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学期期末模拟卷02_第1页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学期期末模拟卷02_第2页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学期期末模拟卷02_第3页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学期期末模拟卷02_第4页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学期期末模拟卷0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模拟卷物理(沪粤版2024)1.科学家研究了一种新型材料一一“透明铝”,用透明铝替代军用防弹玻璃的外层玻璃部分,防弹玻璃的防弹性能大大提升,说明这种新型材料(

)A.导电性好 B.透光性差 C.硬度大 D.导热性好2.小红到超市买了一瓶矿泉水,喝了几口之后,与原来相比,瓶内矿泉水不变的物理量是(

)A.质量 B.体积 C.密度 D.无法确定3.中华诗词蕴藏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A.“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雨的形成是熔化现象,吸热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D.“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放热4.小宇同学的奶奶年龄大了,总看不清手机屏幕,需要把手机拿得远远的才能勉强看清。细心的小宇在网上帮奶奶购买了一个手机屏幕放大器(图甲)。将手机放在支架处,透过透明的屏幕放大器即可看到手机屏幕放大的像,图乙为其观看效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屏幕放大器与幻灯机成像原理相同B.手机应在屏幕放大器的一倍焦距以内C.透过屏幕放大器看到的像是实像D.小宝奶奶戴近凹透镜即可看清近处物体5.晓晓在做测量密度实验时,分别测量了A、B两种不同物质的密度,并绘制了m-V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B.甲的密度是1×103kg/m3C.质量相同时,甲和乙的体积比是1∶2D.甲、乙两物质的密度之比是1∶26.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电影银幕上的像;⑤水中的倒影;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⑤ B.由于折射而形成的像是①③④C.属于实像的是①③④ D.由于反射而形成的像是①②⑤7.如图所示是一束光由空气进入某透明物质时,在界面上的O点发生的反射和折射的光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可能是入射光线 B.必定是反射光线C.可能是折射光线 D.必定是入射光线8.如图所示,一个由甲、乙两种物质组合而成的实心小球,其体积为6cm3,若与小球质量相同的纯甲物质和纯乙物质的体积分别为5cm3和10cm3,则小球中甲物质和乙物质的()A.密度之比B.质量之比C.体积之比D.无法算小出球中甲、乙物质体积之比9.珍珍将一个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放在如图甲所示的漫画前,惊奇地发现透过水杯看到漫画中的老鼠不仅变“胖”了,还掉头奔向猫,如图乙所示。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相当于一个凸透镜B.此时漫画中的老鼠到玻璃杯的距离应满足C.透过水杯看到变“胖”的老鼠是虚像D.将漫画离水杯远一些,透过水杯看到的老鼠会变更“瘦”一些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位置如图所示时,能成一个清晰的像(像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个成像规律工作的B.凸透镜不动,把光屏与蜡烛交换位置,光屏上将出现清晰的像C.凸透镜不动,当把蜡烛向左移动时,要成清晰的像,光屏需向左移动D.随着蜡烛燃烧烛焰逐渐向下移动,光屏上的像也向下移动11.夏天,向盛有牛奶的杯内充入少量液态氮,可以快速制成一杯看似“热气腾腾”的冰激凌,贸然食用易冻伤食道。“热气”会飘(填“向上”或者“向下”),是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12.身高1.70m的靖涵站在竖直放置的穿衣镜前2m处,她在平面镜中的像距离她自己m;当她逐渐走近平面镜过程中,所成的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3.物质物理属性有:密度、磁性、弹性、导电性、导热性、硬度、透明度等,下面主要运用了哪一性质。俗话说“没有金钢钻,莫揽瓷器活”,金刚钻的比瓷器大;电影中常有房屋倒塌将演员压在房子下的情景,这些道具房屋与所用材料的有关。14.小明用物质A和物质B做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实验中观察到:物质A从第10min开始有液态出现,到第25min刚好全部变成液态;物质B从开始加热就变软逐渐变稀。同时得到物质A和物质B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根据现象可判断:物质(选填“A”或“B”)为晶体。根据图像可判断:它的熔点是℃。15.如图所示,一束与平面镜成60°的光线射到平面镜上时,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角是度。若这束光线逐渐向法线靠拢直至与法线重合时,反射角变为度,此时光线的传播方向改变了度。16.有些俗语、谚语不但蕴含着深刻的人文哲理,还蕴含着一定的物理原理。如:“十月打了霜,来年粮满仓”,其中霜的形成是(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此过程中需要热量。