廷治理青海的措施。这集中体现的治理思想是()时间措施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废除青海汗位,将青海诸部首领分别封为亲王、郡王等爵位雍正七年(1729年)将青海地区划分为几个行政区,每个区设一名管理官员,直接向西宁办事大臣负责乾隆二年(1737年)将青海划分为29个族,每族设一名头目,由朝廷直接任命A.因俗而治 B.修教齐政 C.分而治之 D.民族自治【答案】C【解析】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清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康雍乾时期,朝廷都采取措施打破青海原有政治格局,分而治之,以加强对青海的管控,C项正确;材料中康熙、雍正时期的措施没有体现对青海少数民族风俗的尊重,体现不出因俗而治,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教化的信息,无法得出修教齐政的思想,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民族自治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15.维也纳会议安排的结果是,法国“被次强国团团包围”,俄国是各国其次考虑要制衡的对象,奥地利和普鲁士在欧洲中部形成对俄国力量的制衡,恢复波兰王国以限制俄国向西扩张领土。由此可见,维也纳会议()A.构建了欧洲均势的体系B.消除了法国革命的影响C.推动了民族意识的觉醒D.实现了欧洲的长期和平【答案】A【解析】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据材料可知,维也纳体系下通过将法国包围在次强国之中,并制衡俄国、恢复波兰王国等举措,会议力图构建一个均势的体系,以确保各大国之间的力量相对平衡,A项正确;“消除了”法国革命的影响说法绝对化,排除B项;推动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在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项;维也纳体系下并没有实现欧洲的长期和平,最终引发一战,排除D项。故选A项。16.1982年,联合国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了照顾各方面的利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某些条款不得不采用或模糊或烦琐的措辞,处于不同立场的国家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这些条款。由此可推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A.是冷战冲突的产物 B.面临执行困难与挑战C.无法得到真正实行 D.侵犯弱小国家的利益【答案】B【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2年(世界)。据题干“某些条款不得不采用或模糊或烦琐的措辞,处于不同立场的国家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这些条款”可知,这必然会导致在执行公约时出现争议和分歧,面临执行上的困难与挑战,B项正确;冷战冲突主要是指美苏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对抗,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制定是为了规范海洋领域的相关规则,并非直接由冷战冲突导致,排除A项;虽然公约存在条款模糊的问题,但不能直接得出它无法得到真正实行的结论。在实际情况中,各方可能会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努力去执行公约,C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题干中并没有体现大国、小国的内容,无法得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侵犯弱小国家的利益这一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传统法律制度继续发展。西晋泰始三年(267年),晋武帝诏颁《晋律》,精简法律条文,形成20篇602条的格局。与《魏律》相比,在刑名律后增加法例律,丰富了刑法总则的内容,同时对刑律分则部分重新编排,向着“刑宽”“禁简”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南朝的法律思想一遵西晋,宣扬礼教;北朝虽多为少数民族建国,但入主中原后很快接受了儒家思想,确立了以德礼为主的法治指导思想。这一时期,封建法律形式逐渐趋于完备,于律、令之外,又有科、比、格、式等形式出现,它们互相补充,成为统治阶级手中灵活有效的法律武器。——摘编自张晋藩《中华法制文明史》材料二与唐律相比,明律从立法指导思想到刑罚条文有其独特的风格,自明初便奠定了“明刑弼教”的立法原则,而在具体条文上体现了“轻其所轻,重其所重”的特点。明律加重了关于盗贼、妨碍皇权以及影响政府收入等刑罚,同时增加了很多威胁皇权和危害社会秩序等罪名。在典礼教化以及婚姻、租佃等罪名刑罚方面,明律轻于唐律。明律对于“居丧嫁娶”“别籍异财”“同姓为婚”等罪名上仅规定杖六十到一百不等,而唐律针对上述罪名均为徒刑。——摘编自邰相瑀《明律相较于唐律“轻其所轻,重其所重”的法律现象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制度发展的趋势。(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律较唐律“轻其所轻,重其所重”的含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明律这一特征进行简要评价。【答案】(1)趋势:律令儒家化,封建法律形式逐渐趋于完备。(2)含义:所谓“重其所重”指的是明律在唐律规定的重罪量刑上加重了处罚。如明律加重了关于盗贼、妨碍皇权以及影响政府收入等刑罚,同时增加了很多威胁皇权和危害社会秩序等罪名;轻其所轻,是指明律对某些危害不大的“轻罪”从轻处罚。如在典礼教化以及婚姻、租佃等罪名刑罚方面,明律轻于唐律。