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十七章失业、通货膨胀与菲利普斯曲线季节性失业:由于某些部门的间歇性生产特征而造成的失业季节性失业是一种正常性的失业,主要是由一年中不同季节对某些特定商品或服务的需求变化所引发的。这种失业并不反映基本的经济不平衡或市场失灵,而是由生产与消费活动的自然节奏导致的。例如,滑雪度假区在冬季可能会雇佣大量的员工,但在夏季的劳动力需求大幅降低。政府往往通过提供失业救济或鼓励劳动者进行技能培训来应对这种失业。摩擦性失业:劳动者在两份工作之间的短暂失业,或由于个人原因如搬家、换工作而导致的暂时失业这种失业不是由经济下行或某一行业的衰退造成的,其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信息不对称,求职者和职位之间的信息传递并不总是迅速和完整的,从而降低了匹配效率;二是地理和部门差异,由于不同地区和部门之间的劳动需求差异,工人需要花费时间更换部门或地区;三是个人因素,如工人因各种原因离职时需要花费时间寻找新的工作。从摩擦性失业产生的原因可知,它是经济体中的一种常态,是现代经济体系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但摩擦性失业往往较短暂,而且随着劳动力市场信息的流通,这种失业就可以得到缓解。第一节失业的类型及其成因结构性失业:由于劳动力供应与需求之间的不匹配而导致的失业现象这种失业的特点是,虽然市场上有职位空缺,但失业者可能因为技能不匹配、地理位置不便或工资刚性等因素而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其中,工资刚性是指工资无法自由调整以达到劳动市场的均衡状态。导致工资刚性进而引起结构性失业的主要原因包括三个:最低工资法、效率工资理论、工会垄断力量。周期性失业:由经济周期中的波动引起的失业在经济衰退期间,由于生产、投资和消费的减少,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也随之减少,从而导致失业增加。反之,在经济增长时,这种失业现象会得到缓解。周期性失业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总体经济需求的减少、企业认为未来的不确定性较高导致的投资不稳定、消费者对经济前景持悲观态度从而减少消费,以及外部冲击如油价飙升或全球经济冲突等。例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银行信贷紧缩和全球信心缺失导致经济活动急剧下降,以及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中OPEC的减产决策导致油价大幅上涨,进而引起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减少和失业增加,这二者导致的失业都属于周期性失业。第一节失业的类型及其成因一、通货膨胀的类型(一)按照物价增长的速度分类温和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下奔腾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介于10%至100%超级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超越100%(二)按照物价受到的影响程度分类均衡的通货膨胀:所有商品、服务及生产要素如工资、租金和利率等的价格都按照大致相同的比例增长非均衡的通货膨胀:不同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上涨速度存在差异(三)按照人们对物价变动的预期分类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速度出人意料的通货膨胀预期到的通货膨胀:被市场参与者预见并已经纳入考虑的通货膨胀第二节通货膨胀的类型及成因二、通货膨胀的原因(一)货币数量论的视角货币供应的增长速度若超过经济总体的产出速度,这种不均衡状态将导致物价的普遍上涨。(二)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又被称为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描述的是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时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显著地上升的情景,即“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第二节通货膨胀的类型及其成因如图27-1所示,横轴表示总收入或总产出y,纵轴表示物价水平P,AD为总需求曲线,AS为总供给曲线,y*为充分就业产出水平。