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中考第一轮复习-古诗鉴赏_第1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中考第一轮复习-古诗鉴赏_第2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中考第一轮复习-古诗鉴赏_第3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中考第一轮复习-古诗鉴赏_第4页
人教版初中语文中考第一轮复习-古诗鉴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2人教版初中语文中考第一轮复习——古诗鉴赏·学生版考点解读●课标要求《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这就要求我们对于古诗文阅读:1.掌握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的朗读节奏。2.把握古诗文的意象、意境,理解文章中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3.理解句意,能将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能对古诗文的思想内容、语言、形象及表现手法等做出概括并进行初步的鉴赏和评价。●考情分析考查分值:一般1-2题,共2-6分。考查形式:1.所选古诗词以课内所学内容为主,所选课外诗词倾向于课标指定的篇目,难度不大。2.考查重点集中于常识记忆、词句理解、情景描述、内容感知、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由考查识记能力向考查理解、分析能力转化的趋势比较明显。3.题型上以简答为主,选择题也有考查,主观题居多,近几年多了一些鼓励创新、弘扬个性的开放性试题。●命题趋势一、诗歌鉴赏的基本要素在鉴赏一首诗歌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基本要素:1.诗歌的体裁和格式:不同体裁的诗歌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表达方式。有古体诗、近体诗、现代诗等,每一种体裁都有其独特的形式和特点。了解诗歌的体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鉴赏。2.诗歌的题材和主题:诗歌的题材可以包括自然景物、人物描写、感情抒发等。而主题则是诗人在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在鉴赏时,我们需要通过分析诗歌的题材和主题来把握诗人的意图。3.诗歌的语言和修辞手法:诗歌是一种高度艺术化的语言表达形式,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加表达的艺术感染力和美感。比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通过分析诗歌中的语言和修辞手法,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意义。二、中考诗歌鉴赏的命题趋势在中考中,诗歌鉴赏的命题形式多种多样,但也有一些共同的命题趋势:1.注重对基本要素的考查:中考命题通常会选择一些经典或者优秀的诗歌作品,考查学生对于诗歌基本要素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因此,学生需要熟悉不同体裁的诗歌形式,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技巧。2.注重考查对意境和情感的感受:中考命题中常常会给出一首诗歌,要求学生通过鉴赏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来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并进行个人的感受和表达。因此,学生需要通过多读诗歌,培养自己的感受力和表达能力。比如2023年广东省卷在古诗文默写后考查了诗歌的文学常识题。3.注重考查对诗歌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有时候,中考命题会选择一些有一定历史背景或者文化内涵的诗歌,要求学生通过理解诗歌的背景和内涵,把握诗歌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学生需要广泛阅读,了解相关的历史和文化知识。考点剖析※第一步:真题引领1.(2023·广东·统考中考真题)默写古诗时,“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雁”常被误写成“燕”。请你根据诗歌内容和下面的知识卡片解释为什么要写作“雁”。知识卡片《汉书·苏武传》记载:“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后以“雁足”或“雁”为书信的代称。2.(2023·广东广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诗中的“见南山”可否改为“望南山”?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2022·广东广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请找出诗中体现山西村民俗的诗句。(2)请阐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的理趣。4.(2022·广东深圳·中考真题)古诗阅读。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如果你要引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你会在何种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2021·广东广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5.“阴阳割昏晓”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步:满分指导1.文学常识识记在古诗、词、曲的阅读鉴赏中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题型并不常见。主要考查诗、词、曲的体裁、作家及作品。平时复习时要注意积累。1.诗。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1)古体诗。可分为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杂言诗四类。《诗经》中四言古诗比较多,它也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代表作有《关雎》《蒹葭》等。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如陶渊明的《饮酒》。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乐府诗一般是杂言,也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等,最早的乐府诗主要是民歌,如《木兰诗》等。(2)近体诗。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它分为律诗、绝句两种,均有五言、七言之分。律诗每首八句,每两句为一联,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颈联必须对仗,偶数句要押韵。五言律诗如杜甫的《春望》,七言律诗如崔颢的《黄鹤楼》。绝句每首四句,二、四句要求押韵。五言绝句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七言绝句如杜牧的《泊秦淮》。2.词。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等。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一般按字句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按创作风格,可将词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婉约派以柳永、姜夔、秦观、李清照为代表。3.曲。曲,由词进一步发展而成,到元代就形成了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元曲。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清唱曲,包括小令和套数,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即为小令。杂剧是可以演出的戏曲,著名的作品有被称为“元曲四大家”的关汉卿的《窦娥冤》,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王实甫的《西厢记》也非常有名。二、鉴赏形象特点古诗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1.鉴赏人物形象的技巧。一般从以下方面回答:①分析角度,即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②结合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及生活环境;③结合人物个性;④结合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①要在文段的开头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这一步也可以放在最后作为总括);②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如果诗歌运用了一些表现手法,也可以概括出来;③概括出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含的作者情感。2.鉴赏景物形象的技巧。一般从以下方面回答:①明确全诗表达的情感;②抓住景物与情感的融合点;③紧扣景物的特点;④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答题步骤:①描写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③联系诗人的生平,分析景物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3.