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5篇范文)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合理规划教学时间,安排教学环节和教学资源,
使教学过程有序、连贯。给大家分享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参考,方
便大家参考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怎么写。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预设]
•知识与技能
1.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弄清每句口诀的来源。
2.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进行计算。
3.能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初步学会运用类推学习新知识
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想认识吗?赶快
用掌声把她请出来吧!(课件出示:白雪公主)她的好朋友是谁?(七个
小矮人)今天是白雪公主的生日,小矮人们想邀请小朋友一起为白雪
公主唱支生日歌,愿意吗?(课件:小矮人们联欢的场景,并配上
“生日快乐”音乐)细心的小矮人们还为白雪公主准备了小礼物
呢!(课件:7个小矮人,每个小矮人手捧7朵鲜花)爱思考的白雪公
主看到这么多漂亮的鲜花,问了小矮人们一个问题:“你们知道这
些漂亮的鲜花中藏着什么数学问题吗?”可是小矮人你看看我,我看
看你,谁也没发现°相信聪明的你们通过仔细地观察,一定会发现
的!有信心吗?(生:有。)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当当小矮人们的
“小老师”,给他们讲讲吧!(随即贴出情境课题:我给小矮人当老
师)
二、合作交流,探究体验
[活动一]探究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1.“小老师”们,仔细观察,然后把你发现的数学知识先写在
练习本上,写完后可跟同桌交流交流。
2.组织汇报交流,师板书。(通过学生的相互交流与补充,归
纳出“7的乘法口诀”)
3.把你们发现的数学知识给小矮人们读一遍吧,读完后说说你
发现了什么?引出本节数学课题:7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活动二]交流7的乘法口诀的记忆方法
1.7的乘法口诀有几句?你觉得哪句记?是怎么记的?有没有觉
得不好记的?谁来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他?
2.生交流方法。
3.用刚才介绍的好方法再记一遍。
4.请“小老师”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画图、摆学具、动作
等表示一个乘法口诀,有困难可找小伙伴一起研究,也可请老师参
加。
5.“猜一猜”游戏。(一个学生说表示的方式与内容,另一个
学生猜猜是哪句口诀)
6、师:“7的乘法口诀”都记住了吗?一起再背给小矮人们听
听吧!
7.师:小老师们真厉害!相信这么棒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也相
当的不错哦!现在就让我们来闭眼静听小矮人们汇报学习成果吧!(通
过想象与静思,加深对口诀的记忆与巩固,同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感受成功的喜悦!)
8.师:小矮人学会”7的乘法口诀”了吗?他们都是怎样跟你
汇报的,你能把他们向你汇报的学习成果说给大家听听吗?(学生汇
报,强化记忆,同时鼓励学生表扬小矮人。)
9.小矮人们学会了的乘法口诀,这些口诀也非常高兴,不信,
你们看它都笑了。(随机在课题的数字“7”上画一个笑脸)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游戏:变魔术。(看口诀说算式,看算式说口诀)
2.看图列算式,说口诀。
(1)课件出示图:一串糖葫芦有7颗山楂,5串糖葫芦共有几颗
山楂呢?如果一串糖葫芦7角钱,那买6串糖葫芦一共要花多少钱
呢?(让学生说出算式和相应的口诀)
(2)课件出示古诗《咏柳》,这首诗一共有多少个字呢?
(3)估计一下你一天要喝几杯水?一个星期大约要喝多少杯水呢?
3.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到了“7的乘法口诀”来解决问
题的呢?
四、小结。
这节课你开心吗?最开心的是什么?还想说些什么?
五、板书设计:(略)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表示的意义,从情境图中提出有关
乘法的数学问题,列出乘法算式进行计算,从而进一步地体会乘法
的简单应用。
2.在具体的情境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所表示的意义,能够列出乘法算式进
行计算,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表示的意义。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创设情景:在美丽的地球上,有很多可爱的小动物与我们朝
夕相处。瞧!它们来了!(多媒体演示:各种小动物慢慢走来。)
2.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讲一讲关于它,你在画面上看到
些什么。
3.独立思考:提出关于数学方面的问题。(教师个别辅导)
组内交流。
在组内交流自己的问题,并请人或自己解决,再说一说是怎样
想的。
全班交流:将你们组里的问题告诉大家,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
中到乘法问题上。
教师板书个别问题,并以学生的姓名命名,激发兴趣。
4.讨论:小兔子一共有几个萝卜?
学生可能出现加、乘两种方法,让学生再次感受乘法运算的简
便性,并回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质疑:算式3乂4二12(根)中,3是从哪里来的?4表示什么?12呢?
5.“连一连,,
(1)由学生独立完成,有问题的可与同桌或老师商量。
(2)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生1:“6+3”没有吃到水果。
生2:桃子表示3个6,松果表示6个3,但都可以与3X6,
6X3连起来。
生3:桃子和松果同样多。
活动二
L“说一说”:学生以看图讲故事的方式理解图意,再试说算
式。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生1:四幅图都可以用2X3或3X2来表示。
生2:有的表示2个3,有的表示3个2,还有的既表示3个2,
又表示2个3。
师:对!它们都可以用2X3来表示。
2.“摆一摆,说一说”: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实物,再出
示算式。
(1)讨论:3义2表示几个几?动手摆出两种摆法。
(2)由“小老师”出题,其他同学动手摆一摆,并与同伴说一说。
3.“接力赛”
(1)出示“练一练”第一题的两个画面。
(2)小组接力完成:一个说图意,一个列算式。
一个说还可以怎样写,一个评价是否可以得到“智多星”。
活动三
1.出示超市中商品乱放的场面,提问:这样的地方你们喜欢吗?