初始时期,在总产出达到y1之前,经济社会有闲置的生产力,总需求增加不会引起物价水平的上涨,此阶段总供给曲线AS是一条水平线(P1E1);总产量在y1到y*之间时,供给端由于人员、设备、原料等不足的原因引起生产成本提高,此阶段总供给曲线AS向右上方倾斜(E1E3),总需求由AD1增加至AD2或AD3,引起一般价格水平从P1上升至P2或P3;当总产出达到充分就业产出水平y*时,无论总需求增加多少,总产出也无法增加,总供给曲线AS垂直(E3E4),总需求进一步增加至AD4,只会引起价格水平上升到P4。上述过程即为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二、通货膨胀的原因(三)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关注的是供给侧如何通过成本因素影响整体价格水平:工资推动型通货膨胀、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四)结构性通货膨胀源自经济结构的特点和变动,生产率低下的部门在工资和价格上力求与高生产率部门持平,寻求所谓的“公平”,导致整体工资增长速度超越了生产率的总体增长,从而增加了通货膨胀的风险。第二节通货膨胀的类型及其成因如图27-2所示,初始时期总需求曲线AD与总供给曲线AS1相交于E1点,此时的物价水平为P1,总产出为y1。当经济出现负面的供给冲击引起总供给曲线由AS1向左上方移动到AS2时,总需求曲线AD与新的总供给曲线AS2的交点为E2,对应的产出下降至y2,物价水平上升至P2。相似地,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使得总供给曲线继续向左移动至AS3时,产出继续下降至y3,物价水平上升至P3。这就是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产生的过程,即当总需求不变、总供给减少时,会出现产出下降和物价上升并存的情况,即所谓的“滞胀”。三、通货膨胀的持续市场的预期当劳动者预料到未来的物价及服务费用会增长,他们在与雇主磋商工资时,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以维持其购买力和确保实际工资不会因物价上升而贬值。这导致了工资的增长,而工资的提升又反过来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再次推动价格上升。与此同时,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在决定贷款利率时,也会高度重视货币的价值波动。为了避免通货膨胀导致的收益损失,这些机构可能会调高贷款利率,而这样的调整又会进一步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四、通货膨胀的成本(一)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成本菜单成本、鞋底成本、税收扭曲、资源错配、通货膨胀所带来的混乱(二)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成本不确定性增加、财富的不合意再分配、相对价格变动性的增加第二节通货膨胀的类型及其成因第三节奥肯定律
举例:假设某国在长期平均状态下的自然失业率为5%,但在某个特定的经济下行周期中,其失业率上升至7%。根据奥肯定律,实际GDP将比其潜在水平低4个百分点。由此可知,为了避免失业率上升,实际GDP的增长速度应与潜在GDP保持一致,若政府希望降低失业率,那么该经济体的实际GDP增速必须超过其潜在GDP增速。第四节菲利普斯曲线及其应用一、菲利普斯曲线的提出菲利普斯的研究发现,低失业率年份往往伴随高通货膨胀,而高失业率的年份则有较低的通货膨胀率。萨缪尔森和索洛进一步探索了导致这种关系的潜在原因,认为这种相关性源于低失业与高总需求之间的关系,而高总需求则往往导致工资和物价上涨。二、菲利普斯曲线的推导核心观点:短期中的总需求变化导致通货膨胀和失业呈现相反的趋势
如图27-3所示,横轴表示失业率u,纵轴表示通货膨胀率π,向右下方倾斜的PC曲线即菲利普斯曲线。第四节菲利普斯曲线及其应用三、菲利普斯曲线的应用(一)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替换关系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权衡被称为“替换关系”。当一国试图通过货币政策降低失业率时,可能会因为增加货币供给导致价格上涨,从而引发通货膨胀。相反,为了控制通货膨胀,政策制定者可能会选择紧缩货币政策,但这可能会增加失业率。为此,决策者时常参考一个“社会临界点”来制定政策,这一点代表失业与通货膨胀的理想组合。当实际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组合超出这一理想区域时,决策者就需要采取调节措施。(二)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作用政策制定者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这两大工具来影响经济在菲利普斯曲线上的位置。