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团体标准T/CSRP03-2024操作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医学和生物学实验室辐射防护规范Specificationforradiationprotectionofmedicalandbiologylaboratoriesinhandlingunsealedradioactivematerials2024-07-23发布2024-11-01实施前言 Ⅲ Ⅳ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一般原则 25场所选址与布局 66操作要求 77辐射防护监测 98废物管理 99事故预防和应急 1010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管理 10附录A(资料性)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典型非密封放射性物质 11附录B(资料性)操作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常规监测的内容与周期 12附录C(资料性)实验室放射性废物管理主要阶段流程图 12参考文献 13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著作权、专利等知识产权。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知识产权的责任。本文件由苏州大学提出。本文件由中国辐射防护学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苏州大学、华克医疗科技(北京)股份公司、吉林大学、温州医科大学、南京原子高科医药有限公司、中国药科大学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涂彧、陈娜、刘爱娣、陈大伟、崔凤梅、张磊、瞿述根、耿轩、韩智豪、高韩。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从事医学、生物学研究的实验室开始使用非密封放射性物质。使用该类放射性物质的实验室有别于单纯的放射性实验室,这类实验室往往涉及到有毒有害化学试剂和致病微生物等危害因素,如果不加限制、不加规范地操作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势必会增加人员的辐射健康风险和环境污染概率。为了保障职业人员、公众的健康和保护环境,有必要规范开展使用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医学和生物学实验室的行为。5本文件规定了在医学和生物学实验室操作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辐射防护原则与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医学和生物学实验室操作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活动。本文件可供在既有的医学和生物学实验室需要增加操作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实验时参考。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GB11930操作非密封源的辐射防护规定GB14500放射性废物管理规定GB1887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职业性内照射个人监测规范HJ61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1188核医学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GA1002剧毒化学品、放射源存放场所治安防范要求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非密封放射性物质unsealedradioactivematerials既没有被永久密封在包壳中,也没有紧密粘合在一起并呈固态的放射性物质。本文件指在医学、生物学实验室用到的含有放射性核素或由其标记的无机、有机化合物和生物制剂等,在使用时处于非密封状态,能自发地衰变并释放电离辐射。医学实验室medicallaboratory从事医学及相关研究的实验室。3.3生物学实验室biologylaboratory从事生物学及相关研究的实验室。64一般原则4.1辐射实践正当性实施每一项涉及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医学、生物学实验前,应进行辐射实践正当性判断,尽量选择非放射性物质。在必须使用非密封放射性物质时,要进行实验的利益代价分析,确保由该项辐射实践的利益大于由此造成的危害。4.2辐射防护最优化4.2.1综合考虑一切与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实践有关的因素后,采取定性、定量的分析手段及适当、可行的方法,使操作人员个人剂量的大小、受照人数的多少以及潜在照射可能性,均保持在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水平。4.2.2在制定最优化的防护与安全措施时,应根据实验涉及的照射的性质、剂量大小和可能性,全面考虑可供利用的防护与安全措施选择。