鉴赏事物形象的技巧。一般从以下方面回答:①明确全诗表达的情感;②抓住事物与情感的关联;③紧扣事物的特点;④分析表现手法:象征、拟人、比喻、借代、移情于物、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等。答题步骤:①概括总结出诗中所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②结合诗句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等)和环境特点,着重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③概括塑造此形象的意义。三、赏析表达技巧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能力。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包括:1.修辞手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等。2.表现手法,主要有小中见大、化虚为实、虚实结合、托物寓理、以动写静、声色结合、多角度描写、以乐写哀、对比映衬等。3.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四、品味炼字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练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五、分析主旨情感技巧内容示例一看题目诗词题目往往提示内容、点明情思《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题目就暗示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二看词句诗词中往往有直接表明诗人情感的关键词句表达情感的词,通常有“别、惜、独、愁、思、沾襟”等,结尾句一般直接表达诗人情感三看意象诗人的情感常常蕴含在具体的景物中,由此形成了一些特有的意象杨柳、浮云等往往用来表达离愁别绪,而明月、鸿雁、杜鹃等则往往表达思乡怀人之情四看题材每一题材的古诗常常表达相对固定的情感田园诗多抒发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送别诗多表达与友人离别时的惜别之情六、赏析名句这类题主要考查对诗歌中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古诗词中的名句,有的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有的抒情真挚,感人肺腑;有的写景自然,怡人耳目。赏析名句题一般可以从两个方面回答:一是从内容方面考虑,该句主要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或有怎样的寓意;二是从形式方面思考,从用词特点或表达技巧入手,或是修辞,或是表现手法,或是分析句中的语言特点等。七、描摹意境画面1.找形象。从诗句中找出描写的具体形象和画面。2.析特点。抓住诗句关键词与细节,并结合常见形象的特定含义,分析其特点。3.明情感。理解诗词形象直接或间接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4.绘画面。发挥想象,紧扣诗词中的形象和画面,用自己的语言简练概括或生动描绘,突出营造的氛围特点。不可单纯翻诗句。※第三步:即时训练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筠溪晚望[北宋]释德洪①小溪倚春涨,攘我钓月湾。新晴为不平,约束②晚见还③。银梭时拨刺④,破碎波中山。整钩⑤背落日,一叶嫩红⑥间。【注释】①释德洪:北宋诗僧。②约束:管束,限制。这里指两岸对溪水的限制。③见还:显现旋转,这里指溪水的舒卷伸缩。④拨制,同“泼剌”,象声词,形容鱼跃出水面的声音。⑤整钩:溪畔垂钓。⑥嫩红:指夕阳的下的橘红色。(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倚”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小溪以人的动作情态,表现出春天的活力与生机。B.“不平”表现出溪水的起伏变化“见还”刻画出溪水的舒卷伸缩,诗人用这两个词语展现春水的摇曳生姿。C.尾联诗人由溪畔垂钓的游子的近景得到橘绿色的夕阳,江景,层次分明,画面色彩丰富。D.本诗以景开篇,诗风恬淡自然,语言平淡,不追求华丽的词藻,但于平淡中蕴含深意。(2)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展示了下面两幅图片,请同学们为这诗的颈联选择一幅合适的配图并说明理由。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商山早行(唐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2.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四联八句,偶句押韵,全诗起承转合自然,人事景情融为一体。B.颔联全是名词,构成意象罗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富有乡野氛围和生活气息。C.颈联仍紧扣“早行”,“叶落”反衬出路寂静,而“明”字则准确写出因为天色已大亮,驿墙边白色的枳花明丽耀眼。D.尾联因思入梦,时空转换,情景交融,虚实相映,营造出一种朦胧、悠远的意境。3.请你说出“客行悲故乡”中,诗人因何而“悲”?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4.请说说这几句诗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5.刘禹锡《陋室铭》中“南阳诸葛庐”、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结庐在人境”与本诗中“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都写到了“庐”。请简要说明三位作者分别借“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比较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小题。[甲]送沈子福之江东[唐]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①师荡浆向临圻②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乙]赠别(其二)[唐]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注]①罟师(gǔ):渡船的人,即船夫。②临圻(qí):地名。6.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行客已稀”,可见境地的凄清,衬托出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B.甲后两句与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表达情感表现手法相似。C.乙前两句抒情。作者从正面落笔,通过“却似”、“唯觉”等语,以无情衬托有情,把一对情人在离别时难分难舍的细微心理,形象地表现出来。D.乙后两句中“蜡烛”本是有烛芯的,所以说“蜡烛有心”;而在诗人的眼里烛芯却变成了“惜别”之心,把蜡烛拟人化了。7.请结合内容比较这两首诗后两句在间接抒情方式上的不同。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悠悠”二字。(2)本词与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在情感表达方式上有何相同点,请你简要分析。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阅读《使至塞上》,完成下面小题。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9.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五言律诗主要写的是王维出使边塞途中的所见所感。B.全诗通过“归雁”“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候骑”等自然景物,向我们展示了边塞的神奇壮丽。C.颈联运用对偶手法,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奇观”,其中“圆”“直”两字极富神韵。D.这首诗意境雄浑,与王维晚年写《竹里馆》那种清幽意境形成鲜明的对比。10.诗歌的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耐人寻味,请作简要赏析。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池州翠微亭①岳飞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②寻芳上翠微。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注:①池州翠微亭,在今安徽贵池齐山,相传是唐朝诗人杜牧所建。这首诗写于抵抗金兵驻军安徽期间。②特特:特地。11.这是一首记游诗,作者没有具体描写所见景物,而侧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这首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金陵怀古①司空曙辇路江枫暗,宫庭野草春。伤心庾开府②,老作北朝臣。【注释】①这首诗是作者司空曙因安史乱起而避难江南时所作。②瘐开府:庾信,初仕梁为太子中庶子,梁元帝时以右卫将军出使西魏,被留长安。后历仕西魏、北周,宫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世称瘐开府。(1)“辇路江枫暗,宫庭野草春”一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写出了。(2)请分析这首诗中“伤心”一词所蕴含的复杂情感。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寄韩潮州愈①贾岛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②。【注】①元和十四年,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赴任途中写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隔岭篇章”即指该诗),传到京师,贾岛读后有感而作此诗。