对于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可以刺激总需求的增长,导致经济沿菲利普斯曲线向低失业率、高通货膨胀率的方向移动。而财政政策如增加政府支出或减税,也可以提高总需求水平。四、降低通货膨胀率的代价牺牲率:为了使通货膨胀率下降一个百分点,需要放弃的GDP的百分点数与奥肯定律相联系:失业率每增加1%,可能会导致GDP减少2%,这意味着在一个牺牲率为5%的经济体中,为了降低1%的通货膨胀率,可能需要接受失业率上升2.5%的后果。痛苦指数:痛苦指数=失业率+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和失业都可能会对公众造成痛苦,当它们的总和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反映出政府的经济政策效果。第四节菲利普斯曲线及其应用
第四节菲利普斯曲线及其应用六、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工人会根据实际经济情况调整预期,长期中名义工资调整,并使得实际工资回到原有水平,高通货膨胀率不会减少失业。弗里德曼认为货币供给增加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决定因素,但货币政策只能影响名义变量如物价和名义收入,而不能影响真实变量如实际利率,因此,长期内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不相关。如图27-6所示,长期菲利普斯曲线为一条垂直线,表明长期中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替换关系。同时,长期中经济能达到充分就业状态,失业率处于自然失业率水平。
第二十八章开放宏观经济分析
第一节国际收支一、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借贷:也称为国际收支头寸,代表了某一特定时点上一个国家居民的对外资产与负债的汇总国际收支关注一定时期内的流量,而国际借贷是一个存量概念,描述了特定时点的余额。赠与、侨汇和战争赔偿等所谓的“无偿交易”被纳入国际收支的计算,但不包括在国际借贷中。二、国际收支失衡(一)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国际收支顺差的影响:顺差有可能打破国内的供需平衡,导致资源的非理性使用,特别是在大量出口资源型产品时,有时甚至会引起国内资源被过度开采,长远看来可能威胁资源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健康。由于外汇大量流入,国内货币有升值的趋势,进而降低出口商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长期如此会损害出口行业。过多的外汇储备可能导致货币供应过剩,潜在的威胁是通货膨胀,影响内部价格的稳定。长时期的高额顺差还可能引发国际贸易纠纷。第一节国际收支二、国际收支失衡国际收支逆差的影响:逆差过大可能导致外汇储备逐渐减少,从而削弱国家的金融地位,使其在全球金融市场失去话语权。逆差对国家的还债能力产生威胁,延误偿还可能会触发债务风险,对国家的国际形象和声誉造成损害。持续的逆差可能引起本币贬值,导致货币风险,并威胁金融稳定性。如果大部分外汇被用于债务还款,甚至会造成必需的生产要素进口不足,对经济增长产生制约。由于外汇短缺,国际经济活动可能受限,进而限制经济增长,影响生产和就业。(二)美元本位与国际收支失衡美元本位的问题:贸易方面,美国制造业的下滑和供需结构中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失衡促使其大量进口,特别是来自东亚,这导致了美国的货物贸易逆差。与此同时,贸易盈余国因对美元和安全资产的需求而购买美国国债,进一步加大了美国的资本账户逆差。这使得大量美元返回美国,形成了特殊的国际贸易模式,即美国的货物贸易逆差与资本账户盈余并存。金融方面,由于美元的储备货币属性,美国的货币策略往往会产生外溢效应。当美元宽松时,大批资本寻求高收益而进入其他国家;但当美国加息时,资本迅速撤回。这就对众多发展中国家构成了压力,甚至可能触发债务或货币危机。同时,大量美元流回美国加速了其资产的过度消费,这也是2008年的经济危机的隐患之一。因此,虽然美元的全球中心地位给美国带来优势,但它在贸易和金融领域对全球经济稳定与增长都带来了重要挑战。第一节国际收支三、国际收支调节理论(一)弹性法核心观点:如果一个国家的进出口价格弹性足够大,那么本币贬值就可以有效地改善其贸易余额。经济逻辑:本币贬值会引起出口商品相对价格下降,进口商品相对价格上升,在进出口弹性足够大的情况下,出口增加、进口减少,从而起到改善国际收支的作用。马歇尔-勒纳条件:为弹性法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标准,即为了通过货币贬值来改善贸易余额,一个国家的进口和出口的需求价格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必须大于1。