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八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合考试生物试卷_第1页
黑龙江省八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合考试生物试卷_第2页
黑龙江省八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合考试生物试卷_第3页
黑龙江省八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合考试生物试卷_第4页
黑龙江省八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合考试生物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八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合考试生物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总分评分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叙述,不正确的是()A.脂质中的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所有细胞都含有磷脂B.叶肉细胞吸收的氮元素可用于合成核苷酸、蛋白质、磷脂和淀粉C.糖蛋白、激素、抗体、酶等都是具有特异性识别的物质D.C,H,O,N,P是ATP、核酸、生物膜等共有的化学元素2.下列关于蓝藻和黑藻的叙述,正确的是()A.蓝藻、黑藻都属于自养型的真核生物B.蓝藻的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转录,在细胞质中翻译C.黑藻细胞有氧呼吸产生的终产物可以自由扩散方式出细胞D.蓝藻和黑藻细胞都具有生物膜系统,利于细胞代谢有序进行3.“结构和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体中基粒类囊体结构可扩大生物膜面积,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的速率B.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有利于细胞生命活动的高效进行C.根尖成熟区的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有利于根吸收水分D.线粒体内、外膜在功能上的差异主要与膜蛋白和磷脂的种类和数量有关4.下列关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淋巴因子使致敏的B细胞增殖分化B.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C.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发生电位变化D.RNA聚合酶催化遗传信息的转录5.给小鼠注射秋水仙素后,秋水仙素能够顺浓度梯度进入正常细胞,使细胞内秋水仙素的含量升高;小鼠癌细胞膜上的一种转运蛋白(MDR)能将秋水仙素从细胞内单向转运到细胞外,使细胞内的秋水仙素含量不会升高。相关推测合理的是()A.抑制MDR活性可使癌细胞加快运出秋水仙素B.癌细胞运出秋水仙素的过程需要消耗ATPC.温度变化不影响癌细胞运出秋水仙素D.正常细胞膜上MDR的含量高于癌细胞6.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中有两种氨基酸含有S。已知某一蛋白质分子中含有一个硫原子,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蛋白质分子除了含有S元素外,还含有C、H、O、NB.该蛋白质分子完全水解后最多可以得到约20种氨基酸C.该蛋白质可能由一条、两条或多条肽链组成D.该蛋白质分子中有“-N-C-C-N-C-C-…”的重复结构7.下列有关高中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实验中,可见细胞质的流动和叶绿体中的类囊体结构B.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实验中,先将酶与底物在室温下混合后于不同温度下保温C.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中,经诱导的根尖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的形态D.在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应从静置培养液中部取样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8.如图是细胞分裂和分化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G0期细胞可暂时不进行增殖,但在适当刺激下可重新进入细胞周期B.干细胞能够分裂和分化,可以无限增殖C.细胞分化后形成的不同细胞中,核DNA,mRNA和蛋白质一般不同D.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是等同的9.自由基学说是一种细胞衰老假说。下图是自由基学说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由图可知,②①过程引起的作用效果属于负反馈调节B.若过程③攻击的是酪氨酸酶,则会引起白化病C.自由基可能引起细胞衰老,但不会引起细胞癌变D.过程④可能导致细胞中蛋白质种类或数量发生改变10.吡唑醚菌酯能阻止线粒体内膜上的反应过程而抑制细胞呼吸,据此推测该物质可以()A.直接抑制线粒体内产生CO2的反应过程B.降低细菌和真菌细胞中ATP的产生速率C.抑制酵母菌在无氧环境中的酒精发酵过程D.用于治理需氧型真菌所引起的农作物感染11.下列有关科学实验方法及技术,叙述正确的是()A.科学家证明DNA以半保留方式复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B.萨顿提出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推论,运用了假说-演绎法C.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类比推理法D.艾弗里利用肺炎双球菌研究遗传物质时,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12.2021年5月,世卫组织将最早在印度发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B.1.617.2命名为”德尔塔”(Delta变体(RNA病毒)。相较于其他变体,德尔塔变体不仅能提高与肺部细胞膜上的ACE2受体的亲和力,还能提高其逃逸免疫系统的能力。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德尔塔变体通过理化方法灭活后可制成安全可靠的疫苗B.德尔塔变体在人体内环境中大量増殖,并破坏肺部细胞引起患者呼吸困难C.德尔塔变体的核酸彻底水解,可得到6种产物D.德尔塔变体感染的体细胞被免疫系统清除,属于细胞凋亡13.如图所示为某生物的基因表达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过程发生在真核细胞内,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DNA双螺旋解开B.若合成一条肽链时脱去了100个水分子,则该条肽链中至少含有102个氧原子C.RNA与DNA的杂交区域中既有A—T又有U—A之间的配对D.该基因翻译时所需tRNA与氨基酸的种类数不一定相等14.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 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 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15.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自然条件下,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都能进行基因重组B.一对等位基因不能进行基因重组,一对同源染色体可以进行基因重组C.一个YyRr的雄性个体一定可以产生四种1:1:1:1的雄配子D.F1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随机结合属于基因重组的一种类型16.“番茄没有小时候的味道了”是由于人们在选育番茄时更注重品相而忽略了风味所导致的。如一个与番茄风味相关的基因t可在90%以上的野生番茄中检测到,但仅有不到7%的栽培番茄含有此基因。从进化的角度来看,人工选育()A.使番茄形成了新物种B.为番茄进化提供了原料C.使番茄基因库消失D.