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案_第1页
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案_第2页
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案_第3页
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案_第4页
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案TOC\o"1-2"\h\u3241第一章:引言 2157281.1文化传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215471.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28026第二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与登记 3118392.1普查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352572.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登记与管理 432366第三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培养 4105983.1传承人的选拔与认定 4291133.1.1传承人选拔标准 4295673.1.2传承人认定程序 4313893.2传承人培养体系的构建 5107183.2.1建立传承人培养制度 5206033.2.2加强传承人培训 5309663.2.3构建传承人激励机制 5159373.2.4落实传承人保障措施 514107第四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推广 591024.1传播渠道的拓展 514434.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普及 69159第五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 631045.1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668995.2数字化资源的建设与管理 79811第六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 7282496.1法律体系的构建 7252856.1.1法律体系概述 8161836.1.2法律体系构建的主要内容 8243676.2法律保护的实践与案例 8307336.2.1法律保护的实践 8146136.2.2法律保护的案例 912616第七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发展 9154227.1产业化的路径选择 941887.2产业化的政策支持 101524第八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1073038.1国际交流的渠道与平台 11192438.1.1多边合作机制 1178938.1.2双边交流合作 1184538.1.3国际性会议与展览 1138708.1.4国际性学术研究与合作 11251618.2国际合作项目的实施与管理 11240828.2.1项目策划与申报 11250348.2.2项目实施与管理 11114128.2.3项目评估与反馈 12227408.2.4项目成果的推广与应用 1217132第九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监测与评估 12148619.1监测体系的构建 12283199.1.1明确监测目标 1252429.1.2设立监测机构 12255799.1.3制定监测标准 12203519.1.4监测手段与方式 12266819.1.5监测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1341219.2评估方法的探讨 13299529.2.1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 13226889.2.2多元评估主体 13161179.2.3动态评估与静态评估相结合 13163319.2.4评估周期与反馈机制 13111279.2.5评估结果的运用 1316606第十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未来展望 132011610.1保护与发展的新趋势 133024010.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14第一章:引言1.1文化传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文化传承,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是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它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精神信仰、道德规范、审美趣味等,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基。文化传承既包括物质文化遗产,也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创造的、代代相传的、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文化表现形式,如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习俗、庆祝活动、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和科学价值。它不仅反映了民族的历史脉络、文化特色和民族智慧,而且承载着民族的精神信仰和道德观念,是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的重要来源。1.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现代化的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生活方式的改变、科技的发展以及外部文化的冲击,使得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消失;另,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老龄化、传承断代等问题日益突出,亟待加以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助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助于促进文化多样性。世界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助于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经济价值,如旅游、手工艺、民俗活动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助于维护社会和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过程中,蕴含着民族的精神信仰和道德观念,有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对于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维护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第二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与登记2.1普查工作的组织与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是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为保证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应遵循以下组织与实施原则:(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由部门、文化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专家学者组成,明确各成员职责,保证普查工作的统筹协调。(2)制定普查方案。根据国家和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结合实际,制定详细的普查方案,明确普查范围、对象、内容、方法、时间节点等。(3)开展培训。对普查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普查技能,保证普查工作的质量。(4)广泛动员社会力量。通过宣传发动,鼓励社会各界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5)实施普查。按照普查方案,组织普查队伍深入基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实地调查、采集、整理、分析,保证普查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2.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登记与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登记与管理是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环节。以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登记与管理的具体措施:(1)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将普查获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录入数据库,实现资源的数字化管理。(2)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登记办法。明确登记范围、条件、程序、材料等,保证登记工作的规范进行。(3)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态管理。对已登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定期跟踪、监测,及时掌握项目现状,为政策制定和资源保护提供依据。(4)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评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价值评估,为保护优先顺序和资源利用提供参考。(5)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通过展览、演出、教育、出版等形式,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提高社会公众的保护意识。(6)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制建设。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责任、权益保障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法制保障。第三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培养3.1传承人的选拔与认定3.1.1传承人选拔标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选拔应遵循以下标准:(1)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技艺水平,熟悉并热爱所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3)具有较强的传承意愿和责任感,愿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付出努力。