4.2.3采用一切可能的方法,以有效预防事故发生、减轻事故后果,降低受照射的可能性和人员的受照剂量。4.3剂量限制4.3.1应限制操作人员的职业照射剂量,限制实践活动所产生的公众照射水平,降低表面污染水平。个人剂量限值、表面污染控制水平应符合GB18871的要求。4.3.2根据辐射防护与安全最优化的原则制定管理限值、参考水平等。这些值可包括但不限a)符合实验室场所要求的非密封放射性物质日最大操作量和日存放量;b)控制区与监督区的辐射水平;c)工作场所表面污染水平;d)放射性气体或气溶胶放射性浓度;e)流出物的核素种类、放射性活度浓度和总活度。附录A给出了可供参考的医学、生物学实验室使用的放射性核素种类、应用和使用量。4.4组织管理4.4.1实验室应设立相应的辐射防护机构,配备专(兼)职辐射防护人员,并用文件的形式明确规定其职责。4.4.2非密封放射性物质操作人员应熟练掌握辐射防护与安全技能。4.4.3实验室应制定辐射防护制度,并对制度的实施和效果评估全面负责。4.4.4实验室应建立辐射防护培训制度,培植和保持工作人员良好的安全文化素养,自觉遵守辐射防护的规章制度,掌握辐射防护基本原则、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4.4.5实验室应建立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和个人剂量监测制度。4.4.6实验室应编制辐射事故的应急预案,并在日常工作中定期演练。5场所选址与布局75.1选址实验场所,应设置在独立的建筑,或者大型实验室建筑的底层或一端,且处于常年下风向位置,并远离食堂、会议室、商店等人员密集区,避开幼儿园等公众活动敏感区。5.2布局应按照GB18871要求,在操作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场所合理设立控制区和监督区。将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存放、分装、操作、样品检测间及放射性废物暂存场所划定为控制区。将紧邻控制区的实验室走廊、实验准备间等场所划定为监督区。根据实验要求,规划用房功能和分布,按照操作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活度或活度浓度,由低到高排列。合理规划实验室通风走向、放射性废水的收集与排放系统。5.3出入口与通道5.3.1在非密封放射性物质操作场所出入口的醒目位置应张贴电离辐射警告标志,设置职业病危害告知栏。5.3.2在操作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甲级、乙级实验室的入口处,应设立卫生通过间。5.3.3分别设立专用的实验室人员进出通道和放射性物质进出通道,放射性物质进出通道是功能单一通道,宜短,由控制区直接通向户外,防止发生放射性交叉污染。6操作要求6.1一般要求6.1.1在兼顾化学安全和生物安全的基础上,制定符合辐射防护要求的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安全操作程序。6.1.2新近引入的或改进的非密封放射性物质操作流程,必要时应事先进行模拟试验、冷试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后方可正式开展。6.1.3定期检查工作场所各项防护与安全措施,确保其处在良好的运行状态,针对不安全因素,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改进或补救措施。6.2实验操作6.2.1严格按照制定的操作程序进行操作。根据所使用的放射性核素的量和特性,遵守HJ1188和GBZ120的要求,相关操作选择在通风柜或手套箱内进行。6.2.2选择合适的操作方式,并采用相应的防护措施,严格控制各类人员受照剂量,措施应包括但不限于:a)选择短半衰期放射性核素,其活度应尽量小、放射性毒性尽可能低;b)采用密闭型操作代替开放式操作;c)提高操作熟练程度,以缩短操作时间;d)尽可能增加操作人员与放射性物质的距离;e)严格穿戴隔离防护衣及相关防护用品。6.2.3操作过程中所用的设备、仪器、仪表、器械和传输管道等应符合辐射防护要求。吸取、8转移放射性液体的操作应防止液体飞溅、溢出,避免用嘴吸取移液管。储存放射性液体的容器应由不易破裂的材料制成。6.2.4有可能造成污染的操作步骤,应在铺有吸水纸的塑料或不锈钢等易去污的台面上或不锈钢、搪瓷等材质托盘内进行。6.2.5操作中使用的盛装放射性物质的容器,应在其外面加一个能足以容纳其全部放射性溶液的不易破裂的套桶。6.2.6伴有强γ外照射的操作,应遵循外照射防护基本措施的要求,尽可能缩短操作时间,并利用合适的屏蔽或使用长柄操作工具。6.2.7开启密闭工作箱门放入、取出放射性活度或毒性较大的物品及其他危险性较大的操作时,应视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辐射防护措施,在防护人员监督下进行。6.2.8实施操作或操作中会产生少量放射性气体的实验,应在密闭的手套箱或负压通风橱柜中进行。6.2.9进行放射性污染设备检修时,应当事先拟定检修计划。检修计划应符合辐射防护要求和化学、生物安全要求,经防护人员现场审查同意并落实辐射防护和化学、生物、电器等安全措施后方可进行。6.3个人防护6.3.1根据实际需要为操作人员配备适用、足够和符合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具(器械、衣具、口罩、面罩等),并对其防护性能进行定期检验。6.3.2在伴有外照射的工作场所,应做好个人外照射防护,包括β外照射防护。