(二)乘数分析法核心观点:乘数效应,即一个经济变量的初始变化会在经济中产生连锁反应,导致其他相关经济变量的总体变化超过最初的变化。为调节国际收支,国家可采用需求管理手段。面对国际收支赤字,当局可以选择收缩政策,以减少国民收入和进口,改善国际收支;反之,面对盈余,则使用扩张政策,增加国民收入和进口,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第一节国际收支三、国际收支调节理论(三)吸收法核心观点:国际收支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一个国家的总支出与总收入之间的失衡。“吸收”被定义为一个国家的国内总支出,即国内消费和投资的总和,当吸收大于国内生产时,国家会出现贸易逆差;当吸收小于国内生产时,会出现贸易盈余。若国际收支出现逆差,表明总支出超过了总收入。为了改善这种失衡,应采用紧缩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降低支出,并结合支出转换政策以抵消紧缩政策的副作用,使进口需求减少的同时收入能增加,从而推动国际收支的平衡。(四)货币分析法核心观点:通过调整货币供应,政府和中央银行可以影响利率和物价水平,从而对外部均衡产生影响。例如,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通过紧缩性货币政策提高利率和降低物价,以吸引外部资本,同时增加出口和减少进口,从而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第一节国际收支
第二节汇率决定理论二、汇率决定与汇率变动(一)汇率决定的基础金本位制:在早期阶段,金本位制度对汇率决定起到了关键作用。此制度下的汇率决定与铸币平价和黄金输送点紧密相连。具体来说,铸币平价反映了各国货币法定含金量即黄金的重量与成色之间的比例,为各国货币间的兑换提供了一个固定的参考点。而黄金输送点则为汇率变动提供了一个实际操作的范围,这个范围取决于黄金从一个国家运到另一个国家的费用。黄金输送点就是铸币平价加上或减去这些费用,它设定了汇率上下波动的界限。纸币本位制:随着经济体系的发展和变革,世界逐渐转向纸币本位制度,纸币的金平价在理论上应作为决定汇率的基础,但在通货膨胀的背景下,纸币所代表的实际含金量逐渐减少,汇率开始经历剧烈波动。(二)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国际收支状况:顺差多数时候会推高货币价值,逆差则引起货币贬值。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决定的是货币的内外价值,高通货膨胀率倾向于引发货币的贬值。相对利率:经过通货膨胀调整后的高利率可能诱导资金流入,进一步升高货币价值。短期的资本流动与国际投机:大规模的资本流出会引起本币贬值。市场对汇率未来走势的预期:投资者基于预期买进或抛售货币的行为会直接引起汇率波动。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直接干预、经济的增长趋势、财政健康状况以及突发性国际事件如战争等。第二节汇率决定理论二、汇率决定与汇率变动(三)汇率变动的影响本币升值:优点:首先,由于进口成本降低,国内消费者和生产者可以享受到更低廉的外国商品和原材料。这也促进了增长方式的转变,使国内避免仅仅依赖低价竞销。此外,这种升值可以改善贸易条件,提高单位出口所能购买的进口商品量。在出口贸易结构上,本币升值促使扩大内需,减少对外部市场的过度依赖。同时,有助于推动国际市场上将该货币其作为结算和储备货币的使用。此外,货币升值还有助于缓解由于货币政策引起的国际贸易摩擦,降低外债的偿债压力,以及降低本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和购买资产的成本。缺点:首先,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竞争力下降,进而导致出口量减少。这种减少进一步引起对外资的吸引力减弱,尤其是出口导向型的外资。同时,出口的减少也会对国内就业造成负面冲击,并给经常项目收支带来压力。此外,外汇储备资产可能会缩水,而为了保持汇率稳定,国家可能需要买入大量外汇,导致基础货币的超发。第二节汇率决定理论二、汇率决定与汇率变动(三)汇率变动的影响本币贬值:优点:贬值可以增强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从而有助于扩大出口,不仅可以增加总体的就业机会,还有助于改善经常项目收支。在货币政策调控方面,贬值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可以缓解“三元悖论”的约束,“三元悖论”即国家难以同时实现固定的汇率、自由的资本流动和独立的货币政策。另外,国家的外汇储备在货币贬值的条件下会升值。缺点:首先,进口商品和原材料的成本上升,给依赖进口的企业带来压力。同时,贬值可能导致贸易条件恶化,使单位出口只能购买更少的进口商品。