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质量检测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22·山东济南期末)下表是秦汉时期尚书地位的变迁情况。这一过程表明(C)时间尚书地位秦及汉初少府的属官,与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沐并称六尚,替皇帝掌管文书。汉武帝时与中书、侍中等组成“中朝”。汉成帝时开始分曹治事,设置五曹尚书,各曹以尚书令为首,负责政令的执行。A.相权对皇权产生严重威胁B.中央集权的逐步强化C.新中枢权力机构日渐形成D.中央官制的不断成熟解析:通过观察表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尚书从替皇帝掌管文书的少府属官,发展到参与“中朝”议政,甚至分曹治事,负责政令执行,反映出新的中枢权力机构日渐形成,C项正确;尚书地位的提高,削弱了相权,而非相权严重威胁皇权,排除A项;仅尚书地位的提升不能说明中央对地方管理即中央集权逐步强化,排除B项;秦汉时期中央官制尚未成熟,排除D项。故选C项。2.(2023·山东济宁)唐代贞观年间,中书、门下及三品官向皇帝奏事,史官随同,记录所奏内容。高宗以后,李义府等“奏请多畏人之知”,不准史官记录所奏内容。唐玄宗时,根据宰相宋璟的建议又重新恢复了史官随同记录的制度。史官随同记录制度的实施有利于(C)A.提高决策效率B.实现政事公开C.抑制政治腐败D.避免决策失误解析:根据材料“中书、门下及三品官向皇帝奏事,史官随同,记录所奏内容。”可知,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抑制政治腐败,C项正确;史官随同记录制度对决策效率没有影响,排除A项;“实现政事公开”说法太绝对化,排除B项;“避免决策失误”说法太绝对化,排除D项。故选C项。3.(2023·广东深圳高级中学)督抚是清代地方最高军政长官,也是各省最高监察官。时人指出:“(督抚)所劾不过小官,苟且塞责,大贪大恶反多徇纵。”有些钻营贪黩官员,“遇清介督抚,此辈立挂弹章;遇要钱之督抚,无不适逢其所好”。这反映了当时(B)A.地方官员贪腐之风盛行B.地方监察制度存在弊端C.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D.国家行政体制遭到破坏解析:根据材料“(督抚)所劾不过小官,苟且塞责,大贪大恶反多徇纵”“遇清介督抚,此辈立挂弹章;遇要钱之督抚,无不适逢其所好”可知,督抚作为各省最高军政长官和最高监察官,不能独立行使监察权力,反映了当时地方监察制度存在弊端,B项正确;材料强调地方监察制度存在弊端,未体现地方官员贪腐之风盛行,排除A项;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监察制度,未体现国家行政体制遭到破坏,排除D项。故选B项。4.(2022·浙江高二期中)与王政时代相比,罗马共和国早期的政治制度经历了一些重大变化。两名选举产生的执政官取代了国王,其通常都是长老,每年从贵族元老院中产生;元老院取代过去的长老会议,成员一般由前执政官、贵族阶级和富有的土地所有者组成;公民大会尽管仍然存在,但已不太起作用。这一制度设计(D)A.排除了民众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B.使公民大会职能发生了根本改变C.确保政府行政决策的公正与无私D.具有浓厚的贵族寡头政治的特点解析:依据材料“两名选举产生的执政官取代了国王,其通常都是长老,每年从贵族元老院中产生;元老院取代过去的长老会议,成员一般由前执政官、贵族阶级和富有的土地所有者组成”可以看出,罗马共和国早期的执政官主要是由贵族担任,元老院成员主要是由前执政官、贵族阶级和富有的土地所有者组成。这说明罗马共和国早期是由少数的贵族执政,具有浓厚的贵族寡头政治的特点,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民众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而且A项说法绝对化,排除;材料只是说公民大会已不太起作用,并不能说明其职能发生了根本改变,而且这一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政府的决策是否公正与无私,而且贵族寡头政治也不能确保政府行政决策的公正与无私,排除C项。故选D项。5.(2022·辽宁沈阳期中)下表所示为英国13世纪颁布的《大宪章》中的部分内容。据此可知,《大宪章》(D)第12条国王的直接封臣在何种情况下应纳协助金和盾牌钱……如无他们(封建主)同意,不得再额外征收第34条今后不再发出强制转移土地争执案件至国王法庭审讯的令状,以免使封建主的此项司法权遭到损害第61条组织25个大封建主监督该宪章执行,如发现国王有违反情况,可使用各种手段包括武力在内胁迫他改正A.在法律层面上推翻了国王的统治B.照顾广大民众的利益C.使英国由议会君主制转为共和制D.保障大封建主的特权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强调封建主在立法、司法和行政等方面拥有权力,国王不能随意征税并受其监督等,反映出《大宪章》保障大封建主的特权,D项正确;《大宪章》限制王权,并未推翻国王统治,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对大封建主而非广大民众利益的照顾,排除B项;13世纪的《大宪章》并未改变英国的政治体制,排除C项。故选D项。6.(2023·河南洛阳)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出任第一财政大臣之职,继而完全领导内阁,成为英国第一位首相。任职期间,他领导着全体内阁成员实行一致的政策,并坚持让不服从他领导的阁员离职。然而直到他离职时,他也并未组织过内阁,也没有在下议院领导过一个多数党派。这说明当时的英国(D)A.国王成为虚君B.议会亟需民主化改革C.代议制的衰退D.责任内阁制有待完善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位首相后,虽然领导全体内阁成员实行一致的政策,并坚持让不服从他领导的阁员离职,但是在职期间,他也并未组织过内阁,也没有在下议院领导过一个多数党派,这表明英国的责任内阁制有待完善,D项正确;当时的国王还未成为虚君,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责任内阁制的完善,不是议会,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代议制的衰退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7.(2023·辽宁模拟)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颁布《国会组织法》。