该怎么办?
2.学生口述,多媒体演示。
3.以小组为单位,帮售货员阿姨清点货物。
4.交流评价:老师这里有一张货物清单,看一看,你们点的对
吗?
活动四
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与同伴说一说。可以引导学
生从身边熟悉的事情说起,如:
每件衣服用5个扣子,4件衣服用几个扣子?
学生每提出一个问题就列出算式并计算结果,此题可以在同桌
之间进行,互相提问题并检验对方的计算结果。
课堂小结:
这节课后,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给这节课起名字。
板书设计:
动物聚会
一共有多少个胡萝卜?3义4=12(个)或4X3=12(个)
一共拿了多少个松果?3X6=18(个)或6X3=18(个)
一共有多少个桃子?3义6=18(个)或6X3=18(个)
一共有几只小鸟?3X3=9(只)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
20页~第2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
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
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教具准备:
多媒体,挂图
学具准备:
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上学期我便一起认识了四个描述方向的词语,哪位同学能来
说一说是哪四个词语?
生:东、南、西、北。
2、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怎样来辨认方向呢?
生1:可以看太阳升起的地方就是东方。
生2:可以看北斗星所在的方向就是北方。
生3:可以利用指南针,指针指向的方向就是南方。
3、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那你们知道怎样在图纸上标识方向
吗?
生:可以在旁边画一个箭头,如果指句上而且写上北字,就表
示的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现在我面朝北方,我的后面是什么方向?(南方)我的左边
是什么方向?(西方)右边是什么方向?(东方)
谁能来象我这样说一说你们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
(生描述)
5、那么你知道位于你的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
有谁吗?请你们同桌两人相互说一说。(生活动)
谁来说给大家听一听。(生描述)
活动二:
1、你们已经会用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词来描述物体所在
的位置了,那么你们在生活中除了这四个方向词外,还听说过哪些
方向词呢?
生: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辨认这几个方向。(板书:辨认方向)
2、(出示书P20挂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在图中你都获得了
哪些信息?
生1:我看到有图书馆、体育馆、动物园、医院、学校、邮局、
少年宫、商店、电影院这几个建筑物。
生2:我看到了一个指向北方的图标,表示这幅图是按上北、
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绘制的。
3、你能用已经学过的方向知识,来说一说体育馆、商店、医院、
邮局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吗?
学生口答后在书上填写认一认(1),并同桌互换,批改。
4、图中还有4个建筑物,它们对于学校所在的位置与以前所认
识的方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1:在学校的斜方向的位置上。
生2:在两个方向的中间的位置上。
生3:分别在学校的左上角、左下角、右上角、右下角的位置
上。
生4:图书馆在学校的西北角,动物园在学校的东北角,少年
宫在学校的西南角,电影院在学校的东南角。
5、你们认为哪种描述的比较准确?
生1:第三种和第四种。
生2:第三种说法有点模糊,还是第四种说法比较准确。
6、现在谁再来描述一下这4个建筑物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
(先指名生说,再同桌互说,同时师板书:东南、东北、西南、
西北。)
活动三:
1、我们已经认识了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这8个方向词,下面我们就
一起来制作一个方向板。
请拿出这张正方形纸,象我这样折一折,并在折痕上标出8个
箭头(师在多媒体上演示操作方法,生仿效)。
根据我们作图的习惯,上方一般确定为什么方向?(生:北方)
请你标出北方。
剩下还有7个方向,你们能自己完成吗?
(学生尝试制作方向板,师巡视并给予有困难的学生相应的指
导。)
2、谁来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
(汇报展示)
你认为他制作的方向板怎么样?
(学生评价,完善)
3、你们已经会自己制作方向板了,那么你们会根据我们教室的
实际方向,把你的方向板按
照正确的方向摆放在你的课桌上吗?
(生尝试摆)
同桌互相看一看,你们摆的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可以小声地讨
论一下应该怎样摆c(生互评摆放的方位对不对)
谁来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
(生汇报)
4、老师这里有8张分别写有8个方向的卡片,谁能利用你所学
的知识,为我们的教室制作一个大的方向板?
听清老师的要求:以我们中间的这位司学为参照物,想一想教
室的四面墙分别在他的什么方向,四个墙角的位置分别在他的什么
方向,再把你所拿的那张方向卡片贴在相应的地方。
(组织学生活动,并把卡片贴在相应的墙壁上,学生的学习兴
趣高涨。)
5、同学们已经在我们的教室里制作了一个大的方向板,谁能来
说一说在教室里的.这8个方向上分别有些什么物体。
(生依次描述)
6、你们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说一说自己的东南、东北、西
南、西北方向上分别有哪位同学吗?
(能)
下面就请同桌两人先相互说一说。
(生同桌互动后,再指名说一说。)
7、刚才我发现,有的同学在观察的过程中聪明的利用了自己制
作的方向板,那么你们知道在使用方向板来辨认方向时需要注意些
什么吗?
生:方向板摆放的位置应和生活中的方向相同。
活动四:
1、(出示书P21的挂图)这是哪个国家的行政区域图?
