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月考-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后培优分级练(部编版)_第1页
第一次月考-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后培优分级练(部编版)_第2页
第一次月考-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后培优分级练(部编版)_第3页
第一次月考-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后培优分级练(部编版)_第4页
第一次月考-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后培优分级练(部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次月考(试卷满分120分)一、单选题(共7题;共22分)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宰割(zǎi)筹划(chóu)鲜为人知(xiān)B.元勋(xūn)颤抖(chàn)锋芒毕露(lòu)C.摄制(shè)诞生(dàn)风悲日曛(xūn)D.彷徨(páng)殷红(yīn)燕然勒功(lè)2.(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焦虑建意书鞠躬尽瘁亡国灭种B.谣言直肠癌妇儒皆知至死不懈C.暑名奠基人马革裹尸热泪满眶D.仰慕开拓者蓬断草枯层出不穷3.(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B.全军将士气冲斗牛,奋勇杀敌,冲出了重围,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C.十八大以后,各地发扬愚公移山精神,锲而不舍地推进各项工作。D.吃水不忘挖井人,生活在幸福和平年代的我们不能忘本,不能忘记那兀兀穷年里发生的感人故事。4.(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举办经典诵读比赛,使学生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B.这三家外卖平台的全国日订单量大约在700万单左右。C.这篇报道列举了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滥杀动物、破坏自然的行为。D.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安全措施。5.(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黄河颂》创作于解放战争时期,唱出了中华民族顽强奋斗的精神和不屈的意志。B.《老山界》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展开叙述,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C.《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诗中多以口语化的问答刻画人物心理。D.《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但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地破灭。第一次时,车还没买上,钱就被孙侦探敲诈去了。6.(2分)在下面语段中的横线处依次填入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生命中没有导演,谁都无法为自己的人生进行彩排。但我们可以是编剧,把生活变成我们想要的体裁:那些风花雪月的浪漫可以改编成诗歌,那些柴米油盐的琐碎_______________,那些坎坷不平的经历______________。让你的人生时而像水一样流淌,___________,时而像山路一样跌宕起伏,___________。生活是一个杂乱无章的素材库,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编剧。①峰回路转,柳暗花明②可以改编成散文③悠闲而又充满诗意④可以改编成小说A.②①④③ B.②④①③ C.④②③① D.②④③①7.(10分)重点句子默写。(1)(1分)《木兰诗》中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准备的句子是:。(2)(1分)《木兰诗》中描写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的诗句是:。(3)(1分)《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苦寒的诗句是:。