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诗两首第一课时基础巩固eq\a\vs4\al(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C)解析:A项,“撑”应读“chēng”;B项,“茫”应读“máng”;D项,“淀”应读“diàn”。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①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高________的诗歌作品的。②戴望舒把对“丁香姑娘”深厚的感情________在他的《雨巷》里,引起了读者的剧烈共鸣。③鉴赏诗歌时,要体会这些诗的章法、韵律及用词方面的特点,细致________诗的意象。A.品位灌注揣摩B.品位贯注揣测C.品尝灌注揣测D.品尝贯注揣摩解析:“品尝”,细致体会,玩味,一般作动词。“品位”,文艺作品所达到的水平,一般作名词。“灌注”,浇注,注入(心血)等。“贯注”,(精神、精力)集中。“揣摩”,反复思索推求。“揣测”,推想,揣测。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且表意明确的一项是(C)A.“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这是极具概括力的隽永的语言,匆忙一生的徐志摩,好像也预示在这谶语般的诗句里。B.诗歌作为一种文学样式,理应担当社会责任和文化精神,执着地追求真、善、美,不断地促人上进,引人思索,带给人更多的美感。C.目前,诗歌的命运空前引人关注,在一些忧心者看来,诗歌已经面临灭亡,诗人已经集体逃亡,必需挽救诗歌,挽救诗人。D.诗人一生信仰的心路历程是一个纷繁的文学世界,其中曲折的踪迹读者往往须要追随及终点方茅塞顿开。解析:A项,“匆忙一生的徐志摩”应为“徐志摩匆忙的一生”,语序不当。B项,“担当”与“文化精神”搭配不当。D项,“心路历程”和“文学世界”搭配不当;“其中曲折的踪迹”还没陈述完整,又另换为话题“读者”,中途易辙。4.下列填入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连接恰当的一项是(B)(1)我那时有的是闲暇,有的是自由,有的是肯定单纯的机会。说也惊奇,竟像是第一次,我分辨了________________。(2)一别两年多了,康桥,谁知我这思乡的隐忧?也不想别的,我只要那________________,独自斜倚在软草里,看第一个大星在天涯出现。①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②草的青,花的香,星月的光明,流水的殷勤③晚钟撼动黄昏,田野没遮拦④晚钟撼动的黄昏,没遮拦的田野A.①③ B.②④C.②③ D.①④解析:从语言的连贯以及对称性方面作答,还应考虑语句的并列性、结构的一样性。5.下列各句中,诗歌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B)A.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B.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C.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D.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解析:B项,应在“心头”后断开,而不是在“我的”之后。6.下列诗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A.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B.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C.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D.粪土当年万户侯解析:A项,拟人,“招摇”是拟人化的写法;B项,比方,将“潭水”比方为“天上虹”;C项,比方,将“金柳”比方为“新娘”;D项,比方,将“万户侯”比方为“粪土”。7.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C)A.《雨巷》这首诗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细雨蒙蒙中,“我”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心情和一丝微茫的希望,撑着油纸伞在悠长孤独的小巷中踽踽独行。B.《雨巷》中有两个特别美的意象,一是雨巷,二是丁香。雨巷这一形象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我们可以把它“虚化”为一条“追求之路”,怀着渺茫希望的“我”在雨巷里徘徊不前。C.《再别康桥》中诗人运用比方、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康桥那特有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自己那追梦般的思念之情。D.