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动物的呼吸作用、细胞呼吸、生物的呼吸器官、代谢的多样性(解析版)_第1页
2.6 动物的呼吸作用、细胞呼吸、生物的呼吸器官、代谢的多样性(解析版)_第2页
2.6 动物的呼吸作用、细胞呼吸、生物的呼吸器官、代谢的多样性(解析版)_第3页
2.6 动物的呼吸作用、细胞呼吸、生物的呼吸器官、代谢的多样性(解析版)_第4页
2.6 动物的呼吸作用、细胞呼吸、生物的呼吸器官、代谢的多样性(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科学教师题库--生命科学(生物)2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转换2.6动物的呼吸作用、细胞呼吸、生物的呼吸器官、代谢的多样性一、单选题1.下列曲线表示人体的某项生理过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若甲中x表示健康人肾单位中葡萄糖含量,则部位①是肾小管

B.

若乙中y表示血液中氧气含量,则部位②是肺部毛细血管

C.

若丙中z表示肺容积,则ab段曲线表示吸气过程,此时肋间外肌和膈肌均收缩

D.

若丁表示在消化道内淀粉、蛋白质、脂肪被消化程度,则物质w在部位③中消化成麦芽糖【答案】C【解析】(1)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宵小球的过滤作用和宵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2)血体循环后,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流经肺循环后,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3)呼吸运动是依靠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完成的。

(4)小肠中有肠液、胰液、胆汁,消化蛋白质和脂肪。最终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淀粉分解成葡萄糖,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A、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所以若丙中X表示健康人肾单位中葡萄糖含量,①表示肾小管,重新吸收了全部葡萄糖,A不符合题意。

B、血液流经体循环后,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流经肺循环后,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若y表示血液中氧气含量变化,则部位②

处氧气含量在增加,是肺部毛细血管,B不符合题意。

C、

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所以,若丙中z表示肺容积,则ab段曲线表示容积在减小,是呼气过程,此时肋间肌和膈肌均舒张,C符合题意。

D、淀粉在口腔内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在小肠内分解为葡萄糖,若丁表示在消化道内淀粉、蛋白质、脂肪被消化程度,物质w在部位③中消化成麦芽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2.用玻璃管向澄清的石灰水里吹气,石灰水将会出现什么变化(

)A.

变蓝

B.

变浑浊

C.

无变化

D.

变红【答案】B【解析】呼出气体的成分里二氧化碳含量高,而二氧化碳遇到澄清的石灰水,会是石灰水变浑浊,故选B3.请结合下图进行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系统为呼吸系统,在②过程中膈肌和肋间外肌收缩

B.

静脉注射的药物最先到达心脏的左心房

C.

淀粉在A系统的胃内被最终分解为葡萄糖

D.

图中排泄途径共有4条,分别为③⑤⑥⑦【答案】A【解析】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属于人的八大系统.

A、从图片中看出气体经过B系统是呼吸,因此B系统是呼吸系统

在②过程中呼吸人吸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收缩,A符合题意。

B、静脉注射的药物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B不符合题意。

C、淀粉不能在A系统的胃内分解成葡萄糖,淀粉只能在小肠消化为葡萄糖,C不符合题意。

D、⑦是粪便,粪便是排遺,不是排泄途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4.下图是人体内部分物质的排泄途径概念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经①排出体外的物质中含有尿素

B.

②指肾脏,它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C.

④指膀胱,尿液储存到一定量产生尿意

D.