(生:中国)地图的形状象什么?
(生:象一只雄鸡)
你在这幅图上都看到了什么?
生1:首都北京。
生2:我们新疆。
生3:还有指向北方的图标。
2、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到了我国
的首都北京和我们所在的新
疆维吾尔自治区,我们的家乡的位置大约就在这里(师指出大
致位置),请跟我一样在这里作一个标记,谁能说一说我们的家乡
和北京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从三个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能画出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组合物体的形状。
2、发展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初步学会欣赏数学美。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1、计算组合物体的组成个数。
2、能画出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组合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
根据组合物体的三个角度的平面图计算组合物体的组成个数。
教学准备:
若干个小正方体状的积木块。
教学过程:
一、情境体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师:这两句诗说的是什么意思,大家知道吗?
学生自主发言C
一座山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看会给人不同的感受,令人心旷神
怡。同样的,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建筑物,也会产
生不同的效果。比如下图中大家看到的三张水立方的照片就是从不
同的角度拍摄的。
二、思维探索(建立知识模型)
师:构成这些组合图形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大家会怎样数呢?
生:可以从前往后数,也可以从上往下数。
师:嗯,大家的方法都很好,我们看这三个组合图形都是两层
结构,那我们可以分层来数。
生:第一个图形上层有1个,下层有4个,所以总共有1+4二5
个。
师:第二个图形有几个小正方体呢?
生:上层有3个,下层有5个,总共有3+5=8个。
生:哦,我知道了,第三个图形上层有1个,下层有5个,总
共有1+5=6个。
教学准备:老师先用积木块搭好结构,便于学生观察。
师:首先,我们从正面看,你看到的图形是怎样的?
生:我看到了上面有一个正方形,下面有三个正方形。
师:能把你看到的图形画出来吗?
学生自主画图,老师指导。
师:现在,我们换个方位,从左面看,你看到的图形是怎样的?
生:我看到左边有一个正方形,右边有两个正方形。
师:请大家把你看到的图形画出来。
师:从上面看,会看到怎样的图形呢?
生:第一行有三个正方形,第二行有一个正方形。
师:同学们可以动手画出你看到的图形。
例3: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并画下来。
教学准备:老师先用积木块搭好结构,便于学生观察。
教学安排:分三组学生分别完成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组合
图形,然后分别画出所看到的图形,最后组与组之间交换评判。
教学准备:每个学生手上有10个积木块。
教学安排:同学们可以先试着对照从三个角度所看到的平面图,
动手摆积木块,然后来验证从正面、上面、侧面所看到的图形是否
符合题目。
师: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我们可以猜测上层至少有1个,下层
至少有4个。
生: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我们可以知道后排至少有1个,前排
有4个。
师:从侧面看到的图形,我们可以确定后排有2层,也就是2
个小正方体,前排只有一层。
生: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确定这个组合图形由6个小正方
体组成。
教学准备:每个学生手上有10个积木块。
教学安排:同学们可以先试着对照从三个角度所看到的平面图,
动手摆积木块,然后来验证从正面、上面、侧面所看到的图形是否
符合题目。
师:先跟大家介绍下,主视图就是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左视图
是从左面看到的图形,俯视图是从上面看到的图形。
师:从主视图中,我们可以知道这个几何体有三层,左边至少
有3个,右边至少有1个。
生:从左视图中,可以知道这个几何体分两排,后排至少有3
个,前排至少有1个。
师:在俯视图中,我们可以确定这个几何体前排只有1个,后
排有4个。
生: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确定这个组合图形由5个小正方
体组成。
三、课堂总结从正面看一主视图;
从左面看一左视图;
从上面看一俯视图。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5
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32页“分桃子”主要是
通过“分桃子”的过程,使学生感受“随意分”与“平均分”的区
别,体验“平均分”的含义。教学中,我设计了一系列动手分一分
的活动,让课堂成为提升学生数学思考的训练场。
1、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唤醒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
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我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
验出发,创设“请你帮助猴妈妈分桃子一一分一分”这样的情境,
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一一数的分解,找到了新知识与旧知识的生长
点,改变了传统的概念教学“复习一一引入一一新课一一练习——
巩固”的模式。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讲述分桃子的故事,引出只有
分的“同样多”(平均分)两个猴宝宝才满意,适时渗透数学文化
思想,使学生数学思考从这里“开始”。
2、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在合作交流中提升数学思考一
一平均分。
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是教师传授和输出
的结果,而是学生通过亲身经历,通过与学习情景间的相互作用来
实现的。如果说以往的概念教学,教师侧重于直观演示,通过举例
证明理解概念的含义,那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课堂教学要有“质”
的变化。课本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媒介”,它
对教学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教学中,学生对“平均分”的理
解是一个难点。我大胆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一怎样分
桃子、分鱼、分智慧星……还设计了变式练习,辨析“平均分”和
不是“平均分”的练习,在小组练习“分智慧星”的活动中,引出
了有余数除法,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进一步提升学
生的数学思考一一由“分一分”一一平均分一一有余数除法。
3、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数学概念是生活现象的“数学化”,是由具体到抽象的“升
华”。针对低年级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我在教学中没有
把现成的除法意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在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以后,及时设计了一些操作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引导学
生“想一想、说一说、试一试、摆一摆、分一分”,在亲身体验的
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帮
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除法的含义,
体验“平均分”。让学生在做中学,抓住不同物体的“平均分”,
既培养了数感,又强化了对除法意义的初步理解。与传统教学相比,
整个课堂教学看似淡化了“除法的概念”教学,实际上却在“核心”
处加以“引导”,在关键处加以"点拨”,教师真正成了学生数学
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借助课堂教学这个提升学生数学
思考的“运动场”,使学生的思维由“无序”到“有序”,真正体
验到学习成功的愉悦。
我在本节课教学中,力求营造一个充满“灵性”的课堂,激发
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帮助学生“平均分”,理解除法的意义。从引
导开始起“跑”(分一分)一一有目标的进行跑(平均分)------
一最后水到渠成(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真正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
得到不同的发展“c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6
[教材简析]
本课教材是帮助学生把平均分的不同方法加以整合,让学生体
会到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既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平均分成
几份地分,分的过程虽然有所差别,但分的结果是每份都是相同的,
从而在整体上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材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例题,
并就其中的一种结果,揭示了两种不同的分的过程,然后再引导学
生对其他各种不同的分法展开进一步讨论和交流,体会平均分的每
一种结果可以从不同的分的过程中得到。
想想做做中的题目进一步通过各种不同的情景下的平均分问题,
有层次地让学生逐步加深对平均分本质特征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继续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操作
方法,通过操作,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2.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开放题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数学应
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
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3.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
好的数学学习习惯C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铺垫准备
1.教师在磁性黑板上展示8个圆片。
⑴提出要求:
①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看看每份有几个?
