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信息化应用与实施作业指导书TOC\o"1-2"\h\u14177第1章教育信息化概述 3203781.1信息化教育的基本概念 3267671.2教育信息化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4155521.3教育信息化的意义与价值 422321第2章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 497992.1硬件环境建设 4295612.1.1教学场所 4234182.1.2实验室与实训基地 5306892.1.3管理与维护 571292.2软件资源建设 584672.2.1教学管理系统 5266092.2.2数字教学资源 5209672.2.3个性化教学支持系统 5209332.3网络环境建设 5277992.3.1基础设施 645572.3.2网络安全 6128912.3.3网络服务 63217第3章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 6176663.1数字教育资源的分类与特点 657313.1.1依据载体分类 65893.1.2依据内容分类 6281203.1.3数字教育资源的特点 6284303.2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 7273543.2.1需求分析 7226203.2.2内容设计 739883.2.3技术开发 7172493.2.4质量评估 7208763.2.5试用与反馈 7185643.3数字教育资源的应用与实践 7257573.3.1教学模式改革 774283.3.2教育资源共享 7242393.3.3教师专业发展 7261683.3.4学生自主学习 76203.3.5教育管理与评价 73094第4章信息化教学模式与方法 8123414.1信息化教学模式概述 8114414.2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 8143734.2.1设计原则 883864.2.2实施步骤 8237924.2.3评价方法 8167734.3协作学习模式 958454.3.1基本原理 9251984.3.2组织形式 9243144.3.3实施策略 9177874.4混合式教学模式 9202154.4.1类型 9182294.4.2设计原则 10320844.4.3实施策略 1010142第5章教育信息化与课程整合 1018545.1课程整合的理念与目标 10162805.1.1理念 10309255.1.2目标 10119205.2课程整合的方法与策略 1142385.2.1方法 11108645.2.2策略 11385.3课程整合的实践案例 11112975.3.1案例一:基于项目的课程整合 1169875.3.2案例二:基于问题的课程整合 11177035.3.3案例三:基于主题的课程整合 11121475.3.4案例四:基于案例的课程整合 123872第6章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 12209516.1信息化教学能力概述 12276886.1.1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 1278766.1.2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构成要素 12182906.1.3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策略 12318306.2教师信息化培训体系 13162766.2.1培训目标 13174136.2.2培训内容 13123846.2.3培训方式 1345336.2.4培训评价 13556.3教师信息化教学实践 13112996.3.1信息化教学设计 13300056.3.2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 13230186.3.3信息化教学实施 13145226.3.4信息化教学评价 14203376.3.5信息化教学反思与改进 149225第7章教育信息化管理与评价 1414057.1教育信息化管理策略 1418187.1.1管理体系构建 1413537.1.2资源整合与优化 14253047.1.3信息化教学管理 14241357.1.4保障措施 1467457.2教育信息化评价体系 14232867.2.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4314477.2.2评价方法与工具 14300747.2.3评价过程管理 15144517.3教育信息化评价实践 15209457.3.1自我评价 15117837.3.2同行评价 15294097.3.3上级评价 15247237.3.4社会评价 15186037.3.5持续改进 152826第8章教育信息化政策与法规 15269858.1我国教育信息化政策概述 15239438.2教育信息化相关政策分析 1552278.2.1政策目标 15131108.2.2政策措施 16217298.3教育信息化法规与标准 16236658.3.1法规 1630648.3.2标准 1618152第9章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与展望 1694709.1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 16234889.1.1技术创新推动教育变革 1629069.1.2教育资源共享与开放 16276749.1.3教育个性化与智能化 16311389.2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展望 1716319.2.1政策支持与投入加大 17128289.2.2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 1790169.2.3教育信息化深度融合与创新 17297899.3教育信息化未来挑战与机遇 17202689.3.1挑战 17248209.3.2机遇 1724112第10章教育信息化实践案例与启示 171720510.1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实践案例 172474810.1.1国内案例 171501410.1.2国外案例 18352910.2教育信息化实践案例解析 181859410.2.1国内案例解析 181356510.2.2国外案例解析 181130110.3教育信息化实践的启示与借鉴 18第1章教育信息化概述1.1信息化教育的基本概念信息化教育是指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对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它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为核心,旨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培养具备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1.2教育信息化的国内外发展现状(1)国内发展现状我国教育信息化取得了显著成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宽带网络、数字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程度不断提高,涌现出一大批教育信息化典型案例;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国家战略。(2)国外发展现状发达国家在教育信息化方面起步较早,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发展模式。如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善,数字化教育资源丰富,教师信息化素养高,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得到重视。1.3教育信息化的意义与价值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1)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信息化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实现个性化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培养创新型人才。教育信息化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3)促进教育公平。教育信息化有助于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促进教育公平。(4)提升教育管理水平。教育信息化有助于提高教育管理效率,实现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智能化。(5)推动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国家教育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第2章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2.1硬件环境建设信息化教学硬件环境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基础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硬件环境建设的要点:2.1.1教学场所(1)教室内应配置适量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接入设备等;(2)教室布局应合理,保证学生观看屏幕的视线良好,避免反光、眩光等现象;(3)教室照明、通风、温度等条件应满足信息化教学需求。