⑤指输尿管,将尿液排出体外【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排泄的途径,人体内有三条排泄途径,二氧化碳、少量的水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少量的水、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体外;多余的水、无机盐、尿素以尿液的形式由泌尿系统排出体外。A、尿索、水、无机盐有两种排泄途径,汗液和尿液,根据图中题干分析,图中(D是尿液的形成部位,那么①是汗液的形成部位——皮肤,皮肤中含有汗腺,汗腺分泌的汗液中含有少量的尿索、水、无机盐,A正确。

B、尿索、水、无机盐有两种排泄途径,汗液和尿液,根据图中题干分析,图中②是尿液的形成部位——肾脏,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B正确。

C、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其中膀胱能皙时储存尿液,当膀胱里储存的尿液达到一定的量时,人就会产生尿意,C正确。

D、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其中输尿管是输送尿液进入膀胱,尿道是尿液排出体外的的器官,D错误。

故答案为:D

5.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器官应用更加广泛,人工心肺机就是其中一种,它主要由“电动泵”、“氧合器”、“热交换器”三部分构成。如图为人工心肺机救治病人示意图,请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电动泵”的功能相当于人的心脏,可以推动血液循环

B.

“氧合器”的功能相当于人的肺,可以对血液供氧,排出二氧化碳,完成血液与外界气体的交换

C.

“热交换器”用于提供热量,调节体温。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脑干

D.

图中的“流回血液”是静脉血【答案】D【解析】1、心脏有节律的跳动能促进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

2、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3、体温调节中区位于人的脑干;

4、动脉血是指含氧量高颜色鲜红的血液,静脉血是指含氧量低颜色暗红的血液。A、“电动泵”的功能相当于人的心脏,可以推动血液循环,说法正确,A错误;

B、“氧合器”帮助人体完成血液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功能相当于人的肺,可以对血液供氧,排出二氧化碳,完成血液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说法正确,B错误;

C、“热交换器”用于提供热量,调节体温。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脑干

,说法正确,C错误;

D、图中“流回血液”在经过氧合器时,血液中充满了氧气,所以是含氧量高的动脉血,说法错误,D正确。

故选D6.“肌肉饥饿”症是由于肌肉的养料和氧气供应不足,导致弹力变差,收缩无力所致.改变这一状况的最佳方法是()A.

人工输氧

B.

吸氧的同时多食用蛋白质

C.

多食营养品

D.

经常参加适量的体育锻炼【答案】D【解析】体育锻炼,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强骨骼肌的营养,使肌细胞获得更多的营养,使肌细胞变粗,体积增大,肌肉粗壮,故此选项正确.选D体育锻炼,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强骨骼肌的营养,使肌细胞获得更多的营养,使肌细胞变粗,体积增大,肌肉粗壮。7.如图是人体内部分系统的代谢关系简易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A.

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

B.

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

C.

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

D.

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答案】D【解析】选D。如图是人体内部分系统的代谢关系简易示意图,其中①③都是单向箭头,④是双向箭头,②在中央,把其它系统联系起来.分析可知,①的箭头指向体内,人体通过①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应该是消化系统.营养物质进入到②循环系统,由血液循环运到人体的其它部位,供细胞利用.③的箭头指向体外,表示人体内的新陈代谢废物由②循环系统运到③泌尿系统排出.④是双向箭头,表示人体通过呼吸系统进行吸气和呼气,获得的氧气由②循环系统运到运到其它部位,供细胞利用,产生的废气排出体外.因此①、②、③、④分别表示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人体有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等八大系统,它们相互协调配合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8.在用酵母菌家庭酿酒的过程中,从密闭的发酵盆中检测出三种化合物,其浓度变化如图所示。图中P,Q,R依次代表()

A.

酒精、二氧化碳、氧气

B.

酒精、氧气、二氧化碳

C.

二氧化碳、氧气、酒精

D.

二氧化碳、酒精、氧气【答案】D【解析】酵母菌等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做这题的关键是仔细分析图形、结合题意答题。酵母菌发酵酿酒需要无氧的环境,容器密封,由于酵母菌的生殖繁殖,很快就会把密封的容器中有限的氧气消耗掉,因此急剧减少的物质R是氧气;在开始的生长繁殖过程中就会有二氧化碳产生,繁殖的足够的数量之后,再发酵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二氧化碳比酒精多,因此物质P是二氧化碳,Q是酒精。故答案为:D二、填空题9.

