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卷(新疆卷)(解析版)_第1页
2023年中考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卷(新疆卷)(解析版)_第2页
2023年中考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卷(新疆卷)(解析版)_第3页
2023年中考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卷(新疆卷)(解析版)_第4页
2023年中考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卷(新疆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中考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卷(新疆卷)历史(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75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陶礼器与成套乐器等陪葬品,其主要文化因素如彩绘龙纹、三足器与燕山以北和河曲地带有关,也有大汶口文化的背壶、良渚文化的刀俎。据此可知,当时(

)A.多种文化交流与融合 B.已经迈入阶级社会C.出现国家的初始形态 D.区域发展相对平衡答案:A解析:根据“其主要文化因素如彩绘龙纹、三足器与燕山以北和河曲地带有关,也有大汶口文化的背壶、良渚文化的刀俎”可知,材料反映出土的礼器、乐器等文物包含燕山以北、河曲地带、大汶口、良渚等多地的文化因素,体现了当时已经出现多种文化交流与融合,A项正确;单从材料出土的文物不足以证明已经迈入阶级社会,排除B项;仅有礼器、乐器的陪葬品不能说明出现国家的初始形态,排除C项;材料反映出土的文物包含燕山以北、河曲地带、大汶口、良渚等多地的文化因素,不能说明区域发展相对平衡,排除D项。故选A项。2.下面某学习小组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时整理的摘要。根据学习摘要,我们可以推测该小组探究的主题应该是春秋时期的(

)A.经济发展 B.政治动荡 C.文化发展 D.社会剧变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发展,尤其是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在政治上,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的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兴起,如孔子不仅是大思想家,也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所以说春秋时期是社会剧变的时期,D项正确;经济发展、政治动荡以及文化发展,只是社会剧变的一个方面,不能全面概括,排除ABC项。故选D项。3.汉初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推行休养生息。武帝即位后,对匈奴用兵,采取盐铁官营、告缗等一系列政策汲取大量社会财富解决财政危机,加强中央集权。汉朝对匈奴政策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和亲政策产生积极效应 B.汉代重新实现大一统C.人民渴望和平统一 D.国家实力的明显增强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经过“文景之治”为西汉的西汉强盛打下基础。汉武帝政治上施行“推恩令”基本上解决了王国问题,经济上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又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汉进鼎盛奠定了经济基础。西汉国力的强盛直接影响到了对匈奴的态度,D项正确;和亲政策产生积极效应、人民渴望和平统一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C项;汉代实现大一统是一系列措施(包括北击匈奴)的结果,排除B项。故选D项。4.“饮酪”一直是胡族典型的饮食习惯。秦汉时期,中原地区少有饮酪者。但《齐民要术》中却记载了当时黄河中下游地区乳酪的生产加工技术。这一变化体现了(

)A.中外文化沟通日益密切 B.南北经济联系的扩大C.胡族饮食广受人们喜爱 D.北方的民族交流加强答案:D解析:乳酪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常见食物,但《齐民要术》中却记载了当时黄河中下游地区乳酪的生产加工技术,体现的是与北方民族交流加强,从而促进了饮食的改变,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国内的民族交往,没有反映中外文化沟通,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饮食的变化,不能反映南北经济联系的扩大,排除B项;“《齐民要术》中却记载了当时黄河中下游地区乳酪的生产加工技术”不能说明胡族饮食广受人们喜爱,排除C项。故选D项。5.对下图所示时间轴解读正确的是(

)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力量消长C.各民族政权一直处于和平状态 D.各民族政权之间边境贸易频繁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时间轴信息“辽建立”“北宋建立”“宋辽和议”“西夏建立”“宋夏和议”“金灭辽”“宋金和议”等信息可知,两宋时期民族政权长期并立,在这一过程中,有的政权如辽、北宋等走向了衰亡,有的政权如金等逐渐崛起,因此反映了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力量消长,B项正确;根据“宋辽和议”“宋夏和议”“金灭辽”“宋金和议”等可知各民族政权之间有战有和,并非始终处于战争状态或和平状态,排除AC项;题干反映各民族政权之间有战有和,并没有反映边境贸易频繁,排除D项。故选B项。6.近代一批先进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冲破“贵华夏”“贱夷狄”的传统思想观念的藩篱,开始以一种新眼光审视世界。这一新眼光主要“新”在(

