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心理学课件_第1页
护理心理学课件_第2页
护理心理学课件_第3页
护理心理学课件_第4页
护理心理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护理心理学绪论

教学目标:1、理解心理学与护理心理学的概念2、说出心理现象的主要内容3、理解心理的实质4、了解

心理学主要理论学派及代表人物5、说出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方法5、明确学习护理心理学的意

一、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的概念与发展

心理学:是研窕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的哲学起源:《灵魂论》公元前4世纪(把人的员魂看作是生活的动力)西方最早阐述心理现象的

专著一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哲学家公元前384-332)

科学心理学的诞牛.:1879年冯特(1832-1920)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

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心理动力学:由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所创立。强调幼年心理创伤影响和潜意

识冲突对心理障碍形成的作用。采用自由联想、释梦、催眠等治疗技术。•心理动力:本能(性、攻击)♦

潜意识学说: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无意识)・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

行为主义:美国心理学家华生1913年创立。1、反对研究意识——意识太主观2、心理学是以客观的方法

处理客观的材料(可观察和测量的刺激和反应)。3、个体行为非与生俱来,而是被动学习的结果。采用强

化、反馈、放松训练、系统脱敏等技术进行治疗。

认知学派:始于20世纪60年代。认为刺激所引起的行为反应,首先通过认知过程,然后再进一步影响人

的行为。-广义(研究人的认识过程)・狭义(信息加工心理学),通过与计算机类比、模拟、验证等

方法来研究人的认知过程。-信息(接受、编码、储存、加工、检索、提取、使用)-强调人已有的知

识及其机构对其行为和当前活动的决定作用。

人本主义学派:20世纪50~60年代兴起于美国。•行为主义:幼稚心理学(动物、儿童)•心理动力学:

伤残心理学心理学要研究正常入。研究人的本性、潜能、经验、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等真正属于人性

层面的东西。主张人是有理性的,具有个人发展的潜能,并强调人自身潜力对心理影响作用。

(二)心理现象的内容

心理现象:I、心理过程一认识过程(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过程(情):息息过程(怠)。

2、人格一人格倾向性:筋要、动机、兴趣:人格心理特征:能尢、气质、性格

(三)心理实质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二、护理心理学概述

(一)护理心理学的概念:是应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研究在护理活动这个特定情境下个体心理活动发生、

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是护理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一门应用科学。

(二)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对象一患者与护士:任务一理论任务与实践任务

护理心理学的主要任务:探索将心理学方法应用于护理临床工作中;研究患者心理特点及影响健康的作

用机制:探索有效的心理护理方法:研究护患关系及其改善;研究护士职业心理素质的标准。

临终病人的心理护理:(1)临终病人的心理反应:1.否认期2.愤怒期3.妥协期4.抑郁期5.接受期。

(2)护理:L否认期进行安慰,使病人面对现实,看到希望。2,愤怒期宽容理解、疏导情绪、保护病

人自尊。3.妥协期尽可能满足病人需求,使其身心舒适。4.抑郁期给予关怀和照顾,嘱咐亲人控制情

绪。5.接受期守候身旁,帮助整容,让家属陪伴左右,给予心理支持,使病人平静、安详、满足走向生

命的终点。

(三)护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杳法4,测验法5、个案研究

观察:是•种心理现象,有目的、有意识且长时期的•种知觉活动。

观察法:研究者依靠自一视、听器官(可借助视听器材如摄像机、闭路电视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

某一事物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观察,并把观察结果按时间顺序系统记录下来,揭示该种事物本质和规

律的一种方法。是科学研究史上最原始、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

观察法的类型:1、按观察情境:自然观察与实验观察•按观察时间:长期观察与定期观察2、按观察方式:

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3、按参与者的角色:参与观察(局内观察)与非参与观察(局外观察)4、按程序:

结构观察与无结构观察5、按观察内容:叙述观察、取样观察、评价观察

实验法:1、心理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方法,指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上,人为创设一•定的情境,对研究的某些

变量进行操纵或控制,以考察心理现象的原因、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方法。其基本目的是解释变量间的因果

关系.2、对变量的操纵和对因果关系的解释是实验的本鹿和精能.3、通过有目的的控制或改变研究的某

些变量,创设出一定的情景,从而引起和改变某种心理活动,以探求心理现象的原因和发展规律的方法。

调查法:通过搜集有关资料并加以分析研究,间接了解人们心里活动的一种方法。调查的基本途径有:

问卷、晤谈、访问、查阅档案、回忆录、日记、总结等。

测验法:使用经过信度、效度检验的心理测验。量表,如:人格量表、智力量表、症状量表等来揭示各

种心理现象产生的本质特征的研究方法。

韦氏智力量表:I.测验主要目的和用途:测杏个体智力水平及特点。辅助智力低下和痴呆的诊断,人才

选拔,疗效评价,司法鉴定。2.测验内容和实施方式:包含成人、儿童、学龄前期三个年龄版本。通过提

问、操作方式,个别进行。3.测验工具:玩具、画册、指导手册等。

艾森克人格问卷:1、主要目的评估内外向,情绪稳定性等人格特征2、量表构成由88个问题组成,

分出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和掩饰度4个维度。3、适用范围一成人问卷适用于测查16岁以上成人,儿童

