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专项08(实验探究与设计30题)解析版-2024年中考化学常考点专题必杀题(深圳专用)选择题专项_第1页
选择专项08(实验探究与设计30题)解析版-2024年中考化学常考点专题必杀题(深圳专用)选择题专项_第2页
选择专项08(实验探究与设计30题)解析版-2024年中考化学常考点专题必杀题(深圳专用)选择题专项_第3页
选择专项08(实验探究与设计30题)解析版-2024年中考化学常考点专题必杀题(深圳专用)选择题专项_第4页
选择专项08(实验探究与设计30题)解析版-2024年中考化学常考点专题必杀题(深圳专用)选择题专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择专项08实验探究与设计一、选择题1.某小组利用图1装置研究25℃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打开止水夹,向3个充满二氧化碳的烧瓶中,分别注入同浓度的稀氢氧化钠溶液,关闭止水夹,振荡前后压强的变化如图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曲线①中ab段对应的操作是迅速注入氢氧化钠溶液B.曲线①中c点和e点可能进行了振荡C.曲线③对应的实验是注入氢氧化钠溶液D.终点气压高于初始的原因可能是在25℃时,1体积该氢氧化钠溶液中最多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小于1体积【答案】C【详解】A、曲线①中ab段对应的操作是迅速注入蒸馏水,水的迅速加入导致瓶内的气体相当于被压缩,故压强会增大,所以压强传感器的压强示数增大,故选项正确;B、曲线①中c点和e点可能进行了振荡,导致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装置内气体减小,则装置内压强会降低,故选项正确;C、曲线③对应的压强在0~50s的时间内变化不大,所以迅速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不多,导致压强变化不大,所以实验是注入20mL氢氧化钠溶液,故选项错误;D、在25℃时,1体积该氢氧化钠溶液中最多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小于1体积,所以二氧化碳会剩余,所以终点气压高于初始,故选项正确;故选C。2.小组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铝与稀盐酸的反应。向三颈烧瓶内注入20mL某浓度的稀盐酸(足量),将铝片投入三颈烧瓶中,迅速塞紧瓶塞并打开数据采集器,一段时间后,测得密闭容器内压强、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A点对应溶液的pH大于D点对应溶液的pHB.BC段压强升高的原因主要是温度升高C.BC段反应的速率先快后慢,导致变慢的原因可能是盐酸的浓度减小D.对比可知铝与稀盐酸反应为吸热反应【答案】C【详解】A、稀盐酸和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A点对应是未反应时的溶液是稀盐酸pH小于7,D点对应的溶液是反应后稀盐酸被消耗后生成的溶液,酸性减弱,pH变大。即A点对应溶液的pH小于D点对应溶液的pH,错误;B、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BC段压强升高的原因主要是产生气体,容器内气体质量不断增加,错误;C、随着反应的进行,未反应的盐酸越来越少,即盐酸浓度变小,导致BC段反应的速率是先快后慢,正确;D、根据图乙可知,随反应的进行,温度不断升高,可知铝与稀盐酸反应为放热反应,错误。故选C。3.某同学设计如图装置模拟工业炼铁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酒精灯,再通COB.网罩的作用是提高火焰温度C.甲中硬质玻璃管内红色固体变为黑色D.用乙装置可检验二氧化碳和防止CO污染空气【答案】A【详解】A、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实验开始时,应先通入CO,将装置内空气排尽,防止发生爆炸,符合题意;B、网罩的作用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不符合题意;C、甲中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甲中硬质玻璃管内红色固体变为黑色,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可用乙装置检验二氧化碳,且该装置可通过排水法将一氧化碳收集在内,可以防止CO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故选A。4.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同学将教材实验进行改进,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部分夹持装置已忽略),实验时引燃红磷后便熄灭酒精灯。下列有关改进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上述实验目的是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B.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注射器活塞向右移动C.实验结束后试管内气体的重要成分为氮气D.改进后的装置能减少测量误差,且对环境更友好【答案】B【详解】A、实验目的是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故选项说法正确。B、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由于消耗了氧气,注射器内压强变小,注射器活塞向左移动,故选项说法错误。