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讲“之”的用法一、考点一、考点掌握“之”在初中文言文中常见的几种用法。二、课内引入二、课内引入翻译下列句子,理解“之”的意思,并分析其用法。问所从来,俱答之。《桃花源记》操蛇之神闻之。《愚公移山》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狼》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马之千里者。《马说》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三、知识讲解三、知识讲解1.作代词(1)代人,如“学而时习之”(代指学过的知识)。(2)代物,如“环而攻之而不胜”(代指城)。(3)代事,如“闻之,欣然规往”(代指渔人发现桃花源这件事)。2.作动词解释为“去、到、往”,如“吾欲之南海”。3.作助词(1)结构助词“的”,如“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如“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3)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如“何陋之有”。(4)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5)补足音节,无实义,如“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四、例题解析四、例题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学而时习之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友人惭,下车引之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2.“何陋之有”中“之”的用法是()A.结构助词,“的”B.宾语前置的标志C.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代词,代指“陋室”3.下列句中“之”字用作动词的是()A.送孟浩然之广陵B.水陆草木之花C.无丝竹之乱耳D.处处志之4.下列句中“之”字的意思和用法与“辍耕之垄上”中的“之”相同的是()A.怅恨久之B.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C.二世杀之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二、解释下列句中“之”字的含义和用法1.肉食者谋之()2.小大之狱()3.公将鼓之()4.吾妻之美我者()5.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三、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之”的用法1.渔人甚异之。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3.弗之怠。【答案】一、选择题1.B(A、C、D中的“之”均为代词,B中的“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2.B(“何陋之有”是宾语前置句,“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3.A(“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之”是动词,“去、到”的意思)4.D(“辍耕之垄上”和“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中的“之”都是动词,“去、到”的意思)二、解释下列句中“之”字的含义和用法1.代词,代指这件事2.结构助词,“的”3.音节助词,无实义4.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音节助词,无实义三、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之”的用法1.渔人对这件事感到十分诧异。“之”,代词,代指桃花源的景象。2.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之”,定语后置的标志。3.不敢懈怠它。“之”,代词,代指抄书这件事。五、自主练习五、自主练习(一)卓茂让马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尝出门,有人认其马。茂问之曰:“子亡①马几何时?”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其谬,默然解以与之,挽②车而去。将去,顾③而谓曰:“若非公之马,幸④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者,乃诣⑤丞相府归马,叩头谢⑥之。(选自《后汉书·卓茂传》)[注释]①亡:丢失。②挽:拉。③顾:回头。④幸:希望。⑤诣:前往。⑥谢:道歉。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A.茂问之曰久之,目似瞑(蒲松龄《狼》)B.默然解以与之与人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C.尝出门尝射于家圃(欧阳修《卖油翁》)D.挽车而去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十二章》)【答案】C【解析】A.代词,他/音节助词,无实义;B.给/和,跟;C.均为“曾经”的意思;D.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译文】卓茂,字子康,是南阳郡宛人。卓茂曾有一次(坐马车)出门,有人说那马是他丢失的。于是卓茂问他:“你丢马多长时间了?”那人说:“一个多月了。”卓茂拥有这马已经几年,心里知道那人弄错了,但还是默默解开马给了他,自己拉了车要离开。将要离开时,回头对那人说:“如果不是您的马,希望您到丞相府还给我。”过了几日,那人在别处寻得自己丢的马,于是前往丞相府还了卓茂的马,磕头向卓茂道歉。(二)1.陈寔,东汉人也,为人仁爱。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起阴见之,乃起整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曰:“夫国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儿孙曰:“孰也?”宠指梁上盗曰:“梁上君子者是也。”盗大惊,自投于地,叩头归罪。徐谕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为善。”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者。(选自《后汉书》)【注释】①馁:闹饥荒。②阴:暗中。③夫:发语词,用在句首表示要发议论,引起下文。④归:承认。③徐:慢慢地。谕:告诫。下面句中的“之”与“正色训之”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下车引之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C.弈秋,通国之善弈者D.是阴见之【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之”的用法。“正色训之”中的“之”是代词,代指儿孙们。A.之:代词,代指元方;B.之:代词,泛指某种人或事物;C.之:结构助词,的D.之:代词,代指这件事;故选C。(三)【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固。