②把它们每4个一份的分,看看能分成几份?
(2)学生拿出自己的圆片动手操作,同时让两个同学在黑板上分
别操作上述两种分法。
2.提问:想一想,刚才自己是怎样分的,再观察黑板上两位同
学分出的结果,这两种分法的结果虽然不一样,但是它们在分的过
程中也有同样要注意的地方,是什么地方呢?
3.小结:这两种分法虽然不一样,但它们都把每份分得同样多,
所以都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通过课始简单的操作,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平均分
的不同分法,同时通过对操作的反思及两种分法的初步比较,使学
生对平均分的本质特征有了初步的体会,为下面两种分法的整合做
好铺垫。]
二、动手操作,体会领悟
1.创设情景:兔妈妈拿来一些铅笔,准备将它们分给表现好的
几个小兔子,数一数共有几枝?(出示12枝铅笔)
兔妈妈可以怎样去分这12枝铅笔呢?
2.明确要求
①出示条件:把12枝铅笔平均分。
②提问:平均分是什么意思?
3.自主探索
①你愿意来帮帮兔妈妈吗?想一想应该怎样分?
②拿出12个圆片来代表12枝铅笔,动手试一试。
4.初步交流,总结两种思路
①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让一名学生展示他的结果,同时提问:他这样分对吗?为什么?
还有其他同学也是这样的吗?
②他们的结果都是这样的,都分对了,但是他们又是怎么想的
呢?
教师先请上台展示的这位同学说一说,然后继续提问:其他同
学的想法是不是都与他一样呢?不一样的说一说。
③小结:虽然结果相同,但他们所想的和刚才分的过程却可能
并不一样,有的是每几个一份地分,有的是平均分成几份,最后,
他们所分的结果都是每份铅笔的枝数相同,因此都符合平均分。
④看一看你的分法,是否符合要求?想一想,如果别人和你的
分法相同,他还可能是怎么想的?
5.小组内交流
①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小组内交流。
②小组讨论:除了小组内的几种分法以外是否还有别的分法?
③小组内总结:你们小组共发现了多少种分法?把它们分别贴
在小黑板上。
6.展示后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有不同的分法,可以是每
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是平均分成几份地分,但不论用哪一种方法,
最后结果是每一份是相同的,都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要努力处理好自主探究和
合作交流的关系。学生在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中明晰了平均分的两
种基本策略,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为把握平均分的本质特征积
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
三、巩固应用,内化概念
1.依次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第2题、第3题、第4题。
①先出示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知道都是平均分。
②想一想,他们分别可能是怎么分的?让学生在小组内从不同
角度说一说分的过程。
③独立完成填空。
④在小组内校对。
2.想想做做第5题。
①出示图,学生仔细观察。
②一共有几本书?你是怎么知道的?
③如果是平均分的话,可以怎样分呢?
④独立完成填空。
⑤小结:像这样每份同样多,既可以看成是合起来一共有多少,
也可以理解为是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
3.想想做做第6题。
①出示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②兔子是怎样分的?鸡是怎样分的呢?自己先说一说。
③和同桌交流交流。
[设计意图:这里的每一个习题,都紧扣教学重点力图为学生
创设说的环境,让学生在互相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中,表述自己的想
法,倾听他人的意见,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同时树立自信,并学
会尊重他人。]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明
白的地方吗?
2.发散练习:有15个小朋友,要分成几个人数相等的小组做
游戏,可以怎样分?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分法?下课以后去分一分。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进行课堂小结,有助于知识的
巩固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课后的拓展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在实
践中应用,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得以形成。]二年级
数学上册教案篇7
课题一:比的意义(A)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47页和相应的“做一做”,练习十二的第1〜4
题。
教学目的
lo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
比值的方法。
2O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具准备
长3分米、宽2分米的红旗一面,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常需要对两个数量进行
比较。比如这面红旗(教师出示红旗),它长3分米,宽2分米。要
对这面红旗的长和宽进行比较,可以用什么方法?
