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梅岭三章》课件_第1页
第15课《梅岭三章》课件_第2页
第15课《梅岭三章》课件_第3页
第15课《梅岭三章》课件_第4页
第15课《梅岭三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梅岭三章

陈毅学习目标1.结合注释,自主阅读小序和诗歌,理解诗歌内容。(语言运用)2.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三首诗,关注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炽烈的情感和豪迈的情怀。(思维能力、审美创造)3.品味诗句的艺术感染力,体会全诗的意蕴内涵。(语言运用、思维能力)4.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理想和自由献身的革命精神和坚定的革命信念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安宁生活,增强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文化自信)在祖国漫长的革命历史进程中,有无数为了革命的胜利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儿女,在这其中,当然也有我们的开国元帅之一——陈毅。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陈毅同志写的“绝命诗”——《梅岭三章》。导入

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1928年随朱德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上井冈山与毛主席会师。红军长征时,留在江西担负军、政工作。“皖南事变”后,担任新四军代理军长。1949年后,担任第一任上海市市长,后又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等职。1972年1月6日因病逝世。陈毅(1901-1972)走近作者写作背景粤军的封锁和寒冷的天气,令在油山、梅岭一带活动的游击队生活十分困苦。陈毅曾这样描述当时的艰苦环境:“叹缺粮,三月肉不尝,夏吃杨梅冬剥笋,猎取野猪遍山忙,捉蛇三更长。”1934年8月,陈毅在江西兴国的一次战斗中大腿负重伤。同年10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战略转移,主力红军离开瑞金。重伤未愈的陈毅与项英、邓子恢、谭震林等一道留在了闽粤赣一带坚持了3年游击战争。在三年游击战争中,陈毅曾多次遇险,命悬一线。1936年冬,蒋军利用叛徒设下圈套,谎称中央派人到了毗邻南雄的江西大余,要求与陈毅见面,企图以此诱捕他。与中央失联多时的陈毅冒险前往大余,却发现国民党军队在城中频繁调动并包围了秘密交通站,一个老人悄悄地过来告诉他:“有人叛变!”陈毅于是立即撤退至梅岭斋坑潜伏了起来。国民党军一路追捕,出动了4个营包围了梅岭,陈毅被困于山中20多天。蒋军日夜搜山,多次从距离陈毅藏身的草丛仅数十米处经过。搜索过程中,敌人捡到一个包袱,打开一看里面除了长衫外竟然还有几本书。一无所获之际,敌人决定放火烧山。熊熊大火顷刻吞没了梅岭,就在烈焰即将烧至陈毅藏身处时,突降倾盆大雨,将大火悉数浇灭。著名的《梅岭三章》就是在如此惊险的境地中写就的。组诗,是指同一诗题、内容互相联系的若干首诗组成的作品。组诗中的每首诗相对完整和独立,但又有内在的联系,每首诗和组诗内的其他诗都成排比列式,格式相同或相近。组诗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和不同取向上力求全面、透彻地反映事物的内涵和诗人的情感。组诗以独特的文体特征折射出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并影响着其他文体,在文学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认识文体(1)旌旗(

)(2)烽烟(

)(3)阎罗(

)(4)捷报(

)(5)当纸钱(

)jīnɡ(6)应有涯(

)(7)即为家(

)(8)丛mǎnɡ(

)(9)血雨xīnɡ(

)风(10)取义成rén(

)fēnɡyánjiédànɡyájíwéi莽腥仁重点生字词旌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泉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旧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里带有腥气,血溅得像下雨一样,形容残酷屠杀的景象。