17.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由图像可知:(1)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是:(2)ρ甲ρ乙(选填“>”“<”或“=”)18.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象(v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u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由图象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5.5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先变小再变大”、“先变大再变小”)。19.如图所示,冰块中有一小石块,冰和石块的总质量是116g盛有水的圆柱形容器中,将冰块放入底面积为100cm2盛有水的圆柱形容器中,冰块完全沉入水中,这时容器中的水面上升了1.1cm,当冰块全部融化后容器又下降了0.1cm,冰块中所含的石块质量是g,石块的密度是kg/m3.(已知ρ冰=0.9×103kg/m3)20.如图所示,是观察微小形变的装置,小聪将平面镜M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光源S发出一束激光射到M表面上,经反射后在标尺上形成光斑P,若在图中位置施加一个向下的力挤压桌面,则光斑P将向边移动,周围的同学并不能看光的传播路径,只能看到标尺上的光斑,这是因为激光照射到(选填“M”或“标尺”)表面时光发生了漫反射。21.按题目要求作图:(1)在图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虚像。(2)如图,一束光线从水中斜射到空气时发生折射,OB为折射光线,请大致作出入射光线和对应的反射光线。(3)如图所示,两条入射光线(或延长线)分别过凹透镜的光心O和焦点F,分别画出经过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4)如图,一条光线由空气射向水面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反射光线AB经凸透镜的“F”点射向凸透镜。请画出:①入射光线;②水中的折射光线;③光线AB经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23.2023年12月18日晚,甘肃发生6.2级地震,西安有轻微震感。此次地震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各地的救援人员不分昼夜迅速赶往灾区。(1)地震产生的(选填“次声波”或“超声波”)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西安市民的手机收到了地震波即将抵达西安的通知,通过监测声波来预警,这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2)12月份正值冬季,夜晚救援车内外温差大,车(选填“内”或“外”)的水蒸气碰到较冷的车窗时,会(填一物态变化名称)形成水珠;(3)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中的人为了延长生命,必须尽可能地减少能量损失,当身体出汗时,应用布、纸等擦干身上的汗水,避免由于汗水(填一物态变化名称)(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而造成人体能量的损失;(4)地震前一些动物会接收到地震波并做出反应,而人却完全没有反应,请简述原因。()24.小普同学用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模拟图2中的照相机来研究使用照相机成像的情况.图1实验装置中使用的是一只水凸透镜,利用注射器注水的方法可以连续改变水凸透镜的厚度D,从而改变凸透镜的焦距f。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所用发光体“字符”的高度H为3厘米,水凸透镜的焦距。序号水凸透镜的焦距物距像距像高物屏距离135.014.01.249.0230.015.01.545.0334.610.40.9445.0424.012.01.536.0542.07.00.549.0618.09.01.527.0(1)图2中的“感光元件”相当于图1中的。(2)根据序号1和2(或3和4、5和6)的数据,分析比较焦距f、物距u、像距v以及像高的变化情况,可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凸透镜的焦距不变时,。(3)根据序号1和5(或2和3)中焦距f、物距u、像距v及物屏距离L的数据可知:保持物屏距离(发光物到光屏的距离)L不变,通过注射器调节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这时要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移动水凸透镜的位置使物距u、像距v,光屏上的像高。(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图3所示是图2中照相机的镜头.拍照片时,转动“变焦环”相当于用注射器调节水凸透镜的焦距,可在之间连续改变镜头的焦距;前、后移动照相机的位置和转动“对焦环”使镜头向外伸出或向内缩进,相当于在光聚座上移动水凸透镜的位置调节物距和像距的大小.根据序号2、4和6的数据,若要使人在物屏距离L不同的情况下所成的像一样大,需要对照相机进行的相应操作是:。25.一个底面积为100cm2的薄壁柱形容器放在水平电子秤上,向容器中缓慢注入液体,停止注入液体时;容器中液体的深度为4cm,将均匀实心柱体缓慢放入液体中,放手后;整个过程,电子秤的示数与容器内液体深度的关系如图乙所示(部分数据没有标识)(1)请结合图像,容器自身质量为多少?(2)液体的密度;(3)停止注入液体时,容器的总质量;(4)该实心柱体的密度。26.