引导学生回答:可以用减法,比较长比宽多多少或宽比长少多
少。用除法,比较长是宽的几倍,或者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板书:
392:1?????长是宽的1倍
2+3=????????宽是长的
二、新课
lo导入新课。
教师:刚才我们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对红旗的长、宽进行比较。
这节课,我们要在用除法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学习一种
新的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数学方法——二匕。(板书:比。)
教师:比表示什么意义呢?它怎么读,怎么写?各部分的名称是
什么?比又和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呢?这些都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
的内容。下面我们先学习比的意义。(板书课题。)
2o教学比的意义。
教师:(指3+2)看这个除法算式,长是宽的几倍需要哪个量和
哪个量比较?(长和宽比较。)
红旗的长是多少?宽呢?红旗的长和宽二匕较也就是几和几比?
(长和宽比较也就是3和2比。)
求红旗长是宽的几倍又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3比2。(板书:
长和宽的比是3比2。)(指2+3)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是哪个量和哪个
量比较?根据这个例子(指上例),想一想,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又可以
说成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宽和长的比是2比3。教师板书。
小结:现在我们知道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谁
和谁的比。
教师:这两个例子都是对长、宽两个量进行比较,为什么一个
比是3比2,而一个比是2比3呢?
引导学生回答:3比2是长和宽的比,2比3是宽和长的比。
这两个例子告诉我们:两个数量进行比较一定要弄清谁和逢比。
谁在前、谁在后不能颠倒位置。
教师:刚才我们用除法和比的方法对红旗的长、宽进行了比较。
在日常生活中,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事例有许多,请看这个例子(出
示投影片):
“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了100千米,这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
多少千米?求汽车行驶的速度怎样计算?
学生回答时,板书:100+2=50(千米)
100千米是汽车行驶的什么?2小时呢?汽车的速度需要哪个量和
哪个量比较?(路程向时间比较。)
那么汽车行驶的速度又可以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
教师:在这个例子中,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几比几?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路程和时间的二匕是100比2。
教师:现在看这些例子,都是用什么方法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
的?(用除法。)那么表示两种量的两个数,它们之间具有什么关
系?(相除关系。)是几个数相除?(两个数相除。)
学生回答后板书。
再看长和宽的比是3比2,宽和长的比是2比3,路程和时间的
比是100比2,这又是用什么方法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比的方
法。)几个数的比?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两个数的比。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比的意义:)通过这些例子可以清楚地看
出: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从比的意义看,两个数的比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什么关系?(相
除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在相除二字下面画上着重号,然后齐读。
3。教学比的读写法,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教师:以上我们学习了比的意义,在数学中,比还有这样的记
法。
3比2记作(板书:记作),先写3,再写“:”,最后写2。
(板书:3:2)
提示学生比号的两个小圆点要写在两个数的正中间,它叫比号,
读作“比”,那么这个比就读作3比2。让学生齐读一遍。
2比3记作(板书:记作),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100比2怎么写?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00:2O
这两个比会读吗?齐读一遍,学生练习写比。
教师:在比中,每一部分都有它的名称。我们以3:2为例(板
书:3:2),这叫什么符号?(学生答后板书:比号)比号前面的数叫
做比的前项,(板书: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板书:后
项)
根据比的意义,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什么关系?(相除关系。)在这
个比中,用谁除以谁?(3除以2。)3除以2的商是多少?(1)
教师指出:我们把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板书:
比值)1在这里就叫做3:2的比值。
板书:3:2=34-2=1
1111
1111
1111
前比后比
项号项值
教师:从上面的式子可以看出,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
除法中的被除数,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比值相当于除法
的商,可以用下表来表示。
列完表后,教师指出:比和除法还是有区别的,不能完全混同
起来,除法是一种运算,而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教师提问:那么,比和比值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引导学生根据比的意义和比值的定义,弄清楚比值是一个数,
是比的前后项相除所得的商,它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
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而比是表示所比较的两个数的关系,如
3:2,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但不能写成带分数,仍读作3比2。)
需要指出: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让学生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联系比和除法的关系,由于
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的除数,而除数不能为零,所以比的后项也不
能为0。同时还要进一步指出,在体育比赛中的“几比几”,也使
用“:”号。但这只表示哪一队对哪一队比赛,各得多少分,不表
示两队所得分数的倍比关系,与数学中的比的意义不同。比赛中时
常出现0:0或几比0的情况,而数学中比的后项是不能为0的。另
外,比赛中的几比几是不能化简的。
4。做教科书第62页上半部分“做一做”的题目。
(1)完成第1题。
指名一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巡视,
并察看学生是否将比号的位置写得规范。
然后提问:每个比的前项是几?后项是几?能不能把比的前项和
后项颠倒?教师指出:正如前面所讲,求长是宽的几倍,用长小宽;
求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用宽士长;所以交换了比的前后项的位置,比的具体意义就变了。
(2)完成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5O教学比与分数的关系。教师: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
式。例如:3:2可以写作
示两个数的比,仍读作3比2。
让学生齐读。在这里,它表
进一步举例:2:3可以写作,100:2可以写作。然后让学生齐
读。
提问:分数和除法有什么关系呢?(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
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
提问:根据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以及比和除法的关系,比和分数
又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学生弄清楚:比的前项相当于分数的分子,比
的后项相当于分数的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列表如下:
列完表后,提问:比和分数有没有区别呢?
