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乡土中国》作者名片费孝通(1910—2005),江苏吴江(今苏州吴江区)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费孝通长期从事社会学、社会人类学研究,写下了数百万字的著作。他先后对中国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进行实地调查,提出既符合当地实际,又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发展思路与具体策略。同时,开始进行一生学术工作的总结,提出并阐述了“文化自觉”的重大命题,并出版有《行行重行行》《乡土中国》《学术自述与反思》《从实求知录》等著作。文学价值《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写的一部研究中国乡村社会特点的学术著作。作者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的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全面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全书主要探讨了差序格局、男女有别、家族、血缘和地缘等,是学界公认的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研究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前校长说:“《乡土中国》是讲述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治理结构的代表作,为了解中国社会文化的基本特性提供了重要参考。”整体把握《乡土中国》包括14篇文章:《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系维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血缘和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1.《乡土本色》该章大抵是全书的总论。“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在这一章中,费孝通将中国社会的基层定义为“乡土性”,这“乡土性”带有三方面特点:其一,乡下人离不了泥土。乡下人以种地为最普通的谋生方法,因而也最明白泥土的可贵。其二,不流动性。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黏着在土地上的”,并不是说中国乡村人口是固定的,而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来说是不流动的,安土重迁,各自保持着孤立和隔膜。其三,熟人社会。乡土社会的这种人口流动性缓慢的特点使乡土社会的生活富于“地方性”特点,聚村而居,终老是乡。所以,乡土社会是熟人之间的社会,这才有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这一章描述了中国社会的基础,同时也是全书的基础。2.《文字下乡》在乡土社会里不用文字,绝不能说是愚的表现。文字对于乡下人来说没有那么重要,他们不识字是知识问题,不是智力问题。乡土社会是个面对面的社会,有话可以当面说明白,不必求助于文字;而且文字传达的情意是不完全的,有其限制性。所以乡人不识字并非出于“愚”,而是由于乡土社会的本质。3.《再论文字下乡》文字产生于人和人传情达意的过程中受到了空间和时间的阻隔的情境里。空间阻隔很好理解;所谓时间上的阻隔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个人的今昔之隔,一方面是社会的世代之隔。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而维持着的社会共同经验。每个人的“当前”,不但包括他个人“过去”的投影,而且是整个民族的“过去”的投影。