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入射角α0°15°30°45°60°反射角β0°15°30°45°60°折射角γ0°11°22.1°35.4°40.9°(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①光从空气中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和现象;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选填“增大”或“减小”),且折射角(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当光沿着原来的折射光线方向入射时,光会沿着之前的入射光线路径折射出去,说明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的。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2)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是否存在不足?答:(填“是”或“否”);请简要说明理由:。27.如图所示,甲图是小明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的情景,他们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时间/min012345678910水温/℃9091929394959697979797

(1)如图甲,安装此装置时应先安装(选填“A”或“B”),安装后他们继续实验,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现象如图乙中的(选填“C”或“D”)图;(2)根据表中记录数据在图丙中画出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3)由表中数据及图像可以得出在当时的条件下,水的沸点是℃;小红同学在同样环境中,用图丁装置进行实验,如果温度计准确,小红测量方法正确,测出水的沸点是99℃,与小明和其他组测出的沸点不同,原因可能是:;(4)由表中数据及图像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古人说道:“釜底抽薪(原意是把柴火从锅底抽掉),可以止沸”,这其中蕴含的物理道理是:;(5)给一定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戊中a图线所示(实线部分),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量减少,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

A.a B.b C.c D.d28.(一)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实验中。

(1)将天平调节好以后,在左盘中放入铁块,向右盘中添加了几个砝码后,观察到天平的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再添加一个质量最小的砝码,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此时,应先取下质量最小的砝码,接着,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2)小明用3个铁块、小丽用3个木块、小强用3个铝块分别进行实验,记录下实验数据。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用这些实验数据做出了如图丙所示的m-V关系图像。从图像可以看出: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因此,这个比值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不同性质,物理学中把它定义为物质的密度;(3)小明通过这次实验真正明白了人们常说的“铁比木头重”这句话的含义、下列说法能体现这句话正确含义的是;A.铁的质量比木头的质量大

B.铁的体积比木头的体积大C.铁的密度比木头的密度大

D.体积相同的铁比木头的质量大(二)在“测量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中。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至标尺的处,发现指针指向分度盘左侧,如图甲所示,小明应该向(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直至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2)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内放入小石块,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其质量是g;(3)用不吸水的细线拴住小石块,使其浸没在装有适量水的量筒中,量筒内水面位置如图丙、丁所示,则小石块的密度是g/cm3;(4)小石块的吸水性将导致密度的测量值(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其真实密度。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模拟卷物理(沪粤版2024)1.科学家研究了一种新型材料一一“透明铝”,用透明铝替代军用防弹玻璃的外层玻璃部分,防弹玻璃的防弹性能大大提升,说明这种新型材料(

)A.导电性好 B.透光性差 C.硬度大 D.导热性好【答案】C【解析】由题目信息可知新型材料是“透明铝”,说明透光性较好,使防弹玻璃的防弹性能大大提升说明新型材料的硬度大,而密度、导热性根据所给信息无法确定。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2.小红到超市买了一瓶矿泉水,喝了几口之后,与原来相比,瓶内矿泉水不变的物理量是(