评价:明律“轻其所轻,重其所重”的特点是加重了关于盗贼、妨碍皇权以及影响政府收入等刑罚,同时增加了很多威胁皇权和危害社会秩序等罪名,其目的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保障国家财政收入,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稳定;但严重的刑罚会激化社会矛盾,引发人民的反抗斗争“;轻其所轻”一定程度上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等。【解析】【小问1】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趋势:据材料一“南朝的法律思想一遵西晋,宣扬礼教;北朝虽多为少数民族建国,但入主中原后很快接受了儒家思想,确立了以德礼为主的法治指导思想”可知,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呈现了律令儒家化趋势;据材料一“这一时期,封建法律形式逐渐趋于完备,于律、令之外,又有科、比、格、式等形式出现,它们互相补充,成为统治阶级手中灵活有效的法律武器”可知,封建法律形式逐渐趋于完备,成为统治阶级手中灵活有效的法律武器。【小问2】时空是明朝时期(中国)。第一小问含义:据材料二“明律加重了关于盗贼、妨碍皇权以及影响政府收入等刑罚,同时增加了很多威胁皇权和危害社会秩序等罪名”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重其所重”,即加强了对危害皇权统治的处罚,如明律加重了关于盗贼、妨碍皇权以及影响政府收入等刑罚,同时增加了很多威胁皇权和危害社会秩序等罪名;据材料二“在典礼教化以及婚姻、租佃等罪名刑罚方面,明律轻于唐律”可知,材料反映明朝的“轻其所轻”是指明律在对某些危害不大的“轻罪”从轻处罚。如在典礼教化以及婚姻、租佃等罪名刑罚方面,明律轻于唐律。第二小问评价:据材料二“明律加重了关于盗贼、妨碍皇权以及影响政府收入等刑罚,同时增加了很多威胁皇权和危害社会秩序等罪名”并结合所学可知,明律“重其所重”特点是加重了关于盗贼、妨碍皇权以及影响政府收入等刑罚,同时增加了很多威胁皇权和危害社会秩序等罪名,其目的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保障国家财政收入,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稳定;但严重的刑罚会激化社会矛盾,引发人民的反抗斗争;据材料二“在典礼教化以及婚姻、租佃等罪名刑罚方面,明律轻于唐律”并结合所学可知,明律在对某些危害不大的“轻罪”从轻处罚,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政府之外的团体,是否可以联合起来以达到参政的目的,一直是一个引人注意的问题。在帝制时期,党派和小集团对政府工作通常被认为是有害的,而且其本身也是邪恶的。这种观点主要集中在“党”字上。清朝被推翻后,党禁也被解除,被压制了数个世纪的组织政党和社团的热情,顷刻之间喷涌而出。在民国刚建立的头数月里,一下就出现了几十个政治团体,在名义上都是要通过代议制,为取得政权而进行竞争。——摘编自【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材料二从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开始,至1916年护法运动结束、国会重开这段时期,是民初政党政治活跃时期,政党如雨后春笋般成立并活跃于政治舞台上。然而,孕育于新旧交替之际的政党政治却犹如昙花一现般亡不旋踵,政党政治在民国政治中的地位由举足轻重到栋榱崩折,这场悲情谢幕是激进党和保守党同袁世凯势力联合、决裂的过程,也是民主与专制、共和与帝制两种力量角逐的过程。——摘编自山明《浅析民初政党政治的失败原因及评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帝制时期和民国初年对“党”的不同理解及社会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初期政党政治“昙花一现”的必然性。【答案】(1)理解:帝制时期,“党”大多是官僚士大夫结成利益小集团,彼此攻讦;民国初年,“党”是引自西方近代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中的党派团体。社会背景:帝制时期,朝廷党争不断,造成政治动荡和社会不稳定,封建君主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对官僚士大夫之间的小团体进行打压控制。民国初年,党禁被解除,受西方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的影响,民间的政治团体纷纷出现。(2)封建势力强大,军阀操控政权;政党仓促成立,且党争不休;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政党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国民缺乏参政素养(或政党政治缺乏群众基础);受传统政治文化影响较深;中国没有形成适合代议制民主的政治环境。【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帝制时期:据材料一“在帝制时期,党派和小集团对政府工作通常被认为是有害的,而且其本身也是邪恶的”可得出帝制时期:帝制时期,“党”大多是官僚士大夫结成利益小集团,彼此攻讦;民国时期:根据材料一“在民国刚建立的头数月里,一下就出现了几十个政治团体,在名义上都是要通过代议制,为取得政权而进行竞争。”可知,民国初年,“党”是引自西方近代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中的党派团体。背景:结合帝制时期的时代背景可知,当时还处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下,朝廷党争不断,政治动荡和社会不稳定,封建君主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对官僚士大夫之间的小团体进行打压控制。民国初年:据材料一“清朝被推翻后,党禁也被解除”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清朝被推翻,封建帝制结束,党禁解除,西方民主思想传播,人们对民主政治有了新的追求和探索,渴望通过政党参与政治,民间的政治团体纷纷出现。