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历期末】安徽省滁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8历期末】安徽省滁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8历期末】安徽省滁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8历期末】安徽省滁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8历期末】安徽省滁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监测八年级历史试题卷(开卷)注意事项: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6页,“答题卷”共2页。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答题过程中可以参考教科书和其他资料。请独立思考,诚信答题。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试图按照古代大同思想来改中国造社会。1859年,太平天国颁布《资政新篇》,提出仿制火车、轮船,意图效法西方。这反映出(

)A.太平天国有科学理论指导 B.太平天国从幼稚走向成熟C.时代变化影响农民运动 D.自强求富的思想广泛传播2.下表为轮船招商局改组(1874年)前后上海至各口岸的单位吨重运费统计表,表中各口岸运费的变化反映出当时(

)目的地日本汉口宁波天津改组前4两4两25元6钱改组后2两或1.5两2两1元或0.5元3钱或4钱A.日本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国 B.洋务派兴办事业重心发生转移C.洋务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增强 D.洋务企业经营状况日趋恶化3.1895年4月,德国驻日公使接到国内电讯:“现在日本的和平条件……损害欧洲和德国的利益,虽然后者的范围尚小。因此,我们现在不得不抗争……日本必须让步,因为对三国(法、德、俄)斗争是没有希望的。”这反映出甲午中日战争后(

)A.列强清除了日本在华势力 B.日本遭到了西方列强的侵略C.中华民族面临深重危机 D.德国占据大片中国领土4.《辛丑条约》与《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相比,列强侵华表现出的新特点是(

)A.巨额赔款 B.政治控制 C.通商口岸 D.划定使馆区5.光绪皇帝曾发布诏令,允许创办报纸,并且说:报纸“宣国是而达民情,必须官为提倡”,“各报体例,自应以胪陈(陈述)利弊,开广见闻为主,中外时事,均许据实昌言,不必意存忌讳。”光绪皇帝此举A.开启了工业化序幕 B.倡导了出版、言论自由C.动摇了封建专制制度 D.使民主科学观念深入人心6.1906年至1911年4月,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萍浏醴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等10多次起义。这些起义A.宣告清朝专制统治结束 B.结束了军阀割据混战局面C.推翻了袁世凯独裁统治 D.推动了革命形势日益成熟7.起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过程中,孙中山强调要定一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反映出孙中山认为制定临时约法的必要原则是(

)A.自由平等原则 B.主权在民原则 C.民主共和原则 D.以法治国原则8.民国初年,镇江、扬州等地举行新式婚礼,有证婚人演说、新人行三鞠躬礼,围观者有上千人。时人有诗云:“无媒婚嫁始文明,奠雁牵羊礼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手挽郎行。”这反映出(

)A.自由恋爱结婚之风盛行 B.国人普遍接受西方礼仪C.传统婚俗已经彻底废除 D.辛亥革命推动移风易俗9.辛亥革命后相继发生了一些破坏民主共和的事件,如《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不久即被废止、袁世凯于1915年称帝、张勋于1917年拥护溥仪复辟等。这些事件说明(

)A.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艰难 B.辛亥革命带有时代局限性C.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D.军阀割据阻碍民主化进程10.落后封闭的时代,报刊作为纸媒在信息传播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下列报刊在当时的共同作用在于(

)A.壮大了革命党人的力量 B.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促进了戊戌变法的开展 D.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11.下图是一幅民国四年的讽刺漫画:戴着清朝乌纱帽,象征着帝王的龙,用其爪子钳住了象征着新生民国的年轻人。这幅漫画反映了(

)A.清朝残余势力卷土重来 B.开展新文化运动的必要性C.“二次革命”遭到镇压 D.中华民国陷人政治混乱12.五四运动的勃兴使各种群众团体如雨后春笋到处涌现,他们做社会调查,讨论国内外大事,办平民教育,办宣讲团等。这说明五四运动(

)A.激发了民众的责任感 B.使工人阶级登上舞台C.开启了民主革命运动 D.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13.陈潭秋曾回忆说:“七月的大会‘以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为党的基本任务……决定建立严密的战斗的工人政党’。”“七月的大会”取得的重要成果是(

)A.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 B.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C.确立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 D.决定开展大生产运动14.北伐战争开始半年后,声势震动全国。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这说明(

)A.中共逐步掌握了革命的领导权 B.北伐战争已经取得全国性胜利C.革命已经发展到长江流域 D.北洋军阀已经彻底被推翻15.下图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黄帝的陵墓。1937年和1938年的清明节,国共两党同祭黄帝陵。此举是为了彰显(