让学生明确分数是一种数,而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总结比、除法、分数三者在意义上的区别:比是指两个数相除,
表示两个数的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种数。它们的意义是
不同的。
6O做教科书第62页下半部分“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集体订正时,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用分数表示的比,并强调指出:
虽然写的是分数形式,但不能读作几分之几,而应读作几比几。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8
一、复习旧知
1、填空。
(1)3X5读作(),表示()个()相加。
(2)6+6+6+6+6写成乘法算式是()或()。
(3)4个5是多少?歹吠()。
(4)教师边背边出示古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
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古诗一共多少个字?怎样列式?用哪句口
诀?
2、创设情境,铺垫孕伏
题目是:你能从7开始每次加7,把得数填在空格里吗?
71421
师:看一看这三个数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研究7的乘法口诀
板书:7的乘法口诀
二、新授:
1、教师拿出七巧板说:“这是什么?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用吗?”
(1)摆一条小鱼用几个三角形?(7个)摆一条小鱼用几个三角就
是求1个7是多少c
板书:1个71X7=77X1二7一七得七
(2)出示书本主题图。(并填完书本第72表格)
图案个数1234567
▲的块数7142128354249
2、交流汇报。提问:1个7是多少?2个7相加是多少?3个7
连加是多少?4个7、5个7、6个7、7个7连加是多少?28里有几
个7?
(二)、自主合作,创编口诀。
1、你能根据刚才的发现,自己编出7的乘法口诀吗?能编几句
就编几句。
2、学生开展编口诀的数学活动,然后在小组中交流下自己编好
的口诀。
3、出示学生编写的乘法口诀,问:你是怎么编出这句口诀
的?(出示几个乘法算式)
4、纠正。(收集错例,强调几十几的写法和数字的写法)
(设计意图:学生在合作中达到知识互补,体现了“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相互交流学习中能培养思
维的灵活性,避免思维定式。同时让学生在编制口诀中,通过编制
口诀顺序的改变,探索双数和7相乘,积是有规律的,为学生的后
续学习打下了基础,做到了前有孕伏,后有照应。)
(三)、解读品味,感悟口诀。
1、发现规律,背口诀。
看着自己编出的口诀,心情怎么样?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出
你的开心。(读自己编的口诀)
(板书出示口诀)再轻轻地、慢慢地读一遍,边读边观察,比较,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把你的发现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学生交流汇报。
2、总结规律,记住口诀。
(1)我们一起将自己的成果读一读,边读边找一找,口诀中藏着
什么秘密?
(①每句口诀中都有7;②口诀按从小到大排列;③相邻两
句口诀的积相差7;④7乘单数的积是单数,7乘双数的积是双数,)
交流:在背的时候,你认为7的乘法口诀哪几句容易记?哪几句
难记一些?
(2)记忆口诀,运用口诀计算。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基本思路是引导学生观察、交流、理解口
诀的结构和变化规律,有利于增强记忆的效果,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和灵活性,可谓一石三鸟。)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一)基础练习:
1、把下面的口诀补充完整。
二七()一()得七
()七四十九五()三十五
2、用一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三七二十一()()六七四十二()()
4、(书本练习十六第2题。)
5、(书本练习十六第3题。)(游戏:邮递员送信)
教师把写有数字的卡片分给各组,把得数贴在黑板上。邮递员,
送信忙,按照得数送信,哪封信,往哪儿装,请各小组仔细想一想,
派代表上台送信。
7X37X3+77X6+77X4
7X5+77X57X67X27X67X1
(二)综合练习:
1、(1)谈话:我们现在来到了日历的家,怎么日历都愁眉苦脸
的呢?(出示挂历,)同时请学生看书73页“做一做”第1题),1星
期是7天,2星期是多少天?
(2)爸爸到北京去了3个星期,去了多少天?4星期呢?5星期
呢?6星期呢?7星展呢?
日历们开心的笑了!适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2、(书本练习十六第4题。)
3、转盘游戏。
(三)拓展练习:
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笑脸(乘加乘减)
(设计意图:知识和技能是构成能力的两个基本因素,二者缺一
不可。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是我国数学教学的优良传统,
夯实牢固的“双基”基础,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创新能力的前
提。)
四、应用,深化口诀。
1、生活中和7有关的事物
7是个神奇的数字,我国古代与7接下了难解之缘。一个星期
有7天,七星瓢虫有7个点。
2、我们熟知的古诗中就藏着7。同学们请看,这是我们学过的
一首诗《山行》。(齐读)这首诗一共有多少个字?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
于二月花。
齐读诗,这首诗是关于小孩子学钓鱼,而且每句都是7个字,
你能用哪一句口诀算出这四句诗中共有多少个字吗?同学们注意了吗?
