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塘中学物理教案_第1页
戈塘中学物理教案_第2页
戈塘中学物理教案_第3页
戈塘中学物理教案_第4页
戈塘中学物理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龙县戈塘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理综组集体备课教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时间2012.9.5主备人王定专复备人总课时1课题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课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2、过程与方法(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2)体验探究长度间接测量的探究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常用的计时工具和长度测量工具。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教学难点1、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程序和内容复备栏一、长度的测量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让学生观察。让学生找出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做为“尺”。①伸开手掌,从大拇指到中指指尖的距离,称为“一柞”。②伸开两臂的长度,大约等于身高;人步行时,平均一步的长度;某一个手指的宽度等。2、长度的单位复习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单位间进率。了解长度单位还有微米、纳米等。阅读课文第28页倒数第一自然段,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了解“米”的准确定义: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s内所经路径的长度定义为1米。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000m=103m;1dm=0.1m=10-1m;1cm=0.01m=10-2m;1mm=0.001m=10-3m1μm=0.000001m=10-6m;1nm=0.000000001m=10-9m3、阅读课文第28页了解一些物体的长度或物体间的距离。4、刻度尺的使用应做到: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多次测量取平均值。5、学生分组实验。测量物理课本宽度、做课本第30页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第3题要求的3个实验。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探究: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放在硬币下进行测量,直径的位置难以判断,会使测量不准确。只能用间接的方法进行测量。方法一(卡尺法):图11-2-1所示,用直尺和三角板把硬币紧压在桌面边缘;借助两把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来进行测量。或用一只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如图图11-2-2所示,用两把三角板紧夹住硬币,均可从刻度尺上读出硬币的直径d。根据公式L=лd求出硬币的周长。方法二(滚轮法):在纸面上画一条直线,让硬币从某个记号开始,在纸面上沿直线滚动n周记下终点。测出线段长度s,先求出每周的周长L=s/n,再利用L=лd求出硬币的直径d=s/nл.方法三(替换法):把硬币放在纸上,贴着边缘用笔画上一圈,再剪下对折,然后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圆的d,即为硬币的直径。根据公式L=лd求出硬币的周长。方法四(化曲为直法):拿一纸条紧贴着硬币边包几圈,用一大头针在纸条上扎穿一个孔,然后将纸条展开平放,用刻度尺测出相邻孔间的距离L,就是硬币的周长。根据公式d=L/л求出硬币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探究:纸的厚度为10-4m,用毫米刻度尺测不出一页纸的厚度,也测不出二页纸厚度,但是能测出上百页纸的厚度,而一页纸的厚度只要把测出的厚度除以总张数就可以求出了。(以多测少法)测量时取若干页纸(纸的页数要足够多),压紧后,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量出其总厚度L,然后将总厚度除以纸的页数n,求出每页纸的厚度l=L/n.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道理与测量一页纸的厚度相同(以多测少法)测量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捋直,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密绕适当的圈数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l,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金属丝的直径d=l/n.三、误差任何实验测量结果不可能是绝对准确的,由于受所用的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如在测量长度实验中,有的同学读刻度尺示数可能估计得偏大一些,而有的同学估计的可能小一些,而一个物体它的真实长度总是一定的,这个真实的长度叫做真实值,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异,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由于仪器本身不可能做的非常精确,实验者对实验的观察总会有偏差,因此误差总是存在的,不能消灭,但尽量减小误差。错误与误差不同: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会更接近真实值,误差较小。我们常常需要通过测量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所用时间来测量速度,这就涉及时间和长度这两个基本物理量的测量。这节课我们在小学和日常生活中对时钟、表、刻度尺使用和对一些时间、长度单位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二、时间的测量计时工具教师概括介绍计时工具的发展变化过程。在古代,人们用日晷、沙漏等器具来计时。16世纪后,欧洲出现了有重锤的摆钟,近代机械式钟表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利用石英晶体制成了稳定、轻巧、方便的电子钟表,它们一天的偏差不超过0.5秒。