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03讲鉴赏诗歌表达技巧
(基础题和拔高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山中闻杜鹃3
洪炎
上中二月闻杜鹃,百草争芳已消歇。
绿阴初不待重风,啼鸟区区自流血。
北窗移灯欲三更,南上高林时一声。
言归汝亦无归处,何用多言伤我情。
【注】建炎三年十一月,金兵入侵洪州(今南昌),洪炎南下避居金溪。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照应标题,交待了“闻杜鹃”的地点和时间,而杜鹃的啼鸣声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B.前两联通过对杜鹃、百花、绿阴的描写,展现南国春意将尽的景象,寄寓诗人深沉的情思。
C.颈联属对工整,与晚唐徐涂“故山望断不知处,鹏鸿隔花时一声”两句所营造的意境不同。
I).全诗紧扣“山中闻杜鹃”展开,笔力集中,语言朴素自然,形象鲜明生动,情感真挚动人。
★15.诗歌尾联表达精妙,请作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①
陈与义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梅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②凝笑墙东。
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注]①此词是宋室南迁,作者在避金兵流寓湖湘逢端午感怀而作。②戎葵:即蜀葵,夏日开花,有向
阳特性。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体现了作者流落他乡时的感伤,所以他只能用高声吟咏楚辞来庆祝端午节。
B.作者用鲜艳的榴花和鲜红的舞裙对比,表现了对往FI歌舞宴会生活的怀念与向往。
C.作者借蜀葵向阳的特性,表达了他虽一身伤老但始终满环对祖国的热爱与忠贞之情。
D.最后三句写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喟以及凭吊屈原所体现出的怀旧心情、爱国情感。
★2.“万事一身伤老矣”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在
情感的抒发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鸳鹭
贾岛
求鱼未得食,沙岸往来行。
岛月独栖影,暮天寒迂声。
堕巢因木折,失侣遇弦惊。
频向烟霄望,吾知尔云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鹭莺捉不到鱼而在沙岸上徘徊,暗指诗人自身因科举考试屡遭失败的尴尬。
B.颈联通过写鸾莺巢穴被毁,痛失伴侣,写出鹭莺无家无亲、孤独寂寞的悲惨处境。
C.尾联写鹭鹭在云霄中频频向天凝望,借以抒发诗人受挫言绝不放弃希望的不屈精神。
D.全诗托物言志,隐喻了诗人怀才不遇、穷困潦倒之境遇,揭示出无法实现理想的悲剧。
★2.本诗颔联历来被人称赞,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唐多令-惜别
(宋)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纵笆蕉不雨也嘿飕。
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①。
垂柳不萦②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注】①淹留:停留。②萦:旋绕。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纵使天气凉爽,诗人却会因“有明月”而“怕登楼”,正是明月勾起了他的离愁别绪。
B.“花落烟水流”既写秋景,又喻年华,兼有二义之妙,也反映作者飘泊无归的处境。
C.“裙带”代指离去的伊人,诗人埋怨垂柳不去挽留,看似无理,实则情真意切。
D.全词紧扣“惜别”一题来展开,着笔精工巧致,节奏舒缓绵长,情感真挚动人。
★2.词中划线句历来为人称道,试从不同角度进行赏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两小题。
桃天
《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黄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暴菱久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出嫁。(f6n):果实硕大的样子。③藁(zhen)蕖:草木茂盛的
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轻娇媚。其中“桃之天天”,以丰富缤纷的象征意蕴开篇,扑面而来的
娇艳桃花,使诗歌产生一种强烈的色彩感。“灼灼其华”,简直可以说桃花已经明艳到了极致,达到刺目的程
度了。
B..“宜其室家”“宜其家室”“宜其家人”不仅巧妙地将“室家”变化为各种倒文和同义词,而且反复用“宜”字。
一个“宜,,字,揭示了新嫁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也写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给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鲜的血
液,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
C.第二章则是写婚后的美好生活。桃花开后,自然结果。诗人说桃子结得又肥又大,象征着祝福新娘早生
贵子,儿孙满堂。
D.D.第三章以桃叶的茂盛祝愿新娘家庭兴旺发达。以桃树枝头的硕果和桃树枝叶的茂密来象征新娘嫁妆之
多之盛,堪称最美的比喻,最好的颂词。