)A.反帝反封建成为斗争目标 B.鸦片战争的失败激发了国人的爱国心C.一些有识之士开启了学习西方的思潮 D.“强国御侮”成为那个时代的最强音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近代中国由先进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冲破“贵华夏”“贱夷狄”的传统观念,重新审视世界的事件是洋务运动。19世纪中期,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他们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C项正确;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不会反封建,排除A项;鸦片战争并未唤醒中华民族觉醒,排除B项;19世纪末,在甲午战败和瓜分危机面前,中国各个阶层起来抗争,“强国御侮”成为当时的时代最强音,排除D项。故选C项。7.下图中数字标明的地点,都是抗日战争期间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下列选项中,数字与对应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A.①—打破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B.②—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C.③—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激战D.④—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的起点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的台儿庄战役,由李宗仁指挥,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C项正确;①沈阳发生了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的起点,排除A项;②是卢沟桥,发生了卢沟桥事变,是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排除B项;④是平型关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排除D项。故选C项。8.1946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中共中央对时局的声明》写道:“本党认为蒋介石……没有任何理由推翻自己所签字的神圣协定,只要他们有这种最低限度的诚意,本党一定继续与他们通力合作,以求和平的真正实现,民主的真正开始。”这份声明发表的背景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重庆谈判的进行C.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D.内战的全面爆发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946年10月18日”,“本党认为蒋介石……没有任何理由推翻自己所签字的神圣协定,只要他们有这种最低限度的诚意,本党一定继续与他们通力合作,以求和平的真正实现,民主的真正开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因此这份声明发表的背景是内战的全面爆发,D项正确;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胜利,与“1946年10月18日”不符,排除A项;重庆谈判,是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陪同下飞抵重庆,同国民政府进行谈判,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与“1946年10月18日”不符,排除B项;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举行,会议讨论了建立联合政府、和平建国纲领、召开国民大会、修改宪法草案、整编军队等问题,并通过一系列决议,再一次确定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与“1946年10月18日”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9.《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的多余房屋。但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地主兼营的工商业及其直接用于经营工商业的土地和财产,不得没收。”由此可见,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消灭地主阶级,清算其历史罪行B.使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C.有限保护地主,防止社会暴乱D.促进经济恢复发展,巩固新生政权答案:D解析:从“‘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地主兼营的工商业及其直接用于经营工商业的土地和财产,不得没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没收地主多余的财产,将地主多余的土地分给农民,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保留地主的其他财产,有利于稳定地主阶级,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由此可知,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促进经济的恢复发展,巩固新生政权,D项正确;“消灭地主阶级,清算其历史罪行”与题干“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地主兼营的工商业及其直接用于经营工商业的土地和财产,不得没收”不符,排除A项;“使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与“有限保护地主,防止社会暴乱”,其目的都是为了巩固政权,因此,BC项并不是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排除BC项。故选D项。10.1953年10月,卫生部党组向中央报告,确定卫生工作的重点首先是要强调工矿卫生和城市医疗工作,使农村卫生工作和互助合作运动密切结合,并继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防治对人民危害性最大的疾病。这一举措的施行(

)A.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服务“一五”计划建设的开展C.促进农村土地改革工作的完成 D.保障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953年10月,中共卫生部党组向中央报告,确定卫生工作的重点首先是要加强工矿卫生和城市医疗工作,使农村卫生工作和互助合作运动密切结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我国从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题干举措有利于一五计划的顺利开展,B项正确;1952年底国民经济的恢复完成,排除A项;1952年土地革完成,排除C项;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战争结束,排除D项。故选B项。11.某班拟开设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主题的公开课,四个小组准备了相关素材。下列哪组素材全部符合主题(

)A.甲组:影片《我的1919》、《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版)》、小岗村的故事B.乙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影片《长津湖》、对外开放示意图C.丙组:“大跃进”时期的漫画、《开国总理周恩来》、视频《香港回归》D.丁组:改革开放图片集、《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开始于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理论,D项正确;A项中小岗村的故事符合主题,影片《我的1919》反映的是建国前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版)》反映的是中国建国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B项中对外开放示意图符合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和影片《长津湖》反映的是新中国政权的巩固,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C项中“大跃进”时期的漫画反映的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失误,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12.邓小平说:“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是个有力量的国家。”邓小平旨在强调香港回归祖国的原因是(