问卷适用于7—15岁儿童

个案研究:对于单一案例的研究,是借鉴病案记录的模式发展而来的。进行个案研究时,可采用多种方

法并用,如使用观察、交谈、测量和实验等手段。

三、学习意义与学习要求

(一)学习意义:1、提高护理质量一“为病人”2、提高自我心理素质一“为自己”

(二)学习要求:1、培养兴起2、联系实际3、学会“体验”4、树立自信

第二章第二节心理过程

教学目标:1、能正确说出概念: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感受性等2、能理解并正确说出感觉、知觉、

思维、注意等的基本特征。3、能说出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注意等的分类4、理解记忆、问题解决的

基本过程5、理解认知过程对身心健康的影响6、了解常见的认知过程障碍

第一节认知过程的基本理论

一、感觉

1、感觉的概述:概念、意义

感觉:走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的概念:知觉是人脑对立接作

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感觉与知觉的关系: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是最基本的心理现

象,是认知活动的起点。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其产生要借助于经验和知识。感觉的意义:感觉剥夺

实验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赫布(D.0.Hebb)、贝克斯顿(W.H.Bexton)1954年处理:给被试者戴上半透

明的护目镜,使其难以产生视觉;用空气调节器发出的单调声音限制其听觉:手臂戴上纸筒套袖和手套,

腿脚用夹板固定,限制其触觉

2、感觉的测量

感受性(sensitivity):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感受性与感觉能力呈正相关系。感受性的意义:

感受性存在个体差异,在临床护理中应重视;个体感受性也会因现J激物的性质、持续时间等而变化。感受

性: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的大小。用感觉阙眼大小度量。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的

变化的强度或强度所需要的量的临界值。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阈限:刺激只有达到了一定的强度才能被我们觉察到。那种刚刚能觉察到的最小刺激

量称为绝对阈限。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为了引起一个差别感觉,刺激必须增加或减少到一定的数量。

能觉察出两个刺激最小差别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

最小刺激(绝对阈限):视觉一在漆黑的夜晚,位于30英里外的烛光;听觉一在安静的环境中,位于20

英尺外的手表的滴答声;味觉一2加仑水中加入1茶勺糖;嗅觉一1滴香水弥漫到6个房间大的空间:触觉一

从1厘米处落到脸颊上的苍蝇的翅膀

3、感觉的分类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等.内部感觉:川I肉运动感觉、平衡觉、内脏感觉

“疝觉”(复习):1、没有独立的信息加工2、不易适应3、受更多因素影响:文化、性别、民族、情绪、

动机等

4、感觉的基本特性

感觉适应:在同一感受器中,由于刺激的持续作用或一系列刺激的连续作用,导致对刺激的感受性的变

化。感觉适应现象表现在所有感觉中,而其表现和速度各不相同:痛觉适应最难发生。

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

发生变化的现象。同时对比,先后对比。

感觉后像:在刺激停止作用后,瞬间保留的感觉印象。

联觉:一种感觉的感受静受刺激,在另一感觉道也产生感觉的现象。

感觉补偿:某种感觉消失后,其它感觉的感受性增强而起到部分弥补作用。

二、知觉

1、知觉的概念:知觉是人脑对电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

组织、解释过程,是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的过程。

2、知觉的分类:・时间知觉•空间知觉•运动知觉

3、知觉的特征:

・选择性:有选择地知觉外界事物的特性。人在知觉过程中,人们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知觉对蒙。被

选择出来的叫图形,即知觉的对象,其他部分叫背景。•整体性:♦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事物的各

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知觉成为一个整体的特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总是倾向于把零散的对象知

觉为一个整体。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知觉的整合作用离不开组成整体的各个成

分的特点:对个别成分(或部分)的知觉,又依赖于事物的整体特性。•理解性:在知觉外界事物时,人们

总要用过去的经验对其加以解释,力图赋予知觉对象•定的意义,•恒常性:在•定范围内,知觉的条件

发生了变化,而知觉的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特性。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明度恒常性,颜色恒

常性

三、记忆

记忆的作用:•记忆作为一种基本的心理过程,和各种心理活动密切联系;•记忆联结着人们的心理活

动的过去和现在,姑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机能。

1、概念: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记忆与感知觉:•联系一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区别一◊感知觉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映像,事物作用停止,感知觉也消失;◊记忆则

是在事物的直接作用停止后,还能在头脑里把事物的映像呈现出来。

2、记忆的分类:1、按记忆的内容分类: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2、按记忆信息保持

时间分类: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3、按记忆内容分类:形象记忆一具形象面容、声音、气

