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学习视域下的古文教学实践探究_第1页
混合式学习视域下的古文教学实践探究_第2页
混合式学习视域下的古文教学实践探究_第3页
混合式学习视域下的古文教学实践探究_第4页
混合式学习视域下的古文教学实践探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课程实施提出如下建议: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平台拓展学习空间,丰富学习资源,整合多种媒体的内容,提供多层次与多角度的阅读、表达和交流的机会,促进师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多元互动。同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工具,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学生的个性化、创造性学习提供条件。古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古文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接触和了解古代文化的精髓。古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思想和价值观,教师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思辨和探讨,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当前古文教学存在以下弊端。一是模式化较强,教学方式相对单一。一些教师常常以“知作者,了解写作背景;明文意,借助注释解释文意;悟文情,体会感受文章情感”的步骤完成教学,缺乏更为新颖的教学支架,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二是古文教学缺乏与现实生活的联结。大部分古文描述的是古代的风景、人物和事件,与当今社会的生活背景和学生经验缺乏直接联系,使得学生很难将古文与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进而培养出对古文的浓厚热情。基于此,笔者结合混合式学习方式对古文教学进行实践探究,尝试运用信息技术给古文教学插上想象的翅膀,以提高教学质量。一、课前运用微信小程序把脉学情,调整教学重难点就古文学习而言,理解文意是基础。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古文学习基础,所以并不是在每个句子上都有朗读和理解的困难。本文以《两小儿辩日》教学为例,探讨混合式学习视域下如何开展古文教学。为了更好地了解学情,课前,教师利用问卷星小程序,对学生的古文诵读和文意理解情况进行线上预习调研。问卷共设置了三道题,分别是:哪句话有朗读困难?哪句话不理解意思?预习课文后,你还有什么疑问?学生完成问卷后,问卷星会自动地将学生的预习情况整合到一起,形成可视化反馈,利于教师做出精确分析和判断,进而调整教学目标和优化教学重难点。借助问卷星,教师能够更快地发现学生预习中的问题,及时并有针对性地给予纠正和指导,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如图1所示,对于“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一句,62.07%的学生认为存在朗读困难。这是因为,本句存在古今异义字,如“为”和“知”,学生朗读时需借助注释和基于理解进行正音断句。对于“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37.93%的学生认为有朗读困难。对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一句,31.03%的学生反馈存在朗读困难。以上两句为较长的句子,学生朗读时只有根据意思断好句,才能将文章读流畅。文中其余四句,只有一两名学生表示朗读有困难。在对古文句子的理解上,问卷调查反馈显示,学生的理解困难也集中在这三句上,比例分别为51.72%、31.03%、34.48%。根据问卷星反馈情况,教师在指导学生读通读懂古文教学环节,由逐句指导调整为牢牢抓住困难集中的语句进行小组讨论汇报。课堂上,主要针对学生朗读最有困难的句子进行指导,针对最不理解的句子生生互动,进行解读,增强课堂的实效性,让教学有的放矢,摒弃教学中面面俱到而缺乏指导重点的情况。问卷星小程序还可帮助教师收集学生预习后对课文仍存有的疑问。结合学生反馈(如图2),教师对学生的质疑进行分类,大致分为以下几类问题:一是孔子为什么“不能决”?二是为什么两小儿说孔子不聪明?三是两小儿到底谁说的话对?四是这篇文章想表达什么道理?其中,“孔子为什么‘不能决”是学生提问最多的一个问题,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所在。线上调研的优势之一就是让教师便捷、及时地掌握学情,调整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聚焦难点。此外,在深入了解学生已知、未知和学习难点时,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尊重学生认知,紧贴学生质疑,层层解疑,引导学生从两小儿各有观点、各持依据、分别论证观点以及孔子诚实、实事求是的品行四个维度解答了“孔子为什么‘不能决”这一核心疑问,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逐层深入与递进。依托课前质疑梳理,确定教学主问题,师生解疑的过程也是学生对课文深入理解的过程。基于以上的精准学情调研,教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如将教学重点调整为:(1)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决”字的意思,小组合作推送展示,根据注释疏通文本意思,说出故事的内容;(2)能了解两小儿各自的观点,并知道他们说明观点的依据。教学难点调整为:初步领悟从不同角度思考同一问题的方法。二、课中借助电子书包展示学习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前,在学情调研的基础上,教师调整了教学重难点,为课堂教学实施做了充足准备。课堂上,教师借助电子书包设计教学环节(如图3),提高互动交流实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一)基于學情调研,线上互动理解文意结合小程序的学情调研,课堂上,教师将“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三个朗读和理解有困难的重点句子推送给学习小组,同时发布小组学习任务:(1)读通原文,对照注释,说说每句话的意思;(2)聚焦三个难句,运用古文学习方法,理解句意。小组讨论时,学生四人为一小组,利用电子书包,就重点句进行合作学习。从小程序的学情调研情况来看,一部分学生能够理解重点句意思,采取合作学习方式,生生互动交流,让学习更加自然而然地发生。合作学习后,教师指导学生推送学习成果,充分暴露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思维路径。在全班学生汇报展示中,有的小组学生对难理解的词语进行线上搜索,比如车盖、盘盂,并将搜索后的图片投屏展示出来,让不理解的学生直观地明白词语的意思;有的小组学生对于难理解的句子在电子设备上圈点批画,剖析理解过程,让讲解更为清晰;还有的小组学生分享了借助注释、前后勾连等学习方法。其实,理解重点句的过程也是合作的过程、交流的过程、互相学习的过程。