(4)具备一定的组织和协调能力,能够带领团队开展传承活动。3.1.2传承人认定程序(1)申报:符合条件的个人或团体向当地文化部门提出申请,提交相关材料。(2)审核:文化部门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保证申报对象的真实性、合规性。(3)评审:组织专家对申报对象进行评审,评估其传承能力和潜力。(4)认定:根据评审结果,文化部门对符合条件的申报对象进行认定,并颁发传承人证书。3.2传承人培养体系的构建3.2.1建立传承人培养制度(1)制定传承人培养规划,明确培养目标、任务和措施。(2)建立传承人数据库,对传承人进行动态管理。(3)完善传承人评价体系,定期对传承人进行评价和考核。3.2.2加强传承人培训(1)开展传承人技艺培训,提高传承人的技艺水平。(2)组织传承人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拓宽其视野。(3)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为传承人授课,提升其理论素养。3.2.3构建传承人激励机制(1)设立传承人奖励基金,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传承人给予奖励。(2)为传承人提供政策支持和项目资助,助力其传承活动。(3)加强对传承人的宣传推广,提高其社会地位和影响力。3.2.4落实传承人保障措施(1)为传承人提供必要的传承场所和设备。(2)保障传承人合法权益,保证其传承活动顺利进行。(3)关注传承人身心健康,提供相应的医疗、养老等保障。通过以上措施,构建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体系,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第四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推广4.1传播渠道的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是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环节。为了拓宽传播渠道,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构建多元化的传播格局。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广播等,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广泛的覆盖面;新媒体如网络、移动客户端等,具有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等特点。结合两者的优势,可以更好地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与各类文化活动的合作,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览、演出、讲座等活动,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社区、学校、企业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中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向世界舞台,提升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4.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普及教育普及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关键。以下是教育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几个方面: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学校教育体系,编写相关教材,开设课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提高他们的技艺水平和文化素养,使之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者和传承者。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普及活动,如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竞赛、讲座、体验活动等,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充分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为教育普及提供有力支持。通过以上措施,有望在全社会形成关注、尊重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第五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5.1数字化技术的应用科技的发展,数字化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数字化技术主要包括数字化记录、数字化展示和数字化传播等方面。在数字化记录方面,我们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的记录,包括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通过数字化记录,可以更真实、全面地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始状态,为后续的保护和研究提供有力支持。在数字化展示方面,数字化技术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全新的形式呈现给观众。例如,通过虚拟现实(VR)技术,观众可以沉浸式地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通过增强现实(AR)技术,观众可以在现实环境中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互动。数字化展示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共享。在数字化传播方面,数字化技术可以拓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渠道,提高其传播效率。例如,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线上教育平台,可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教育体系,培养后代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5.2数字化资源的建设与管理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资源的建设与管理。在数字化资源建设方面,应遵循以下原则:(1)完整性:全面收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资料,保证资源的完整性。(2)准确性:保证数字化资源的准确性,避免因信息失真而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3)可用性:数字化资源应具备一定的可用性,便于用户查找、浏览和使用。(4)可扩展性:数字化资源建设应具备可扩展性,以适应未来技术的发展和需求。在数字化资源管理方面,应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健全数字化资源管理机制,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2)制定数字化资源分类和编码标准,便于资源的整合与共享。(3)加强数字化资源的版权管理,保证资源的合法合规使用。(4)定期对数字化资源进行维护和更新,保证资源的时效性和可用性。(5)加强数字化资源的安全保障,防范信息泄露、数据丢失等风险。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第六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6.1法律体系的构建6.1.1法律体系概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是保障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手段。构建科学、完善的法律体系,对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宪法层面的规定。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其中包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法律层面的规定。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是专门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综合性法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基本法律依据。(3)行政法规层面的规定。主要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实施进行规定。(4)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行具体规定。6.1.2法律体系构建的主要内容(1)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地位。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国家法律体系,保证其在法律上的地位和权益。(2)确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包括尊重传统、保护优先、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等原则。(3)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明确各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职责,保证工作落实。(4)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建立专门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监督保护工作。(5)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措施。包括财政支持、税收优惠、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等方面。(6)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治保障。对违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法律责任追究。6.2法律保护的实践与案例6.2.1法律保护的实践(1)完善法律法规。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为保护工作提供法律依据。(2)加强执法监督。各级和文化部门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执法力度,保证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3)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通过举办各类活动,提高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关注。(4)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教育体系,培养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5)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产业融合。