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重要的地理原理图解读(自然+人文)_第1页
2024届高考重要的地理原理图解读(自然+人文)_第2页
2024届高考重要的地理原理图解读(自然+人文)_第3页
2024届高考重要的地理原理图解读(自然+人文)_第4页
2024届高考重要的地理原理图解读(自然+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重要的地理原理图解读(自然+人

文)

重要的自然地理图

太阳能及其转换示意图

太阳辐射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能源。

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所使用的能量,一•部分直接来自太阳能,如太阳能热

水器、太阳灶、太阳能电站等;另一部分是由太阳能转换产生的能源,

如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

太阳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具有可再生、较廉价、无污染的特性。目前,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大力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

核后府区太阳黑子光球表面的黑

光球太阳大'的最内层.

血点。由于其温度比周四

是用肉眼可以观测到的太阳

低,所以才显得相对较暗,

衣面,厚度约500千米.表

面温度在6000K①左右。

色球太阳大t的中间耀堆色球表面某些突然

层。在光球之外,大约延增亮的区域,又叫色球爆

伸至2100千米,呈玫瑰发,是太阳能量强,烈的释

色,发出的可见无不及无放形式。

球的千分之一。

日珥从色球内猛烈喷发

日冕太阳大、的最外层.出来的干体柱,是太阳能

可延伸至几个太阳半径以外量强烈的释放形式。

的空间,亮度较低,仅为光

心心把弁

球的百万分之一。

太阳结构与太阳活动

太阳的一些活动对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也会产生影响。

人类能够直接观测到的是太阳的大气层。太阳大气从里向外分为光球、

色球和日冕三层,各层皆有一些大规模的太阳活动。

太阳活动的类型较多,有太阳黑子、耀斑、日珥和太阳风等,其中太阳

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稳定的太阳

太地

Z适宜的

h曲表温度

地球运动

周期适中

适宜的

康运动地添上的生命大气层

地球的宜居条件示意图

地球处于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在太阳系中,太阳正处于壮年期,状态稳定;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

干扰,为地球提供了较安全的宇宙空间。

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近地表1.5米

的平均气温保持在15c左右。离太阳很近的星球,接收的太阳辐射过

强,温度过高,生命难以存在;离太阳很远的星球,温度过低,生命无

法存活。且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运动周期也较适中,使地球表面的温差较

小,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和发展。

地球具有适宜的大气条件。地球的体积与质量适中,适度的引力吸引了

适量的大气,使大气既不易散失,又不至于过分浓厚,形成了包围地球

的适宜大气层。大气层不仅给地球提供了保护,而且经过漫长的演化,

形成了今天适合生物生存的现代大气。

地球上有液态水。由于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

量汽。这些水汽通过火山活动等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逸出地表,汇集在

低洼地,形成原始海洋。原始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为生命的诞生提供了

有利条件。地球表面的液态水是生命存在的必要物质条件。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2声僮

从图中,可以看出地震波在由地表向地下传播的过程中,其传播速度在

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

这种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作不连续面。地球内部有两个明显的不连

续面:一个在地下平均33千米处(大陆部分),在这里纵波和横波的传

播速度都明显加快,叫作莫霍面;另一个在地下2900千米处,在这里纵

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叫作古登堡面。

深度/km

大院地

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

温度和压力

随深度增加软流层

而增加

岩石圈

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差异和变化,把地球内部由

外到内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各圈层的物质组成、密度、温度等有较大差异。

大气的垂直分层(中纬度地区)

波长/pm

太阳辐射的波长分布

10左右

15~45

不同性质地面的反射率

太阳辐射

地面和大气辐射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反射

云层和大气反射

大气吸收

温室气体

大气吸收

地面反射

大气逆辐射

地面吸收对流传递潜热输送地面辐射

(蒸发)

乞力、号:应2•您打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关系图

大气,尤其是对流层中的大气,主要靠吸收地面辐射而增热,地面辐射

是近地面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

大气通过吸收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而升温,同时也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

外释放能量。大气辐射除一部分射向宇宙空间以外,大部分射向地面,

其方向与地面辐射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在一定程度上补

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保温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使夜晚的气温不会太低,地表昼夜温差不会太大。总体而言,太阳支配

着地球上地面和大气的能量传输过程,就全球平均而言,地面和大气大

致维持在一个能量转换平衡的状态。

B

9d

<〜?

