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作文复习:人物素材及适用主题_第1页
2024届高考作文复习:人物素材及适用主题_第2页
2024届高考作文复习:人物素材及适用主题_第3页
2024届高考作文复习:人物素材及适用主题_第4页
2024届高考作文复习:人物素材及适用主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物素材及适用主题

〃琴人"杨岚

杨岚,斫琴师,80后,生于贵州,已出版非虚构书籍《琴人》。

回想少年时代,杨岚承认浪费了很多时间,但他认为,恰恰是这些〃年

少时做的无用功“,让他成为现在的自己,并且给了他创作的灵感。

作为一个古琴演奏者,他承认凝结于古琴之上的崇古传统,却强调任何

一首琴曲在常下被弹奏出来,都具有当代性。理想的古琴演奏是作为演奏

者日常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存在的,而不是演奏者对某个古人的模仿或扮

演。为此他坚称,自己永远不会穿着汉服弹古琴。

人物解读:

角度一:坚持。

初中辍学后,杨岚想要上山学古琴。或许确实是命运眷顾,在嵩山山脚,

确实有位斫琴师。2004年,距离古琴登上奥运会开幕式还有两年,还是个

冷门乐器。冬天,杨岚在山上学武功,夏天,杨岚在山脚监工,学斫琴。

斫琴很难教授。手艺活依赖经验和感觉,对古琴,音色一部分由槽腹决

定,那是面、底之间的空间,得寻找合适的位置,削薄一一至于哪里合适,

削多薄,就是难题了。完美主义发作时,杨岚曾在槽腹上花费两年有余。

杨岚的第一张琴,花费时间更为夸张。从嵩山回到贵州安龙后,杨岚斫

琴五年,一张未成。每当把木材做成琴的形状后,他又把它们劈开,焚烧。

角度二:从无用功到热爱。

杨岚起初对古琴本身毫无兴趣,也不会弹。他说:"那时斫琴成了一个

保护壳,用来回避我的身份焦虑。"于是以斫琴为借口,杨岚开始接触斫

琴,又渐渐地热爱斫琴。斫琴技艺渐渐稳定后,杨岚让自己的生活形成了

大体的规律:上午写作,下午做琴,其他时间弹琴。

运用示例:"断崖是山的挫折,却产生了壮丽的瀑布。“世上没有"躺

赢”的捷径,奋斗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古琴演奏者杨岚一开始对古琴毫

无兴趣,浪费了很多时间。但是他认为正是这些"年少时做的无用功”

使他成为现在的自己。看似是“无用功"实则是在衰落的边缘坚守,

在快捷功利的繁荣里坚持,是一种文化的传承,逐渐汇聚成热爱的模样。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杨岚最终也成功地被大家熟知与敬佩,成为了古琴

文化的传承者C

坚守乡村图书室的王治伦

王治伦是重庆市合川区龙凤镇米兰村的一名普通村民。受酷爱读书的祖

父王守一影响,他自小与书相伴。"把对书籍和阅读的热爱传递给更多的

人。"这是王治伦从小到大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他和家人自筹资金,

建成了一个面积60余平方米的公益图书室,并将其命名为“守一图书室〃。

为了筹集资金,他把亲戚闲置的地都拿来种上庄稼,买来鸡苗、鸭苗,又

养了好几头猪,两个儿子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出去打零工……虽然困难重重,

但王治伦始终没有放弃。他二十多年如一日,悉心呵护着这方小小的书香

天地。

“守一图书室“始终敞开大门,成为周边村民获取知识的“加油站”。

不久前,王治伦被授予2022年全国"乡村阅读榜样”称号。

人物解读:

在农村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农家书屋是有效载体,王治伦坚守的"守一

图书室”成为了村民们的“文化粮仓”和学习技术的“第一课堂"。

如何更好地发挥农家书屋的文化服务效能,在〃建好〃的同时更"用好〃,

值得思考C只有让农家书屋真正成为有书读、有人管、有吸引力的〃文化

加油站",才能助益乡村阅读深入发展。

点燃乡村阅读的燎原之火,更好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需

要有更多的人共同推动乡村阅读。众人拾柴,一起出力,营造起"爱读书、

读好书、善读书〃的乡村文化氛围,让书香浸润广袤山乡,就一定能为全

面推进乡村振兴增添更多精神力量

运用示例:

