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发展历史与现状分析报告TOC\o"1-2"\h\u15103第一章导言 2313451.1研究背景与意义 2158211.2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35969第二章三农发展的历史变迁 3260912.1新中国成立前的三农发展状况 3222372.1.1土地制度与农民生活 3254032.1.2农业生产方式 3522.2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农发展历程 310222.2.1土地改革 4178402.2.2农业合作化 4168602.2.3农业现代化 4205442.3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农发展变革 421182.3.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130072.3.2乡镇企业发展 417442.3.3农业产业化经营 4280752.4历史经验与启示 4141962.4.1土地制度改革是关键 4108152.4.2推进农业现代化 5163512.4.3发展农村非农产业 5229522.4.4完善农业支持政策 520026第三章农业现代化进程 5299353.1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5217633.2农业科技发展与应用 5214713.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6263593.4农业产业链的优化与升级 630680第四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6151424.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与完善 7210184.2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7252384.3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 723764.4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717452第五章农民收入增长与生活水平提高 782575.1农民收入来源与结构变化 8227075.2农民生活水平的变化 8124115.3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 8123405.4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915496第六章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 9212486.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历程与现状 98766.1.1历程 9256276.1.2现状 9173836.2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10225046.2.1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意义 1058666.2.2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 10269466.3农村信息化建设 107156.3.1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1021626.3.2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0135506.4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1168026.4.1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意义 11322676.4.2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 1121863第七章农村教育与人才培养 11197567.1农村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1188937.2农村人才培养与引进 1220777.3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 1240237.4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1221480第八章农村社会治理与和谐 13122308.1农村社会治理体系的建设 13139628.2农村社会组织的培育与发展 13225538.3农村社会矛盾的化解与调解 137798.4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 1332707第九章三农发展的政策支持与制度创新 13193599.1农业支持政策的演变 14127869.2农村金融政策的发展 14126629.3农村土地政策改革 14109789.4农村产权制度创新 1526725第十章三农发展前景展望 151573610.1三农发展的战略目标 151346210.2三农发展的重点领域 152013810.3三农发展的政策建议 16686810.4三农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16第一章导言1.1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家发展战略的不断调整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三农问题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三农问题涵盖了农业、农村和农民三个方面,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民生活质量。因此,深入研究三农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对于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农村全面进步和农民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我国,三农发展历程悠久,经历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三农问题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各不相同。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三农问题成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议题。因此,对三农发展的历史与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内在规律,为未来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1.2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实证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三农发展的历史与现状进行探讨。通过梳理相关文献资料,对三农发展的历史脉络进行回顾,分析不同时期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特点及政策背景。结合我国现实情况,运用实证分析法对当前三农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剖析,挖掘存在的问题和矛盾。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对三农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进行总结,为未来政策制定提供借鉴。本研究资料来源主要包括: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政策文件、统计数据、新闻报道以及实地调研材料等。在资料收集过程中,注重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第二章三农发展的历史变迁2.1新中国成立前的三农发展状况新中国成立前的三农发展状况,深受封建土地制度、战争动乱和生产力水平低下等因素的影响。在封建土地制度下,土地资源分配极不均衡,大量土地集中在少数地主和富农手中,而广大农民则处于贫困状态。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粮食产量不稳定,农民生活困苦。2.1.1土地制度与农民生活在封建土地制度下,土地私有制占据主导地位,土地交易、租赁和继承等制度限制了农民的土地权益。农民大多依靠小块土地为生,生产力水平低下,生活贫困。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加剧了农民的贫困程度。2.1.2农业生产方式新中国成立前,农业生产方式以人力、畜力和手工劳动为主,生产效率低下。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农作物品种单一,抗病性差,产量不稳定。同时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粮食产量波动较大。2.2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农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度重视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三农发展。2.2.1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实现了土地制度的重大变革。土地改革使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成为土地的真正主人,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2.2农业合作化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村开展了农业合作化运动,将农民组织起来,共同发展农业生产。农业合作化使农民在生产、生活等方面得到了实惠,农业生产水平逐步提高。2.2.3农业现代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加大对农业现代化的投入,推广农业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现代化使我国农业逐步走向市场化、产业化、现代化。2.3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农发展变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农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历史性变革。2.3.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从束缚中解放出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农业生产者。2.3.2乡镇企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迅速崛起,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乡镇企业的发展不仅吸收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还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2.3.3农业产业化经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逐步推开,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农民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为基础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了农业附加值,促进了农民增收。2.4历史经验与启示从新中国成立前的三农发展状况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变革,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历史经验与启示:2.4.1土地制度改革是关键土地制度改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通过土地制度改革,使农民获得土地权益,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水平。2.4.2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应加大对农业现代化的投入,推广农业新技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4.3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尤其是乡镇企业,有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2.4.4完善农业支持政策应进一步完善农业支持政策,加大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投入,保障农民利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第三章农业现代化进程3.1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农业生产力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指标。我国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农田灌溉面积逐年扩大,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为提高农业生产力奠定了基础。(2)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尤其是大型、高功能农业机械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3)农业劳动力素质提高。