【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民国初期(中国)。结合所学,其必然性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环境等角度进行分析。如政治上,封建势力强大,军阀操控政权;政党仓促成立,且党争不休;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政党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思想上,国民缺乏参政素养(或政党政治缺乏群众基础);受传统政治文化影响较深;社会环境方面,中国没有形成适合代议制民主的政治环境。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7—18世纪的法国正处于激烈变革期,传统信仰体系遭到质疑,绝对君主制面临危机,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政治理论与制度结构来实现国家变革与重生。18世纪中期,以伏尔泰、魁奈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纷纷撰文推崇中国的科举制度。伏尔泰声称,中国的政府官员只有经过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能被录用,很难想象有比它更好的政府。1791年,法国国民议会决定实行文官考试制度。——摘编自张慧《“中学西渐”推动近代法国政治变革》材料二法国的文官主要由局级文官、部级文官、上级文官、总督及总统等五级文官组成,以办理内部事务为主。文官职级越高,薪酬就越高。法国文官的考试制度是一种间接考试制度,即经过考试进入有关学校,学生学习期间享受法律给予文官的一切待遇,并领取薪金津贴。毕业后,各部门一律不得拒绝任用。文官一旦上任,在任期内几乎不可能下台。法国高级文官阶层具有长期积累的经验和知识,是掌管、控制政府的实权派。二战后,法国文官人数呈现增加趋势,其结果不仅是工作效率的下降,而且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摘编自石庆环《试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文官制度的发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末法国实行文官考试制度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法国文官制度的特点及局限性。【答案】(1)原因:法国专制制度面临危机;国际竞争处于劣势;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建立高效政府的需要;启蒙思想家的大力推动;科举制度自身的优越性。(答出三点即可)(2)特点:间接考试,择优录用;职级分明;待遇优厚;任职时间长。(答出两点即可)局限性:文官权力较大,文官干政现象突出;工作效率下降;文官队伍庞大,国家财政负担过重。(答出两点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材料题之概括分析题。时空是18世纪末法国。原因:据材料“绝对君主制面临危机”得出法国专制制度面临危机;据材料“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新政治理论与制度结构来实现国家变革与重生”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日渐腐朽,国家发展逐渐落后于英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据材料“伏尔泰、魁奈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纷纷撰文推崇中国的科举制度”得出启蒙思想家的大力推动;据材料“中国的政府官员只有经过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能被录用,很难想象有比它更好的政府”并结合所学得出,借鉴了中国科举制的优点,科举制度具有公开公平、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等优越性;结合西方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建立高效政府的需要。【小问2】本题是材料题之概括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法国。特点:据材料“法国文官的考试制度是一种间接考试制度,即经过考试进入有关学校,……毕业后,各部门一律不得拒绝任用”得出间接考试,择优录用;据材料“主要由局级文官、部级文官、上级文官、总督及总统等五级文官组成”得出职级分明;据材料“文官职级越高,薪酬就越高”得出待遇优厚;据材料“文官一旦上任,在任期内几乎不可能下台”得出任职时间长。局限性:据材料“法国高级文官阶层……是掌管、控制政府的实权派”得出文官权力较大,文官干政现象突出;据材料“法国文官人数呈现增加趋势,其结果不仅是工作效率的下降,而且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得出文官队伍庞大,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国家财政负担过重。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民族国家并非从来就有的,它经历了一个形成和演变的过程。民族国家在历史上的出现,并不是主观设计的结果,而是为应对当时国家主权问题的矛盾所采取的特定方式。具体来说,欧洲普遍存在的王朝在巩固和持续加强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将国内人口整合成为民族。民族的自我意识觉醒并被民众作为争取自身权利的手段以后,民众成为王朝国家内能够与君主抗衡的社会政治力量。资产阶级通过政治革命夺取了君主控制的主权,王朝便被国家取代,由于是民族促成,并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