如图是人体消化、呼吸、泌尿、循环系统生殖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某人吃鱼肉以后,鱼肉中的蛋白质通过消化系统的消化,最好以a的形式吸收,则a物质是________

,完成此过程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

;(2)血液流经肾脏时,主要通过肾小球的________

和________

的重吸收作用另个过程形成尿液,进而将人体细胞产生的许多废物排出体外,医生在检验某病人的尿液时发现了较多的蛋白质,如果是肾脏有疾病,可能是________

出现了病症,如果尿液中有葡萄糖,则可能________

分泌不足所致;(3)图中d是________

气体.【答案】(1)氨基酸;小肠

(2)滤过作用;肾小管;肾小球;胰岛素

(3)二氧化碳【解析】(1)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营养物质的吸收只在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消化道内进行,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场所,能够吸收大部分的水、无机盐、维生素和全部的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因此a代表的物质是氨基酸,它主要在消化道的小肠处被吸收;(2)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应该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尿液中出现血细胞和蛋白质说明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出现问题,肾小球的通透性加大了,把不应该过滤到肾小囊腔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过滤到肾小囊腔里了.所以导致尿液中出现血细胞和蛋白质.故该病人发生病变的场所可能是肾小球.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元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所以也可能是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3)人体的组织细胞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能量由呼吸作用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组织细胞在分解有机物时,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这些二氧化碳被血液循环运输到肺部毛细血管,经气体扩散作用,扩散到肺泡中,经呼气呼出体外,故d表示二氧化碳.故答案为:(1)氨基酸;小肠;(2)滤过作用;肾小管;肾小球;胰岛素;(3)二氧化碳.观图可知:a表示营养物质的吸收、b表示氧气,d表示二氧化碳,c→e表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据此解答.10.新冠病毒给全球带来了重大的疫情(1)新冠病毒主要损害人体的呼吸系统,该系统由________和肺构成;(2)如图甲是重型感染者出现胸部X片及CT影像学,上所说的“白肺”,这说明病毒已经严重损伤了肺的基本结构单位________

;(3)如图乙是ECMO,中文名“体外膜肺氧合”,是一-种可代替心肺功能的生命维持设备。其中的中空纤维膜式氧合器的结构如图丙。工作时,将血液由人体静脉引出,从血液入口进入氧合器,血液经过由许多中空的、极细的纤维管构成的膜的外侧,从血液出口重回人体。同时向纤维管内通人气体,就能像正常人体内那样,使氧气、二氧化碳和血液在纤维膜的两侧通过________作用进行交换。【答案】(1)呼吸道

(2)肺泡

(3)扩散【解析】(1)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

(2)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1)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

(2)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泡是肺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各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结构特点,都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因此肺的基本结构单位为肺泡。

(3)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也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完成的,所谓气体的扩散作用,即一种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扩散到浓度低的地方,直到平衡为止。因此ECMO工作时,向纤维管内通人气体,就能像正常人体内那样,使氧气、二氧化碳和血液在纤维膜的两侧通过扩散作用进行交换

故答案为:(1)呼吸道(2)肺泡(3)扩散11.如图是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表中液体A、B、C是从肾单位中提取的样品(单位:g/100mL)。请回答下列问题:成分样品ABC水909896蛋白质80.030葡萄糖0.10.10无机盐0.720.721.1尿素0.030.031.8(1)样品B是从[________]________中提取的液体。(2)样品C是从[________]________中提取的液体,样品C可作为农家肥利用,主要是其中含有无机盐和________。(3)正常成年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150L,而最终排出的尿液为1.5L,这跟肾小管的________作用有关。(4)[④]与[①]中的血液成分比较,[④]中蛋白质浓度明显_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答案】(1)③;肾小囊

(2)⑥;肾小管;尿素

(3)重吸收

(4)升高【解析】(1)尿的形成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从表格中看出:血浆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原尿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尿液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和尿素。

图中①是入球小动脉、②是肾小球、③是肾小囊、④是出球小动脉、⑤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⑥是肾小管。

(1)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③肾小囊腔形成原尿.样品B中含有葡萄糖和微量的蛋白质,因此样品B是原尿.取自③肾小囊腔。