)A.团结抗日共御外侮的精神 B.打倒列强推翻军阀的决心C.民主协商共建和平的追求 D.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愿望16.(1938年近卫内阁第三次对华声明)“日本政府,本年曾一再声明,决定始终一贯地以武力扫荡抗日的国民政府,同时和中国同感忧虑、具有卓识的人士合作,为建设东亚新秩序而迈进。”该材料表明日本对待国民政府的政策是(

)A.建立平等合作关系 B.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C.坚决消灭国民政府 D.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17.1940年8月26日,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该电文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事斗争(

)A.配合了国民党徐州会战的进行 B.打通了海外援华的物资通道C.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敌 D.策应了远征军赴缅作战的行动18.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积极争取和平民主,先后推动了“双十协定”和政协决议的通过,但蒋介石却悍然发动了全面内战。其发动的标志是全力围攻图中的(

)A.A B.B C.C D.D19.《剑桥中华民国史》载:据报道,1947年初,在山东、河南交界的12个县中,5万名青年在土地改革后立即聚集在中国共产党的军旗之下。这一史实说明土地改革的推行(

)A.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B.为战争胜利提供了人力保障C.改变了农村的土地占有状况 D.成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转折点20.制作读书摘要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图“读书摘要”反映的会议是(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中共七大 D.七届二中全会21.下表是中国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情况表。表中数据变化说明(

)时间注册企业数资本总额1914年8月前146个4115万元1914年8月至1920年272个11743万元A.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B.北洋军阀政府重视对外开放C.清政府积极推动工商业发展 D.新文化运动进一步解放了思想22.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D.人们从没有停止对改进交通工具的追求23.民国初年,北京大学教授辜鸿铭,出生在印尼,在英国读书,在北洋政府做部长,娶了日本女子为妻,是个“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官在北洋、妻是东洋”的奇人。他的人生经历反映了(

)A.新式学堂注重培养人才 B.近代中国社会逐渐开放C.中外通婚成为社会的时尚 D.北洋政府重用留学归国人员24.在晚清,像李鸿章、袁世凯那样的重臣均非科举出身,另一方面像张謇中了状元也不做官,而是经商办实业。这反映了当时(

)A.帝国主义操纵科举制度B.清政府大力发展实业C.清朝已经废除了科举制度D.科举制度不适应社会发展,不能培养实用人才25.商务印书馆元勋张元济曾与夏瑞芳相约“吾辈当以扶助教育为己任”,试图通过振兴教育来振兴国家和民族,使商务印书馆成为一个自觉的、以文化教育救国为明确目的的出版机构。这表明,商务印书馆(

)A.是近代中国最权威的出版机构 B.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C.动摇了封建思想的基础 D.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二、辨析改错(8分)26.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并加以改正。(1)1856年10月,法军炮轰广州,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次年,英国和法国联合出兵,攻陷广州。(

)(2)中法战争爆发后,老将冯子材临危受命,取得镇南关大捷,并乘胜收复越南谅山等地,扭转了整个战局。(

)(3)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义勇军。(

)(4)1948年,人民解放军以南京为中心发起淮海战役,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地区。(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我们在道光年间虽受了重大打击,但仍旧不觉悟,直至受了英法联军及太平天国的痛苦,然后有同治初年由奕䜣、曾国藩等人领导的自强运动。甲午战争后,康有为领导的变法运动,要变更政治制度,其最后目的是要建立君主立宪……这无疑比自强运动更加西洋化近代化。——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和学生爱国运动是互为因果的。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国家危亡境遇的警觉,更使青年们认真考虑……以什么思想来救中国……经过五四运动,介绍、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1)指出材料一中“重大打击”“自强运动”史事,分析作者认为变法运动“比自强运动更加西洋化近代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说明“新文化运动和学生爱国运动是互为因果的"。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雄伟壮美的“井冈红旗”大型雕塑的三层寓意:一是它像一块屹立不倒的巨石,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井冈山奠基;二是它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寓意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从井冈山开始燎原;三是它像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矗立在四面环山的平畴之上,刺向苍穹,昭示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向胜利。材料二