使番茄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17.生物进化研究中涉及众多的生物学概念。下列对相关概念的描述和理解,错误的是()A.种群既是物种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也是繁殖的单位B.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这个种群的基因库C.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导致不同群体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D.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竞争实现的18.据报道,2017年我国二胎出生率显著提高,占总新生人口数量的51.2%,但是高龄产妇生下患有遗传病孩子的概率也明显增加,下面有关遗传病及其预防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内比正常人多一个染色体组B.高龄夫妇在形成生殖细胞时发生染色体变异的概率更高一些C.可通过B超检查出苯丙酮尿症、猫叫综合症等单基因遗传病胎儿D.染色体变异导致患者病情很重,所以染色体异常者均在胚胎时期死亡19.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DNA复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DNA聚合酶催化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与模板链上的脱氧核苷酸形成氢键B.核DNA的复制发生在所有细胞中C.复制可发生在细胞核中,也可发生在线粒体和内质网中D.DNA复制需要的原料中不含尿嘧啶核糖核苷酸20.如果用3H、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是()A.可在外壳中找到3H、15N和32P B.可在DNA中找到3H、15N和32PC.可在外壳中找到3H、32P和35S D.可在DNA中找到15N、32P和35S21.下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有几项正确()①淋巴细胞只存在于D中②葡萄糖分解只发生在C中③A的渗透压升高会导致组织水肿④胰岛素、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B中A.1项 B.2项 C.3项 D.4项22.下列各组物质可以肯定不是生物体的内环境成分的是()A.H+、乳酸、乳酸钠、Ca2+、碳酸氢钠B.解旋酶、呼吸氧化酶、酪氨酸酶、ATP合成酶C.CO2、K+、尿素、血浆蛋白、神经递质D.氨基酸、抗体、淋巴因子、肾上腺素23.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常出现胰岛素利用障碍,从而导致糖尿病。服用降压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糖。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高血压是引起糖尿病的直接原因B.高血压会导致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水平偏低C.服用ACEI后,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可能增强D.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受体内合成的ACEI的调节24.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激素调节是植物生命活动唯一的调节方式B.赤霉菌产生的赤霉素会使水稻得恶苗病,体现了植物激素有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C.干热后又遇大雨的小麦种子容易在穗上发芽,可能与脱落酸遇高温容易降解有关D.基因通过控制植物激素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属于基因对植物性状的直接控制25.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因此对其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可采用标志重捕法B.预实验可以检测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浪费C.达尔文的实验不能证明胚芽鞘的向光性生长是某种化学物质引起的D.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26.一段时间内,某自然生态系统中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变化乙种群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t0~t4时间段,甲种群增长符合S形曲线B.甲种群在t4时刻数量最大C.若甲种群是有害动物,则在t3时刻进行防治效果最佳D.乙种群的数量在t4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可能还会继续增加27.我国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道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可体现植物的向光性B.“螟蛉有子,蜾蠃负之”可体现生物之间存在种间互助的关系C.“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可体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茂林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可体现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28.人体皮肤瘙痒的感觉与神经递质“5-羟色胺”有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痒觉和痛觉的形成都属于人体的非条件反射B.当神经细胞兴奋时,Na+会内流C.神经递质进入受体细胞后,会引起后者兴奋或抑制D.神经递质、激素、酶等细胞间信息分子发挥完作用后会被灭活29.如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所组成的食物网,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丙和丁、乙和丁都存在竞争关系B.若该湖泊受到DDT污染,则甲体内DDT浓度最高C.该生态系统结构只包括湖泊中所有的生物D.湖泊生态系统中只有群落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30.如图表示某生物的纺锤体,纺锤体由动粒微管,极微管和星体微管组成,细胞分裂后期需要马达蛋白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此图一定不是高等植物的分裂图B.如图所示的时期可能为细胞分裂中期C.微管的化学本质是纤维素D.马达蛋白的运动需要消耗能量31.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保护丹顶鹤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滩涂湿地生态系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影响丹顶鹤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保护区内生物的种间关系B.保护区内物种呈镶嵌式分布,体现了群落具有复杂的垂直结构C.严格有效的保护使该生态系统维持稳定而不发生群落演替D.该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属于间接价值32.下列关于物质X跨膜运输的描述,错误的是()A.若X是水分子,则其既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又能通过相应通道进入细胞B.若X是葡萄糖,则在顺浓度梯度的情况下可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C.若X是钠离子,则其进入细胞的方式一定是主动运输且与氧气浓度有关D.若X是尿素分子,则其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且与氧气浓度无关33.下列有关细胞中“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光合作用一定在叶绿体中进行