味等;逻辑记忆一抽象内容定理、公式、概念等;情绪记忆一情绪情感“后怕”;运动记忆一动作操

作骑车、游泳

动机强度5、从众心理一群体成员的行为,通常具有跟从群体的倾向。当他发现自一的行为和意见与群体不

一致,或与群体中大多数人有分歧时,会感受到一种压力,这促使他趋向于与群体一致的现象,叫做从众

行为。

五、注意

1、注意的概述:概念一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基本特征,“注

意”是一种状态,并非独立的认识过程,伴随感觉、知觉、记亿、思维。

2、注意的分类:根据引起注意及维持注意的目的是否明确、意志努力程度分为1、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一

不随意注意、消极注意、情绪注意没有预定目的、无需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不由自主:2、有意注意(陵

意.注意)一随趋注意.有预定目的,在必奥时还需作一定爸志努力的注意.在不随趋注省的基础上发展

起来,人特有的即使在没有具体事物存在的情况下,也能通过预宫实现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作用:3、有

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一随意后注意、继有意注意。有自觉的目的、但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兼有有意

注意和无意注意的特点既服从于当前活动目的与任务,又节省意志努力,对完成长期、持续的任务有很

大益处

3、注意的特征:

1、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范国)一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观察到对象的数量。2、注意的稳定性

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指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影响因素:-个体的兴趣和需

要•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3、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分配条

件:两种活动其中必须有一种是熟练的活动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避免发生在同一感觉道内

六、讨论认知过程与健康

关于认知(cognition)①从信息加工角度来说,指信息为人接受之后经

历的转换、简约、合成、储存、重建、再现和使用等加工过程。即感觉一知觉一记忆一思维和注意、想象

等过程。②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说,认知指个体对他人、自我、社会关系、社会规则等社会性客体和社会

现象及其关系的感知、理解的心理活动,即社会认知。

同样的事情若发生在别人身上,他们也许不会有过于强烈的负性情绪反应,因为他对这些事件有另外不同

的看法,如“没有证据表明我注定要失败。如果是失败,那也只是这一次,它不能表明我以后会怎样”,

或者是“女性的价值为什么一定要表现在嗓音上,我还有比声音更重要的东西。”这些都是合理的观念,

它们常常能使个体避免陷入不适应的情绪困扰中。

第二节认知过程与健康

一、认知与身心健康

二、不合理认知的特征及其原因:1、绝对化要求一指个体以自上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一事物必定会发

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特征:通常是与“必须”和“应该”这类词联系在一起,如''我必须获得成功”:

“别人必须友好地对待我”等等。2、过分概括一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它是个体对自己

或别人不合理的评价,其典型特征是以某一件或某几件事来评价自身或他人的整体价值。3、糟糕至极4、

心理过滤。

第四章心理应激

教学目标:1、能正确解释卜列概念:应激、心理防御机制、心身疾病2、能正确说出并辨析常见应激源3、

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应激的中介因素及其对•应激结果的影响4、能压自己的话说出应激与健康的关系5、说出

常见的心身疾病及其防治6、结合所经受的挫折说明运用心理防御机制的类型和应对瑜老师式

一、概念:在某种刺激(应激源)作用下,个体在觉察(认知)需求与满足需求的能力(应对能力)不平

衡时倾向于通过整体心理和生理反应(应激反应)表现出的多因素作用的适应过程。三要素一1.应激源

2.认知评价(中介)3.应激反应

佚翕

二、应激源

应激源一一能引起机体稳态失调并唤起适应反应的紧张性刺激物。

理论上一切环境变化(刺激)都是港在的应激源。应激源可引起应激反应但反应程度不同。应激源可以

有益也可以有害。分为一躯体性应激源,心理性应激源,社会性应激源,文化性应激源。

应激源的分类

♦妪体性应激源一指通过对人的躯体直接发生刺激作用而造成身心紧张的刺激物。理化因素,生物因素,

疾病因素♦生理性应激源♦心理性应激源一指来自人们头脑中的紧张性信息。动机冲突(・双趋冲突-双

避冲突-趋避冲突)挫折♦社会性应激源一指造成个人生活方式上变化并要求人们对其做出调整和适应的

情境与事件。♦文化性应激源-从一种语旨环境或文化背景进入另一种语言环境或文化背景中,使人面临

全新的生活环境、陌生的风俗习惯、不同生活方式而产生压力。

也分为一应激性生活事件,日常生活中的困扰,工作相关的应激源,环境应激源

•挫折—指个体在为实现司机而从事有目的活动时,遇到不可克服的障碍而产生的紧张状念和消极的情

绪反应。欲望和现实的矛盾,一种内心体验,一种情感反应。挫折的膨响因素-L抱负水平:个人对H己

所要达到目标的期望值。-2.挫折容忍力-(1)生理条件:♦奇级神经系统功能♦体质等(2)受挫经

验:♦历尽艰辛♦挫折教育・(3)对挫折的主观判断

生活事件:生活事件是最旦被注意的影响健康的心理应激因素之一:生活事件的致病性与其性质有关:

