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手册TOC\o"1-2"\h\u3983第一章运营安全管理概述 29341.1安全管理原则 2196001.2安全管理目标 3283371.3安全管理组织结构 33169第二章安全管理制度与法规 3304712.1国家及地方相关法规 3153942.2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制度 4115482.3安全生产责任制 427396第三章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 5188733.1风险识别方法 5172793.2风险评估流程 5140593.3风险控制措施 64894第四章安全教育与培训 643744.1安全教育内容 6321674.2培训计划与实施 7271264.3培训效果评估 77864第五章设备设施安全管理 793005.1设备设施安全检查 7135775.1.1安全检查的目的和意义 7140095.1.2安全检查的内容和标准 833135.1.3安全检查的频率和方法 8216055.2设备设施维修保养 8194255.2.1维修保养的分类 8141645.2.2维修保养的计划与实施 833155.2.3维修保养的质量控制 8233235.3设备设施更新改造 8324525.3.1更新改造的时机和原则 8142955.3.2更新改造项目的确定和实施 9299915.3.3更新改造后的验收与评价 917808第六章人员安全管理 9136896.1人员选拔与培训 950536.2人员健康管理 9150136.3人员考核与激励 1024005第七章行车安全管理 10220277.1行车组织管理 1032547.1.1建立健全行车组织机构 10319837.1.2制定完善的行车规章制度 10224097.1.3加强行车人员培训和管理 10199967.1.4完善行车设备设施 11324267.2行车调度指挥 11311987.2.1建立健全行车调度指挥体系 11175657.2.2制定合理的行车计划 11180447.2.3加强行车调度指挥协调 1153707.2.4实施行车调度指挥监督 11322207.3行车处理 1151417.3.1建立行车报告制度 11135637.3.2制定行车处理预案 11258657.3.3开展行车调查分析 1184497.3.4加强行车救援和善后处理 1216507第八章环境安全管理 1246038.1环境安全风险识别 12318478.2环境安全防护措施 1251978.3环境处理 1311081第九章应急管理 13239969.1应急预案制定 13260819.2应急预案演练 1376549.3应急处置与救援 1414253第十章信息安全管理 141926810.1信息安全风险识别 141495510.2信息安全防护措施 151871810.3信息安全处理 1515039第十一章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161385011.1监督管理机制 16589011.2监督检查内容 162875411.3监督检查结果处理 1620861第十二章安全绩效评估与改进 1779112.1安全绩效评估指标 172295112.2安全绩效评估方法 17506612.3安全改进措施与实施 18第一章运营安全管理概述1.1安全管理原则运营安全管理是保证企业稳定发展、员工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重要环节。以下是运营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1)预防为主原则:安全管理应注重预防,通过全面的安全风险评估和预测,制定有效的安全措施,降低发生的可能性。(2)全面参与原则:安全管理不仅是管理部门的责任,全体员工都应参与其中,共同营造安全的生产环境。(3)系统管理原则:安全管理应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涵盖安全规划、实施、监控、改进等各个环节。(4)持续改进原则:安全管理应不断调整和完善,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和外部环境的变化。(5)合规性原则:安全管理应遵守国家和行业的法律法规,保证企业的安全运营。1.2安全管理目标运营安全管理的主要目标如下:(1)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降低发生率。(2)保证企业的财产安全,减少因造成的经济损失。(3)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4)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实现安全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5)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1.3安全管理组织结构运营安全管理组织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企业安全管理政策、规划、计划和措施,组织安全培训和教育活动,监督安全制度的实施。(2)安全生产委员会:由企业高层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安全生产专家组成,负责协调、指导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3)安全监督小组:负责对生产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保证生产安全。(4)安全技术人员:负责企业的安全技术工作,包括安全设施的设计、施工和验收,以及调查和处理。(5)全体员工:每个员工都应承担起安全生产的责任,积极参与安全管理活动,提高自身安全意识。第二章安全管理制度与法规2.1国家及地方相关法规我国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制定了一系列国家及地方相关法规,以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以下是国家及地方相关法规的简要介绍:(1)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法是我国安全生产的基本法律,明确了安全生产的基本原则、制度、责任和要求。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保证生产安全。(2)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旨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该法规定了用人单位的职责,明确了职业病的诊断、治疗和赔偿等方面的规定。(3)消防法消防法是我国消防安全的基本法律,规定了消防安全的基本制度、消防组织、火灾预防、灭火救援和法律责任等内容。(4)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的具有针对性的法规。如地方安全生产条例、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2.2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制度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制度是企业为了保障生产安全,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的规章制度。以下是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制度的几个方面:(1)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领导和员工的安全生产职责,保证安全生产任务落到实处。