更为严重的是,贬值可能增加国际游资的外逃风险,导致金融市场的不稳定。为了稳定货币,央行可能需要使用部分外汇储备,导致储备的实际减少。此外,本币贬值还易引起国际贸易摩擦。国家的偿债压力加大,也可能会削弱国际市场对本币的信心。第二节汇率决定理论三、汇率决定理论(一)购买力平价理论理论基础:“一价定律”在一个完全自由的市场环境中,如果除去交易成本和其他影响因素,同一种可贸易商品在全球各地的价格用同一货币来表示时应当是一致或相同的。一价定律的生效主要依赖于商品套购机制。前提条件:不同国家的商品必须同质。所有商品都应是可贸易的,不存在由于各种原因而无法进行跨境交易的非贸易品。商品交易不受任何贸易摩擦的影响,例如运输成本、关税等。商品市场还需要是自由竞争的。商品的价格能够迅速和自由地进行调整,不存在价格黏性。第二节汇率决定理论三、汇率决定理论绝对购买力平价核心观点:两国货币的交换比率或汇率是由两国物价水平之比决定的。例如,在一个简化的市场中,如果仅存在土豆这一商品,并且A国的价格为2而B国为1,那么1单位B国货币就等于2单位A国货币。相对购买力平价核心观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国物价水平的变化会引起其货币购买力的相应调整,从而导致汇率的变化。如果A国的通货膨胀率上升速度超过B国,那么A国货币的购买力将下降,A国货币对B国货币贬值。在实际的国际经济环境中,购买力平价理论并不总是完全适用的原因短期:一方面,价格黏性的存在使得物价水平不能被灵活调整,可能会出现汇率暂时偏离购买力平价的情况。另一方面,国际资本流动、投资者的预期以及对不同国家的投资回报的看法都可能导致实际汇率与理论预测的不符。长期:首先,非贸易品的存在意味着某些商品或服务不能在国际上自由交易,如房屋租赁和医疗服务往往只能在本国进行。其次,交易成本和贸易障碍也会对购买力平价的有效性产生影响。关税、运输费用以及其他形式的贸易摩擦可以导致商品的价格无法自由调整到购买力平价预测的水平。此外,各国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和偏好可能存在差异,使购买力平价理论失效。第二节汇率决定理论三、汇率决定理论(二)利率平价理论假设:资本流动是自由的,这意味着资本可以在不同的国家之间自由流动以寻找最高的回报。存在无风险的套利机会,即投资者可以无风险地从差异中获利。利率平价理论的成立也建立在一价定律的基础上。无抛补的利率平价认为当金融市场上不存在套利机会时,两个国家的名义利率差异应该等于两国货币预期的未来汇率变化。抛补的利率平价关注如何消除汇率的不确定性,认为在存在远期外汇市场的情况下,通过远期合约对冲货币风险将导致两国之间的名义利率差异与远期汇率和即期汇率之间的差异一致,高利率国家货币在期汇市场上趋于贬值,低利率国家货币在期汇市场上趋于升值。第二节汇率决定理论三、汇率决定理论利率平价理论在实践中不总是适用的原因:该理论的基础“一价定律”的成立条件较为苛刻。一是交易成本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套利的实际收益;二是很多国家的资本流动受到限制,外汇市场也不完善;三是用于抛补套利的资金是有限的。利率和汇率可能会共同受到货币供求的影响。不同国家之间利率结构的差异也会引起利率差异,不能仅通过名义利率差异来判断两国之间的利差。第二节汇率决定理论一、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一)固定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度下,一个国家的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的交换比率被固定在一个官方确定的水平或在一个特定的幅度内上下波动。优点:首先,它减轻了由于汇率浮动带来的不稳定性,从而鼓励了国际贸易和投资,并为企业和投资者在预测未来汇率时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其次,稳定的汇率有助于保持价格稳定,并防止通货膨胀的无序增长。另外,这种制度也有效地抑制了国际投机行为,并增强了外汇市场的稳定性。更重要的是,通过固定汇率可避免各国为争取短期贸易利益而竞相贬值,确保了全球金融体系的有序。缺点:首先,它可能导致货币的价值扭曲,从而引起长期的国际收支失衡,甚至可能触发严重的经济危机。其次,固定汇率制度常常面临“三元悖论”的挑战。此外,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国家可能需要保持大量的国际储备,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用于国内经济发展的资源。另一个潜在问题是,固定汇率制度可能导致经济周期和通货膨胀从一个国家传递到另一个国家,使某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对与其汇率挂钩的其他国家造成影响。