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3.1百合花教案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1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3.1百合花教案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2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3.1百合花教案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3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3.1百合花教案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4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3.1百合花教案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6-百合花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经验,及创作背景。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百合花的象征意义。3.感受革命斗争年头,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理清小说思路,明确小说构思精致的特点。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体会细微环节描写和对比手法对塑造人物形象和支配情节的作用。审美鉴赏与创建:明确“百合花”的象征意义,理解小说人性美和人情美的主旨。文化传承与理解:感悟小说所表达的军民之间的深厚情意。教学重难点重点:1、分析人物形象及作用2、理解百合花的象征意义难点:探究小说的深刻意蕴课前打算指导学生完成预习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个跟女同志说话都会满脸是汗,衣服刮破却不愿让缝,枪筒里插菊花的小通讯员,是多么的害羞、羞怯、执拗又酷爱生活呀!可恰恰是这样一个年轻的生命为了救援群众放弃了自己的性命。同样淳朴和善的新媳妇一针一线地为已经牺牲的小通讯员缝着衣服,最终将自己唯一的嫁妆,那条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盖在了那平凡的拖毛竹的青年的脸上。何其伤感,作者又是怎样巧专心思,达到这一效果的呢?今日我们就学习这篇小说《百合花》。二、写作背景《百合花》是茹志鹃前期的代表作。她写这篇小说时,正是反右斗争后不久,她的家庭成员是这场扩大化运动的受害者。冷峻的现实生活使她“不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那时的同志关系”。她说:“斗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斗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特别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一刹那里,便能胆肝相照,生死与共。”所以,《百合花》是她“在匝匝忧虑之中,缅怀追念时得来的产物”。作者的写作动机是借对斗争年头圣洁的人际感情的回忆和赞美,来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感慨。作者介绍茹志鹃(1925年9月13日~1998年10月7日),浙江杭州人。曾用笔名阿如、初旭。祖籍浙江杭州。1925年9月诞生于上海。家庭贫困,幼年丧母失父,靠祖母做手工换钱过活。11岁以后才断断续续在一些教会学校、补习学校念书,初中毕业于浙江武康县武康中学。1943年随兄参与新四军,先在苏中公学读书,以后始终在部队文工团工作,担当过演员、组长、分队长、创作组组长等职。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从原南京军区转业到上海,在《文艺月报》做编辑。她是闻名导演王啸平的夫人,王安忆的母亲。【作品】《百合花》《静静的产院》《如愿》《阿舒》《三走严庄》等题目解说“百合花”代表纯净、优雅、名贵。文中既指新媳妇棉被上的百合花,又象征了解放军的崇高品质和纯净美妙的心灵,以及百姓爱惜解放军的真诚,示意了文章主题。题目精练奇妙,内涵丰富。五、层次结构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开端):从开头至“这都怪我了”。写通讯员送“我”去包扎所。其次部分(发展):从“我们到包所”至“现在,他至少要袒露一晚上的肩膀了”写通讯员向新媳妇借被的经过。第三部分(高潮):从“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至“两个干硬的馒头”。写通讯员为救担架员而牺牲。第四部分(结局):从“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至结尾。写新媳妇执意给通讯员盖被的情形。六、全文分析1、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现在虽放了晴,路上还是滑得很,两边地里的秋庄稼,却给雨水冲洗得青翠水绿,珠烁晶莹。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清鲜潮湿的香味。要不是敌人的冷炮在间歇地盲目地轰响着,我真以为我们是去赶集的呢!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分析:这段景物描写有色有味,呈现了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烘托了人物轻松开心的心情,表现了战士临危不惧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哎!说也怪,他背后似乎长了眼睛似的,倒自动在路边站下了,但脸还是朝着前面没看我一眼。”

通讯员这看似惊奇的举动写出了什么?分析:细腻地写出了他对护送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善解人意,对女同志的细心爱护,但害羞和忠厚,怯于和女同志在一起。

3、插叙“我”想象的小通讯员在家乡拖毛竹的情景,有什么作用?分析:这段插叙充溢诗情画意,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包含着“我”对家乡生活的酷爱,也增加了“我”对通讯员的亲切感。

4、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静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真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望见,什么也没听到,依旧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此处细微环节描写有什么作用?分析:这处细微环节描写表现了新媳妇对通讯员的崇敬、歉疚的心情。朴实的动作饱含深情。

5、小说是如何运用细微环节描写为情节支配和人物塑造服务的?分析:小说中主要的几处细微环节:①通讯员给“我”两个馒头。馒头这一细微环节,出现两次:第一次通讯员要回去时给“我”留下两个馒头,说是给“我”开饭,这是他对同志的关切、爱护;而其次次是当通讯员牺牲后,“我”无意中遇到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睹物思人,几小时前,通讯员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如今,物存人亡,怎不让人痛心疾首?②通讯员衣服上撕破的洞。通讯员被门钩撕破衣服这一细微环节描写,前后出现了四次,第一次是抱被子时因惊慌而挂破上衣;其次次是通讯员要给“我”开饭时“我”看到的;第三次是“我”望见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块布还挂在那里;最终一次是新媳妇缝那个破洞。通过这前后呼应的细微环节描写,一方面表现通讯员不顾个人安危,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名贵品质;另一方面表现新媳妇对通讯员的关切、痛惜。③新媳妇的百合花新被。它在文中出现过三次,不仅起到了刻画人物的作用,说明新媳妇对解放军的真挚情感,而且奇妙地点明小说的主题:我们的战士是高尚的,他得到人民的酷爱是当之无愧的。战士的高尚情操,人民对战士的赤诚感情,如同百合花那样纯净、美妙。总之,文中的这些细微环节描写不仅使作品在情节发展上前后呼应,波澜起伏,结构严谨,而且使人物特性显明,血肉丰满。七、中心思想小说通过护送、借被、救援、献身和献被等情节的描写,塑造了通讯员、新媳妇两个人物形象,讴歌了为了崇高的信念可以献出一切的人,赞美了严酷环境下年轻战士的革命精神和军民鱼水情。八、写作特点1.选材上擅长从小处着眼,以小见大,表现主题。2.对比手法富有诗意。如:通讯员牺牲后新媳妇、医生与“我”的看法之不同。3.擅长通过细微环节描写呈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九、补充资料抒情诗:以集中抒发诗人在生活中激发出来的思想感情为特征,主要通过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生活,因此不去具体叙述生活事务的过程,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不具体描写人物和景物。抒情诗的特点是侧重直抒胸臆,借景抒情。优秀的抒情诗则往往激荡着时代的旋律。抒情诗依据其内容的不同,分为颂歌、情歌、哀歌、挽歌、牧歌等。

十、总结全文小说撷取了革命斗争时期人民斗争生活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刻画了有着百合花一样纯净美妙高尚慊的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表现了纯净深厚的军民之情和战友之情,传达了高尚的人情美和人性美。布置作业说说你眼中的小通讯员的形象。并体会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课后训练①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连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凹凸不愿,夹了被子就走。②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枫一飘。我真懊悔没给他缝上再走。现在,至少他要袒露一晚上的肩膀了。③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望见了一张特别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④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静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真手都冰冷了。课文中多次描写通讯员肩头撕挂的布片分别说说每处的作用。答案及解析:(1)衣服被刮破,特别符合通讯员抱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