②浪西楼:潮州名楼。(1)贾岛诗多有精妙之语,请赏析颈联中“悬”“浸”二字的精妙之处。(2)诗的尾联针对韩愈“好收吾骨瘴江边”一语,一反其意,谈谈你的理解。备考整合一、意象古诗词中总有一些特定的意象代表特定的含义,也往往寄托着特定的情感。常见的传统意象有:植物类举例松—高洁、坚韧李白《古风》:“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菊—高洁、坚韧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梅—高洁、坚韧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红豆—相思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竹—节操、谦虚杨万里《咏竹》:“凛凛冰霜节,修修玉雪身”莲花—洁身自好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杨柳、折柳—离情别绪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牡丹—高贵罗隐《牡丹花》:“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动物类举例断鸿、孤鸿—孤独柳永《玉蝴蝶》:“断鸿声里,立尽斜阳”杜鹃—悲哀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鸿雁—思念李清照《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青鸟—传情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鸣蝉—哀伤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器物类举例笛声、箫声—乡愁怀远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吴钩—宝刀李贺《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景物类举例明月—乡愁、相思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夕阳—时光流逝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青云—远大理想张九龄《照镜见白发》:“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关山—思念李白《长相思(其一)》:“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阳关—离别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东篱—悠然飘逸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长亭、南浦—送别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浮云—远行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二、不同题材诗歌情感举例诗歌题材概念阐释思想感情代表诗人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借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淳朴的农人创造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这类诗在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在写法上常常是白描、衬托。①热爱自然、钟情山水;②淡泊宁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③厌恶官场,向往隐逸幽静生活;④抒发一种宁静悠闲、恬淡自足的心境;等等。陶渊明、谢灵运、谢朓、孟浩然、王维、杨万里等。边塞征战诗边塞诗多以描述边塞独特风光、风景、人物为对象,借以表现军旅生活、边塞苦寒、风光美景等。题目中多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①抒发建功立业、杀敌报国、报效祖国的豪情;②状写戍边将士生活的艰苦、思乡怀亲之苦、家中思妇的孤寂惆怅;③惊叹边地奇异风光;④表达山河沦丧的痛苦;⑤表现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等等。高适、岑参、王昌龄等。咏物抒怀诗咏物抒怀诗是指那些以客观的“物”为集中描写对象,并在描写中抒怀兴感的诗歌。咏物诗的特点是“不粘不脱”,也就是说,要写出较好的咏物篇章,就要做到既紧扣所咏之物的具体特点,又在其中有所寄寓。借物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是这类诗歌常用的技巧。①咏怀心志;②寄托品质;③思乡怀亲;④美好祝愿;⑤寄情山水;⑥感叹时光;⑦表达悠闲;等等。骆宾王、陆游、王安石、郑燮、贺知章等。咏史怀古诗咏史怀古诗是以历史人物、事件、陈迹等为题材来抒发诗人怀抱情志的诗。一般而言,这种诗歌常运用典故,或写景,或对比,或衬托,或抑扬,或讽刺,不仅叙古事,而且融入自己的感受或评论,曲折地反映情思。①怀古伤今,表达对统治者的劝谕;②抒发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痛苦;③曲折地反映对客观现实的关注,表达自己的意向志愿;④对历史、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等做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等等。杜牧、陈子昂、李商隐、李白等。送别怀远诗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所以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吟咏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此类诗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有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诗歌题目通常有“赠、别、送”等字眼。①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留恋及勉励;②对友人前途的担忧;③友人离别后的孤寂惆怅和落寞情感;等等。刘长卿、王维、李白、王昌龄、王勃、白居易等。羁旅乡愁诗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生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月、雁、笛、柳)传情,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也有用乐景衬哀情和侧面落笔的。①表现了客居他乡的艰难和漂泊无定的辛苦;②抒发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温馨家庭的憧憬;③抒发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向往;等等。孟浩然、李白、温庭筠、张继等。即事抒怀诗即事抒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某种情景而抒发自己的感慨。所谓“即事”诗,一般来说无严格的界定。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一般皆可笼统地称之为“即事抒怀诗”。①被大自然的美景所吸引,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②抒发对昔盛今衰的感慨;③抒发青春易逝的伤感;④对自己仕途失意的伤感;⑤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感慨;等等。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等。三、表达技巧1.修辞手法作用及示例。修辞作用举例具体分析比喻运用比喻,能将抽象化为具体,能将无形化为有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以丝的千头万绪比喻离愁的纷乱和难解,表达了词人心底的焦躁、不安、痛苦、哀伤等复杂的心情。拟人运用拟人,不仅可以使描写的事物生动形象,而且能鲜明地表达作者对所描写的事物的感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表达出亡国之悲、离别之悲,体现出诗人的爱国之情。设问开头设问,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巧用设问,自问自答,说明人难免一死,为拯救国家而死,一片丹心永垂于史册,表达了作者舍生取义、慷慨赴死的爱国精神。借代运用借代,不但能使语言简练生动,而且还能达到含蓄而富于变化的境界。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用“后庭花”代指亡国,表面上看似批评“商女”,实际上是批评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夸张运用夸张,可以引人注目,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以启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运用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用典引用典故,化用诗句,可以丰富诗句内涵,引人联想。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典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表达内心对世事沧桑、人事已非的怅惘。反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使内容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使思想感情的表达更为绵密曲折。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运用叠字反复,不见一个“愁”字,却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双关运用双关,不但能使语言含蓄风趣,而且还能耐人寻味。