②有氧呼吸一定在线粒体中进行,有H2O生成一定不是无氧呼吸,产生CO2一定不是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

③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

④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

⑤所有生物的蛋白质一定是在核糖体上合成

⑥有中心体的生物一定不是高等植物A.①③⑤⑥ B.②④⑥ C.④⑤ D.⑤⑥34.种群中产生大量的可遗传的变异,这些变异的产生是不定向的,其中对“不定向”的理解错误的是()A.变异不一定与环境变化的方向一致B.各种变异的方向不同C.变异不一定都适应环境D.各种变异不可能与环境变化的方向一致35.下列各项的结果中,不可能出现1∶1比值的是()A.基因型为AaXBY的某动物,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的种类比B.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绿色圆粒豌豆(yyRR)杂交,子代的性状比C.一只红眼XAY与一只白眼果蝇(XaXa)杂交后,子二代中红眼与白眼的性状之比D.15N标记的DNA在14N培养液中半保留复制两次后,含15N与含14N的DNA数量之比36.下图为一只果蝇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朱红眼基因cn、暗栗色眼基因cl为非等位基因B.在有丝分裂中期,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C.在有丝分裂后期,基因cn、cl,v、w不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D.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cn、cl、v、w可能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37.将纯合的野鼠色小鼠与棕色小鼠杂交,F1代全部表现为野鼠色。F1个体间相互交配,F2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野鼠色∶黄色∶黑色∶棕色=9∶3∶3∶1。若M、N为控制相关代谢途径的显性基因,据此推测最合理的代谢途径是()A.B.C.D.38.为了培育矮杆抗锈病的水稻新品种,用纯合的二倍体水稻品种高秆抗锈病(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ddtt)进行育种时(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一种方法是杂交得到F1,F1再自交得到F2;另一种方法是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得到相应植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前一种方法所得的F2中重组类型、纯合子各占5/8、1/4B.后一种方法所得到的植株中可用于生产的类型比例为2/3C.前一种方法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原因是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D.后一种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是由于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39.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胶质细胞。研究表明,该细胞能将神经元活动产生的过多的钾通过主动运输泵入细胞内,保障神经元的正常活动;且其细胞膜上存在与神经元相同的神经递质受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结构类似,由营养中心细胞体和起连接作用的树突和轴突组成B.脑中缺氧时,星形胶质细胞利用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C.星形胶质细胞功能减弱会影响钾在神经元细胞内外的分布,从而降低脑的兴奋性D.存在于海马区的星形胶质细胞有可能也参与信息的传递、调节以及学习、记忆等活动40.同域共存是指一些生物生存在同一个区域,由于竞争关系而导致对环境的需求发生错位的现象,譬如共同生活在加勒比海地区岛屿上的两种安乐蜥,通过摄取食物不同的方式实现了同域共存。下列不属于同域共存的是()A.杜鹃在林冠层栖息,画眉在林下层生活B.高海拔田鼠和鼢鼠在不同时间出来觅食C.为躲避狐狸,兔子选择与狐狸不同区域活动D.不同温度喜好的蜥蜴,选择不同阳光照射度的灌木栖息二、综合题41.2021年9月24日,《科学》刊发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在淀粉人工合成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性进展。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人工光合作用系统可利用太阳能合成糖类,相关装置及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甲、乙表示物质,模块3中的反应过程与叶绿体基质内糖类的合成过程相同。(1)该系统中执行相当于叶绿体中光反应功能的模块是,模块3中的乙为。(2)若正常运转过程中气泵突然停转,则短时间内乙的含量将(填:“增加”或“减少”)。若气泵停转时间较长,模块2中的能量转换效率也会发生改变,原因是。(3)在与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相等的情况下,该系统糖类的积累量(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植物,原因是。(4)干旱条件下,很多植物光合作用速率降低,主要原因是。人工光合作用系统由于对环境中水的依赖程度较低,在沙漠等缺水地区有广阔的应用前景。42.下图左边为某家庭的遗传系谱图,已知该家庭中有甲(A、a基因控制)(乙(B、b基因控制)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另一种是白化病:右图表示的是该家庭成员个体细胞分裂过程中控制甲、乙两种遗传病的基因所在两对染色体的变化。请据图回答:(1)根据上图判断,乙病属于哪一种遗传病,Ⅱ4的基因型是。(2)Ⅱ4和Ⅱ5再生一个孩子,患两种病的概率是。(3)图①细胞处于期,该家庭中哪个个体的染色体和基因组成可以用图①表示。(4)图②细胞中有个染色体组(5)人类基因组计划旨在发现所有人类基因并搞清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其成果对治疗人类遗传病具有积极意义。在人类基因组研究过程中共需测定条染色体上的基因。43.痛觉是有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产生的感觉,是有机体内部的警戒系统,它能引起防御性反应,具有保护作用及重要的生物学意义。但是强烈的疼痛会引起机体生理功能的紊乱,甚至休克。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的痛觉感受器接收到伤害性刺激时,会产生兴奋,兴奋传至形成痛觉。(2)人体剧烈运动后常常会感觉到肌肉酸痛,这是因为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了,导致细胞外液中H+增加,H+激活了痛觉感受器上的H+门控离子通道从而引发痛觉。一段时间后,酸痛感逐渐消除,原因是。(3)人体发生强烈的疼痛常需要药物镇痛,很多传统中药在镇痛方面有着独到的疗效,且毒副作用相对较少,近年来受到广泛的重视。有研究表明,草乌(一种中药)具有止痛作用可能与其能降低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有关。请设计实验验证该结论:要求补充完善下面实验思路即可。(供选材料用具:蛙离体坐骨神经、生理盐水、蒸馏水、草乌水煎液、培养皿等;药物剂量及传导速度的测量方法不做要求)实验思路:将蛙离体坐骨神经随机均分为两组,置于盛有适量生理盐水的两组培养皿中,并测定其,向其中一组培养皿中滴加,另一组滴加,一段时间后再次测定两组坐骨神经动作电位传导速度,记录实验结果。(4)若某人被生锈的铁钉扎到了脚掌,由于伤口过深,医生为他注射了破伤风抗毒素血清进行紧急预防或治疗,根据下图所示免疫过程回答。图中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序号及名称是[],与物质甲合成、分泌有关的含磷脂的细胞器有。该人感觉痛之前有了抬脚反应,这是因为中有调节该活动的低级中枢。医生给病人注射抗毒素血清时,他手脚并未缩回,这说明缩手、缩脚反射可以受的调控。44.塞罕坝历史上曾是一片绿洲,由于大肆砍伐,绿洲逐渐变成了树木稀少、土壤沙化的荒芜之地。1962年,国家批准在塞罕坝建立机械化林场,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建成了林地面积108.6万亩的全国最大的人工林场,成为了京津冀地区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1)对森林进行适度的采伐并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破坏,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然而,大肆砍伐则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原因是。(2)塞罕坝地区平均海拔高度1500米以上,年均气温-1.4℃。若你是林场建设者,人工造林时在树种选择方面应注意什么(请答出两点)?①;②。(3)重建人工林生态系统后,野生动植物也随之增多,原因是。(4)森林天然更新是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北落叶松天然更新一直是塞罕坝机械林场急需解决的问题,研究人员就此问题进行了研究。对不同林分密度的华北落叶松幼苗年龄和株数进行调查后,得到如下结果:注:林分密度是指调查区域内单位面积成年华北落叶松的株数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林分密度下的幼苗年龄和株数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林分密度450>750>1050株/hm2,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结果表明,林分密度为株/hm2的区域华北落叶松天然更新前景最理想。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解析】【解答】A、所有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磷脂是细胞膜的骨架物质,所有细胞都含有磷脂,A正确;B、叶肉细胞吸收的氮元素可用于合成核苷酸、蛋白质和磷脂中都含有氮元素,淀粉是糖类,组成元素只含C、H、O,B错误;C、糖蛋白、激素、抗体、酶,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都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C正确;D、ATP和核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P,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元素组成是C、H、O、N、P,正确。故答案为:B。