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手段,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产业融合发展。6.2.2法律保护的案例(1)某地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保护措施和法律责任。(2)某市文化局对违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规的企业进行处罚,有力地维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法权益。(3)某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活动,将传统文化纳入学校课程,培养了一大批传统文化传承人。(4)某地与企业合作,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旅游业结合,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5)某地通过财政支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保护和传承,促进了当地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第七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发展7.1产业化的路径选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发展是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途径。为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以下路径选择:(1)挖掘与整合资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系统梳理,挖掘其潜在价值,整合各类资源,形成产业链条。通过资源整合,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2)创新发展模式在保护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模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科技、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3)培育市场体系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体系,包括产品市场、服务市场、资本市场和人才市场。通过市场机制的引导,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发展。(4)加强人才培养培育一支具备专业素养、热爱传统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队伍,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7.2产业化的政策支持为了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发展,应给予以下政策支持:(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各级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责任与义务,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提供法治保障。(2)加大财政投入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财政投入,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发展基金,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研发、生产和推广。(3)优化税收政策对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政策,降低其运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4)加强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提供信贷支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降低融资成本。(5)推广宣传力度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媒体平台,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6)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通过以上路径选择和政策支持,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将取得更为显著的成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贡献力量。第八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交流与合作8.1国际交流的渠道与平台8.1.1多边合作机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首先应依托多边合作机制,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遗产中心、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FAC)等。这些组织在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资源,可为我国与其他国家搭建合作平台。8.1.2双边交流合作双边交流合作是指我国与特定国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建立起的合作关系。通过间协议、文化交流项目、学术研讨会等形式,加强两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方面的沟通与协作。8.1.3国际性会议与展览国际性会议与展览是展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平台。通过参加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等活动,与国际同行交流经验,提升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影响力。8.1.4国际性学术研究与合作国际性学术研究与合作有助于深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促进学术交流。我国可与其他国家的科研机构、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田野调查、理论研究、人才培养等工作。8.2国际合作项目的实施与管理8.2.1项目策划与申报国际合作项目的策划与申报应充分结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选取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项目进行合作。项目策划要注重创新性、独特性,申报过程中要遵循相关国际组织的规则与要求。8.2.2项目实施与管理项目实施与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明确目标:明确项目目标,保证项目实施过程中各方利益共享、责任共担。(2)合理分工:根据各参与方的优势,合理分配项目任务,保证项目顺利进行。(3)质量控制:加强项目质量管理,保证项目成果达到预期效果。(4)财务管理:规范项目财务管理,保证资金使用合规、高效。8.2.3项目评估与反馈项目结束后,应进行项目评估与反馈,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为今后类似项目提供借鉴。评估内容主要包括项目成果、项目效益、合作满意度等方面。8.2.4项目成果的推广与应用项目成果的推广与应用是国际合作的重要环节。通过举办成果展示、出版专著、举办研讨会等形式,将项目成果推向国际舞台,提升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影响力。通过以上措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将不断深化,为全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贡献力量。第九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监测与评估9.1监测体系的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构建一套完善的监测体系是保证其传承与保护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以下是监测体系构建的几个关键方面:9.1.1明确监测目标监测体系应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目标,包括传承人、传承项目、传承环境、政策法规等方面,保证监测工作的全面性和针对性。9.1.2设立监测机构设立专门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监测的机构,配备专业人员,保证监测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监测机构应与相关部门紧密合作,共同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9.1.3制定监测标准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监测标准。监测标准应涵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个方面,包括传承人、传承项目、传承环境等。9.1.4监测手段与方式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实时监测。同时运用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考察等方式,全面收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信息。9.1.5监测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形成定期报告,为决策提供依据。监测数据应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状况、保护效果、存在问题等。9.2评估方法的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估是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对评估方法的探讨:9.2.1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在评估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应采用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定性评估主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传承项目、传承环境等方面进行评价;定量评估则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效果进行量化评价。9.2.2多元评估主体评估工作应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传承人、社区代表等多方参与,形成多元化的评估主体。这有助于全面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状况,提高评估的客观性和准确性。9.2.3动态评估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