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诗句中的“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既写出了江上阵雨天气,又把诗中少女的迷惑、眷恋和希望等一系列心理活动巧妙地表现了出来。对偶从形式上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上看,意思含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运用对偶的修辞,“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闷。反问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感情。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使用反问的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的必然。2.表现手法作用及示例。手法作用举例具体分析白描白描即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简洁明了地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采用白描手法写的诗歌,看似平淡,细细品味,却意味深长。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连用九个名词,九个意象构成一幅苍凉寂寥的深秋景色图,孤独凄凉之感在这种苍凉的暮景中显露无遗。烘托在文学创作中,烘托主要指用乙物来烘托甲物,使甲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的前两句通过对冬天恶劣环境的烘托,刻画了钓叟的独特个性及其乐观豁达的情怀。动静结合动和静这对矛盾,在诗歌中常表现为互相转化、对立统一。把诗中人、事、物动静有机地结合起来描写,使事物动静相间,相映成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静景“松间”“明月”和动景“清泉石上流”相映衬,相映成趣。虚实相生虚实结合,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同样的感情,可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并使作品容量增加。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诗人病卧孤村,雨夜听窗外风吹雨打是实写,深夜梦见铁马冰河、为国奋战疆场是虚写,诗句中“风吹雨”把现实与梦境联系起来,虚实结合,把诗人忧国忧民、渴望收复河山的爱国情怀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渲染通过对环境、场景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等细节的描写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表达效果。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诗句中用“家家雨”“处处蛙”渲染出约客时的环境气氛,突出诗人心中的孤寂落寞。3.抒情手法作用及示例。手法作用举例具体分析直抒胸臆由诗人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感情强烈。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一个“最爱”,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借景抒情借对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使得感情的抒发更加含蓄、委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通过花落、燕归等自然景象变化的不可阻挡来抒发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慨叹。托物言志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可以更好地抒发感情、表达志向和意愿。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作者托物言志,借“落红”的自白表达了自己的心志;虽然辞了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为了国家和黎民百姓,不惜献身化为春泥奉献全部的力量。情景交融将诗人的主观思想和感情融和在有声有色的景物描写中,使客观景物明显地涂上了诗人浓郁的主观感情色彩。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漂泊在外,看到归雁这种悲凉之景,勾起了自己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人教版初中语文中考第一轮复习——古诗鉴赏·教师版考点解读●课标要求《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这就要求我们对于古诗文阅读:1.掌握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的朗读节奏。2.把握古诗文的意象、意境,理解文章中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3.理解句意,能将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能对古诗文的思想内容、语言、形象及表现手法等做出概括并进行初步的鉴赏和评价。●考情分析考查分值:一般1-2题,共2-6分。考查形式:1.所选古诗词以课内所学内容为主,所选课外诗词倾向于课标指定的篇目,难度不大。2.考查重点集中于常识记忆、词句理解、情景描述、内容感知、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由考查识记能力向考查理解、分析能力转化的趋势比较明显。3.题型上以简答为主,选择题也有考查,主观题居多,近几年多了一些鼓励创新、弘扬个性的开放性试题。●命题趋势一、诗歌鉴赏的基本要素在鉴赏一首诗歌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基本要素:1.诗歌的体裁和格式:不同体裁的诗歌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表达方式。有古体诗、近体诗、现代诗等,每一种体裁都有其独特的形式和特点。了解诗歌的体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鉴赏。2.诗歌的题材和主题:诗歌的题材可以包括自然景物、人物描写、感情抒发等。而主题则是诗人在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在鉴赏时,我们需要通过分析诗歌的题材和主题来把握诗人的意图。3.诗歌的语言和修辞手法:诗歌是一种高度艺术化的语言表达形式,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加表达的艺术感染力和美感。比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通过分析诗歌中的语言和修辞手法,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意义。二、中考诗歌鉴赏的命题趋势在中考中,诗歌鉴赏的命题形式多种多样,但也有一些共同的命题趋势:1.注重对基本要素的考查:中考命题通常会选择一些经典或者优秀的诗歌作品,考查学生对于诗歌基本要素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因此,学生需要熟悉不同体裁的诗歌形式,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技巧。2.注重考查对意境和情感的感受:中考命题中常常会给出一首诗歌,要求学生通过鉴赏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来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并进行个人的感受和表达。因此,学生需要通过多读诗歌,培养自己的感受力和表达能力。比如2023年广东省卷在古诗文默写后考查了诗歌的文学常识题。3.注重考查对诗歌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有时候,中考命题会选择一些有一定历史背景或者文化内涵的诗歌,要求学生通过理解诗歌的背景和内涵,把握诗歌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学生需要广泛阅读,了解相关的历史和文化知识。考点剖析※第一步:真题引领1.(2023·广东·统考中考真题)默写古诗时,“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雁”常被误写成“燕”。请你根据诗歌内容和下面的知识卡片解释为什么要写作“雁”。知识卡片《汉书·苏武传》记载:“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后以“雁足”或“雁”为书信的代称。【答案】“归雁”,指北归的大雁。诗人见雁思亲,表达浓浓的乡思愁绪。而非“燕”。【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词句的理解。根据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可知,其意思是:身在旅途,家信何传?还是托付北归的大雁,让它捎到远方的洛阳。根据知识卡片“‘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后以‘雁足’或‘雁’为书信的代称。”可知,“归雁”:北归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而“燕”指的是“燕子”,古代的诗人往往会将“燕”作为春天的使者,传达春天来到的讯息,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的“谁家新燕啄春泥”。所以,“归雁”,指北归的大雁。诗人见雁思亲,表达浓浓的乡思愁绪。而非“燕”。2.(2023·广东广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诗中的“见南山”可否改为“望南山”?