【分析】1、常见的脂质有脂肪、磷脂和固醇。

(1)脂肪是最常见的脂质,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是一种良好的绝热体,起保温作用,分布在内脏周围的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2)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3)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言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2、化合物的组成元素:(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P、S;(2)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3)脂质的组成元素有C、H、O,有些还含有N、P;(4)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5)ATP的组成元素是C、H、O、N、P;(6)核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P。

2.【答案】C【解析】【解答】A、蓝藻和黑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因此都属于自养型生物,但蓝藻是原核生物,A错误;B、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无成形的细胞核,B错误;C、黑藻细胞有氧呼吸产生的终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它们可以自由扩散方式出细胞,C正确;D、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不具有生物膜系统,D错误。故答案为:C。

【分析】1、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的比较

原核细胞真核细胞主要区别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遗传物质都是DNA细胞核无核膜、核仁,遗传物质DNA分布的区域称拟核;无染色体有核膜和核仁;核中DNA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等复杂的细胞器细胞壁细胞壁不含纤维素,主要成分是糖类和蛋白质形成的肽聚糖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举例放线菌、蓝藻、细菌、衣原体、支原体动物、植物、真菌、原生生物(草履虫、变形虫)等增殖方式一般是二分裂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2、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小分子物质)运输方式运输方向是否需要载体是否消耗能量示例自由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否否水、气体、脂类(如甘油,因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协助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是否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主动运输低浓度到高浓度是是几乎所有离子、氨基酸、葡萄糖等

3.【答案】D【解析】【解答】A、叶绿体中基粒类囊体结构可扩大生物膜面积,附着有较多的光合色素和酶,有利于提高光反应的速率,A正确;B、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有利于细胞生命活动的高效进行,B正确;C、根尖成熟区的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有利于根吸收水分,C正确;D、线粒体内、外膜在功能上的差异主要与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有关,D错误。故答案为:D。

【分析】1、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化学组成上大致相同,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一定的联系性。内质网是生物膜的转化中心,内质网膜与核膜、细胞膜以及线粒体膜(代谢旺盛时)直接相连,可直接相互转换;与高尔基体膜无直接联系,可以以“出芽”的方式形成囊泡进行转换。

2、细胞膜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承担,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含量越高,种类越多。

3、叶绿体中基粒堆叠形成类囊体,扩大了生物膜面积,其上附着较多的光合色素和酶,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速率。4.【答案】A【解析】【解答】A、淋巴因子使B细胞的增殖分化,A错误;B、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B正确;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后,使突触后膜发生电位变化,C正确;D、RNA聚合酶催化遗传信息的转录,D正确.故选:A.【分析】1、淋巴因子使B细胞增殖分化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2、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3、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5.【答案】B【解析】【解答】A、抑制MDR活性使癌细胞减慢运出秋水仙素,A错误;B、根据试题分析,癌细胞转运秋水仙素的过程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B正确;C、癌细胞运出秋水仙素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而温度变化影响细胞呼吸,影响细胞的能量供应,C错误;D、据题意可知:正常细胞膜上MDR的含量少于癌细胞,D错误。故答案为:B。

【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小分子物质)运输方式运输方向是否需要载体是否消耗能量示例自由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否否水、气体、脂类(如甘油,因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协助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是否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主动运输低浓度到高浓度是是几乎所有离子、氨基酸、葡萄糖等

6.【答案】B【解析】【解答】构成除蛋白质的基本元素是C、H、O、N,由题干信息知该蛋白质分子还含有S,A正确;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其中有两种氨基酸含有S,若某一蛋白质分子含有1个S原子,则该蛋白质分子最多由20-1=19种氨基酸构成、完全水解后最多可以得到19种氨基酸,B错误;每种蛋白质分子是由一条、两条或多条肽链组成的,C正确;该蛋白质分子中有“-N-C-C-N-C-C-…”的重复结构,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蛋白质是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生物大分子,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是: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上同时连接了一氢原子和一个R基团,根据R基不同,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为21种。氨基酸根据是否可以在体内合成,氨基酸分为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能在体内合成的氨基酸是非必需氨基酸,不能在体内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为必需氨基酸。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是-CO-NH-;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脱去水分子数×18。7.【答案】C【解析】【解答】A、在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实验中,可见细胞质的流动,但不能观察到叶绿体中的类囊体结构,A错误;B、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在不同温度下分别保温后于相同的温度下混合,B错误;C、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中,经诱导的根尖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的形态,C正确;D、在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取样时首先要将培养液振荡摇匀,这样可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D错误。故答案为:C。