(2)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样品C中不含有葡萄糖和蛋白质,而是含有大量的尿素,因此样品C是尿液,取自⑥肾小管。

(3)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吸收,这些被重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尿液,因此,一个人一天可以形成150L原尿,可排出的尿却只有1.5L左右.主要原因是发生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4)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的像水、无机盐、葡萄糖等小分子的物质被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因此,图中④出球小动脉内的血液比①入球小动脉内的血液中大分子蛋白质物质浓度明显升高。

故答案为:(1)③;肾小囊(2)⑥;肾小管;尿素(3)重吸收(4)升高12.如图表示人体内糖代谢的过程,请回答:(1)A是指淀粉的消化过程,在消化道各段中,对淀粉进行化学性消化的部位是________(2)A,B,D,E过程中,属于异化作用过程的是________。(3)偏食糖类的人容易发胖,是因为________。【答案】(1)口腔、小肠

(2)E

(3)糖类可以转变为脂肪【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人体的糖代谢的过程,图中A过程表示淀粉的消化,B过程表示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C、D过程表示糖的代谢和转化过程,E表示糖的分解过程。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胃、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

(1)淀粉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部位是口腔和小肠,开始消化的部位是口腔,在口腔中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淀粉被初步消化成麦芽糖,然后进入小肠,再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糖。

(2)A是淀粉的消化过程,B是营养物质的吸收,D是糖类转化成脂肪,E是血糖的氧化分解,异化作用是指生物体能够把自身的一部分组成物质加以分解,释放出其中的能量,并且把分解的终产物排出体外的变化过程,所以A,B,D,E过程中,属于异化作用过程的是E。

(3)根据三大营养物质的转化可以知道,人体内多余的糖类可以转化为脂肪,故偏食糖类的人容易发胖。

故答案为:(1)口腔、小肠

(2)E

(3)糖类可以转变为脂肪13.在临床常用C-14尿素[CO(NH2)2]呼气试验来检测幽门螺杆菌。用同位素标记尿素,口服后测定呼气中标记的二氧化碳的量,间接反映尿素酶的量,该试验的原理是:若胃内有幽门螺杆菌,口服有同位素标记的尿素溶液在尿素酶的作用下分解为有标记的二氧化碳和氨气,经胃肠道吸收后随呼吸排出,收集呼出的气体即可计算有标记的二氧化碳的量,如无幽门螺①杆菌感染,则无同位素标记的二氧化碳呼出。(1)在整个测定过程中,“C-14”随血液循环首先进入图甲心脏四腔中的________(选填数字)。(2)如图乙所示曲线分别表示血液流经肺部后血液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情况,表示二氧化碳变化的是曲线________(填“A”或“B”)【答案】(1)还原性

(2)B【解析】(1)根据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过程结合题意分析解答。

(2)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中,然后通过肺泡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排出体外。

(1)由于口服有同位素标记的尿素溶液,经胃肠道吸收,因此该物质经过小肠的毛细血管网再经过上下腔静脉,之后到达右心房,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右心室……因此在整个测定过程中,“C-14”随血液循环首先进入图甲心脏四腔中的①右心房。

(2)如图乙所示曲线分别表示血液流经肺部后血液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情况,由于二氧化碳是呼出体外,因此在血管内血流方向②是直线下降,最终不再变化,因此表示二氧化碳变化的是曲线B。

故答案为:(1)①(2)B14.如图是人体呼吸、消化、循环、泌尿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①—⑥表示生理过程或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①表示的气体是________。(2)图中③表示营养物质经消化系统吸收后进入循环系统,完成该过程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3)图中④和⑤表示的是物质交换的过程,该过程产生的废物主要通过________(填序号)和皮肤排除体外。(4)肾炎病人经治疗已恢复健康,他的尿液中不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和葡萄糖等物质,这是因为__________已恢复正常。A.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B.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C.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答案】(1)氧气

(2)小肠

(3)②⑥

(4)C【解析】分析图可知:①是氧气,②是二氧化碳,③吸收过程,④是氧气,⑤是二氧化碳,⑥是排泄。

(1)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肺泡中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血液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时,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①所指的气体名称是氧气。