6.3.3避免裸手直接进行非密封放射性物质操作和去除表面放射性污染操作。7辐射防护监测7.1一般要求7.1.1辐射防护监测包括个人、场所和流出物监测7.1.2操作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辐射防护监测能力,配备合格的辐射防护人员及相关的设备,制定相应的监测计划,依照计划对非密封放射性物质操作场所进行辐射防护监测。7.1.3应定期对场所进行常规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提出改进辐射防护工作的建议,定期将监测与评价的结果向审管部门报告;发现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7.1.4对于非常规性的特殊操作,为了加强操作管理、实现辐射防护最优化,应开展任务相关监测。7.1.5在新实验、新设施运行初始阶段或原有程序有了重大变更,或有可能出现异常情况时应进行特殊监测。7.1.6监测数据应妥善保存,建立档案。记录监测结果时应同时记录测量条件、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测量时间和测量人姓名等。97.2个人监测7.2.1非密封放射性物质操作人员,应按GBZ128要求进行外照射个人监测,还应做好皮肤表面污染、手部污染和衣物表面污染监测。7.2.2对有可能造成体内污染的具有挥发性、高毒性和高活度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特殊操作,应按GBZ129要求进行内照射个人监测,必要时应进行待积有效剂量估算。7.2.3建立个人剂量档案,并终生保存。7.3工作场所监测7.3.1应依据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特点和操作方式,做好工作场所监测,监测内容包括剂量率水平、表面污染水平等,必要时监测空气中放射性核素浓度。7.3.2工作场所监测的内容和周期可根据工作场所内辐射水平及其变化和潜在照射的可能性与大小确定。附录B给出了一种可供参考的工作场所常规监测的内容与周期。7.4流出物与环境监测7.4.1应按照HJ61要求进行环境监测。放射性流出物的排放限值应按GB18871的相关规定执行,应经过审管部门批准,对有关放射性核素成分、浓度和总活度等进行监测,实施受控排放。7.4.2甲级、乙级工作场所必要时可以用取样测量的方法对气态流出物进行监测。7.4.3操作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单位应根据流出物中放射性核素的种类、性质和数量、排放形式及环境条件,确定环境监测项目、范围和周期,确保能及时发现环境中放射性水平的变化趋势和异常情况。8废物管理8.1一般要求8.1.1放射性废物的管理应遵循GB18871、GB14500的相关规定,进行优化管理。附录C给出了一种可供参考的医学、生物学实验室放射性废物管理主要阶段流程图8.1.2从源头控制、减少放射性废物的产生,防止污染扩散。8.1.3废物分类收集,采取有效方法尽可能进行减容或再利用,实现废物最小化。8.1.4做好废物产生、处理、处置(包括排放)的记录,建档保存。8.2固体放射性废物8.2.1非密封放射性物质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固体废物暂存室,用于暂时存放固体放射性废物和放射性实验动物尸体,确保储存的废物可回取。8.2.2对于短寿命废物可采用放置衰变的办法,待放射性物质衰变到清洁解控水平后作非放射性废物处理,在向环境排放前还应做好致病微生物的检测和有毒有害物品的含量检测,防止生物源性、化学源性环境污染。8.2.3对于长寿命废物(包括废弃的放射性物质),应按要求送至指定的废物库暂存,送贮的废物应符合送贮条件。8.2.4放射性废物袋的显著位置有废物类型、核素种类和存放日期等信息的标签。8.2.5实验动物尸体的放射性浓度随动物种类和实验程序而变化,在暂存动物尸体时应同时考虑由此可能带来生物危险和化学危险。被长寿命放射性核素污染的尸体选择焚烧处置时,应制定详细的处置方案,报审管部门批准并在其监管下进行。8.3液体放射性废物8.3.1应建立放射性废液收集处理系统,确保产生的废液得到妥善处理。不得将超过豁免水平的放射性废液直接排入普通下水道,相关控制应遵循GB18871的要求。放射性污染物品洗涤废液不允许直接排在普通下水系统。8.3.2使用的长寿命放射性核素,其废液应统一收集在密闭容器内,盛装废液的容器,除了其材质应不易吸附放射性物质外,还应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在容器万一破损时其中的废液仍能收集处理。当伴有强外照射时,废液收集地点应采取外照射防护措施。8.3.3使用的短寿命放射性核素,其废液可采取衰变方法,建立废液衰变处理处置系统,该系统应能够有效防渗漏。8.3.4经过处理的放射性废液在向环境排放前,应进行放射性活度、活度浓度检测和致病微生物检测,符合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8.4气态放射性废物8.4.1对工作场所放射性废气或气溶胶的排放系统,应定期检查其净化过滤装置的有效性。8.4.2凡预计会产生大量放射性废气或气溶胶而可能污染环境的一次性操作,亦应采取有效的防护与安全措施和监测手段。9事故预防和应急9.1制定严格的辐射防护与安全措施,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在事故情况下,应采取适当的防护与安全措施,尽可能减少或防止由于人为错误或其他原因导致的放射性污染事故和事件,并有效减轻事故和事件的后果。