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专题05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2024年全国中考真题汇编·选择题考点26北宋的政治
考点27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考点28金与南宋的对峙
考点29宋代经济的发展
考点30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考点31元朝的统治
考点32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考点33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考点26北宋的政治1.(2024年四川省眉山市)下表摘自眉山市三苏祠陈列的“吏事精详”中的“景德、元祐各级官员数量表”(该表根据苏辙《元祐会计录收支叙》统计)。表中官员数量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宋朝(
)各级官员景德(1004-1007年)元祐(1084-1094年)大夫(景德为诸曹郎中)39230朝奉郎以上(景德为员外郎)165695副使631111供奉官1931322侍禁3162177………………总计11386767A.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大量重用文臣 B.改革和发展科举制,提高进士地位C.增设多重机构和官员,以分化事权 D.与辽、西夏政权对峙,以应对战事【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表格中元祐年间比景德年间官员数量大幅增加和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宋朝实行增设多重机构和官员,以分化事权的办法,才导致官员数量大幅增加,C项正确;题干中没有涉及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大量重用文臣的内容,排除A项;题干中也没有涉及改革和发展科举制、提高进士地位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北宋官员不断增加的情况,没有涉及与辽、西夏政权对峙,排除D项。故选C项。2.(2024年云南省)北宋时,中央派文官到地方任知州;设转运使统管地方财政;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驻地定期更换。这些措施意在()A.加强中央集权 B.削弱宰相权力C.丰富市民生活 D.发展海外贸易【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央派文官到地方任知州;设转运使统管地方财政;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驻地定期更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派遣文官出任地方长官知州,设诸路转运司总理地方财政,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等措施是为了分化地方权力,实现中央集权的目的,A项正确;材料主旨反映这些措施意在加强中央集权,宰相属于中央的官员,排除B项;材料主旨反映这些措施意在加强中央集权,与丰富市民生活无关,排除C项;材料主旨反映这些措施意在加强中央集权,“发展海外贸易”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3.(2024年山西省)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宋太祖为此采取的举措中与“制其钱谷”相符的是(
)A.设置枢密院 B.设立通判 C.设置转运使 D.设立市舶司【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太祖时期为“制其钱谷”采取的措施是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C项正确;设置枢密院属于分割相权的内容,排除A项;设置通判的目的是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对应的是“稍夺其权”,排除B项;市舶司是管辖海外贸易的机构,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考点27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古代墓葬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请完成4-5小题4.()下列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这些文物共同反映出(
)A.唐蕃和亲 B.中外交往 C.北人南迁 D.边界贸易5.(2024年天津市)内蒙古赤峰的宁城和松山辽墓中分别出土了有汉族文化特征的铜香炉和鸳鸯三彩壶。这些发现最能证明宋辽时期(
)A.农业生产的发展 B.海外贸易的兴盛C.经济重心的南移 D.民族文化的交融【答案】4.B5.D【解析】4.根据图片可知,在唐朝墓葬中发现大食人俑、东罗马金币、黑人俑,体现了唐朝时期的中外交往,B项正确;唐蕃和亲体现的是民族关系,排除A项;图片体现的是中外交往,与国内人口迁徙和边界贸易无关,排除CD项。故选B项。5.根据题干可知,“辽墓中分别出土了有汉族文化特征的铜香炉和鸳鸯三彩壶”说明辽宋时期各民族间存在文化交融的现象,D项正确;铜香炉和鸳鸯三彩壶体现的是手工业生产,与农业无关,排除A项;铜香炉和鸳鸯三彩壶体现的是手工业生产,没有涉及海外贸易,排除B项;铜香炉和鸳鸯三彩壶出土于内蒙古赤峰的宁城和松山辽墓中,与经济重心南移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6.(2024年江西省)不论以魏为正统,或以蜀为正统,从来没有人把另外两国排斥在中国之外;当宋、辽、西夏或宋、金、西夏并存时,虽互为敌国,但也并不把对方排除在中国之外。这一观点意在强调()A.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C.儒家思想的正统性 D.民族隔阂完全消失【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不论以魏为正统,或以蜀为正统,从来没有人把另外两国排斥在中国之外;当宋、辽、西夏或宋、金、西夏并存时,虽互为敌国,但也并不把对方排除在中国之外。”可知,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政权并立时代,各政权之间并未将对方排除在中国之外,体现了各政权之间中华民族的认同感,A项正确;题干反映不同政权,无法体现中央集权,排除B项;题干信息与儒家思想无关,排除C项;民族隔阂完全消失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7.(2024年福建省)史书记载,“契丹小儿初读书,先以俗语颠倒其文句而习之”,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契丹儿童便念成“月明里和尚门子打,水底里树上老鸦坐”。这反映出当时的(
