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概论0导论课件_第1页
中医学概论0导论课件_第2页
中医学概论0导论课件_第3页
中医学概论0导论课件_第4页
中医学概论0导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学概论1中医学概论0导论《中医学概论》基本内容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诊法、辩证)中药学方剂学基础理论部分基础应用部分2中医学概论0导论中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与防治,以及摄生康复的一门传统医学科学,有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中医学《国语辞典》1、研习我国固有的医术,以治疗疾病的医生

2、中华民族传统治疗疾病的方法

中华医学/中华民族传统医学

(广义:道医、藏医、蒙医、回医)3中医学概论0导论中医学理论体系★

是以中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即以气一元论和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核心,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

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4中医学概论0导论导论【目的要求】1、掌握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2、熟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3、了解中医学的思维方法5中医学概论0导论一、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发源于先秦,形成于战国到秦汉时期

1、文化基础: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依托

2、医学基础:长期医疗实践中医学知识的积累

3、哲学基础:古代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一)中医学的起源及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6中医学概论0导论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温病条辨》7中医学概论0导论包括《素问》和《灵枢》各9卷,每卷各九章。吸收了秦汉以前的天文、历法、气象、数学、生物、地理等多种学科的重要成果,在气一元论、阴阳五行学说指导下,总结了春秋战国以前的医疗成就和治疗经验,确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原则,系统地阐述了生理、病理、经络、解剖、诊断、治疗、预防等问题,建立了独特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医学发展的基础和理论源泉☆1《黄帝内经》☆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8中医学概论0导论《黄帝内经》中许多内容已大大超越了当时的世界水平

在形态学方面:关于人体骨骼、血脉的长度、内脏器官的大小和容量等的记载,基本上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如:食管与肠的比是1∶36,现代解剖是1∶37在血液循环方面:“心主身之血脉”血液在脉管内“流行不止,环周不休”英国哈维氏发现血液循环(1628年,明崇祯元年/1千多年)9中医学概论0导论共81章。全书以设难答疑的形式,阐述了《内经》中有关经络脏腑、疾病诊法等81个疑难问题,故名

*★首创独取寸口和分寸关尺的三部候脉法

*系统地论述了奇经八脉的循行和功能

*提出了与《内经》不同的三焦、命门学说等等2《难经》《黄帝八十一难经》·秦越人(扁鹊)10中医学概论0导论3《伤寒杂病论》以六经辨伤寒(外感★六经辨证)

以脏腑辨杂病(内伤)*晋·王叔和-→《伤寒论》(《金匮要略》)*《伤寒论》载方113首,《金匮要略》载方262首

实收269首,基本上概括了临床各科的常用方剂--众方之宗,群方之祖(方书之祖)

统称“经方”东汉·张仲景医圣11中医学概论0导论4

《神农本草经》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重要典籍共分3卷,收载药物365种。汇集了古时至汉代以前的药物知识分别用四气五味概括药物的性能和作用,根据有毒无毒将药物分成益气、补虚、除邪等上、中、下三类;创立了方剂的有关配伍方法;对药物的炮制、贮藏方法和经验作了概括性描述,对后世药学发展有着重要影响12中医学概论0导论*《温病条辨》在继承了叶天士理论的基础上参古博今,结合临证经验撰写了《温病条辨》5卷,对温热病学说做了进一步的发挥

☆创立了“三焦辨证”的学说

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优秀的实用方剂

银翘散、桑菊饮、藿香正气散

清营汤、清宫汤、犀角地黄汤

☆清·叶桂(天士)创立“卫气营血辨证”

《临证指南医案》吴塘·鞠通清代著名医家江苏淮阴人(1758-1863)13中医学概论0导论(二)中医学发展简况1、魏晋隋唐时期(丰富实践时期)(1)晋·王叔和·《脉经》:第一部脉学专著(24种脉)

(2)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3)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第一部病因病机和证候学专著(4)唐·孙思邈·《备急千金方》、《千金翼方》“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唐以前的理法方治、食养。我国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14中医学概论0导论2、宋金元时期(争鸣突破时期)(1)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学说”(2)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开创“脏腑辨证”(3)金元四大家★:刘完素、李杲、张从正、朱震亨(4)元·杜清碧《敖氏伤寒金镜录》:论舌的第一部专著15中医学概论0导论代表医家主要学术观点学术派别代表著作刘完素(河间)火热论,百病皆因火热寒凉清热寒凉派《素问玄机原病式》《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张从正(子和)攻邪论,邪非人身所有汗、吐、下攻邪/下派《儒门事亲》朱震亨(丹溪)相火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滋阴降火滋阴派《格致余论》李杲(东垣)脾胃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调补脾胃补土派《脾胃论》《内务外感辨惑论》→→16中医学概论0导论3、明清时期(集大成时期)

(1)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王肯堂《证治准绳》(2)清·吴谦《医宗金鉴》、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傅山《傅青主女科》(3)温病理论的创立明·吴又可·《温疫论》--“戾气说”

☆清·叶桂(天士)创立“卫气营血辨证”

《临证指南医案》

吴瑭(鞠通)创立“三焦辨证”