9.2应当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和风险,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准备,并报审管部门备案。9.3发生事故(事件)后,应按照报告程序及时向审管部门报告,同时做好应急工作,降低事故影响。10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管理10.1应建立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账目(如交收账、库存账、消耗账),建立登记保管、领用、注销和定期检查制度,做好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领用和注销登记。10.2应按照GA1002要求,将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存放在具备防火、防盗、具备视频监控等安全防范措施的专用贮存场所妥善保管,不得将其与易燃、易爆及其他危险物品放在一起。10.3工作场所贮存的非密封放射性物质最大数目与数量应符合相应实验室级别的辐射防护要求,对于不使用的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应及时贮存在专用贮存场所。10.4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存储容器表面应张贴电离辐射标志。10.5贮存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容器在使用前应经过检漏。容器外应贴有明显的标签,并注明核素名称、理化状态、射线类型、活度水平、存放起始时间和存放负责人等信息。10.6应定期清点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种类、数量,做到账物相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附录AA.1用于医学、生物学研究的典型放射性核素及物理特性见表A.1。表A.1.用于医学、生物学研究的典型放射性核素核素半衰期主要应用每次应用典型活度废物特性3H加放射标记,生物研究,有机合成至多50GBq溶剂,固体,液体20.4分钟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肺通气研究至多2GBq固体,液体5730年医疗诊断生物研究加放射标记至多50GBq至多50GBq(呼出二氧化碳)固体,液体溶剂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肺通气研究至多2GBq固体,液体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至多500MBq固体,液体24Na15.0小时生物研究至多5GBq液体32P33P25.4天治疗核医学生物研究至多200MBq至多50MBq固体,液体____35S87.4天医学和生物研究至多5GBq固体,液体36Cl3.01×105年生物研究至多5MBq气体,固体,液体45Ca生物研究至多100MBq主要是固体,部分液体46Sc83.8天医学和生物研究至多500MBq固体,液体51Cr27.7天诊断核医学生物研究至多5MBq至多100MBq主要为液体流出物57Co58Co271.7天70.8天诊断核医学生物研究至多50MBq固体,液体流出物59Fe44.5天诊断核医学生物研究至多50MBq固体,主要为液体67Ga3.3天诊断核医学至多200MBq固体,液体68Ga68.2分钟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至多2GBq固体,液体75Se诊断核医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化工培训课件塑料注射工艺
- 《口腔肿瘤NCCN干货》课件
- 赣东学院《智能硬件与控制》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读书的好方法》课件
- 2022年个人与团队管理复习题库及答案
- 七年级下《地毯下的尘土》语文版-课件
- 小学生团队活动制度
- 小学生健身操课件视频
- 裁员告知书-企业管理
- 上半年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参考计划
- 湖北省荆州市八县市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数学试题 附答案
- 保密知识培训
-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 Python语言基础与应用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卷(含答案解析)
- 危险源辨识及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 江西省稳派教育2025届数学高二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1-2022学年统编本五四制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及答案(共6套)
- 高职机电专业《液压与气动技术》说课稿
- 员工积分制管理实施方案细则
- GB/T 19752-2024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