(4)(1分)《木兰诗》中描写木兰功勋卓著的句子是:。(5)(1分)《木兰诗》中描写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且概括了木兰多年征战经历的名句是:。(6)(1分)从《木兰诗》中“归来见天子”一段中揣摩一下木兰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用诗中原句回答)。(7)(1分)表现木兰恢复女儿身之后爱美之情的诗句是:。(8)(1分)《凉州词》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9)(1分)出自《木兰诗》的成语“”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其原句是:。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2分)8.(12分)阅读木兰木兰,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1)(1分)给下列划线字注音。皆次当行数建奇功(2)(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少习射(少年时) B.市鞍马(买)C.长而益精(更加) D.易男装(穿)(3)(2分)“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一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A.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B.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屡次建立功勋。C.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屡次建立功勋。D.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4)(1分)文中“”一句是全文所表达的主旨。(5)(5分)短文画线句子在《木兰诗》中是用哪些诗句表达的?三、现代文阅读(共10题;共3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余婆婆的岛赵悠燕①突然间,小岛上蜂拥着来了很多人。②这是一个逼近夏季的日子,上岛的人穿着短袖短裤,戴着凉帽,姑娘们穿着花花绿绿的裙子,白花花的胳膊和大腿晃得余婆婆几乎头都晕了。岛上清凉,余婆婆依然穿着玄色的长衣长裤。③自从儿子媳妇去城里打工后,这座岛上只剩下像她这样七八十岁不愿挪身的老头老太太。④岛上变得越来越清净。白天,余婆婆做完田头的活,就去砍一些柴火回来。她的身子还算硬朗,所以拒绝了儿子媳妇跟他们去城里的要求,她知道他们过得也难,城里房子奇贵,他们那点钱只能租个房来住,她不去做他们的累赘。【甲】⑤鸟儿又啁啾起来了,余婆婆抬眼望去,青翠的松树上一只小松鼠快活地跳来跳去,看见余婆婆也不避。余婆婆对小松鼠说:“你看看你看看,这些人打哪来啊,这里有什么好看哦,就一些七八十岁的老头老太婆,就这么一座孤零零的岛。”⑥有人声传来,几个男孩女孩惊叫着:“快来看!这儿有好多鸟。哇,还有只小松鼠呢。”⑦鸟儿见这么多人,啁啾了一声“扑”地飞走了。⑧“陆华年,去捉来送给我嘛。”⑨被喊作陆华年的男孩作势去抓小松鼠,男孩女孩兴奋地尖叫。小松鼠在树枝间跳来跳去,终于失去耐心,“嗖”地一下溜得无影无踪。⑩男孩女孩站在山头往下看,阳光下的大海宛若玻璃晶莹剔透,金黄色的沙滩像一个煎熟的鸡蛋饼。⑪一个女孩拉着余婆婆用温柔的声音问:“老婆婆,这些是什么树呀?”⑫她可爱清新的模样让余婆婆想起了自己的孙女,她笑眯眯地指点着说:“这是铃木、野桐,那些是小槐花,你说那些草啊,这岛上都是啊,大多是茅草。姑娘,你们来这里干吗?”⑬“旅游啊。老婆婆,这里好美哦,空气好,景色美,我真不想回家,在这儿当一回神仙。”⑭“神仙?”余婆婆笑了,“我在这儿住了快八十年了,要成仙早成仙了。”⑮“哇,老婆婆,您有八十岁了,真看不出,您身子还这么硬朗,看起来比我妈利索精神多了。”⑯那些年轻人嘻嘻哈哈吵吵嚷嚷地走了。【乙】⑰过了些日子,在城里打工的一些年轻人陆陆续续地回来了,他们进岛出岛忙忙碌碌,岛上热闹起来了。⑱不久,儿子媳妇也回来了,他们跟余婆婆说现在这座岛被外面宣传为仙岛,那些大城市里的人被雾霾吓坏了,说在这儿可以洗洗肺呼吸新鲜空气,就像一部被锈蚀的机器来这儿擦锈上油呢。⑲他们把原来的老房子翻修了一下,然后隔成一个个独立的房间,在里面装了电视、空调,铺上地板,还放了崭新的大床。⑳【丙】第二年的夏天,岛上又热闹起来了,余婆婆家的房间全被那些蜂拥而至的游客订满了,那些没地方住的人只好在岸边平缓的礁石上搭起了帐篷,余婆婆的儿子从批发市场批来一些帐篷卖给那些游客。㉑他们除了提供住宿,还供应饭菜,余婆婆平时在田里种的菜被当作绿色食品上了桌。余婆婆跟儿子说:“海里捞上来的鱼虾,田里种的菜不该卖这么贵的价给人家。”㉒儿子说:“你瞧瞧,看他们吃的那个高兴样,有哪个嫌贵啦,咱怕还来不及供应呢。”