)A.质量 B.体积 C.密度 D.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一瓶水,喝去几口后,物质的种类不变,因此密度不变,所含物质的多少改变了,因此它的质量改变,质量减小了、体积也减小。故选C。3.中华诗词蕴藏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A.“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雨的形成是熔化现象,吸热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D.“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放热【答案】B【解析】A.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小冰晶或液化成小水滴,小冰晶在下落的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及与空气摩擦生热,再熔化成水滴落下来,故A错误;B.冰是水凝固形成的,凝固放热,故B正确;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液化放热,故C错误;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液化放热,故D错误。故选B。4.小宇同学的奶奶年龄大了,总看不清手机屏幕,需要把手机拿得远远的才能勉强看清。细心的小宇在网上帮奶奶购买了一个手机屏幕放大器(图甲)。将手机放在支架处,透过透明的屏幕放大器即可看到手机屏幕放大的像,图乙为其观看效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屏幕放大器与幻灯机成像原理相同B.手机应在屏幕放大器的一倍焦距以内C.透过屏幕放大器看到的像是实像D.小宝奶奶戴近凹透镜即可看清近处物体【答案】B【解析】ABC.根据图乙观看到的效果,放大器是一个正立放大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手机应在屏幕放大器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屏幕放大器与放大镜成像原理相同,而幻灯机是利用了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制成的,故AC错误,B正确;D.看不清近处物体,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属于远视眼,像成在视网膜后方,凸透镜具有会聚作用,可以使光线提前会聚,从而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远视眼镜是由凸透镜制成的,故小宝奶奶戴近凸透镜即可看清近处物体,故D错误。故选B。5.晓晓在做测量密度实验时,分别测量了A、B两种不同物质的密度,并绘制了m-V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B.甲的密度是1×103kg/m3C.质量相同时,甲和乙的体积比是1∶2D.甲、乙两物质的密度之比是1∶2【答案】C【解析】A.密度是物质本身的性质,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变,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故A错误;B.由图像数据得,甲的密度为故B错误;C.由图像可知,质量相同时,乙的体积是甲的2倍,即甲和乙的体积比是1∶2,故C正确;D.乙的密度是所以甲、乙两物质的密度之比是ρ甲∶ρ乙=2g/cm3∶1g/cm3=2∶1故D错误。故选C。6.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电影银幕上的像;⑤水中的倒影;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⑤ B.由于折射而形成的像是①③④C.属于实像的是①③④ D.由于反射而形成的像是①②⑤【答案】A【解析】①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②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③放大镜成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④电影银幕上的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⑤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综上所述,属于实像的是①④,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⑤;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⑤;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③④,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7.如图所示是一束光由空气进入某透明物质时,在界面上的O点发生的反射和折射的光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可能是入射光线 B.必定是反射光线C.可能是折射光线 D.必定是入射光线【答案】C【解析】(1)假设是入射光线,若OB为反射光线,OC为折射光线,折射光线与法线重合,不可能;若OC为反射光线,OB为折射光线,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同侧,不可能;(2)假设是入射光线,若OA为反射光线,OC为折射光线,折射光线与法线重合,不可能;若OC为反射光线,OA为折射光线,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同侧,不可能;(3)假设CO是入射光线,若OB为反射光线,OA为折射光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可能;若OA为反射光线,OB为折射光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可能;可见,CO一定是入射光线,OA、OB可能是反射光线也可能是折射光线。