在乡土社会中,当一个人遇到生活上的问题时,他必然能在一个比他年长的人那里问到解决这问题的有效方法,因为大家在同一环境里,走同一道路,哪里用得着文字?时间没有阻隔,全部文化可以在亲子之间传授无缺。只有在中国社会乡土性的基层发生变化之后,文字才能下乡。4.《差序格局》外国的团体界限非常明显,而中国的团体界限模糊。“家庭”一词的成员都是不确定的。外国的格局像一捆捆的柴,我们的格局像把石头丢到水里激起的波纹。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地缘关系也是如此。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所谓“人伦”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在差序格局里,“公”和“私”是相对而言的,站在任何一圈里,向内看也可以说是公的。5.《系维着私人的道德》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是由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这网络的每一个结附着一种道德要素,因之,传统的道德里不另找出一个笼统性的道德观念来,所有的价值标准也不能超脱于差序的人伦而存在了。中国的道德和法律,都因之得看所施的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6.《家族》在中国,家扩大的路线是单系的,就是只包括父系这一方面。在西洋家庭中,夫妇是主轴,而在中国,家的主轴是在父子之间,在婆媳之间,是纵的,不是横的。夫妇成了配轴。在乡土社会中,同性别同年龄的人待在一起,这是在这种社会圜局中养成的性格。7.《男女有别》乡土社会中阻碍着共同生活的人充分了解的却是个人生理上的差别。这差别倒并不是起于有着悬殊的遗传特质,这在世代互婚的小社区里并不会太显著的。永远划分着人们生理差别的是男女两性。正因为还没有人能亲身体会过两性的差别,我们对于这差别的认识,总是间接的;所能说的差别多少只限于表面的。在实际生活中,谁都会感觉到异性的隔膜,但是差别的内容却永远是个猜想,无法领会。8.《礼治秩序》
“人治”与“法治”对称的说法并不很清楚,因为法律靠权力来支持,靠人来执行,法治其实是“人依法而治”。可以说乡土社会是个“无法”的社会,但是“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而礼治并不是指文质彬彬,礼并不带有“文明”,或是“慈善”,或是“见了人点个头”、不穷凶极恶的意思。礼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譬如在印度有些地方,丈夫死了,妻子要陪葬,也是礼。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9.《无讼》在乡土社会,规矩从传统而来,是约定俗成的,懂得规矩是广泛的默认的道德,有“讼”则为教化不好,是为耻。而现代社会,变化万千,责任切分,社会角色分配更为复杂,各种法律不能为所有人理解懂得,律师是个体权益的保障。礼治秩序就像足球裁判员,球员都应懂得规则,裁判员在出现冲突时给以裁决。在中国传统的差序格局里,原本不承认有可以施于一切人的统一规则,而现行法却是采用个人平等主义的。所以当现行法推行到乡下,会发生一些让略懂法律的败类获益的事情,例如捉奸没有拿到证据即打伤人的人反而受罚。所以法治秩序的建立不能单靠制定若干法律条文和设立若干法庭,重要的还得看人民怎样去应用这些设备。更进一步,在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上还得先有一番改革。如果在这些方面不加以改革,单把法律和法庭推行下乡,结果法治秩序的好处未得,而破坏礼治秩序的弊病却已先发生了。10.《无为政治》权力可以分为两种:偏重于社会冲突的横暴权力和偏重于社会合作的同意权力。11.《长老统治》在以上两种权力之间,为了教化而产生的权力称为长老统治。它并不是完全利己,也不是完全居高临下的暴力统治,而是发生在社会继替的过程中,为了教化对方适应社会规则,是有利于对方并有利于社会的。12.《血缘和地缘》血缘是稳定的力量。