下表为南京临时参议院与清朝谘议局对选举国会议员的规定,据此可知民国初年(A)居住年限不动产教育程度选民年龄南京临时参议院居住选区两年以上500元小学毕业21岁清朝谘议局居住选区十年5000元中学毕业25岁A.政治参与主体扩大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重视进行法制建设D.封建专制思想十分浓厚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民国初年对选民的资格限制比清朝宽松,居住年限和不动产限制条件降低,教育程度要求降低,选民年龄限制下调,这样可以吸纳更多的人参选,扩大政治参与主体,A项正确;仅从材料中得出参与选举主体范围扩大,不能推断出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排除B项;材料侧重于辛亥革命后政治参与度的变化,法制建设只是片面的一个点,排除C项;《国会组织法》的颁布说明社会存在一定的民主,且“十分”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8.(2023·河南模拟)1938年晋察冀边区村选,“新当选的仍然是劣绅土豪”,当选的贫农和雇农“接二连三的被地主豪绅所收买”;而在1940年村选中,贫民和中农在村代表会议当选的比例为87.1%。这一变化说明晋察冀边区(D)A.践行了“三三制”的原则B.贯彻了工农专政的理念C.实现了土地革命的目的D.基层群众政治觉悟提高解析:根据材料中信息,1938年晋察冀边区村选中“劣绅土豪”仍把持村政权,1940年“贫民和中农在村代表会议当选的比例为87.1%”可知,当时基层群众政治觉悟提高,D项正确;“三三制”原则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A项;工农专政为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政权性质,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抗战期间根据地是“减租减息”而非进行土地革命,排除C项。故选D项。9.(2023·湖南岳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先后经历了土地革命时期的农民协会制度,中华苏维埃时期的工农兵代表苏维埃制度,解放战争时期的参议会制度。这一历程说明了(D)A.人民代表的广泛性B.民主革命的历久弥新C.苏联制度影响久远D.人大制度的传承发展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农民协会、工农兵代表苏维埃、参议会,到人民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探索民主政治的历程,先后经历了土地革命、解放战争等不同历史时期二三十年的时间,说明了人大制度在传承发展中形成,D项正确;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过程不能说明人民代表的广泛性,A项错误;民主革命的历久弥新与材料中民主制度的发展不符,B项错误;苏联制度影响久远与材料探讨的主题不符,C项错误。故选D项10.(2023·浙江温州)下图漫画刊载于1913年12月27日《新闻报》。对此解读正确的是(D)A.专制政权土崩瓦解B.党派展开激烈竞争C.军阀割据混乱不堪D.政党政治遭到破坏解析:依据漫画可以看出,袁世凯为了建立专制独裁统治,将其专制道路上的“国会、省会以及县会”都清理干净,体现了原有政党政治遭到了严重的破坏,D项正确;1913年袁世凯的专制政权并没有垮台,排除A项;漫画不能体现出党派之间的激烈竞争,排除B项;袁世凯去世后,军阀割据混乱不堪,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1.(2023·辽宁沈阳)秦国商鞅认为“强者必富,富者必强”,在分配社会剩余产品时,应重征赋税,尽量扩大国家所占有的份额。他主张“民,弱则尊官,贫则重赏”,要想国强,就要使民在贫富之间运动。商鞅的主张(B)A.体现当时重农抑商的思想B.适应了兼并战争形势需要C.增强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解析:依据材料“‘强者必富,富者必强’,在分配社会剩余产品时,应重征赋税,尽量扩大国家所占有的份额”“‘民,弱则尊官,贫则重赏’,要想国强,就要使民在贫富之间运动”可知,商鞅主张富国贫民和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结合所学可知,这有利于增强国家实力,有利于国家富强,适应了战国时期兼并战争形势需要,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思想,排除A项;材料中的主张与增强军队战斗力、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关系不大,排除C、D两项。故选B项。12.(2022·广东恩平黄冈实验中学)宋代以来,历代王朝的官修史书基本上都认为王安石变法乱祖宗法度,“祸国殃民”,最终导致北宋亡国,并把王安石的诸项新法称作聚敛之术,“聚敛害民”,还把王安石的理财思想斥为“剥民兴利”。这些观点均(C)A.反对进行深度的社会改革B.客观反映了历史真相C.夸大了王安石变法的弊端D.忽视了北宋统治危机解析:材料中的观点都夸大了王安石变法的不利影响,没有客观公正地评价王安石变法,C项正确,排除B项;材料中的观点贬低了王安石变法,但不能就此认为其反对进行深度的社会改革,排除A项;材料中观点表述的是王安石变法最终导致了北宋亡国,说明这些观点都认同王安石变法加剧了北宋统治危机,排除D项。故选C项。13.(2023·江苏徐州)通过下列史料能够认识到的历史事件是(A)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著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王大臣会同妥速议奏……其愿入学堂者,均准其入学肄业,以期人才辈出,共济时艰,不得敷衍因循,循私援引,致负朝廷谆谆告诫之至意。——《清德宗实录》卷418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乙已A.“百日维新”B.“东南互保”C.洋务运动D.武昌起义解析:依据材料“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能够被认识到的历史事件是维新变法,A项正确;“东南互保”的时间是1900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洋务运动的时间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后,宣告破产,排除C项;武昌起义的时间是191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4.(2023·河南淮滨)有学者认为:“我们一提到戊戌维新,首先联想到的可能就是康梁主导下的变法,但其实在当时,有许多人都在变法。