丧失感、家庭成员死亡:生活事件的数量也决定其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程度(生活事件的量化):

社会再适应量表一1967年,美国精神病学家托马斯.赫姆斯及理查德.瑞对5000多人进行调查,编制了包

括43种生活事件的社会再适应量表(SRRS)。・可用来研究生活耳件同疾病间的关系。-它的发表标志着

生活应激和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有统计学基础的新阶段。

生活琐事一压死骆驼的一根稻草

工作相关的应激源一作情境诸如各种持久的强烈的物理化学刺激,重复、单调、刻板、亳无兴趣、枯燥

无聊的工作,过长的劳动时间,人际关系的不协调等都会使人产生焦虑、烦躁、愤怒、失望等紧张情绪。

9遥冠心病人都有工作负担太亘,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而且许多人还从事两项工作。

影响应激强度的应激源性质:1、强度一高强度的应激带给人件害;2、积累效应一积累的应激将给身体

带来质的变化,危害人的健康;3、能否预期一如果持续的应激是不可预期的,这种不可预期性会加重应激

反应。4、是否可控一不可控制紧张性刺激比可控制紧张性刺激能引起更大的压力反应。

三、应激反应

因应激源的作用而导致个体在生物、心理、社会方面发生的变化。常称为应激的心身反应。

(-)生理反应一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

非急性应激反应一1、警觉期2、抵抗期3、衰竭期。•般适应综合征

(二)心理反应

①初期:♦适度的警觉♦积极的思维♦注意力集中♦动机的调整♦适度的紧张和焦虑②末期:♦过度唤

醒(焦虑)♦紧张♦过分的情绪唤醒(激动)♦低落(抑郁)♦恐惧♦愤怒♦认知能力降低♦自我概念

不清

情绪反应:-焦虑(anxiety)是应激反应中最常出现的情绪反应,是人预期将要发生危险或不良后果

的事物时所表现的紧张、恐惧和担心等情绪状态。-恐惧(fear)是一种企图摆脱已经明确的有特定危险

会受到伤害或生命受威胁的情景时的情绪状态.-抑郁(depression)发现为悲哀、寂霓、孤独、丧失感

和厌世感等消极情绪状态,伴有失眠、食欲减退、性欲降低等。-愤怒(anger)是与挫折和威胁有关的情

绪状态,由于目标受到阻碍,自尊心受到打击,为排除阻碍或恢复自尊,常可激起愤怒。

(三)行为反应

回避与逃避行为、敌对与攻击行为、退化与依赖行为、无助与自怜行为、物质滥用

12个与工作应激有关的行为症状:拖延和避免工作、表现和生产能力降低、酗酒和吸毒、工作完全被破

坏、去医院次数增加、为了逃避,饮食过度,导致肥胖、由于胆怯,吃得少,可能伴随抑郁、没胃口,瘦

得快、冒险行为增加,包括不过后果的驾车和赌博、侵犯别人,破坏公共财产,偷窃、与家庭和朋友的关

系恶化、自杀或企图自杀

四、应激的中介机制

应激的中介因素一机体将应激源的刺激转化为应激反应的加工过程,是应激过程的中间环节。1、生物

性中介因素2、心理社会中介因素

心理社会中介因素:

♦认知评价:1、认知评价(Cognitiveappraisal)是指个体对遇到的生活事件性质、程度和意义作出估

计。2、直接影响个体的应对活动和心功反应,使生活事件到应激反应的关键中介因素之73、认知评价

本身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社会支持、人格等

♦社会支持:1、指个体与社会各方面包括亲属、朋友、同事、伙伴等社会人以及家庭、单位、党团、

工会等社团组织所产生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联系程度。2、社会支持具有减轻应激的作用,使应激过程中个

体“可利用的外部资源“。3、基本功能,研究表明,当人们自他人可以去依罪时,他们能够更好地处理工

作压力、失业、始姻困扰、严里疾病以及其他种种灾难。①可增进情绪的稳定性②可增加认知的广度③可

获得人力与物力资源4、来源-①家庭支持系统②同伴支持系统③学校及社会支持系统5、类型一①情感支

持②信息支持(能力支持)③信任支持④工具性支持

♦应对方式:又称应对策略copingstrategies,指个体解决生活事件和减轻事件对自身影响时采取的

各种策略,是个体对外界应激事件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的综合体,问题取向应对一针对应激源,寻求解决

问题,或者回避问题。情绪取向应对一改变个体对应激事件的反应包括放松、重新评价情境、心理防御机

制、宣泄、体育锻炼等

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体处在冲突或挫折情境时,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解脱烦恼,减

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理平衡与情绪稳定的适应性倾向或行为。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一一