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是不分离的。“生于斯,死于斯”把人和地的因缘固定了,他的血决定了他的地。而人口因繁殖而流动时,其所到的新地也会与来处的旧地产生一定的联系,比如用旧地名来命名新地方。一个村子的新客很难被当作“自己人”,也因此更便于与他人不讲人情地讨价还价、算账和做生意,从而发展商业。13.《名实的分离》在横暴权力、同意权力、长老权力之外,提出基于社会变迁的“时势权力”。产生于新旧交替之际,在惶恐和无措中提出方法与方向的人,同意他的人称为追随他的人,从而产生权力。这种权力在安定的社会中最不发达。所谓安定是相对的,指变得很慢。如果社会变迁可以吸收在社会继替之中的时候,我们可以称这个社会是安定的。如果社会变迁的速率慢到可以和世代交替的速率相等,亲子之间,或是两代之间,不致发生冲突,传统自身慢慢改变,还是可以保持长老的领导权,这种社会也就不需要“革命”了。所以从整个社会来看,一个领导的阶层如果能够追上社会变迁的速率,这个社会就可以避免因社会变迁而发生的混乱。14.《从欲望到需要》在乡土社会中人可以靠欲望去行事,但在现代社会中欲望并不能作为人们行为的指导,于是产生“需要”,因之有了“计划”。“欲望—紧张—动作—满足—愉快”是人类行为的过程。在乡土社会中之所以可以靠欲望行事,是因为欲望并非生物事实,而是文化事实。问题不是在要的本身,而是在要什么的内容。这内容是文化决定的,在乡土社会中,欲望经历了文化的陶冶可以作为行为的指导,结果是印合于生存的条件。但是这种印合不是自觉的,也不是计划的。其弊病在于,如果环境变化了,人并不能主动地有计划地适应,只能盲目地经过错误与实验的公式来找新的办法。社会变动得快,原来的文化并不能有效地带来生活上的满足时,人类不能不推求行为和目的之间的关系了。这时发现欲望并不是最后的动机,而是为了达到生存条件所造下的动机。于是产生了一个新概念“功能”。功能是从客观地位去看一项行为对于个人生存和社会完整上所发生的作用。在现代社会里,知识即权力,因为在这种社会里生活的人要依他们的需要去作计划。从知识里得来的权力是我们所称的时势权力;乡土社会是靠经验的,他们不必计划,因为时间过程中,自然替他们选择出一个足以依赖的传统的生活方案。各人依着欲望去活动就得了。局部把握一、阅读前三篇(《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完成下面的任务。1.概括每篇主旨,思考前三篇之间的联系以及在全书中的地位、作用。【示例】
《乡土本色》主旨:乡土社会的本色是土气,由此产生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熟悉的社会模式。《文字下乡》主旨:乡土社会是熟悉社会、面对面社区,在空间角度看不需要文字。《再论文字下乡》主旨:乡土社会是熟悉社会、安定社会,在时间角度看不需要文字。前三篇的联系:乡土社会土气的本色决定了其不需要文字的文化特点。前三篇在全书中的地位、作用:是全书论证的起点、基础。二、阅读第四至第十一篇,完成下面的任务。1.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出“差序格局”与“团体格局”的概念内涵。【示例】
2.阅读有关篇章,总结归纳“横暴权力”“同意权力”“教化权力”“时势权力”等概念内涵的区别。【示例】
横暴权力是社会冲突的产物,是上下级的、征服性的;而同意权力是社会分工的产物,类似于选举产生。在乡土社会中,横暴权力天高皇帝远,因此实则是同意权力产生作用,但是同意权力是在社会分工越细化的时候才越强大的,而乡土社会却几乎是自给自足,分工极小,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第三种结构:教化权力。乡土社会文化稳定、代代重复,传统的方法足以应付当前的问题,故而经验变得重要,长者便拥有了教育后辈的权力,因此教化权力又为长老统治。但当社会变迁速度加快时,传统经验不足以应付当前问题,这时,有能力发明新方法、创造新环境的人就会获得第四种权力:时势权力。但在稳定的乡土社会中,一般则是表面横暴权力,实则教化权力与同意权力。3.联系本书已经阅读过的内容,分析第九至十一篇与本书标题《乡土中国》有什么必然联系。【示例】
