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十二月月考历史_第1页
荆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十二月月考历史_第2页
荆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十二月月考历史_第3页
荆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十二月月考历史_第4页
荆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十二月月考历史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荆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西周实行严格的同姓不婚原则,要求统治者在联姻时遵循等级原则,使诸侯和贵族的婚姻限定在统治集团内部。统治者通过此举(

)A.建立完善的政治体系 B.强化血缘与政治融合C.凝聚宗族提升统治力 D.构建严明的政治秩序2.秦朝建立后,中央政府重视结成全国交通网络的交通干线的修筑,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调发劳力并由朝廷重臣亲自规划指挥。如秦治驰道,其工程的主持者是左丞相李斯;直道的修筑,则由将军蒙恬负责。秦朝这一做法(

)A.继承了“秦之好兴事”的传统 B.推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C.旨在建立全国统一道路系统 D.体现了交通服务于政治的特点3.有学者认为,汉武帝设立中朝不是因为相权威胁皇权,而是汉初以来的丞相机制不太适应从无为到有为的政治需要,而改造旧制度牵涉多、压力大、成本高,不如另起炉灶设立中朝。该学者意在说明(

)A.官僚体制变革复杂艰巨 B.制度革新服务于国家战略C.中枢机制在继承中发展 D.分化相权有利于强化皇权4.下表为北魏不同时期颁布的诏书,这表明北魏(

)时间内容太武帝延和三年(434年)今四方顺轨,兵革渐宁,宜宽徭赋,与民休息献文帝和平六年(465年)徭赋不息,将何以塞烦去苛,拯济黎元者哉!今兵革不起,畜积有余,诸有杂调,一以与民A.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B.加强了中央集权C.注重减轻农民负担 D.改革了赋税制度5.西晋末年以来,江南开发使南方经济得到飞速发展。589年隋朝建立后,政治中心仍在北方,但大部分粮食要依靠江南地区供应。据此可知,隋朝(

)A.各项工程建设数量多 B.开通大运河顺应了时代的需要C.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 D.借助南粮北运实现了国家统一6.武则天召见丞相陆元方“问以外事”,陆对答说,我“备位宰相,有大事即奏,人间碎务,不敢以烦圣览”。这反映了,唐朝丞相制度(

)A.出现三省一体化趋势 B.能够避免决策的失误C.对皇权有一定的限制 D.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7.北宋景祐年间,政府设淮南江浙荆湖制置发运使,“掌经度山泽财货之源,漕淮、浙、江、湖六路储廪以输中都,而兼制茶盐、泉宝之政,及专举刺官吏之事”。发运使在地方长期驻守。这一设置反映了当时(

)A.地方行政区划发生变化 B.中央集权的加强C.地方财政自主权的增强 D.政府“重文抑武”8.王安石推行的每一项新法几乎都有明确的对应赏罚措施,如青苗法、市易法计息推赏,农田水利法分等酬奖,茶法、盐法按利润分等比较赏罚。由此这一时期官僚形成了“畏罪希进”的普遍心态。这说明王安石变法()A.强化了官僚责任意识 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C.调动了官员的积极性 D.使国家强化了社会控制9.宋代科举考试中除正常考试外,还有免试制度。如表所示为宋代史书对于免试情况的记载。据表可知,宋代免试制度(

)时间史料史料来源北宋上舍试取中(等),在省试前,即免省赴殿。《朝野类要·免省》南宋徽州童子林国佐,九岁能诵书。诏免解赐帛。《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南宋幸太学,谒先圣,礼成,推恩三学前廊与免省试。《建炎以来系年要录》A.缓和了社会主要矛盾 B.仅适用于太学学生C.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 D.导致科举制度废弛10.为了请求清廷放宽对澳门葡人的禁海政策,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葡方通过献狮子来换取康熙帝的好感。次年康熙帝准许开放在澳葡萄牙人的贸易通道。但其后的三次遣使,却收效甚微。这说明(

)A.海禁政策实际上是有限制地开放B.海禁保证了清政府统治秩序稳定C.狮子外交成功体现政府腐败无能D.明清时期杜绝了一切对外的交往11.明清时期涌现出众多取材于稗史或传说的戏曲或小说。它们往往宣扬天人感应、忠孝仁义,且情节曲折、雅俗共赏,再现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多个侧面。这些作品(

)A.否定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反映了世界形势的巨变C.适应了市井百姓的生活 D.体现了社会风气的开放12.某西方著作中写道:“长期以来中国人的无知和骄傲一直顽固地阻碍着一种更高文明的传播,这一屏障由于该条约而被部分推倒……(西方)最终与这个民族开始打交道了。”材料中所说“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马关条约》13.图1、图2是鸦片战争后广州和上海部分年份的外贸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图1对外贸易的货值统计(单位:万元)

图2输出茶叶数量表(磅)①外贸格局逐渐发生改变

②广州对外贸易竞争力逐渐削弱③上海成为全国外贸中心

④茶叶出口差异受国际市场影响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14.19世纪60~90年代,洋纱在中国土布生产中的使用率由0.56%上升至18.94%。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的50年间,中国丝织品出口量增长了4倍多。同期,丝织品内销量只增长了8.50%。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传统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B.近代中国外贸格局的变化C.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D.中国的外贸中心发生转移15.鸦片战争改变了时人对西方国家是蛮夷小邦的朦胧想象,也展现了工业革命背景下西洋船坚炮利的形象,使朝野上下为之震惊,唤起一批仁人志士重新审视世界与自我。基于上述现实,他们(