E.全诗三章,每章都先以桃起兴,继以花、果、叶兼作比喻,极有层次:由花开到结果,再由果落到叶盛;
所喻诗意也渐次变化,与桃花的生长相适应,自然浑成,融为一体。
★(2)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两小题。
扬卅慢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弃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
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
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开头就点出“名都"佳处”,反衬了下文今日扬州城的破败荒凉。
B.“犹厌言兵”的“厌”字,很恰当地写出了人们痛恨战争和伤乱之情。
C.“杜郎俊赏……难赋深情”几句直抒胸臆,抒发了自己抚今追昔的深沉感情。
D.本词下片善于化用杜牧的诗境入词,用虚拟的手法,使其波澜起伏,余味不尽。
(2)
★请从艺术手法上赏析“过春风十里,尽养麦青青”。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泊牛渚①
刘禹锡
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旦。
残霞忽变色,游雁有馀声。
成鼓音响绝,渔家灯火明。
无人能咏史②,独自月中行。
[注释]①牛渚,古渡口,即现在的采石矶。诗人调官途中经过此地。②咏史指的是东
晋时代出身贫寒的袁宏,因善咏史诗而被镇守牛渚的镇西将军谢尚提携发迹的故事。
★(1).简析第二联中景物描写的手法。
★(2).请从借典故抒情的角度,简析尾联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二月十九日携白酒纳鱼过詹使君食槐叶冷沟①
苏轼
枇杷已熟粲金珠,桑落初尝凝玉蛆⑦。
暂借垂蓬十分盏,一浇空腹五车书。
青浮卵碗槐芽饼③,红点冰盘麦叶鱼。
醉饱高眠其事业,此生有味在三余④。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D94)十月,苏轼被贬惠州。詹使君,指惠州知州詹范。②玉蛆,,浮在酒
面上的白色泡沫。亦以代酒。③槐芽饼,即槐叶冷淘,我国古代•种传统凉食。④三余,典出三国董遇言:
“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意在强调这些被人们忽略的闲暇时间可以用来读书。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既点明时节,又描述美食美酒,引出了下文苏轼与詹使君宴饮情景的描写。
B.颔联写诗人用荷叶杯盏,斟满美酒,痛饮一番,来浇空有满腹经纶的胸中块垒。
C.末句用“三余”之典,不写读书,而叙闲暇享乐,说明诗人意志消沉,不思进取。
D.律诗中间两联讲究对仗,本诗前三联皆对仗,体现格律严谨、语言整饬的特点。
★2.苏轼是著名的美食家,在本诗前三联中,他用了哪些手法来写美食美味?请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杂诗
(魏)曹丕
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
辗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彷径忽已久白露沾我裳。
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
天汉回西流三五正纵横。
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
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
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
向风长叹息断绝我小肠。
1.下列对这首古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游子羁旅古体诗,它以情景交融的典型笔法,表现了游子深切的思乡苦情。
B.前十二句为第一层,写景为土而兼叙事,营造清冷寂寥的氛围,为后面的抒情蓄势。
C.后六句为第二层,直接抒发游子思乡的感情,最后两句更给人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
D.本诗语言平易质朴,描写细腻,情景相生,感情深沉,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这首诗的写景很有特点,请简要赏析。
★★
★
・k提升•拔高试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和侯大夫秋原山观征人回①
杨巨源
两河②战芸万方清:原上军回汉旧营。
立马望云秋寒静,射雕临水晚天晴。
戍闲部伍分岐路,地远家乡寄旅旌。
圣代止戈资庙略暨诸侯不复更长征。
(注)①自玄宗后期重用宦官以来,藩镇割据愈演愈烈,严重威胁到大唐帝国的稳定。公元817年(元和
十二年),裴度被宪宗任用为宰相,三年内平定了藩镇割据,唐朝再次实现了统一。这首诗是观看平叛军
队1口1来时的唱和之作。②两河:唐安史之乱后,称河南、河北二道为两河。③庙略:皇室宗庙的功绩。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了“征人回”的背景,从“万方清”三字可见溢于言表的喜悦之情。
B.颈联说战争结束了,部队I可原驻地;麻旌寄回了家乡,和平已到来。
C.尾联诗人以喜悦的心情歌颂平藩战争的丰功伟绩,总括全诗,深化主题。
D.整首诗激越豪迈、雄浑悲凉,展现了征人的风采,给人雄健昂扬的感受。
2.颔联是怎样刻画征人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3-4题。
次韵王定国扬州见寄
黄庭坚
清洛思君昼夜流,北归何日片帆收?
未生白发犹堪酒,垂上青云即佐州!
飞雪堆盘脍鱼腹,明珠论斗女鸡头。
平生行乐亦不恶,岂有竹西歌吹愁?