(2)安全培训与教育企业应定期开展安全培训与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保证员工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3)安全检查与隐患整改企业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觉安全隐患及时整改,防止的发生。(4)报告与处理企业应建立健全报告与处理制度,对进行及时、准确的报告和处理,总结教训,防止类似的再次发生。2.3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制度的核心,明确了各级领导和员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职责。以下是对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具体阐述:(1)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职责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其主要职责包括:组织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保障安全生产投入,开展安全培训与教育,组织安全检查,处理安全生产等。(2)部门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职责部门负责人应对本部门的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其主要职责包括: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开展安全培训与教育,组织安全检查,及时整改安全隐患,处理安全生产等。(3)员工的安全生产职责员工应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积极参与安全生产活动,发觉安全隐患及时报告,采取措施防止的发生。员工应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掌握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第三章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3.1风险识别方法安全风险识别是安全风险管理过程中的第一步,其目的是系统地识别可能导致损失的风险因素。以下是几种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1)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问卷,收集相关信息,从而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2)现场考察法:通过实地考察,观察现场环境和操作过程,发觉安全隐患。(3)专家访谈法: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针对特定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从而识别潜在风险。(4)故障树分析(FTA):通过构建故障树,分析可能导致的原因,从而识别风险。(5)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对系统进行逐项分析,识别潜在的危险和操作性问题。3.2风险评估流程风险评估是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确定风险程度和优先级。以下是风险评估的基本流程:(1)收集数据:收集与风险相关的各类信息,包括案例、统计数据、专家意见等。(2)风险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识别风险因素及其可能导致的类型。(3)风险评价:根据风险分析结果,对风险程度进行评价,确定风险等级。(4)风险排序:根据风险等级,对风险进行排序,确定优先级。(5)制定风险应对策略: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3.3风险控制措施风险控制是安全风险管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旨在降低风险程度,防止发生。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风险控制措施:(1)工程技术措施:通过改进设备、工艺和操作方法,降低风险。(2)管理措施: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3)个体防护措施:为员工提供个人防护装备,降低伤害程度。(4)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5)监管措施:加强监管,保证企业落实安全风险防控措施。通过以上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措施,企业可以有效地管理安全风险,降低发生的可能性。第四章安全教育与培训4.1安全教育内容安全教育是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增强安全素质的重要手段。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思想教育: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培养员工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2)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标准教育:使员工了解和掌握国家及企业关于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3)安全技术知识教育:传授员工安全生产所需的基本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4)典型经验和案例教育: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员工了解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4.2培训计划与实施为了保证安全教育的有效性,企业应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标、内容、形式、时间、对象等。(1)培训计划制定: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结合相关政策法规,制定年度安全培训计划。(2)培训对象:全体员工,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3)培训内容:参照安全教育内容,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制定培训课程。(4)培训形式:采用多种培训形式,如课堂讲授、现场演示、操作演练、网络培训等。(5)培训时间:根据培训内容,合理安排培训时间,保证培训效果。(6)培训实施:按照培训计划,组织培训活动,保证培训内容、形式、时间、对象等符合要求。4.3培训效果评估为了检验安全培训的效果,企业应定期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评估方法包括:(1)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员工对培训内容的满意度、培训效果的认可度等。