第一至三篇是从经济、文化等角度来阐释乡土社会的特点;第四至八篇是从社会关系、社会规范等角度来阐释乡土社会的特点。而第九至十一篇是从政治角度来阐释乡土社会的特点。4.举例说明“法律”“规则”有什么不同,它们分别是哪一种秩序的产物?【示例】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则是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如《村民公约》。“法律”是法治秩序的产物,“规则”是礼治秩序的产物。三、阅读第十二至十四篇(《血缘和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完成下面的任务。1.联系全书,填写对比概念表格,进而把握整本书的概念。法理社会
面对面社群
团体格局
团体道德
小家族
男女求同
礼治秩序
无讼
无为政治
地缘社会
阅读篇目乡下人哪儿去了王开岭私以为,人间的味道有两种:一是草木味,一是荤腥味。年代也分两款:乡村品格和城市品格。乡村的年代,草木味浓郁;城市的年代,荤腥味呛鼻。心灵也一样,乡村是素馅的,城市是肉馅的。沈从文叹息:乡下人太少了。是啊,他们哪儿去了呢?何谓乡下人?显然非地理之意。说说我儿时的乡下。20世纪70年代,随父母住在沂蒙山区的一个公社。逢开春,山谷间就荡起“赊小鸡哎赊小鸡”的吆喝声,悠长、飘曳,像歌。所谓赊小鸡,即用先欠后还的方式买新孵的鸡崽。卖家是游贩,挑着担子翻山越岭,你赊多少鸡崽,他记在小本子上,来年开春他再来时,你用鸡蛋顶账。当时,我脑袋瓜还琢磨,你说,要是欠债人搬了家或死了,或那小本子丢了,咋办?赊小鸡的岂不成冤大头?多年后我突然明白了,这就是乡下人。来春见。来春见。没有弯曲的逻辑,用最简单的约定,做最天真的生意。能省的心思全省了。如今,恐怕再没有赊小鸡的了。
原本只有乡下人。城市人——这个新品种不知从哪儿冒了出来。他们擅算术、精谋略,每次打交道,乡下人总吃亏。于是,进城的人越来越多。山烧成了砖料、劈成了石材,树削成了板块、熬成了纸浆……田野的膘,滚滚往城里走。城市一天天肥起来,乡村一天天瘪下去,瘦瘦的,像芝麻粒。城门内的,未必是城市人。城市人,即高度“市”化、以复杂和厚黑为能、以博弈和争夺见长的人。20世纪前,虽早早有了城墙,有了集市,但城里人还是乡下人,骨子里仍住着草木味儿。古商铺,大清早就挂出两面幌子,一曰“童叟无欺”,一曰“言不二价”。一热一冷。我尤喜第二幅的脾气,有点牛,但以货真价实自居。它严厉得让人信任,傲慢得给人以安全感。如今,大街上到处跌水促销、跳楼甩卖,到处是喜笑颜开的优惠卡、打折券,反让人觉得笑里藏刀、不怀好意。前者是草木味,后者是荤腥味。老北京有一酱肉铺子,其“五香酱羊肉”,火了近二百年。它有俩规矩:羊必须是内蒙古草原的上等羊;为保质量,每天仅炖两锅。某年,张中行去天津,路过杨村,闻一家糕点店有名,兴冲冲赶去,答无卖,为什么?没收上来好大米。先生纳闷,普通米不也成吗,总比歇业强啊?伙计很干脆,不成,祖上有规矩。我想,这规矩,这死心眼的犟,即“乡下人”的含义。重温以上旧事,我闻到了一缕浓烈的草木香。想想乡下人的绝迹,大概就是这几十年间的事吧。盛夏之夜,我再也没遇见过萤火虫,也是近些年的事。它们都哪儿去了呢,露珠一样蒸发了?北京国子监胡同,开了一家怀旧物件店,叫“失物招领”,名起得真好。我们远去的草木、失踪的夏夜和萤火,又到哪儿招领呢?谁捡到了?我也幻想开间铺子,就叫“寻人启事”。或许有一天,我正坐在铺子里昏昏欲睡,门帘一挑——一位乡下人挑着担子走进来。满筐的嘤嘤鸡崽。赏析:全文运用对比,突出了乡村特有的韵味,为我们呈现了乡村的风土人情以及乡村的变化,表现了作者对传统乡村的怀念和对原有乡村风味逐渐逝去的无奈。出
阁陈柳金大门咿呀打开时,她的泪腺也哗地打开了,泪水装满了紫藤盒。她愣是迈不开步,这一迈,二十年的时光就会拐入另一条河流。父母用爬满老茧的手把爱编进这二十年里,编成了一个俏姑娘,编成了一个紫藤盒。入了洞房,没有新被新床和新柜新蚊帐,墙上贴一个纸剪的“红双喜”。二婶操起一个斗,装满红枣、板栗、莲子、花生、稻谷、小麦,边掬一捧朝床上撒,边念起撒帐歌:一撒一世荣昌,二撒爱蜜如糖,三撒三元及第,四撒四世同堂,五撒五谷满仓,六撒六合春长,七撒夫妻偕老,八撒八马还乡,九撒九九长寿,十撒十方同祥。她把撒帐歌记到了骨子里,却把新嫁娘的娇宠锁进了紫藤盒。