①清洛:清清的洛水,洛水可通扬州。②鸡头:英实,俗称鸡头米,③竹西:亭名。在扬州城北西门外。
歌吹:音乐演奏。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诗:“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货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诗歌的标题推断,先是王定国从扬州寄诗给黄庭坚,黄步其韵而成此诗,原诗也是以“愁”韵作结的。
B.古人常以流水作比,表达悠悠不尽的情思,这首诗的首句就是如此,用想象之景喻对朋友的相思之情。
C.在三四句中,诗人对朋友现在的处境表示了关切。“犹”“却”二字,转接有力,意思陡下,含有无限
感慨。
D.五六句具体写王定国在扬州的生活,既是倒装句,又是比喻句,以引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充分联想。
4.尾联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梦李白(其二)
杜甫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樨恐失性。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咨!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突身后事。
(注)①天宝三年,李杜初会于洛阳,即成为深交。乾元元年,李白被流放夜郎;三年春至巫山遇赦。杜
甫只知李白流放,不知赦还。这首记梦诗是杜甫听到李白流放夜郎后,积思成梦而作。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浮云而思游子,是诗家常用的比兴手法,以云彩飘浮比喻游子漂泊。
B.诗人说三更半夜难以入眠,几次梦到李白,可见作者与李白情谊之深。
C.李白魂魄在将离开杜甫梦境时,诉说了江湖险恶之境和舟覆落水之忧。
D.诗人通过动作细节描写,刻曲r一个落魄失意的李白形象,其形可见。
6.请对“冠盖满京华……寂寞身后事”句主要运用的表达技巧进行赏析工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
雨后闻思归乐①二首(其一)
吴融
山禽连夜叫,兼雨未尝休。
尽道思归乐,应多离别愁。
我家方旅食,故国在沧洲。
闻此不能寐,青灯茄屋②幽。
注①思归乐:杜鹃的别名,俗谓杜鹃鸣声近似“不如归去”,故名。这里指杜鹃的鸣声。②花屋:茅屋。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通过对鸣叫的山禽、未休的小雨的描写,渲染了冷清的氛围,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B.颔联写听到杜鹃鸟声声“不如归去”的鸣叫后,引发了诗人思乡思家的愁绪工
C.本诗语言晓畅自然,少用或不用修饰词语,写来淡泊清疏,吐露了凄凉的韵致。
D.本诗将描写、记叙与议论相结合,写出了诗人远离故乡、旅食在外的深切感受。
8.尾联中的“青灯”与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西窗烛”相比,在手法运用、情感表达方面有何不同?
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70题。
文章
陆游
文章本大成,妙手偶得之。
粹然无疵瑕,岂复须人为?
君看古彝器①,巧拙两无施。
汉最近先秦,固已殊淳漓咒
胡部③何为者,豪竹杂哀丝。
后夔④不复作,千载诒与期?
(注)①彝器:古代青铜器中礼器的统称。②淳漓:淳厚与浇薄。③胡部:胡乐。④后夔:相传为舜的乐
官。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游认为,文章不应刻意去雕琢,好文章是技艺高超的人偶然间得到的。
B.诗人说古代那些无论精巧还是笨拙的青铜祭器,都是天成的,没有改变。
C.“豪竹”和“哀丝”都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分别喻指竹乐器和弦乐器。
D.诗中两个问句都是反问语气,这种语气既强调语意,乂能引发读者思考。
10.本诗的写作思路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1T2题。
述怀①
陆游
尺寸虽无补县官,此心炯炯实如丹。
羯胡未灭敢爱死?尊酒在前终鲜欢。
亚父抱忠捶玉斗,虞人守节待皮冠巴
纵言老病摧颓甚,壮气犹凭后代看。
[注]①此诗为诗人的晚年之作。②齐景公到沛地打猎,用弓作手式招呼管田猎的虞人前来。虞人站着没有
动,景公下令将他抓起来。虞人解释说:“从前的君主打猎时,都是用旃旗招呼大夫,用弓招呼士人,用
皮帽招呼虞人。因为我没有见您挥动皮帽,所以不敢贸然前来。”齐景公听他说得有道理,便释放了他。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直抒胸臆,说自己虽没补上一官半职,但是丹心如故。
B.颔联,诗人心系国家,说因“羯胡未灭”,虽然有美酒也难以畅饮。
C.尾联,诗人说自己因老病缠身难以施展怀抱,徒有壮怀,让后世笑话。
D.全诗笔力清壮顿挫,气势恢弘雄放,具有陆游抒情诗一贯的诗风。
12.颈联用了哪种艺术手法?请简析其表达的情感。
七、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3-14题。
(中吕)普天乐•江头秋行
赵善庆
稻梁肥,菜葭莠。黄添篱落,绿淡汀洲。木叶空,山容瘦。沙鸟翻风知潮候,望烟江万顷沉秋。半竿
落日,一声过雁,几处危楼①C
注:①危楼,高耸的阁楼。
13.下列对这首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两句写江边庄稼肥硕茂密,江渚上兼葭萧疏秀美,显现出秋景的生机与诗意。
B.三、四句中的''添”“淡”两字,生动展现出由夏入秋时大自然色彩的渐变过程。