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描绘了傍晚山色美好、飞鸟结伴投林的景象,这是一幅悠闲恬静的美好画卷。(2)示例1:不可以。“见”指的是无意中看到,“望”是有目的地观望。“见”更能表现悠然我的心境。示例2:可以。南山和山气、飞鸟一样,都是“望”中所得,并不是无意“见”到的。“望”字才能前后统一。【解析】(1)本题考诗歌画面。答题时注意要依据诗句展开合理想象,结合诗句意思来分析。例如:太阳下山了,南山笼罩在渐渐升腾的云气之中,显得非常美丽。外出觅食的鸟儿,呼朋引伴,成群结队地飞回巢穴。这里描绘了傍晚的景色,飞鸟回巢的恬静美好画面。(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将“见”改为“望”不好。“见”字表现了诗人看山不是有意之为,而是采菊时,无意间,山入眼帘,而“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此处用“见”便能与之相照应。3.(2022·广东广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请找出诗中体现山西村民俗的诗句。(2)请阐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的理趣。【答案】(1)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2)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敢于探索,就会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意思: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这一句体现山西村民俗。(2)本题考查概括诗句蕴含的哲理的能力。答题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本义,然后在本义的基础上进行引申。“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没有路了,忽然又出现了村庄,看到了希望,说明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道路是曲折的,而在绝境当中往往蕴含着希望,这两句诗启示我们要有乐观主义精神,道路可能曲折,但未来一定充满光明和希望。4.(2022·广东深圳·中考真题)古诗阅读。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如果你要引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你会在何种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答案】面对困境时。因为这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或者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是:一座座的山,一条条的水,好像前方没有道路。但却过一座的山头,在那柳暗花明的地方出现了一座村庄,这句诗既写景,又蕴含了哲理,当人生陷入某种困境时,如能锲而不舍,继续前进,往往会豁然开朗,发现一片新天地。据此可作答。因为此诗句能在困难或绝境中给人以希望,甚至出现意想不到的转机,它能道出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所以这句诗可以用在描绘山川美景时,也可用在面对困境时。(2021·广东广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5.“阴阳割昏晓”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5.山的南面阳光灿烂,山的北面幽暗昏黑,描绘了泰山明暗分明的奇丽画面。6.诗人决心有朝一日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而小天下。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解析】5.此题考查的是描述画面的能力。所描述的画面要符合诗歌的内容,语言要生动形象。注意诗句中精彩的字词,由于山高,山的南面阳光灿烂,山的北面幽暗昏黑,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描绘了泰山山南山北明暗分明的奇丽画面。6.此题考查结合重点诗句把握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仔细品读诗歌内容,抓住诗中意象,体会诗歌意境,揣摩诗人情感,并结合整首诗歌来分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将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凌绝顶”表露诗人决心有朝一日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而小天下,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第二步:满分指导一、文学常识识记在古诗、词、曲的阅读鉴赏中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题型并不常见。主要考查诗、词、曲的体裁、作家及作品。平时复习时要注意积累。1.诗。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1)古体诗。可分为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杂言诗四类。《诗经》中四言古诗比较多,它也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代表作有《关雎》《蒹葭》等。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如陶渊明的《饮酒》。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乐府诗一般是杂言,也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等,最早的乐府诗主要是民歌,如《木兰诗》等。(2)近体诗。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它分为律诗、绝句两种,均有五言、七言之分。律诗每首八句,每两句为一联,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颈联必须对仗,偶数句要押韵。五言律诗如杜甫的《春望》,七言律诗如崔颢的《黄鹤楼》。绝句每首四句,二、四句要求押韵。五言绝句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七言绝句如杜牧的《泊秦淮》。2.词。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等。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一般按字句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按创作风格,可将词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婉约派以柳永、姜夔、秦观、李清照为代表。3.曲。曲,由词进一步发展而成,到元代就形成了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元曲。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清唱曲,包括小令和套数,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即为小令。杂剧是可以演出的戏曲,著名的作品有被称为“元曲四大家”的关汉卿的《窦娥冤》,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王实甫的《西厢记》也非常有名。二、鉴赏形象特点古诗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1.鉴赏人物形象的技巧。一般从以下方面回答:①分析角度,即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②结合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及生活环境;③结合人物个性;④结合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①要在文段的开头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这一步也可以放在最后作为总括);②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如果诗歌运用了一些表现手法,也可以概括出来;③概括出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含的作者情感。2.鉴赏景物形象的技巧。一般从以下方面回答:①明确全诗表达的情感;②抓住景物与情感的融合点;③紧扣景物的特点;④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答题步骤:①描写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③联系诗人的生平,分析景物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3.鉴赏事物形象的技巧。一般从以下方面回答:①明确全诗表达的情感;②抓住事物与情感的关联;③紧扣事物的特点;④分析表现手法:象征、拟人、比喻、借代、移情于物、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等。答题步骤:①概括总结出诗中所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②结合诗句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等)和环境特点,着重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③概括塑造此形象的意义。三、赏析表达技巧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能力。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包括:1.