(2)理论考试:对培训内容进行理论考试,检验员工对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3)操作考核:对培训内容进行实际操作考核,检验员工的安全操作技能。(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案例,了解培训效果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情况。(5)综合评估:结合以上评估方法,对培训效果进行全面评估,为下一步培训工作提供依据。第五章设备设施安全管理5.1设备设施安全检查设备设施安全检查是保证生产过程中设备设施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设备设施安全检查的相关内容。5.1.1安全检查的目的和意义设备设施安全检查的目的是发觉设备设施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消除,保证生产安全。安全检查的意义在于预防的发生,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5.1.2安全检查的内容和标准设备设施安全检查的内容包括:设备设施的运行状况、安全防护设施、安全警示标志、电气线路、管道、阀门等。安全检查的标准应参照国家、行业及企业相关规定执行。5.1.3安全检查的频率和方法设备设施安全检查的频率应根据设备设施的类型、使用年限、运行状况等因素确定。一般情况下,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全面安全检查。安全检查的方法包括:现场巡查、仪器检测、询问了解等。5.2设备设施维修保养设备设施维修保养是保证设备设施正常运行、延长使用寿命的重要措施。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设备设施维修保养的相关内容。5.2.1维修保养的分类设备设施维修保养分为日常维护、定期检修和故障维修三种类型。5.2.2维修保养的计划与实施企业应根据设备设施的特点和使用要求,制定维修保养计划,明确维修保养项目、周期、责任人等。维修保养计划应纳入企业生产计划,保证维修保养工作的顺利进行。5.2.3维修保养的质量控制维修保养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保证维修保养质量。对维修保养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技能水平。同时建立健全维修保养质量验收制度,保证设备设施维修保养效果。5.3设备设施更新改造设备设施更新改造是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安全功能的重要途径。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设备设施更新改造的相关内容。5.3.1更新改造的时机和原则设备设施更新改造的时机包括:设备设施达到使用年限、技术落后、安全隐患突出等情况。更新改造原则应遵循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环保节能等要求。5.3.2更新改造项目的确定和实施企业应根据生产需求、设备设施现状和资金预算,确定更新改造项目。更新改造项目应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技术论证,保证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和效果。5.3.3更新改造后的验收与评价更新改造项目完成后,应进行验收和评价。验收内容主要包括:设备设施的运行状况、安全功能、环保指标等。评价应结合项目实施前后的生产数据,分析更新改造效果,为今后设备设施更新改造提供依据。第六章人员安全管理6.1人员选拔与培训人员选拔是企业人员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企业应制定科学的选拔标准,保证选拔的人员具备相应的职业素养、技能水平及责任心。选拔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职业素养:选拔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包括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等。技能要求:根据岗位需求,选拔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心理素质:选拔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承受工作压力,适应工作环境。在培训方面,企业应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保证人员在上岗前接受必要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安全知识:包括国家有关安全、消防、职业卫生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有关规章制度。安全技能:包括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管理知识及安全基本技能,有关案例及应急处理措施等。培训方式:采用日常教育和特殊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开展职工的职业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活动。6.2人员健康管理人员健康管理是企业人员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采取以下措施:定期体检:为员工提供定期体检服务,保证员工身体健康。健康档案:建立健全员工健康档案,对员工的健康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心理关怀:设立心理咨询室,为员工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健康培训:开展健康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6.3人员考核与激励人员考核与激励是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企业应制定合理的考核体系,保证考核的公平、公正、公开。以下为考核与激励的主要措施:考核内容:考核内容应涵盖工作绩效、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操作技能等方面。考核方式:采用定期考核与不定期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保证考核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激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如奖金、晋升机会、荣誉证书等。惩罚措施:对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包括警告、罚款、停职等。持续改进:根据考核结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促进员工安全素养的不断提升。第七章行车安全管理7.1行车组织管理行车组织管理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环节,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7.1.1建立健全行车组织机构建立健全行车组织机构,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保证行车安全工作的有效开展。