在新时代推进全民阅读,乡村不能缺位,农民更不能缺席。如何让数亿农

民更好地参与全民阅读,像王治伦这样的〃乡村^读榜样〃发挥着重要的

带动作用。

从背诵诗词上万首、在困厄中活出倔强诗意的农民白茹云,到被村民们

称为"贴心的书屋管理员"的任福盛,再到为了让山里的娃娃有书读、读

好书,坚守山乡20多年的退休教师唐上君,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一批

批热爱阅读、热心奉献的"乡村阅读榜样〃,彰显了知识改变命运、文化

浸润人心的持久力量,鼓舞着更多农民群众参与阅读,爱上阅读,从阅读

中得到文化的滋养,提升自身素养和技能。

奋斗谱写最美人生

他们是践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的典范榜样,是千千万万奉献在一线、

成长在基层、建功在岗位的新时代奋斗人的生动缩影。

主题:攻坚克难显担当

夏健:拿下中国高铁海外〃第一单〃

自2015年起,高级工程师夏健带领团队扎根印尼,参与了雅万高铁项

目投标、设计和施工配合等工作,见证了雅万高铁从蓝图变为现实的全过

程。施工过程中,夏健常驻现场,及时提供技术支持。他牵头开展多项科

研攻关,推动〃中国标准〃在印尼落地〃开花〃,生动演绎着合作共赢的

"一带一路〃故事。

郑小燕:精心维护好高铁的〃超级大脑”