这是一个大家族,八亩水田,七块旱地,六个菜园,五口鱼塘,四头耕牛,大大小小十五张嘴。她跟着郎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此田头垄背、山头水尾。这年,村里来了一位老板,两眼贼溜溜地盯着村前的山岭,仿佛那是一座座金山。他放出话来,愿意高价租赁山下的水田。那老板当然不是来人间施舍的财神爷,他早就请人勘探过,村前的山富含稀土,稀土是啥?工业“黄金”!据说含量高的稀土三四十万一吨。村民们动了心,纷纷跟老板签了合同。她和郎君却不干,无论老板威逼还是利诱,硬是吃了秤砣铁了心,誓死捍卫田地。稀土矿还是开了,山上的植被全被铲光,露出血红的肌肤,淘洗后的泥浆血一样漫到山下的水田。唯有她的那块田长着绿油油的禾苗。为了阻挡泥浆,她在田的四周垒起土坯墙,仿佛一座孤岛。两年后,山岭被挖得七疮八孔,再没有了压榨的价值。老板赚了钱趁夜一走了之,连第二年的水田租金都没付。村民们悔恨当初,水田让稀土溶液腐蚀了,以前亩产千斤,如今亩产百斤,吃了上顿没下顿!一到收割时节,村民们就心如锥刺,她和郎君却脚下生风地挑回一担担黄金似的稻谷。“人哄地皮,地哄肚皮”,她从骨子里记住了这句农谚。土地永远是咱农民的命根子,地里长出的稻麦瓜果,都是飘着黄土味的金子啊!有了这些汗水浇灌成的硬通货,咱心里就踏实,“灾荒心不慌,仓里有余粮”。咱不稀罕那些带着铜臭味的钱,咱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就是要守住良心,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地!只要一闻到泥土的芳香,她的手脚关节就会咯吱作响,像蚯蚓钻进了泥土。忙完田间事,她总要避开家人摆弄那个紫藤盒。郎君突然闯入房来,她红颜一怒,用力把他推出门去。他搜遍房间,也没找到那个盒。后来有了儿女,一个个长得敦实,这得感谢黄土地,吃五谷杂粮长大,都接了地气。每到收获时节,她仍要悄悄摆弄那个紫藤盒。好奇的崽子们挖空心思,也没能看到盒里装的啥宝贝。据老三说,有一回瞅见是黄灿灿的,正想凑前去,母亲却嘭的一声锁上了盖。六十年后,八十岁高龄的她已做了曾祖母,想不到黄土埋到脖颈的年纪还要无奈地“出阁”。(地势低洼的村子因地处凌江上游,在凌江水库加固扩容工程中被迫全村迁移,村民从此成为失去土地的“裸体农民”。)“出阁”这天,家家户户鞭炮齐鸣、红烛高烧,拜天神、祭祖宗,却不见村民们脸上的笑意,心情沉重得像办一场丧礼。家人把用得着的家什装进门外的大卡车。她的那张床,是婚后整整睡了六十年的老式四脚床,她要一起搬走,家人不让,要给她买一张席梦思床。司机按了好几回喇叭,仍迟迟不见她出来。家人踱回院子,她站在六十年前的洞房里,正一脸庄重地捧着那个神秘的紫藤盒。打开盖,竟是红枣、板栗、莲子、花生、稻谷、小麦!她像当年二婶那样边朝床上撒一小捧,边念起撒帐歌:一撒一世荣昌,二撒爱蜜如糖,三撒三元及第,四撒四世同堂,五撒五谷满仓,六撒六合春长,七撒夫妻偕老,八撒八马还乡,九撒九九长寿,十撒十方同祥。全家人触电了一样,潸然泪下!大门咿呀打开时,她的泪腺也哗地打开了,泪水装满了紫藤盒。她愣是迈不开步,这一迈,六十年的时光就会拐入另一条河流。自己用爬满老茧的手把爱编进这六十年里,编成了一个老太娘,却失去了安身立命的黄土地!(有删改)赏析:在近60年社会历史变迁的宏阔背景下,本文以悲伤的语调讲述了农民在失去土地的那一刻无限的悲哀与无助。即将成为“裸体农民”的祖母,失去了一切。诀别时刻,仪式的庄严、“紫藤盒”的美丽、“撒帐歌”的欢快将失去土地、家园的人们内心的茫然映衬得无限凄凉。守护好乡愁才能留住根近十五年来,中国传统村落锐减近92万个,并正以每天1.6个的速度持续递减。12月10日发布的《中国传统村落蓝皮书》列出传统村落保护的五大挑战,包括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过度商业开发、“空心村”现象等。有人说,中国人往上数三代,多数来自农村,来自泥土。即使人在城市,也经常会遐想“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恬淡意境。然而现实中,为了保护古村落,却往往不得不与时间赛跑。