(2)③表示营养物质经消化系统消化后吸收进入循环系统,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因此完成该过程的主要器官是小肠。

(3)二氧化碳通过呼气过程排出体外,尿液通过泌尿系统排除体外,即该过程产生的废物主要通过②⑥和皮肤排除体外。

(4)肾炎病人经治疗已恢复健康,他的尿液中不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和葡萄糖等物质,这是因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已恢复正常,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2)维生素(3)②⑥(4)C15.新冠肺炎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导致缺氧,医院会采用呼吸机来缓解症状,分子筛制氧机供氧(1)如图甲是新冠治疗时用的一款呼吸道正压呼吸机,呼吸机使气体压力增高,通过管道与患者呼吸道插管连接,气体经气管、支气管,直接流向肺泡,此时为吸气期;图乙中表示吸气期为________段(选填“AB”或“BC”)。(2)分子筛制氧机是采用物理变压吸附制氧技术,(如图丙)当空气进入装有分子筛的床层时,分子筛对________(写化学式)的吸附能力较强,而氧气不被吸附,这样可以在吸附床出口端获得高浓度的氧气。结合题中内容可知氧气的用途之一是________。【答案】(1)AB

(2)N2;供给呼吸【解析】(1)根据吸气和呼吸的特点结合图片解题即可。

(2)分子筛制氧气,对于空气中直径较小的气体分子容易吸附,直径较大的气体分子不容易吸附。

(1)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廓扩大导致胸腔的体积增大,肺也随着扩张,这时肺内的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AB段是肺内的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

(2)分子筛制氧机是采用物理变压吸附制氧技术,釆用常温下变压吸附原理分离空气制取高纯度的氮气。氧、氮两种气体分子在分子筛表面上的扩散速率不同,直径较小的气体分子氧气扩散速率较快,较多的逬入碳分子筛微孔,直径较大的气体分子(N2)扩散速率较慢,逬入碳分子筛微孔较少。利用分子筛对碳和氧的这种迭择吸附性差异,导致短时间内氧在吸附相富集,碳在气体相富集,如此氧碳分离。

故答案为:(1)AB(2)N2;供给呼吸

16.如图是一个人体气体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1)图甲中的B表示的过程为________。(2)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仅由一层________细胞构成,这种结构特点与肺泡与毛细血管间进行气体交换这一功能相适应。(3)甲乙两处的气体交换主要通过

。A.呼吸作用

B.渗透作用

C.扩散作用

D.交换作用(4)在下列各项中二氧化碳含量最高的是

。A.肺泡

B.组织细胞

C.血液

D.组织液【答案】(1)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2)上皮

(3)C

(4)B【解析】当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肺时,肺泡内的氧气比血液中的多,故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比肺泡中的多,故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后,肺泡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呼气排到体外,进入血液的氧气随着血液循环不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被利用。

(1)图甲中的B表示的过程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因为当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肺泡时,肺泡内的氧气比血液中的多,故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比肺泡中的多,故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后,肺泡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呼气排到体外,进入血液的氧气随着血液循环不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被利用。

(2)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特点与肺泡与毛细血管间进行气体交换这一功能相适应。

(3)甲乙两处的气体交换主要通过扩散作用。因为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即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气体的浓度与压强有关,浓度高,压强就大;浓度低,压强就小。因此也可以说,气体是由压强高的地方向压强低的地方扩散的。气体在肺泡和组织内的交换,都是通过这种扩散作用实现的。

(4)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通过气体扩散完成的,是指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即血液中的氧气扩散到组织细胞中,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中.二氧化碳是由组织细胞氧化分解有机物产生的,气体扩散的原理是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从组织细胞经过血液进入肺泡的是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是组织细胞中即细胞内液。

故答案为:(1)肺泡内的气体交换(2)上皮(3)C(4)B17.下图是呼吸系统的模式图,请依据此图来回答问题。(1)呼吸系统是由

和肺组成的。(2)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

,它是

的场所。(3)呼吸道由鼻、[

]

