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比浊法血小板聚集检测》_第1页
《光学比浊法血小板聚集检测》_第2页
《光学比浊法血小板聚集检测》_第3页
《光学比浊法血小板聚集检测》_第4页
《光学比浊法血小板聚集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号

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团体标准

T/ZHCAXXX—XXXX

光学比浊法血小板聚集检测

Detectionofplateletaggregationwithlighttransmissionaggregometry

(征求意见稿)

××××-××-××发布××××-××-××实施

xxxxxxxxxxxxxx发布

T/ZHCAXXX—XXXX

光学比浊法血小板聚集检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光学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的检验全过程。

本标准适用于临床医学实验室使用光学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的应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

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

件。

GB/T22576.1-2018/ISO15189:201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要求第1部分:通用

要求

WS/T402-2012临床实验室检验项目参考区间的制定

WS/T406-2012临床血液学检验常规项目分析质量要求

WS/T661-2020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指南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词

GB/T22576.1-2018以及下列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术语和定义

3.1.1血小板聚集(plateletaggregation)

通过纤维蛋白原或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Willebrandfactor,vWF)等的介导,血

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的相互联结。

3.1.2光学比浊法血小板聚集测定(lighttransmissionaggregometry)

一种测定加入血小板激动剂后搅拌的富血小板血浆透光性变化的体外试验。

3.1.3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plasma)

全血经低速离心后得到的高浓度血小板血浆。

3.1.4乏血小板血浆(plateletpoorplasma)

全血经高速离心后得到的血小板含量较低的血浆。

3.1.5诱导剂(agonist)

能够刺激血小板活化的试剂。

3.1.6精密度(precision)

1

T/ZHCAXXX—XXXX

在规定的条件下,对同一或相似被测对象重复测量得到测量示值或测得量值间的一致

程度。

3.2缩略语

下列略缩语适用于本文件。

3.2.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Willebrandfactor,vWF)

3.2.2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plasma,PRP)

3.2.3乏血小板血浆(Plateletpoorplasma,PPP)

3.2.4光学比浊法血小板聚集测定(lighttransmissionaggregometry,LTA)

3.2.5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

4检验前过程

检验前过程主要包括实验室与临床交流和培训、检验申请、患者准备、血液标本采集

与抗凝、标本保存和转运。

4.1实验室与临床交流和培训

4.1.1实验室应与临床医生交流,辅助医生熟悉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合理选择检验

项目并准确解释结果。

4.1.2实验室应对标本采集人员、标本运送人员培训“患者准备”“血液标本采集与

抗凝”“标本保存和转运”相关内容,保证检验前的标本质量。

4.2申请单信息

申请单信息应符合GB/T22576.1-2018中5.4.3规定。

申请单或电子申请单应包含以下(但不限于)内容:

患者身份识别,医师、医疗服务提供者识别,原始样品的类型,申请的检验项目,与

患者和申请项目相关的临床资料,原始样品采集日期和时间,样品接收日期和时间。

4.3患者准备

4.3.1采血前准备

受试者应空腹,采血前一餐宜避免进食高脂食物;采血前2h内禁饮咖啡或含咖啡因

饮料,采血前30min内禁止吸烟;同时,建议患者采血前2h内避免剧烈运动。

4.3.2药物或膳食的影响

4.3.2.1应在采血前完成由护士或患者所在科室记录受试者服用的所有药物,在解释

血小板聚集结果时,临床检验实验室应考虑这些药物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2

T/ZHCAXXX—XXXX

4.3.2.2可能影响血小板聚集率的药物:如阿托品、氢化可的松、阿司匹林、西洛他

唑、噻氯匹定、氯比格雷、普拉格雷、替格瑞洛、沙格雷酯、阿昔单抗、替罗非班、双嘧

达莫、肝素、双香豆素、普萘洛尔、呋塞米、β内酰胺类抗生素等药物,以及丹参、红

花、三七、银杏叶、水蛭类等中药制剂。

4.3.3生理因素的影响

应注意年龄和经期、妊娠等生理因素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4.3.4其他要求

采血时间、采血体位、输液应符合GB/T22576.1-2018中5.4.4.2和WS/T661-2020

中4规定。

4.4血液标本采集与抗凝

4.4.1血液标本采集

4.4.1.1血标本采集应由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操作,肘前静脉采集,不得拍打采血部