C.“山容”之所以“瘦”,是因为深秋时节木落千山,山峰才显露出突兀嶙峋的轮廓。
D.整首曲写了作者江头秋行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的惊喜之情,句式整齐而又活泼。
14.《江头秋行》是写景名作,「二者是怎样描写景物的?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
八、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15T6题。
题阳关图二首
黄庭坚
(其一)
断肠声里无形影,画出无声亦断肠。
想得阳关更西路,北风低草见牛羊。
(其二)
人事好乖当语离,龙眼⑶貌出断肠诗。
渭城柳色关何事?白是离人作许悲。
[注]龙眠:指龙眠居士,是画家李公麟的号。《阳关图》是李公麟依据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而创作出的诗意图。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首两句重在传神,写出画意:龙眠居士的画,虽不能发出断肠之声,却能够使人肠断,
B.其二首句化用陶渊明的“人事好乖,便当语离”,阐明了离别是人生中诸多不顺利的一种。
C.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略有不同,王诗重在抒情,黄诗情与理并重,并且音调和谐,浩言平易。
D.这两首诗不仅吟出王维的诗情,而且用工笔手法以极为细腻的笔触展现出《阳关图》所描绘的画意。
16.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表情达意时运用的手法的异同。
九、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7T8题。
情诗-其五
张华
游目四野外,逍遥独延伫。
兰蕙缘清渠,繁华荫绿渚。
佳人不在兹,取此欲谁与。
巢居知风寒,穴处识阴雨。
不曾远别禹,安知慕侍侣。
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介绍地点和写作缘由,并为下句作铺垫,描写抒情主人公在空旷的野外四处游荡。
B.“逍遥”“独”“延伫”写抒情主人公从悠游自得到感受孤独、最终长久站立的过程。
C.“繁华”句承上句而来,继续描写兰蕙,但这一句侧重写兰蕙之生机盎然。
D.“佳人”两句写出了抒情主人公内心的惆怅,这类似于《涉江采芙蓉》中的“采之欲遗谁”。
18.这首诗的最后四句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第03讲鉴赏诗歌表达技巧
(基础题和拔高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山中闻杜鸨【注】
洪炎
山中二月闻杜鹃,百草争芳已消歇。
绿阴初不待重风,啼鸟区区自流血。
北窗移灯欲三更,南山高林时一声。
言归汝亦无归处,何用多言伤我情。
【注】建炎三年十一月,金兵入侵洪州(今南昌),洪炎南下避居金溪。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照应标题,交待了“闻杜鹃”的地点和时间,而杜鹃的啼鸣声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B.前两联通过对杜鹃、百花、绿阴的描写,展现南国春意将尽的景象,寄寓诗人深沉的情思。
C.颈联属对工整,与晚唐徐涂“故山望断不知处,弟驮身隔花时一声”两句所营造的意境不同。
D.全诗紧扣“山中闻杜鹃”展开,笔力集中,语言朴素自然,形象鲜明生动,情感真挚动人.
★15.诗歌尾联表达精妙,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
14.C
15.①前一句运用拟人手法,将杜鹃人格化,写出杜鹃流落异乡而不得归的悲伤,寄寓了作者的同情。②后
一句综合运用拟人和反问的手法,借诗人对杜鹃的“埋怨”,写出了诗人有家不能归的悲痛。③两句诗由
物及己,将杜鹃的悲啼与诗人的思乡融为一体,物我两伤,感情更为深沉。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C.“意境不同”错。都通过杜鹃的啼叫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可见颈联与晚唐徐涂
“故山望断不知处,鹏鸿隔花时一声”的意境相同。
故选Co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尾联“言归汝亦无归处,何用多言伤我情”,诗句大意是,如今金兵南侵楚,归路阻塞,杜鹃声声催归,
它自己又何处归去呢(民间传说杜鹃产自西蜀),又何必多言使我徒然伤感。上句“言归汝亦无归处”中
称杜鹃为“汝”是拟人手法,此句仿佛作者正在与杜鹃对话,杜鹃鸟的啼叫仿佛在催人归去,然而作者认
为,你催别人归去,你自己的家又在哪里呢?表达了对杜鹃流落异乡而不得归的同情;
而下句“何用多言伤我情”,“多言”仍是把杜鹃拟人化,认为它的啼叫是多嘴多舌;同时此句语气上又
是反向,因为杜鹃的啼叫触动了信者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借对杜鹃的“埋怨”写出了诗人有家不能归的
悲痛:
一般诗人都是由物及己,而此句进一层写出了由己及物,因为自己内心对故乡的伤痛,让他不忍听杜鹃的
啼叫,进而设想杜鹃也和自己一样流落异乡不得归家,这样的物己两伤,使得感情更为深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①
陈与义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②凝笑墙东。
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L注」①此词是宋军南迁,作者在避金兵流寓湖湘逢端午感怀而作。②戎葵:即蜀葵,星日开花,有向阳特
