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知识点汇总一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
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微米(pm)、纳米(nm)、1km=1000m;1dm=0.1m;
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pm=0.000001m;
1nm=0,000000001mo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
尺的使用方法:@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
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
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3.时间的单位:国际
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
分(min)。换算关系:1h=60min1min=60s。4.测量值和真实值
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
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
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
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
运动。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
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
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
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
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
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在相同时间内,物
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观众方法物体经过相同的
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它的速度越快…裁判方法2.速度:路程
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
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
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
或kmh・1,换算关系:1m/s=3.6km/h。计算公式:v=ts其
中:s一一路程——米(m);或千米(km)t一一时间——秒⑸;
或小时(h)v------速度---米/秒(m/s);或千米/小时(km/h)v=ts,
变形可得:S=Vt,t=VSo
四、测量平均速度1.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
第二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的产生: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说明:物体在振动时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声音
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
气体中传播,且V固,V液,V气),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温
度越高,声速越大);
(3)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4)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
(5)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3.回声:
人耳能辨别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至少为0.1S或人与障碍物的
距离至少为17m.
4,百米赛跑:
终点计时员应该在看见发令枪冒白烟时计时,若再听见枪声计时,
则会少记0.294S(约为0.3S)o
5.人类怎样听到声音: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产生的信号经过听小骨
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
声音。
3.人耳听觉范围:
20HZ—20000HZ
4.音调:
(1)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长而粗的弦,发声的音调低;
⑶短而细的弦,发声的音调高;
⑷绷紧的弦,发声的音调高;
(5)一般来说,女士的音调高于男士的音调;小孩的音调高于成人
的音调。
“这首歌太高,我唱不上去”、“她是唱女高音的"、“脆如银铃”都是
描述音调的。
5.响度:
(1)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距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震耳欲聋”、“高声呼叫”、“低声细语”、“声如洪钟”、“引吭高歌”、
“请勿高声喧哗”、“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曲高和寡”都是描
述响度的。
6.音色: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闻其声,
知其人”、“悦耳动听”描述的是音色。
作用:用来辨别发声的物体是什么,辨别物体是否损坏。
三、声的利用
1,声音传递信息的实例:
⑴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
(2)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
(3)医生用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状况;
(4)医生用B超为孕妇作常规检查;
⑸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回声能够判断悬崖的距离;
(6)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
(7)利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和鱼群位置。
2.声音传递能量的实例:
(1)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机械;
(2)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出去人体内的结石。
3.超声波的应用:
⑴声呐;(定向性好,传播距离远。)
(2)B超;(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
⑶超声波测速器。(易于获得较为集中的声能。)
四、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1.噪声:
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
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休息,以及
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分贝:
人们以分贝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符号dB;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3.噪声的控制:
(1)防止噪声的产生或消声或在声源处减弱;
(2)阻断噪声的传播或吸声或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防止噪声进入耳朵或隔声或在人耳处减弱。
第三章
物态变化
一、温度
1.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温度计制作原理: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
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
定为100摄氏度。
4.温度计使用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部或
侧壁;
⑵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液
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1.熔化: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2.熔化的条件:
到达熔点,继续吸热。
3.凝固: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4.凝固条件:
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三、汽化和液化
1.汽化: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2.汽化现象:
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
3.汽化的两种方式:
沸腾和蒸发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4.沸腾和蒸发的异同
5.影响蒸发的因素:
(1)液体的温度
(2)液体的表面积
(3)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
6.液化: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7.液化现象:
雾的形成;露的形成;夏天冰糕冒白气。
四、升华和凝华
1.升华: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2.升华现象:
衣柜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了;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3.凝华: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4.凝华现象:
霜的形成;窗玻璃上的“冰花”;树枝上的“雾淞”
5.吸热与放热:
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第四章
光现象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
能够自行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
2.光源分类:
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3.光的直线传播:
在同种均匀物质中,光沿直线传播。
4.光线:
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
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不是真实存在的。
5.光的直线传播实例:
(1)小孔成像;
(2)影子的形成;
(3)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4)激光引导掘进方向;
⑸排队看齐;
(6)射击瞄准
(7)立竿见影。
6.小孔成像特点:
⑴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2)所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尢关,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3)当物体与小孔的距离不变时,光屏离小孔越远,像越大。(光
屏离小孔越近,像越小);
当光屏与小孔的距离不变时,物体离小孔越远,像越小。(物
体离小孔越近,像越大)
7.影子的形成:
因为光沿着直线传播,且光不能穿过不透明的物体,所以光照射
到不透明物体上,在物体的另一侧会有一个光照不到的区域,这
就是影子。
8.判断月食:
太阳、地球、月亮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地球在中间。
9.判断日食:
太阳、月亮、地球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月亮在中间。
10.光速: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0x108m/So
