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专用2024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5第1讲种群和群落学案_第1页
山东专用2024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5第1讲种群和群落学案_第2页
山东专用2024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5第1讲种群和群落学案_第3页
山东专用2024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5第1讲种群和群落学案_第4页
山东专用2024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5第1讲种群和群落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2-第1讲种群和群落网络构建■易错辨析···································································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更1.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破坏的是种群的年龄组成。 (×)提示:性引诱剂诱杀了雄性害虫,破坏的是种群的性别比例。2.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要选择草多的地方,否则结果偏低。 (×)提示:样方法的取样原则是随机取样。3.某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时,其增长速率渐渐降低。 (×)提示:在种群的“S”型曲线中,种群的增长速率在K/2前逐步增大,之后又逐步降低。4.环境条件相宜时,物种入侵后的初期,种群数量增长方式类似于“J”型增长。 (√)5.“J”型增长中,种群的年龄组成都是增长型,在“S”型增长中,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6.在志向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提示:志向条件下为“J”型增长,无环境容纳量。7.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将偏高。 (√)群落的特征及演替1.某培育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削减,属于种间竞争实例。 (√)2.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提示:草坪中的动物也具有分层现象。3.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4.群落演替中森林阶段对太阳能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 (√)5.全部的群落都可演替到森林阶段。 (×)提示:最终群落演替到何种程度,主要取决于其环境条件,假如环境较恶劣,如草原地区降水较少,群落就不能演替到森林阶段。6.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一般运用取样器取样法。 (√)■长句冲关·································································1.要调查新疆北塔山荒漠草原地带的野驴的种群密度,通常实行哪种调查方法?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逐个计数法。此地带野驴分布范围较小,种群个体较大2.“S型”增长曲线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资源和空间条件有限,随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多,从而使诞生率降低、死亡率上升,直至平衡3.次生演替和初生演替相比,时间往往比较短的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次生演替起先时,保留了原有的土壤条件,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4.捕鱼时要限制网眼大小,只捕获较大的鱼,从种群特征的角度分析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确保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使鱼种群数量增长速度快5.人类活动不肯定会变更群落演替的方向,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人类活动可能在肯定方向上加速演替的进程,而不肯定变更演替的方向考点1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更1.种群的特征及相互关系(1)性别比例只影响种群的诞生率,不影响死亡率。(2)年龄组成是预料种群发展趋势的重要依据,但不能干脆确定种群密度。2.种群数量变更的模型分析3.种群增长率与种群增长速率(1)增长率=(末数—初数)/初数(2)增长速率=(末数—初数)/单位时间图示如下:1.如图为将酵母菌接种到装有10mL液体培育基的试管中,培育一段时间后,培育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更的曲线。尝试在下列框中画出酵母菌的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更曲线。