㉓岛上的旅游旺季一般从5、6月份开始至10月底结束,所以,其余半年的时光,儿子媳妇就住在城里不回来,他们在城里买了房,还买了汽车,劝余婆婆跟着他们去城里享享福。余婆婆住了十天后就逃回家来了,她觉得住哪都不如在这岛上过的日子快活自在。㉔【丁】自从岛上涌入了那么多人后,她再也没有见过它。唉,真搞不明白,这儿有什么好看哦。㉕余婆婆想起以前过的清净日子,叹口气,摇摇头。她知道,自己再也回不到过去那样的日子了。(有删改)9.(2分)联系上下文,应将下面本属于原文的语句放入原文()处。春天的时候,余婆婆忙完田里的活又上山去了,她已经好久没看见那只小松鼠了。A.【甲】 B.【乙】 C.【丙】 D.【丁】10.(1分)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余婆婆不解为什么那么多人到岛上来——————余婆婆从城里回到岛上并怀念以往的清净生活。11.(6分)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部分的表达效果。①她笑眯眯地指点着说:“这是铃木、野桐,那些是小槐花,你说那些草啊,这岛上都是啊,大多是茅草。”②那些大城市里的人被雾霾吓坏了,说在这儿可以洗洗肺呼吸新鲜空气,就像一部被锈蚀的机器来这儿擦锈上油呢。12.(4分)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余婆婆的形象。13.(4分)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阅读鉴赏泥土温润的光芒刘学刚土,能育生万物,古人称为“地母”。人们在土地上种植五谷,繁衍生息,唤醒深藏于泥土之中的无尽能量。小时候,她是一个爱玩泥巴的女孩;长大后,她成了许多泥人的“妈妈”。她的故事从和面烙油饼开始。那年,她从山东安丘县城的一家毛巾厂下岗,然后开了一家油饼店。她用一双灵巧的手揉面成团,擀为大饼,将饼搁到鏊子上,旋转、翻动、刷油,面饼由白转黄,开满金黄的烙花,香味丝丝缕缕飘到街巷上。她从油饼的香气中嗅到了泥土的味道,她似乎置身于故乡的广阔田野,仿佛看见,有一个扎马尾辯的小女孩,蹦蹦跳跳地向她跑来。加上在毛巾厂时,她已能够用纱线呈现花鸟虫鱼的千姿百态,离了厂,这技艺却没有离身。于是,在空闲的时候,她抓起一团团泥巴,捏制出一个个小小的泥人。她捏的那些泥人摆在店铺的窗台上。店铺不大,临街的一间平房,前面是柜台,往里,面板、鏊子分列左右,最里边放着面粉和花生油,小店的格局一目了然。不过,再仔细看,发现在面粉上面的窗台,站了一群小泥人。有一天,店铺柜台外边排队买油饼的人群里,有一位在县城文化部门工作的干部。他看见了那些可爱的小泥人,然后对她说:“专心捏泥人吧。”那个瞬间,油饼的热气熏得她的脸有些发烫,她手抓着面团,眼睛却接上了那些小泥人的目光。后来,她真的专心捏泥人了。接的第一件活儿,是为本地酒厂捏制一组泥塑群,以此复原酒镇熙熙攘攘的旧日场景:坐着的烧锅,悬着的酒旗,酒肆的店家吆五喝六,赶集的人们摩肩接踵……彼时,她已在县城东郊的青云山上安家落户,终日与泥土厮守。山上,泥土强大的能量以植物春华秋实、绿叶红果的形式呈现。清晨,山风裹挟着泥土的馨香扑面而至。她抓起一团泥巴,捶打摔揉,要把宁静的时光和甜美的想法揉进泥团里。泥人们站在她的身边,她听得见它们的呼吸,她的内心漾起层层涟漪,一种幸福的涟漪。心满意足的她,手指在泥土里蠕动,那种感觉恍若游鱼归渊,又如飞鸟入林,自在欢畅。骨架早早搭好了,一些木板钢筋铁钉会让泥人更加牢固。接着是上泥堆大形。先在骨架上喷一层水,然后,她把泥团一块一块地往骨架上堆,继而,手持木槌将泥团砸实,那捶打的声音梆梆作响,应和着她心跳的节拍。山中有很多美妙的声音,树叶的簌簌声、飞鸟的啾啾声、枝条咔吧咔吧的拔节声……这些天籁都为她设定泥人的艺术细节带来了灵感。她又开始思考如何让泥人更加坚固。她选用土质细腻、含沙量少的黄河土渠河泥,加入适量棉絮,让泥土们紧紧抱成团。她又心怀敬慕,远赴陶都宜兴,求教紫砂艺人,变泥人为陶人。最终,她成了“泥人王”,成了非遗文化传承人,让更多的人看见了泥土温润的光芒。她在城里捏泥人。仔细听,那些质朴的泥人,似乎在讲述着熟悉、鲜活的人生故事。定睛看,那是一幕幕蓬勃、喧闹的生活现场。(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4.(1分)结合全文内容,根据主人公的从业经历,在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写相应的内容。毛巾厂下岗→→空闲捏制小泥人→→变泥人为陶人,成了非遗文化传承人。15.(4分)结合上下文,按要求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①“那个瞬间,油饼的热气熏得她的脸有些发烫,她手抓着面团,眼睛却接上了那些小泥人的目光。”(她的脸因何“发烫”?)②“心满意足的她,手指在泥土里蠕动,那种感觉恍若游鱼归渊,又如飞鸟人林,自在欢畅。”(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这个句子的表达效果。16.(4分)本文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