性。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体现了作者流落他乡时的感伤,所以他只能用高声吟咏楚辞来庆祝端午节。
B.作者用鲜艳的榴花和鲜红的舞裙对比,表现了对往日歌舞宴会生活的怀念与向往。
C.作者借蜀葵向阳的特性,表达了他虽一身伤老但始终满怀对祖国的热爱与忠贞之情。
D.最后三句写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喟以及凭吊屈原所体现出的怀旧心情、爱国情感。
★2.“万事一身伤老矣”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在情感
的抒发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
1.A
2.①“万事一身伤老矣”一句,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抒发对自己年华老去的悲叹和报国无门的愤
懑。
②辛弃疾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典故抒情,表达了自己不服老、愿为国效力的情感,
以及对奸佞误国的忧虑和痛恨。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词内容,评价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
A.“庆祝端午节”错误,“酬”指“对付、打发",这里有度过之意。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体会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
“万事一身伤老矣”意思是:万事在如今,只是空有一身老病在。这一声长叹,包涵了作者对家国离
乱、个人身世的多少感慨之情!人老了,一切欢娱都已成往事。“老矣”包含着年华老去的悲叹、报国无
门的愤懑之情,运用了直接抒情的手法。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意思是: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作者以廉颇自比,
这个典故用得很贴切,内蕴非常丰富,一是表白决心,自己和廉颇当年服事赵国一样,对朝廷忠心耿耿,
只要起用,当仁不让,奋勇争先,随时奔赴疆场,抗金杀敌。二是显示能力,自己虽然年老,但仍然和当
年廉颇一样,老当益壮,勇武不减当年,可以充任北伐主帅:三是抒写忧虑。廉颇曾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
可为奸人所害,落得离乡背井,虽愿为国效劳,却是报国无门,词人以廉颇自况,忧心自己有可能重蹈覆
辙,朝廷弃而不用,用而不信,才能无法施展,壮志不能实现。由此可见,辛词以廉颇之典故,表示自己
不服老,有为国效力的愿望和能力,以及对奸佞惑君误国的忧虑和痛恨。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鹭鹭
贾岛
求鱼未得食,沙岸往来行。
岛月独栖影,暮大寒迂声。
堕巢因木折,失侣遇弦惊。
频向烟霄望,吾知尔云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鹭鹭捉不到鱼而在沙岸上徘徊,暗指诗人自身因科举考试屡遭失败的尴尬。
B.颈联通过写鹭鹭巢穴被毁,痛失伴侣,写出鹭莺无家无亲、孤独寂寞的悲惨处境。
C.尾联写鹭管在云霄中频频向天凝望,借以抒发诗人受挫后绝不放弃希望的不屈精神。
D.全诗托物言志,隐喻了诗人怀才不遇、穷困潦倒之境遇,揭示出无法实现理想的悲剧。
★2.本诗颔联历来被人称赞,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1.C
2.①颔联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②描写鹭鹭在岛上独自栖息,只有自己孤独的影子相伴,傍晚时分,
天气寒冷,只听得到冷风吹过的声音,③营造出寂寞凄凉的氛围,从而借鹭鸳没有同伴的孤独,暗示自己
孤立无援的生活现状。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C.“借以抒发诗人受挫后绝不放弃希望的不屈精神”错误。尾联写诗人无路可走,进退维谷。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颔联运用视听结合的于•法,“岛月独栖影”为视觉,描写鹭焦在岛上独自栖息,只有自己孤独的影子
相伴;“暮天寒过声”是听觉,描写傍晚时分,天气寒冷,只旷得到冷风吹过的声音。
写鹭鹭独自栖息,傍晚寒气逼人,营造出寂寞凄凉的氛围;通过写出鹭鹭的苍凉之感,暗示自己孤立
无援的生活现状,表示自己的孤寂烦闷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唐多令•惜别
(宋)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①。
垂柳不萦②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注】①淹留:停留。②萦:旋绕。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纵使天气凉爽,诗人却会因“有明月”而“怕登楼”,正是明月勾起了他的离愁别绪。
B.“花落烟水流”既写秋景,又喻年华,兼有二义之妙,也反映作者飘泊无归的处境。
C.“裙带”代指离去的伊人,诗人埋怨垂柳不去挽留,看似无理,实则情真意切。
D.全词紧扣“惜别”一题来展开,着笔精工巧致,节奏舒缓绵长,情感真挚动人。
★2.词中划线句历来为人称道,试从不同角度进行赏析。
【答案】
1.I)
2.①内容上,点明了时节(秋),人物身份(离人),人物心境(愁),语句简短却含义丰富。
②手法上,采用设问,在一问一答中表明诗人因秋而生愁;又化用字谜(或拆字法),把愁拆成“心