、[

]

、[

]

、[

]

共同组成;具有保证气体

的作用,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

。(4)呼吸系统的起始器官是[

]

,其前部生有

;内表面具有黏膜,可以分泌

,黏膜中还分布着丰富的

。【答案】(1)呼吸道

(2)H;肺;气体交换

(3)E;咽;B;喉;F;气管;C;支气管;畅通;清洁;温暖;湿润

(4)A;鼻;鼻毛;黏液;毛细血管【解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如图,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A鼻腔、E咽、B喉、F气管和C支气管,外界的空气进入肺依次经过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最后进入肺,在肺里完成气体交换。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1)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2)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H肺,它是气体交换的场所。(3)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共同组成;具有保证气体畅通的作用,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清洁、温暖、湿润。(4)鼻腔是呼吸道的起始部位,其前部生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内表面具有黏膜,可以分泌黏液,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又清洁作用;鼻黏膜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粘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呼吸系统的结构及功能,明确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作用。18.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等于或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可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对人体造成危害.请据图分析.(1)PM2.5颗粒物会随空气进入肺.当肋间肌和膈肌处于________

状态,胸廓扩大,气体被吸入.一旦粘着在肺泡上,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可能引发肺部疾病.(2)PM2.5颗粒物可以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经过血管b________

(填血管名称),最先到达心脏的3左心房,进一步诱发心血管疾病.(3)血液从血管d经过器官5流至血管c时,由于肾小管的________

作用,使c和d内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基本相等.(4)在心脏内1与2、3与4之间有房室瓣,其作用是________

.(5)空气质量对人类健康尤为重要,绿色“低碳”生活有助于减少雾霾天气.选择低碳生活,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责任与义务.请列举一种低碳的生活方式:________

.【答案】(1)收缩

(2)肺静脉

(3)重吸收

(4)防止血液倒流

(5)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植树造林;节约用电;使用洁净能源等等【解析】(1)据所学知识可知,PM2.5入肺的通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运动的过程是:平静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因此,当肋间肌和膈肌处于收缩状态,胸廓扩大,气体被吸入.(2)根据肺循环的路径可知:PM2.5颗粒物可以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经过血管b肺静脉最先到达心脏的3左心室,进一步诱发心血管疾病.(3)血液流经d肾动脉到肾脏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可使c肾静脉血液中,使c和d内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基本相等.(4)在心脏内1与2、3与4之间有房室瓣,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而不能倒流.(5)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两个方面着手考虑,选择“低碳生活”,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责任,也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我应该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植树造林;节约用电;使用洁净能源等等.故答案为:(1)收缩(2)肺静脉(3)重吸收(4)防止血液倒流(5)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植树造林;节约用电;使用洁净能源等等;(合理即可)(1)PM2.5是空气中所有直径等于或者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的总称,PM2.5的主要来源是人类排放,如煤炭燃烧、垃圾焚烧、厨房烟气、道路扬尘、工业粉尘、汽车尾气等.从来源可以看出,PM2.5含有有害气体和重金属物质.(2)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其中的路线是: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3)图中结构名称:1右心房,2右心室,3左心房,4左心室,d肾动脉,c肾静脉,a肺动脉,b肺静脉.19.如图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时,血液处于________血管中.(2)通过你的观察发现,此处血管的特点是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3)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血液进入组织细胞,________、________从组织细胞进入血液.(4)进入组织细胞内的氧气,最终在组织细胞的________内被利用.【答案】(1)毛细血管

