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2: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训练题)_第1页
2024年中考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2: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训练题)_第2页
2024年中考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2: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训练题)_第3页
2024年中考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2: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训练题)_第4页
2024年中考历史第二轮专题复习2: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训练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二: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2022·辽宁沈阳铁西区二模·1)2022年央视春晚舞台,三星堆3号坑出土的青铜大面具亮相。三星堆祭祀区新一轮考古发掘迄今为止已出土2000多件完整器物。其中铜尊、铜壘、玉璋、玉琮等众多文物显示蜀地与中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文化的紧密联系。从材料中可以推断出()A.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频繁B.巴蜀地区手工业水平领先全国C.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D.大面具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青铜器2.(2023·安徽马鞍山二模·4)以下两组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骨耜曲辕犁翻车筒车A.经济制度完备B.农业技术进步C.海外贸易兴盛D.文学艺术繁荣3.(2023·湖北宜昌五峰四模·6)某同学选用如下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图1宋代针铺商标图2清明上河图图3宋海外贸易图图4宋代《货郎图》A.宋代中外教育交流B.宋代商贸的繁荣C.宋代国家的统一D.宋代民族交融4.(2023·天津六模·4)宋金对峙时期,约500万北方移民迁入江南地区;另一方面,南宋政府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材料反映出()A.江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B.经济重心南移的基本过程C.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D.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5.(2023·天津二模·3)以下示意图反映的共同内容是()A.加强地方控制B.促进经济交流C.推动文化发展D.巩固国家统一6.(2023·天津二模·2)一位同学收集了《铁农具的出现》《勾践剑与夫差矛》《商鞅铜方量》《围魏救赵示意图》等图片,它们共同反映的是()A.春秋战国时候的社会变革B.吴越两国的争霸C.秦国变法后实现国富兵强D.江南地区的开发7.(2022·辽宁大连·2)“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忆昔》中描绘的情景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B.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C.唐玄宗实行一系列改革D.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8.(2022·宁夏·3)唐代长安城的规划体现了天子的绝对权威,城市建筑的条理和规整是国家法律和公共秩序的具体表现。宋代东京城的规划设计,土地如何使用是朝廷首先考虑的问题,开设有商铺的街道取代了之前有墙的城坊。从唐到宋都城设计理念的变化体现了()A.国家统一的政治追求B.重文轻武的治国方略C.重农抑商的传统国策D.工商业发展的现实需求9.(2022·山东滨州·5)北宋学者沈括通过研读唐诗注意到,唐朝人写过不少“富贵诗”,描写当时的奢华生活。在沈括看来,这些描写“乃贫眼所惊耳”……此所谓“不曾近富儿家”,意思就是没见过世面,不值一提。材料所反映现象的背景是()A.唐朝人大多没见过世面B.唐朝经济繁盛,人们生活奢华C.北宋沈括看不起唐朝人D.北宋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唐朝10.(2022·四川资阳·4)如图文物共同反映了唐代()唐三彩骑驼乐舞俑唐代秘色瓷开元通宝A.政治清明,社会安定B.手工业发展水平C.民族交融频繁D.文化繁荣11.(2022·山东青岛·8)“宋辽金对峙的300多年间,传统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完成了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的转变。”以下能体现“这一转变”的现象是()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君主专制空前加强C.儒学成为主导思想D.北方民族实现交融12.(2022·湖南邵阳·6)某博物馆计划推出中国古代某专题展览,准备了多种资料,其中有如下所示四幅图片。据此判断,该展览的主题是中国古代()唐朝长安城平面图北宋纸币铜版拓片《前门街市图》(局部,清)《广州十三行》A.货币的发展历程B.制瓷业的发展历程C.商业的发展历程D.丝织业的发展历程13.(2022·湖南衡阳·3)近年热播剧《清平乐》的时代背景为北宋。剧中,宋仁宗带着女儿徽柔公主到东京街头游玩,公主可能看到()A.瓦子的勾栏内正在表演蹴鞠B.人们抢购热门新书《红楼梦》C.大相国寺在演戏剧《窦娥冤》D.市民在传颂郑和下西洋的壮举14.