: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生命。旗帜的总称。诗中借指军士。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过去的部下。诗中指为革命牺牲的同志。血雨腥风取义成仁词语丛莽丛生同都有“聚在一起”的意思。异丛生的草木。(草木)聚集在一处生长,多形容茂盛。例①云里的彩虹也许伟大,但______中的小蝴蝶更伟大。②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______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丛莽丛生听读感受1.听读,辨别字音,做到流畅朗读。2.教师范读,学生齐读、个别朗读,读出气势,读出感情。3.可模仿录音朗读,至熟读成诵。1.阅读小序,我们能从中获取哪些信息?诗前的小序是陈毅同志后来补记的,交代了写诗的时间、地点及事件的缘由与结果以及当时的环境、背景。2.齐读,并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这几首诗的内容。第一首:回首征程——过去。今天要被砍头了心里想些什么呢?身经百战,创业艰难。这次到阴间去招集牺牲的同志,用十万大军杀死凶恶残暴的人。第二首:勉励战友——现在。南方已经打了十年仗,“我”死后头颅要挂在城门上。(“我”)死后活着的同志要多多努力,用胜利的消息来祭奠和安慰“我”。第三首:展望未来——将来。参加革命后就以革命队伍为家,含有血腥味的风雨应当有停止的时候。今天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生命,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幸福的美好理想必将实现。3.自由朗读,勾画节奏与重音,思考这几首诗应该投入怎样的情感。(一)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二)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三)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回忆、激励号召高亢,充满希望请在梳理全诗内容的基础上,补全下面结构导图中的空缺部分。勉励战友至死不渝充满信心理清结构精读诗歌,赏析重点词句1.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可从运用动词的角度分析)“招”字旗帜鲜明,写出了领导者的号召力和革命者的浩大声势;“斩”,突出力度大、速度快、果断干脆、居高临下的气势,写出了广大士兵与作者一样,将与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2.捷报飞来当纸钱。“飞”能否换成“飘”?为什么?不能。“飞”献出轻快、欢欣、翩然而至的意味,富于生命力和感情色彩。用“飘”则显得太缓慢。这一句是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的想象,表达了作者乐观的革命主义情怀,增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3.作者不屈的战斗意志和坚定的革命信念从哪些词句中可以体现出来?提示:可从“动词”“用典”“意象”等角度进行分析。(示例)①“断头”写出了诗人处境的险恶,表现出诗人大义凛然的气概。②运用用典的手法,引用春秋吴将伍子胥“眼悬国门”的典故,意为死不瞑目,忠诚可鉴。表达了诗人关心革命,即使牺牲了也要亲眼看到同志们取得战斗胜利的愿望,表现了诗人视死如归、对革命忠贞不贰的崇高品质。③“自由花”为虚构的花名,借喻革命成功,诗人预言革命理想必将实现,表现了诗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乐观的革命精神。知识链接典故:眼悬国门春秋时期,吴越争雄。楚人伍子胥,为吴将,屡建战功。后来吴王夫差举兵攻齐,伍子胥认为吴的敌人是越,而不是齐,多次提醒夫差,要警惕越国报仇。夫差听信谗言,疑伍子胥谋反,逼他自杀。伍子胥临死时,对身边的人说:“抉吾眼悬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灭吴也。”后来吴国果然被越国灭掉。知识链接学完《梅岭三章》后,你有了怎样的感悟?获得了怎样的启示?(示例)回顾近现代中国走过的峥嵘岁月,无数仁人志士用不屈的意志、激昂的斗志与坚定的信念撑起中国的脊梁,传承红色基因:陈毅在生死关头,取义成仁,坚信“人间遍种自由花”;闻一多不畏牺牲,拍案而起;鲁迅写下“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一路风雨兼程,幸福来之不易,我们在缅怀先烈、纪念历史的同时,要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学习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回顾征程展望未来勉励队友视死如归招旧部斩阎罗头悬国门取义成仁梅岭三章诸君努力人间自由坚定乐观梅岭三章第一章生死不渝、誓战到底第二章关心国运、切盼解放第三章乐观坚定、不怕牺牲勇于献身必胜信念主旨归纳这三首诗中,诗人回首征程,将牺牲视作“移师新战区”,豪情满怀;勉励战友,激励后死者努力作战,以捷报告慰死者;展望未来,革命信念乐观坚定。全诗表现了诗人视死如归的气概和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写作特点1.现实与想象相结合,构思新颖,想象奇伟。第一章一、二句写了创业艰难的现实;三、四句便借助想象,用“去泉台”“招旧部”“斩阎罗”以抒发豪迈的革命胸襟。第二、三章想象“捷报飞来当纸钱”“人间遍种自由花”,都是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的浪漫主义的想象,表达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增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2.巧用修辞、典故,语言形象精练。【明确】诗中巧妙运用设问、借代、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彰显厚重的文化积淀,增强了表达效果。例如,第一章首句设问,总领全篇;三章中多次运用“借代”“比喻(借喻)”的修辞手法。例如,“旌旗”,原是旗帜的总称,这里借指军士;“烽烟”,原是古代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