【分析】1、观察叶绿体:(1)制片。用镊子取一片黑藻的小叶,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盖上盖玻片。制片和镜检时,临时装片中的叶片不能放干了,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否则细胞或叶绿体失水收缩,将影响对叶绿体形态和分布的观察。(2)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3)高倍镜下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2、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1)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原理: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2)该实验的步骤为选材→固定(卡诺氏液)→解离(体积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漂洗(清水)→染色(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制片。

3、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实验流程为:(1)酵母菌培养(液体培养基,无菌条件)→(2)振荡培养基(酵母菌均匀分布于培养基中)→(3)观察并计数→重复(2)、(3)步骤(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绘图分析。8.【答案】A【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G1期细胞可以转化成暂不增殖的G0期细胞,但在适当刺激下可重新进入G1期,A正确;B、干细胞能够分裂和分化,但不可以无限增殖,能无限增殖的是癌细胞,B错误;C、细胞分化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分化的过程中遗传物质是不会改变的,所以细胞分化后形成的不同细胞中,核DNA是相同的,mRNA和蛋白质一般不完全相同,C错误;D、单细胞的衰老与个体的衰老是同步的,多细胞生物的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不完全同步,D错误。故答案为:A。

【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分化的意义: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使多细胞生物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在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的遗传信息和细胞的数量不变。

2、细胞的衰老和个体的衰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衰老的生物体内,也有新产生的代谢旺盛的刚分化的细胞,年幼的生物体内,也有衰老的细胞,如白细胞时刻都有刚形成的,也有衰老、凋亡的。但从总体上看,个体衰老与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有关。9.【答案】D【解析】【解答】A、过程②的作用效果促进过程①属于正反馈调节,A错误;B、若过程③攻击的是酪氨酸酶,导致酶活性降低,黑色素合成减少,头发变白,而白化病是由于缺少酪氨酸酶基因导致,B错误;C、由图可知,自由基攻击DNA导致基因突变,有可能导致细胞癌变,C错误;D、④过程使DNA分子中的基因碱基对缺失或替换,导致遗传信息发生改变,可能导致细胞膜上蛋白质种类或数量发生改变,D正确。故答案为:D。

【分析】自由基学说:生物体的衰老过程是机体的组织细胞不断产生的自由基积累结果,自由基可以引起DNA损伤从而导致突变,诱发肿瘤形成。自由基是正常代谢的中间产物,其反应能力很强,可使细胞中的多种物质发生氧化,损害生物膜。还能够使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交联,影响其正常功能。10.【答案】D【解析】【解答】线粒体内产生CO2的反应为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而吡唑醚菌酯能阻止线粒体内膜上的反应过程即第三阶段,A不符合题意;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不含线粒体,所以该物质不会降低细菌中ATP的产生速率,B不符合题意;酵母菌在无氧环境中的酒精发酵过程只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所以该物质不会抑制酵母菌在无氧环境中的酒精发酵过程,C不符合题意;吡唑醚菌酯能阻止线粒体内膜上的反应(即阻止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不能阻止无氧呼吸,因此吡唑醚菌酯不可用于治理由厌氧微生物引起的环境污染,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关于B选项,要知道线粒体内膜是细胞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能产生大量的ATP。11.【答案】A【解析】【解答】A、科学家在证明DNA的半保留复制方式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A正确;B、萨顿提出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推论,运用了类比推理法,B错误;C、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构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C错误;D、艾弗里利用肺炎双球菌研究遗传物质时,采用了化学分析法,并没有运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D错误。故答案为:A。

【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3、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

4、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12.【答案】B【解析】【解答】A、通过理化方法灭活的病毒可制成安全可靠的疫苗,A正确;B、病毒只能在活细胞中繁殖,不能在人体内环境中大量増殖,B错误;C、德尔塔变体是RNA病毒,其核酸RNA彻底水解,可得到磷酸、核糖和A、U、G、C四种碱基,共6种产物,C正确;D、德尔塔变体感染的体细胞被免疫系统清除,属于细胞凋亡,D正确。故答案为:B。

【分析】1、病毒:(1)生活方式:寄生在活细胞(2)分类:DNA病毒、RNA病毒(3)遗传物质:或只是DNA,或只是RNA(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2、DNA和RNA的比较:英文缩写

基本组成单位

五碳糖

含氮碱基

存在场所

结构

DNA

脱氧核糖核苷酸

脱氧核糖

A、C、G、T

主要在细胞核中,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有少量存在

一般是双链结构

RNA

核糖核苷酸

核糖

A、C、G、U

主要存在细胞质中

一般是单链结构

3、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性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13.【答案】A【解析】【解答】A、图示转录和翻译过程在同时进行,发生在原核细胞中,A错误;B、若合成一条肽链时脱去了100个水分子,则形成100个肽键,每个肽键含有1个氧原子,同时每条肽链含有1个游离的羧基,因此该条肽链中至少含有100+2=102个氧原子,B正确;C、RNA与DNA的杂交区域中碱基配对方式为A-T、U-A、C-G、G-C,C正确;D、一种氨基酸可以由一种或几种tRNA来转运,因此该基因翻译时所需tRNA与氨基酸种类数不一定相等,D正确。故答案为:A。

【分析】1、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通过RNA聚合酶合成mRNA的过程。

(1)场所:细胞核(主要)、线粒体、叶绿体。

(2)过程:解旋、原料与DNA碱基互补并通过氢键结合、RNA新链延伸、合成的mRNA从DNA链上释放、DNA双链恢复。

(3)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G-C,C-G,T-A。

2、翻译: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1)场所:细胞质中的核糖体。

(2)模板:mRNA。

(3)原料:21种游离的氨基酸。

(4)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G-C,C-G,U-A。

3、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

14.【答案】C【解析】【解答】(1)随机交配后,AA个体百分比是60%×60%=36%,aa的基因型频率是40%×40%=16%,Aa的基因型频率是2×60%×40%=48%;随机交配后,A的基因频率为:36%+1/2×48%=60%。因此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不变,A基因频率不变。(2)该种群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36%+1/4×48%=48%,aa=16%+1/4×48%=28%,Aa的基因型频率是