红军长征开始后,广大干部和红军指挥员面临的是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红军屡次失利,现又几乎濒于绝境的情况,这与前四次反“图剿”胜利发展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照。他们由此逐渐觉悟到,这是排斥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贯彻执行错误的军事指挥方针的结果。——摘编自孔德生、齐朝霞著《中国现代化历程》(1)请用史实说明“井冈红旗"大型雕塑的三层深刻寓意。(2)材料二中“觉悟到”的问题是在哪次会议上解决的?会后,毛泽东领导红军在长征途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军事胜利,请你列举两例。(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光辉历程的认识。四、活动与探究(14分)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近代国共关系史上,两党经历了“合作—对峙—再合作—再对峙”的过程。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救亡的旗帜,担负起反对民族敌人的重任。1936年,中国共产党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结束了国共十年内战。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日本法西斯被打败后,民族矛盾不再是中国最主要矛盾,阶级矛盾凸显,阶级斗争激化,最终导致内战爆发。这是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和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追求和平民主的斗争。名称西安事变谈判重庆谈判背景(1)日本加紧侵华,民族危机加深;(2)张学良、A________接受中共抗日主张;(3)蒋介石坚决反共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企图实行独裁统治,在B________的支持下,阴谋发动内战成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国民党接受了共产党提出的召开D________的建议落实情况建立C________,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蒋介石撕毁协定,全面发动内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A、B、C和D的相关内容。(2)重庆谈判未能阻止内战的爆发,那它还有没有积极意义?说说你的理由。(3)综合材料,谈谈你对以上探究学习的认识。