《再别康桥》中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静静别离时那富有特色的形象和想象中,形成了一种温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解析:《再别康桥》运用的修辞手法有比方、拟人、顶真和反复,没有借代。eq\a\vs4\al(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10题。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静静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缄默,缄默是今晚的康桥!静静的我走了,正如我静静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8.下列对本诗意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A.诗人在第一节中把学子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幻化成了“西天的云彩”这一漂亮的意象,再用三个“轻轻的”,把这感人至深的情思拉得绵许久远,让人不禁感到淡淡的怅然。B.其次、三、四、五节,诗人连续用了“河畔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榆阴下的一潭”“星辉”几个意象,来描写其在康河里泛舟寻梦的情景,流露出他对在康桥的那段美妙的人生经验的留恋之情。C.诗人在二、三、四、五节奔放高亢的情感,在第六节突然转为低沉,其选用了“别离的笙箫”、“缄默”的“夏虫”和“康桥”几个意象,颇有几分“欲语泪先流”的低沉、哀婉。D.“云彩”这一意象在诗歌结尾再次出现,象征了诗人在康桥的这一段人生经验,又映照出诗人自己追求“诗化人生”的信念。“不带走一片云彩”透露出诗人的无限伤感。解析:说“无限伤感”不当,应是一种淡淡的哀愁。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A.全诗以诗人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其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B.第一节,连用三个“轻轻的”,实写诗人只身静静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同时表露了难分难舍的离情,并且以稍微跳动的节奏,衬托出了诗人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了抒情的基调。C.其次节描写岸边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无限的眷恋和感伤、无望之情。D.诗的第三节写康河中的水草可爱的情态,而“甘心”二字又写出了诗人对康桥永久的恋情。解析:其次节没有表达感伤、无望之情。10.下列对诗句内容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C)A.第四节中“那榆阴下的一潭”指拜伦潭,那里榆荫蔽日,特别凉爽。此时的诗人浮想联翩,想到了过去在此读书的美妙情景。B.诗人把潭水比作天上被揉碎了的彩虹,与浮在潭面上的水藻相杂,沉淀在潭水的深处,幽幽的、醇醇的,如梦一般。C.第五节诗人面对美景又被勾起了美妙的回忆:当年自己曾“撑一支长篙”在河上泛舟,曾“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何等的开心!D.第六节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想到今晚要和康桥离别,心情低落下来。往日欢愉的康桥,今晚也缄默了,一切的一切都为诗人的离去而缄默了。“缄默是今晚的康桥”将诗人静思默想的心境推向了极致。解析:“撑一支长篙”“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是诗人的想象。eq\a\vs4\al(三、语言表达)11.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化景点或文学意象,经常会引发我们的情思。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做开头,仿按例句写一句话。要求:①体现景点或意象的特征;②句式一样;③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康桥边城雨巷蜀道例句:赤壁,你的雄奇伟岸,你的大气磅礴,你的壮美多姿,不正好激荡起我心中的豪情吗?答:示例:康桥,你的明净明丽,你的温婉灵动,你的安静神奇,不正好唤醒了我生命的觉悟吗?12.某中学将于9月26日举办诗歌朗诵会,请依据对下面诗歌内容、风格等方面的理解或评价,在三首诗词之间为主持人报幕各设计一段连接语。(每段不超过50字)徐志摩《再别康桥》连接语:(1)示例:让我们挥一挥手,告辞美丽、静谧的异国康桥,随诗人戴望舒去感受小巷深深、细雨霏霏的江南情调吧!戴望舒《雨巷》连接语:(2)示例:“康桥”“雨巷”牵动着诗人的情思,而祖国万里江山无限风光更是激荡着伟人毛泽东歌咏祖国雄姿伟象,矢志主宰沉浮的豪情!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实力。