上秋”,新颖别致却不显突兀。
③情感上,诗句以“愁”奠定全文感情基调,抒发了飘泊弼旅的离思之苦。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的能力。
1).“着笔精工巧致,节奏舒缓绵长”错误,这首词不用典故,不事雕琢,着笔简洁;上阕写羁旅秋思,
卜.阕写怀念远人,发语恰到好处,节奏明快。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诗句意思是,怎样合成一个“愁”,是离别之人的心上加个秋。
内容上,“秋”字点明了时节是秋天,“离人”表明人物身份,“愁”点明人物的心境,前二句先点
“愁”字,语带双关。从词情看,这是说造成这些愁情的,是离人悲秋的缘故,秋思是平常的,说离人秋
思方可称愁,语句简短却含义丰富。
手法上,两句一问一答,采用设问,开篇即出以唱叹,表明诗人因秋而生愁;从字面看,又化用字谜,
“愁”字是由“秋心”二字拼合而成,所以此二字又近于字谜游戏,新颖别致却不显突兀,命意有出奇制
胜之处。
情感上,“心上秋”三字,表明心灵上的悲凉与秋深之时的冷落相感应,才令人更为愁苦;而“离人”
更是满怀的羁旅漂泊思乡之苦。诗句以“愁”奠定全文感情基调,抒发了飘泊羁旅的离思之苦。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两小题。
桃天
《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簧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奏秦曳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出嫁。②贯(f6n):果实硕大的样子。③秦(zh6n)菱:草木茂盛的
样子。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F.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轻娇媚。其中“桃之夭夭”,以丰富缤纷的象征意蕴开篇,扑面而来的
娇艳桃花,使诗歌产生一种强烈的色彩感。“灼灼其华”,简直可■以说桃花已经明艳到了极致,达到刺目的程
度了。
G..“宜其室家”“宜其家室”“宜其家人”不仅巧妙地将嚏家”变化为各种倒文和同义词,而且反复用“宜”字。
•个“宜”字,揭示了新嫁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也写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给新建的家庭注人新鲜的血
液,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
H.第二章则是写婚后的美好生活。桃花开后,自然结果。诗人说桃子结得又肥又大,象征着祝福新娘早生
贵子,儿孙满堂。
I.D.第三章以桃叶的茂盛祝愿新娘家庭兴旺发达。以桃树枝头的硕果和桃树枝叶的茂密来象任新娘嫁妆之
多之盛,堪称最美的比喻,最好的颂词。
J.全诗三章,每章都先以桃起兴,继以花、果、叶兼作比喻,极有层次:由花开到结果,再由果落到叶盛;
所喻诗意也渐次变化,与桃花的生长相适应,自然浑成,融为一体。
★(2)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1)CD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C项,“第二章则是写婚后的美好生活”错误,这一章是表示对婚后生活的
祝愿。D项,“桃树枝头的硕果和桃树枝叶的茂密”象征的是新嫁娘婚后生活的美满幸福。
⑵比兴。以桃设比,以嫩红的桃花、硕大的桃子、茂盛的桃叶匕喻新娘的美丽容貌、多子多福、家族兴盛,
联想巧妙,形象生动;以“桃之天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引出下文,热烈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
福。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而且增强了诗歌的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由注释可知,这是一首女子出嫁时人们为其祝福的诗歌。全诗
以桃设喻,以桃的花、实、叶来匕喻新娘的容貌、后代、家族,这是比的手法。三章均以“桃之夭夭”起兴,
引出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这是兴的手法。答题时,要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手法的运用及其艺术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两小题。
扬卅慢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养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
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
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E.本词开头就点出“名都”“佳处”,反衬了下文今日扬州城的破败荒凉。
F.“犹厌言兵”的“厌”字,很恰当地写出了人们痛恨战争和伤乱之情。
G.“杜郎俊赏……难赋深情”几句直抒胸臆,抒发了自己抚今追昔的深沉感情。
H.本词下片善于化用杜牧的诗境入词,用虚拟的手法,使其波澜起伏,余味不尽。
(3)★请从艺术手法上赏析“过春风十里,尽养麦青青”。
【答案】(I)C
【解析】“直抒胸臆''错,词人是借助杜牧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抚今追昔的深沉感情。属于间接委婉达意。