)A.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 B.谈判代表的特殊本领C.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D.“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答案:C解析:由材料“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是个有力量的国家”,可分析得出邓小平强调香港回归祖国的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C项正确;材料无关中英双方的谈判,排除A项;由材料“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可见香港回归并非谈判代表的特殊本领,排除B项;材料无关“一国两制”,排除D项。故选C项。13.《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之主的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就要被砍掉。此规定反映的是(

)A.古巴比伦王国对奴隶有一定的保护B.古巴比伦王国不允许理发师为奴隶理发C.理发师在古巴比伦国地位很低D.古巴比伦王国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人的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就要被砍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时期两河流域地区的社会面貌。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强调不得擅自去掉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实际上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D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古巴比伦王国对奴隶有一定的保护,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未经奴隶之主的许可,理发师不能把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而不是古巴比伦王国不允许理发师为奴隶理发,排除B项;材料不能反映理发师在古巴比伦国地位很低,排除C项。故选D项。14.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建立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反法西斯国家之间相互支援,最终赢得战争的胜利。由此分析,这场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A.西方大国的参战 B.原子弹的使用 C.世界人民的团结 D.联合国的成立答案:C解析:由“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反法西斯国家之间相互支援……胜利”分析可知,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世界人民的团结,C项正确。西方大国的参战不是根本原因,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是胜利的根本原因,A项正确;原子弹的使用不是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是胜利的根本原因,排除B项;联合国成立于二战后,排除D项。故选C项。15.下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到的图文资料。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A.网络技术的研发 B.人类与环境污染C.妇女地位的提高 D.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答案:D解析: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受历史、文化传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妇女在许多方面还没有取得与男性完全平等的权利。随着全球范围内工业化的推进,生态环境恶化成为严重的问题。网络安全、男女地位的不平等、环境恶化问题都是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的主题是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D项正确;图2和图3与网络技术的研发无关,排除A项;图1和图2与环境污染无关,排除B项;图1和图3与妇女地位的提高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第Ⅱ卷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5分)16.(本题10分)判断题:阅读下表后判断:项目遵义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1935年1月1978年12月主要内容纠正了博古等人的错误指导思想;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冲破长期“左”的错误思想束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转折点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重大影响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为长征的胜利和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以下表述:正确反映上述信息的,请在答题卷相应位置涂“正确”;违背了上述信息所表达意思的,请在答题卷相应位置涂“错误”;上述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卷相应位置涂“没涉及”。(1)两次会议分别开创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新局面。(2)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3)两次会议分别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4)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5)两次会议都表明中国共产党有及时纠错的能力和担当。答案:(1)正确(2)未涉及(3)不正确(4)正确(5)正确解析:(1)由材料“为长征的胜利和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可知,两次会议分别开创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新局面,故题干表述正确。(2)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在材料中没有涉及。(3)由材料“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可知,两次会议分别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违背了上述信息所表达意思。故题干表述错误。(4)由材料“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故题干表述正确。(5)由材料中的会议内容及影响可知,两次会议都表明中国共产党有及时纠错的能力和担当,故题干表述正确。三、综合题(共35分17.(本题10分)外交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材料一

文献1文献2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于条约期满而止。革命以前,满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偿还之责。不变更其条件。凡革命以前满政府所让与其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之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摘自南京临时政府《告各友邦书》(1912年1月2日)第五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第五十五条

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摘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9月29日)材料二

经过这一时期(新中国成立到五十年代末期)外交工作,新中国在国际上已经站稳了脚跟。到1956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已有25个,为中国外交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摘编自唐家璇《新中国外交的光辉历程》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参与国际事务大事记(部分)

1952年加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①1972年加入世界气象组织1984年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1991年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2001年加入处理世界贸易问题的②2014年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2017年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1)依据材料一,比较《告各友邦书》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外交政策上的不同点。(3分)(2)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上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用史实说明这一结论。(3分)(3)将材料三中①②处补充完整。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出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所带来的影响。(4分)答案:(1)尊重列强权益,承认不平等条约;坚持独立自主,反对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亚非会议(或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任意两点即可)(3)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世界贸易组织。影响: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任意两点即可)解析:(1)根据“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于条约期满而止”“各国个人种种之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可知,《告各友邦书》尊重列强权益,承认不平等条约;根据“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坚持独立自主,反对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2)根据所学,可列举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等史实进行说明。(3)根据所学可知,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根据所学可知,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②世界贸易组织。影响: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可从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等进行总结。18.(本题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代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其中的勾栏成为早期的剧场。宋代戏剧的剧种和形式更加丰富。究其原因,宋代城市的商业活动十分活跃,店铺林立,浓厚的商业氛围扩大了从商群体,使城市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材料二1925年,黄埔军校创办了血花剧社,随北伐军开展宣传工作,以下是血花剧社部分剧目。序号剧目简介①《碧血黄花》歌颂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革命精神②《皇帝梦》嘲讽企图恢复帝制的袁世凯③《革命军来了》揭露直系、奉系等反动军阀破坏革命的真面目材料三