故选C。8.如图所示,一个由甲、乙两种物质组合而成的实心小球,其体积为6cm3,若与小球质量相同的纯甲物质和纯乙物质的体积分别为5cm3和10cm3,则小球中甲物质和乙物质的()A.密度之比B.质量之比C.体积之比D.无法算小出球中甲、乙物质体积之比【答案】AC【解析】设甲、乙两物质组成的实心小球的总质量为m,其中甲的质量m1,乙的质量为m2,则有m1+m2=m解以上各式得体积之比故AC符合题意,BD不符合题意。故选AC。9.珍珍将一个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放在如图甲所示的漫画前,惊奇地发现透过水杯看到漫画中的老鼠不仅变“胖”了,还掉头奔向猫,如图乙所示。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相当于一个凸透镜B.此时漫画中的老鼠到玻璃杯的距离应满足C.透过水杯看到变“胖”的老鼠是虚像D.将漫画离水杯远一些,透过水杯看到的老鼠会变更“瘦”一些【答案】AD【解析】A.圆柱形玻璃杯盛满水,圆柱形玻璃杯中的水,中间厚边缘薄,形成凸透镜,故A正确;B.漫画中的老鼠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老鼠到玻璃杯的距离应满足2f>u>f,故B错误;C.由乙图可知,此时的老鼠的像与甲图中的老鼠相比,是放大的,左右颠倒的像,倒立的像只能是实像,故C错误;D.若将漫画离水杯再远一些,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透过水杯看到的老鼠会变“瘦”一些,故D正确。故选AD。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位置如图所示时,能成一个清晰的像(像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个成像规律工作的B.凸透镜不动,把光屏与蜡烛交换位置,光屏上将出现清晰的像C.凸透镜不动,当把蜡烛向左移动时,要成清晰的像,光屏需向左移动D.随着蜡烛燃烧烛焰逐渐向下移动,光屏上的像也向下移动【答案】BC【解析】A.由图可知,此时物距位于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物距位于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B.由于光路是可逆的,凸透镜不动,把光屏与蜡烛交换位置,此时物距在二倍焦距以外,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光屏上将出现清晰的像,故B正确;C.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凸透镜不动,当把蜡烛向左移动时,增大了物距,则要缩小像距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因此将光屏向左移动,故C正确;D.通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所以当烛焰逐渐向下移动时,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故D错误。故选BC。11.夏天,向盛有牛奶的杯内充入少量液态氮,可以快速制成一杯看似“热气腾腾”的冰激凌,贸然食用易冻伤食道。“热气”会飘(填“向上”或者“向下”),是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答案】向下液化【解析】[1][2]常温常压下氮是气态的,将牛奶杯内倒入液态氮,液态氮迅速吸热汽化,导致周围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为小水滴,即“热气”,由于水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因此“热气”会向下飘。12.身高1.70m的靖涵站在竖直放置的穿衣镜前2m处,她在平面镜中的像距离她自己m;当她逐渐走近平面镜过程中,所成的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4不变【解析】[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物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靖涵站在竖直放置的穿衣镜前2m处,那么她的像与平面镜的距离也是2m,则镜中的像与本人相距4m。[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是等大的,当靖涵靠近平面镜时,人的大小不变,因此所成像的大小不变。13.物质物理属性有:密度、磁性、弹性、导电性、导热性、硬度、透明度等,下面主要运用了哪一性质。俗话说“没有金钢钻,莫揽瓷器活”,金刚钻的比瓷器大;电影中常有房屋倒塌将演员压在房子下的情景,这些道具房屋与所用材料的有关。【答案】硬度密度【解析】[1]金刚钻能够切割硬度很大的瓷器,说明它的硬度更大。[2]体积很大的房屋压在演员身上而不至于让演员受伤,故房屋不能太重,所选的材料必须密度小。14.小明用物质A和物质B做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实验中观察到:物质A从第10min开始有液态出现,到第25min刚好全部变成液态;物质B从开始加热就变软逐渐变稀。同时得到物质A和物质B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根据现象可判断:物质(选填“A”或“B”)为晶体。根据图像可判断:它的熔点是℃。【答案】A80【解析】[1][2]由图像可知,物质A在10min~25min内温度保持在80℃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熔点是80℃。物质B没有固定的熔点,是非晶体。15.如图所示,一束与平面镜成60°的光线射到平面镜上时,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角是度。