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语文新高考一卷试卷分析_第1页
2022年全国语文新高考一卷试卷分析_第2页
2022年全国语文新高考一卷试卷分析_第3页
2022年全国语文新高考一卷试卷分析_第4页
2022年全国语文新高考一卷试卷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全国语文新高考一卷试卷分析高考语文科目结束后,学生皆云“感觉良好”,下面,就2022年全国语文新高考I卷尝试评析,并据此对下一年的高三复习教学和备考工作提出建议。1、试题评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7分)阅读材料(非连续性文本)由两则选文组成,仍为社科类选文,分别摘编自习近平的《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哲学社会科学》和郑敏的《新诗百年探索与后新诗潮》。取材聚焦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彰显文化自信,同时又结合当下社会文化问题(当代新诗创作和理论停滞不前),既对比中西以资借鉴,又跨越时代从传统文化中寻根溯源,觅得妙解良方。在所设置的5个小题中,考点基于材料,各有侧重,题干或选项既有取自材料的,以期学生认真阅读;又有游离材料的,引联文化问题、社会现象。第1、2小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重要句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以及推理判断的能力。学生答题时应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比阅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第3小题考查学生把握文段观点、理解论据证明论点的能力。第4小题考查学生在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语句内涵的基础上,运用文本观点分析社会问题现象(国际关系)的能力。第5小题考查学生概括内容、理解探究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阅读材料有别于去年的革命文学(卞之琳的《石门阵》),文章选取的是冯至的改编自历史的“诗化小说”《伍子胥》中第六节《江上》(有删改)。第6小题考查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但从选项来看,主要为内容分析,并且不约而同地指向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或心理活动:A选项中“心情”,B选项中“心态”,C选项中“心扉”,D选项中“领会”和“理解”。第7小题考查对重点内容、细节的品味,对“江边人们谈论季札”中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小说主题进行分析判断。第8小题须结合全文分析概括,结合主人公“江上”所见所感来分析人物“思绪”。这道题指向了冯至小说《伍子胥》的核心价值所在——伍子胥的“个人的心灵成长史”,难度增加了,分值也由去年的4分增加到6分。第9小题考查“改写”的文学效果,显然由前几题的“文学欣赏”提升到了“文学鉴赏”(文学评论)的高度。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20分)文本选自《战国策·魏策》,虽不是人物传记,但仍具较强的故事性,讲述了孟尝君田文先后劝赵、燕救魏之事。设置的5道小题,从题型到分值几乎没有变化。第10小题仍考断句。第11小题将词义和文化常识结合考查,“寡人”“百乘”“国门”是平时文言文学习中常见词语,C选项结合课内知识对比考查“蔽”的词义。第12小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第13小题翻译两句话,各4分,考查“岁”“且奈何”“折节”“与”等词语句式的理解,没有较生僻的词或通假、特殊句式等文言难点。第14小题考查学生在理解内容基础上的概括分析能力。(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诗歌选用的是宋代魏了翁的词作《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愁之懋之》。第15小题A、B选项考查对词的内容理解,C、D选项考查词作的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第16小题结合内容分析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第17小题考查了高中篇目《劝学》、初中篇目《关雎》;以及一道围绕特定意象(悲啼的鸟类)的开放性默写题,但限定于“唐宋诗词”。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11分)这3道小题均为主观题,难度不大。第18小题考查成语,但改近义成语辨析的选择题为填空题。第19小题考长句转化为短句。第20小题考查修辞,分析设问和排比的表达效果。(二)语言文字运用Ⅱ(9分)第21小题为选择题,考查人称代词“你”的用法,可以认为超出了高中教学范围,是大学现代汉语的内容。但是从提高考试区分度、发挥高考选拔人才功能角度而言,此题也无可厚非。第22小题是补写语句,每处不超过10个字,每空2分,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四、写作(60分)写作为材料作文,就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妙手、俗手”),让考生由棋道谈其中的“启示意义”。跟以往一样,作文在审题上没有设置太大障碍,但写好不易,这也就在减少偏题、跑题作文同时,却能提高作文的区分度,在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一决高低。2、整体特色一、肩负时代使命,坚持立德树人试题始终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弘扬传统文化,彰显文化自信,探索时代问题,积极发挥语文教学与评价的“育人”功能。例如现代文阅读Ⅰ,两篇材料均谈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当代价值”,提出研究、传承与创造的观点,以解决时代的、世界的或某一领域的现实问题,发出中国学术声音,体现中华文化价值。再如古代诗歌阅读第16小题,要求学生从词中归纳出“做人的道理”;语言文字运用Ⅰ文本素材是科学家栾恩杰的事迹,这些题目或直接或间接,给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思考和引领。再如作文,依旧注重引导学生领会材料意旨,立足“自我”成长,成就“大我”价值,能够思考时代命运,培养家国情怀。