提示:如图所示。2.某同学为了模拟标记重捕法,用若干黄粒玉米种子代表肯定区域内某动物种群个体总数,用50粒白玉米种子代表被标记的个体,请用简洁文字和箭头写出最接近自然条件下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操作的模拟步骤。(1)先标记肯定数量的个体,放回原生存环境,一段时间后重捕。(2)模拟时,若干脆加入50粒白种子,导致估算结果偏高。提示:取出50粒黄种子→剩余黄粒种子倒入烧杯→加入50粒白种子→混合匀称→随机抓取→统计白粒与黄粒数→计算烧杯中黄粒总数→重复3~5次→计算每次总数的平均值。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更1.(2024·安徽安庆高三期末)下图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其中a、b是种群的两个数量特征,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诞生率、死亡率B.繁殖力极强的老鼠种群数量不会受到其密度的影响C.预料种群数量将来一段时间变更趋势的主要依据是bD.除上述数量特征外,种群还存在垂直结构等空间特征C[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A错误;任何一个种群数量的变更都会受到其种群密度的影响,B错误;b为年龄组成,是预料种群数量将来一段时间变更趋势的主要依据,C正确;垂直结构是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D错误。]2.(2024·青岛高三期末)东北“神兽”傻狍子是中国东北林区最常见的野生动物之一。狍子经济价值较高,是猎人们最爱猎捕的野生动物之一,滥捕导致野生狍子数量急剧削减。我国于2000年8月1日发布:任何猎捕狍子的行为都是违法的,严禁猎捕、买卖、食用野生狍子。对东北某林区一狍子种群数量进行调查,结果如图所示。其中δ=前一年种群数量/当年种群数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种群数量表现为“S”型增长,t1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B.t1时种群内狍子的个体数量最多,此后狍子数量越来越少C.t2时种群内狍子数量达到K值,此后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D.t3时种群内狍子个体数量少于t2,个体的生存压力较t2时刻小B[δ表示前一年种群数量/当年种群数量,0~t1时,种群数量在增加,t1时,种群数量保持稳定,增长速率不是最快的,t1后,种群数量在减小,由此推断A、C错误,B正确;t3时种群数量进一步削减,说明个体的生存压力更大,D错误。]3.(2024·全国卷Ⅲ)回答下列与种群数量有关的问题。(1)将某种单细胞菌接种到装有10mL液体培育基(培育基M)的试管中,培育并定时取样进行计数。计数后发觉,试管中该种菌的总数达到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由此可知,该种群增长曲线为________型,且种群数量为________时,种群增长最快。(2)若将该种菌接种在5mL培育基M中,培育条件同上,则与上述试验结果相比,该种菌的环境容纳量(K值)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若在5mL培育基M中接种该菌的量增加一倍,则与增加前相比,K值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由题意可知,试管中该种群个体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a(K值)时,种群个体数量不再增加,因此该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S”型。当种群数量为a/2(即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2)该种菌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变更空间和养分条件等会使其K值发生变更,培育基的体积变小,该种菌的K值也减小。K值是由环境资源量确定的,与接种量无关,若在5mL培育基M中接种该菌的量增加一倍,则与增加前相比,K值不变。[答案](1)Sa/2(2)减小不变K值是由环境资源量确定的,与接种量无关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2024·全国卷Ⅲ)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C.采纳等距取样法,适当削减样方数量D.采纳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面积B[采纳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样方内部的个体要全部统计,位于样方边缘的个体计数时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不用进行标记,A错误;要留意随机取样。取样时可采纳等距取样法或五点取样法,但由于该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取样时应适当扩大样方面积,增加样方数量,B正确,C、D错误。]2.(2024·湖南十堰高三调研)某调查小组欲调查某地区针毛鼠的种群密度,在该地区相同面积的旱地和水田里均放置了数量相同的捕鼠夹,结果发觉旱地中被捕针毛鼠数占捕鼠总数的12.8%,而水田中被捕针毛鼠数占捕鼠总数的2.2%。据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针毛鼠对当地旱地种植的农作物的危害可能大于水田B.