(2)①用典:“过春风十里”化用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春风十里扬州路”,表现昔日的繁华。②虚实结合:“过
春风十里”象征昔日的繁华,此处为虚写。“葬麦青青”为实写今日的萧条冷落。③对比:上下两句今昔对照
鲜明,突出了今日扬州荒凉不堪的景象。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艺术手法分析。“过春风十里,尽并麦青青''意思是当年垂柳夹道、春风弥漫的十里街衢,如今
却是一片自生的芹菜和野麦,青色无限。这又衬托出,这里的居民大都在战乱中死亡或逃散,几乎看不到
人们活动的迹象。“过春风十里”是化用杜牧的诗句“春风十里扬州路”,上下句今昔对比,以前的扬州繁华热
闹,而如今只有一些野生的葬菜和野麦,一片荒凉。回忆以前的扬州是虚写,“养麦青青''是词人眼前之景,
是实写。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泊牛渚①
刘禹锡
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
残霞忽变色,游雁有馀声。
戍鼓音响绝,渔家灯火明。
无人能咏史②,独自月中行。
[注释]①牛渚,古渡口,即现在的采石矶。诗人调官途中经过此地。②咏史指的是东
晋时代出身贫寒的袁宏,因善咏史诗而被镇守牛渚的镇西将军谢尚提携发迹的故事。
★(1).简析第二联中景物描写的手法。
★(2).请从借典故抒情的角度,简析尾联的思想感情。
【答案】⑴
颔联采用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了残霞变色、远雁哀鸣的景色,渲染了一种寂寥、凄清的伤
感情调。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残霞色是视觉,游雁声是听觉,视听结合;残霞是静景,游雁是动静,动
静结合。另外要回答出本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景象,渲染了什么样的情感。
(2)
该联表面上是说当世没有人能咏史,因而不必希望遇到谢尚,实则借袁宏因咏史而得谢尚提携的故事,抒
发自身虽有才华却无人赏识的伤感,含蓄批判了排斥贤才的社会现实。
【解析】
本题考杳鉴赏诗歌情感。诗人的思绪,由眼前的牛渚秋夜景色联想到往古,又由往古回到现实,情不自禁
地发出“无人能咏史,独自月中行”的感慨。尽管自己也象当年的袁宏那样,富于文学才华,而象谢尚那样的
人物却不可复遇了。“独自”回应“无人”,寓含着世无知音的深沉感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二月十九日携白酒婚鱼过詹便君食槐叶冷淘①
苏轼
枇杷已熟桀金珠,桑落初尝凝玉蛆②。
暂借垂建十分盏,一浇空腹五车书。
青浮卵碗槐芽饼③,红点冰盘雷叶鱼。
醉饱高眠其事业,此生有味在三余④。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D94)十月,苏轼被贬惠州。詹使君,指惠州知州詹范。②玉蛆,浮在酒
面上的白色泡沫。亦以代酒。③槐芽饼,即槐叶冷淘,我国古代一种传统凉食。④三余,典出三国堇遇言:
“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意在强调这些被人们忽略的闲暇时间可以用来读书。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常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既点明时节,又描述美食美酒,引出J'下文苏轼与詹使君宴饮情景的描写。
B.颔联写诗人用荷叶杯盏,肉满美酒,痛饮一番,来浇空有满腹经纶的胸中块垒。
C.末句用“三余”之典,不写读书,而叙闲暇享乐,说明诗人意志消沉,不思进取。
D.律诗中间两联讲究对仗,本诗前三联皆对仗,体现格律严谨、语言整饬的特点。
★2.苏轼是著名的美食家,在本诗前三联中,他用了哪些手法来写美食美味?请简要赏析。
【答案】1.C
2.(1)对比。首联中金黄色的枇杷与白玉色的美酒,颈联巾青绿色的槐芽饼与绯红的蕾叶鱼,色彩对
比鲜明,让人垂涎欲滴。
(2)衬托。用垂莲盏、圆卵碗、大冰盘等器具盛放美泗佳肴,美器衬美食,更显美食色味俱佳,令人
口齿生津。
(3)比喻。首句把枇杷比作金珠,写出了枇杷的色泽诱人。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意志消沉,不思进取”分析错误,此句表现了诗人被贬之后的复杂心情,既有旷达洒脱,又有落寞失
意。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折能力。
在本诗中,作者运用了多种手法来描写美食。
第一,本诗的首联“枇杷已熟粲金珠,桑落初尝潮玉蛆”,写枇杷已熟,金灿灿圆润如珠;启封一坛桑
落酒,酒沫洁白盈盈。此联中将金黄色的枇杷与白玉色的美酒逆行对比,在对比中体现出颜色的反差;而
颈联“青浮卵碗槐芽饼,红点冰盘装叶的“中青绿色的槐芽饼与绯红的蕾叶的同样运用颜色的对比,通过鲜明
的色彩对比,突出食物的美好,,让人垂涎欲滴。
其次,作者运用衬托的手法,通过描写盛放食物器具的精美来衬托食物的美好,颈联“青浮卵碗槐芽饼,
红点冰盘蕾叶鱼”中,卵碗,圆卵形的碗。冰盘,大凭盘,光洁如冰。槐芽饼盛在圆碗里,一抹青色浮现;
蕾叶鱼片排在白瓷盘中,点点绯红。盛放食物的器具衬托了食物,更显美食色味俱佳,令人口齿生津。
最后,作者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首句中“枇杷已熟葵金珠”,此处将枇杷比喻为金珠,生动地描
写出了枇杷色泽诱人,从中可以联想到枇杷已经熟透,吃起来一定甘甜异常。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杂诗
(魏)曹丕
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