二、严守稳中求新,紧扣语文素养整套试卷与2021年全国语文新高考I卷相比,从考点选取、题型设置、分值分配等方面,均突出一个“稳”字,但不乏“新”的探索。一是分值分配有变化,第5小题由此前的6分调整为4分,第8小题由4分调整为6分;也就是说非连续性文本分值由原来19分变到17分,文学类文本由16分变到18分。二是语言文字运用部分选择题由去年的3道变成只有1道,6小题中有5道为主观题。三、强化学科特色,突出四项考查一是突出了文言阅读能力考查。学生除了文言文、古诗词阅读外,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第3小题中,3个选项有文言语句,分别是“或问为文宜何师?必谨对曰:宜师古圣贤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这与新课程提出的“提高阅读古代作品的能力”要求是一致的。二是突出了传统文化学习、认同和运用。新课标指出要“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点在试卷的第1-5小题、14、16小题等,乃至作文题,均有不同程度体现。三是突出了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考查。今年语言文字运用题,较去年减少2道选择题,且把成语考查由选择改为填空,无形中增加了难度,也提高了学生语用能力的区分度。尤其是21小题,考查人称代词“你”的用法区别,近年来基本没出现过,颇有点“学术”意味,这也符合新课标“阅读语言文字著作,学一点语法、修辞、逻辑知识,尝试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语言文字运用中的现象,有兴趣探索语言文字方面的规律和问题”的要求。四是突出了文学鉴赏能力考查。小说阅读第8小题分值增加2分,但难度有增加;第9小题考查“改写”带来的文学效果,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考查学生深度解读文本和文学评价能力。四、几点“微瑕”一是文学类阅读绕着小说不放。《江上》节选自冯至的历史小说《伍子胥》,与2019全国I卷考过的鲁迅《理水》类似,同属“故事新编”。二是考题角度过于集中。如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第6小题和第8小题,基本都是对人物心理(思绪)分析揣摩。三是好几道大题材料“撞车”。据一些媒体介绍,文言文材料曾出现在某地七年级试卷中;诗歌也曾出现在2018年的重庆模考卷中,并且题目也有“撞脸”之处,百度搜索也能够查到其详细赏析。四是命题时对文本的“摘编”“删改”,易导致阅读理解偏差。例如《江上》删去了“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怎么能一开口就称他朋友呢?”,而这一句,恰是探究第6小题C选项中“子胥同渔夫道别,说话时‘有些嗫嚅’‘半吞半吐’”心理缘由的重要依据。五是有些题目不够严谨。比如文言文阅读第14小题,问孟尝君去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采取的游说策略有什么不同”,这道题的答案在第12小题的B、C选项中有大部分呈现。再如古代诗歌阅读第15小题D选项“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考生只要分析有无“议论”即可做出正确判断。第16小题的题干中有“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竟直接给出了提示。3、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建议一、命题趋势随着新课程理念的贯彻执行、部编版教材的普及使用,结合时代形势和语文教学改革走向,笔者预测,明年的高考试题将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热点持续发热。比如“中华传统文化”这一热点,在各种题型中均可体现,今年作文题谈到的围棋,就源自中国,蕴含着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二是稳步推陈出新。除了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新题型“试验田”外,试卷可以在分值配置、问答或任务设置等多方面加以变化。从第9小题“改写”和第21小题“你”的用法来看,以后势必会有更多“未曾见过”的题型或问法出现。三是增加难度区分。为了服务于选拔人才,客观题减少已成既定事实,试卷难度有增难减,要有利于拉开分数差距,体现学生水平差别。比如默写题,设置成为情境式语段填空也未尝不可。四是深度考查素养。命题将把考查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推向“深水区”,这是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改革的需要。比如,文言阅读能力是学生叩开传统文化之门的钥匙,预计文言文阅读量和理解难度将双双增加。再如文学类阅读中,对学生广泛阅读各类体裁、题材和风格作品,深入细读、研习文本等方面提出更高层次要求。二、备考建议教育部教育考试院6月7日发布了《坚定文化自信,激扬青春风采,夯实成长之基——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评析》,其中披露的许多细节值得我们高度注意,可以给我们的复习备考许多启发。文章说到“试题依据课程标准,着意关联教材,深化基础考查,创新试题形式,有效服务‘双减’改革”,“课程标准”“教材”“基础”“创新”“双减”是重要词眼。据此,笔者给出以下建议:一是立足课堂,用好教材,夯实语文根基。今年的试题多处或直接或间接地关联教材,我们要立足“课堂”阵地,用好“教材”载体,应知尽学,应会尽练,积累基础知识,掌握基本能力,以此为出发点,实现思维品质、鉴赏水平的提升。要寻找教材与试题的关联,加强不同文体、风格、主题选文的研习;尤其要重视通过解读经典课文,进而培养学生“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情感之美,能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的能力。二是减少刷题,扩大阅读,着力核心素养。今年增加客观题分值,就是在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得分收益方面采取的有力举措。今后的试题将在创新性、开放性与灵活性上迈开步子,唯有语文核心素养高的学生方能拿到高分。学生要静下心来阅读,避免盲目刷题,须知文学鉴赏能力是阅读和思考的结晶,不可能从刷题中来。此外,要合理安排学生的阅读,注意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丰富阅读内容,深化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