1/2×48%=24%;自交后,A的基因频率为48%+1/2×24%=60%。因此自交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升高,A基因频率不变。故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不变,不变;增大,不变。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分析】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隐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15.【答案】B【解析】【解答】解:A、在自然条件下,一般只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能进行基因重组,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有性生殖,因此不能进行基因重组,A错误;B、一对等位基因只能分离不能进行基因重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时可以进行基因重组,B正确;C、如果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一个YyRr的雄性个体可以产生四种1:1:1:1的雄配子;如果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一个YyRr的雄性个体一般产生两种1:1的雄配子,C错误;D、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受精过程中不会发生基因重组,D错误.故选:B.【分析】1、基因重组的概念: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2、基因重组的类型:(1)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2)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16.【答案】D【解析】【解答】A、栽培的番茄与野生番茄之间没有产生生殖隔离,即并未形成新物种,A错误;B、番茄进化的原材料是突变和基因重组,人工选育过程是对原材料进行选择的过程,B错误;C、人工选育的过程可能使番茄基因库发生改变,但并未使番茄基因库消失,C错误;D、生物进化的过程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的过程,人工选育番茄改变了番茄的进化方向,使番茄的特性变得符合人们的要求,D正确。故答案为:D。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17.【答案】D【解析】【解答】A、种群既是物种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也是生物繁殖和生物进化的单位,A正确;B、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这个种群的基因库,B正确;C、隔离导致不同群体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等,C正确;D、共同进化是通过不同物种之间或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D错误。故答案为:D。

【分析】1、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种群的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3、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1)物种的判断标准主要是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以及能否在自然条件下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2)一般先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然后形成生殖隔离;有时不经过地理隔离直接形成生殖隔离,例如多倍体的产生。

4、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18.【答案】B【解析】【解答】A、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内比正常人多一条染色体,A错误;B、高龄夫妇在形成生殖细胞时发生染色体变异的概率更高一些,B正确;C、苯丙酮尿症是单基因遗传病,无法通过B超检测;而猫叫综合症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C错误;D、染色体变异导致患者病情很重,所以染色体异常者常常在胚胎时期死亡,D错误。故答案为:B。

【分析】人类遗传病有: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单基因遗传病有:白化病,红绿色盲等,病因通常都是基因突变,不能用显微镜观察。

多基因遗传病有:青少年型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等,多有家族聚集现象,受环境的影响较大。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有:21三体综合征,猫叫综合征等,属于染色体变异,能用显微镜观察到。19.【答案】D【解析】【解答】A、DNA聚合酶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A错误;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不能进行DNA的复制,B错误;C、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主要在细胞核,其次是线粒体和叶绿体,内质网是脂质的合成场所,C错误;D、DNA分子复制过程中,需要4种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作原料,同时还需ATP、酶等,D正确。故答案为:D。

【分析】有关DNA分子的复制:

(1)场所:主要在细胞核,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进行.

(2)时期: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3)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4)条件:模板: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原料: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能量:ATP;酶:解旋酶、DNA聚合酶。

(5)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G-C,C-G,T-A。20.【答案】B【解析】【解答】如果用3H、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则该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中含有3H、15N、35S,DNA分子中含有3H、15N、32P。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噬菌体DNA分子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则留在细菌细胞外;在噬菌体DNA的指导下,利用细菌细胞中的物质来合成噬菌体的组成成分。据此可知,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外壳中找不到3H、15N、35S和32P,A、C错误;由于DNA分子进行的是半保留复制,所以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可找到3H、15N和32P,但不能找到35S,B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外壳与细菌分离),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2、注意:(1)保温时间不能过长,过长大肠杆菌细胞会裂解;保温时间不能过段,过短噬菌体侵染不充分;(2)35S的噬菌体,放射性出现在上清液中,若沉淀物中出现沉淀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沉淀物中有少量蛋白质外壳;32P的噬菌体放射性出现在沉淀物中,若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可能保温时间过长是大肠杆菌裂解,也可能是保温时间过短噬菌体侵染不充分。

21.【答案】B【解析】【解答】A与B可以相互渗透,B与C可以相互渗透,可推知A为血浆、B为组织液、C为细胞内液、D为淋巴。淋巴细胞既可以存在于淋巴液中,也可进入血浆中,①错误;葡萄糖的分解只能发生在细胞内液中,②正确;血浆渗透压降低会导致组织水肿,③错误;胰岛素可以在血浆、组织液或者淋巴中、神经递质只能在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中或者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④正确。故答案为:B。

【分析】1、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又称内环境,细胞内液和组织液之间以及血浆和组织液之间是双向交换物质的,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

2、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可从两方面分析,凡是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或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的因素,都会使水分从血浆进入组织液,从而引起组织水肿。22.【答案】B【解析】【解答】A、H+、乳酸、乳酸钠、Ca2+、碳酸氢钠都存在于血浆中,A不合题意;B、解旋酶、呼吸氧化酶、酪氨酸酶、ATP合成酶都存在于细胞内,B符合题意;C、CO2、K+、尿素、血浆蛋白、神经递质都存在于血浆中,C不合题意;D、氨基酸、抗体、淋巴因子、肾上腺素都存在于血浆中,D不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