2.1.2实验室与实训基地(1)根据学科特点,配置相应的实验设备、仪器和软件资源;(2)实验室与实训基地的网络环境应满足教学需求,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3)加强实验室与实训基地的管理,保证设备完好、安全运行。2.1.3管理与维护(1)建立健全硬件设备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保证设备正常运行;(2)定期检查硬件设备,及时维修、更换损坏的部件;(3)加强网络安全防护,防止病毒、恶意攻击等对硬件设备的损害。2.2软件资源建设软件资源是信息化教学的核心,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以下为软件资源建设的要点:2.2.1教学管理系统(1)选择成熟、稳定的教学管理系统,满足教学管理需求;(2)教学管理系统应具备课程管理、成绩管理、教学评价等功能;(3)加强教学管理系统的数据安全,定期备份,保证数据完整、准确。2.2.2数字教学资源(1)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包括电子教材、网络课程、教学视频等;(2)数字教学资源应具备开放性、共享性、互动性等特点;(3)定期更新、维护数字教学资源,保证资源的时效性和实用性。2.2.3个性化教学支持系统(1)开发或引入个性化教学支持系统,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2)个性化教学支持系统应具备学习分析、智能推荐等功能;(3)加强系统与教师、学生的互动,提高教学效果。2.3网络环境建设网络环境是信息化教学的基础,对教学活动产生重要影响。以下为网络环境建设的要点:2.3.1基础设施(1)建设高速、稳定、安全的校园网络;(2)保证网络覆盖全校教学、办公、生活区域;(3)合理规划网络布局,提高网络接入速度和带宽。2.3.2网络安全(1)建立健全网络安全防护体系,防止网络攻击、病毒感染等;(2)定期进行网络安全检查,及时修复漏洞;(3)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师生网络安全素养。2.3.3网络服务(1)提供便捷、高效的网络服务,满足教学、科研、管理需求;(2)开展网络教学支持服务,如在线咨询、远程辅导等;(3)加强网络运维管理,保证网络服务稳定、可靠。第3章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3.1数字教育资源的分类与特点数字教育资源是指运用信息技术,以数字化方式呈现的教育资源。它具有多样性和广泛性,能够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数字教育资源可分为以下几类:3.1.1依据载体分类(1)实体资源:如数字化教材、教具等;(2)网络资源:如在线课程、教育网站、数字图书馆等;(3)移动资源:如教育APP、公众账号等。3.1.2依据内容分类(1)学科资源:涵盖各学科的教学内容、习题、案例等;(2)教育管理资源:如教务管理系统、在线评测系统等;(3)教育研究资源:如教育论文库、教育统计数据库等。3.1.3数字教育资源的特点(1)共享性:数字教育资源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实现全球共享;(2)互动性: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进行实时互动;(3)个性化:可根据学习者的需求和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4)更新快速:数字教育资源可以快速更新,满足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3.2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以下是数字教育资源开发的基本步骤:3.2.1需求分析分析学习者的需求、学科特点、教学目标等,明确资源开发的方向和内容。3.2.2内容设计根据需求分析,设计资源的具体内容、结构、表现形式等。3.2.3技术开发运用信息技术,将设计好的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包括制作、编辑、存储等。3.2.4质量评估对开发完成的数字教育资源进行质量评估,保证资源的准确性、科学性和有效性。3.2.5试用与反馈将开发完成的资源投入实际教学中,收集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优化资源。3.3数字教育资源的应用与实践数字教育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以下是数字教育资源应用与实践的几个方面:3.3.1教学模式改革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探究式、合作式、个性化等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3.3.2教育资源共享通过教育平台、网络空间等,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促进教育公平。3.3.3教师专业发展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师培训、教学研讨等活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3.3.4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利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其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3.3.5教育管理与评价运用数字教育资源,提高教育管理效率,实现科学、公正的教育评价。第4章信息化教学模式与方法4.1信息化教学模式概述信息化教学模式是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本节将从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分类等方面进行概述。4.2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ProjectBasedLearning,PBL)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参与真实或模拟的项目设计、实施和评价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在本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实施步骤和评价方法。4.2.1设计原则(1)真实性:项目应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具有实际意义和价值。(2)挑战性:项目应具有一定的难度,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3)开放性:项目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允许学生自主选择研究方法和途径。(4)可评估性:项目成果应具有明确的标准,便于教师和学生进行评价。4.2.2实施步骤(1)确定项目主题: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选定合适的项目主题。(2)制定项目计划:明确项目目标、任务分工、时间安排等。(3)项目实施:学生按照计划进行项目探究,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4)成果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项目成果,教师组织评价,反馈学习效果。4.2.3评价方法(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项目过程中的表现,如团队合作、问题解决能力等。(2)终结性评价:评价项目成果的质量,如成果的完整性、创新性等。(3)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在项目中的表现进行反思和评价。(4)同伴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促进相互学习和交流。4.3协作学习模式协作学习模式是指学生在小组内通过交流、协作和共享资源,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本节将从协作学习的基本原理、组织形式和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4.3.1基本原理(1)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在社会互动中建构起来的,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与交流。(2)分布式认知:认为认知活动分布在个体、工具和环境中,协作学习有助于共享资源和知识。(3)团队动力学:关注团队内部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认为良好的团队氛围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4.3.2组织形式(1)异质小组:成员在能力、性格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互补性,有助于提高团队整体水平。(2)同质小组:成员在某一领域具有相似的兴趣和能力,有利于深入探讨问题。(3)跨学科小组:成员来自不同专业或学科,有助于实现知识的交叉融合。4.3.3实施策略(1)明确任务和目标:保证每个小组成员都清楚自己的任务和团队目标。(2)培养团队协作能力:组织团队建设活动,提高团队凝聚力和协作效果。