C、空气中主要含氮气和氧气,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实验结束后试管内气体的主要成分为氮气,故选项说法正确。D、改进后的装置在密闭环境中进行,反应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不会扩散出去,比较环保,且避免了盛有点燃红磷的燃烧匙伸入集气瓶时,气体的受热膨胀逸出,能减少测量误差,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5.无土栽培营养液的成分表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磷酸二氢钾(KH2PO4)属于复合肥 B.化肥中的氮、磷、钾指的是原子C.磷酸二氢钾和硫酸铜的质量分数相同 D.硝酸钾在溶液中微观表征应为b【答案】D【详解】A、硝酸钾和磷酸二氢钾都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都属于复合肥,选项错误;B、化肥中的氮磷钾指的是元素,不是原子,选项错误;C、由表中信息可知,营养液中磷酸二氢钾含量是1g,硫酸铜含量是1mg,两者质量分数不同,选项错误;D、硝酸钾是由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硝酸钾溶液中存在钾离子、硝酸根离子和水分子,且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的个数比为1:1,所以硝酸钾在溶液中微观表征应为b,选项正确;故选D。6.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实验目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探究燃烧需要氧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探究石墨的导电性实验设计选项ABCDA.A B.B C.C D.D【答案】B【详解】A、白磷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和空气中氧气反应,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没有生成新的气体,能形成压强差,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B、实验过程中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燃烧,而红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红磷不燃烧,通过对比可知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而不能探究燃烧需要氧气,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红磷在密闭容器中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没有物质逸出或进入,天平保持平衡,可以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D、实验过程中,小灯泡发光,所以可探究石墨的导电性,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择B。7.某同学用如图装置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关于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A.植物油的作用是隔绝水B.可用做干燥剂C.一段时间后,装置中的红墨水右高左低D.a、b装置的对比说明铁钉生锈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水【答案】C【详解】A、植物油的作用是为了隔绝空气,防止空气中的氧气溶于水,故A正确;B、由于氯化钙能够吸收水分,所以b中的干燥剂可以是氯化钙,故B正确;C、a管内的铁钉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会生锈,消耗管内的氧气,管内气压减小,b管只与氧气接触,不会生锈,管内气压不变,所以,一段时间后,装置中的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故C错误;D、a管内的铁钉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会生锈,b管只与氧气接触,不会生锈,a、b装置的对比说明铁钉生锈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水,故D正确;故选:C。8.用如图装置研究FeC2O4•2H2O受热分解的产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装置②用于检验分解产物中是否有H2OB.装置③中黑色粉末变红,证明分解产物中有COC.装置④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分解产物中有CO2D.实验结束后,经检验装置①中剩余固体为FeO和少量Fe,含有Fe的原因可能是分解过程中发生了CO还原FeO的反应【答案】C【详解】A、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装置②用于检验分解产物中是否有H2O,说法正确;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装置③中黑色粉末变红,证明分解产物中有CO,说法正确;C、装置④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CO2存在,但由于CO还原CuO时也会生成CO2,无法判断分解产物中是否有CO2,说法错误;D、实验结束后,经检验装置①中剩余固体为FeO和少量Fe,含有Fe的原因可能是分解过程中发生了CO还原FeO的反应,一氧化碳和氧化亚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说法正确。