《温病条辨》4、近代和现代(收集整理时期)17中医学概论0导论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一)整体观念(二)辨证论治(三)恒动观念18中医学概论0导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天人合一”观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一)整体观念19中医学概论0导论人体(整体性)五脏五腑五官五体五志肝胆目筋怒心小肠舌脉喜脾胃口肌思肺大肠鼻皮悲肾膀胱耳骨恐结构功能病理诊断治疗经络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20中医学概论0导论2、人与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1)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季节气候、昼夜的变化、地理环境(2)人与社会关系密切

社会进步、社会环境、人的社会地位变动

诊有三常,必问贵贱,封君败伤,及欲侯王?故贵脱势,虽不中邪,精神内伤,身必败亡

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21中医学概论0导论

自然界五行人体五味五色五化五气五方五季五脏五腑五官五体五志酸青生风东春木肝胆目筋怒苦赤长暑南夏火心小肠舌脉喜甘黄化湿中长夏土脾胃口肌思辛白收燥西秋金肺大肠鼻皮悲咸黑藏寒北冬水肾膀胱耳骨恐22中医学概论0导论(二)辨证论治中医诊断治疗疾病辨病治疗辨证论治对症治疗病、证、症23中医学概论0导论病是指有一定病因、发病形式、发病机理、以及预后转归的完整过程

感冒、中风、痢疾、头痛、呕吐

*具体表现为若干特定的症状和不同阶段前后衔接的证候

温(热)病(卫分→气分→营分→血分证)24中医学概论0导论症状:病人自己感觉到的身体不适及异常变化头痛、头晕、咳嗽、胸闷体征:医生检查病人身体所发现的异常征象

面色萎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最有价值的病情资料;中医诊断病证的基本依据症四诊望闻问切25中医学概论0导论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①病因(风寒、风热、瘀血、痰饮)②病位(表、里、某脏、某腑、某条经络)③病性(寒、热)④邪正关系(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精气,指人体的正气证26中医学概论0导论感冒的治疗加减葳蕤汤葱白七味饮麻黄附子细辛汤参苏饮新加香薷饮、藿香正气丸银翘散荆防败毒散

阴虚感冒血虚感冒阳虚感冒

气虚感冒暑湿感冒风热感冒具体分析?个体化治疗风寒感冒中医人人相同群体化治疗解热镇痛药(发汗)、抗病毒药、抗生/菌素西医恶寒发热,头痛身痛,鼻塞流涕,咳痰,咳嗽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辨证论治、整体观念27中医学概论0导论症,病情资料/临床症状(四诊:望、闻、问、切)恶寒,发热,头痛,咳嗽,痰黄稠,鼻塞流浊涕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病感冒证外感风热热证肺卫实证风热犯肺证辨证病因病性病位邪正关系28中医学概论0导论辨证

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和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证29中医学概论0导论引起疾病的原因。即破坏人体相对平衡状态而引起疾病的原因病因附1、外因(外感):六淫(异常的气候变化)、疠气2、内因(内伤):七情、饮食劳逸

病理产物(痰饮、瘀血)3、不内外因(其它):外伤、寄生虫等30中医学概论0导论表、里外内浅深病位提示病变部位的浅深,揭示病情发展趋势表证:指外感邪气侵入人体,正气抗邪于体表而表现出的轻浅证候,多见于外感病初起阶段里证:泛指脏腑、气血、骨髓等病变而表现出的证候多见于外感病的中、后期及一切内伤病

附31中医学概论0导论疾病性质反映疾病中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阴盛或阳虚――寒证;阳盛或阴虚――热证“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寒证:由阴盛或阳虚所产生的以寒冷表现为主的一类证候包括表寒、里寒、虚寒、实寒等证热证:由阳盛或阴虚所产生的以温热表现为主的一类证候包括表热、里热、虚热、实热等证寒、热附32中医学概论0导论邪正关系/邪正盛衰虚、实疾病过程中人体正气和致病邪气的盛衰变化及力量对比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实―→邪气盛实虚―→正气不足

“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虚证:指在疾病过程中,人体正气虚弱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实证:指在疾病过程中,邪气亢盛为主要矛盾方面,邪正相搏产生

比较激烈的证候

☆正气不虚

附33中医学概论0导论论治施治

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讨论用什么方法进行治疗感冒--风热犯肺证(风热表实证)辛凉解表,疏散风热宣肺止咳34中医学概论0导论辨证论治前提和依据目的诊疗疾病的整个过程检验?治疗效果辨病论治:是在确立疾病的诊断后,根据疾病确定治疗原则35中医学概论0导论由于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病理变化不同即证不相同,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治法也不同

在不同的疾病中,出现相同的或相近的病理变化即出现相同或相似的证,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

治法也相同“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同病异治异病同治36中医学概论0导论中医学体系的主要构建方法(一)援物比类/取象比类☆(二)司外揣内(三)揆度奇恒(对比/知常达变)(四)推演络绎(五)试探与反证(六)心法与顿悟37中医学概论0导论运用形象思维,根据被研究对象与已知对象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类同,从而认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是相似或类同的由此推导出被研究对象的某些性状的方法取象比类援物比类法、比照类推法“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38中医学概论0导论☆取象比类(中医):取自然界的一些现象、生物的现象和社会现象

以类比于人体,从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