若这束光线逐渐向法线靠拢直至与法线重合时,反射角变为度,此时光线的传播方向改变了度。【答案】300180【解析】[1]由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入射角可知,入射角为90°-60°=30°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反射角也是30°。[2]入射光线逐渐向法线靠拢直至与法线重合时,即入射光线与法线重合时,入射角变为0°,由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反射角也是0°。[3]由于入射光线反射后,反射光线向着与原来传播方向相反的方向射出,所以光线的传播方向改变了180°。16.有些俗语、谚语不但蕴含着深刻的人文哲理,还蕴含着一定的物理原理。如:“十月打了霜,来年粮满仓”,其中霜的形成是(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此过程中需要热量。【答案】凝华放出【解析】[1][2]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凝华放热。17.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由图像可知:(1)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是:(2)ρ甲ρ乙(选填“>”“<”或“=”)【答案】(1)物质质量和体积成正比(2)>【解析】(1)如图,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所以,物质质量和体积成正比。(2)如图,当体积一定时,甲的质量较大,根据可知,甲的密度较大,即ρ甲>ρ乙。18.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象(v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u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由图象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5.5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先变小再变大”、“先变大再变小”)。【答案】5cm变大【解析】[1]由图象可知u=v=2f=10cm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5cm。[2]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5.5cm的过程中,此过程中物距始终大于一倍焦距,由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19.如图所示,冰块中有一小石块,冰和石块的总质量是116g盛有水的圆柱形容器中,将冰块放入底面积为100cm2盛有水的圆柱形容器中,冰块完全沉入水中,这时容器中的水面上升了1.1cm,当冰块全部融化后容器又下降了0.1cm,冰块中所含的石块质量是g,石块的密度是kg/m3.(已知ρ冰=0.9×103kg/m3)【答案】262.6×103【解析】[1]设整个冰块的体积为V,其中冰的体积为V1,石块的体积为V2;冰和石块的总质量为m,其中冰的质量为m1,石块的质量为m2。冰块完全沉入水中,冰化成水后,根据得由题意可知,冰的体积减去熔化成水后的体积,所以即解得冰的体积:V1=100cm3。则冰的质量m1=ρ冰V1=0.3g/cm3×100cm3=90g则冰块中所含的石块质量m2=m﹣m1=116g﹣90g=26g[2]由题意可得,冰块和石块的总体积V=SΔh1=100cm2×1.1cm=110cm3则石块的体积V2=V﹣V1=110cm3﹣100cm3=10cm3所以石块的密度20.如图所示,是观察微小形变的装置,小聪将平面镜M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光源S发出一束激光射到M表面上,经反射后在标尺上形成光斑P,若在图中位置施加一个向下的力挤压桌面,则光斑P将向边移动,周围的同学并不能看光的传播路径,只能看到标尺上的光斑,这是因为激光照射到(选填“M”或“标尺”)表面时光发生了漫反射。【答案】右标尺【解析】[1]图示中的位置施加一个向下的力挤压桌面,平面镜M的左侧向上右侧向下倾,入射光线不变,则入射角变大,反射角也变大,光斑P将向右移动。[2]光线在光滑的平面镜上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在较粗糙的标尺上发生漫反射,所以能看到标尺上的光斑。21.按题目要求作图:(1)在图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虚像。(2)如图,一束光线从水中斜射到空气时发生折射,OB为折射光线,请大致作出入射光线和对应的反射光线。(3)如图所示,两条入射光线(或延长线)分别过凹透镜的光心O和焦点F,分别画出经过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4)如图,一条光线由空气射向水面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反射光线AB经凸透镜的“F”点射向凸透镜。请画出:①入射光线;②水中的折射光线;③光线AB经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答案】(1)(2)(3)(4) 【解析】(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与像到镜面距离相等、大小相同、平面镜成虚像且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分别作出物体A、B两点在平面镜中的像点A'、B',再用虚线连接起来标上箭头,如图所示:(2)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到水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OB是折射光线,在O点作法线,根据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作出大致的入射光线,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大致的反射光线,且分别位于法线两则,如图所示:(3)射向凹透镜的光线,其延长线过凹透镜的焦点,经凹透镜后变成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如图所示:(4)①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由此画出入射光线,如下图所示。