1、否认:•潜意识地拒绝承认那些不愉快的现实以保护自我。•是一种最简单、最原始的心理防卫机

制。-意忐薄弱而知识结构又单纯的人,常会情不自禁地使用否认机制。

2.压抑:・指当一个人的某种观念、情感或冲动不能被超我接受时,下意识的将极度疝苦的经验或欲

望就被潜抑到潜意识中去,以使个体不再因之而产生焦虑、痛苦。-是一种不自觉的主动性遗忘(不是否

认事实)-有时表现为口误笔误。

3.反向:•指意识性的采取某种与潜意识所完全相反的看法却行动,因为真实意识表现出来不符合社

会道德规范或引起内心焦虑,故朝相反的途径释放。

4.退化-也称为倒退,退行。当人感受到严重挫折时,放弃的成人方苴不用,而退到困难较少、较

安全的时期一儿童时期,使用原先比较幼稚的方式去应付困难和满足自己的欲望。-临床上歇斯版里和

疑病症常见退性行为。短时暂时性的退行,不但是正常的,且是极需要的。

5.转移:•在一种情境下是危险的情感或行动转移到另一个较为安全的情境下释放出来。♦通常是把对强

者的情绪、欲里转移到弱者身上。•“迁怒于人”

6.合理化:又称文饰,指无意识地用一种通过似乎有理的解释或实际上站不住脚的理由来为其难以接受

的情感、行为或动机辩护以使其可以接受。推诿:考试没考好,真实原因是自己没认真复习,却说题太难

或老师改卷严格。

7、投射:也称外射.是主观的将属于自身的一些不良的思绪、动机、欲望、或情感.赋予到他人或他物

身上,推卸责任或把自己的过错归咎于他人,从而得到一种解脱.

8、幻想:指通过想象中的成就去满足受到挫折后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的心理。

9.补偿:指个人因心身某个方面有缺陷不能达到某种目标时,有意识地采取其他能够获取成功的活动来

代偿某种能力缺陷而弥补因失败造成的自卑感。

10、升华(sublimation):指遇到挫折以后,将H己内心的痛苦通过合乎社会伦理道德的方式表现出来。

11、幽默:是指以幽默的语言或行为来应付紧张的情境或表达潜意识的欲望。-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

长的。-是一种以奇特、含蓄、双关、诙谐等行为表现形式的良性刺激。-积极、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

12、:•指以象征性的事情来抵消已经发生了的不愉快的事情,以补救其心理上的不舒服。•健康的人

常使用此法以解除其罪恶感、内疚感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13、隔离(isolation):•将部分事实从意识境界中加以隔离不让自己意识到,以免引起精神上的不

愉快。•此处所讲的部分事实,乃是指整个事情中的一部分。

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积极作用一1.缓冲情绪冲突:2.减轻痛苦感受:3.保持心理平衡。消极作用一

个体如过分依赖心理防御机制,逃避现实,不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并进一步形成心理障碍或人格障碍。

♦人格特征

•人格nJ'以影响到个体对生活事件的感知。•人格影响认知评价。-人格影响应对方式。-人格与社会

支持有联系。

人格对应激的影响:•L影响认知评价:态度、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等人格心理特征因素,都可以不同

程度影响个体在应激过程中的初级评价和次级评价。-2.影响应对方式:人格特质一定程度决定应对活

动的倾向性即应对风格。不同人格类型的个体,在面临应激时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应对策略。-3.人格与

社会支持密切联系:人格特征间接影响客观社会支持的形成,也直接影响主观社会支持和社会支持的利用

度水平。

A型-B型性格

A型性格“冠心病易患模式"——①为取得成就而努力奋斗:②有竞争性:③好冲动,很易引起不耐烦;

④有时间紧迫感;⑤固执,好争辨:⑥对工作和职务过度地提出保证:⑦有旺盛的精力和过度的敌意。

B型性格:安宁、松弛、抱负较少,顺从,沉默、声音低,节奏慢等。

C型性格:忍耐、不自信、过分顺从合作,易于接受和忍受外界干涉,过度压抑,孤独等。

小结:1.应激是个体对环境威胁和挑战的一种适应和应对过程,其结果可以是适应的和不适应的;2.应

激源可以是妪体的、心理的、社会的、文化的:3.应激反应可以是生理的、心理的和行为的;4.应激过程

受个体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认知评价在应激作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五、应激与健康

(一)应激对健康的影响

1.应激对健康的积极影响2.应激对健康的消极影响一(1)应激引起的心理和生理反应以症状和体征的形式

表现出来。(2)应激使以有的精神或躯体疾病复发,或加重这些疾病。(3)在其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导致

新的精神或躯体疾病。

(二)应激的侦防与应对:1、消除和回避应激源2、心理防御机制3、培养良好的个性4、寻求社会支持5、

运动和音乐疗法6、药物控制7、必要的心理治疗

第五章心身疾病

一、概念一心身疾病:亦称心理生理疾病,是指一组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躯体疾病。

心身疾病的特征・1.发病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大多由情绪和人格因素所致:・2.主要表现为奥体症