修辞手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等。2.表现手法,主要有小中见大、化虚为实、虚实结合、托物寓理、以动写静、声色结合、多角度描写、以乐写哀、对比映衬等。3.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四、品味炼字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练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五、分析主旨情感技巧内容示例一看题目诗词题目往往提示内容、点明情思《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题目就暗示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二看词句诗词中往往有直接表明诗人情感的关键词句表达情感的词,通常有“别、惜、独、愁、思、沾襟”等,结尾句一般直接表达诗人情感三看意象诗人的情感常常蕴含在具体的景物中,由此形成了一些特有的意象杨柳、浮云等往往用来表达离愁别绪,而明月、鸿雁、杜鹃等则往往表达思乡怀人之情四看题材每一题材的古诗常常表达相对固定的情感田园诗多抒发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送别诗多表达与友人离别时的惜别之情六、赏析名句这类题主要考查对诗歌中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古诗词中的名句,有的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有的抒情真挚,感人肺腑;有的写景自然,怡人耳目。赏析名句题一般可以从两个方面回答:一是从内容方面考虑,该句主要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或有怎样的寓意;二是从形式方面思考,从用词特点或表达技巧入手,或是修辞,或是表现手法,或是分析句中的语言特点等。七、描摹意境画面1.找形象。从诗句中找出描写的具体形象和画面。2.析特点。抓住诗句关键词与细节,并结合常见形象的特定含义,分析其特点。3.明情感。理解诗词形象直接或间接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4.绘画面。发挥想象,紧扣诗词中的形象和画面,用自己的语言简练概括或生动描绘,突出营造的氛围特点。不可单纯翻诗句。※第三步:即时训练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筠溪晚望[北宋]释德洪①小溪倚春涨,攘我钓月湾。新晴为不平,约束②晚见还③。银梭时拨刺④,破碎波中山。整钩⑤背落日,一叶嫩红⑥间。【注释】①释德洪:北宋诗僧。②约束:管束,限制。这里指两岸对溪水的限制。③见还:显现旋转,这里指溪水的舒卷伸缩。④拨制,同“泼剌”,象声词,形容鱼跃出水面的声音。⑤整钩:溪畔垂钓。⑥嫩红:指夕阳的下的橘红色。(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倚”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小溪以人的动作情态,表现出春天的活力与生机。B.“不平”表现出溪水的起伏变化“见还”刻画出溪水的舒卷伸缩,诗人用这两个词语展现春水的摇曳生姿。C.尾联诗人由溪畔垂钓的游子的近景得到橘绿色的夕阳,江景,层次分明,画面色彩丰富。D.本诗以景开篇,诗风恬淡自然,语言平淡,不追求华丽的词藻,但于平淡中蕴含深意。(2)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展示了下面两幅图片,请同学们为这诗的颈联选择一幅合适的配图并说明理由。【答案】(1)D(2)示例:选择乙图,因为颈联两句所展现的画面是游鱼不时跃出水面,发出声响,溪水倒映出青山的影子,却在游鱼不停地穿梭中,显得支离破碎。观察两幅图,甲图中的鱼只是在游动,而乙图中的鱼高高跃出水面,带起了大片水花,水面显得支离破碎,由此判断乙图更适合作为颈联的配图。【解析】(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D.有误,诗歌语言生动活泼,运用拟人、动态描写来展现筠溪的动态美,富有趣味,读来如闻如见,引人入胜,“诗风恬淡自然,语言平淡,不追求华丽的词藻”不准确;故选D。(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可结合诗歌颈联的意思“银梭时拨刺,破碎波中山”来理解配图是否合适。此句意思是“不时有鱼儿露出水面,并发出拨拨的声响,一下子打碎了溪水倒映的青山”。里面既有鱼儿跳出水面,又有青山的倒影。观察两幅图,甲图中的鱼只是在游动,画面显得静谧唯美;乙图中的鱼高高跃出水面,水花四溅,打破了湖水的寂静,一幅动态欢快场景,由此判断乙图更适合作为颈联的配图。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商山早行(唐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2.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四联八句,偶句押韵,全诗起承转合自然,人事景情融为一体。B.颔联全是名词,构成意象罗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富有乡野氛围和生活气息。C.颈联仍紧扣“早行”,“叶落”反衬出路寂静,而“明”字则准确写出因为天色已大亮,驿墙边白色的枳花明丽耀眼。D.尾联因思入梦,时空转换,情景交融,虚实相映,营造出一种朦胧、悠远的意境。3.请你说出“客行悲故乡”中,诗人因何而“悲”?【答案】2.C3.诗人羁旅在外的艰辛和浓浓的思乡之情。【解析】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C.“天色已大亮”有误,应是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明”字。故选C。3.本题考查诗歌情感赏析。“客行悲故乡”的意思是: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可见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再结合尾联“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意思是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故乡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野雁,正嬉戏在圆而曲折的池塘。“杜陵梦”,就是“梦杜陵”,杜陵是作者的故乡。作者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诗歌情景交融,含蓄有致,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4.请说说这几句诗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5.刘禹锡《陋室铭》中“南阳诸葛庐”、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结庐在人境”与本诗中“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都写到了“庐”。请简要说明三位作者分别借“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案】4.议论、抒情。5.示例:刘禹锡借“庐”自比古代圣贤,突显洁身自好的品性;陶渊明借“庐”表达自己虽身处闹市,但心灵远离尘俗的宁静淡泊之志;杜甫借“庐”抒发出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解析】4.本题考查表达方式。“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是议论,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的房屋,普遍地庇护天底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喜笑颜开,房屋遇到风雨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山一样。“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是抒情,抒发了自己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家国情怀。5.本题考查比较阅读。《陋室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以及两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为何处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烦恼?因为“心远地自偏”,只要内心能远远地摆脱世俗的束缚,那么即使处于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本诗:“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比较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小题。[甲]送沈子福之江东[唐]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①师荡浆向临圻②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乙]赠别(其二)[唐]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注]①罟师(gǔ):渡船的人,即船夫。②临圻(qí):地名。6.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行客已稀”,可见境地的凄清,衬托出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B.甲后两句与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表达情感表现手法相似。C.乙前两句抒情。作者从正面落笔,通过“却似”、“唯觉”等语,以无情衬托有情,把一对情人在离别时难分难舍的细微心理,形象地表现出来。D.乙后两句中“蜡烛”本是有烛芯的,所以说“蜡烛有心”;而在诗人的眼里烛芯却变成了“惜别”之心,把蜡烛拟人化了。7.请结合内容比较这两首诗后两句在间接抒情方式上的不同。