目前最准确的计时装置是天文台使用的原子钟,30万年的偏差只有1秒。让学生看课文图11.3-1了解古代和现代的几种计时工具。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古代人和现代人测量时间的工具、测量方法?简要介绍日晷、沙漏计时原理:日晷:在太阳照射下垂直于日晷圆盘上的杆在圆盘上形成影,随太阳升降运动,不同时刻在日晷上影子的位置不同,在日晷上对应位置标上对应的时刻,就可以用来计时了;②沙漏:沙漏上方容器的沙子以相同的时间间隔向下方的容器漏下相同数量的沙子,根据漏下的沙量计时。)时间单位复习小学学过的时间单位及单位间进制率。阅读课文第27页倒数第二自然段,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让学生阅读课文第28页科学世界<<计时标准>>了解“秒”的准确定义:铯原子振动9192631770次所需的时间定义为1s。认识时间单位的符号:小时(h)、分(min)、秒(s)3、停表的使用教学反思戈塘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理综组集体备课教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时间2012.9.5主备人王定专复备人总课时1课题运动的描述课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2、过程与方法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了;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教学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程序和内容复备栏一、机械运动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下面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对前面所举的例子中物体运动的共同特征进行归纳。用科学的语言对这些运动进行描述。问题:1、在同学们眼里,球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静止的物体有什么特点?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前面所举例子中物体运动的共同特征是运动时,它们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它们进行的是机械运动。二、参照物问题:小明在路边看见路上汽车飞快的从他面前驶过,车上的司机看乘客觉得他不动,看小明,却觉得小明在身后运动。司机为什么会这样感觉呢?学生回忆类似的场景:乘坐在公共汽车上时,看路边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觉得它们都在向后退。再看看同车的乘客都觉得他们没有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要描述物体的运动,要确定一个标准,与这个标准比较,描述物体怎样运动。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人们把它叫做参照物。学生自己举例描述某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看看各是以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让学生做下面的实验:把课本平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个笔盒,推动课本使它沿桌面缓缓移动,让学生思考问题:选取课桌作标准,笔盒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运动)选取课本作标准,笔盒、课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笔盒是静止的,课桌是运动的)选取笔盒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课桌是运动的,课本是静止的)讨论:描述物体的是运动和静止,与所选择的参照物有关。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也不一样。由以上讨论我们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为了方便,我们常用地面作参照物。让学生阅读课文第27页第四自然段,然后讨论为什么会产生“错觉”。(产生错觉的原因是以行驶的火车作为参照物,观察者所乘坐的火车与作为参照物的火车的位置关系随作为参照物的火车的行驶而发生变化,觉得观察者所乘坐的火车发生了运动。)让学生回答前面所提出的问题:行人看路上行驶的汽车,通常是以路面或路边不动的建筑物为参照物,相对于参照物,汽车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化,所以观察者就觉得汽车在运动;车上的司机看乘客觉得他不动,是以汽车为参照物,乘客相对于汽车,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因此觉得乘客不动。在行驶的汽车上看路边的行人和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观察者往往习惯于以汽车为参照物,相对于汽车,路边的行人和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与汽车的距离越来越大,所以,观察者就觉得行人和自行车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让学生看课本第21页图11.1—3。问题: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的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什么参照物它们是运动的,以什么为参照物,卡车或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为什么?讨论:以田野或(地面)为参照物它们都在运动,卡车和联合收割机相对于以田野或(地面)的位置关系不断变化;卡车以联合收割机、联合收割机以卡车为参照物它们是相对静止的,它们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时相对位置关系不发生变化。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的物体以它们中任何一个为参照物,则另一个相对静止。让学生看课文第22页图11.1—4。