十几年来,郑小燕相继主持了多条高铁新线的列控系统施工建设和联调

联试工作,以准确的列控数据为驾驶中的司机提供可靠的控车信息,为高

铁安全运行保驾护航。怀着一颗追求极致的心,郑小燕将确保列控系统中

的联锁关系100%正确、列控数据100%正确作为自己的目标,摸索创建了

一套高铁信号设备试验模板。她编写的多本规程、指导书,填补了我国高

铁列控系统施工和检测技术领域的空白。

运用示例:夏健常驻施工现场,牵头开展多项科研攻关;郑小燕主持多

条高铁新线的列控系统施工建设和联调联试工作,怀着一颗追求极致的心,

使数据达到百分百正确。攻坚克难,勇当先锋,他们始终在工作中恪尽职

守,怀揣着一腔热诚,执着于以更好的姿态、更严的要求、更高的水平不

断提升科研能力。

主题:精益求精勇超越

董宏涛:精检细修,做最好的动车医生

遇到动车"疑难杂症〃,铁路系统第一代动车组检修人、动车组机械师

董宏涛会反复钻研攻关。针对长期以来不易解决的卫生间堵塞问题,董宏

涛带领工作室成员研制出一款采用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源的快速疏通专用工

装;针对CRH3型系列动车组因蓄电池欠压导致受电弓不能正常升起、不

能联网取电的技术难题,他们反复进行试验,终于研制出了应急升弓装置

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黄涛:铁道线上的探伤大师

"钢轨探伤,责任重于泰山",是探伤工黄涛的座右铭。20年间,黄

涛几乎每天徒步巡检在包兰线等西北铁路上留下了3.5万多公里的坚实足

迹,接近绕地球赤道一周。他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曾发现过一处仅

有2平方毫米的伤损,大小和火柴头差不多,总结出的4个探伤工作法,

将钢轨伤损检出率提高了近20%。

运用示例:专注做好每一件平凡而琐碎的小事,把工作中的细节当成艺术

品去钻研,力求做到极致,才能成就大事。

主题:为民情怀暖人心

吕盼:京张高铁首发列车长,燃情"雪之梦〃

京张高铁车队“雪之梦〃乘务组列车长吕盼,凭借过硬的业务素质,成

为高铁列车长中的佼佼者。2022年1月初至3月下旬,在闭环管理的76

天里,吕盼每天车厢、宿舍"两点一线",圆满完成了97趟往返北京冬奥

会、冬残奥会三大赛区的冬奥列车运输任务,熟练用中英文解答旅客疑问,

并创新高铁“耳鸣操”等特色服务。

杨仁德:勇毅坚守,点点星火暖旅途

上百次询问,数十次警情处置,接触形形色色的旅客,解决千奇百怪的

诉求……这就是杨仁德作为一名车站派出所民警每天要做的工作。他凭借一

双由多年经验修炼而成的"火眼金睛〃,通过眉形、耳朵、唇形、眼神等

就能锁定嫌疑人。从警24年,他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600余名,其

中网上在逃人员670余名,连续两年夺得全国趺路公安乘警类追逃"状元〃,

并荣获全国“公安楷模"、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等多个重量级称号C

运用示例:在新的“赶考"路上,他们坚守〃为民服务”的信仰,在国

家需要、群众需要的时候,逆行而上,负重前行C

"罗德学者"赵储:科研能满足我的好奇心

2022年,中国罗德奖学金得主选拔结果揭晓,4名"罗德学者"将在

2023年赴英国牛津大学深造。中国女孩赵储瑁经过层层选拔成为获奖者之

-o赵储瑁学习生物医学工程,留学期间有着丰富的科研经历,科研成果

发表于多个国际期刊。

角度一:好奇与热爰。

高中时,赵储瑁来到美国马萨诸塞州北野山中学,在完成高中课业的同

时,她开始主动向生物医学方向探索。

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后,赵储培主修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绩点排名第一。

同时,她更加积极地参与各类科研项目。“每当我和团队成员在研究中有

一点突破,或者发现了新的东西,我就会感到激动兴奋。在我看来,生物

医学的科研工作很有意思,能满足我的好奇心。"

角度二:通过研究,推动世界朝更好的方向改变。

拿到罗德奖学金后,赵储培计划在牛津大学攻读工程学博士学位,井开

始专注于生物医学工程人工智能方向的研究,利用人工智能做医疗辅助,

帮助缺乏医疗资源的地区做诊断。

赵储瑁说:〃之前在上海的医院临床见习时,曾接触到许多从全国各地

赶来的患者。他们中有不少来自偏远地区,为了获得好的医疗资源辗转奔

波。而人工智能的发展能打破地域限制,帮助偏远地方医院提升诊疗水平,

让患者在当地就能获得与大城市一样的医疗服务。作为一名生物医学学子,

我希望可以通过研究,推动世界朝更好的方向改变。〃

运用示例:莫峻曾说:"少年与爱永不老去,即便披荆斩棘,丢失怒马鲜

衣。"诚哉斯言,恰如"罗德学者〃赵储瑁,始于一腔好奇心,她的

热爱掀起了一阵势不可挡的飓风,载着她“扶摇直上九万里",终凌绝

顶,实现"推动世界朝更好的方向改变”的鸿鹄之志。我们一路风雨兼

程,一路乘风破浪,但也一路得勇气,获智慧,明真谛,最终触及理想的

彼岸。在这场爱与梦的征途里,希望所有曾挑灯追梦之人,在回首往事时

都能从容地说出:〃因为我热爱过,所以此生未有遗憾。〃

"中国预警机之父”王小谟

2023年3月6日,我国著名雷达专家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小谟同志在北京逝世,享

年84岁。

1969年,响应国家"三线”建设号召,王小谟投身到了深藏在黔西南

大山中的第38研究所的草创中,在艰苦条件下,开启了隼路蓝缕、披荆斩

棘的创业时代。1992年,与国外合作研制过程中,王小谟创造性提出新型

预警机方案,坚持同步安排国内配套研制,将预警机发展的主动权掌握在

自己手里。

在西方大国的阻挠和施压下,王小谟坚持自主研制,在空警-2000、空

警-200两型预警机成功立项后,再次提出研制出口型预警机的设想,并亲

任总设计师。2008年出口型预警机的研制成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