(2023·甘肃九年级模拟·1)下列农具中,能反映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的是()A骨耜B铁农具C曲辕犁D耧车15.(2022·江苏苏州·4)1571—1821年间,从美洲运往菲律宾马尼拉的白银共计1亿比索,其中二分之一或者更多一些,通过购买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流入了中国。这种被称为“丝一银”贸易的“全球化”贸易()A.有利于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B.导致葡萄牙殖民者占据澳门C.为海上丝路的开通奠定基础D.表明当时中国已经步入近代二、非选择题16.(2022·湖南湘潭·31)农为天下本。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神农教耕生谷,以致利。——《管子》卷二十神农耕而作陶。——《太平御览》卷八百三十三材料二图1东汉牛耕画像石图2魏晋嘉峪关墓葬擘画《胡人牛耕图》图3《耕织图》(局部)材料三清代中期人口、耕地面积统计表年份人口数量(亿)耕地面积(万顷)人均耕地面积(亩)1753年1.84735.224.001768年2.08741.453.561784年2.86760.572.661812年3.34788.932.36——摘编自戴逸《简明清史》材料四假如在普通的时代,(明清时期)这种秩序和持久或许可看做是件幸事。但是,这些世纪却是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的世纪……中国不仅看起来,而且事实上也是相对静止的、落后的。——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传说中神农氏的贡献。这些传说是否有科学根据?请以考古发现举一例说明。(2)材料二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农耕场景,请指出其耕作方式的相同之处。本组材料对研究古代农业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请以图2为例加以说明。(3)根据材料三,概括清代中期农业发展的状况,并指出隐含的问题。(4)再次分析材料二,找出证明材料四观点的证据。你认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相对静止的、落后的”根源是什么?17.(2022·内蒙古通辽·16)(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根据傅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编制材料二唐太宗认为:“夫民者国之先,国者君之本。”因此他注重农桑,轻徭薄赋,使社会经济繁荣起来。明初,朱元璋下令各地流亡人民还乡生产,还乡者皆免税三年,量力开垦土地。清初统治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摘编自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统编初中历史教科书等材料三明中后期传入我国的高产作物,如玉蜀黍(即玉米)、番薯(俗称地瓜),到清代普遍种植于全国各地,高产作物的推广,对于粮食增产有重大影响。清初荒地极多,随处可见,而到康熙末年,则大都被开垦耕种。因而耕地面积由1645年的400余万顷,增加到1724年的680余万顷。人口增长也随之加快,特别是地丁合一之后,人口数字急剧增加,乾隆十四年(1749)为1亿7000万,至嘉庆十七年(1812)增加到3亿6000万。——摘编自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表中②处是我国古代哪一盛世局面?这一盛世局面的具体表现有哪些?(2)材料二中,历代统治者对经济的发展有何共同态度?结果如何?(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作物品种、耕地面积和人口数量之间的关系。(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封建经济发展的因素。18.(2022·浙江金华·22)(12分)两宋韵千古,雅俗竞风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得到选拔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或更多来自平民家庭,如此高的社会地位升迁比例,对于任何前近代甚至近代社会来讲,都是惊人的。——【美】墨菲《亚洲史》材料二史料三则史料1: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史料2:南宋持罗盘陶俑史料3:吴钩《原来你是这样的宋朝》材料三“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柳永的词描绘了宋朝大都市的繁华景象。(1)根据历史背景判断材料中的平民最有可能以何种方式实现“社会地位升迁”。(2分)(2)请指出材料二图文史料的表现形式,并概括它们共同反映的经济状况。(4分)(3)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剃光头在中国宋朝”,美国学者墨菲认为“宋朝确实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的时代”,任选一个观点,结合相关史实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专题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模拟演练)测试试题评分参考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CBBDDACDDB题号1112131415答案ACABA1.