故选C。9.学习兴趣小组在初中阶段完成了很多“家庭小实验”,下列“家庭小实验”中,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A.制作简易净水器B.证明蜡烛中含有氧元素C.证明鸡蛋壳中含有碳酸钙D.验证不同保鲜膜的保鲜能力【答案】D【详解】A、简易净水器中,用小卵石除去较大的颗粒,再用石英砂除去较小的颗粒,再用活性炭除去色素和异味,最后是蓬松棉,起支撑作用,图示中放置顺序不正确,选项不能达到预期目的;B、实验过程中冷碟底部变黑,可能是蜡烛的不充分燃烧产生的炭黑小颗粒,也可能是燃烧产生的新物质,不能证明蜡烛中含有氧元素,选项不能达到预期目的;C、实验过程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蛋壳中的碳酸盐和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蛋壳的物质里含有碳酸根离子,仅凭实验现象无法确定钙离子的存在,即无法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选项不能达到预期目的;D、根据图示,符合变量唯一的原则,在相同的条件下通过对比实验可以测试不同保鲜膜保鲜能力,选项能达到预期目的;故选:D。10.铜锈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为探究铜生锈的条件,小明用四根相同的铜丝做以下实验,实验后只有试管甲里的铜出现锈迹,其他试管中均无明显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根据铜锈的组成,可以推测铜生锈可能是铜与空气中O2、CO2和H2O的共同作用B.得出“铜生锈和O2有关”这一结论,依据的两组实验是“甲和乙”C.为了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试管丁的物质X是“干燥的O2、CO2的混合气体”D.若将甲管中的蒸馏水改为海水,则铜丝生锈会更严重【答案】B【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铜锈的主要成分由Cu、O、H、C四种元素组成,铜由铜元素组成,氧气应参与了反应,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故还有含碳元素和氢元素的物质参与反应,空气中含碳元素的物质是二氧化碳,含氢元素的物质是水,故铜生锈可能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不符合题意;B、甲试管中铜与氧气、二氧化碳和水接触,生锈,丙试管中,铜与二氧化碳和水接触,不生锈,故甲和丙实验对比,说明铜生锈和氧气有关,符合题意;C、试管甲中铜与氧气、二氧化碳和水接触,生锈,乙试管中铜与氧气和水接触,不生锈,丙试管中铜与二氧化碳和水接触,不生锈,故甲、乙试管对比可知,铜生锈和二氧化碳有关,甲、丙试管对比可知,铜生锈和氧气有关,故甲、丁试管对比可得出,铜生锈和水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试管丁的物质X是“干燥的O2、CO2的混合气体”,不符合题意;D、若将甲管中的蒸馏水改为海水,海水中含氯化钠,氯化钠会加速金属的锈蚀,故铜丝生锈会更严重,不符合题意。故选B。11.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燃烧匙内的白磷用电加热装置点燃,瓶内气压用气体压强传感器测定,其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t1时刻后的一段时间能观察到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B.从瓶内气压达到最高点直至t2时刻,瓶内温度始终保持不变C.t3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又显著增加,其原因是温度降低D.通过t2时刻瓶内的气压值,可以计算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答案】D【详解】A、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为白色固体小颗粒,所以产生大量的白烟,没有雾,故A错误;B、从瓶内气压达到最高点直至t2时刻,瓶内温度逐渐降低到室温,然后不变,故B错误;C、t3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又显著增加,其原因是打开了活塞,液体进入瓶内后,瓶内气体体积减小,导致气压显著增大,故C错误;D、通过t2时刻瓶内的气压值,可以计算氧气的体积分数,故D正确;故选D。12.下列装置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的是A.比较MnO2和Fe2O3的催化效果B.形成红色喷泉C.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O2含量的探究

D.灭火器原理【答案】C【详解】A、控制变量法中,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可变量,而在比较二氧化锰和氧化铁的催化效果的实验中,不仅催化剂的种类不同,且所选取的双氧水的浓度也不一样,故无法比较,故A错误;B、酚酞遇到酸性溶液不变色,遇到碱性溶液变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不能使酚酞变色,不能形成红色喷泉,故B错误;C、燃烧的木条在空气中正常燃烧一段时间,在呼出气体中不能燃烧,说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更少,可以探究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中O2含量,故C正确;D、碳酸钠与浓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可用于灭火,应该将稀盐酸换成浓盐酸,故D错误。