②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由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由此画出折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③根据凸透镜成像中,物体在2f处成等大、倒立的实像画出经过透镜的折射光线,如下图所示。23.2023年12月18日晚,甘肃发生6.2级地震,西安有轻微震感。此次地震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各地的救援人员不分昼夜迅速赶往灾区。(1)地震产生的(选填“次声波”或“超声波”)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西安市民的手机收到了地震波即将抵达西安的通知,通过监测声波来预警,这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2)12月份正值冬季,夜晚救援车内外温差大,车(选填“内”或“外”)的水蒸气碰到较冷的车窗时,会(填一物态变化名称)形成水珠;(3)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中的人为了延长生命,必须尽可能地减少能量损失,当身体出汗时,应用布、纸等擦干身上的汗水,避免由于汗水(填一物态变化名称)(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而造成人体能量的损失;(4)地震前一些动物会接收到地震波并做出反应,而人却完全没有反应,请简述原因。()【答案】次声波信息内液化汽化吸收见解析【解析】(1)[1][2]地震时会伴随产生次声波,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西安市民的手机收到了地震波即将抵达西安的通知,通过监测声波来预警,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2)[3][4]夜晚救援车内外温差大,车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碰到较冷的车窗时,会液化成小水珠。(3)[5][6]当身体出汗时,应用布、纸等擦干身上的汗水,避免由于汗水汽化吸收热量,而造成人体能量的损失。(4)[7]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20000Hz,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故人耳听不到次声波,但是一些动物能感受到次声波,故地震前一些动物会接收到地震波并做出反应,而人却完全没有反应。24.小普同学用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模拟图2中的照相机来研究使用照相机成像的情况.图1实验装置中使用的是一只水凸透镜,利用注射器注水的方法可以连续改变水凸透镜的厚度D,从而改变凸透镜的焦距f。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所用发光体“字符”的高度H为3厘米,水凸透镜的焦距。序号水凸透镜的焦距物距像距像高物屏距离135.014.01.249.0230.015.01.545.0334.610.40.9445.0424.012.01.536.0542.07.00.549.0618.09.01.527.0(1)图2中的“感光元件”相当于图1中的。(2)根据序号1和2(或3和4、5和6)的数据,分析比较焦距f、物距u、像距v以及像高的变化情况,可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凸透镜的焦距不变时,。(3)根据序号1和5(或2和3)中焦距f、物距u、像距v及物屏距离L的数据可知:保持物屏距离(发光物到光屏的距离)L不变,通过注射器调节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这时要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移动水凸透镜的位置使物距u、像距v,光屏上的像高。(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图3所示是图2中照相机的镜头.拍照片时,转动“变焦环”相当于用注射器调节水凸透镜的焦距,可在之间连续改变镜头的焦距;前、后移动照相机的位置和转动“对焦环”使镜头向外伸出或向内缩进,相当于在光聚座上移动水凸透镜的位置调节物距和像距的大小.根据序号2、4和6的数据,若要使人在物屏距离L不同的情况下所成的像一样大,需要对照相机进行的相应操作是:。【答案】光屏成缩小的实像时,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越大变大变小变小照相机的位置向前移动,镜头向内缩进【解析】(1)[1]图2中的“感光元件”是用来承接像的,相当于图1中的光屏。(2)[2]根据表格中序号1和2的数据可知,此时焦距不变,像为缩小的实像,由表格数据可知,此时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越大。(3)[3][4][5]由表格中1和5(或2和3)可知,成缩小的实像时,保持物屏距离(发光物到光屏的距离)L不变,通过注射器调节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要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移动水凸透镜的位置使物距变大、像距变小,此时物体的像会变小。