这也符合教师要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理念,落实学校“让学生站在课堂正中央”的教学要求。利用电子书包,小组学生合作探究,不仅追求学习的最终结果,更追求学习思维的过程,让学习过程可视化,从而厘清学生思维脉络,带动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二)基于文本理解,蕴情朗读,评选最佳辩手在学生对《两小儿辩日》古文的意思有了初步理解后,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有滋有味地分角色朗读,进一步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近人物。教师从学生认知出发进行引导:“两小儿用短短四句话,就让孔圣人不能决,让我们用朗读的方式重现这个精彩的场面。请同学们同桌合作,扮演两个小儿,我们一起来评选一下谁才是最佳辩手。这次我们评选的方式有所不同,要用电子书包中的小超人评选。”学生的热情一下子被点燃,开始绘声绘色地合作朗读,教师行间指导,对朗读时语调正确、语气适中和加入神态动作的小组给予适时鼓励。在创设的“评选最佳辩手”这一情境中,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着,打动了全班同学,让听者仿佛穿越回千年前两小儿辩日的真實场景,趣味横生,课堂上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小组学生朗读展示后,教师先将参评学生设置为不同的小超人,随后发起评比。学生根据评价标准,用电子书包投票。评比的学生每投出一票,所选小超人就上升一格,屏幕便实时显示票数,直至评选出最佳辩手(如图4)。很多时候,教师课堂评比时多采用个别点评或者集体举手表决的方式。我们发现,个别点评方式不能让教师了解全班学生的意见,常常会以偏概全,让评比有失公允;集体举手表决的方式虽然能够代表全班学生的意愿,但会过多占用教学时间,效率较低。可见,最佳辩手线上评比既充满趣味性和实效性,又能让学生在投票实时反馈的激励下产生高涨的朗读兴趣。此外,分角色朗读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本,感受两小儿的睿智,同时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输出水平。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同伴的悦纳与肯定,让获得最佳辩手的学生增强了信心。(三)入情朗读,多维感悟,制作电子书签《两小儿辩日》一文流传千载,历久弥新,其中也蕴含多维度的道理。从“辩日”的角度,可以说文本告诉我们,即使是非常熟悉的事物和现象,也可能包含我们不了解或不确定的知识,需要多观察、多思考。从“小儿”和“孔子”的角度,我们还可以这样理解文本:只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即使小孩子也能有独特的发现和独到的思考;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孔子能在两个小孩子面前坦率承认自己“不能决”,而不是故作高深,其实事求是的精神令人敬佩。为了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教师设计了组织学生制作电子书签的活动,为学生多维度理解文本提供了载体。这不仅仅是单纯地写一写自己的感受,而是图文结合,赋予电子书签以意义,让更多的人都来读一读这篇文章,对更多的人有所启示。学生选择不同的书签背景,利用电子笔在背景图片上写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电子书签制作完成后,学生将其上传至屏幕终端,全体学生都能欣赏到同学制作的书签(如图5)。这打破了学生个体学习和小组学习的局限性,拓展了生生互动的广度。教师随机展示学生制作的书签,也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讲解的机会,增加了课堂参与度。电子书包的运用,不仅能够让师生更加便捷地交流、互动、合作,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果,还增强了教学效果。通过推送、投屏、评选等操作,学生更易于理解文本,达成教学目标。此外,电子书包还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如线上搜索文中不懂的词语,显示对应的图片,让理解更为快捷、直观。三、课后线上讨论,引发学生持续探究课文中对于两小儿哪个说的才是对的,没有给出明确答案,这一问题也是学生的课前质疑点。在古代,科技不够发达,连圣人孔子也“不能决”的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有了新的认知。课后,教师布置了实践探究性作业:上网收集资料,在班级线上讨论区讨论,说说到底哪个孩子的观点是对的。教师只有精准把握学生学习兴致正浓的教学契机,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课上,学生运用网络收集资料,不仅有文字类的、图片类的,还有一些视频类资料。一部分学生认为两小儿的观点都不正确,太阳和地球的距离在一日之内是相等的,近大远小是因为参照物不同出现的视觉误差,近热远凉是因为大气层和太阳辐射角度的变化。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由于地球公转的同时自转,所以早上和中午的距离肯定是不同的。学生在讨论区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如图6),教师又发起“你认同谁的观点,请为ta点赞;不同意谁的观点,可以给ta留言,继续讨论”的互动讨论活动。本次线上布置的讨论作业,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的科学知识与语文学习有效勾连,让文本学习得以有效拓展与延伸。同时,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有理有据地表明自己的观点,为单元口语交际“辩论”进行铺垫。四、教学反思与展望“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应为教学助力增彩,而不能让它成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羁绊,影响正常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寻求恰当的融合契机,明确文本在单元中承载的语文要素和核心素养训练点,制定精准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引领下,教师适切地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活动,而不能本末倒置,为了应用信息技术而生搬硬套,反而没有对学生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进行培养。《两小儿辩日》一课中,教师在教学中适切融入信息技术,让古文教学焕发了新的生机。从课前线上学情的调研到课中围绕教学重点设置的学生互动、最佳辩手评选、电子书签制作,再到课后延续进行线上讨论,信息技术的运用实现师生最大限度的交互,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同时促进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要想推进信息交互课堂常态化,构建高效的智慧课堂,面临着技术设备和教师素养的双重考验。首先,无论是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