1937年,上海救亡演剧队成立后创作了反映抗战史实的剧目,如《血祭九一八》《保卫卢沟桥》《台儿庄之战》等。他们还深入前线、城镇、乡村,演出了《同心全力打东洋》《弟兄们拉起手来》《全民抗战》《为自由和平而战》等戏剧。——摘编自何云贵《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戏剧组织》材料四

某校举办世界戏剧欣赏活动,播放以下剧目。序号剧目简介①《迥异的阴影》1949年苏联经典的反美戏剧②《五月三部曲》反映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历史的阿根廷戏剧③《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苏联卫国战争中苏军女战士打击德寇④《圣雄甘地》讲述甘地故事的印度戏剧⑤《勇士之家》太平洋战争中美军士兵侦察日本占领的岛屿⑥《在那里》表现被柏林墙分离的东、西德兄弟情(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宋代“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的名称。分析宋代戏剧发展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其中反映北伐战争的剧目,(写序号)并分析血花剧社对北伐战争所起的作用。(2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反映抗战史实的剧目,说出相关历史事件及影响。归纳救亡演剧队演出剧目体现的抗战精神。(2分)(4)依据材料四,为以下两个主题分别选出两个剧目。要求:依照示例,填写序号。(4分)答案:(1)瓦子;商业繁荣、城市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等。(2)③;宣传了革命思想,鼓舞了北伐军的斗志等。(3)例如:《保卫卢沟桥》,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爱国主义,不畏强暴,团结一致,百折不挠等。(4)主题1:③⑤;主题2:①⑥。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起来。开封城内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瓦子”,瓦子中圈出专供演出的圈子叫“勾栏”;根据材料一“究其原因,宋代城市的商业活动十分活跃,店铺林立,浓厚的商业氛围扩大了从商群体,使城市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可知宋代戏剧发展的原因是商业繁荣、城市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等。(2)根据材料二“揭露直系、奉系等反动军阀破坏革命的真面目”结合所学,可知北伐战争是指国共第一次合作讨伐北洋军阀,可知③是反映北伐战争的剧目;根据材料二“1925年,黄埔军校创办了血花剧社,随北伐军开展宣传工作”可知血花剧社宣传了革命思想,鼓舞了北伐军的斗志,对北伐战争起宣传鼓舞作用。(3)根据材料三任意挑选抗战剧目,如《保卫卢沟桥》,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7月7日,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拒。随即炮轰我军防地,中国守军奋起反击。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体现了爱国主义,不畏强暴,团结一致,百折不挠的抗战精神。(4)根据材料四的主题结合所学,可知反法西斯战争是二战反法西斯联盟与日德发生的战役,剧目包含③苏联卫国战争中苏军女战士打击德寇和⑤太平洋战争中美军士兵侦察日本占领的岛屿;美苏冷战包含美苏对抗以及东德西德等事件,剧目包含①1949年苏联经典的反美戏剧和⑥被柏林墙分离的东、西德兄弟情。19.(本题13分)历史学习的方法多种多样,为提升同学们的历史学科素养,老师运用了如下学案。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任务一【识别史料一寻找历史证据】(1)按照史料价值的不同,史料可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前者指接近或直接当时历史发生时所产生,可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根据下列史料所属类别,将相应空格处的内容补充完整。(只填序号)(4分)①罗马大竞技场遗址

②《大国崛起》纪录片

③《拿破仑传》

④《查士丁尼法典》A.直接史料:_________________B.间接史料:_________________任务二【运用图表一归纳历史特征】——摘编自部编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2)请写出上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历史事件。(3分)任务三【分析数据一阐释历史现象】英国国民经济结构变化表时间农业所占比例工业所占比例1770年40%16%1821年24831%——演编自《大国崛起·工业先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