有的村子年久失修;有的村民翻新住房,拆掉祖屋抹去壁画;有的全村外出务工,留下老人儿童;有的地方把古村落当“摇钱树”,随意搭建破坏古貌……正如作家冯骥才所感叹的那样:“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不能没等我们去认真翻阅,就让这些古村落在城镇化的大潮中消失不见。”对于发源于农耕文化的中华文明,村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从《汉书》所言“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的自然萌生,到社会学家林耀华在《金翼》里所言“别忘了把种子埋进土里”的朴素信仰,村落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物质基础、文化属性。在《乡土中国》中,费孝通写道:“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在这里,“乡土”并不是一个贬义的概念,而是千百年来农业社会发展特点的集大成。即使是今天,城镇化成为通往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高楼大厦伸向天际之时,也离不开从历史文脉中吸纳地气。因而,保护村落、振兴乡村,就成了追索“从哪里来”的方式,也成为标记“向何处去”的注脚。城乡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重构,需要顺势而为、水到渠成。这就意味着保护古村落,不仅要关注建筑风貌上的岁月留痕,更要聚焦村庄中人们的生活质量。贵州黎平铜关侗寨被称为“时光边缘的古村落”,当地侗族人居住的干栏式民居有着700多年历史。然而,在纳入国家保护试点后,有的村民却因木房子容易起火,不愿再建民族特色的木居。这启示我们,保护要见物,更要见人。村民固然是村落保护的第一责任人,但同时也要让他们成为村落保护的受益者。只有传统村落更加宜居,人们在这里的生活质量更好,对村落的保护才有更坚实的基础。“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城里人”和“村里人”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城镇化的目标所在。对许多一辈子种田劳作的村民来说,村子就是他们的家;对拥挤在钢筋混凝土森林中的人们而言,乡村又何尝不是精神的归宿?村落不可能也不应该一成不变,只是,这样的变化不应是衰败,而应是成长。唯其如此,才能守护好我们的乡愁,留住我们的根。(选自2017年12月31日《人民时评》,有删改)赏析:文章从现实中古村落锐减现象写起,围绕“守护好村落,才能守护好乡愁留住根”的论点,分析了原因及做法,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村落的不舍。乡关何处(节选)余秋雨我的家乡是浙江省余姚县桥头乡车头村,我在那里出生、长大、读书,直到小学毕业离开。十几年前,这个乡划给了慈溪县,因此我就不知如何来称呼家乡的地名了。在各种表格上填籍贯的时候总要提笔思忖片刻,十分为难。有时想,应该以我在那儿的时候为准,于是填了余姚;但有时又想,这样填了,有人到现今的余姚地图上去查桥头乡却又查不到,很是麻烦,于是又填了慈溪。当然也可以如实地填上“原属余姚,今属慈溪”之类,但一般表格籍贯栏挤不下那么多字,即使挤得下,自己写着也气闷:怎么连自己是哪儿人这么一个简单问题,都答得如此支支吾吾、暧昧不清!我不想过多地责怪改动行动区划的官员,他们一定也有自己的道理。但他们可能不知道,这种改动给四方游子带来的迷惘是难于估计的。就像远飞的燕子,当它们随着季节在山南海北绕了一大圈回来的时候,屋梁上的鸟巢还在,但屋宇的主人变了,屋宇的结构也变了,它们只能唧唧啾啾地在四周盘旋,盘旋出一个崔颢式的大问号。其实我比那些燕子还要恓惶,因为连旧年的巢也找不到了。我出生和长大的房屋早已卖掉,村子里也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亲戚。如果像我现在这个样子回去,谁也不会认识我,我也想不出可在哪一家吃饭、宿夜。这居然就是我的故乡,我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故乡!