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化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学问点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背景(1)根本缘由: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重大变革。(2)阶级关系:“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3)思想文化:贵族垄断教化、学术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①私人讲学。2.代表人物(1)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2)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和荀子。(3)墨家学派的墨子。(4)法家学派的商鞅和韩非子。3.意义(1)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②思想解放运动。(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学问点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1)生活时期和主要地位: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2)主要思想和活动:思想的核心是“③仁”,强调统治者要④以德治民,疼惜民力,取信于民。希望复原西周的礼乐制度,主见“⑤克己复礼”。首创私人讲学,主见“⑥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化的局面。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即“六经”。2.孟子和荀子(1)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见实行“⑦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⑧民本思想。伦理观上主见“⑨性本善”。(2)荀子:主见统治者施政用“⑩仁义”和“王道”。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闻名论断。伦理观上主见“人之性恶”。(3)评价: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更能适应社会的须要。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孔子的主要思想及相互关系学问点三道家和法家1.道家(1)老子:是道教学派的创始人。主见: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提出“⑪无为而治”的政治主见;认为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2)庄子:生活在战国时期,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2.韩非子(1)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战国末期的韩非子。(2)主见:君主要以法治国,提出系统的⑫法治理论。(3)评价: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诸子百家的历史地位[师生互动1]孟子和荀子思想与孔子思想相比,有什么新特点?提示:汲取道家和法家的主动合理成分,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当时社会的须要。[师生互动2]老子主见“无为而治”,是无所作为吗?提示:不是。因为老子的“无为”是指统治者不妄为、不胡作非为、不为所欲为,反对严刑峻法和苛政。其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无不为”。[师生互动3]孟子“民贵君轻”思想的实质是什么?提示:孟子是地主阶级思想家,其“民贵”的主见是为了更许久、更稳固地统治人民;“君轻”也是为了更有效地保证君主统治。[师生互动4]在诸子百家中,法家思想最受统治者推崇的缘由是什么?提示:①法家思想主张的君主专制中心集权制度有利于地主阶级政权的建立和巩固。②法家主见“变法革新”,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通过变法确立封建制度,从而巩固其地位。1.孟子主见“仁政”,荀子提倡“仁义”和“王道”,由此可以看出他们实质上都是维护劳动人民利益的。[试一试]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他们的思想的确包含了肯定“仁”的思想,但其代表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动身点是如何维护统治者的统治,其实质是统治人民的一种手段,只不过这种手段是一种怀柔手段。上述观点产生错误的关键在于没有透过表面现象看清其实质。2.孟子的“仁政”与孔子的“仁”没有区分。[试一试]这种说法错误。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但不是简洁地继承,而是提出了“仁政”思想,将孔子“仁”的学说扩展为政治、经济、思想等领域的施政思想。3.儒家的“民本”思想与现代的“民本”思想含义是一样的。[试一试]这种说法错误。儒家的“民本”思想与现代的“民本”思想有本质的不同。现代的“民本”思想含有民主、自由、同等、公允的原则,而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只是为统治者服务,绝无现代“民主”思想意识。主题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材料一:材料二: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什么?据我的看法,中国文化的精髓就是“和谐”。自古以来,中国就主见“和谐”。——《季羡林说和谐人生》材料三: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顺应自然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道德经》材料四:事在四方,要在中心,圣人(君主)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请分析:(1)依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缘由是什么?(2)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提出了怎样的“和谐”思想?(3)材料三反映了老子怎样的治国思想?应当怎样正确相识这一思想?(4)结合材料四,分析战国时期法家思想备受统治者推崇的缘由有哪些。(5)依据材料及所学学问,概括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法家和道家分别提出了怎样的治国思想。提示:(1)肯定时期的文化是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在思想领域的反映。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出现标记着社会生产有了质的飞跃,社会制度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大变革,所以其根本缘由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而不同”等。(3)治国思想: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相识:老子的无为并非是什么都不做,而是要顺应事物的本性,不妄为,不胡作非为。(4)①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心集权制度。②适应当时社会改革和国家大一统的趋势。③有利于加强对人民的限制。(5)儒家推崇“人治”“德治”,即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法家提倡法治,主见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道家主见“无为而治”,要顺应时势和民心。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缘由及意义。提示:(1)缘由①经济方面:铁器的运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旺盛供应了物质条件。②政治方面: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社会经验着划时代的大变革。③阶级关系:“士”阶层活跃和受重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因而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用自己的思想主见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④思想文化: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学问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旺盛供应了舆论阵地。⑤现实须要:为适应争霸斗争的须要,各诸侯国竞相招揽人才,使各个学派都有了发展的机会。(2)意义①先秦诸子百家对后世文化学术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a.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准则。b.道家学说构成了中国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c.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的理论武器。②“百家争鸣”过程中各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③“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正确理解道家、儒家、墨家、法家的思想内涵。