11.光年:
常用于天文学中,是一个非常大的距离单位,它等于光在一年内
传播的距离,1光年=9.46x1012Km。
二、光的反射
1.法线:
垂直于镜面的直线叫做法线。
2.入射角: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
3.反射角:
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反射角。
4.反射定律:
⑴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位于同一个平面内;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5.反射的分类:
反射有两种,一是镜面反射,一是漫反射。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
射定律。
6.光路可逆性: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三、平面镜成像
1.探究平面镜成像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在桌上竖立一块玻璃当做平面镜,
平面镜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平面镜后面放一支未点燃的同样
的蜡烛。移动蜡烛,直到从前面看上去也像点燃的一样,这就是
烛焰的像。通过观察可知,像与烛焰的大小相等;像与烛焰的连
线跟镜面垂直,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实物到镜面的距离。
2.面镜分类
平面镜
面镜凹面镜
球面镜
凸面镜
3.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4.球面镜的应用
凹面镜:太阳灶、反射式天文望远镜;
凸面镜:汽车后视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手电筒的反光装置。
5.平面镜成像规律:
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物和像到平面镜的距
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经光的反射形成的正立的虚像。
四、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想象
叫做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现象:
潭清疑水浅、海市蜃楼。
3.光的折射规律:
⑴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2)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⑶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也减小);
⑷光从速度较快的介质斜射入速度较慢的介质中时,折射光线靠
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5)光从速度较慢的介质斜射入速度较快的介质中时,折射光线远
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特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冰、玻璃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靠
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特例:光从水、冰、玻璃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
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五、光的色散
1.色散:
太阳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白屏上依次得到红、橙、黄、绿、蓝、
靛、紫七色彩带
2.色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
3.颜料的三原色:
品红、黄、青。
4.物体的颜色: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尢色透明物体的颜色能让
所有的光都透过。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白色不透明的物体能反
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不透明的物体能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5.光谱:
把光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6.天空呈蓝色的原因:
大气对阳光中波长较短的蓝光散射较多。
7.傍晚太阳发红的原因:
傍晚的阳光要穿过厚厚的大气层,蓝光、紫光大部分被散射掉了,
剩下红光、橙光射入我们的眼睛。
8.雾灯选择黄色的原因:
人眼对黄色光敏感度较高,且黄光不易被空气散射,有较强的穿
透作用,能让更远的人看到。
9.红外线的应用:
⑴红外线夜视仪;
(2)红外线遥感。
10.紫外线的应用:
(1)杀菌;
(2)防伪;
(3)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o
11.紫外线的危害:
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十分有害,轻则使皮肤粗糙,重则引起
皮肤癌。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
1.凸透镜:
远视镜(老花镜)片,中间厚,边缘薄叫做凸透镜。
2.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到凸透镜上,其折射光线会聚在焦点上。
3.凹透镜:
近视镜片,中间薄,边缘厚,叫做凹透镜。
4.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到凹透镜上,其折射光线的反向沿长线会聚
在虚焦点上。
5.主轴:
透镜上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简称主轴。
6.光心:
每个透镜主轴上都有一个特殊点: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
向不变,这个点叫做光心。
7••隹/、、、占/、、、.•
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实
焦点,简称焦点。
凹透镜能使平行于主轴的光其折射光线的反向沿长线会聚在一点,
这个点叫做凹透镜的虚焦点。
8.焦距: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
9.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拿一个凸透镜正对着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透
镜与纸的距离,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测出这个最小、
最亮的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二、生活中的透镜
1.照相机成像特点:倒立缩小的实像。
2.投影仪成像特点:倒立放大的实像。
3.放大镜成像特点:正立放大的虚像。
4.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和像在凸透镜两侧。
5.凸透镜成虚像时,物和像在凸透镜同侧。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
1.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与焦距像距与焦距
成像性质应用
的关系的关系
u>2£B寸,倒立、缩小的实象。解目机£<v<2£
u=2出力倒立、等大的实像。V=2£
£<u<2£,倒立、放大的实象。投影仪v〉2f
u=附不成像
uV£B寸正立、放大的虚象。放大循
(1)一倍焦距是成实物与虚像、倒正、物像异同侧的分界点。物
距大于一倍焦距时,物体成实像(倒立,物像同侧);物距小于
一倍焦距时,物体成虚像(正立、物像异侧);
(2)二倍焦距是成像大小的分界点。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物体
成缩小的像;物距小于二倍焦距时,物体成放大的像;
(3)实像都是倒立的(物、像同侧),虚像都是正立的(物、像异
侧);
(没有缩小的虚像,也没有等大的虚像)
⑷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成虚像时,物远像远,像变大(物近像近,像变小)。
四、眼睛和眼镜
67.眼睛:
1.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
2.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对光的偏折能力变
小,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可以看清远处的
物体;
3.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
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可以看清近处的
物体。
4.近视眼矫正:佩戴凹透镜。
5.远视眼矫正:佩戴凸透镜。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成像原理(虚像):
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像,道理就像投影
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
像再放大一次。
2.望远镜成像原理:
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道理就像照相机
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
放大。
3.视角:
同一个物体,离眼睛近时,视角大,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也大;
离眼睛远时,视角小,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也小;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一、质量
1.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m表示。
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
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质量的单位:千克(kg),常用单位:吨(t)、克(g)、毫
克(mg)。1t=1000kg1kg=1000g1g=1000mg
3.天平是实验室测质量的常用工具。当天平平衡后,被测物体的
质量等于祛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4.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天
平所能称的最大质量);向盘中加减祛码时要用锻子,不能用手
接触祛码,不能把祛码弄湿、弄脏;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
直接放在天平的盘中。
5.托盘天平的结构:底座、游码、标尺、平衡螺母、横梁、托盘、
分度盘、指针。
6.使用步骤:
①放置——天平应水平放置。
②调节一一天平使用前要使横梁平衡。首先把游码放在标尺的“0”
刻度处,然后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JIT生产管理基础汇报
- 中医外科临床操作规范
- 怎样设计小学对话课件
- 安全法制教育
- 医美行业岗位介绍
- 定金保证金合同
- 拍卖展示活动器材协议
- 商品质量纠纷调解合同(2篇)
- 2025年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说课课件
- 小学雪天安全主题班会教育
- 2025年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单招(数学)历年真题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 课件
- 新版三全新体系管理目标指标考核及分解QES
- 幼儿园中班安全《会咬人的电》课件
- (完整)ICU进修汇报ppt
- 物业项目报价表模板
- 病理生理学习题集
- 2005雷克萨斯gs430gs300原厂维修手册中文sa
- 入团志愿书(2016版本)(可编辑打印标准A4) (1)
- 煤矿机电运输培训.ppt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网络课形考任务2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825)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