通过农村劳动力培训、职业教育和技能提升,农业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为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提供了人才保障。(4)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提升,尤其是种子、肥料、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创新与应用,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3.2农业科技发展与应用农业科技发展与应用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环节。我国农业科技发展与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完善。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完善,形成了以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为核心,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同参与的科技创新格局。(2)农业科技成果丰富。我国农业科技成果丰富,涉及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农业工程等多个领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3)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农民科技素质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逐年上升。(4)农业科技扶贫。农业科技在扶贫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科技扶贫,提高了贫困地区的农业生产能力,助力脱贫攻坚。3.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任务。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优化作物结构。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发展高效益、低耗水的作物,提高农业产值。(2)发展特色农业。发挥地域优势,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3)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4)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培育农业品牌,提高农产品知名度,扩大市场份额。3.4农业产业链的优化与升级农业产业链的优化与升级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内容。我国农业产业链优化与升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产业链延伸。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物流、销售等环节,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产值。(2)产业融合。推动农业与旅游业、文化产业等产业融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3)产业链智能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农业产业链管理效率,降低成本。(4)产业链绿色发展。推进农业产业链绿色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第四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4.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与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其核心是将土地分田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自1978年开始实施以来,该制度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实施过程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历了不断完善的过程。明确了土地承包期限,使农民能够安心生产。通过调整承包土地的面积和质量,实现了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还建立了土地流转机制,鼓励农民进行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4.2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国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步推进,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权益。另,农村土地征收、补偿制度不断完善,有效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也在逐步推进,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4.3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是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国在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金融机构网点覆盖面逐步扩大。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不断涌现,如农村小额信贷、农业保险等。农村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为农村经济提供了有力保障。4.4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旨在明确农村各类资产的权属关系,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当前,我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包括土地确权、土地流转等;二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包括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三是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包括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等。这些改革举措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第五章农民收入增长与生活水平提高5.1农民收入来源与结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来源经历了由单一到多元的转变。传统上,农民收入主要依赖于农业产出,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畜牧业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目前农民收入来源主要包括农业收入、非农产业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四个方面。在农业收入方面,科技兴农和现代农业的推进,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得到提升,农民种植养殖业的收入有所增加。但是受制于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产品价格波动等因素,农业收入增长速度相对缓慢。非农产业收入方面,农民通过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城市务工等形式,获取了更多的非农收入。国家加大对农村创新创业的扶持力度,农民的非农产业收入得到了快速增长。财产性收入方面,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金融创新的推进,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途径,获得了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方面,国家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和民生事业的投入,农民通过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的补贴,增加了转移性收入。5.2农民生活水平的变化农民收入的增长,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消费结构升级。农民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对教育、文化、娱乐、旅游等消费需求逐渐增加,消费结构不断优化。二是居住条件改善。农村危房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程的推进,使农民的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三是健康状况提升。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农民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健康状况得到了有效保障。四是教育水平提高。农村教育资源的配置不断优化,农民子女的教育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5.3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国家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推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策引导。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就业信息服务、优化就业环境等。二是产业支撑。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三是劳动力素质提升。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有利于其在非农产业就业。5.4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保障农民基本生活、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国家加大了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投入,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养老保障制度不断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使农民养老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二是医疗保障水平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广,使农民的基本医疗需求得到了保障。三是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等制度的建立,为困难群众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四是住房保障政策得到落实。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政策的实施,使农民的住房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第六章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6.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历程与现状6.1.1历程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初期,我国将重点放在农村道路、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上,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国家财力的增强和农村经济发展需求的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向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拓展。6.1.2现状当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果。农村道路、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但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水平仍然较低,部分地区还存在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农村道路建设:农村道路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但仍有部分农村地区道路状况较差,通行条件不佳。(2)农村水利设施:虽然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仍有部分地区存在供水不足、水质不达标等问题。(3)农村能源建设:农村能源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有部分农村地区能源供应不足,影响居民生活质量。