每行诗都有7个字,这样的诗也叫七言诗。
3、在我们身边你还见到过哪些现象与7有关?(学生举例说一说)
北斗七星、七色彩虹、音乐有七个音符。
(设计意图:唐诗与数学看似互不相干,但实际上它们却有着奇
妙的同一性。我从五言诗引入新课,七言诗来总结新课,从很多角
度去切入,例如:唐诗的形式结构与数学的联系、唐诗与数学共同
使用的思维模式、唐诗中的数学史话、唐诗中某些情境带给学生浓
厚的数学兴趣,有力地支持了学生对乘法知识的建构。)
五、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1、这节课我便学习了()的乘法口诀,共有句。
2、每相邻两句口诀的得数相差。
3、还学会了用一句口诀计算()道有联系的乘法算式。
4、从古到今,人们生活在数的世界里,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
的眼睛,你就会觉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六、布置作业:背7的乘法口诀并默写出来。
附板书:7的乘法口诀
1个71X7=77X1=7一七得七
2个72X7=147X2=14二七十四
3个73X7=217X3=21三七二十一
4个74X7=287X4=28四七二十八
5个75X7=357X5=35五七三十五
6个76X7=427X6=42六七四十二
7个77X7=497X7=49七七四十九二年级数学上册教
案篇9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汲下册第41〜42页例9、
例10和“练一练'',第45页练习七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能用列举的方法求
100以内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能通过直观图理解两个数
的因数及公因数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借助直观认识公因数,理解公因数的特征;通过列举探
索求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体会方法的合理和多样;感受数形
结合的思想,能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发展分析、推理等能力。
3,使学生主动参加思考和探索活动,感受学习的收获,获得成
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教学难点:
理解求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铺垫准备
1.直观演示,作好铺垫。
出示边长6厘米和边长5厘米的两个正方形。
提问:观察这两个正方形,哪一个能正好分成边长都是2厘米
的小正方形?
2.引入新课。
谈话:根据上面我们看到的,如果一个长度是原来边长的因数,
就能正好全部分割成小正方形。现在就利用这样的认识,学习与因
数有密切联系的新内容,认识新知识,学会新方法。
二、学习新知
1.认识公因数C
(1)出示例9,了解题意。
启发:观察正方形纸片的边长和长方形的长、宽,哪种纸片能
把长方形正好铺满,哪种不能正好铺满?先在小组讨论,说说你的理
由。
交流:哪种纸片能把长方形正好铺满,哪种不能?你是怎样想的?
结合交流进行演示,引导观察用正方形纸片铺的结果,理解边
长6是长方形两边12和18的因数,能正好铺满;(板书:12・6=2
18+6=3)边长4是12的因数,但不是18的因数,就不能正好铺满。
(板书:124-4=3184-4=4......2)
(2)启发:想一想,还有哪些边长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也能把
这个长方形正好铺满?为什么?先独立思考,再和同桌说一说,并说
说你的理由。
交流:还有哪些边长整厘米数的正方形也能正好铺满?你是怎样
想的?你发现正方形边长的厘米数符合什么条件,就能把这个长方
形正好铺满?
(3)引导:现在你发现,哪些数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
指出:大家发现,1、2、3、6这几个数,既是12的因数,又
是18的因数,也就是12和18公有的因数,我们称它们是12和
18的公因数。(板书)
追问:4是12和18的公因数吗?为什么不是?
2.求公因数。
(1)出示问题。
引导:我们已经知道,两个数公有的因数,是它们的公因数。
那如果已知两个数,你能不能找出它们所有的公因数呢?接着看一个
问题。
出示例10,让学生明确要找出8和12的所有公因数,并找出
其中最大的一个。
(2)探索方法。
引导:先想想怎样的数是8和12的公因数;再想怎样可以找到
8和12的公因数。和同桌商量商量,找出它们的公因数,并找出最
大的一个。
学生思考、尝试,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你是怎样找8和12的公因数和最大的公因数的?
结合交流,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思考方法:(在交流中板书过程)
①分别找出8和12的因数,再找公因数,并确定最大的一个。
②先找出8的因数,再从8的因数里找12的因数,并确定最
大的一个。提问:为什么可以这样找8和12的公因数?
③先找12的因数,再从12的因数里找8的因数,并确定最
大的一个。追问:这种方法是怎样想的?
小结
3.用集合图表示公因数。
出示两个圈:8的因数12的因数(图略)让学生分别说出8和
12的因数,教师板书。
引导:如果要在图里既看出8的因数和12的因数,又能把公有
的因数写在共同的部分,这两个圈怎样合并到一起比较合适?小组里
讨论讨论。
4.回顾内容。
提问:回顾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哪些内容?(板书课题)什
么是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三、巩固深化
1.做“练一练”第1题。
2.做“练一练”第2题。
3.做练习七第1题。
学生练习,指名板演。检查板演过程,说明最大公因数;有错订
正。
4.做练习七第2题。让学生直接写出得数。
提问:能根据算式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或倍数吗?
四、小结收获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在学习过程中你还有哪些体会?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知道镜像对称图形的特点。
2、通过学生活动,正确体会镜像对称的相对性。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教学重难点
体会镜像对称的相对性。
教学具准备
镜子、教科书第71页的开放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玩一玩镜子,创设情境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玩一玩镜子,好吗?(每人一面小
镜子)
师:你在镜子里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自己;我看到了书;我看到了黑板……
师:这是怎么回事?
二、引导探索,体验镜像对称的特点
1、出示教科书第69页的主题图,请学生仔细观察。
(1)师:这幅图画中,怎么会出现两栋房子、六只天鹅?怎么岸
上有树,水底也有树?
(2)生:下面的房子、天鹅、树是水生的影子。
师:(放大房子图)水上的房子和水下妁房子是相同的吗?它们的
方向怎样?