)A.重文轻武 B.宋辽和战 C.政权更迭 D.民族交融【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契丹小儿初读书,先以俗语颠倒其文句而习之”和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了契丹族学习汉族文化,体现了民族交融,D项正确;重文轻武是宋朝的政策,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但与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无关,排除A项;宋辽和战签订《澶渊之盟》,使宋和辽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和平局面,但与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不能体现政权的更迭,排除C项。故选D项。8.(2024年重庆市B卷)下表是某历史老师梳理的我国古代部分政权的统治措施。这些措施都()时期主要史实西周周武王灭商后,对“殷遗民”实行“殷人治殷”魏晋匈奴刘汉政权针对境内多民族共存局面,实行“胡汉分治”辽朝“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A.体现了因地制宜的治理方式 B.导致了阶级矛盾的激化C.改变了少数民族的游牧生活 D.形成了政权并立的格局【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殷人治殷”“胡汉分治”“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和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殷人治殷”;魏晋时期,实行“胡汉分治”;辽朝时期,“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等,这些措施都体现了因地制宜的治理方式,A项正确;材料这些措施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而不是激化阶级矛盾,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民族之间自我的管理,无法得出是否改变了少数民族的游牧生活的结论,排除C项;政权并立指的是多个政权国家同时存在,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考点28金与南宋的对峙无考点29宋代经济的发展9.(202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表是某历史学习小组呈现的一个探究成果,可以推断该小组探究的主题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铁农具汉代的耧车唐朝的曲辕犁宋朝的秧马A.农业用具的创新 B.交通工具的演变C.社会习俗的变化 D.纺织技术的进步【答案】A【解析】根据题中内容可知,不同历史时期衍生出不同的农业生产工具,这些生产工具不断更新与进步,体现了农业用具的创新,A项正确;材料旨在说明农业用具的创新,并未体现交通工具的演变,排除B项;题干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农业用具的创新,与社会习俗的变化无关,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纺织技术,主要强调的是农具的创新,排除D项。故选A项。10.(2024年四川省广元市)“经商时间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商贸活动也辐射到乡镇,形成新的商业区。”材料反映了宋代()A.农业的发展 B.手工业的兴盛 C.商贸的繁荣 D.对外交往密切【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经商时间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商贸活动也辐射到乡镇,形成新的商业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商业日益繁盛,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以及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都市的商贸活动也辐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草市;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可知材料反映了宋代商贸的繁荣,C项正确;农业的发展,与农耕相关,与“经商时间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商贸活动也辐射到乡镇”内容不符,排除A项;手工业的兴盛,与“经商时间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商贸活动也辐射到乡镇”内容不符,排除B项;对外交往,与外交政策相关,与“经商时间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商贸活动也辐射到乡镇”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1.(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梦粱录》有关“铺席”的记载: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处处各有茶房、酒球、果子、香烛、油酱、食米等铺。这些现象,说明宋代()A.经商的时间不受限制 B.商业繁荣的程度C.海外贸易的范围扩大 D.新的商业区出现【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内容“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处处各有茶房、酒球、果子、香烛、油酱、食米等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反映了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以及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城市商业繁荣。材料反映了宋代商业繁荣的程度,B项正确;宋代经商的时间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项;材料描述了宋代城市商业的繁荣,没有涉及海外贸易,排除C项;宋代突破了唐朝商业区仅限于市的范围,但材料主旨不是表达新的商业区出现,排除D项。故选B项。12.(202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北宋东京城内,晚间有夜市营业至三更,到五更早市又开张;在繁华热闹之处,买卖甚至通宵达旦。据此可知,北宋时期()A.纸币广泛流通 B.海外贸易发达 C.经济重心南移 D.城市商业繁荣【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晚间有夜市营业至三更,到五更早市又开张;在繁华热闹之处,买卖甚至通宵达旦”可知这体现的是宋朝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城市商业十分繁荣,D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货币使用情况,强调的是商业的繁荣,排除A项;题干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北宋时期城市商业繁荣的情况,与海外贸易发达、经济重心南移无关,排除BC项。故选D项。13.(2024年四川省遂宁市)据南宋人李攸《宋朝事实》记载:“川界用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街市买卖……难以携持。”价低体重的铁钱给贸易造成了极大的不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A.铜钱 B.交子 C.飞钱 D.银钱【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川界用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街市买卖……难以携持”和所学可知,商贸的繁荣也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B项正确;铜钱携带起来并不方便,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飞钱,古代的一种汇兑方式,始于唐宪宗时,排除C项;银钱在明清时期成为主要货币,排除D项。故选B项。14.