(3)提供支持与指导:教师应适时给予学生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协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4.4混合式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BlendedLearning)是指将传统面授教学与在线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充分发挥两种教学方式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本节将介绍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类型、设计原则和实施策略。4.4.1类型(1)面授为主,在线为辅:以传统面授教学为主,利用在线资源进行拓展和补充。(2)在线为主,面授为辅:以在线教学为主,通过面授环节解决学生疑问和加强实践环节。(3)阶段性混合: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学习需求,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4.4.2设计原则(1)整合性:将在线和面授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互补关系。(2)互补性:根据不同教学方式的特点,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3)灵活性: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和教学需求,调整教学方式和资源。(4)互动性:注重在线和面授环节的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4.4.3实施策略(1)选择合适的教学平台: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需求,选择合适的在线教学平台。(2)设计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开发符合教学目标、适应学生需求的在线资源。(3)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合理安排在线和面授教学环节,保证教学效果。(4)重视评价与反馈: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调整学习策略。第5章教育信息化与课程整合5.1课程整合的理念与目标5.1.1理念课程整合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将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课程整合的理念包括: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强调学科交叉与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倡导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构建互动、探究的学习环境。5.1.2目标课程整合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其具备获取、分析、处理和创造信息的能力;(2)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提升教育教学水平;(3)优化课程结构,实现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5)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5.2课程整合的方法与策略5.2.1方法课程整合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主题式整合:围绕某一主题,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融合;(2)项目式整合:以项目为载体,将多学科知识融入项目实施过程;(3)问题式整合: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引导学生运用跨学科知识;(4)案例式整合:以典型案例为线索,将学科知识有机结合。5.2.2策略课程整合的策略包括:(1)明确整合目标,保证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2)注重学科交叉,实现知识融合;(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4)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信息化能力;(5)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5.3课程整合的实践案例5.3.1案例一:基于项目的课程整合某中学开展了以“绿色环保”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知识融入项目中。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处理实际问题,提高了跨学科知识的应用能力。5.3.2案例二:基于问题的课程整合在历史课上,教师提出“辛亥革命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分析。通过问题式整合,学生加深了对辛亥革命的理解,培养了批判性思维。5.3.3案例三:基于主题的课程整合某小学开展了“走进大自然”主题教育活动,将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知识围绕这一主题进行整合。学生在活动中,不仅提高了学科知识水平,还培养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5.3.4案例四:基于案例的课程整合在思想政治课上,教师以“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案例,引导学生从历史、地理、文化等多角度分析。通过案例式整合,学生全面了解了我国的民族政策,增强了国家认同感。第6章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6.1信息化教学能力概述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能力。本节将从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构成要素以及提升策略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6.1.1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的能力。这种能力既包括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也包括对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和转变。6.1.2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构成要素信息化教学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要素:(1)信息化教学理念:教师应具备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体差异、倡导合作学习、强调过程评价等教育教学理念。(2)信息技术素养:教师应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网络应用、多媒体制作等技能,并能运用到教育教学活动中。(3)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师能根据课程标准、学生需求等,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4)信息化教学实施:教师能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5)信息化教学评价:教师能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有效评价。6.1.3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策略(1)加强教师信息化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2)构建教师信息化教学团队,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3)开展信息化教学竞赛和课题研究,激发教师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4)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信息化教学改革。6.2教师信息化培训体系教师信息化培训体系是提升教师信息化能力的重要保障。本节将从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评价等方面构建教师信息化培训体系。6.2.1培训目标明确教师信息化培训的目标,即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6.2.2培训内容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信息技术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应用、多媒体制作等。(2)信息化教学理论: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3)实践操作:教育教学软件的使用、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6.2.3培训方式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包括集中培训、网络研修、工作坊、实地考察等。6.2.4培训评价建立完善的培训评价机制,对培训过程和结果进行全程监控,保证培训质量。6.3教师信息化教学实践教师信息化教学实践是检验教师信息化能力的重要途径。