想想,图中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各个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讨论交流:宇航员在舱外工作时,宇航员相对于航天飞机和航天飞机相对于宇航员(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是静止的,以地球为参照物,宇航员是运动的;加油机向战斗机加油时,加油机相对于战斗机和战斗机相对于加油机(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是静止的,战斗机和加油机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乘坐观景电梯向外观看时,乘客随电梯升降,电梯上升时与地面及附近景物的距离增大,以电梯为参照物,觉得地面及附近景物在下降;电梯下降时与地面及附近景物的距离减小,以电梯为参照物,觉得地面及附近景物在上升。四、知识应用1、成语故事<<刻舟求剑>>:有一次,一个楚国人坐船过江,船到江心时一不小心,他失手把心爱的宝剑掉到了水里。好心的船夫愿意帮他捞剑,可是这个楚国人不慌不忙,把掉剑的位置刻在船身上,说:“不用了,等船靠岸后再说吧!”船靠岸以后,他才请船夫从他刻了记号的船边下水,替他打捞宝剑。问船夫可能找到剑吗?从物理的角度解释为什么?(船夫不可能找到剑。这个楚国人选定的船作参照物,行驶的船相对于剑是运动的。)2、行车,顺风时有时会感觉到无风;有时虽然没有风,但骑在摩托车上却感觉到风很大。(风是空气的流动形成的。骑自行车时,顺风时若车速与风速相同,则骑车人与流动的空气保持相对静止,会感觉到无风;摩托车行驶时骑在车上的人与空气相对运动,而且摩托车行驶很快,所以觉得风很大。教学反思戈塘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理综组集体备课教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时间2012.9.5主备人王定专复备人总课时1课题运动的快慢课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教学难点建立速度的概念“频闪摄影“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程序和内容复备栏一、引入新课在实际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如:在田径运动会短跑比赛中,人们最关心的是谁得冠军;人们外出旅行时,总是希望选择便捷的交通工具尽快到达目的地;军事上总是希望导弹、作战飞机能够飞得快些……。问题: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二、速度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在游泳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问题:请同学们说说看,观众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裁判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观众的方法是:比赛中看谁游在最前面;裁判的方法是看谁先到达终点,用的时间短。)归纳: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2)学生实验:“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体验两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取两张16开纸,其中一张对折一次,另一张对折两次,为了使纸片平稳下落,可将纸片的两端向上叠起一部分,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猜一猜):哪一张纸片下落的较快?(试一试):结果与你的猜测一致吗?(议一议):怎样比较纸片运动的快慢?还有其他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吗?(3)再举例让学生讨论:一位同学百米跑用了12s,而一万米跑世界冠军的成绩大约是28min,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启发:有两个小球各自的运动的快慢都不变,其中一个小球沿直线运动30m,用了1min;另一个小球沿直线运动40m用了50s。图11-2-1是两个小球运动在某一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两个小球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由图11-2-1,你能否判断哪一球运动得更快?(由图可以看出在每1s的时间内,率二个小球通过的路程长,可以确定第二个小球运动更快。)学生受到启发:在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情况下,每一个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这样就将问题转化为在时间相等的情况下进行比较。2、在物理学中物体运动快慢的描述以人们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实践为基础,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经过的时间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由前面的计算知道,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可用公式:v=s/t表示。介绍公式中符号的意义和单位: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每秒(m/s或m.s-1)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千米每小时做单位,符号是km/h或km.h-1。1m/s=3.6km/h1km/h=1/3.6m/s=0.28m/s3、阅读课文第23页中所给出的一些物体的速度值,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说明第一宇宙速度是航天器沿地球表面作圆周运动时必须具备的速度,也叫环绕速度。)4、速度计算学生阅读课文第23页例题,理解题意,根据速度公式计算运动员和摩托车速度。学生阅读课文第24页例题,分析题意: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长度和火车运营速度求火车从北京到上海运行时间,可以用公式v=s/t求解,将公式v=s/t变形得到t=s/v,将数据代入求解。三、“频闪摄影”------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四、匀速直线运动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第25页的内容: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怎样粗略地描述物体的变速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因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应该是一个定值,与路程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无关,所以不能将v=s/t理解为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小结:变速运动可以用v=s/t来计算,s是物体通过的某一段路程,t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求出的v就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计算生活中的平均速度学生尝试说明列车时刻表。