(2024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历史试题)从历史地图中获取信息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所示现象推动了()A.民族政权并立局面出现 B.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C.全国性商业网络的形成 D.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图片“金”“南宋”“人口南迁方向”等信息和所学可知,民族政权之间的战争,导致北方人民不断南迁,从而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D项正确;题干图片所示的现象是人口南迁,是民族政权并立局面出现的结果,排除A项;西晋后期,形成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排除B项;题干图片所示的现象是人口南迁,与全国性商业网络的形成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5.(2024年福建省)北宋时,南方主食以稻米为主,北方以面食为主;南宋时,南方的面食店日益增加。该变化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温度差异 B.土壤条件 C.生活水平 D.人口迁移【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北宋时,南方主食以稻米为主,北方以面食为主;南宋时,南方的面食店日益增加”结合所学可知,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将北方的生活饮食习惯也带到了南方,对南方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D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饮食方面内容,与温度差异的关联性不大,排除A项;土壤条件是农作物种植的主要因素,但饮食问题与其影响不大,排除B项;题干说明的是饮食的变化,不能直接推出生活水平情况,排除C项。故选D项。16.(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下图为汉、唐、宋经济分布变化示意图。据此可知,从汉代到宋代(
)A.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始终重合 B.中原王朝疆域持续扩大C.自然条件决定了经济发展状况 D.经济重心逐步完成南移【答案】D【解析】由图中观察可知,从汉代至宋代,主要经济区由北往南转移,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开始,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时期完成,D项正确;从图中可以,唐后期开始,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不会重合,排除A项;从图中可以,从汉代到宋代中原王朝的疆域并不是持续扩大,排除B项;图中不可得出自然条件对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此外自然条件决定了经济发展状况,这一说法本身是错误的,排除C项。故选D项。17.(2022年湖北省恩施州)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找出其中的关联,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史记•货殖列传》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谚语“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A.南宋时期南方手工业兴盛 B.南宋时期南方商业贸易繁荣C.唐朝中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D.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答案】D【解析】材料一反映江南地区经济比较落后,“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南宋江南地区农业发达,“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反映当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说明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南宋手工业发展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南宋时期南方商业贸易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涉及唐代经济发展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考点30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18.(2024年江苏省连云港市)铁木真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他的历史功绩是()A.创制契丹文字 B.统一蒙古草原 C.建立女真政权 D.设立行省制度【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蒙古族的最高首领,尊称为“成吉思汗”,B项正确;创制契丹文字的是耶律阿保机,排除A项;建立女真政权的是完颜阿骨打,排除C项;设立行省制度的是忽必烈,排除D项。故选B项。考点31元朝的统治19.(2024年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绘制示意图梳理知识以更好地实现同类知识的对比,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①处应填的内容是()A.禅让制度 B.郡县制度 C.行省制度 D.厂卫制度【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中“分封制”“皇帝制”“设立‘三司’”“设军机处”等可知,材料反映了不同朝代的管理制度。元朝时期为了加强统治,实行行省制度,C项正确;禅让制度是原始社会末期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排除A项;郡县制度是秦朝管理地方的制度,排除B项;厂卫制度始于明朝,属于特务机构,排除D项。故选C项。20.(2024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元朝统治者打破以往依“山川形便”划分行政区域的原则,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一级政区,这一做法有利于管辖空前广阔的弧域。与之相关的制度是()A.郡县制 B.刺史制度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度【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元朝”“山川形便”和所学知识可知,元朝为了统治辽阔的疆域,在地方上实施行省制度,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割据的地理优势,元朝在划分地方行政区划时还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D项正确;秦朝建立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排除A项;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排除B项;隋朝建立三省六部制,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21.