(2)管腔窄;红细胞单行通过

(3)营养物质;氧气;水;二氧化碳;其他物质

(4)线粒体【解析】(1)、(2)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时,血液处于毛细血管血管中.图中血管中红细胞呈单行通过,故血管为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具有数量多、管壁薄,管腔窄,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慢的特点,故与其他血管相比,管内血流速度最慢.(3)当血液流经全身的毛细血管的时,血红蛋白与氧迅速分离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细胞中的二氧化碳、等其他废物扩散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营养物质、氧气、水等物质进入组织细胞,细胞代谢的废物进入血液由血液运走.(4)氧气和营养物质进入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这个结构进行了呼吸作用,释放出能量,供给人体的生命活动.答案为:(1)毛细血管;(2)管腔窄;红细胞单行通过;(3)营养物质;氧气;水;二氧化碳;其他物质;(4)线粒体根据红细胞呈单行通过,推断血管类型,再根据推断出的血管得出血流速度;根据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进行回答第2题;根据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进入血液得出血液类型;根据呼吸作用发生的部位是线粒体进行分析回答20.如图是表示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模式图,“数字”代表人体的某些结构,“字母”代表人体内某些物质,“→”代表物质交换的方向。请分析作答:(1)进入[2]中的[C]通过________作用,进入血液。(2)在循环系统中,[D]血液流动的方向是一定的,心脏、静脉中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有________(请写全)。(3)除图示途径外,代谢废物还可以通过________(器官名称)排出体外。(4)“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与环境相适应”是常见的生物学现象,也是生物学的基本原理。例如:沙漠中仙人掌的叶呈针状,有利于减少水分的散失。请你依照上例,说说人体循环系统中的一种适应现象。【答案】(1)扩散(气体的扩散)

(2)房室瓣、动脉瓣、静脉瓣

(3)皮肤

(4)左心室壁厚,收缩力强,有利于完成血液体循环(或“人在氧气稀少的环境中,红细胞数目会增多,有利于充分利用进入血液中的氧气”“心脏中有房室瓣和动脉瓣,有利于保证血液按一定方向循环流动”“在组织细胞间隙分布着大量的毛细血管,有利于物质能顺利进出血液”“剧烈运动时,血流速度加快,有利于为肌细胞提供更多有营养物质和氧气”等等)【解析】(1)根据气体扩散特征解答。

(2)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在心脏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3)皮肤的主要功能有保护、分泌、排泄、调节体温和感受外界刺激等作用。

(4)根据人体身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征解答。

(1)气体总是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当外界空气通过呼吸运动进入肺泡后,空气中的氧气即

[2]中的[C]进入扩散到血液,随着血液循环被输送到组织细胞处,参与物质的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用于人体各项生理活动及维持体温。

(2)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在人的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之所以能够按一定方向流动,是由于心脏和血管内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心房与心室内具有房室瓣,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心室与动脉之间具有动脉瓣,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四肢的静脉血管内也有防止血液倒流静脉瓣,在循环系统中,[D]血液流动的方向是一定的,心脏、静脉中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有房室瓣、动脉瓣、静脉瓣。

(3)皮肤中的汗腺能分泌汗液,人体内多余的二氧化碳、水分、无机盐、尿素等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分、无机盐和尿素,所以排汗是排泄的途径之一,因此除图示途径外,代谢废物还可以通过皮肤排出体外。

(4)人体循环系统中的一种适应现象为:左心室壁厚,收缩力强,有利于完成血液体循环。

故答案为:(1)扩散(气体的扩散)(2)房室瓣、动脉瓣、静脉瓣(3)皮肤(4)左心室壁厚,收缩力强,有利于完成血液体循环(或“人在氧气稀少的环境中,红细胞数目会增多,有利于充分利用进入血液中的氧气”“心脏中有房室瓣和动脉瓣,有利于保证血液按一定方向循环流动”“在组织细胞间隙分布着大量的毛细血管,有利于物质能顺利进出血液”“剧烈运动时,血流速度加快,有利于为肌细胞提供更多有营养物质和氧气”等等)三、实验探究题21.如图为科学兴趣小组运用实验装置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的类型实验。实验开始时,关闭活塞,观察两个装置中着色液位置的变化,实验数据记录于下表,结合该实验及数据,回答下列问题:时间(h)00.511.522.533.54装置1中着色液向左移动的距离x(mm)01020253033353535装置2中着色液向右移动的距离y(mm)0002612152030(1)装置1中着色液会向左移动的原因是________。(2)结合实验及数据,装置2中着色液移动的距离y表示________。(3)酵母菌在1h~3h间所进行的呼吸类型及强度变化分别为________。【答案】(1)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又被吸收,致使容器内气压下降