根据列车时刻表查询从襄樊到丹江的行程、运行时间。计算列车从襄樊到丹江运行的平均速度。查列车时刻表计算列车从朱坡到老河口行程、运行时间。计算列车从朱坡到老河口运行的平均速度。教学反思戈塘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理综组集体备课教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时间2012.9.5主备人王定专复备人总课时1课题测平均速度课型教学目标观察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运动特征,理解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教学重、难点观察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运动特征,理解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程序和内容复备栏【实验方法】1.安装实验器材。将两根钢棒的两端分别插入高、低支架的两孔中,然后将支架平放在实验桌上,当钢球放在高端两棒之间时,钢球会沿两棒滚下,如图19-1所示。2.训练反应能力。教师首先调节节拍器每两次响声之间(每拍)的时间间隔为1秒。让学生一只手在高端两棒之间挡住钢球,并随着节拍器的响声数5、4、3、2、1,数到0时放手让小球滚下并接下去数1、2、3、……如此重复几次,直到学生基本上能按上述要求与节拍器响声同步为止。教师然后调节节拍器每两次响声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75秒。按上述要求重复训练几次,要求学生能基本上达到与节拍器响声同步反应。这对于今后做其他实验是有益的。3.调节小球滚动的快慢。用垫块调整支架的高度,使钢球滚到接近低端时节拍数为整数,例如第8拍,并在该拍时钢球经过的位置用粉笔做一个记号。4.观察小球运动情况。可看到小球沿两棒越滚越快,开始时速度为0,滚到末端时速度最大。按方法2中的要求重新数着拍子并让小球从0拍开始滚下,在第4拍时小球经过的位置用粉笔做个记号。当小球在8拍内滚完全程时,比较第0拍至第4拍间小球运动的路程和第4拍至第8拍间小球运动的路程长短,可发现在相同的时间内,后半段的路程较长,说明小球在做变速直线运动。5.测量变速直线运动的时间和路程。将节拍器每拍的时间间隔定为1秒,用刻度尺测量小球在第0拍至第4拍间的路程以及第4拍至第8拍间的路程,连同两段路程相应的时间,填入表1.9-1中。6.节拍器每拍的时间间隔仍为1秒,记下第5拍时小球经过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小球在第0拍至第5拍间运动的路程以及第5拍至第8拍间运动的路程,连同两段路程相应的时间,填入表1.9-1中。实验次数第一段路程节拍数时间(秒)路程(厘米)平均速度(厘米/秒)

第二段路程全程平均速度(厘米/秒)节拍数时间(秒)路程(厘米)平均速度(厘米/秒)

7.节拍器每拍的时间间隔改为0.75秒。重新用垫块调整支架的高度,调节小球滚动的快慢,使钢球滚到接近低端时仍为8拍,用粉笔记下第8拍的位置。然后让小球从高端滚下,记下小球在第4拍时所经过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小球前4拍和后4拍所经过的路程,连同相应的节拍数和时间填入上表中。8.同方法7,记下小球从高端滚下时数8拍所经过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小球前6拍和后2拍所经过的路程,连同相应的节拍数和时间填入上表中。9.计算平均速度,分析实验结果。由平均速度公式计算出上表中各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和全程的平均速度。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1)变速直线运动中,各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并不相等,而且它们也不等于全程的平均速度。(2)物体的运动情况变化时,各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和全程的平均速度也发生变化。物体经过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反映了该物体在这段路程上的运动快慢情况。【注意事项】1.实验中每次要从同一位置让小球自由滚下。2.若无现成仪器,可以自制,也可用斜面小车代替。用书本将斜面木板一端支起,改变书本的厚度可改变斜面的倾角,即改变小车运动的快慢。3.若用电子秒表或机械秒表安排两人一组做实验,效果会更好。教学反思戈塘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理综组集体备课教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二章声现象时间2012.9.5主备人王定专复备人总课时1课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型教学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多种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2.知道固体、液体、气体能传声,在真空中不能传播,通过对实验的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3.了解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远处传播的和声波的应用,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由个体到共性的分析概括能力。教学重、难点了解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远处传播的和声波的应用,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由个体到共性的分析概括能力。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程序和内容复备栏一、课题引入:1、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屏显)首先请刚刚表演的同学谈谈,在使你手中的乐器发声时有什么感觉?学生答:(……)其余的同学利用你身边的(教师出示)尺、纸、水、笔帽、竖笛等器材,使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方法与众不同?做实验的过程中,带着这样的问题去思考。