在旱地种植少量高大树木,为猫头鹰供应栖居地,有利于限制针毛鼠害C.诞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都是影响针毛鼠种群密度的干脆因素D.若捕获后的针毛鼠难以再次被捕获,则会导致调查的针毛鼠的种群密度偏小D[若捕获后的针毛鼠难以再次被捕获,则会导致调查的针毛鼠的种群密度偏大,D错误。]3.(2024·陕西西安中学高三模拟)去除取样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种群中,进行随机捕获并去除,随着捕获次数的增加,种群数量渐渐削减,因此每次捕获的数量逐次削减,以捕获累积量为横坐标,单位捕获量为纵坐标,其关系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曲线与横坐标的交点可作为该种群数量的估计值B.对于标记困难或捕获会影响动物健康的种群可采纳该方法捕获累积量C.对于跳蝻、蚜虫等活动实力差的种群,可采纳此方法进行种群密度调查D.对于多数种群,逐个计数特别困难,因此常用去除取样法等估算的方法C[由去除取样法的原理可知,随着捕获次数的增加,种群数量渐渐削减,逐次捕获的累计数量渐渐增大,如图所示,当曲线延长至与横轴的交点,即单位时间的捕获数为零时,捕获累计数就是该种群数量的估计值,A正确;对于标记困难或捕获会影响动物健康的种群,无法采纳标记重捕法进行种群数量调查,可采纳该方法捕获累计量调查种群数量,B正确;跳蝻、蚜虫的活动实力差,活动范围小,相宜采纳样方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C错误;对于多数种群,逐个计数特别困难,用去除取样法可以逐次削减捕获量,最终统计捕获累计数即可估算,D正确。](1)样方法误差归纳①未做到“随机”取样。②未找到“分布比较匀称”的地块,导致数量“过密”或“过稀”。③未对“多个”样方取平均值。④样方边线上的个体未做到“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而是全部统计。(2)标记重捕法误差分析①调查值比实际值偏高。缘由一:标记个体不易重捕。缘由二:标记物在调查期间脱落。②调查值比实际值偏低。缘由一:标记物对个体会产生损害,导致个体易被捕。缘由二:标记物过分醒目,导致个体易被捕。考点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1.辨析种间关系图1~图4中,a与b的种间关系图1:互利共生;图2寄生,其中b是寄主;图3:竞争;图4:捕食,其中a为被捕食者,b为捕食者。2.群落的两种结构项目垂直结构水平结构现象分层现象常呈镶嵌分布确定因素植物:阳光动物: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环境因素:地形变更、土壤湿度、盐碱度的差异及光照强度不同;生物因素: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意义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3.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1)从起点上:①原先从没有过植被或原有植被被彻底歼灭的地方发生的是初生演替;②某地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此处发生的是次生演替。(2)从时间、速度上:①经验的时间长、速度缓慢的是初生演替;②经验的时间短、速度较快的是次生演替。1.运用某种药物防治棉蚜,施药超过肯定次数时,棉蚜的数量不降反增,请从进化和种间关系两个角度来分析可能的缘由。提示:药物对棉蚜进行定向选择,随着施药次数的增加,棉蚜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大;药物在杀死棉蚜的同时杀死了棉蚜的天敌。2.经过40多年的艰苦奋斗,江苏东台大片的盐碱荒滩被改造成了漫漫林场,即东台黄海森林公园。若自然环境不发生根本变更,在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地带能不能建立起像江苏省东台黄海森林公园一样的林场?请简述理由。提示:不能。两地自然环境不同,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不同。3.设计一个试验,来探究某几种植物的根系之间是否存在竞争现象,请写出试验组和比照组的简洁设计思路。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比照组:单独种植;同种植株种植在一起。试验组:不同植株种植在一起。赐予相同的环境条件,一段时间后视察各组的根系生长状况。生物的种间关系辨析1.(2024·山东等级考)为探讨甲、乙两种藻的竞争关系,在相同条件下对二者进行混合培育和单独培育,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单独培育条件下,甲藻数量约为1.0×106个时种群增长最快B.混合培育时,种间竞争是导致甲藻种群数量在10~12天增长缓慢的主要缘由C.单独培育时乙藻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D.混合培育对乙藻的影响较大B[由图可知,单独培育条件下,甲藻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为2.0×106个,在K/2(1.0×106个)时种群增长最快,A正确;混合培育时,在10~12天甲藻种群数量接近K值,而乙藻种群数量接近0,此时导致甲藻种群数量增长缓慢的主要因素是种内竞争,B错误;由图中曲线可知,乙藻单独培育时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C正确;图中混合培育时,甲、乙两种藻起始数量相同,到10~12天时甲藻数量接近环境容纳量,而乙藻接近灭亡,可知混合培育对乙藻的影响较大,D正确。]