行车组织机构应包括行车安全管理委员会、行车安全管理部门、车站行车组织部门等。7.1.2制定完善的行车规章制度制定完善的行车规章制度,包括行车操作规程、行车安全规则、行车处理办法等,保证行车过程有章可循,降低行车安全发生的风险。7.1.3加强行车人员培训和管理加强行车人员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安全意识。对行车人员进行定期考核,保证其具备行车安全操作能力。同时对行车人员进行严格的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7.1.4完善行车设备设施保证行车设备设施齐全、完好,定期进行检查、维护,提高设备设施的可靠性,为行车安全提供物质保障。7.2行车调度指挥行车调度指挥是保证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的关键环节,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7.2.1建立健全行车调度指挥体系建立健全行车调度指挥体系,明确各级调度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保证行车调度指挥工作的高效运行。7.2.2制定合理的行车计划根据运输需求、线路条件、车辆状况等因素,制定合理的行车计划,保证行车安全、运输效率。7.2.3加强行车调度指挥协调加强与车站、车辆段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保证行车调度指挥工作的顺利进行。7.2.4实施行车调度指挥监督对行车调度指挥工作进行实时监督,发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保证行车安全。7.3行车处理行车处理是行车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7.3.1建立行车报告制度建立健全行车报告制度,要求行车发生后,及时向上级报告,保证信息畅通。7.3.2制定行车处理预案制定行车处理预案,明确处理程序、救援措施、责任追究等内容,提高处理效率。7.3.3开展行车调查分析对行车进行深入调查分析,查明原因,总结教训,提出整改措施,防止类似的再次发生。7.3.4加强行车救援和善后处理加强行车救援力量,提高救援效率。对善后处理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保证影响降到最低。第八章环境安全管理8.1环境安全风险识别环境安全风险识别是环境安全管理的基础,主要包括对可能引发环境的因素进行辨识、分析和评估。其主要任务如下:(1)收集相关资料:搜集国内外环境案例、相关法规标准、企业生产状况等资料,为环境安全风险识别提供依据。(2)识别风险因素: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识别可能导致环境的各种因素,如自然灾害、企业生产、人为破坏等。(3)风险分析:对识别出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评估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和发生概率。(4)风险评估:根据风险分析结果,确定环境安全风险等级,为制定防护措施提供依据。8.2环境安全防护措施环境安全防护措施旨在降低环境安全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以下是一些建议的防护措施:(1)加强法规建设:制定和完善环境安全相关法规,明确各部门、企业的环境安全责任。(2)建立健全环境安全管理制度:包括环境安全风险防控、应急响应、处理等方面的制度。(3)提高环境安全意识:加强对企业员工和公众的环境安全教育,提高环境安全意识。(4)加强监测预警:建立环境安全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发觉和预警环境安全风险。(5)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企业应建立健全环境安全管理制度,加大安全投入,保证生产安全。(6)开展应急演练:定期组织环境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8.3环境处理环境处理是环境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报告:发生后,企业应立即向当地和生态环境部门报告,启动应急预案。(2)现场处置:迅速组织人员对现场进行处置,控制蔓延,降低影响。(3)调查:查明原因,分析责任,为处理提供依据。(4)赔偿:根据调查结果,对受害者进行赔偿。(5)整改:针对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防止类似再次发生。(6)总结:对处理过程进行总结,为今后的环境安全管理提供经验教训。第九章应急管理9.1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的制定是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旨在明确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应对措施和组织协调机制。应急预案应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相关政策及行业标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编制。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目的和适用范围;(2)应急组织体系及各部门职责;(3)突发事件分级标准及预警机制;(4)应急处置流程和救援措施;(5)应急物资和设备保障;(6)应急演练和培训计划;(7)应急预案的修订和更新。9.2应急预案演练应急预案演练是检验应急预案可行性和完善应急预案的重要手段。通过应急预案演练,可以提高应急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增强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发觉应急预案中的不足之处,为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提供依据。应急预案演练应包括以下内容:(1)演练目的和范围;(2)演练场景设定和模拟;(3)演练流程和步骤;(4)演练评估和总结。9.3应急处置与救援应急处置与救援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接报与预警: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向相关领导和部门报告,并根据预警机制采取相应措施;(2)应急响应:根据突发事件等级,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级别,组织应急队伍和物资,开展救援工作;(3)现场处置:迅速组织现场救援,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4)信息发布与舆论引导:及时发布突发事件信息,正确引导舆论,维护社会稳定;(5)善后处理:突发事件处置结束后,及时开展善后处理工作,包括人员安置、赔偿、修复受损设施等;(6)总结与改进:对应急处置与救援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修订应急预案,提高应急能力。第十章信息安全管理10.1信息安全风险识别信息安全是当今数字化时代的重要议题。在信息安全管理的首要步骤中,信息安全风险识别。本节主要介绍如何识别和处理信息安全风险。信息安全风险识别是指对可能导致信息泄露、篡改、破坏等威胁的因素进行全面梳理和排查。