参考答案与解析1.C【详解】《资政新篇》反映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要求,体现出农民运动出现新因素,反映时代变化影响农民运动,C项正确;《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空想性,不是科学的理论指导,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太平天国从幼稚走向成熟,排除B项;自强求富是19世纪60-90年代掀起的洋务运动的口号,排除D项。故选C项。2.C【详解】根据题干表格信息可以看出轮船招商局通过改组,降低了运营成本,增强了竞争力,反映出洋务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增强,C项正确;从表格信息中不能得出日本是中国最大的贸易国,排除A项;表格信息只有价格变动,不能得出重心转移,排除B项;从表格信息中的价格变动不能得出经营状况的恶化,排除D项。故选C项。3.C【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日本和中国签订《马关条约》中割让辽东半岛,触及了德国和俄国的利益,于是德法俄联合干涉辽东半岛,最后达成协议中国出钱300万两购买辽东半岛,说明中华民族面临深重危机,C项正确;题干没有反映列强清除了日本在华势力,排除A项;日本遭到了西方列强侵略,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B项;德国占据大片中国领土,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4.B【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的内容有北京设立使馆区,保证公使安全,各国在使馆区驻兵;削平大沽炮台至北京一线一切军事设施;严惩义和团,修改通商事项,承办首祸诸臣,改总理衙门为外交部,班列六部之首,由此可知,《辛丑条约》与《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相比,列强侵华表现出的新特点是出现政治控制,B项正确;巨额赔款不是新特点,排除A项;通商口岸不是《辛丑条约》的内容;排除C项;划定使馆区不是最重要的新特点,与题干主旨不同,排除D项。故选B项。5.B【详解】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光绪帝允许创办报纸,认为言论自由才能知道民情,官员要提倡;广开言路,人们可以评判中外时事,这都体现了倡导了出版、言论自由,故B正确;ACD在题干中未体现,故排除。综上故选B。6.D【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萍浏醴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等10多次起义推动了当时革命形势的发展,故选D;这些起义并没有结束清朝的专制统治,排除A;此时尚未出现军阀割据混战和袁世凯独裁统治,排除BC。7.B【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出孙中山认为制定临时约法的必要原则是主权在民原则,B项正确;自由平等原则,与题干信息“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不符,排除A项;民主共和,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政体形式,在民主共和制下,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的任期,与题干信息“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没有联系,排除C项;以法治国原则,与法治建设相关,与题干信息“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没有联系,排除D项。故选B项。8.D【详解】据题干关键词,“民国初年”“证婚人演说、新人行三鞠躬礼”等信息可知,这反映出民国初年,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发生了一些显著变化,这是受到辛亥革命的推动。故题干反映出辛亥革命推动移风易俗,D项正确;ABC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ABC项。故选D项。9.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相继发生的一些破坏民主共和的事件,说明了近代中国民主的进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曲折的、艰难的,A项正确;辛亥革命的时代局限性,是没有明确的反帝,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中信息恰恰说明民主共和没有深入人心,排除C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和袁世凯称帝时还未出现军阀割据,排除D项。故选A项。10.D【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民报》是同盟会的机关报,《时务报》和《国闻报》都是维新派创办的报纸,这些报纸都宣传了新思想,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D项正确;《时务报》和》《国闻报》是维新派的报纸,和革命党人力量壮大无关,排除A项;这些报纸的创办和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无关,排除B项;《民报》和戊戌变法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1.B【详解】根据漫画可知,材料中带着清朝乌纱帽,象征着帝王的龙实际上代表的是当时的封建思想残余迫害着中国青年人,可知作者的意思是希望通过思想解放,破除封建思想。由“民国四年”可知当时时间是1915年,1915年袁世凯尊孔复古,封建思想依然禁锢着人们的思想,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倡导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掀起新文化运动。因此这幅漫画反映了开展新文化运动的必要性,B项正确;民国四年,可知清朝覆亡四年后,残余势力并未出现大的复辟行动,排除A项;“二次革命”通常指的是1913年由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发动的反对袁世凯的武装斗争,遭到袁世凯镇压,与民国四年的讽刺漫画没有联系,排除C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华民国陷入了政治混乱的局面,与民国四年的讽刺漫画没有联系,排除D项。故选B项。12.A【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五四运动的勃兴使各种群众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到处涌现,他们做社会调查、讨论国家大事、办平民教育、办宣讲团等”可知,材料说明五四运动激发了民众的社会责任感,促进了民族意识的不断觉醒,A项正确;工人阶级登上舞台,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B项;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人民逐渐觉醒,我国进入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排除C项;五四运动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因为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但依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故选A项。13.A【详解】依据题干“陈潭秋曾回忆”“七月底大会开幕了”“以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为党的基本任务”等,可知是指中共“一大”,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会议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而陈潭秋正是参加中共“一大”的代表之一,中共“一大”宣告中共的诞生,A项正确;1924年国民党一大标志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排除B项;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排除C项;全民族抗战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排除D项。故选A项。14.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伐战争开始半年后,声势震动全国,由于武汉已为北伐军占领,为了推动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国民政府才从广州迁移到武汉,说明革命已经发展到长江流域,C项正确;中共逐步掌握了革命的领导权,与北伐战争的史实不符,排除A项;北伐战争已经取得全国性胜利、北洋军阀已经彻底被推翻,都不符合史实,排除BD项。故选C项。15.A【详解】据材料“1937年和1938年的清明节,国共两党同祭黄帝陵”并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因此“国共两党同祭黄帝陵”,其目的是号召全民族共赴国难,共御外侮,A项正确;B项是大革命时期北伐战争的目标,排除B项;C项反映的是抗日战争结束后召开的重庆政协会议,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强调中华民族危机时刻共御外侮,国共两党同祭黄帝陵,而未涉及维护国家统一,排除D项。故选A项。16.D【详解】据材料“日本政府,本年曾一再声明,决定始终一贯地以武力扫荡抗日的国民政府,同时和中国同感忧虑、具有卓识的人士合作,为建设东亚新秩序而迈进。”并结合所学可知,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日本转而对国民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D项正确;材料强调“决定始终一贯地以武力扫荡抗日的国民政府,同时和中国同感忧虑、具有卓识的人士合作”,而不是平等合作关系,排除A项;B项说法“军事打击和政治诱降”顺序颠倒,排除B项;材料体现“以武力扫荡抗日的国民政府,同时和中国同感忧虑、具有卓识的人士合作”,C项片面,排除C项。故选D项。17.C【详解】根据题干“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期间,中共领导的八路军在华北抗击日军,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华北地区,没有提到徐州,且徐州会战在1938年,排除A项;材料中“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抗战牵制了日军,保护了西北国际交通,而不是打通,排除B项;题干涉及的是西北和华北,与西南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8.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D项正确;国民党重点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与全面内战发动的标志不符,排除A项;晋冀鲁豫解放区,是国民党全面进攻的一个重要地区,与全面内战发动的标志不符,排除B项;苏北是老解放区,苏南是新解放区,与全面内战发动的标志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9.B【详解】据材料可知,《剑桥中华民国史》载:据报道,1947年初,在山东、河南交界的12个县中,5万名青年在土地改革后立即聚集在中国共产党的军旗之下。