(4)[6]根据表格中序号2、4和6的数据可知,焦距变小,要使人成的像一样大,应减小物距,减小像距,因此应对照相机进行的操作是向前移动照相机的位置,并将照相机的镜头向内缩进。25.一个底面积为100cm2的薄壁柱形容器放在水平电子秤上,向容器中缓慢注入液体,停止注入液体时;容器中液体的深度为4cm,将均匀实心柱体缓慢放入液体中,放手后;整个过程,电子秤的示数与容器内液体深度的关系如图乙所示(部分数据没有标识)(1)请结合图像,容器自身质量为多少?(2)液体的密度;(3)停止注入液体时,容器的总质量;(4)该实心柱体的密度。【答案】(1)50g;(2)1g/cm3;(3)450g;(4)0.9g/cm3【解析】解:(1)由图可知,当液体高度为0时,容器自身的质量50g。(2)当液体的深度为2cm时,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m总=250g,则m液=m总-m容器=250g-50g=200g液体的体积V液=S容器h1=100cm2×2cm=200cm3再由密度公式可得液体的密度(3)当h2=4cm时,则液体的体积V′液=100cm2×4cm=400cm3则m′液=ρ液V′液=1g/cm3×400cm3=400g故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为m′总=m′液+m容器=400g+50g=450g(3)由图甲的电子秤示数可得柱体的质量为m柱=1260g-450g=810g设柱体的底面积为S柱,由图乙可知液体的最大深度h最大=10cm,又V′液不变,则有(S容器-S柱)×h最大=V′液所以所以V柱=S柱h柱=60cm2×(10cm+5cm)=900cm3由密度公式得柱体的密度为答:(1)容器自身质量为50g;(2)液体的密度为1g/cm3;(3)停止注入液体时,容器的总质量为450g;(4)该实心柱体的密度为0.9g/cm3。26.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入射角α0°15°30°45°60°反射角β0°15°30°45°60°折射角γ0°11°22.1°35.4°40.9°(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①光从空气中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和现象;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选填“增大”或“减小”),且折射角(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当光沿着原来的折射光线方向入射时,光会沿着之前的入射光线路径折射出去,说明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的。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2)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是否存在不足?答:(填“是”或“否”);请简要说明理由:。【答案】(1)反射折射增大小于可逆(2)是探究过程不完整,实验次数太少,还应该做其他多种透明介质之间的折射实验,这样得出的结论将更具有普遍性【解析】(1)①[1][2]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②[3][4]由表中数据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当入射角不断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故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5]当光沿着原来的折射光线方向入射时,光会沿着之前的入射光线路径折射出去,说明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2)[1][2]存在不足。评价:存在不足,探究过程不完整,实验次数太少,还应该做其他多种透明介质之间的折射实验,这样得出的结论将更具有普遍性。27.如图所示,甲图是小明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的情景,他们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时间/min012345678910水温/℃9091929394959697979797

(1)如图甲,安装此装置时应先安装(选填“A”或“B”),安装后他们继续实验,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现象如图乙中的(选填“C”或“D”)图;(2)根据表中记录数据在图丙中画出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3)由表中数据及图像可以得出在当时的条件下,水的沸点是℃;小红同学在同样环境中,用图丁装置进行实验,如果温度计准确,小红测量方法正确,测出水的沸点是99℃,与小明和其他组测出的沸点不同,原因可能是:;(4)由表中数据及图像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古人说道:“釜底抽薪(原意是把柴火从锅底抽掉),可以止沸”,这其中蕴含的物理道理是:;(5)给一定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戊中a图线所示(实线部分),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量减少,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

A.a B.b C.c D.d【答案】(1)BC(2)

(3)97给烧杯盖上了盖子(4)持续吸热,但温度不变沸腾的条件之一是持续吸热(5)C【解析】(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