生:样子相同,但方向相反。
师:其实这也是数学知识,是一种镜面对称。(出示课题)
2、请学生用手中的镜子做游戏。
(1)发给学生只有半边图象的卡片,请他们想办法猜出另半边图
象是什么?(小组活动)
小组汇报:用镜子照;把卡片对折……
(2)用镜子照自己的脸并做各种面部表情,同时观察镜子里的你
面部表情的变化。
(3)出示教科书中第69页的小朋友照镜子图(例3)
师: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镜子里面的小朋友又在干什么?
3、师说:“小朋友们,让我们来照照镜子吧,好吗?”出示三
面穿衣镜,请学生在镜子面前表演各种动作,同时请学生说出镜子
里面的自己动作是怎样的。(小组活动,教师参与其中。)
生:我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我也向前走一步。
镜子里的我左手拿笔,右手拿本子,镜子外面的我左本子,右
手拿笔。
我往左走,走镜子里的我往右走。
学生任意做动作……
三、运用拓展
1、判断。哪个是你在镜子里看到的样子?圈出来。(教科书第
71页第5题)
2、找朋友。
3、思考题:第71页第1题、2题。
(1)看镜子写数
(2)看镜子写时间
四、小结评价
师:看,照镜子、水面倒影等等这些生活中的事就是数学知识,
你知道了吗?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操作尝试,掌握三位数横式计算的方法,会
用不同的材料建构三位数加法模式。
2、能力目标:发展迁移能力、建模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算法思
维的多样化,了解计算结果并不是的目标。
3、情感目标:在操作、交流、探究与讨论中学会表达、倾听。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横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算法思维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请你估计一下,学校的多功能厅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生活中还有数量需要用三位数表示吗?(说说数的组成)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引入“上海中小学生音乐会”。
学生搜集信息,老师出示信息:
A看台356人,B看台247人。
两看台共坐了多少个同学?
2.说说解题方案、估计计算结果。
3.学生尝试计算。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以4人小组为单位,利用手头的材料尝试计算(学具、卡纸、草
稿纸)
(巡视、指导)
4.选择用不同的算法进行讲评、演示。(请学生交流,教师做
适当点拨、归纳与评价)
4种方法:
小组内选择一人进行汇报:
(1)6+7个加个
50+40十加十
300+200百加百
356+247
=13+90+500=603
(2)300+200百加百
50+40十加十
6+7个加个
356+247
=500+90+13
=603
(3)356+247
=356+200+40+7
=556+40+7先加百
=596+7再加十
=603最后加7
(4)356+247
=356+7+40+200
=363+40+200先加个
=403+200再加十
=603最后加百
(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解法远远不止书上介绍的几种,
学生运用以往的知识经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采用了多种解
法。)
三、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并写出过程
开学时,我们学校举行了“手拉手,帮助贫困小伙伴”的捐款
活动,全校师生都踊跃参加了。(出示PPT课件)引出计算题:
“一、二年级苗苗儿童团员共捐款多少元?”
有能力的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学生可互相探讨,寻求
帮助。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请解答)”
教师巡视、辅导。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二年级数学
上册教案篇12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
(二)利于学具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动手实践学生自己领悟三角形的意义和特征,既是教学的
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下面各是什么角?
说出什么叫直角、锐角、钝角?
组成角的两条边是什么线?
2、家在本子上画出直角(用三角板)、锐角、钝角各一个。
小结:我们已经学习了线段和角,如果把角的两条边改为线段,
把角的两个端点连越来会出现什么图形?(三角形)
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和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二)学习新课
1、理解三角形的意义。
(1)我们已学过三角形,你能举例说出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
吗?(红领巾等)
(2)利于学具,动手做三角形,小组内比一比有什么不同?
(3)结合复习题,思考讨论:
①三角形是几条线段围成的?
②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在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4)巩固概念。
①找一找,哪些是三角形?(投影)
②用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这句话对不对?为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强调,看一个图形是不是三角形,
要从两方面看:一是看只有三条线段,二是要看是否围成的封闭图
形。
2、掌握三角形的特征。
刚才大家找出这么多三角形,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进一步观
察一下,这些三角形有没有共同的地方?
启发学生明确:它们都是三条线段围成的,它们都有三个角,
都有三个顶点。
再引导学生概括:围成三角形的每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每
两条线段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
3、教学三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习贯彻党的XX届一中全会精神模板
- 二零二五年度产权置换简易房屋买卖合同3篇
- 研发部门年终总结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产开发项目合伙人股权入股合同范本9篇
- 基于结构化主题的单元整体教学-以小学数学学科为例
- 二零二五年度房产抵押贷款合同范本一(房屋抵押借款合同模板)15篇
-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
- 白岭矿硐提升改造及萤石精粉浮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立项备案
- 湖南省常德市高中学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含答案)
- 银行资产保全员工年度工作总结
- 钢结构网架验收施工质量自评报告-副本
- 《修心三不 不生气 不计较 不抱怨》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 妊娠剧吐的护理查房
- GB/T 5023.5-2008额定电压450/750 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第5部分:软电缆(软线)
- GB/T 36127-2018玉雕制品工艺质量评价
- GB/T 23445-2009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
- 漆画漆艺 第三章
- (完整版)100道凑十法练习题
- 光伏逆变器一课件
- 2023年上海师范大学辅导员招聘考试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