(4)农村教育、卫生、文化设施:农村教育、卫生、文化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与城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6.2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6.2.1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意义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是保障农村居民基本生活需求、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快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有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6.2.2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当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涵盖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多个方面。(2)农村教育体系:农村教育体系逐步完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层次分明。(3)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农村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包括农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县级医院等多个层次。(4)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农村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包括农村文化站、图书馆、电影院等设施。6.3农村信息化建设6.3.1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农村信息化建设是推进农村现代化、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6.3.2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当前,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互联网覆盖率不断提高。(2)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农村信息服务平台逐步建立,为农民提供政策咨询、市场信息、技术指导等服务。(3)农村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逐渐兴起,为农民提供在线购物、销售农产品等便捷服务。6.4农村生态环境建设6.4.1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意义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是保障农村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任务。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6.4.2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农村环境保护: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逐步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取得显著成效。(2)生态农业建设:生态农业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农业产业结构逐步优化。(3)农村生态景观建设:农村生态景观建设逐步推进,乡村生态环境得到改善。(4)农村生态扶贫:农村生态扶贫取得显著成果,助力农民增收致富。第七章农村教育与人才培养7.1农村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我国三农问题的日益凸显,农村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成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环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教育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的发展与改革:(1)普及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农村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保证农村适龄儿童少年都能接受基础教育。加大投入,完善农村教育基础设施,提高农村教育质量。(2)提高阶段:在普及阶段的基础上,农村教育逐步向提高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方向发展。实施农村教育振兴计划,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和素质。(3)多元化阶段: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农村教育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农村教育不仅包括基础教育,还涵盖了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等多个方面。7.2农村人才培养与引进农村人才培养与引进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以下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分析:(1)政策扶持:制定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村人才培养与引进。如设立农村人才培养基金,对农村人才给予政策优惠,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农村建设。(2)教育培训:加强对农村人才的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农业技术培训等,使农村人才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3)人才引进:积极引进外部人才,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城市人才到农村创业,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7.3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以下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分析:(1)教育培训: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提高其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农业技术培训等,使农村劳动力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2)政策引导: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提高其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3)文化教育:加强农村文化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养,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基础。7.4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以下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分析:(1)政策支持:加大对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为农村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2)人才培养:加强对农村人才的培养,提高其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通过开展农村人才培养项目,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人才队伍。(3)人才引进:积极引进外部人才,促进农村人才队伍的优化。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城市人才到农村创业,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4)激励机制:建立完善农村人才激励机制,激发农村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通过设立农村人才奖项、提供职称评定优惠政策等,激励农村人才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第八章农村社会治理与和谐8.1农村社会治理体系的建设农村社会治理体系的建设是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环节。我国在农村社会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政策法规不断完善,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村民自治逐步实现。农村社会治理机制不断创新,如“一事一议”制度、村务监督委员会等。8.2农村社会组织的培育与发展农村社会组织作为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其培育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农村社会组织发展迅速,涵盖了经济、文化、环保等多个领域。应加大对农村社会组织的扶持力度,提高其服务能力,促进农村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同时要加强农村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农村社会治理。8.3农村社会矛盾的化解与调解农村社会矛盾是影响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在化解农村社会矛盾方面,我国采取了多种措施。一是加强基层调解组织建设,提高调解能力。二是完善农村法律服务体系,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三是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缓解社会矛盾。四是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8.4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是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二是推进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农民基本公共服务需求。三是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四是加强农村社会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五是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以上措施,逐步构建起农村和谐社会。第九章三农发展的政策支持与制度创新9.1农业支持政策的演变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进程,农业支持政策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元的演变。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农业支持政策主要表现为对粮食产量的追求,以及通过农业税、剪刀差等手段积累资金支持工业化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农业支持政策逐渐转向市场导向,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价格支持政策:通过制定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等措施,保障农民收益,稳定粮食生产。(2)财政补贴政策:对农业生产者实施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业保险补贴等,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效益。(3)技术创新与推广政策:鼓励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农业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4)产业扶贫政策:将农业发展与扶贫工作相结合,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助力贫困地区农民增收。9.2农村金融政策的发展农村金融政策的发展旨在缓解农村金融服务不足的问题,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我国农村金融政策取得了以下成果:(1)政策性银行支持:通过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为农村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化和扶贫开发等项目提供融资支持。(2)农村金融机构改革: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3)农村金融产品创新:针对农村市场需求,创新推出农村小额信贷、农业保险等金融产品。(4)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9.3农村土地政策改革农村土地政策改革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农村土地政策改革取得了以下进展:(1)土地确权: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保障农民土地权益。(2)土地流转:鼓励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3)土地用途管制:加强土地用途管制,保障耕地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