位;不宜使用止血带,如需使用止血带,在针插入血管见回血后应立即释放止血带。

4.4.1.2采血过程不超过1min。

4.4.1.3血标本采集应使用19~21G针头。

4.4.1.4血标本采集应使用塑料或硅化玻璃管,可使用真空管或注射器。

4.4.2血液标本抗凝

4.4.2.1血标本使用105~109mmol/L枸橼酸钠缓冲液抗凝,使得在处理和检测期间保

持pH值稳定(正常范围6.8~8.5)。

4.4.2.2Hct在25%~55%时,109mmol/L枸橼酸钠与血液比例为1:9,Hct过高或过低

者应调整血液和抗凝剂比例,以保证血浆Ca2+与正常Hct一致。

抗凝剂校正方法见附录A。

4.4.2.3血小板功能检测血样宜选择收集的第2管血,如患者本次采血只行此项检测

则建议弃去第1管血,不建议采用血管通路采血以免外源肝素影响。

4.4.2.4使用不同抗凝管采血时,先采集枸橼酸钠管,然后采集EDTA或肝素管。

4.4.2.5在采集血标本之后,立即将抗凝管轻轻颠倒混匀,至少6次;不应过度混合

或搅拌。

4.4.3其他要求

采血物品的准备、患者身份与准备情况确认、采血管信息标记、穿刺静脉的选择、拔

针与穿刺点止血应符合GB/T22576.1-2018中5.4.4.3和WS/T661-2020中5规定。

3

T/ZHCAXXX—XXXX

4.5标本保存和转运

4.5.1血标本管应保持直立、加盖置于室温(20~25℃)保存,不应置于冰上、冰箱或水

浴箱内。

4.5.2血标本不应通过气动管道系统运输。

4.5.3血标本在采血后4h内完成测试。

4.5.4实验室应拒收存在凝血、严重溶血和采集超过4h的血标本,并记录;如有脂

血等,最终报告应备注。

5检验过程

检验过程主要包括样本制备、检测系统要求和参考区间。

5.1人员培训

应对操作人员培训“样本制备”相关注意事项,经考核合格后上岗。

人员培训应符合GB/T22576.1-2018中5.1.6规定。

5.2样本制备

5.2.1离心机

应采用水平式低速离心机,运行稳定无震动,制动平稳。

5.2.2PRP制备

采用低速水平离心机在200g的相对离心力下离心10min得到PRP。建议PRP中血小

板浓度至少应>150×109/L。

5.2.3PPP制备

在1500g的相对离心力下继续离心15min得到PPP,建议PPP中血小板浓度低于10

×109/L。

5.2.4PRP和PPP的转移

取样针或移液器应在血浆高度的1/2以下位置,吸取足够本次测试所需的PRP和PPP

血浆,不要触及白膜层及红细胞。

5.2.5PRP和PPP存放

PRP和PPP应存放在塑料或硅化的玻璃材质的样本管中。

5.2.6样本质量

确认离心后的血浆不应有溶血、黄疸及乳糜等浑浊物质,否则将影响检测结果。

5.3检测系统

4

T/ZHCAXXX—XXXX

检测系统主要包括试剂使用和保存、样品杯和比浊反应杯、搅拌子、搅拌速度、温度

控制、加样精度和光学检测系统。

5.3.1检验程序验证

检验程序验证应符合GB/T22576.1-2018中5.5.1.2规定。

性能验证内容至少应包括携带污染率、精密度、可报告范围、实验室内的结果可比性

等,宜参考WS/T406-2012。

5.3.2试剂使用

冻干粉试剂应使用配套的复融液,将其充分混匀并稳定10~15min。

5.3.3试剂保存

5.3.3.1开盖复融后的试剂,建议一次性使用完,也可根据厂家说明书要求进行分装

保存,但需采用带盖容器分装保存。

5.3.3.2应按照说明书根据标准的保存方法进行保存。

5.3.3.3使用低温冻存的试剂,需在室温下充分解冻后使用,但不可反复冻融。

5.3.3.4花生四烯酸应避光保存,防止光学催化;如试剂变黄,应考虑变质的可能。

5.3.4样品杯和比浊反应杯

应采用透光度良好的一次性塑料或经硅化的玻璃材质的样品杯及比浊反应杯,尽量避

免反复使用;比浊反应杯应采用内圆无死角的结构,防止血小板剪切激活。

5.3.5搅拌子

搅拌子材料应选取合适的惰性金属,防止与样本发生反应,搅拌子的形状应为两头半

圆光滑无死角的圆柱体;搅拌子的形状和搅拌条件与血小板聚集结果直接相关,是检测系

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5.3.6搅拌速度