陈寅恪先生就曾经提到过,他的父亲陈三立和祖父陈宝箴等人都曾在变法中发挥很大作用。当时朝中一些倾向变法的大臣也曾参与到变法当中,可能以张之洞为代表的一批原先的洋务派官僚在此时也进一步推动了变法,这就是戊戌变法的另一种叙事脉络。此外,江浙的士人可能对变法也有自己的一套历史叙事逻辑。”该学者在此强调了戊戌维新(D)A.是康梁主导下的变法B.存在失败的必然性C.缺乏完整的变革体系D.中心与路径的多元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主导戊戌维新运动的不止是康有为、梁启超,还有许多地方的许多人参与了变法,说明戊戌变法中心与路径的多元,D项正确;康梁主导下的变法表述比较片面,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出失败的必然性,排除B项;材料强调戊戌变法的构成,无法说明缺乏完整的变革体系,排除C项。故选D项。15.(2023·山东潍坊)1904年5月,山东巡抚周馥与直隶总督袁世凯联名上奏,要求同时将山东济南、周村、潍县自辟为通商口岸。这一要求反映出(D)A.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控制B.“实业救国”的迫切愿望C.近代官员的思想观念彻底改变D.清末新政下的图存自强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04年是清末新政时期,这一时期山东巡抚周馥与直隶总督袁世凯联名上奏,主动要求开放通商口岸,这是意图融入世界对外开放的表现,体现了清末新政下的图存自强,D项正确;这一要求反映的是清政府的图存自强,并不能反映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控制和“实业救国”的迫切愿望,排除A、B两项;“彻底改变”的说法过于绝对化,且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5分,第17题16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2分,共55分。)16.(2022·山东青岛中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解决藩镇跋扈,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作用,在客观上也是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这些措施虽然解决了中央与地方藩镇的矛盾,却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如实行兵将分离政策,带来了将帅无权,指挥不灵,以致军队战斗力削弱的弊端。虽然北宋政府豢养了百余万军队,却阻挡不住辽、西夏的袭扰。由于各级政府权力的分散,形成了叠床架屋的官僚机构,官吏众多,行政效率低……总之,北宋实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在一定时期起了巩固政权的作用,后来便逐渐走向反面了。——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材料二行省即行中书省的简称……在全国范围内设置十个行省,成为地方的最高统治机关,行省于地方事务,无所不统。与宋地方长官行政、军事、财政三权分掌的体制相比,元的行省拥有的权力要大得多(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行省制的设置,是由当时境土辽阔、交通不便,以及蒙古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内地原来深刻的矛盾没有缓和,而民族矛盾又很尖锐的形势需要所决定的。——摘编自周良霄、顾菊英《元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巩固统治的措施及原因。(7分)答案:(1)影响:积极影响:抑制了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防止内部动乱,巩固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消极影响:兵将分离,将帅无权,军队战斗力弱;机构臃肿,权力分散,行政效率低;冗官冗费,财政开支过大,造成财政危机。(2)措施:在全国范围内修筑驿道,设立驿站,设置急递铺,保障公文传递;在地方设行中书省,掌握地方的军政大权,行政效率高;设宣政院管理吐蕃地区;设置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加强对西域的管辖;设置澎湖巡检司经略台湾。原因:元朝疆域辽阔,交通不便;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各种社会矛盾复杂。解析:(1)影响:根据材料一“对解决藩镇跋扈,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作用,在客观上也是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可知,抑制了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防止内部动乱,巩固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一“这些措施虽然解决了中央与地方藩镇的矛盾,却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可知,导致了宋朝的积贫积弱;根据材料一“实行兵将分离政策,带来了将帅无权,指挥不灵,以致军队战斗力削弱的弊端。”可知,兵将分离,将帅无权,军队战斗力弱;根据材料一“由于各级政府权力的分散,形成了叠床架屋的官僚机构,官吏众多,行政效率低”可知,权力分散,行政效率低;冗官冗费,财政开支过大,造成财政危机。综合以上,可知,宋代加强中央集权措施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积极影响是抑制了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防止内部动乱,巩固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消极影响是兵将分离,将帅无权,军队战斗力弱;机构臃肿,权力分散,行政效率低;冗官冗费,财政开支过大,造成财政危机。(2)措施:根据材料二“在全国范围内设置十个行省,成为地方的最高统治机关,行省于地方事务,无所不统。”可知,在地方设行中书省,掌握地方的军政大权,行政效率高;并结合所学可知,元朝在全国范围内修筑驿道,设立驿站,设置急递铺,保障公文传递;设宣政院管理吐蕃地区;设置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加强对西域的管辖;设置澎湖巡检司经略台湾。