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的教学设计与课文分析_第1页
草船借箭的教学设计与课文分析_第2页
草船借箭的教学设计与课文分析_第3页
草船借箭的教学设计与课文分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是统编版五下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为“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与本单元其他三篇选文语言以古代白话为主的形式,本文是经过改写后的现代文,学生理解起来不存在困难,这样的安排可能也是为了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提高学生学习名著的兴趣。那么本课中所蕴含的学习名著的方法有哪些呢?从中国古代章回体小说的特征和书后的习题出发,我认为阅读名著就是引导学生去关注名著中的人物,具体来看,又可以从以下的角度出发:(1)引导学生关注名著的情节,从情节处读人物四大名著经久不衰而雅俗共赏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它精彩的情节,情节背后隐藏着人物的性格,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概括,复述的方式读清情节,更要引导学生超越情节本身,发现情节背后的人物。(2)关注名著中的人物描写本身,从人物处读人物人物是小说的核心,名著中塑造了一大批经典的人物形象,某些形象甚至超越了文本,成为了本民族的文化符号,如关羽——义薄云天的象征。曹操——枭雄的代表。这些人物的刻画与名著中对人物本身的描写是分不开的,如外貌,关羽的赤面何尝不是赤诚的象征,李逵的外貌就隐含了冲动的样子,如语言,如动作,如心理都是如此,而选文刻画人物的特色就在于语言的描写,诸葛亮的成竹在胸,周瑜的包藏祸心都在开头的一段对话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明知故问,引出弓箭,目的在于把造箭的任务交给诸葛亮)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以“公事”的名义强加给诸葛亮,不容反驳)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明知是天造不好,故意发问)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成竹在胸,内心早有计划)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激将诸葛亮发誓)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奸计得逞的高兴)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3)关注名著中的环境描写,读环境处读人物形象如何体会到人物的鲜明的特点是阅读古典小说类名著的关键此外,以下要点也是值得关注的,(3)如何体会人物特点的多样(4)如何用儿童化的方式展现多样:(5)如何由一篇到多篇,由节选到整本书初步掌握方法,如何激发儿童阅读的兴趣儿童进行阅读,如何实时指导反馈儿童完成阅读,如何展开针对性的评价教学的设计:导入:上课开始,教师先朗读“观三国烽烟,识人生好汉,惜取经艰难,叹红楼梦断。”四句诗,问学生在这四句话中藏着哪四本名著,学生能够回答出《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这四本书。教师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其中《三国演义》的节选——《草船借箭》。板书草船借箭多角度读名著:1通过生活读名著提问学生课文是否预习过,在预习的过程中你知道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和哪些人物有关,学生回答诸葛亮,周瑜,部分学生补充鲁肃和曹操。提问学生在这些人物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大部分学生回答诸葛亮,教师在此提问,你还在什么地方见到过诸葛亮的名字,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的回答从书籍到电视,电影漫画最后到游戏,教师继续提问,在这其中你觉得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的回答有足智多谋,忠诚,鞠躬尽瘁等等,表扬学生,你们平常是一个有心人,通过生活了解了名著——板书,通过生活读名著。2.通过情节读名著过渡,这篇课文围绕这些人物展开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ppt出示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尝试从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这个故事。学生开始回答。a同学回答的时候内容十分多,基本上就是文章原文的摘录,教师及时制止学生的回答,提出要求概括的时候简洁一些,可以尝试着用一些四字短语在进行概括,让学生再次概括,学生这次概括的时候,就出现了较为简洁的特征,比如经过就概括成了:提问鲁肃,巧用计谋,骗过曹操,草船借箭。结果:成功借箭,自叹不如。但在起因的概括中,大部分的同学概括仅仅关注周瑜心怀妒忌,而忽视了之后造箭和设计刁难的,教师提问你们提到了妒忌,妒忌是什么意思,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学生都不举手,教师引导:“看来大家都知道妒忌是一种不好的情绪,如果不调节好就会酿成大祸。你看周瑜就因为妒忌,所以他?”学生c回答道:“设计谋害诸葛亮,还故意延迟。”这就完整概括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再让学生把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说一说。提问,了解完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你一定对故事中的人物有了新的理解,你会说一个()的诸葛亮()的周瑜······3,通过描写读名著教师从故事的结果提问:“看到诸葛亮借来十万支箭,周瑜大吃一惊,长叹——(引读学生)。学生读,教师诸葛亮,学生将自己替换为周瑜,教师模拟:“周都督,您看十万支箭已经造好,这军令状的事情就算了吧?”生读:“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这次学生读的不错,教师评价:从你的朗读中我听到了一个心悦诚服的诸葛亮。”在此提问:“这样周瑜一开始是怎么说得吗的?画出相关句子学生关注到了“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指名学生读,从他的朗读中,你听出了什么?学生回答,我听出了不怀好意,我听出了心怀不轨,我听出了诡计多端。让学生把这样的理解送回这段话,在此朗读,体会周瑜的人物性格,那么面对周瑜的不怀好意,诸葛亮是否毫无察觉的呢?出事第二小节,你能从文章找到依据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1)都督委托,当然照办,······只要三天教师提问:为什么你觉得这句话周瑜就有所察觉呢生:10天不要,只要三天,这个只能看出你会怎么来读这句话(2)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生:军令状说明诸葛亮完不成要被杀头,这么危险诸葛亮还敢答应,由此可见他早有把握师,由此可见诸葛亮?这样胸有成竹的诸葛亮会怎么来说?谁来读?文章中这样的对话还有很多,不管有诸葛亮和周瑜的还有诸葛亮和鲁肃,还有曹操的话,您能把他们找出来,试着读一读,看看从中你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