<80

9JZ/

气90

C压

严000

-1r

C

图2・21热力环流过程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常见的形式。

太阳辐射在各地区的分布不均,造成不同地区之间热量分布有差异。

如上图,其中受热多的B地区,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在高空集聚起

来,使得高空大气密度增大而形成高气压,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

低气压。受热少的A、C两地则相反,空气因冷却收缩下沉,高空大气

密度减少而形成低气压,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这样,高

空和近地面的同一水平面上,气压高低存在差异,产生了水平气压梯度

力,促使高空气流从B地流向A、C两地高空;近地面气流从气压较高

的A、C两地流向B地,并补充B地上升的空气,从而形成热力环流。

记忆口诀:热上升、冷下沉、热低压、冷高压

号;应2内打

海陆风形成示意图

冷热地区之间空气的垂直升降运动与水平运动共同构成了热力环流。这

种现象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如海陆风、山谷风和城市风等。

海陆间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海陆风的主要原因。

白天,陆地增温比海洋快,因此陆地上的气温较附近海洋高,空气受热

上升;海面升温慢,海面上空的气温相对较低,空气下沉。在水平气压

梯度力的作用下,上空的空气从陆地流向海洋,低空则又由海洋流向陆

地,形成海风。口落后,陆地降温比海洋快,因此到了夜间,低空就出

现与白天相反、由陆地吹向海洋的陆风。

|/风向

低压

996等珠线

1/—

0121/

10201/

r因地球自转,空气

艮运动后地转偏向力立即

公/、鸟:正心庐同

高压产生,井与风向垂直.高压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心偏向力一>•风向・・•♦地糙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合力-<—摩擦力

大气的水平运动一风的形成(北半球)

左图为高空风的形成示意。在不受摩擦力影响的情况下,当地转偏向力

增大到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时,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在北半球背风而立,左为低压,右为高压。

右图为近地面风的形成示意。在受摩擦力影响的情况下,当地转偏向力

和摩擦力的合力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平衡时,风向斜穿等压线,由高压

吹向低压。在北半球背风而立,左前为低压,右后为高压。

水循环指自然界的水,在太阳辐射和重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蒸腾、

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和径流等环节,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

圈中连续运动的过程。地球,各类水体通过水循环形成了一个连续而统

一的整体。

水循环包括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类型。海洋表面

蒸发的水汽,被气流输送到陆地上空,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

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在地表流动,形成地表径流;另一部分通过下渗

进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两者最终经江河汇集返回海洋,由此形成海

陆间循环。

蒸发.蒸腾

//、老:氏2■庐原

城镇化之前城镇化之后

城镇化前后水循环的变化

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城镇化地区地表性质发生了很大变化,导致水循环

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城市不透水地面比重增加I,城市地表蒸发和

蒸腾量减少,地表径流量显著增多,而下渗补充地下水的径流量减少。

海洋表乂水温/cIlliI■—...海冰边界

0510152025

图4-118月份世界海洋表层水温分布

海水温度反映海水的冷热程度。太阳辐射是海水最主要的热源。

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海洋表层水温的高低,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化。

此外,寒暖流经过的海区,水温也受影响。一般来说,同一海区的水

温,夏季高些,冬季低些。不同海区的水温,低纬度高些,高纬度低

些;暖流水温高于所流经海区的水温,寒流水温低于所流经海区的水

温O

图2-2-78月大西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

200036.0

E

E

(

)锢

W

世界海洋表面年蒸发量、降水量和表层海水盐度随纬度的变化

图4-138月份世界海洋表层盐度分布

海水盐度一般指每千克海水中溶解的盐类物质的质量,用千分数(%。)

表示。世界海水的平均盐度为35%。

世界各海区海水盐度分布不均匀,盐度最高的海域出现在红海,海水盐

度在41%。左右,而波罗的海盐度最低,海水盐度一般为7%。〜8%。。

降水量和蒸发量是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通常,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的海区盐度偏低,反之盐度偏高。