故选C。13.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ABCD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探究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与水接触验证质量守恒定律A.A B.B C.C D.D【答案】C【详解】A、该实验中,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不同,变量不唯一,无法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不符合题意;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化学反应前后,压强变化不大,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符合题意;C、左边试管中铁钉与氧气和水接触,生锈,右边试管中铁钉只与氧气接触,不生锈,且一段时间后,U型管中液面左高右低,说明铁生锈需要与水接触,符合题意;D、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是气体,会散逸到空气中,导致左边质量减小,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故选C。14.图所示为某同学设计的探究铜锈蚀产生铜绿的条件实验,铜片上最不易产生铜绿的是A. B.C.D.【答案】A【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铜绿中含Cu、O、H、C四种元素,铜由铜元素组成,故反应物中还应含C、H、O元素,空气中含碳元素的是二氧化碳,含氢元素的是水,氧气应参与了反应,故铜生锈是铜与二氧化碳、氧气和水发生了反应。【详解】A、该装置中,生石灰与氢氧化钠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铜片只与氧气接触;B、该装置中,铜片与水接触,水中可能含有溶解氧等,铜片与水、氧气等接触;C、该装置中,铜片与氧气、二氧化碳和水接触;D、该装置中,铜片与氧气、水接触。综上所述,A装置中,破坏了铜生锈的两个条件,最不易产生铜绿。故选A。15.已知SO2通入B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探究SO2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条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e、f两管中的试剂可以分别是浓氨水和NaOH固体B.乙中产生的一定为氧化性气体,将BaSO3氧化为BaSO4沉淀C.玻璃管的作用是连通大气,使空气中的氧气进入广口瓶,参与反应D.c、d两根导管都必须插入BaCl2溶液中,保证气体与Ba2+充分接触【答案】A【详解】A、a中装有亚硫酸钠,b中装有浓硫酸,二者混合产生二氧化硫气体,若e、f分别盛有浓氨水和氢氧化钠,二者混合产生氨气,则二氧化硫、氨气通入到氯化钡溶液当中,先后发生的反应:;,产生了亚硫酸钡沉淀,选项正确;B、二氧化硫与氯化钡不反应,氧化性气体能够将溶液中的亚硫酸根离子氧化成硫酸根离子,而不是将亚硫酸钡氧化为硫酸钡沉淀,选项错误;C、玻璃管的作用是连通大气,保持广口瓶内外气压平衡,以便使甲、乙两管产生的气体顺利通入溶液当中,选项错误;D、如果乙中产生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为防止倒吸,则不能将导管d插入到氯化钡溶液中,选项错误。故选A。16.同学们对同一封闭容器中两支燃着的高低不同的蜡烛,哪支会先熄灭产生了好奇,于是进行了如图实验,密闭容器内高处和低处各放置一个氧气浓度传感器,所得曲线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容器内高的蜡烛先熄灭矮的蜡烛后熄灭B.蜡烛燃烧后,密闭容器中气体质量减少了C.物质燃烧时氧气必须达到一定浓度D.该实验说明,火灾发生“要往低处逃生”【答案】B【详解】A、由于燃烧是放热反应,燃烧过程中温度升高,二氧化碳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减小,则向上聚集到高处,位置越高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因此两支蜡烛熄灭的顺序是从高到低,A正确;B、由于蜡烛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蜡烛燃烧后,其中的C、H元素被转化为气体,故密闭容器中气体质量增加了,B错误;C、由密闭容器中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可知,蜡烛熄灭时,氧气并没有完全耗尽,只是浓度小到不能再支持燃烧了,则说明物质燃烧时氧气必须达到一定浓度,C正确;D、结合实验结果,位置越高二氧化碳浓度越高,而在位置较低处,二氧化碳浓度低,氧气浓度高,利于呼吸,所以该实验说明,火灾发生“要往低处逃生”,D正确。故选B。17.如图是探究铁锈蚀条件的装置.调节L端与R端的液面高度一致,塞紧木塞,一周后观察。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b管中铁钉一样会锈蚀 B.L端与R端液面高度仍然保持一致C.该实验能说明铁锈蚀与空气、水都无关 D.若将a管中的水改为食盐水能加快铁的锈蚀【答案】D【详解】A、b管中铁钉不与水接触,所以不会锈蚀,故A错误;B、因为a中的氧气减少,压强也减小,从而导致L端液面高于R端液面高,故B错误;C、a中铁钉接触到了水,生锈,b中铁钉没有接触水,没生锈,说明铁生锈与水有关,故C错误;D、食盐水能够加快铁的锈蚀,若将a管中的水改为食盐水能加快铁的锈蚀,推断正确,故D正确。故选D。18.小圳同学在探究金属与酸的反应时做了如下图1实验,分别将形状、质量相同的Mg、Al、Zn、Fe和Cu打磨后放入烧瓶中,再注入足量体积和浓度均相同的稀硫酸,利用压强传感器采集数据,得到下图2所示的气压变化情况。