解答时连接语应紧扣三首诗的内容,并做到连接紧密、过渡自然。其次课时实力拓展eq\a\vs4\al(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从珠海景色最美的滨海道路——情侣路上向东远眺,全长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宛如蛟龙,蜿蜒腾越于________的海面上。这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桥梁工程,也是综合建设难度最大、最具挑战性的超级工程:在________的外海搭建运用寿命120年的钢铁巨桥,在海底40多米深处建立最长的沉管隧道,穿越30万吨级航道和白海豚爱护区……可以说,每一项挑战都________。“港珠澳大桥是一座________的科技大桥,在这些世界级挑战的背后,是一系列创新攻坚和科技支撑的强力驱动。”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表示。从上空俯瞰港珠澳大桥,巨龙在离岸20多公里处倏忽隐没,再在6公里外腾空而起,(),工作人员都亲切地称其为“贝壳岛”。贝壳岛不简洁。在外海“无中生有”造出两座面积10万平方米的小岛,且当年开工、当年成岛,创建了世界纪录。传统沉管隧道都是“浅埋”,但港珠澳大桥的沉管顶部荷载超过传统沉管5倍,假如依据国外阅历,采纳节段式管节(柔性),有可能存在接头抗力不足、接头漏水等风险。技术人员最终从理论上揭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机理和“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方案。这一方案与国外专家提出的“深埋浅做”方案相比,节约了工期。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A.一碧万顷风大浪急前所未有名副其实B.一望无际风大浪急前所未有名副其实C.一碧万顷惊涛骇浪空前绝后名副其实D.一望无际惊涛骇浪空前绝后名副其实解析:一望无际:一眼看不到边,形容宽阔。一碧万顷:形容青绿无际。文中用来形容海面,用“一碧万顷”恰当。风大浪急:风浪很大。惊涛骇浪:猛烈而使人胆怯 的波涛,比方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文中指外海海面的状况,用“风大浪急”恰当。前所未有: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空前绝后:从前没有过,以后也不会有,多用来形容某种成就或盛况,带有夸张赞美的意味。文中说的是港珠澳大桥建设中遇到的挑战,用“前所未有”恰当。名副其实:的确很好,不是空有虚名。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文中说港珠澳大桥是一座真正的科技大桥,用“名副其实”更恰当。故答案应为A项。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C)A.小岛像蚝贝一样连接两端B.两端的小岛连接在一起,状似蚝贝C.连接两端的小岛状似蚝贝D.两端的小岛像蚝贝一样连接起来解析:本题从上文来看,语段陈述的对象是“巨龙”,也就是港珠澳大桥,A、B、D三项的主语都是“小岛”,C项的主语是“巨龙”,也就是港珠澳大桥,所以从保持陈述对象一样性的角度来看,A、B、D三项与上文连接不紧密,应解除。故答案应为C项。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B)A.技术人员最终从理论上提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机理和“半刚性”沉管结构新的方案。B.技术人员最终从理论上揭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机理,创新提出“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方案。C.技术人员最终从理论上提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机理,创新揭示了“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方案。D.技术人员最终从理论上揭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机理和“半刚性”沉管结构新的方案。解析:本题画线句子中“揭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机理和‘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方案”搭配不当,“揭示了……新结构方案”谓语和宾语不搭配,可改为“揭示了深埋沉管结构体系受力及变形机理,创新提出‘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方案”,B项修改正确。A项,“提出了……受力及变形机理”搭配不当,应为“揭示了……受力及变形机理”;“沉管结构新的方案”语序不当,应为“沉管新结构方案”。C项,“提出了……受力及变形机理”“揭示了……方案”搭配不当,应为“揭示了……受力及变形机理”“提出了……方案”。D项,“揭示了……方案”搭配不当,应为“揭示了……机理,提出了……方案”;“沉管结构新的方案”语序不当,应为“沉管新结构方案”。