世界海洋表层海水盐度从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高

纬和低纬递减,呈马鞍形分布。副热带海区炎热少雨,蒸发量大于降水

量,故盐度最高;赤道海区虽然温度高,蒸发强烈,但降水量也大,故

盐度低于副热带海区。

另外,海水盐度还受入海径流、海区封闭程度和结冰期等因素影响。有

河流注入的海区盐度一般较低。结冰期盐度增高,融冰期盐度降低。

流水地貌是由地表流水作用塑造形成的。

流水作用包括流水的侵蚀、搬运和堆积等方式。侵蚀指流水对河床的冲

蚀及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搬运指流水携带泥沙和溶解质,以及推动砾

石移动的过程:堆枳指流水中侵蚀、搬运的物质最终沉积下来的过程。

根据流水的作用方式,流水地貌主要有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

浙江桐庐溶洞

海岸地貌指海岸地带在构造运动、海水动力、生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共

同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的总称。

根据海水的作用方式,海岸地貌又可分为海蚀地貌和海积地貌。

在由岩石构成的海岸地带,波浪不断地击打、侵蚀岩壁,导致岩石破

碎,岩壁崩落,海岸后退,最终形成了高耸的海蚀崖、深邃的海蚀洞、

各种造型的海蚀柱等海蚀地貌。

海蚀崖

海蚀柱

海蚀地貌示意图

在基岩海岸的海湾区,以及由淤泥质和砂砾质物质构成的海岸地带,由

波浪、潮汐等携带的物质沉积在近岸的浅水区域,形成了沙滩、沙坝、

沙嘴等海积地貌。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有珊瑚礁和红树林等生物海

岸,构成特殊的海岸环境。

海湾

沙嘴/

海积地貌示意图

冰川地貌景观示意图

地球陆地表面约有11%的面积被现代冰川覆盖,其主要分布在南北两极

以及中低纬度的高山和高原地区。冰川的侵蚀和沉积作用改变着这些地

区的地表形态,形成多样的冰川地貌。

冰川侵蚀作用一般发生于冰川上游地区。巨大的冰川刨蚀地面,形成冰

斗、刃脊、角峰、冰蚀谷(U形谷)等冰蚀地貌。

冰川的搬运能力极强,能将冰川携带的物质搬运很远的距离。冰川的沉

积作用在冰川融化时才会呈现,一般发生于冰川下游地区。冰川的沉积

物称为冰硬物,它的颗粒大小不一,漂砾、黏土常混杂堆积在一起,形

成冰磺平原和冰磺湖。

第四纪大冰期时,亚欧和北美大陆的冰川广布,给地表留下了大量冰川

遗迹及冰川地貌。对冰川遗迹及冰川地貌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

冰川活动情况和古气候变化规律。

0—有机质层

。0层,由半分解或未分

A—腐殖质层

解的有机残体组成,位于土壤表

面;A层,由与矿物质充分混合E—淋溶层

的腐殖化有机质组成,是腐殖质B—淀积层)

聚集层,E层,该层的可溶性物

质会随水下渗进入更下层,土层C一母质层)

内的细颗粒物质和矿物质等向下

淋失;B层,上面土层淋失的物

质在该层沉淀和集聚,因而该层

通常黏土和矿物质含量高;C层.理想状态下土壤剖面示意图

很少或几乎不含有机质,通常由

破碎的基岩组成。

土壤的形成始于地壳表层岩石风化物,这些风化物经过极其缓慢的物

理、化学和生物作用过程,慢慢发育形成土壤。

影响土壤形成与演化的因素包括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形和时间

等,它们共同控制着土壤的发育和土壤性质。

图3-4-4土壤的形成过程示意

形成于不同母质上的土壤

土壤生物

寒带气候区

(极地)草原气候区一叩气候区画林气候区

没有土壤)

土壤较土壤较薄

基岩

土壤很厚

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土壤厚度差异

地形坡度与土壤厚度示意图

缓坡谷地

(土壤较薄)(土壤较厚)

自然界中,不同地区由于气候、地形、土壤等环境条件不同,会形成不

谕他@d

世界地震分布

世界上的地震大多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处,呈带状分布。

世界上主要有两大地震带:其一为环太平洋地震带,这里集中了世界上

80%以上的浅源地震、90%以上的中源地震和几乎全部的深源地震;其二

为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带,这里集中了世界上约15%的地震,其中绝

大多数为浅源地震c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的交界地带,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一句海洁Q