【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文字及图片分析,四川古蜀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与长江中下游地区文化联系紧密,体现了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内涵是: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经过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发展成为完整的不可分割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故选C项;蜀地是中华民族的领土,不涉及中外交往问题,排除A项;题干没有提到巴蜀地区手工业水平与全国的对比,排除B项;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青铜器是司母戊鼎,排除D项。2.【答案】B【解析】本题属于主题概括类,左1图:最早使用骨耜的是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河姆渡原始聚落;左2图:唐朝时期发明的先进耕地农具曲辕犁,省力,回转灵活,有利于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左3图:三国曹魏时期出现的灌溉工具翻车;左4图:筒车是唐朝时期的农业灌溉工具,利用水力为动力,因此四幅图都是不同时期出现的先进农业生产工具,先进农具的发明是农业技术进步的主要表现,故主题为农业技术的进步,故选B项;四幅图与经济制度无关,排除A项;四幅图中的工具都用于农业生产,与海外贸易无关,排除C项;四幅图中的工具都用于农业生产,与文学艺术无关,排除D项。3.【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中图片名称,《宋代针铺商标》反映的是宋代商业的繁荣,《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描绘东京汴河沿岸商业繁荣景象的作品,《宋海外贸易图》、《货郎图》描绘的也是宋朝繁荣的商业活动,B选项正确;A选项,宋代中外教育交流、C选项,宋代国家的统一、D选项,宋代民族交融,与题干中的商贸繁荣无关,排除A、C、D选项。4.【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约500万北方移民迁入江南地区”“南宋政府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结合所学可知,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使南方农业发展迅速加快,逐渐超过北方。由于宋朝朝廷的大力提倡,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较大推广,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故选D项;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初步开发,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不是过程,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无关,排除C项。5.【答案】D【解析】根据示意图及所学知识分析,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加强中央集权、统一文字和统一货币都是为了巩固国家统一,故选D项;秦朝设置郡县制,加强地方控制,不能反映整个示意图的内容,排除A项;示意图中只有统一货币促进经济交流,排除B项;示意图中只有统一货币促进文化交流,排除C项。6.【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逐渐推广,是经济变革;勾践与夫差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历史;商鞅铜方量反映的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变法,属于政治变革;围魏救赵是战国时期的诸侯之间的争霸战争,这些图片都反映了春秋战国时候的社会变革,故选A项;吴越两国的争霸只是《勾践剑与夫差矛》反映的内容,不全面,排除B项;秦国变法后实现国富兵强只是《商鞅铜方量》反映的内容,不全面,排除C项;江南地区的开发在魏晋时期,排除D项。7.【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开元”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杜甫《忆昔》中描绘的是唐朝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原因是唐玄宗励精图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故选C项;题干内容与唐玄宗有关,不是秦始皇、汉武帝的贡献,排除A、B项;材料诗歌反映的是唐朝经济发展情况,与宋朝海外贸易无关,排除D项。8.【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唐代城市建筑的条理和规整是国家法律和公共秩序的具体表现”、“宋代东京城的规划设计,开设有商铺的街道取代了之前有墙的城坊”表明的唐朝到宋朝对待商业的发展已经出现变化,商铺取代城防,工商业的发展成为现实需求,D选项符合题意;宋代没有完成国家的统一,排除A选项;重文轻武是宋代的治国方略,排除B选项;重农抑商是封建社会时期历代发展的传统国策,但材料中变为体现,排除C选项。9.【答案】D【解析】根据“‘乃贫眼所惊耳’……此所谓‘不曾近富儿家’”可知,沈括的话折射出北宋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故选D项;唐朝人大多没见过世面太过绝对,不能反映现象的背景,排除A项;唐朝经济繁盛,人们生活奢华没有反映出沈括的对“富贵诗”评价,排除B项;材料中沈括只是对唐诗中描写的繁荣景象做出的评价,不能看出沈括看不起唐朝人,排除C项。10.【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唐三彩和秘色瓷反映了唐代陶瓷业发达,开元通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代的冶铸业发达,它们可以共同反映出唐代手工业的发展水平,故选B项;题干中的图片属于器物,与经济关系紧密,难以清楚反映出唐代的政治与社会情况,排除A项;唐三彩骑驼乐舞俑可以反映出唐代民族交融频繁,但秘色瓷与开元通宝无法反映此内容,排除C项;唐代的文化繁荣要看唐诗、书法绘画等,图片中的器物难以完整展现唐代的文化繁荣,排除D项。11.