状;・3.发病率有明显的性别差异・4.多病同存或交替发生;-5.常常有相同的或类似的家族史;-6.病程往

往有缓解和复发的倾向。

二、致病因素

1.生理因索1、生理始基一一指心身疾病患者病前的某些生理将点.2、不同的生理始基使个体具有不同

的心身疾病的易播性。如:高甘油三脂血症——冠心病:胃蛋白筋原增高——消化性溃疡:高蛋白结合

碘——甲亢高尿酸血症痛风病

2.社会文化因素1、社会因素是指人们生活、工作的环境,人际关系、社会角色、经济状况等。2、这些

因素对心身疾病起一定的作用(“扳机”作用)。-生理始基是内因,社会因素是外因。

3.心理因素(1)情绪:喜、怒、忧、思、悲、恐、惊(2)人格特征

三、心身疾病的主要理论

三大理论:心理动力理论、行为学习理论、心理生理理论

心理动力学:该理论认为:心身疾病的病因是潜意识的冲突与躯体器官功能的联系。心身疾病发病的三

要素:☆未解决的心理冲突☆躯体掰官的脆弱易感倾向☆神经系统的过度活动

行为学习理论:1.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2.习得性无助:是一种习得的,在面对困难、惩罚或消极刺激时

认为自己无能为力的表现

心理生理学:该理论注重疾病的生物学机制,目前研究集中在:自主神经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免疫

系统

现代的观点:在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中,社会心理因素通过影响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神

经递质和免疫系统等作为中介机制,进而损害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使机体的防御机制破坏,最终导致疾病

的发生。不良社会心理因素一大脑皮质功能变化一神经递质和内分泌功能变化一免疫功能和内脏功能变化

一组织和器官结构改变f产生疾病

四、几种常见的心身疾病

(一)冠心病

1.人格特征:A型性格2.生活事件与心理应激♦丧失亲人或亲密朋友、夫妻关系不和睦、工作不顺心、

离婚、丧偶、事业受挫、职业变动3.生活方式:重度吸烟、饮酒过量、运动不足、高脂高胆固醇饮食4.社

会环境:战争灾难、社会不稳定,工业化、现代化5.生理始基: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糖尿病、遗传

(二)原发性高血压

1.人格特征(1)A型性格(2)负性情绪;焦虑、紧张、仇恨、愤怒、抑郁、激动、冲动等均可使血压

升高。这种人格特征可能与遗传有关。长期的心理不平衡,使机体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促使高血压的

发生。2.生活事件与心理应激:(1)职业特征:注意力高度集中,精神紧张、体力劳动较少(2)慢性应

激事件如失业、离婚、工作不满意、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中,生活不稳定者高血压病发病率高。3.生活方

式:喜好食咸4.社会环境:同冠心病

(三)恶性肿瘤

1.人格特征:C型行为特征2.生活事件与心理应激:应激、精神紧张

C型性格:过分谨慎、细心、忍让、追求完美、情绪不稳而又不善于疏泄负性情绪等,在相似的不幸事件

中容易产生更多的失望、悲伤、忧郁。忍耐,不自信,过分顺从合作;原谅一些不该原谅的行为;生活和

工作中没有主意和目标,不确定性多:对别人过分耐心:尽量回避各种冲突:易于接受和忍受外界的干涉,

屈从于权威:过度压抑愤怒怨恨等负性情绪,好生闷气,不表现负性情绪,特别是愤怒;孤独,对忧郁与

绝望体验较多等。

(R)消化性溃疡

1.人格特征:不好交往、因循守旧,被动顺从、依赖性强,情绪不稔定,过分关注自己。2.生活事件

与心理应激:家庭矛盾、高考落榜、司法纠纷、失业等。3.生理始基:胃蛋白的原增高(遗传易感倾向)

第七章人格

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并区分以下概念:人格、动机、能力、气质、性格2、理解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3、

理解并说明常见的动机冲突,1、理解并说出气质与性格的类型

第一节概述

人格概念:具有不同素质基础的人,在不尽相同的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意识倾向性和比较稳定的各种心

理品质特征的总和。

人格特征:1、倾向性2、复杂性3、独特性4、稳定性5、完整性6、积极性

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人格是先后天的合金,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1)生物遗传因素(2)

环境因素•家庭•学校•文化(3)社会实践(4)H我教育

父母教养方式与孩子人格的形成

菽一天话]

教养方式特点

消板

又威型'被

'幼

纵型娈

'无

波1

民主型'根

-一__!!522SES

第二节人格倾向性

需要

概念:是人对内外环境有某种需求的主观状态,是个体行为活动的源泉。分类:(一)按需要起源不同-

自然需要、社会需要:(二)按需要对象不同-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需要、尊由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女全需要、生理需要

动机

概念: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

需要与动机:需要匮乏——焦虑状态——目的——动机——行为——需要满足——焦虑平息——新的需

动机的意义和作用:激发行为,是引起行为的原动力;维持行为,是保持行为的续动力;行为指向.是引导

行为的指示器:调节行为,是调节行为的控制器

动机强弱对工作效率影响:动机不足或动机过强,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只有在中等强度动机下.才能产生