原因:根据材料二“行省制的设置,是由当时境土辽阔、交通不便,以及蒙古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内地原来深刻的矛盾没有缓和,而民族矛盾又很尖锐的形势需要所决定的。”可知,元朝疆域辽阔,交通不便;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各种社会矛盾复杂。17.(2023·湖南湘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自国家出现以来,中国历代都制定不同的政治制度来实现社会治理。记述出处史料1武帝雄才大略,即位之初,……始分藩国,而子弟毕侯矣。……征匈奴四十馀,匈奴远遁,日以削弱宁欣《古代历史史料汇编》史料2太宗曰:“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司马光《资治通鉴》192卷史料3(太祖)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朱熹《朱子语类》史料4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大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赵翼《檐曝杂记》材料二国学大师钱穆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然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要实现中国的民主化,我们首先要认识和了解祖宗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智慧。在此基础上,再去认识西方的政治制度,将适合中国国情的部分移植过来。——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根据材料一,概括材料所述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并援引材料一中史料信息加以说明。(8分)(2)结合近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历程,谈谈你对材料二观点的理解。(8分)答案:(1)发展趋势1:中央集权日益凸显。说明:史料1反映了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地方诸侯力量;军事上远征匈奴,解决边患,巩固中央集权。史料3反映了宋太祖鉴于自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弊端,削弱地方力量,将兵权和财权均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发展趋势2:君主专制不断加强。说明:史料2反映的是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以加强皇权。史料4反映的是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军机大臣上传下达,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2)观点:政治制度创新应在批判中继承发展。理解:民族资产阶级主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并领导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但失败实践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新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民族区域自治制、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参照了中国古代政治的集中,又参照了近代中国、西方的民主法治,在传承文明、学习西方、立足国情、有所创新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解析:(1)“趋势1”,依据材料一信息“始分藩国,而子弟毕侯矣”“(太祖)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得出,中央集权日益凸显。“说明”,依据材料一信息得出,史料1反映了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地方诸侯力量,军事上远征匈奴,解决边患,巩固中央集权;史料3反映了宋太祖鉴于自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弊端,削弱地方力量,将兵权和财权均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趋势2”,依据材料一信息“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得出,君主专制不断加强。“说明”,依据材料一信息得出,史料2反映的是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以加强皇权;史料4反映的是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军机大臣上传下达,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2)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解题的思维过程是:首先,认真阅读材料信息;然后,提取材料中的观点;再次,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观点”,依据材料二信息“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然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得出,政治制度创新应在批判中继承发展。“理解”,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资产阶级推行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的教训、新中国建设新型民主制度的经验等角度分析论述。18.(2022·湖北恩施一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制度的“可视化”】下图为小楚同学在开展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的探究学习时,绘制的某一时期君权和相权的受力分析图。君权和相权的受力分析请以小楚同学的分析图为范本,围绕中外历史上的某一制度,绘制一幅类似的示意图,并进行解读。