(2024年云南省)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为了有效管辖如此广阔的疆域,元朝创立了()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元世祖忽必烈开创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置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关,并直接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由中央委派官员掌管省内军政大权,行省以下设有路、府、州、县。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元朝的统治,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D项正确;西周时期在地方实行分封制,排除A项;秦朝在地方实行郡县制,排除B项;隋朝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与管理疆域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项。故选D项。22.(2024年四川省达州市)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元朝时管辖台湾地区的机构是()A.西域都护 B.宣政院 C.澎湖巡检司 D.伊犁将军【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元朝时期设立澎湖巡检司专门管辖台湾,C项正确;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6国,排除A项;宣政院是元朝管理西藏的机构,排除B项;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排除D项。故选C项。23.(2024年河南省)元朝汪大渊《岛夷志略》记载,澎湖“隶泉州晋江县,至元(忽必烈年号)间立巡检司”,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每年征收盐税中统钞十锭二十五两。元朝此举(
)A.完成了全国统一 B.加强了边疆管理C.进行了赋税改革 D.推行了行省制度【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每年征收盐税中统钞十锭二十五两。”结合所学可知,巡检司的设立加强了元朝对台湾地区的管辖,B项正确;1279年,元朝消灭了南宋残余势力,完成了全国的统一,排除A项;题干信息反映的是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与赋税改革无关,排除C项;题干信息未涉及行省制度的相关知识,排除D项。故选B项。24.(2024年江西省)元朝设立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同时兼管地方,设置三路宣慰司,管理军务、民事或兼管军民。宣政院兼管的地方是()A.新疆 B.西藏 C.云南 D.台湾【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元朝建立后,对西藏行使行政管理权,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军民事务,B项正确;新疆归北庭都元帅府管辖,排除A项;云南归云南行省管辖,排除C项;台湾归澎湖巡检司管辖,排除D项。故选B项。25.(2024年福建省)《元史·百官志》记载,由宣政院掌管西藏军民事务。该事件开启了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据此推断,下列机构在地区管辖上也起到类似影响的是(
)A.吏部 B.刺史 C.澎湖巡检司 D.枢密院【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东南地区,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与题干中对西藏的管辖起到类似影响,C项正确;吏部,是古代主管官员的官署,排除A项;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排除B项;宋设枢密院与“中书”分掌军政大权,号称“二府”,排除D项。故选C项。考点32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26.(2024年四川省泸州市)史料记载:“魏主(孝文帝)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宜改姓元氏。’”该史料可能出自()A.《史记》 B.《齐民要术》 C.《资治通鉴》 D.《三国演义》【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魏主(孝文帝)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宜改姓元氏。’”和所学可知,材料记载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改汉姓的内容,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魏的封建化进程;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记录了从战国至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北魏正处于其中,所以该史料可能出自《资治通鉴》,C项正确;西汉司马迁的《史记》记录的是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之间的史事,不包括北魏的史事,排除A项;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农学著作,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三国演义》是长篇章回体小说,以三国的史实为基础,描写了三国之间各种矛盾冲突,没有涉及北魏的历史,排除D项。故选C项。27.(2024年福建省)下图为某同学收集的诗词。其研究的主题应是(
)A.对外关系的演变 B.行政区划的变迁C.传统节日的魅力 D.绘画技巧的成熟【答案】C【解析】题干中的“正月十五日夜应制”涉及到的传统节日是元宵节,题干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涉及到的传统节日是中秋节,题干中“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涉及到的传统节日是重阳节,C项正确;题干涉及到的内容是传统节日,并未说明对外关系、行政区划以及绘画技巧等内容,排除ABD项。故选C项。28.(2024年江苏省苏州市)繁华的城市、丰富的音乐、才华洋溢的作者和广泛多样的演唱环境,在万事俱备的宋代,一种可歌可吟的文艺样式兴旺发达起来,这就是()A.赋 B.诗 C.词 D.小说【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繁华的城市、丰富的音乐、才华洋溢的作者和广泛多样的演唱环境,在万事俱备的宋代,一种可歌可吟的文艺样式兴旺发达起来”和所学可知,词是从诗发展演变来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讲究严格的格律,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用韵规范;词则句子长短参差,更便于抒发感情和演唱,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C项正确;赋盛行于汉魏六朝,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一般分为古体诗和新体诗,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明朝时文学艺术的发展与市民文化结合越来,小说等大众化的文学艺术形式有了突出的发展,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29.