(2)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

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

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

③细胞代谢产物:CO、水分、尿素等。23.【答案】C【解析】【解答】糖尿病是由于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太少引起的疾病,A错误;高血压患者常出现胰岛素利用障碍,从而导致糖尿病,B错误;服用降压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可能增强,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糖,C正确;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受体内的血糖浓度的调节,和神经调节的控制,D错误。

【分析】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少或者胰岛素细胞膜受体的原因,导致血糖利用率少,细胞不能将血糖进行分解或者转化,血糖浓度高于正常范围,患有糖尿病等相关疾病。24.【答案】C【解析】【解答】A、植物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还受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A错误;B、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的,而赤霉菌产生的赤霉素不是植物体本身产生的,不属于植物激素,B错误;C、脱落酸抑制发芽,促进种子休眠,干热后又遇大雨的小麦种子容易在穗上发芽,可能与脱落酸遇高温容易降解有关,C正确;D、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植物激素的合成的,因此基因通过控制植物激素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属于基因对植物性状的间接控制,D错误。故答案为:C。

【分析】1、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的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有的相互促进,有的相互拮抗,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因此植物激素的合成受基因组控制,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控。

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促进麦芽糖化,促进营养生长、种子萌发、开花和果实发育,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

3、脱落酸: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蒸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4、基因对性状的控制: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性状,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共同控制生物的性状。

25.【答案】A【解析】【解答】A、由于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不能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丰富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调查,A错误;B、“预实验”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减少因设计的盲目性而造成的浪费,B正确;C、达尔文的实验证明了胚芽鞘的向光性生长确实是某种刺激引起的,不能证明胚芽鞘的向光性生长是某种化学物质引起的,C正确;D、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可采用定时抽样检测的方法,D正确。故答案为:A。

【分析】1、调查研究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

2、为了摸索出较为可靠的生长素浓度范围,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有时需要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以避免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3、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就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

4、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应注意:(1)在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轻轻振动试管,使试管中的酵母菌分布均匀。(2)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

26.【答案】C【解析】【解答】A、图中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符合S形曲线增长规律,A正确;B、t4时刻对应S形曲线中的K点,即甲种群在t4时刻数量最大,B正确;C、若甲种群是有害动物,防治应该在有害动物数值较少时进行,且越早越好,如图中的t1之前,C错误;D、乙种群在t0~t4时间段增长速率逐渐增大,所以其数量在t4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可能还会继续增加,D正确。故答案为:C。

【分析】1、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曲线:“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

2、“S”型曲线增长速率:开始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在a~K/2之间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不断增大;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在K/2~K之间时,受到环境阻力的影响,种群的增长速率在不断减小;种群数量为K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到达最大值(K值)。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围绕K值上下波动。

3、为了合理利用资源,应该在种群数量超过K/2时捕获,使得每次捕获后,种群数量降低到K/2,这样可以保证此时种群数量尽快地恢复。27.【答案】B【解析】【解答】A、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生长素横向运输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导致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所以“葵花向日倾”体现植物向光性,A正确;

B、“螟蛉有子,螺嬴负之”意思是螺嬴以螟蛉为食,体现的是生物之间存在的捕食关系,B错误;

C、幽草只生在涧边,黄鹂在深书上啼鸣,体现了不同物种生存的环境不同,即生物多环境的适应,C正确;

D、茂密的森林下面缺少阳光不会长出茁壮的青草,不毛之地没有养料不会长出嘉秀的禾苗,体现出环境如光照和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在单侧光照时下,植物朝向光源生长的现象称为向光性。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生长素横向运输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茎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的,因而导致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从而造成茎向光弯曲生长。

2、种间关系包括:①原始合作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例如,海葵固着于寄居蟹的螺壳上,寄居蟹的活动,可以使海葵更有效地捕食;海葵则用有毒的刺细胞为寄居蟹提供保护;②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相互依存,如地衣、根瘤、白蚁与鞭毛虫等;③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比如兔和草,狼和羊;④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⑤寄生: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3、生物都生活在非常复杂的环境中,时刻受到环境中各种生态因素的影响。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繁衍,也就是说,自然界中的每种生物对环境都有一定的适应性,否则早就被淘汰了,这就是适应的普遍性。但是,每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都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上的适应,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对生物的适应性有很大的影响作用,这就是适应的相对性。

4、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4)光质:绿叶中的色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其中叶绿素a能够吸收传递光能之外还能转化光能,叶绿素a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对绿光吸收最少。(5)水:水是光合作用产物和反应物,水的含量影响光合作用。(6)矿质元素:叶绿素的合成需要Mg2+,光合作用中其他参与物也需要矿质元素参与合成,所以矿质元素也会影响光合作用。28.【答案】B【解析】【解答】A、痒觉和痛觉均形成于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所以不属于反射,A错误;B、当神经细胞兴奋时,Na+会内流,但胞内Na+浓度仍低于胞外,B正确;C、神经递质只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传递信息,不会进入突触后神经元(受体细胞),C错误;D、酶是催化剂,不是信息分子,而且酶发挥完作用后也不会被灭活,D错误。故答案为:B。

【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五个部位︰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反射弧的结构必须保持完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反射活动就无法进行。但是反射弧是完整的,如果没有外界刺激也不会出现反射活动。

2、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4、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酶催化作用的实质: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在反应前后本身性质不会发生改变。

29.【答案】A【解析】【解答】A、从食物链甲→丁、甲→乙→丁、甲→乙→丙→丁中可以看出,丙和丁、乙和丁都存在竞争关系,A正确;B、若该湖泊受到DDT污染,DDT浓度最高的是丁体内,因为其所处营养级最高,是由于生物富集作用导致的,B错误;C、生态系统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其中生态系统成分包括湖泊中所有的生物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错误;D、湖泊生态系统中既有群落的垂直结构,也有水平结构,D错误。故答案为:A。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物富集: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例如:含有铅的生物被更高营养级的动物食用,铅就会沿着食物链逐渐在生物体内聚集,最终积累在食物链的顶端。