搅拌子转速控制和转动速度误差应符合制造商的要求。

5.3.7温度控制

仪器设备的反应检测区域能够实现恒温控制,温度控制应符合制造商的要求。

5.3.8加样精度

使用全自动仪器时,应注意吸样泵的精度,以及管路密闭性;使用半自动仪器时,应

注意移液器的精度和质量,同时应避免人为加样造成的误差。加样精度应符合制造商要

求。

5.3.9光学检测系统

5

T/ZHCAXXX—XXXX

测量值相对偏差和测量值的不精密度应符合制造商的要求。

5.4参考区间

建议各实验室应根据本实验室检测体系建立本实验室的参考区间。

如使用经标准化的全自动检测设备,可参考厂家说明书提供的参考区间,但实验前需

根据本实验室检测体系进行验证。

制定相应参考区间应符合GB/T22576.1-2018中5.5.2和WS/T402-2012规定。

6检验后过程

检验后过程主要包括结果报告和结果解读。

6.1结果报告

6.1.1总体要求

每一项检验结果均应准确、清晰、明确并依据检验程序的特定说明报告。

实验室硬规定报告的格式和介质(即电子或纸质)及其从实验室发出的方式。

实验室应制定程序以保证检验结果正确转录。

报告中应包括解释检验结果所必须的信息。

当检验延误可能影响患者医疗时,实验室应有通知检验申请者的方法。

6.1.2报告内容

检验报告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检验项目、发布报告的实验室、患者的识别、检验申请者识别、原始样品采集的日期

和采集时间、诱导剂种类、诱导剂的终浓度、参考区间、检验结果、结果解释(适当

时)、复合结果和授权发布报告者识别和报告及发布的日期和时间。

如特殊病例,临床医生注明需要血小板聚集波形图时,应予提供(见附录B)。

6.2结果解读

6.2.1解读检验结果医师必须具有相应专业的上岗资质。

6.2.2血小板功能结果易受检验前、中后等多种因素影响,对异常结果,应予复查,

不能根据1次检测结果,即行诊断。

6.2.3血小板聚集用于检测诱导剂引起体外血小板活化和血小板结合的能力。

6.2.4血小板聚集检测常用的诱导剂包括ADP、胶原、花生四烯酸和肾上腺素。诱导

剂选择和使用见附录C。

6.2.5ADP和肾上腺素诱导呈双向聚集模式:糖蛋白IIb/IIIa血小板膜受体激活形成

初级聚集,血小板脱颗粒和血小板聚集增加形成第二波聚集。

6

T/ZHCAXXX—XXXX

6.2.6其他激动剂如花生四烯酸、凝血酶受体激动剂和胶原,通常只显示一波聚集。

6.2.7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是筛查血管性血友病(VonWillebrand

disease,VWD)和一些血小板功能缺陷(如Bernard-Soulier综合征)的检测方法。应用

不同浓度的瑞斯托霉素诱导,有助评价血小板聚集的敏感性。

6.2.8血小板聚集检测结果临床意义见附录D。

6.2.9常见血小板功能缺陷的血小板聚集试验示例见附录E。

7

T/ZHCAXXX—XXXX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抗凝剂的校正

可使用如下两种方法确定在收集高Hct血液标本时所用109mmol/L枸橼酸钠的体积。

1、使用公式计算用量:

抗凝剂用量=0.00185×血量(ml)×(100-Hct);

2、对表法:根据血液不同的Hct,按照下表调整调整抗凝剂比例,以保障钙离子浓度。

血量2mL5mL10mL

Hct(%)抗凝剂用量(mL)

200.2960.741.48

300.2590.64751.295

400.2220.5551.11

500.1850.46250.925

600.1480.370.74

700.1110.27750.555

800.0740.1850.37

8

T/ZHCAXXX—XXXX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血小板聚集报告方式示例

姓名:ID:性别:年龄:标本类型:

病区:床号:诊断:申请医生:采样时间:

血小板聚集诱导剂诱导剂浓度结果参考范围

接收时间:报告时间:检验者:审核者:

9

T/ZHCAXXX—XXXX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诱导剂的选择

不同的诱导剂检测不同种类的血小板异常,初始检测时不必使用全部的诱导剂,可应用

常规诱导剂在标准剂量下检测血小板聚集情况,有异常时再进一步检测(附表)。一般情况

下,如果低浓度的诱导剂不聚集,再进行高浓度的诱导剂检测;而对于怀疑2B型或血小板

型血管性血友病(vonWillebranddisease,vWD)的患者在常规1.2mg/ml瑞斯托霉素聚集正

常时,需进行低浓度(0.5~0.7mg/ml)瑞斯托霉素检测;如果花生四烯酸聚集降低,需采用

血栓素A2类似物U46619来区分阿司匹林样缺陷还是血栓烷受体缺陷。

LTA法检测血小板聚集时诱导剂及其浓度

诱导剂

起始浓度浓度范围靶点

筛选检测

ADP2~2.5μmol/L0.5~20μmol/LP2Y1和P2Y12

肾上腺素5μmol/L0.5~10μmol/L肾上腺素受体

I型胶原1~2μg/L1.0~5.0μg/LGPⅥ和α2β2

花生四烯酸1mmol/L0.5~2.0mmol/LTXA2合成

瑞斯托霉素1.2mg/ml1.0~1.5mg/ml

(高浓度)

vWF/GPIb

0.5mg/ml0.5~0.7mg/ml

(低浓度)

特殊检测

U466191μmol/L1~5μmol/LTXA2受体

TRAP10μmol/L10~100μmol/LPAR~1

CRP10ng/ml10~1000ng/mlGPⅥ

A23187Lμmol/L1~10μmol/L钙动员

注:TXA2为血栓烷A2,TRAP为凝血酶受体激活肽,CRP为胶原相关肽,PAR-1为蛋

白酶激活受体-1

10

T/ZHCAXXX—XXXX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血小板聚集检测结果临床意义解读

(一)血小板聚集率减低

1.辅助诊断先天性及获得性血小板功能障碍:先天及获得性血小板功能障碍是临床常见

的出血性疾病,伴有血小板聚集功能减低,主要实验室表现为对一种或多种诱导剂诱导的血

小板聚集率减低。巨大血小板症对瑞斯托霉素聚集率降低,对其他诱导剂反应正常。血小板

无力症对瑞斯托霉素外所有的诱导剂均不聚集。低浓度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增高对

2B型血管性血友病(vonWillebranddisease,vWD,vWD)和血小板型vWD的诊断具有特异

性。储存池病或颗粒缺失(δ颗粒缺失等)表现为二相聚集缺失甚至发生解聚。

2.监测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抗血小板药物是一组能抑制血小板活化、聚集和阻止血小

板参与血栓形成的药物,多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微血管病变、病理产科(先兆子痫、复发性

流产等)等血栓相关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阿司匹林抑制血栓素A2合成,可选择花生四烯酸作为诱导剂。P2Y12受体拮抗剂

(氯吡格雷、噻氯吡啶、普拉格雷、替格瑞洛),可选择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作为诱导剂。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拉米非

班)抑制血小板聚集最终通路,导致除瑞斯托霉素外的诱导剂聚集率降低。丹参类、红花

类、银杏叶类、三七类等中成药也可抑制血小板聚集。

3.评价膳食及营养补充剂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水溶性番茄浓缩物可抑制ADP和

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可可黄烷醇可抑制肾上腺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鱼油可抑制胶原诱

导的血小板聚集。

4.抗血小板治疗患者手术风险评估:抗血小板治疗可导致出血并发症,进行抗血小板

治疗的患者在手术前,使用LTA法监测血小板功能,防范术中和术后的出血风险。对择期

手术患者,血小板功能恢复正常有助于减少手术相关的出血。急诊手术根据患者用药史选

择相应处理措施。

(二)血小板聚集率增高

仅有临床参考价值,多见于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人工瓣

膜置换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先天性心脏病、脑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糖尿病、胰

岛素抵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β脂蛋白血症、复发性流产、先兆子痫、抗磷脂综合征、

特鲁索综合征、口服避孕药、吸烟、缺乏运动等情况,显示对ADP、花生四烯酸、胶原、凝

血酶等诱导剂作用下的血小板聚集率增高。

11

T/ZHCAXXX—XXXX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常见血小板功能缺陷的血小板聚集试验示例图

ADP胶原肾上腺素花生四烯酸瑞斯托霉素(低剂量)瑞斯托霉素(高剂量)

正常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