(12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答案:制度: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解读:美国三权分立制度,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别交给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行使,三个国家机关互相独立,既保持各自的权限,又相互制约保持平衡。三权分立制度中各国家机关相互合作,相互制约,能有效防止国家权力滥用,有利于维护公民权利。但同时也影响国家权力的统一,三权之间的互相牵扯易导致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现象发生,因此要辩证看待。解析:图中的“中书省、御史台和枢密院”可看出是元朝政治制度,三个“力”的合力为零体现权力的制衡,相应的中外制度还有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总统、国会和最高法院互相制约保持平衡。考生同时要注意运用唯物史观来辩证看待问题,注意答出制度的利弊影响。即美国三权分立制度,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别交给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行使,三个国家机关互相独立,既保持各自的权限,又相互制约保持平衡。三权分立制度中各国家机关相互合作,相互制约,能有效防止国家权力滥用,有利于维护公民权利。但同时也影响国家权力的统一,三权之间的互相牵扯易导致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现象发生,因此要辩证看待。19.(2023·江苏高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适应当时大量兴起的新式学校的急需,为满足社会对“新学”和“西学”的认知渴求,中国出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译介新式教科书的运动,京师大学堂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京师大学堂引进西方教科书概况阶段概况备注起始阶段(从1898年创办到1900年7月停办)引进的教科书较为有限。《大学堂章程》规定:要建立编译局,翻译西方学堂教科书,以收实效。1898年7月3日,光绪帝发布上谕,正式建立译书局。1.大学堂1902年设立藏书楼“广集中西要籍,以供士林浏览而广天下风气”,调取江、浙等省官书局各种书籍。2.大学堂为全国各地的学堂提供教材或者书目,各省新式学堂所用教科书要由其所定(学部成立前)。繁荣阶段(从1902年重建到1905年1月底学部成立)引进教科书的高潮阶段。上海译书分局、译学馆相继成立。1903-1905年购买西方教科书总数574部,其中社会科学和人文类421部,自然科学、应用科学类153部。译学馆甲柜所藏书目共127部,除8部是中国书籍,其余119部全部是日本教科书,其余四个柜子的书目也是一样。趋缓阶段(从学部成立到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引进教科书的步伐减缓。1904年译书局和上海译书分局停办,1905年学部编译图书局成立,中国人兴起自编教科书的高潮。——摘编自张运君《京师大学堂和近代西方教科书的引进》综合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12分)(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答案:示例1论题1:京师大学堂引进西方教科书深受时代背景的影响。论述1:《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京师大学堂创建于戊戌维新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TS 60870-5-7:2025 EN Telecontrol equipment and systems - Part 5-7: Transmission protocols - Security extensions to IEC 60870-5-101 and IEC 60870-5-104 protocols applyin
- 【正版授权】 IEC 63185:2025 EN-FR Measurement of the complex permittivity for low-loss dielectric substrates balanced-type circular disk resonator method
- 【正版授权】 IEC 61000-4-11:2004 FR-D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 - Part 4-11: Testing and measurement techniques - Voltage dips,short interruptions and voltage variations immun
- 【正版授权】 IEC 60335-2-45:2024 EXV EN Household and similar electrical appliances - Safety - Part 2-45: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portable heating tools and similar appliances
- 【正版授权】 IEC 60204-1:1997+AMD1:1999 CSV EN-D Safety of machinery - Electrical equipment of machines - Part 1: General requirements
- 电气安全装置课件
- 酱香酒知识培训课件下载
- 2025年新生儿科护士个人工作方案
- 2025年机关党建年度工作方案演讲稿
- 教职工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 07J501-1钢雨篷玻璃面板图集
- 明线改暗线施工方案范本
- 普通诊所污水、污物、粪便处理方案及周边环境情况说明
-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册复习人教版课件
- 《劝学》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学生版)
- 微观市场潜力分析课件
- 新课标下如何上好音乐课
- 员工宿舍物业管理服务方案
- 专题人寿保险的九大法律优势
- 工程结算审核服务方案技术标
- 老旧小区改造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