【答案】A【解析】材料“传统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完成了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的转变。”中经济转变是指南宋时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故选A项;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在明清时期,排除B项;儒学成为主导思想是在西汉时期开始确立的,排除C项;北方民族实现交融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的转变无关,排除D项。12.【答案】C【解析】题干中《唐朝长安城平面图》、《北宋纸币铜版拓片》、清代《前门街市图》、《广州十三行》四幅图,再现了我国古代从唐朝到北宋再到清代商业发展的历程,故选C项;图中唯《北宋纸币铜版拓片》可反映我国古代货币的发展,排除A项;题中四幅图共同反映商业的繁荣,并未有图片反映制瓷业、丝织业的发展历程,排除B项、D项。13.【答案】A【解析】北宋时期,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叫做勾栏,勾栏中有说书的、唱曲的、耍杂技、表演蹴鞠的等等,十分热闹,故选A项;《红楼梦》在乾隆晚期排印面世,在北宋之后,排除B项;《窦娥冤》是元代诗人关汉卿所创,不可能在北宋时看到,排除C项;郑和受明成祖之命下西洋,所以市民在传颂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应出现在明朝,排除D项。14.【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察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的表现。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故选B项。骨耜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我国河姆渡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排除A项;曲辕犁是唐朝推广使用的重要生产工具,排除C项;耧车是西汉时期的播种工具,排除D项。15.【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571—1821年间,从美洲运往菲律宾马尼拉的白银共计1亿比索,其中二分之一或者更多一些,通过购买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流入了中国”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是1368年—1912年,材料说明这一贸易有利于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A项;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我国在广东澳门的居住权,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汉武帝时期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排除C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6.【答案】(1)贡献:教百姓耕种粮食作物和制造陶器。有科学依据。举例:湖南澧县梦溪三元宫等地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稻谷的遗存和大量的生产工具。(2)相同之处:都使用牛耕。说明:图2“魏晋嘉峪关墓葬壁画《胡人牛耕图》”说明中原农耕技术推广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3)状况:耕地面积不断增长。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导致人均耕地面积不断下降。(4)证据:中国古代的牛耕技术长期没有进步。根源: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解析】(1)贡献:根据“神农教耕生谷,以致利”“神农耕而作陶”得出教百姓耕种粮食作物和制造陶器。这些传说有科学根据。根据材料可知,以考古发现举一例说明,如湖南澧县梦溪三元宫等地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稻谷的遗存和大量的生产工具。(2)相同之处:根据材料二得出其耕作方式的相同之处是都使用牛耕。说明: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图“魏晋嘉峪关墓葬壁画《胡人牛耕图》”说明中原农耕技术推广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3)状况:根据材料三清代中期耕地面积的变化得出耕地面积不断增长。问题:根据“清代中期人口、耕地面积统计表”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人口增长过快,导致人均耕地面积不断下降。(4)证据: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四的观点是“中国不仅看起来,而且事实上也是相对静止的、落后的”,再次分析材料二,得出中国古代的牛耕技术长期没有进步。根源:从经济角度分析明清时期中国“相对静止的、落后的”根源,得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17.【答案】(1)“开元盛世”。表现: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2)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结果: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3)高产农作物引进的品种越多,耕地面积就越大,人口数量就越多。(4)统治者的统治政策、人口数量的变化;耕地面积的变化;农作物品种和数量的变化等。【解析】(1)根据该图时间轴可知公元前589~960年是隋唐时期,而图表中②正处于“开元盛世”,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