3、群落的结构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1)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原因:①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如森林中植物由高到低的分布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②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提供不同的食物,其次也与不同层次的微环境有关。如森林中动物的分布由高到低为:猫头鹰(森林上层),大山雀(灌木层),鹿、野猪(地面活动),蚯及部分微生物(落叶层和土壤)。(2)水平结构: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原因:由于在水平方向上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它们常呈镶嵌分布。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既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又有利于缓解种间竞争,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30.【答案】C【解析】【解答】A、高等植物细胞不含有中心体,A正确;B、细胞中期染色体着丝粒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B正确;C、微管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其基本单位氨基酸,C错误;D、马达蛋白运动时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故答案为:C。

【分析】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与植物细胞明显不同为:前期纺锤体的形成原因不同,动物是中心体发出星射线构成纺锤体、植物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构成纺锤体;末期细胞质分成两部分的方式不同:植物有丝分裂末期形成细胞板将细胞分成两部分,动物细胞末期是膜缢裂将细胞质分成两部分。

3、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31.【答案】D【解析】【解答】A、影响丹顶鹤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保护区内的环境,A错误;B、保护区内物种呈镶嵌式分布,体现了群落具有复杂的水平结构,B错误;C、严格有效的保护下群落的类型也会发生改变,会发生群落演替,C错误;D、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主要是滩涂湿地生态系统,该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属于间接价值,D正确。故答案为:D。

【分析】1、群落的结构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1)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原因:①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如森林中植物由高到低的分布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②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提供不同的食物,其次也与不同层次的微环境有关。如森林中动物的分布由高到低为:猫头鹰(森林上层),大山雀(灌木层),鹿、野猪(地面活动),蚯及部分微生物(落叶层和土壤)。(2)水平结构: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原因:由于在水平方向上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它们常呈镶嵌分布。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既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又有利于缓解种间竞争,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

2、群落演替的特点可描述为:(1)群落发展有顺序、有规律地向一个方向发展,因而是能预见的。(2)演替是由群落引起物理环境改变的结果,即演替是由群落控制的。(3)演替以稳定的生态系统为发展顶点,即形成顶极群落。

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32.【答案】C【解析】【解答】A、水分子的跨膜运输为自由扩散,可通过磷脂双分子层,有些细胞膜上也有水通道蛋白,可协助水分子的跨膜运输,A正确;B、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时为顺浓度梯度,可通过载体蛋白的协助进入细胞,此过程不消耗能量,为协助扩散,B正确;C、在形成动作电位时,钠离子内流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与氧气浓度无关,C错误;D、尿素分子的跨膜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故与氧气浓度无关,D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同一物质在进入不同细胞时运输方式可能不同,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为协助扩散,而进入其它细胞,如小肠粘膜细胞则为主动运输。33.【答案】D【解析】【分析】①光合作用不一定在叶绿体中进行,如蓝藻有光合色素和酶;错。

②有H2O生成一定不是无氧呼吸,产生CO2一定不是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有氧呼吸不一定在线粒体中进行,如蓝藻存在有氧呼吸的酶;错。

③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如病毒;错。

④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一定是病毒,如HIV病毒;而原核生物遗传物质一定是DNA;错。

⑤所有生物的蛋白质一定是在核糖体上合成;对。

⑥有中心体的生物一定不是高等植物,是动物或低等植物;对。

细胞中“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⑤⑥;答案选D。34.【答案】D【解析】【解答】变异的产生是不定向的,其中对“不定向”的理解是:变异不一定与环境变化的方向一致;各种变异的方向不同;变异不一定都适应环境。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分析】突变是不定向的,基因重组是随机的,只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而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变异的“不定向”指的是变异不一定与环境变化的方向一致;变异不一定都适应环境。35.【答案】D【解析】【解答】A、基因型为AaXBY某动物,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4个精子,两种基因型,AY和aXB或AXB和aY,比例均为1:1,A不合题意;B、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绿色圆粒豌豆(yyRR)杂交子代的表现型之比是黄色圆粒:绿色圆粒=1:1,B不合题意;C、一只红眼XAY与一只白眼果蝇(XaXa)杂交后,子二代中红眼(XAXa)与白眼(XaY)的性状之比是1:1,C不合题意;D、15N标记的双链DNA,放在14N培养液中复制两次后,形成4个DNA分子,含15N的DNA分子是2个,含14N的DNA数是4个,二者之比为1:2,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分析】1、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若遗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一定遵循分离定律,因此可以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成分离定律问题进行解决。

3、DNA准确复制的原因: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提供精确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准确地进行。1个DNA分子经过n次复制形成的DNA分子为2n个,含母链的DNA分子2个。

36.【答案】C【解析】【解答】A、朱红眼基因cn,暗栗色眼基因cl在一条染色体上,它们不是等位基因,A正确;B、在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的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B正确;C、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基因经过复制后平均分配给两个子细胞,因此在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每一极都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即在有丝分裂后期,基因cn、cl、v、w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C错误;D、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则图中的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可能移向同一级,进入同一个细胞中,当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基因cn、cl、v、w可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D正确。故答案为:C。

【分析】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Ⅰ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分裂Ⅰ: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分裂Ⅱ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37.【答案】A【解析】【解答】由题意可知因为野鼠色占9/16,所以是双显性基因控制的,即M-N-,B中野鼠色的基因型是mmnn,故B不符合题意。棕色是双隐性,所以基因型是mmnn,A中棕色是mmnn,C中棕色是M-nn,D中棕色是M-nn,故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分析】利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问题的解题思路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等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