(2024年四川省达州市)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成就辉煌。下列选项说法正确的是()A.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B.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C.元代杂剧作家关汉卿在《窦娥冤》中,用浪漫的艺术手法,愤怒地鞭挞了黑暗势力D.明代科学家徐光启的科技巨著《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关汉卿,他一生创作了许多剧本,流传至今的有10多种,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用浪漫的艺术手法,关汉卿愤怒地鞭挞了黑暗势力,C项正确;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排除A项;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排除B项;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科技巨著《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排除D项。故选C项。30.(2024年新疆)据记载,北宋末年的开封有以说三国故事而知名的艺人霍四究,还有说五代故事的艺人尹常。南宋临安以讲小说出名的艺人有蔡和等五十二人之多。这可以用来说明宋代()A.市民文化生活丰富 B.主要文学形式是词C.出现了活字印刷术 D.海外贸易空前发达【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北宋末年的开封有以说三国故事而知名的艺人霍四究,还有说五代故事的艺人尹常。南宋临安以讲小说出名的艺人有蔡和等五十二人之多”和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出现说三国故事、五代故事以及讲小说等活动,说明宋代市民文化生活丰富,A项正确;材料涉及故事、小说,而不是词,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活字印刷术,无法得出此结论,且材料是说或者讲出来的,与活字印刷术关系不大,排除C项;材料涉及国内的生活,而不是海外贸易现象,排除D项。故选A项。考点33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31.(2024年安徽省)丝绸之路见证了陆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也见证了海上“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华。元朝时,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均有了进一步发展,这()A.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B.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C.实现了美洲高产作物的传播 D.奠定了驿站制度的基础【答案】A【解析】据题干“丝绸之路见证了陆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也见证了海上‘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华。元朝时,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均有了进一步发展”和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保进作用。元朝陆路和海路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因此,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A项正确;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与题意不符,题干未涉及经济重心南移的信息,反映的是,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不同时期的影响,排除B项;实现了美洲高产作物的传播与题意不符,题干未出现美洲作物传播的信息,排除C项;奠定了驿站制度的基础与题意不符,题干不涉及元朝驿站的设置,反映的是陆上海上丝绸止呕的积极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32.(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元朝时,全国共设有驿站约1500处,与驿站相辅而行的是急递铺,用以传递朝廷和地方州郡的紧急文书。这些驿站和急递铺的设置说明元朝(
)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中央与地方联系加强C.边疆地区战事不断 D.对外交流畅通无阻【答案】B【解析】据题干“元朝时,全国共设有驿站约1500处,与驿站相辅而行的是急递铺,用以传递朝廷和地方州郡的紧急文书。”和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统治区域辽阔,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B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元朝的交通的发达,没有体现政治上的专制,因此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题干未涉及边疆地区战事不断的信息,体现的是元朝通过驿站加强了中央和地方的联系,排除C项;对外交流畅通无阻说法太过绝对,且题干体现的并不是对外交流的畅通无阻,而是国内交通的便捷,排除D项。故选B项。33.(2024年河南省)宋朝时,雕版印刷术使用更加普遍,“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对文化发展是一个明显推动。这主要说明宋朝时期(
)A.儒家思想备受推崇 B.技术推动文化发展C.活字印刷普遍使用 D.文化助力技术创新【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宋朝时,雕版印刷术使用更加普遍,‘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对文化发展是一个明显推动”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摹刻”即雕版印刷术,宋朝时雕刻印刷术使用增多,诸子百家之书印刷品增加,传播更广,说明了技术推动文化发展,B项正确;材料主要说明宋朝时期技术推动文化发展,没有体现儒家思想备受推崇,排除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育机构绿化管理合约3篇
- 旅游休闲审计服务合同3篇
- 居民建议小区服务品质改进3篇
- 招标文件邀请格式模板3篇
- 招标进行时装修公司招募3篇
- 布草租赁合同范例3篇
- 房屋买卖合同的价格规定3篇
- 热气球基地景观施工合同
- 水电站加固施工协议
- 玻璃制品喷漆装饰合同
- 2024-2030年中国醋酸乙烯行业运营状况与发展风险评估报告
- 2024年新能源汽车充电停车位租赁及维护服务合同3篇
- 广东省广州越秀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3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释义(第二版)对比版
- 锚杆锚索钻机操作规程
- 气相色谱法分析(甲醇)原始记录
- DB63∕T 2013-2022 公路养护工程预算定额
- InternationalSettlementsLecture3InternationalClearingSystems
- 小学一年级班会课教案汇编 全册
- 汽车理论作业Matlab程序轻型货车动力性能评价
- 长沙理工大学工程经济课程设计(共86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