最佳效果。

动机冲突:一是“双趋式”心理冲突二是“双避式”心理冲突三是“趋一避式”心理冲突

第三节人格心理特征

(一)能力

概念---是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能力在个体活动形成、发展和表现的。包括实际能

力和潜在能力。分类;1、按能力的倾向性:一般能力、特殊能力;2、按能力的功能:认知能力、社交能力。

智力:结构差异、发展水平差异、发展早晚差异、年龄变化

(二)气质

气质是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稳定性等动态性质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常见的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胆汁质以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为特征。•多血质以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

动作敏捷,情绪不稔定,粗枝大叶为特征•粘液质以稔重、但灵活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

但缺乏生气为特征・抑郁质以敏捷、稳重、体验深刻、外表温柔、怯懦、行动缓慢为特征。

关于气质的一些说法:气质具有“天赋性”。Y气质无好坏之分。Y气质差、品德也一定差。N气质决定个人

成就大小。N气质决定个人地位高低.丫气质对工作效率有一定影响。Y

(三)性格

概念:是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倾向性。是人格的核心

成分。

性格和气质的关系:1、气盾按照自己的动力方式.给性格全部”打上烙印.涂上色彩”2、气质可以影

响性格特征的形成和发展速度。3、性格在生活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稳定的态度体系和行为方式,可以在一

定程度上掩盖或改造气质,使它顺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4、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可以形成同样的性格特征

性格的结构: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核心);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

性格的类型:培根:功能优势说:荣格:内外倾向说;阿德勒:独立顺从说:弗里德型:ABC型行为说;

霍兰:职业匹配说

美国心脏病学家弗南德曼(1974)在研究心脏病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时,把人的性格划分为A型和B型。A

型性格:急躁好胜型易患冠心病B型性格:遇事想得开八成长寿老人属于此种C型性格:忍气吞声患

癌症的危险性比一般人高3倍D型性格:孤僻其言人最易患心脏病E型性格:大多感情丰富、善于思索、很

少攻击性,不善于人际沟通,情绪较为消极

第十一章病人心理问题及调适

教学目标:掌握病人常见心理问题、掌握病人常见心理问题的调适方法、熟悉内外科病人心理问题与调适、

熟悉临终病人心理问题与调适

主要内容:病人常见心理问题、病人常见心理问题的调适方法、慢性病人的心理问题与调试、外科病人的

心理问题与调试

病人心理:指病人在生病或产生病感后伴随着诊断、治疗和护理过程所发牛•的一系列心理反应或心理变化。

一、病人的常见心理问题:

(-)认知过程异常一主要是指忠者个体因对病情本身的轻审缓急等认知不当,而产生的不良心理反应。

1.主观感觉异常2.对客观事物敏感3.认知评价主观片面

(-)情感过程异常一不良情绪反应1.病人情绪一股特征一心境不佳、情绪障碍、情绪不稳定2.病人的

常见情绪问题一焦虑、抑郁、恐惧、愤怒

病人产生不良情绪反应的原因:医院的特殊环境和特殊气氛:临床处置、特殊检查、手术所致:医院环境

的不良刺激、消极暗示:知识缺乏、病情变化:疾病的临床表现、预后不良或危及生命:特质性焦虑,

与患者心理素质有关;社会支持资源不足……

(三)病人行为变化一不合作-否认-自尊紊乱

二、病人心理问题的调适技巧

1、评估病人心理问题及原因2、调动病人和家属枳极参与3、有效地识别应激源4、注重优先原则5、心理护

理•般技巧:创造轻松的环境、解决实际的问题、提供有关疾病的信息、提高自理和自制力、引导合理

的宣泄、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6.选用合适心理调适方法:倾诉法、情感转移法、松弛法、疏导法、暗示

法、支持法

三、慢性病病人的心理问题:1、抑2、愤3、绝、4、病人角色强化

二、慢性病病人的心理调适:稔定病人情绪、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促进护患沟通、做好解释与指导、协

调社会支持系统

三、临终病人的心理调适

否认一真诚忠实,注意使用非语言技巧今愤怒一理解,给患者宣泄的环境令协议一更多关爱,尽可能满

足其各种合理要求今忧郁一社会支持,心理疏导,预防自杀倾向)接受期一帮助未完成的心愿,尊重、关

心、支持

形成性练习题:1.一大学生在患关节炎入院后出现烦躁不安、厌食恶心、失眠、头痛、眩晕、易激动、忐

忑不安、哭泣等表现,其心理反应属于:A.恐惧B.焦虑C.否认D.攻击E.绝望2、王某,男,35

岁,长期肝区疼痛却忙于工作不肯就医,出现焦虑情绪,属角色适应不良反应之A角色冲突B角色

强化C角色缺如D角色恐惧E角色消退

十二章心理护理

教学目标,1.能给心理护理的下定义.2.能说出心理护理的目标、特点与心理护理的原则3.能复述心理

护理的主要程序4.能用自己的话说明各科病人心理护理的要点。

什么是心理护理:在护理过程中,根据心理学的理论,通过人际交往,影响或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促进其疾病的康贤或向健康方向发展。是在病人康复过程的护理,不限于专职护士,也包括医生、工作