第三节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一、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二)浮动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下,一个国家的货币对其他货币的交换比率是由外汇市场上的货币供求决定的,不受官方直接干预,汇率会根据外汇市场的变动而上下波动优点:与固定汇率制度的缺点相对应,浮动汇率制度的主要优点在于它能有效地防止外汇储备的大量流失,为国家留下更多可用于其他领域的资源。而且由于汇率能够自由调整,它在某种程度上充当了一种自动稳定器,有助于平衡国际收支。同时,这一制度使得国家在实施国内经济政策时拥有更大的独立性。在更为宏观的层面上,它还有助于减缓经济周期和通货膨胀对国际经济的影响,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不稳定性。缺点:首先,市场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导致投机行为增多,从而加剧外汇市场的动荡。其次,国家间可能出现“货币战”,部分国家为了获取短期优势而故意使其货币贬值,这使得国际经济的协调变得更为困难。另外,没有固定汇率作为锚,政府可能会倾向于采取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的政策。最后,对于发展中的国家来说,这种制度可能是个双刃剑:本币贬值可能会增加其进口的成本,而本币升值又可能会导致其出口价格上升,从而降低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第三节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二、净出口与资本净流出(一)净出口含义: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时期内货物和服务的出口值与进口值之间的差额。如果净出口呈现为正值,这意味着该经济体是净出口国,存在贸易盈余;相反,若净出口为负值,则代表该经济体为净进口国,存在贸易赤字。影响因素:首先,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汇率。例如本币贬值时,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下降,进口商品的相对价格上升,导致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净出口增加。其次,国内外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也对净出口有直接且重要的影响。此外,消费者对国内外产品的偏好、国内外价格水平差异、运输成本的高低、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经济周期的波动、国际关系以及政府政策特别是关于国际贸易的政策,都会对国际交易和净出口产生深远影响。第三节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二、净出口与资本净流出(二)资本净流出含义:本国居民购买的外国资产与外国居民购买的本国资产之间的差额。正值意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作协议资金托管3篇
- 兄弟宅基地协商协议书3篇
- 关于简单租用广告牌合同范本3篇
- 塑料原料供应商购销合同3篇
- 合同验收的实际操作步骤解析3篇
- 合伙经营店铺合同3篇
- 果园永久出租转让合同范例
- 车辆定维修度合同范例
- 车辆设计定制改装合同范例
- 购房劳动合同范例
- 2024年新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第4章 图形的认识 章末复习
- 2024年民用爆炸物品运输合同
- 国家开放大学24237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导(统设课)期末终考题库及答案
- 2024-2030年中国离合器制造行业运行动态及投资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MOOC】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云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个体防护装备安全管理规范AQ 6111-2023》知识培训
- 储能运维安全注意事项
- 客户管理系统技术服务合同
- 北京交通大学《成本会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治疗皮肤病药膏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活鸡运输合同范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