【答案】6.C7.甲是借景抒情,借无边春色表达对友人的不舍。乙是借物抒情,借流泪的蜡烛表现惜别之情。【解析】6.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辨析。C.有误,“作者从正面落笔”错误,作者从反面落笔,从“无情”着笔;“总”字,又加强了语气,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面对情人,举樽道别,强颜欢笑,这种矛盾的情态描写,把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说得委婉尽致,极有情味。故选C。7.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甲诗:“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意思是只有相思的别恨像无边的春色,不论江南江北时刻送你把家归。这两句是十分美丽的想象,有着无比蕴藉而深厚的感情。春满江南江北,你在江上走,江南江北的春色包围着你;我的牵挂、友谊也和这春色一样,时时刻刻包围着你,陪你一路前行,情亦满江南江北。诗人借景抒情,将春色这自然之景与深挚之情妙合无间,耐人寻味。将自然界的春色比心灵中的感情,即景寓情,情与景妙合无间,极其自然。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化无情为有情。春色有情,一路送友归去,诗人借无边春色表现对友人的恋恋不舍。乙诗:“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意思是蜡烛仿佛还有惜别的心意,替离别的人流泪到天明。诗人带着极度感伤的心情去看周围的客观世界,于是眼中的一切也都带上了感伤的色彩。蜡烛本是有烛芯的,所以说“蜡烛有心”;而在诗人眼里烛芯却变成惜别之心,把蜡烛拟人化了。在诗人眼里,它那彻夜流溢的烛泪,就是在为男女主人公的离别而伤心了。“替人垂泪到天明”,“替人”二字,使意思更深一层。“到天明”又点出了告别宴时间之长,这也是诗人不忍分离的一种表现。诗人借物抒情,借流泪的蜡烛表现难舍难分的真挚情感;同时,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化无情为有情。蜡烛有“惜别”之心,能够“替人垂泪”;据此总结作答即可。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悠悠”二字。(2)本词与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在情感表达方式上有何相同点,请你简要分析。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答案】(1)“悠悠”形容漫长、久远。这里叠词的运用,兼指时间的漫长久远和词人无穷的思绪,表现了词人心中无尽的愁思和感慨。(2)示例:都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表达爱国情怀。辛弃疾词赞颂孙权不畏强敌,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之气的南宋朝廷进行了暗讽。李清照诗歌颂项羽失败后因羞见江东父老自刎,暗讽南宋统治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解析】(1)本题考查词语赏析。“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意思是: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真是说不清,也道不完,有如这浩渺江水无穷无尽,奔流不还。词人登上北固楼回望满眼尽是美好的风光,不禁联想到朝代的更替,像这奔腾不息的江水,“悠悠”一词一语双关,叠词的运用,既指时间有如眼前江水一般漫长久远,一直向前;又指由眼前之景触发的思绪绵长,没有尽头,结合“千古兴亡多少事?”可知也表现了词人心中无尽的愁思和感慨。(2)本题考查对比阅读。结合《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生子当如孙仲谋”,联系“年少万兜整,坐断东南战未休”可知,本句运用典故,借三国时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据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敢与有雄才大略、兵多将广的强敌曹操较量,所以说“生下的儿子就应当如孙权一般”一方面满含作者对英雄的仰慕、钦佩,一方面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懦怯苟安;表现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复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借古讽今,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结合《夏日绝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意思是直到现在人们仍然怀念项羽,因为他宁肯战死也决不再回江东。此句借咏史而讽今。项羽兵败,退至乌江,乌江亭长舣船相待,劝他暂避江东,重振旗鼓,项羽却拒绝东渡,自认为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江边。在李清照看来,他无愧“人杰”“鬼雄”之称。而在当时金兵铁蹄长驱南下,宋朝君臣望风而逃的大背景下,项羽之“不肯过江东”更具有鲜明的批判性。当时金兵是孤军深入,南宋王朝是可以蓄志抗金的,但是他们慌忙撤退,偏安一隅。借古讽今,李清照举出项羽的不肯东渡,正是对怯懦、只顾逃命苟安的南宋君臣的辛辣讽刺。词人面对现在的局势内心满是失望、愤懑。示例:都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都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孙权的追慕和对北宋朝廷软弱、不思进取的讽刺,愤懑;《夏日绝句》借古讽今,李清照举出项羽的不肯东渡,正是对怯懦、只顾逃命苟安的南宋君臣的辛辣讽刺。阅读《使至塞上》,完成下面小题。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9.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五言律诗主要写的是王维出使边塞途中的所见所感。B.全诗通过“归雁”“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候骑”等自然景物,向我们展示了边塞的神奇壮丽。C.颈联运用对偶手法,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奇观”,其中“圆”“直”两字极富神韵。D.这首诗意境雄浑,与王维晚年写《竹里馆》那种清幽意境形成鲜明的对比。10.诗歌的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耐人寻味,请作简要赏析。【答案】9.B10.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征蓬”“归雁”自比,表达了诗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也隐含着被排挤出朝廷内心的激愤抑郁之情。【解析】9.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B.全诗通过“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自然景物,向我们展示了边塞的神奇壮丽大漠的雄浑景色。“归雁”是作者出使边塞,实际上是被排挤出京城,情境上如同“归雁”,传达出漂泊无的内心感受。“候骑”指骑兵,不属于自然景物。故选B。10.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和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意思是: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诗人以“蓬”、“雁”自比,运用比喻修辞手法,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池州翠微亭①岳飞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②寻芳上翠微。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注:①池州翠微亭,在今安徽贵池齐山,相传是唐朝诗人杜牧所建。这首诗写于抵抗金兵驻军安徽期间。②特特:特地。11.这是一首记游诗,作者没有具体描写所见景物,而侧重于______。12.这首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11.抒写游览经过和个人感受12.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高度赞美、无限热爱和留恋之情。【解析】1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这首诗的大意是年复一年,我驰骋疆场,战袍上洒满了灰尘;今天特地骑马到达翠微亭,观赏齐山美景。祖国大好河山看不够,在马蹄声声的催促中,踏着明亮的月色归来。作者没有具体描写所见景物,而侧重于抒写游览经过和个人感受,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心情。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在翠微亭游览的经历,表达了对山水美景的喜爱和留恋忘返的情感,同时也表现出了自己抵御金兵入侵、保卫国家的决心和勇气。1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表达。“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意思是祖国大好河山看不够,在马蹄声声的催促中,踏着明亮的月色归来。这两句并没有像一般的记游诗那样,对看到的景色作具体细致的描述,而是着眼于主观感觉,用“好山好水”概括地写出了这次“寻芳”的感受,将秀丽的山水和优美的景色用最普通、最朴实、最通俗的“好”字来表达,既有主观的感受,又有高度的赞美。同时,又用“看不足”传达自己对“好山好水”的喜爱、依恋和欣赏。“马蹄催趁月明归”中的“催”字则写出了马蹄声响使诗人从陶醉中清醒过来的情态,确切而传神。“月明归”说明回返时间之晚,它同上句的“看不足”一起,表现出诗人为祖国壮丽的山河所陶醉,乐而忘返,直到夜幕降临,才在月光下骑马返回。充分写出了诗人对山水景色的高度赞美、无限热爱和留恋之情。