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湖中心亭看雪》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13《湖中心亭看雪》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13《湖中心亭看雪》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13《湖中心亭看雪》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13《湖中心亭看雪》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湖中心亭看雪》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借助课下注音,扫清字词障碍,流利朗读课文,概述课文内容。

2、借助课下注释,独立翻译和小组讨论相结合,能流利疏通文意,说出重点文言词汇的意思。

3、抓住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并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及创作背景,探讨作者的志趣和家国之思。

学习重、难点:

1、借助课下注释,独立翻译和小组讨论相结合,能流利疏通文意和重点文言词汇的意思。

2、抓住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并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及创作背景,探讨作者的志趣和家国之思。

学时:二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美景历来为世人所称道,西湖更是杭州风景的一张名片。杨万里在一个晴日来游西湖看到“接天连叶无穷君,映日荷花別样红”,苏东坡在一个雨天来游西湖,看到的是“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明代吴鼎芳在一个月夜泛舟西湖,看到的是“断桥芳柳外,小艇白鸥间"。而明代汪珂玉说:“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能真正领山水之绝者,尘世几人哉!"今天咱们有幸认识一位能真正领山水之绝的人,他就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这堂课我们一起学习他的《湖心亭看雪》这篇小品文。此文只有160个字,但言简义丰,所以更需要我们字斟句酌,细细品读。

二、自学展示

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更()定毳()衣更有()雾凇()

沆()砀()喃喃()长堤()

崇()祯()

2、请用文中词句概括原文内容:

张岱在的时候去赏雪。在那里,他不仅看到了美丽的雪景:____________,而且还喜遇_____________,张岱与他们痛饮之后又独归。

三、合作探究

学习提示:

1、结合注释,独立翻译,用笔标出文段中你不懂的字词句。

2、小组四人交流互助,仍有疑问的提交全班交流。时间5分钟

(1)、解释加点字

人鸟声俱绝:()()

惟长堤一痕:()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见余,大喜曰:()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2)、翻译句子,注意关键词

①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②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提示性默写

①文中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意境相同的句子是:

②文中借舟子的话评价作者痴情、痴趣,点明中心的句子是:

四、品读感悟

在读的过程中,相信你对这篇文章已经有了初步的把握。文中舟子对张岱有一句评价,是什么?关键词是哪个是什么意思

明确:舟子明确: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嚼文嚼字品“痴行”

读下面的句子,说说舟子是从哪些地方看出张岱“傻"(“痴迷”)的由此可看出张岱什么性格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预设:“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更定”“独"看雪。张岱挑了一个别人都不会选择的时间一晚上去看雪,可见他“傻”(“痴迷")。这里可以看出张岱持立独行、不随俗流的性格和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

雕章琢句品“痴景”

(1)读下面的句子,并用尝试用请尝试用“我认为___写得好,写出了___"的形式品读雪景。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预设:我认为“雾淞沆砀”写得好,写出了一片水汽苍茫的感觉。

我认为“一白"写得好,写出了天地间混沌一片的感觉。

我认为“与”写得好,写出了天、云、山、水浑然一体的感觉。

我认为“天云山水"的顺序写得好,写出了视角变化的层次感。

我认为“痕”写得好,写出了大雪后长堤的唯美感。

我认为“芥"写得好,写出了一叶扁舟漂浮在湖面极轻极淡的感觉。

我认为“粒”写得好,写出了人在天地自然中的渺小感。

(2)有同学发现“一痕"一点”“一芥"到“两三粒”的变化规律吗

预设:越来越小,营造出一种融入天地山水的感觉。

明确:借助这逐渐缩小的量词来表现人、物的渺小,营造出一种融入天地山水的感觉。这其实也体现了张岱的一个追求: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

3、字斟句酌品“痴情"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似"意思是相似。张岱与他在亭上遇到之人有何相似之处?我们一起来再读文章,(学生读)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两人交流。

明确:张岱与他在亭中遇到的人都做了一件与众不同的事情,在这样一个大雪后的夜晚到湖心亭看雪,说明他们有共同的情趣爱好。

(2)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普通人的兴趣爱好比起来,有什么特点呢?

明确:对于月色、雪景却是司空见惯,毫不在意。并且,现在很多成年人的兴趣爱好已经成了打游戏、搓麻将、看直播,刷快手等……这和作者的高雅情怀比起来简直没有可比性。由此可见,他的这种兴趣爱好是我们俗人所不能企及的,是非常高雅的,表现出作者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

过渡:语为人镜,言为心声,接下来我们寻行数墨品“痴心”

4、寻行数墨品“痴心"

(1)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更和似"是什么意思张岱与他在亭上遇到之人除了同在一个大雪后的夜晚到湖心亭看雪以外,还有哪些相似之处

资料助读:

张岱(1597年(明万历二十五年)-1679年(清康熙十八年),明末清初文学家,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明确:都客居杭州。

(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同学们注意到没有:问其姓氏,不答姓名答籍贯。张岱写错了吗还是另有深意请小组结合材料讨论。

资料助读:

材料一“湖心亭看雪"事件发生于崇祯五年(1632);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天亡,顺治帝登基,清朝建立;顺治元年(1644)张岱反清复明失败,逃入山中著书:1647年左右,张岱写《湖心亭看雪》。

材料二“金陵”即南京,明太祖朱元璋定其为国都,后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

明确:“金陵"终究还是和明朝有些关联的。亭中人含蓄地用了“金陵”这个古称,可见对南京这个地方是有深意的。在改朝换代的当口,这个深意正好戳中了张岱的痛处,所以张岱牢牢记了这么多年。活在清朝的张透过明亡去看当年的旧事,半百的张岱写下“金陵人,客此"内心应该也是有隐痛的。从开篇的“崇祯”二字就可看出。既然已经改换朝代,对于前朝显贵旧人是很敏感的。而张岱依然特地写下“崇"字样,可见内心怀有对于亡国的沉痛、怀念等复杂的感情。然世人会有几个能懂舟子说他傻,他是真的傻吗不是,是一种执着、一种坚守、一种痴迷。

总结:品读到这里我们可以再回过头去看看张岱眼中的雪景,五十多岁的张岱透过国破家亡回忆旧事,他的眼晴里还会有温度吗没有。有声音吗没有。有颜色吗没有。只剩下那寥寥几笔便勾画完毕的冰天雪地了。白描其实是一种必然。他惦记的是那一夜的亭中人吗也许他惦记得更多的是亭中人和他心灵相通的情致和故国之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红楼梦》

谁解呢同学们一开始就注意到了“独”字,张岱为什么没有把舟子算到看雪的人数里去,现在明白了吗张岱是孤独的,他的“痴"是不被人理解的。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痴迷于高雅脱俗的情致,痴迷于感伤怀念故国。

让我们再读一遍这痴人之文。带着你对张岱的理解,带着你理解的情感。

五、达标测评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文(《湖心亭看雪》略)

乙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解释句子中红色的词语。(4分)

①是日更定矣(___)

②余拏一小舟(_________)

③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

④拥毳衣炉火(____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根据提示,完成填空(9分)

①交代游西湖时的环境的句子是:

②白描手法写雪后西湖美景的句子是:

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试比较两文在写景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不同。(3分)

针对达标测评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辅导。

六、课堂小结

就是这样一个张岱,在改朝换代、天崩地裂之际,隐姓埋名,遁迹山林,潜心论著,在贫困衰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