(2)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量

(3)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且有氧呼吸逐渐减弱,无氧呼吸逐渐增强【解析】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在细胞内将有机物氧化分解并产生能量的化学过程,是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具有一项生命活动。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质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1)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又被吸收,致使容器内气压下降;

(2)由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发现,装置2有色液滴在前1个小时没有移动过,说明酵母菌在进行无氧呼吸,因为无氧呼吸是非常缓慢的;且装置内没有吸收二氧化碳的NaOH溶液,因此液滴会向右移动;故答案为: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量;

由表格中的数据分析,装置1的有色液滴的移动速度是先快后慢,说明是先有氧呼吸后无氧呼吸,且有氧呼吸越来越弱,无氧呼吸越来越强;故答案为: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且有氧呼吸逐渐减弱,无氧呼吸逐渐增强;

故答案为:(1)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又被吸收,致使容器内气压下降;(2)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量;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且有氧呼吸逐渐减弱,无氧呼吸逐渐增强。22.图甲曲线A表示某人进行强度较高运动及其前后的实际耗氧量,折线B是根据其运动量的大小计算出的耗氧量理论值,图乙为其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血糖和血液中游离脂肪酸浓度的测定结果。请根据图回答:(1)人从运动初期到接下来的持续不断的运动过程中,血液中的脂肪酸浓度变化原因是什么?(2)通过对曲线A和折线B的变化情况的分析,运动过程中人体能量的供应主要来自于________和体内储存的高能物质的分解等生理过程。(3)通过检测尿中的尿素量,还可以了解人在运动中________代谢的情况。【答案】(1)运动初期血液中的脂肪酸可以被氧化,随着运动的持续体内储存的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进入血液。

(2)有氧呼吸

(3)蛋白质【解析】根据人体呼吸作用与消耗氧的关系,呼吸作用时几种供能物质的变化情况和代谢产物回答(1)人在运动中能量需求大,血糖迅速分解提供运动所需能量,不足时脂肪会参与供能使血液中的脂肪酸浓度升高。(2)由甲图曲线A表示某人进行强度较高运动及其前后的实际耗氧量和折线B耗氧量理论值可知人在运动时能量供应主要来自于有氧呼吸。(3)蛋白质的代谢产物有水,二氧化碳,含氮废物(如尿素),其中含氮废物通过尿液排出所以可以通过检测尿中的尿素量了解人在运动中蛋白质的代谢情况。故答案为:(1)运动初期血液中的脂肪酸可以被氧化,随着运动的持续体内储存的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进入血液;(2)有氧呼吸;(3)蛋白质。23.青蛙的一生中有三种呼吸器官:鳃、肺和皮肤。张浩同学为了研究青蛙的生活习性,从菜场买来与青蛙生活习性类似的牛蛙来进行实验。将两只大小基本相同的牛蛙,分别放在干燥的木桶里和盛满水的木桶里(木桶的大小相同,木桶用带小孔可透气的盖盖住),投放相同的饲料,结果三天后,发现两只牛蛙都死了,请回答:(1)你认为,两只牛蛙死亡最有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2)如果有第三只牛蛙让张浩再增加一组实验,那么他应该怎么做?(3)在张浩的实验设计中,还存在什么主要缺陷?(4)青蛙的呼吸器官是________。【答案】(1)放在干燥的木桶里的牛蛙无法用皮肤呼吸,而放在盛满水的木桶里的牛蛙无法用肺呼吸

(2)在木桶中加入适量的水,并放一石块

(3)选用的牛蛙数量太少,可以适当增多

(4)肺和皮肤【解析】(1)根据青蛙在发育过程中不同阶段呼吸器官不同知识解题;

(2)根据实验原则:①对照原则;②单一变量原则解题即可;

(3)常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

解:(1)牛蛙的呼吸主要依靠肺,还有湿润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