这一史实说明土地改革的推行,满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调动了农民革命的积极性,他们积极参军参战,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土地改革的内容,而是强调土地改革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土地占有状况,排除C项;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反攻序幕,成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转折点,排除D项。故选B项。20.D【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949年3月、西柏坡、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等和为新中国的建立作了充分的准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的会议是七届二中全会。七届二中全会于1949年3月5日—13日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举行,会议作出的各项政策规定,不仅对迎接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而且对新中国的建设事业,都具有重要指导作用,D项正确;八七会议于1927年8月7日在湖北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排除A项;古田会议,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在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的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中共七大于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举行,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21.A【详解】根据表格可知,1914年8月到1920年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数量和资本远远超过1914年8月前,根据所学可知,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1914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A项正确;企业数量增加与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的奖励实业的法令有关,不能说明北洋军阀政府重视对外开放,且表格强调的是1914年—1920年,此时主要处于一战时期,排除B项;清政府的统治在1912年结束,表格时间与清政府无关,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是影响是促进思想解放,与经济发展无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22.A【详解】根据材料“乘客不分男女座”体现了不分男女、等级的特点,是对封建社会男女有别的传统封建伦理道德的冲击;B、C背离材料,D项材料没有体现。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23.B【详解】题干反映了著名学者辜鸿铭出生在印尼,在英国读书,在北洋政府做部长,娶了日本女子为妻,可见他的经历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逐渐开放,B项正确;辜鸿铭在英国读书,没有体现新式学堂,排除A项;仅凭“妻是东洋”无法推断出“中外通婚成为社会的时尚”,排除C项;辜鸿铭得到北洋政府的重用,但题干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B项。24.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晚清时期中国面临严重的内外危机,人们迫切希望摆脱民族危机,走上富强道路,而科举制不能适应这些需要,不能培养实用的人才,必然被历史淘汰,1905年科举制被废止,D项正确;帝国主义操纵科举制度,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清政府大力发展实业,与题干信息“在晚清,像李鸿章、袁世凯那样的重臣均非科举出身”没有联系,排除B项;清朝在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与题干内容“在晚清,像李鸿章、袁世凯那样的重臣均非科举出身,另一方面像张謇中了状元也不做官,而是经商办实业”没有联系,排除C项。故选D项。25.D【详解】根据材料“试图通过振兴教育来振兴国家和民族,使商务印书馆成为一个自觉的、以文化教育救国为明确目的的出版机构”,可见,商务印书馆的目的是文化教育救国,可见,这又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故D符合题意;近代中国最权威的出版机构与题干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与题干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基础,与题干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26.(1)错误;法军改为英军(2)正确(3)错误;抗日义勇军改为东北抗日联军(4)错误;南京改为徐州【详解】(1)据所学可知,1856年10月,英军(而不是法军)炮轰广州,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次年,英国和法国联合出兵,攻陷广州。(错误)(2)据所学可知,中法战争爆发后,老将冯子材临危受命,取得镇南关大捷,并乘胜收复越南谅山等地,扭转了整个战局。(正确)(3)据所学可知,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而不是抗日义勇军)。(错误)(4)据所学可知,1948年,人民解放军以徐州(而不是南京)为中心发起淮海战役,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地区。(错误)27.(1)重大打击:鸦片战争;自强运动:洋务运动。原因:由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到由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由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层面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层面;由维护封建统治到发展资本主义;由促进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到进一步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尤其是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2)新文化运动解放了青年们的思想,启发青年们探索救国真理,促进五四运动的爆发。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后期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详解】(1)重大打击:据材料“我们在道光年间虽受了重大打击,但仍旧不觉悟,直至受了英法联军及太平天国的痛苦,然后有同治初年由奕䜣、曾国藩等人领导的自强运动”可知,材料中的“重大打击”是发生在道光年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强运动:据材料:据材料“我们在道光年间虽受了重大打击,但仍旧不觉悟,直至受了英法联军及太平天国的痛苦,然后有同治初年由奕䜣、曾国藩等人领导的自强运动”可知,材料中由奕䜣、曾国藩等人领导的运动是以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政府统治的洋务运动。原因:据材料“我们在道光年间虽受了重大打击,但仍旧不觉悟,直至受了英法联军及太平天国的痛苦,然后有同治初年由奕䜣、曾国藩等人领导的自强运动”可知,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维护清政府统治的自救运动;而材料“甲午战争后,康有为领导的变法运动,要变更政治制度,其最后目的是要建立君主立宪……这无疑比自强运动更加西洋化近代化。”反映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的维新变法运动,其最突出的贡献是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因此概括“比自强运动更加西洋化近代化”原因为由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到由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由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层面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层面;由维护封建统治到发展资本主义;由促进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到进一步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尤其是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等。(2)说明:据材料“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国家危亡境遇的警觉,更使青年们认真考虑……以什么思想来救中国……经过五四运动,介绍、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可知,材料反映新文化运动解放了青年们的思想,启发青年们探索救国真理,促进五四运动的爆发;而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后期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28.(1)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率领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创建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2)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3)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详解】(1)深刻寓意:据材料“一是它像一块屹立不倒的巨石,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井冈山奠基”并结合所学可知,1927年10月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率领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创建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据材料“二是它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寓意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从井冈山开始燎原”并结合所学可知,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队伍在井冈山会师,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扩大,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据材料“三是它像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矗立在四面环山的平畴之上,刺向苍穹,昭示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向胜利。”可知,井冈山革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