提示:派别主见内涵道家主见“无为”,希望退到“小国寡民”的状态反映了面对春秋奴隶制度崩溃、战乱不断的社会局面,人们消极、没落的心情儒家思想核心是“仁”和“礼”,主见“为政以德”反映了随着春秋时期奴隶制的瓦解,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希望挽回奴隶制统治的愿望孟子主见实行“仁政”,荀子主见“仁义”“王道”体现出新兴地主阶级主见调和阶级冲突,以利于封建统治的观点墨家主见“兼爱”“非攻”,要求同等,反对斗争,主见任人唯贤体现出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小生产者要求共享利益、希望社会安定的愿望法家韩非子主见“君主集权”“法治”,建立君主专制中心集权的理论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要求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心集权封建国家的主见3.诸子百家中相互对立的观点。提示:(1)在治国上,儒家主见“仁政”“德治”,反对严刑峻法;法家主见法治,强调严刑峻法;道家主见“无为而治”。(2)在人性上,孟子主见“性本善”,而荀子主见“性本恶”。(3)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荀子主见“制天命”,人定胜天;而庄子主见“顺其自然”。(4)在人生看法上,儒家主见主动入世,强调社会责任;道家则主见“逍遥”的人生看法,主见避世,强调“超脱”。(5)在看待社会成员的关系上,墨家主见“兼爱”“非攻”;儒家主见尊卑有序。[例1](2024·浙江卷)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这体现了()A.民贵君轻的主见 B.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C.克己复礼的思想 D.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解析]材料信息“尚贤、尚同”“节用、节葬”符合墨家思想主见。A项是儒家孟子思想主见,故错误;墨子提出了尚贤、尚同、节葬、节用等一系列主见,这些主见都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故B项正确;C项是儒家孔子思想主见,故错误;D项属于道家思想主见,故错误。[答案]B主题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材料一: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子曰:“克己复礼为仁。”——《论语》材料二: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材料三:治之经,礼与刑。——《荀子·非相》请分析:(1)孔子“克己复礼”思想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孔子的思想在当时为何不为统治者推崇?(2)孟子、荀子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分别表现在什么方面?(3)怎样正确相识孟子的“民为贵……君为轻”的主见?(4)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分析当今儒学得到弘扬的缘由。提示:(1)“克己复礼”的实质是西周时奴隶社会的等级名分制度。缘由: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诸侯纷争,社会秩序相当混乱,统治者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或占据有利的位置,热衷于强化中心集权和加强对人民的限制;儒家思想主见以德治民,疼惜民力,不能适应当时诸侯争霸、建立统一中心集权国家的须要。(2)①孟子继承了孔子“仁”的学说,发展为一套系统的“仁政”学说,要求统治者必需重视民众,并提出“民贵君轻”的主见;②荀子继承了孔子的“礼”的思想,但荀子也汲取了法家的思想,主见礼法并施。(3)孟子思想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动身点的,而是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4)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儒家的“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为贵”“和而不同”“以德治民”等主见为和平化解各种冲突供应了思想依据;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走向复兴;随着中国国际影响的扩大,国外探讨中国文化的爱好日益深厚。1.对孔子思想的相识。提示:(1)思想体系及特点①思想核心:“仁”和礼,其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其方法论是“中庸之道”。②政治思想:强调“仁”和礼,反对苛政和随意刑杀,要求体察民情,主见“为政以德”,包含了民本思想。③教化思想:主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2)对孔子思想核心的评价①“仁”的思想,对缓和阶级冲突、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主动作用,对现代所提倡的人本理念也具有借鉴意义。②改良政治的主见,也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③礼的思想,带有承认等级制度和阶级剥削、压制人民斗争的消极性,以后的历代统治者把它作为进行阶级压迫的思想工具,是孔子思想保守的一面。2.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有哪些?提示:(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化教学思想,对我国当代教化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育有主动作用。(2)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地进行。(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5)儒家主见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日更是有着现实意义。3.孔子、孟子和荀子思想观点的异同。提示:人物伦理观治国理念民本思想历史观孔子性相近“仁”“为政以德”“克己复礼”,较保守孟子性善论“仁政”“施仁政于民”“民贵君轻”主见社会进步荀子性恶论“仁义”“王道”“君舟民水”主见社会进步相同点都提出“仁”的思想、民本思想;都是在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其思想都有时代性和阶级性,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例2](2024·北京卷)“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样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解析]从材料“‘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可以看出商朝时期“王”代表军事首领权力,体现的是军事手段,但是从材料“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可以看出孟子不认为军事手段是有效的措施,而应当选择实行德治,实行德治可以“称王”,故C项正确,A项错误;B项是道家学派的观点,与材料信息不符;D项与材料无干脆关系,解除。[答案]C1.视察下图,结合所学学问,推断与下图无关的是(C)A.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B.各派之间的关系是诘难、批驳,同时汲取、融合C.当时出现了近百个学派D.“学在民间”促成这种现象的出现解析:“百家争鸣”中的“百家”是虚指,强调派别许多,并不是指一百个学派。2.“人性之善,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这句话出自下列哪位思想家之口(B)解析:本题考查孟子的主见。“人性之善,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表达的思想主见是“性本善”,提倡“性本善”的是孟子。A、C、D的主见与之不符。3.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下列主见中,由他提出的是(A)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C.“制天命而用之”D.“兼相爱,交相利”解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的仁政思想的体现,故A项正确。“不期修古,不法常可”由法家韩非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是荀子的观点,“兼相爱,交相利”是墨家的“兼爱”思想,故B、C、D三项错误。4.荀况在《荀子·议兵》中写道:“凡兼人者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故曰: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古今一也。”反映荀子的思想主见是(A)A.主见“以德服人” B.主见“性恶论”C.主见“施仁政于民” D.主见“性善论”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其含义是说,君主治理好国家的上策是“以德服人”,故A项正确。材料探讨的是治国策略而非人性,B项错误;C、D两项都是孟子的思想主见。5.阅读表格,在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见中,体现的共同思想是(C)思想家思想主见孔子“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施仁政以民,省刑罚,薄税敛”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制天命而用之”A.教化思想 B.农本思想C.民本思想 D.重农抑商解析:本题考查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见的比较。孔子的“仁”“为政以德”思想、孟子的“仁政”思想、荀子的“君舟民水”思想都要求统治者疼惜民力,C项正确。教化思想只有孔子能够体现,故解除A;农本思想、重农抑商都无法体现,故解除B、D。6.下列漫画绘述的思想主见类似于诸子百家中的(B)A.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