)A.摒弃传统夷夏观念 B.致力于对民众进行思想启蒙C.主张变革政治制度 D.意识到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3分,第17题16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2分,共55分。)16.(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发兵消灭了由巴濮族建立的巴国和蜀国,在其地设立郡县。蜀郡太守张若,进而又“取笮及其江南地”,用秦的典章制度来训其民而齐其政。秦统一后,秦始皇通过军事之威将邛、冉、笮等部族地区,改置为郡县,使其通依朝廷政令而行。并令常頞在郎州开修栈道,即从僰道(今四川宜宾)通往滇东北的曲靖地区。于是汉族文化及其生产技术随之被传播到这里。这就是古籍上说的“常頞略通五尺道,诸此国颇置吏焉”。这一时期,西南夷地区曾多次发生少数民族反抗地方官府的斗争,政府都坚决平定了叛乱。——摘编自李进《秦朝的边疆经略》材料二

西汉初年,为解除边境危机,汉武帝派遣张骞前往大月氏,欲联合他们东西夹攻匈奴。但张骞经历了“困于匈奴”“逃往月氏”“劝说无果”“返程被羁”等阶段,最终在堂邑父的协助下才成功返回长安。尽管张骞一行的目的并未达成,但通过这次旅程获得了有关西域诸国的大量资料,将西域的特色食品、香料、作物等引入了西汉,拉开了东西方之间第一次官方交流的帷幕,使得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周边传播。丝绸之路的“凿空”尽管困难重重、险途漫漫,却为举世所称道,意义非凡。——摘编自欧阳珊珊《古代丝绸之路背景下两汉乐舞文化内外交流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国(朝)经略西南边疆的举措。(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骞“凿空”西域的目的并说明其影响。(9分)17.(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北宋时的开封,鱼虾等海产已不再是富贵人家的专属,寻常闾巷百姓也能享受到此类美食。南宋时,临安城里各个街市遍布青白碗器铺、温州漆器铺等店铺。市面上常见售卖的鱼蟹等食物往往会添加糖蜜,以此迎合北方人“嗜甘”的饮食口味。时人吴自牧曾感慨道:“南渡以来,几二百余年,则水土既惯,饮食混淆,无南北之分矣。”宋朝根据饮食群体不同的品味需求,有博戏、酒令、赋诗填词等娱乐形式。女真旧俗,民众“凡酒食会聚,以骑射为乐”,到了大定年间则逐渐转变成弈棋、双陆,与宋朝流行的活动类似。此外,金在宴乐礼仪上“初用辽故物,其后杂用宋仪”。南宋乾道年间,有臣僚在奏疏中描述临安民间风俗时注意到,民众习为边装、好为北乐。两宋时期,来自大食、天竺、渤泥、交趾、占城、真腊等国家和地区的香料对民众日常饮食产生重大影响,百姓日常饮食中添香食物盛行开来。——摘编自纪昌兰《宋代饮食文化的交流与传播》(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饮食文化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饮食文化繁荣的原因和影响。(12分)18.(14分)【古代经济与社会】材料一宋代手工业分布示意图

清代前期工商业分布示意图材料二

(清朝前期)商品生产的发展促使各地商业日臻繁荣,许多城市渡过鼎革之际的萧条,恢复往日的繁盛。南京、广州、佛山、厦门等地得到新的发展,长江沿岸出现不少著名的商品集散地,首都北京成为全国贸易中心,在市场上零售和批发的有各地区、各民族的工艺品与土特产。当时,边远的西北地区也出现众多商业城市,如张家口、呼和浩特、西宁、打箭炉(今四川康定)、乌鲁木齐、伊犁等地。乌鲁木齐城内“字号、店铺,鳞次栉比”;打箭炉“商旅满关,茶船遍河”。宋元以来就以繁华热闹闻名的商业都市,商品贸易的兴盛发达更是令人惊叹。如乾隆年间的苏州,“洋货、皮货、绸缎、衣饰、金玉、珠宝、参药诸铺,戏园、游船、酒肆、茶店,如山如林,不知几千万人”。——摘编自王家范等《大学中国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说明图中的经济现象反映出的时代特征。(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朝前期商业繁荣产生的影响。(8分)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蒲安臣(AnsonBurlingame1820-1870年),美国人。1861-1867年在中国担任美国驻华公使。任职期间,蒲安臣积极推行与清政府“合作政策”,这博得清政府的好感,为之后他出任中国使节打下了基础。1866年在恭亲王奕䜣的推荐下,即将卸任的美国公使蒲安臣成为中国首任外交使节。从1868年2月出发,蒲安臣使团先后到达了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其出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事件就是蒲安臣擅自作主与美国签订了《中美续增条约》(《蒲安臣条约》)。首先,条约明确表明了中国对本国领土的自主权,否定了各国在中国开设租界是一种合法行为;其次,条约规定双方具有在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自由移民、办学、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和义务。就移民规定来看,正在西进运动的美国当时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续约为华工出国提供了法律保障,清政府不得再阻止华工出国。这一条约签订后,在当时国内掀起了赴美狂潮,华工成为美国必不可少的劳动力因素。同时续约中也明确规定,赴美华工受到美国法律保护,所以续约也作为华工遭受到排斥、歧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