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金陵怀古①司空曙辇路江枫暗,宫庭野草春。伤心庾开府②,老作北朝臣。【注释】①这首诗是作者司空曙因安史乱起而避难江南时所作。②瘐开府:庾信,初仕梁为太子中庶子,梁元帝时以右卫将军出使西魏,被留长安。后历仕西魏、北周,宫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世称瘐开府。(1)“辇路江枫暗,宫庭野草春”一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写出了。(2)请分析这首诗中“伤心”一词所蕴含的复杂情感。【答案】(1)对比历史的盛衰无常(或昔盛今衰)(2)表达了对历史盛衰无常的感伤;表达了作者的故国之思和身世之感;表达了对唐王朝国运衰微的感伤。【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手法的赏析。这两句诗意为:江边前朝天子车驾经过的道路,如今枫树参天,树色暗淡。前朝宫廷殿院,如今已是荒丘残垒,野草丛生。辇路,即皇帝乘车经过的道路。想当年,皇帝出游,旌旗如林,鼓乐喧天,前呼后拥,该是何等威风!如今这景象已不复存在,只有道旁那饱览人世沧桑的江枫,长得又高又大,遮天蔽日,投下浓密的阴影,使荒芜的辇路更显得幽暗阴森作者就眼前所见,将今昔景物加以对比,着墨不多,却能把古都金陵衰败荒凉的景象,表现得很具体,很鲜明。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盛衰无常的感伤。据此总结概括即可。(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的赏析。诗歌后两句意为:伤心那前朝庾开府庾信,可怜那南朝的庾开府,到老来却做了北朝的大臣。庾开府即庾信,是梁朝著名诗人。庾信出使北朝西魏期间,梁为西魏所亡,遂被强留长安。北周代魏后,他又被迫仕于周,一直留在北朝。他经历了北朝几次政权的交替,又目睹南朝最后两个王朝的覆灭,其身世是最能反映那个时代的动乱变化的。再说他长期羁旅北地,常常想念故国和家乡,其诗赋多有“乡关之思”。而诗人司空曙的身世和庾信有某些相似之处,他经历过“安史之乱”,亲眼看到大唐帝国从繁荣的顶峰上跌落下来。安史乱时,司空曙曾远离家乡,避难南方,乱平后一时还未能回到长安,思乡之情甚切。所以“伤心”二字使用的极为自然贴切,诗人用庾信的典故,既感伤历史上六朝的兴亡变化,又藉以寄寓对唐朝衰微的感叹,更包含有他自己的故园之思、身世之感在内。而这不仅概括了庾信的生平遭际,也寄托了作者对这位前辈诗人的深厚同情,更是他此时此地悲凉心情的自白。据此总结作答即可。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寄韩潮州愈①贾岛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②。【注】①元和十四年,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赴任途中写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隔岭篇章”即指该诗),传到京师,贾岛读后有感而作此诗。②浪西楼:潮州名楼。(1)贾岛诗多有精妙之语,请赏析颈联中“悬”“浸”二字的精妙之处。(2)诗的尾联针对韩愈“好收吾骨瘴江边”一语,一反其意,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悬”写出了山高路险的画面;“浸”写出了潮州地势潮湿。诗人忧虑韩愈此去道路艰险,想象韩愈到任后的凄苦处境,透露出对韩愈深沉的忧虑和关切之心。(2)韩愈把侄孙探望之意归结为“好收吾骨瘴江边”,沉痛而又凄凉。本诗的尾联宕开一笔,别开生面地设想将来潮州瘴气将一扫而空,楼阁月明,银辉遍洒,一片澄澈,寄托了诗人对韩愈的祝福之意。【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诗歌炼字分析,首先要分析该字在诗句中的意思,然后再考虑表达效果,即表现了什么场景、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两句意思是说,半山的驿路时而被残云隔断,海水泡浸城根,大树更显老气横秋。上句的“峰悬驿路”是写道路险阻,下句的“海浸城根”则说处境凄苦。其中“悬”、“浸”很有动态感。在诗人的眼中,望不到尽头的驿路,盘山而上,好像悬挂在耸入云霄的峰峦上,而潮州滨海,海潮浸到城根,环境潮湿,老树为之含秋。“峰悬驿路”写道路险阻,暗示了这封信来之不易,体现了朋友之间情感的真诚;“海浸城根”写出驿路艰危,海城卑湿。借写环境的险恶,衬托韩愈处境的艰辛,写出了诗人对韩愈的遭际的同情与愤懑。“残云断”内含人虽隔断,两心相连之意;“老树秋”则有“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之慨。在物景烘托中透露作者对友人被贬的同情和深沉的关怀心情。(2)本题考查赏析诗句。赏析诗句妙处,首先要根据诗句的大致意思,考虑该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或手法。“好收吾骨瘴江边”结语沉痛而稳重,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本诗尾联的意思是说:总有一天狂风将把瘴气扫除干净,到那时月色明朗开始高照浪西楼。也就是说,诗人希望总有一天会像风卷残云那样把瘴气一扫而光,月光照耀在潮州浪西楼上。尾联荡开一笔,别开生面地设想将来潮州瘴气将一扫而空,月光如洗,天下昭然,友人无辜遭贬的冤屈,自将大白于天下。这里借景抒情,我们不但感受到诗人希望友人韩愈无辜遭贬的冤屈白于天下,也对友人韩愈寄予了安慰。在写作上,这里也照应了韩愈诗中的“好收吾骨瘴江边”一语,但一反其意,寄予了美好的憧憬和期望。备考整合一、意象古诗词中总有一些特定的意象代表特定的含义,也往往寄托着特定的情感。常见的传统意象有:植物类举例松—高洁、坚韧李白《古风》:“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菊—高洁、坚韧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梅—高洁、坚韧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红豆—相思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竹—节操、谦虚杨万里《咏竹》:“凛凛冰霜节,修修玉雪身”莲花—洁身自好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杨柳、折柳—离情别绪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牡丹—高贵罗隐《牡丹花》:“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动物类举例断鸿、孤鸿—孤独柳永《玉蝴蝶》:“断鸿声里,立尽斜阳”杜鹃—悲哀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鸿雁—思念李清照《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青鸟—传情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鸣蝉—哀伤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器物类举例笛声、箫声—乡愁怀远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吴钩—宝刀李贺《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景物类举例明月—乡愁、相思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夕阳—时光流逝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青云—远大理想张九龄《照镜见白发》:“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关山—思念李白《长相思(其一)》:“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阳关—离别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东篱—悠然飘逸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长亭、南浦—送别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浮云—远行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二、不同题材诗歌情感举例诗歌题材概念阐释思想感情代表诗人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借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淳朴的农人创造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这类诗在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在写法上常常是白描、衬托。①热爱自然、钟情山水;②淡泊宁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③厌恶官场,向往隐逸幽静生活;④抒发一种宁静悠闲、恬淡自足的心境;等等。陶渊明、谢灵运、谢朓、孟浩然、王维、杨万里等。边塞征战诗边塞诗多以描述边塞独特风光、风景、人物为对象,借以表现军旅生活、边塞苦寒、风光美景等。题目中多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①抒发建功立业、杀敌报国、报效祖国的豪情;②状写戍边将士生活的艰苦、思乡怀亲之苦、家中思妇的孤寂惆怅;③惊叹边地奇异风光;④表达山河沦丧的痛苦;⑤表现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等等。高适、岑参、王昌龄等。咏物抒怀诗咏物抒怀诗是指那些以客观的“物”为集中描写对象,并在描写中抒怀兴感的诗歌。咏物诗的特点是“不粘不脱”,也就是说,要写出较好的咏物篇章,就要做到既紧扣所咏之物的具体特点,又在其中有所寄寓。借物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是这类诗歌常用的技巧。①咏怀心志;②寄托品质;③思乡怀亲;④美好祝愿;⑤寄情山水;⑥感叹时光;⑦表达悠闲;等等。骆宾王、陆游、王安石、郑燮、贺知章等。咏史怀古诗咏史怀古诗是以历史人物、事件、陈迹等为题材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