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教师信息化教学实践的方法和策略。6.3.1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学生需求等,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学活动。6.3.2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教师应积极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包括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教学视频等。6.3.3信息化教学实施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在线教学平台、虚拟实验室等,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6.3.4信息化教学评价教师应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6.3.5信息化教学反思与改进教师应通过教学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改进,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第7章教育信息化管理与评价7.1教育信息化管理策略7.1.1管理体系构建在教育信息化管理中,首先应构建一套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该体系应包括组织架构、政策法规、管理制度、技术标准、人力资源等多个方面,以保证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有序推进。7.1.2资源整合与优化教育信息化管理策略应注重对各类教育资源的整合与优化。通过合理配置硬件设施、软件资源、网络资源等,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效率与效果。7.1.3信息化教学管理加强信息化教学管理,推动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7.1.4保障措施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的保障措施,包括资金投入、人才培养、技术支持等,保证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实施。7.2教育信息化评价体系7.2.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构建全面、科学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与应用、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学生发展等多个方面。7.2.2评价方法与工具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与工具,如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考察、数据分析等,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7.2.3评价过程管理加强对教育信息化评价过程的管理,保证评价工作的公正、公平、透明。7.3教育信息化评价实践7.3.1自我评价鼓励各级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开展教育信息化自我评价,了解自身在教育信息化应用与实施中的优势与不足。7.3.2同行评价组织同行评价,借鉴其他单位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成功经验,促进相互学习和交流。7.3.3上级评价接受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评价,及时发觉问题,改进工作,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7.3.4社会评价引入社会评价,听取家长、学生、社会人士对教育信息化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教育信息化工作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7.3.5持续改进根据评价结果,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不断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与实施的效果。第8章教育信息化政策与法规8.1我国教育信息化政策概述我国教育信息化政策是国家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推进教育事业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支撑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主要包括《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等。8.2教育信息化相关政策分析8.2.1政策目标我国教育信息化政策目标主要包括: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创新型人才,以及推动教育产业发展。8.2.2政策措施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覆盖和接入能力;(2)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共享,推动教育教学改革;(3)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4)推动教育信息化产业发展,促进产学研用结合;(5)加强教育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保证网络安全。8.3教育信息化法规与标准8.3.1法规我国教育信息化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法》等。这些法规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明确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本要求和规范。8.3.2标准教育信息化标准是保证教育信息化产品质量、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重要手段。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教育信息化标准,如《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教育信息化资源元数据规范》等。这些标准为教育信息化产品研发、应用和评价提供了依据。通过以上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我国教育信息化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构建现代化教育体系奠定了基础。在今后的发展中,仍需不断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推动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第9章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与展望9.1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9.1.1技术创新推动教育变革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为教学提供更加真实、互动的体验。9.1.2教育资源共享与开放国际间教育资源共享平台逐渐成熟,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传播与利用。开放教育资源(OER)运动推动教育公平,降低教育成本。9.1.3教育个性化与智能化个性化学习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方向,满足学习者多样化需求。教育智能化助力教育工作者提高教学效果,实现精准教学。9.2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展望9.2.1政策支持与投入加大国家层面持续出台相关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学心理学模拟练习题(附答案)
- 临床医学概论(内科)试题库与参考答案
- 昭通买房合同范例
- 2025年银川货运从业资格证题库答案
- 2025年防城港货运资格证试题及答案
- 电梯监控安装劳务合同范例
- 油田开发征地合同范例
- 小型超市出租合同范例
- 电力维修家政服务合同范例
- 建造水池合同范例
- 年产5亿粒藿香正气胶囊车间工艺设计.文档
- 第17课《昆明的雨》课件(共35张)
- 多发性骨折的护理
-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海淀区七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解析)
- 五官科医院感染管理
- 规划设计方案审批全流程
- 2024年考研政治试题及详细解析
- 2024年03月辽宁建筑职业学院招考聘用17人笔试历年(2016-2023年)真题荟萃带答案解析
- 酒店强电主管述职报告
- 2023版道德与法治教案教学设计专题7 第1讲 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 虚拟电厂总体规划建设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