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五种金属中Mg的金属活动性最强 B.Zn与稀硫酸反应产生H2速率比Fe快C.反应结束后消耗稀硫酸最少的金属是Al D.由图2可知金属Cu不能与稀硫酸反应【答案】C【详解】A.由图2可知,镁与稀硫酸反应压强变化最快,反应最剧烈,说明五种金属中Mg的金属活动性最强,故A正确;B..由图2可知,相同时间内,Zn与稀硫酸反应产生压强比Fe大,说明Zn与稀硫酸反应产生H2速率比Fe快,故B正确;C.由图2可知,反应结束后,Al产生压强最大,说明生成氢气质量最多,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产生的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说明反应结束后消耗稀硫酸最多的金属是Al,故C错误;D.由图2可知金属Cu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因为压强不变,说明没有气体放出,故D正确。故选:C。19.已知铝在空气中会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Al2O3)。实验小组将未打磨的铝片和稀盐酸放入密闭容器中。用传感器探究反应过程中温度和压强的变化。结果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B.0-100s,发生稀盐酸与Al2O3的反应C.50s时,溶液中溶质为HCl、AlCl3D.100s-140s,压强减小是因为温度降低【答案】B【详解】A、由图示可知,反应的过程中温度升高,则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故选项正确;B、由图可知0-50s时,温度、压强无明显变化,应为稀盐酸与Al2O3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50s-100s时,是盐酸和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该反应放热,温度逐渐升高,该反应生成氢气,压强逐渐增大,故选项错误;C、50s时,盐酸未反应完,溶液中溶质为AlCl3、HCl,故选项正确;D、100s~140s,反应停止了,温度逐渐降低所以压强减小,故选项正确。故选B。20.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A实验设计实验目的验证分子在不断运动检查装置气密性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收集氧气A.A B.B C.C D.D【答案】C【详解】A、浓氨水挥出的氨气分子不断运动到左端的管中,氨气分子与水形成氨水,氨水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能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故A正确;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置于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若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B正确;C、该实验中,温度不同、加入的溶质种类不同,两种变量,无法可以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故C错误;D、氧气密度大于空气,且不与空气的成分反应,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D正确。故选C21.某小组用如图装置对铁生锈的条件进行探究,4分钟后发现A中铁钉表面灰暗,B中的铁钉依然光亮,由此说明,决定铁生锈快慢的一个重要因素是A.氧气的浓度 B.是否有氧气 C.是否有水蒸气 D.水【答案】A【详解】比较图A和图B可以看出二者的不同:A中是纯净的氧气,B中是含氧气21%的空气,二者氧气的浓度不同其他条件相同,则造成了铁生锈的快慢不同,故选A。22.运用数字化技术探究Na与H2O的反应,反应的温度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金属Na着火不能用水扑灭B.反应前后H元素的化合价不变C.Na与H2O的反应是一个放出热量的反应D.由该实验可推测,金属Na应在无水环境下保存【答案】B【详解】A、金属Na与水反应生成可燃物氢气并放热,因此金属Na着火不能用水扑灭,故说法正确;B、反应中H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生成物中H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和0价,故说法错误;C、通过观察反应的温度变化曲线图可知,Na与H2O的反应是一个放出热量的反应,故说法正确;D、金属Na与水反应生成可燃物氢气并放热,由该实验可推测,金属Na应在无水环境下保存,故说法正确;故选B。23.利用气体压强的变化是完成实验的重要手段,以下各图装置气密性均良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①红磷燃烧过程中弹簧夹未夹紧,则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大B.图②加入氧化钙后,玻璃弯管左侧液面降低,证明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C.图③滴入稀盐酸后,气球胀大,说明镁和稀盐酸反应一定放出热量D.