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信息资产:需要明确企业中的信息资产,包括硬件、软件、数据和人力资源等。(2)识别潜在威胁:分析可能导致信息安全的各种因素,如黑客攻击、病毒感染、内部泄露等。(3)评估风险程度:对已识别的潜在威胁进行评估,确定其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影响。(4)制定风险应对策略:根据风险程度,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如预防、转移、减轻和接受等。10.2信息安全防护措施信息安全防护措施是保证信息资产安全的关键环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信息安全防护措施:(1)物理安全:加强门禁管理、视频监控、环境安全等物理措施,防止非法入侵和盗窃。(2)技术安全: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病毒防护软件等技术手段,防止网络攻击和病毒感染。(3)数据加密: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保证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4)访问控制:实施身份认证、权限控制等访问控制措施,防止非法访问和操作。(5)安全审计:定期进行安全审计,检查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改。(6)员工培训:加强员工信息安全意识培训,提高员工对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10.3信息安全处理信息安全处理是指在发生信息安全时,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减轻损失和影响的过程。以下为信息安全处理的一般流程:(1)报告:当发觉信息安全时,应立即向相关部门报告,如网络安全部门、运维部门等。(2)评估:对影响范围、损失程度等进行评估,确定级别。(3)调查:调查原因,找出安全隐患,明确责任人。(4)处理:根据级别和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封堵漏洞、恢复系统、追究责任等。(5)通报:向相关领导和部门通报处理情况,提高信息安全意识。(6)总结:对处理过程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防止类似的再次发生。通过以上措施,企业可以有效提高信息安全管理的水平,保证信息资产的安全。第十一章安全生产监督管理11.1监督管理机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是国家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环节,其主要目的是保证各类生产活动的安全,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的发生。监督管理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通过制定和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明确安全生产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规范各类生产活动。(2)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地方监管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保证各级部门和企业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履行职责。(3)加强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提高监管人员素质,提升监管水平,保证监管工作的有效开展。(4)实施安全生产目标管理。明确安全生产目标,将安全生产任务分解到各级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保证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5)强化安全生产考核评价。对各级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考核评价,推动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11.2监督检查内容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是对生产活动进行全面监管的重要手段,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执行情况。检查企业是否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是否存在违法行为。(2)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检查企业是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级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是否履行安全生产职责。(3)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立情况。检查企业是否制定并执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培训、隐患排查治理、应急救援等。(4)安全生产设施设备配备情况。检查企业是否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规定配备安全生产设施设备,并保证其正常运行。(5)安全生产处理情况。检查企业是否按照规定报告和调查处理安全生产,是否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再次发生。11.3监督检查结果处理对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结果的处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排版课程设计总结
- 钢铁产品销售代理合同
- 智能温控杯课程设计
-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合同
- 2024虚拟现实技术研发合作协议
- 压床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 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网校专用】
- 智能物流服务合作合同
- 新课程设计流程
- 学生救死扶伤课程设计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考任务2-国开(NMG)-参考资料
- 机械工程技术训练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HP1003磨煤机技术介绍[1]
- GB_T 37515-2019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规范(高清版)
- 商品条码管理办法条文释义
- 郑百文案例简要探析
- [推荐]:校园歌手大赛show安全应急预案(正式)
- 黄金矿充填系统设计说明
- 合成长历通书doc1
- 网球练习场项目计划书
- 完整版)我国汽车营地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