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固,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乙】昔者仓颉①作书,容成历,胡曹为衣,后稷耕穑,仪狄作酒,奚仲为车。此六人者,皆有神明之道,圣智之迹,故人作一事而遗后世,非能一人而独兼有之。今使六子者易事。而明弗能见者何?万物至众,而知不足以奄②之。周室以后,无六子之贤,而皆修其业:当世之人,无一人之才,知其六贤之道者何?教顺③施续,而知能流道。由此观之,学不可已,明矣。节选自《淮南子》,有删改【注释】①仓:人名。后文“容成”“胡曹”“后稷”“仪狄”“奚仲”均为人名。②奄:覆盖。③教顺施续:顺,同“训”,训练。施,施行,推行。续,传递。下列选项中与例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皆有神明之道A.何陋之有B.鸣之而不能通其意C.忘路之远近D.学而时习之【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例句“皆有神明之道”,句意为都有神奇的本领,“之”为“助词,的”的意思。A.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B.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它叫了却不能明白它的意思。之:语气助词,无实际意义;C.忘路之远近:忘记了路程的远近。之:助词,的;D.学而时习之:学习了并且按时复习。之:代词,代学过的知识;故选C。(四)《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平?人不知而不怪,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含昼夜。”《机器人》将作①大匠杨务廉甚有巧思。尝于沁州市内刻木作僧,手执一碗,自能行。碗中钱满,关键忽发,自然作声,云:“布施!”市人竞观,欲其作声,施者日盈数千矣。注释:①将作:官名,古代掌管修建宗庙、宫室等土木工程。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学而时习之B.择其善者而从之C.下车引之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答案】C【解析】考查对一词多义的理解和辨析。A.之:代词,指学过的知识;B.之:代词,指好的方面;C.之:代词,他;D之:动词,到;故选D。六、当堂总结六、当堂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课后作业七、课后作业(一)晏子治东阿三年,景公召而数之曰:“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景公许之。于是明年上计(年终考核地方官的治绩),景公迎而贺之曰:“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池塘)池之鱼,以利贫民。当此之时,民无饥者,而君反以罪臣。今臣之治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会赋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陂池之鱼,入于权家。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子强复治东阿。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焉。”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①景公召而数之曰__________②景公许之__________③而君反以罪臣__________④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__________2.下列句子的“之”与“景公召而数之曰”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景公许之B.曾子之妻之市C.山川之美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3.下列对文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晏子先前治理东阿无方,治理混乱,因而受到公的责怪。B.晏子对景公错误的态度有看法,要求辞职,景公醒悟,决定不再干预晏子治理东阿。C.晏子重新治理东阿,忠于国事,政效显著,第二年年终考核地方官治绩,景公亲自迎接并向他祝贺。D.晏子受到景公责怪后,立下三年治理不好东阿自请死罪的军令状,改道易行,廉洁自律,一心为民。4.将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数:数落②许:答应③罪:怪罪,责怪④谢:道歉(2)A(3)B(4)东阿,是您的东阿。我不再干涉了。(二)【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选自《河中石兽》)【乙】生而眇①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龠②以为日也。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龠,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选自苏东坡《日喻》)【注释】①眇(miǎo):瞎。②龠(yuè):古代一种乐器,形状像笛子,但比笛子短。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______________(2)转转不已______________(3)或告之曰______________(4)道之难见也甚于日______________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一老河兵闻之B.皆求道之过也C.问之有目者D.求之下流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1)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老河兵和盲人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节文化课程中秋节课程设计
- 办证劳动合同范例
- 产品入驻超市的合同范本3篇
- 楼上责任合同范例
- 借款合同的解除协议违约责任3篇
- 付款补充合同要件3篇
- 合伙买车经营协议书范本3篇
- 农村药店采购合同范例
- 迷彩喷涂合同范例
- 续建合同范例
- 失窃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 三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 Unit10 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ll have a great time.SectionB3a-Self-check课件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
- DB64∕T 1770-2021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编写规范
- 科达H系列高清视频会议终端工程安装手册
- 美剧迷失全六季下载地址
- 04预埋件与结构检查及偏差处理方案
- 机场物流园弱电系统前端设备维保外包项目维护方案
- 资产处置拆除施工现场消防、安全保障协议书
- 口腔科诊断证明书模板
- 商业银行授权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