2.下图表示某地甲乙两个种群数量变更关系。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种群均呈“S”型增长,增长速率均受其本身密度制约B.若该地区为草原,甲为羊,则乙可能是牛C.甲、乙两种群为捕食关系,其中乙为捕食者D.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强度由弱到强再到弱D[据图只能分析出甲种群数量先多于乙种群数量,然后反之,因此无法推断两种群的增长模式,A错误;若该地区为草原,甲为羊,乙不行能为牛,因为二者的竞争关系不会导致某物种消逝,B错误;甲乙种群为竞争关系,最初甲占优势,随后乙占优势,且甲种群逐步被排挤掉,因此竞争由弱到强再到弱,C错误,D正确。]3.(不定项)(2024·山东高三二模)图为科研人员建构的爱护区内的某猎物—捕食者模型,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更趋势。下列有关分析合理的是()A.该模型能反映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整机制B.该模型能说明猎物、捕食者种群数量均维持相对稳定的机理C.该模型中最可能代表猎物、捕食者的种群K值的是N3和P3D.猎物和捕食者之间的捕食关系是经过长期的共同进化形成的ABD[在N2~N3段,猎物的种群数量增加时,捕食者数量也在增加,但是当捕食者的数量达到肯定程度后,猎物又在不断削减,这种变更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整,A正确;猎物种群数量超过N2,则引起捕食者种群数量增加,捕食者种群数量超过P2,则猎物数量削减,两者相互作用,使猎物和捕食者的数量在N2和P2左右保持动态平衡,B正确;依据分析可知,该模型中最可能代表猎物、捕食者的K值为N2和P2,C错误;捕食者与猎物的相互关系是经过长期的共同进化逐步形成的,D正确。故选ABD。]考查群落的结构与演替1.(不定项)(2024·山东等级考)在互花米草入侵地栽种外来植物无瓣海桑,因无瓣海桑生长快,能快速长成高大植株形成荫蔽环境,使互花米草因缺乏光照而削减。与本地植物幼苗相比,无瓣海桑幼苗在荫蔽环境中成活率低,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促进了本地植物群落的复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互花米草相对集中的区域选取样方以估算其在入侵地的种群密度B.由互花米草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不属于群落演替C.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的过程中,无瓣海桑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D.应用外来植物治理入侵植物的过程中,需警惕外来植物潜在的入侵性AB[用样方法调查互花米草的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A错误;由互花米草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属于群落演替,B错误;无瓣海桑种群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该过程中无瓣海桑种群的数量渐渐削减,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C正确;应用外来植物治理入侵植物的过程中,若外来植物的适应性很强,则其可能会取代本地植物,所以需警惕外来植物潜在的入侵性,D正确。]2.(2024·皖豫联盟高三联考)某荒原草地若干年后,经验了草本、灌木和乔本三个阶段的演替,下图表示这三个阶段的优势种(分别为物种①、物种②、物种③)的种群数量变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荒草地演替为乔木的过程为次生演替B.物种②出现前,该群落没有垂直结构C.随着时间推移,该群落对阳光的利用实力提高D.物种③的出现可提高该群落中动物的丰富度B[荒草地保留了植物的繁殖体,因此荒草地演替为乔木的过程为次生演替,A正确;物种②出现前,该生态系统为草原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的群落也存在垂直结构,B错误;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的分层现象明显,植物的分层能提高群落对阳光的利用实力,C正确;物种③的出现为动物供应了更多的食物和栖息场所,增加了物种的种类,提高了该群落中动物的丰富度,D正确。]3.(2024·淄博高三模拟)当土地停止耕种时,演替便起先了,最早入侵耕地的植物称为先锋植物,先锋植物的出现是演替起先的标记。随着演替的发展,弃耕地四周环境中的物种渐渐向弃耕地扩散。在自然状态下,演替会使植被得以复原,最终发展为稳定的生态系统。生态学家在探讨某弃耕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对不同时期群落的丰富度指数进行了统计,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弃耕土地上的演替属于________类型。土地在经数年精耕细作之后,以往植被的痕迹往往被彻底清除,同时创建出一种新的生态环境,这种环境不仅适于作物,还适于不受耕作抑制的杂草生长,所以最早入侵弃耕土地的先锋植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2)随着演替的发展,物种数量增多,群落内不同植物种群之间的________关系明显加剧,依据曲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