辗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彷径忽已久白露沾我裳。
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
天汉回西流三五正纵横。
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
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
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
向风长叹息断绝我小肠。
1.下列对这首古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游子羁旅古体诗,它以情景交融的典型笔法,表现了游子深切的思乡苦情。
B.前十二句为第一层,写景为土而兼叙事,营造清冷寂寥的氛围,为后面的抒情蓄势。
C.后六句为第二层,直接抒发游子思乡的感情,最后两句更给人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
D.本诗语言平易质朴,描写细腻,情景相生,感情深沉,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这首诗的写景很有特点,请简要赏析。
【答案】1.C
2.①运用叠词突出特点。“漫漫”“烈烈”等叠词的使用,突出了秋夜的漫长和北风的寒凉,强化了诗人的
情感。
②调动多种感官写景。“秋夜长”“北风凉”将心理感觉与触觉相结合,写出北方秋夜深沉、萧瑟、凄清的
特点;“天汉回”“草虫鸣”“雁南翔”视听结合,写出秋夜的寂寥与空阔。
③俯仰结合立体描绘。诗人仰观明月银河,俯察清波白露,立体描写出了秋夜的天地景观,营造了清
冷寂静的意境。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最后两句更给人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有误。诗人因还乡无望,只有向风长叹,肝肠断绝了,这个结
尾直抒胸臆,余情袅袅,令人回味,但不能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运用叠词“漫漫烈烈”,思心愁绪满怀的人最不耐长夜的煎熬,而飒飒秋
风自又分外增一层凄凉之感。叠词的使用,突出了秋夜的漫长和北风的寒凉,强化了诗人的愁绪。
“秋夜长”写诗人的心理感觉,“北风凉”写诗人的触觉,“天汉回”“雁南翔”写诗人的视觉,“草虫鸣”写诗
人的听觉,诗人调动多种感官写景,写出北方秋夜深沉、萧瑟、凄清、寂寥与空阔的特点。
“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i“俯”•“仰”,俯仰结合,富有立体感,诗人低头游目,只有清澄的池水
在月色下滚动鳞鳞的波光;仰头纵观,也无非明月当头,夜色深沉,银河已向西倾颓,寥廓的夜空上镶嵌
一天星斗;主人公那一种百无聊赖、寂寞孤独之感,直从字里行间泛溢出来。
★★
★
一.理北二拔高试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和侯大夫秋原山观征人回①
杨巨源
两河②战罢万方清:原上军回汉旧营。
立马望云秋塞静,射雕临水晚天晴。
戍闲部伍分岐路,地远家乡寄旅旌。
圣代止戈资庙略③,诸侯不复更长征。
(注)①自玄宗后期重用宦官以来,藩镇割据愈演愈烈,严重威胁到大唐帝国的稳定。公元817年(元和
十二年),裴度被宪宗任用为宰相,三年内平定了藩镇割据,唐朝再次实现了统一。这首诗是观看平叛军
队回来时的唱和之作。②两河:唐安史之乱后,称河南、河北二道为两河。③庙略:皇室宗庙的功绩。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了“征人回”的背景,从“万方清”三字可见溢于言表的喜悦之情。
B.颈联说战争结束了,部队同原驻地:箍旌寄回了家乡.和平已到来△
C.尾联诗人以喜悦的心情歌颂平藩战争的丰功伟绩,总括全诗,深化主题。
D.整首诗激越豪迈、雄浑悲凉,展现了征人的风采,给人雄健昂扬的感受。
2.颔联是怎样刻画征人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1.D
2.①通过“立马”“望云”“射雕”等细节刻画(动作描写),凸显了征人矫健的身姿与昂扬的气概。②
以宁静的“秋塞”、傍晚晴丽的天空、秋水等美的意象,衬托征人美的形象。③以点带面。通过个体征人
形象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流管理优化作业实践
- 2025年度消防楼梯智能监控与管理平台建设合同3篇
- 2024环境保护战略合作协议3篇
-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与战略研究报告
- 2024年砂石料资源整合与开发合作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业设备按揭服务协议3篇
- 2025版酒店客房用品定制化生产及采购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版技术部门技术服务协作协议样式版B版
- 课程设计压包机
- 2025版广州租赁房屋合同解除流程合同范例9篇
- 消防水系统综合调试方案
- 《秦统一中国》教学反思
- 国家开放大学《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 经鼻肠梗阻导管护理课件
- 职业暴露处理方法与报告流程图
- 目标、计划与行动课件
- 动态变形模量Evd试验记录
- 年产90000吨聚丁二烯工厂聚合工段的物料衡算
- 五年级省情礼仪心理健康综合知识教案
- 2020-2021学年浙江省温州市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附答案详解)
- 蔬菜籽种采购清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