屏显:①同一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②不同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相同的特征?⑴学生动手做实验;⑵引导讨论,分析小结;⑶引导学生共同做一做:你在讲话的时候,声带是怎样发声的,(手按住声带)提醒学生注意和思考,发声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经历了上面的探索过程,你得到了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吗?(学生回答后)屏显:(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刚刚在实验的过程,大家使尺子、纸、水、笔帽、竖笛等都发出了声音,哪些是由固体发声产生的,哪些是由液体、气体发声的,请同学们大概分分类。学生答:(……)屏显(2、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直接屏显:(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1、出示一件乐器:问是否是声源?突出“正在”2、我正在讲话时,我的声带是不是声源?你讲话时,,你的声带是不是声源?设问我和同学们之间能互相听到对方的声音,是不是我们之间的空气在起作用呢?屏显:2、控索声音在固体、液体、真空中能否传播?⑴钟罩实验:(出示器具)并提醒学生注意:1.抽气前,你能不能听到铃声?2.抽气过程中,铃声有没有变化,怎么变?3.进气后,你听到的铃声有没有变化,怎么变?演示并做说明:在实验的基础上,假如真的抽成真空,你还能听到吗?这个实验说明什么问题?屏显结论:声音在空气中能传播,但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提问设疑1:声音在液体中能传声吗?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看书,请三位同学上讲台做实验提问设疑2: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吗?下面也通过实验来验证。做实验前看书,并猜想结论。实验后,学生回答,得出结论:屏显:声音也可以在固体、液体中传播。提问: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现象能证明上述结论?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应用举例:①水波实验;②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水面,音叉振动也能在水面击起水波③讲解,声音在空气中,以类似的方式传播,但人眼看不到。讲解:声音也是一种波叫声波设疑:声音能使耳膜振动,声音能否使其他物体振动?实验演示:声波使烛焰在摇晃,声波能使其它物体振动,在生活中有极其重要的应用,请大家阅读:生活、物理、社会三复习小结:教学反思戈塘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理综组集体备课教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二章声现象时间2012.9.5主备人王定专复备人总课时1课题声音的特征课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⑴知道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⑵了解音调的高低跟频率的关系,响度大小跟振幅关系,了解不同的发声体的音色不同。⑶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⑸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并训练学生学习用物理语言表达结论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⑴采用演示实验,来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规律⑵通过学生实验和听录音,指导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寻找物理规律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⑴增加典型的演示实验,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声学基础知识兴趣。⑵通过声音的三要素学习,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⑶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团队精神。教学重、难点1、乐音的三要素,音调与频率关系,响度跟振幅关系,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得出结论。2、音调和响度的区别,采用对比的方法,同时加强听音的反复训练: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程序和内容复备栏一、引入新课设问: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请同学们利用身边的器材如桌子、凳子、铅笔盒和尺子等比较它们发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学生活动:同时让两名学生利用教具来动手做实验。学生讨论:可能会提出声音现象在多方面的不同。教师总结:这些都是声音的特征。二、新课教学1、探究声音强弱(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同学们在刚才的活动中,已经发现,小鼓的声音特别响,请敲鼓的同学谈谈,你怎么做的使小鼓特别响?边说边再做给同学们看看。设问:①请你介绍一下,特别响时鼓面的振动有何特点?怎样让别的同学也能看到鼓面振幅大小,按照你设计的方案再做一次。②根据这一现象,同学们能否认为敲鼓时,声音响到什么程度与鼓面振动的幅度大小有关学生讨论……③换了声源,上述的结论还成立吗?能否根据表格的内容设计实验来验证?锯条振动幅度与声音响度间关系拨动形式振动幅度声音响度轻轻拨用力拨学生活动:……换用二胡可以做同样的实验。演示实验两次用力大小不同弹同一弦时比较声音响度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弱(大小)振幅:表示振动的幅度它们之间关系:响度大小是由振幅大小决定的2、探究决定声音高低的因素声音不但有大有小,还有高有低,我们称为音调,同学们在讲话时,女同学的音调高,男同学的音调低,物理学中的音调大小,在生活中常用尖细、粗哑来表示,而在音乐中常用音阶来区分。设问:音调的大小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同学们能根据日常生活的事实或刚才各种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中,对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或看法吗?