图④测量生成的体积,集气瓶中植物油上方的空气对测量结果没有影响【答案】C【详解】A、若弹簧夹没有夹紧,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压强大,有空气逸出,因此进入的水多,使测定结果偏大,故选项说法正确;B、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玻璃弯管左侧液面降低,故选项说法正确;C、图③滴入稀盐酸后,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气球胀大,不能说明镁和稀盐酸反应一定放出热量,因为生成的氢气也会使瓶内压强增大造成气球胀大,故选项说法错误;D、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目的是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中而影响体积读数;有多少体积的二氧化碳进入集气瓶中,就有多少体积的水排入量筒中,植物油上方的空气对测量CO2的体积没有影响,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24.按图1装置将点燃蜡烛伸入瓶中,蜡烛燃烧,白磷不燃烧:蜡烛熄灭一段时间后,白磷燃烧,瓶内O2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2。依据实验现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蜡烛熄灭的原因可能是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B.蜡烛熄灭后白磷能燃烧说明瓶内还有氧气C.在t1-t2之间,白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D.t3时,白磷熄灭,瓶内氧气没有完全消耗【答案】A【详解】A、结合图2可知,蜡烛熄灭的原因可能是氧气的含量降低造成的,选项错误;B、燃烧需要有氧气,蜡烛熄灭后白磷能燃烧说明瓶内还有氧气,选项正确;C、白磷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由图2可知,t2-t3过程中氧气继续减少说明t2时白磷开始燃烧,说明在t1-t2之间,白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选项正确;D、由图2可知,t3时,白磷熄灭,瓶内氧气没有完全消耗,选项正确。故选A。25.用如图装置研究铁粉与水蒸气在高温下的反应,生成了氢气和一种铁的氧化物(其中铁、氧元素质量比为2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时,先加热水,后加热铁粉B.装置②中,酒精喷灯可以提供高温C.该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D.装置③中,肥皂泡向上飘动,说明氢气密度小于空气密度【答案】C【详解】A、实验时,先加热水产生水蒸气,然后加热铁粉,使水蒸气与铁粉反应,选项正确;B、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可达1000摄氏度左右,可以提供高温,选项正确;C、设该铁的氧化物化学式为FexOy,则有56x:16y=21:8,x:y=3:4,即为Fe3O4,选项错误;D、装置③中,肥皂泡向上飘动,说明氢气密度小于空气密度,选项正确。故选C。26.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验证质量守恒B.探究铝、铜、铁的金属活动顺序C.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D.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反应【答案】A【详解】A、该实验中,酒精和蒸馏水混合,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符合题意;B、该实验中,铝能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铁,有黑色固体析出,说明铝比铁活泼,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铁比铜活泼,可以探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不符合题意;C、该实验中,盐酸的浓度不同,其它因素相同,可以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将反应后溶液滴入稀盐酸中,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故产生气泡,说明反应后溶液中含碳酸钠,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A。27.取6.0mL30%过氧化氢溶液于250mL的烧瓶中,连接pH传感器,用注射器匀速注入NaOH溶液,1.5h后采集的数据如图所示(整个实验在60℃条件下进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30%过氧化氢溶液显酸性 B.注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调溶液的pHC.pH为9时,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率最高 D.烧瓶中的压强不变【答案】D【详解】A、由题图可知,注入溶液之前,溶液的pH=5,显酸性,说法正确;B、注入溶液的目的是调溶液的pH,使溶液的pH升高,探究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速率与pH的关系,说法正确;C、由题图可知,pH为9时,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率最高,说法正确;D、过氧化氢溶液不断分解产生氧气,烧瓶内的压强不断增大,说法错误;答案:D。28.下列实验探究方案中设计合理的是A.探究呼出的气体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多少B.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