故此题答案为B项。4.下面是某商店一段开业启事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语体与谦敬表达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新年快来了,值此新店乔迁之际,真诚邀请您到贵店购物,特惠赠鲜花一束,更多实惠活动,等着您的关注。答:①“快来了”改为“将至”;②“乔迁”改为“搬迁”;③“贵店”改为“我店”;④“惠赠”改为“敬赠”;⑤“等着”改为“期盼”。5.下面是闻名漫画家张乐平先生应丁锡满先生之邀以反贪、反腐为题材创作的漫画《猫哺鼠》,请模拟猫的口吻写一段反映猫的内心的话,要求至少采纳两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00字。答:示例:想当时,我圆睁着眼睛,抖擞着精神,屋梁上紧紧地追寻,靠着我一片赤心,看鼠辈敢横行?到如今,如今真说不清。怨与仇化成了烟云,只因他甜声蜜声,一次次要和我攀亲;只因他鱼腥虾腥,一回回来向我孝敬。eq\a\vs4\al(二、名篇名句默写)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白居易《观刈麦》中“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两句,描写了收割过程中妇女儿童都来送饭送水的情景,侧面描写出农夫繁忙辛苦。(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其声呜呜然”的洞箫声写出了“客”的伤感,用一句“客喜而笑”说明白“客”转悲为喜。(3)《诗经·氓》中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方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桑之落矣,其黄而陨。”eq\a\vs4\al(三、课外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水在滴苏沧桑①中午十一点半,徐师傅等人都吃饭去了。捞纸房像被突然摁进了安静的井底。②有两种水声,在空旷的安静里,缠绕回响。③第一种,滴答,滴答,滴答……不急不慢,不变的节奏和密度,这是榨纸声——徐师傅上午做的几百张湿纸抄在杉木仝板上,摞成一尺多高的湿纸垛,用千斤顶压上去,把水榨出来,在晒纸房里经过晒纸的工序,就成为一张真正的元书纸。④水顺着纸垛边缘滴下来,滴在铺在底下的竹帘上,快速汇合在竹帘的四角,滴落在青石板上,滴答,滴答,滴答……让人想起赤脚踏在青石板上的脚步,想起南方屋檐下慵懒的雨滴,想起小满季节前三天的山林,嫩竹拔节,万物萌动。雨滴在每一棵竹子的头上,被它们吮吸进身体,满山的嫩竹——元书纸的前世——的身体里,便流淌着雾岚的气息、草木的清香、覆盆子的酸甜、笋的青涩,流淌着砍竹的当当声、竹子顺着坡道滑到山脚的哗哗声、杀青的唰唰声、砍竹人的咳嗽声,以及路过的山民呼出的烟草味、他或她的汗味、饭菜的味道、家的味道、年的味道……一棵竹,裹着整个山林的日月精气,一张元书纸的胚胎,在滴答声中渐渐成形。⑤另一种水声,是流水声,细弱又清亮。它来自幽暗的捞纸房某个角落,水从一只装满纸浆的槽缸里溢出来,匍匐进地面。几近难以察觉的流水声,被无边的安静扩大了。水声泠泠,像由远及近的银铃声从云霄洒落大地。⑥这两种水声,在此地,已经回响了一千多年,或许更久远。冬去春来,世事更替,水声从未停息,变更的,是水声渐渐从繁密到稀疏。⑦此时,在村的另一头,作坊里年纪最大的捞纸师傅徐师傅,用手端起了饭碗。那双手已经在纸浆水里浸泡了四十五年,比白纸更白的手掌,已看不出掌纹和指纹,老茧连着老茧,有些地方已经开裂,又被纸浆水浸泡得更白。这双手,放进发酵捣烂的竹纸浆里,不细看根本辨别不出来。⑧这双手已经不痛了,但很怕冷。数九寒天时,一天十几个小时,在结冰的纸浆水里进进出出,冷到骨头里的冷。冷了,就往电饭煲热水里蘸一下,温煦一下再做。⑨痛的是肩膀、腰。一站十多个小时,一抬臂二十公斤,一天几百上千次。捞纸得用巧劲儿,抄得轻,纸太薄,抄得太重,纸又会嫌厚。每一张纸,重量误差不超过几克,要有手法、阅历和耐性、细心。⑩一缕阳光在吱呀一声里变更了形态,捞纸房的门被推开了,徐师傅回来了。刚才缠绕回响着的两种水声快速遁迹,代之以一些更清楚光明的声音——淅淅沥沥叮叮咚咚的滤水声、竹架子的咿呀声、一个老男人间或的咳嗽声。“摇头晃脑”的下午起先了。⑪“摇头晃脑”是每个上年纪的捞纸师傅的习惯。捞纸就是《天工开物》记载的“荡料入帘”。徐师傅手持纸帘浸入水浆,纸帘顺手腕晃动,使浆液匀开,渐渐向前倾斜,晃出多余的水浆,那层浆膜就是一张纸。随着倾斜、上提、放纸、揭帘这些动作的起承转合,他低头、转头至右边又转到左边,然后点头、抬头,一挥而就。纸帘提拉出水的最终一下,他的头点得很快,像在用劲,又像在对自己说“对,对,对”。⑫午后的捞纸房,淅淅沥沥叮叮咚咚的水声是唯一的声音。他喜爱安静,连收音机都不情愿听。⑬他并不关切纸是不是有生命,是不是有灵魂,他听不懂回来、传承、情怀这些字眼。他不知道那些纸去往何处,纸上会被写下或画下什么,哪怕是一个沉重的嘱托、一张生死状、一个孩子的幻想,或是一个罪人的忏悔……⑭“做生活,不管喜爱不喜爱做,总归要好好做。”这“生活”关系到他一天有多少收入,关系到他们平淡无奇却无比重要的日常,更关系到心里安与担心。⑮间或,他也会想,接替他操起这张竹帘的会是谁。他没有徒弟,年轻人都不学这个了。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