学生讨论……引导归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音调的高低一定与发声体的振动有关,我们仍用钢锯条来探究这个问题。简单介绍研究方法(出示钢尺)按照表格的内容设计实验并得出结论:锯条的音调与锯条振动快慢的关系振动部分长度振动快慢声音高低1/4锯条长3/4锯条长结论归纳总结:①振动快慢——频率1秒内振动次数单位:赫兹(Hz)②声音高低——音调③二者关系——振动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3、音色启发:声音是丰富多彩的,各种不同乐器演奏时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和响度相同,我们也能分辨出它们的声音。学生活动:①请两位同学分别用二胡和笛子来演奏同一首歌曲,利用对比来听音。②四位女同学站在教室后面念一首诗,每人读一句,其它学生听后指出是谁念的。归纳:我们之所以能听出熟悉的人,熟悉的乐器的声音,是因为不同的人,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特色,叫做音色不同。介绍古代编钟,音色优美小结:①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②音色是由发声本身决定的③响度、间调和音色的声音的三要素4、声音传播快慢设问①:打雷时,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出的,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学生讨论……引出结论:声音传播快慢用声速表示设问②:阅读课本14页开头相关内容,你能知道哪些知识?根据学生回答,归纳总结①声音通常情况下在空气中每秒传播340m②声音在不同物质传播速度不同,空气中较小,水中较大,钢铁中更大三、巩固练习1、如果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0.1m/s,我们世界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写出三个有关的情景2、百米赛跑时,假如终点记时员在听见起跑的声音后才开始记时,他记录的成绩准确吗?怎样做才能减少记录成绩误差?3、音调和响度有什么区别?谈谈你的看法四、布置作业1、课本作业4题、5题五、板书设计声音的特征1、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弱(大小)声音声音三要素2、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①频率,每秒振动次数,单位赫兹②音调高低是由声源振动频率大小决定的3、音色由发生体本身决定的4、声速表示声音传播快慢教学反思戈塘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理综组集体备课教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二章声现象时间2012.9.5主备人王定专复备人总课时1课题声的利用课型教学目标1、知道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超声波的特点及其应用。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程序和内容复备栏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用多媒体播放《蓝猫淘气三千问》中火山、地震暴发前夕,自然界的动物引颈倾听,然后立即四处逃散后的片断。猜一猜:(1)火山、地震暴发之前,自然界中的动物有什么异常反应?(2)它们是通过途径获得这种信息?人类为什么不能?学生讨论回答:有特殊的感觉,有奇特的声音……②动物比人具有某些特殊的功能……通过讨论、交流引入新课。(板书课题: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一、声与信息看一看:用多媒体播放声呐形成的声波、胎儿的B超图像,超声波速度测定器。动脑思考:教材中五幅超声波的应用分别利用了超声波的什么特点?生:共同讨论分析,说出自己的看法。师:总评总结。设问:(2)实际生活中超声波的作用还有哪些?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查找的相关资料,发表看法。教师:点评回答情况。(三)次声波。播放《犬笛》片段:驯犬员一吹犬笛,狗在很远很远的地方就可以“听”到,并立刻奔向驯犬员所在的地方……设问:①影片中的犬笛发出的是一种什么声波?为什么能穿越高山、森林,传得很远很远?②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声音潜伏在我们身边?人耳能不能听见?学生分组讨论:引出结论:(1)铁笛发出的是次声波,频率在20HZ以下,它能很容易绕过障碍物,传得很远很远,而且无孔不入。(2)火山爆发、地震、核爆炸都产生相伴随的次声波。乘坐火车、汽车、轮船和飞机时感觉疲倦,这也是因为它们摆动产生了次声波的缘故,所以次声波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过渡:对自然现象产生的次声波进行分析研究,可以更深入地认识这些现象的特征和规律。利用这些规律,用于对地震、台风、火山爆发等的监测和预报。例如:根据大气核爆炸产生的强大的次声波,我们可以侦察到哪个国家在什么地点,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进行了多大能量的核爆炸。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和应用,请同不们课后查找相关的资料,并写出相应的调查总结报告。四、当堂巩固。1、人发出声音的频率范围约为85——1100HZ,查阅资料,收集蝙蝠、海豚、狗、猫以及其它你感举趣的动物发出声音的频率范围,并与同学们交流。2、除了歌唱家、音乐家之外,还有哪些人的工作与声有关?把这些工作列出来。五、作业布置。教学反思戈塘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理综组集体备课教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二章声现象时间2012.9.5主备人王定专复备人总课时1课题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课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从物理学和环境保护角度来认识噪声2、知道噪声的来源及其危害3、知道控制噪声的途径和方法二、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2、能用所学知识寻找减弱噪声的方法三、情感目标1、通过对乐音和噪声关系的分析,进行唯物辨证思想的熏陶。2、通过对噪声的来源及危害的分析,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强化环保意识教学重、难点1、噪声的危害与控2、噪声的分辨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程序和内容复备栏一、创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