人员、家属及亲友。对象不只是临床各科的病人,还包括疗养院的休养人员、养老院的孤栋老人等。狭

义的心理护理指专业的护理工作者根据护理心理学的理论,采取的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的过程。

心理护理的目标:最终目标是促进病人健康的发展,包括:1.自我实现、自我接受、增加真正的自我尊

敬;2.提高自信心与个人完善水平;3.促进人际关系和满足需要的能力,获得现实的个人目标,

心理护理的特点:1.心身统一与心理能动性:2.广泛性与前I瞻性;3.个体性与情景性:4.复杂也与深

刻性;5.可操作但尚有难度。

心理护理的原则:1.服务性原则:在服务过程中满足病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2.交往的原则:交流感情、

协调关系、满足需要、减少孤寂。要求平等、尊市:主导、有技巧:有深度和质量。3.启迪的原则:宜

传解释,消除错误观念、错误认识。4.针对性的原则:心理护理无统一固定模式,要有针对性的采取对

策,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5.自我护理的原则:自我护理是一种为了自己的生存、健康及舒适所进行的

自我实践活动。包括维持健康、自我诊断、自我用药、自我治疗、侦防疾病、参加保健工作等。良好的

自我护理被认为是心理健康的表现。

心理护理的程序:系统化整体护理在1994年引进我国,它以整体医学观为指导,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

序为框架,将护理临床业务与护理管理的各环节系统化,突出了护理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整体性。

心理护理是整体化护理的一个审要组成部分,它般顾病人身心的各个方面,遵循心理学”问题一解决”

的过程。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一遵循伦理学三原则:无损于患者身心健康,不违背患者主观意愿,不泄露患者

个人隐私。有效的沟通技巧:语言沟通:文明性用语、安慰性用语、治疗性用语、规范性用语:非语言

沟通:善用面部表情、目光接触、健美姿态、恰当手势、人际距离、触摸等技巧。

(二)全方位采集心理信息一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实验法、个案分析法

(三)客观量化的心理评定一依据共性规律:患者的一般心理需求、心理特征和心理问题,特殊患者及各科

室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考虑个体特征:量化评定患者的个性化特征、不同病人在不同时期都会有各种

各样的心理筋求和心理问题

(四)确定患者基本心态一区别基本心理状态的性质:良、中、差确定消极心态的强度:轻、中、重度

(五)析;I;主要原因和影响因袁一外因:疾病、外部环境、挫折、应激;内因:患者自身的人格特征

(六)选择适宜对策一控制外於危害:提供良好的护理环境,减少外来干扰与应激源;调动内在潜力:改变

对疾病的认知、提高抗病的心理承受能力、帮助患者掌握心理应对方式

(七)观察评估效果一患者的二体验、身心的客观指标

(八)确定新的方案一阶段疗效小结、调整干预对策

心理护理的实施(七、A)是解决问题的手段,是付诸实践的过程。除决策正确之外,心理护理技巧起决

定作用。

心理护理的效果评价:心理护理程序的核心是要确定这次心理护理的目标,即通过J'解与分析,从病人的

大量心理需要中选择最主要、最关键的需要作为解决的问题,然后确定最佳护理干预手段。

儿童病人的心理特点: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年龄小,对疾病缺乏深刻认识,心理活动多随治疗情境而迅速发

生变化。新生儿期:以敏捷、熟练、轻巧的动作以减轻刺激婴,期:爱抚和亲近幼儿期:建立良好的医

患关系学龄前期:具体分析学龄期:以热安慰、有的放矢

儿童病人的心理护理:儿童病人的心理护理,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家长的心理支持。儿科护士要有高度的责

任感,机智灵敏,善于■从观察到的细微变化中发现问题,采取措施,防止突然事故发生。对儿童要多加

鼓励,不要训斥,保护儿童的H尊心,成为儿童的贴心人。

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在心理上突出表现为无价值感和孤独感。突出的要求是被重视、受尊敬。心理护理

要耐心、温和、不厌其烦.称呼需有尊敬之爸.听他们说话要专心,回答询问要慢.声音要大些笨.多

让子女探望、照顾生活习惯,创造安静舒适环境等。

焦虑与心理护理:焦虑是一个人感到威胁而产生的恐惧和忧郁。(一)产生焦虑的原因:1.人际关系紧张,

环境陌生2.诊断不明确3.疗效不明显4.病人是家庭支柱,对老人孩子牵挂慵念5.经济负担重6.恐惧

情绪的延续7.疼痛8.怕失去事业,怕失去生活能力,怕失去爱情等。

焦虑的护理措施:1.匏护理工作者机智敏锐的观察,杳明原因,进行疏导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