早年离开时的那个清晨,夜色还没有褪尽而朝雾已经迷蒙,小男孩瞌睡的双眼使夜色和晨雾更加浓重。这么潦草的告别,总以为会有一次隆重的弥补,事实上世间的一切都无法弥补,我就潦草地踏上了背井离乡的长途。我所离开的是一个非常贫困的村落。贫困到哪家晚饭时孩子不小心打破一个粗瓷碗就会引来父母疯狂的追打,而左邻右舍都觉得这种追打理所当然。这儿没有正儿八经坐在桌边吃饭的习惯,至多在门口泥地上搁一张歪斜的小木几,家人在那里盛了饭就拨一点菜,托着碗东蹲西站、晃晃悠悠地往嘴里扒,因此孩子打破碗的机会很多。粗黑的手掌在孩子身上疾风暴雨般地抡过,便小心翼翼地捡起碎碗片拼合着,几天后挑着担子的补碗师傅来了,花费很长的时间把破碗补好。补过和没补过的粗瓷碗里很少能够盛出一碗白米饭,尽管此地盛产稻米。偶尔哪家吃白米饭了,饭镬里通常还蒸着一碗霉干菜,于是双重香味在还没有揭开镬盖时已经飘散全村,而这双重香味直到今天我还认为是一种经典搭配。雪白晶莹的米饭顶戴着一撮乌黑发亮的霉干菜,色彩的组合也是既沉着又强烈。说是属于余姚,实际上离余姚县城还有几十里地。余姚在村民中唯一可说的话题是那儿有一所高山仰止般的医院叫“养命医院”,常言道只能医病不能医命,这家医院居然能够养命,这是何等的本事,何等的气派!村民们感叹着,自己却从来没有梦想过会到这样的医院去看病。没有一个人是死在医院里的,他们认为宁肯早死多少年也不能不死在家里。乡间的出丧比迎娶还要令孩子们高兴,因为出丧的目的地是山间,浩浩荡荡跟了去,就是一次热热闹闹的集体郊游。这一带的丧葬地都在上林湖四周的山坡上,送葬队伍纸幡飘飘,哭声悠扬,一转入山岙全都松懈了,因为山岙里没有人家,纸幡和哭声失去了视听对象。一阵山风使大家变得安静也变得轻松,刚刚还两手直捧的纸幡已随意地斜扛在肩上。满山除了坟茔就是密密层层的杨梅树,村民们很在行,才扫了两眼便讨论起今年杨梅的收成。杨梅收获的季节很短,超过一两天它就会泛水、软烂,没法吃了。但它的成熟又来势汹汹,刹那间从漫山遍野一起涌出的果实都要快速处理掉,殊非易事。在运输极不方便的当时,村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放开肚子拼命吃。也送几篓给亲戚,但亲戚都住得不远,当地每座山都盛产杨梅,赠送也就变成了交换。家家户户屋檐下排列着附近不同山梁上采来的一筐筐杨梅,任何人都可以蹲在边上慢慢吃上几个时辰,嘟嘟哝哝地评述着今年各座山的脾性,哪座山赌气了,哪座山在装傻,就像评述着自己的孩子。孩子们到哪里去了?他们都上了山,爬在随便哪一棵杨梅树上边摘边吃。鲜红的果实碰也不会去碰,只挑那些红得发黑但又依然硬扎的果实,往嘴里一放,清甜微酸、挺韧可嚼,扪嘴啜足一口浓味便把梅核用力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园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考核试卷
- 挺柱磁粉课程设计
- 外汇市场的宏观经济政策影响评估考核试卷
- 2024年短期劳动协议范本版A版
- 基于供应商合作的持续改进方案
- 2024年度民间借贷逾期罚息协议3篇
- 2024年版专业销售协议模板精确版版B版
- 和谐社会的支持书
- 农产品薄膜购销协议文本
- 软件许可协议格式
- LNG(天然气)供气站(气化站)安全应急救援预案
- 2024-2030年中国核医学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7.5 歌曲 《红河谷》课件(20张)
- 电商平台购销合同范本
- 2024年大学试题(艺术学)-艺考乐理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
- 《植树问题》两端都栽(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T-CISA 370.3-2024 钢铁企业厂区内设备、管道及附属结构涂料防腐蚀工程技术规范 第3部分:涂层性能及试验方法
- 电脑三维设计练习测试题附答案
- 物业服务费收支预案
- T-CECS120-2021套接紧定式钢导管施工及验收规程
- 【名校尖子生】初中化学创新能力培优竞赛题(四)1-5单元(原卷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