谷地

04-1-9滑坡与泥石流示意

滑坡通常指斜坡上的土层或岩层,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整体向

下滑动的现象。

影响滑坡活动的因素众多,大致可以归为三个:

一是不稳定的山坡形态.如较陡的坡面:

二是岩土软弱面,如岩体中的裂隙和松软夹层;

三是触发因素,如地下水、地表水、降水对岩土软弱面的润滑作用,以

及地震、河流侵蚀、人工活动等对坡体稳定性的破坏。

泥石流多发区〜./,必

滑坡多发区

暴雨洪涝多发区

小麦干热风主要发生区畛

常年干旱区”

干旱多发区

台风入侵路径

寒潮入侵路径

我国地域辽阔,区域自然环境差异较大,致灾因素分布不均,导致不同

区域、不同时间可能发生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

重要的人文地理图

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在占地球陆地面积1。%的土地上,大约居住着

世界90%的人口。陆地上相当一部分地区人烟稀少,如干旱的荒漠、寒

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湿热的热带雨林等,由于自然环境条

件的限制,都不适宜大量人口长期居住。

世界上有四大人口稠密区:东亚、南亚、西欧、北美东部,其陆地面积

占世界陆地总面积(冰盖地区除外)的1/7,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

2/3。2017年,四大人口稠密区的人口密度均超过每平方千米10()人。

东亚人口稠密区:包括中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中南部等地,拥有世

界1/4的人口。

南亚人口稠密区: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等国,拥

有世界1/5的人口。

西欧人口稠密区:包括英国、法国、德国、荷兰和比利时等国。这里集

中了欧洲4/5以上的人口,人口多聚集在工商业发达的城市,是世界最早

发展工业的地区。

北美东部人口稠密区:包括美国东部和加拿大东南部,集中了北美洲2/3

的人口,是当今世界重要的工业区,也是北美洲最早开发的地区,人口

大多居住在城市,其中以纽约附近和五大湖周围人口密度最大。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因素:

①海陆位置:一般来说,相对内陆,临海地区大多地势平坦,海运便

利,对外贸易繁忙,往往人口更为密集。

n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占全洲总面积的比重

n距海岸2oo千米范围内人口占全洲总人口的比重

各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人口、面积比重

②地形:一般来讲,宽阔的河谷和冲积平原地区人口分布相对稠密,山

地和高原地区人口分布相对稀疏。这是因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

沃、交通便利,有利于发展农业,故有较多人口集聚。而山地和高原因

海拔高、地形复杂、交通不便,人口比较稀疏。

③气候:人口主要集中分布于温带、亚热带的湿润和半湿润地区。这些

地区热量和水分条件适宜,有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

④水资源: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因此人口多集中分布于水源

处,如沿河、沿湖地区往往人口稠密,而干旱缺水地区往往人烟稀少。

在现代社会,人口分布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社会经济发展

快、生活水平高、就业环境好的地区,人口密度往往较大。在同一个国

家,经济发达地区常常也是人口分布集中的地方。城市是吸纳农村剩余

劳动力的主要场所,人口集中分布于城市是世界人口分布的普遍特征。

中国人口分布(2015年)

我国的人口分布极不平衡,总的特征是:东南部人口多,西北部人口

少;平原地区人口多,高原、山地地区人口少;湿润地区人口多,干旱

地区人口少。

表1-2胡焕庸线两侧的面积、人口和人口密度

东南半壁西北半壁

人口普查

年份人口密度人口密度

面积/%人口/%面积;%人口/%

人/km2人/km2

195343.294.8139.556.85.25.8

200043.294.6303.856.85.413.2

201043.294.4325.856.85.614.7

人口密度

人/km2

>60

50-60

40-50

30-40

20-30

10-20

5-10

2~5

<2

俄罗斯人口分布

50

人口迁移数量/万.

9

人口迁移数量/万.

人口增长包括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

自然增长率是衡量人口自然变动的三个基本指标。世界人口增长经过了

漫长的历程,根据人口自然变动的特征,可将人口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

段。

工业化之前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后期后工业化时期

年龄年龄

100/1004.'

95-9995-9995*99

90*9490-9490-94

85-8985-8985-89

80-8480-8480-84

75-7975-7975-79

70-7470〜7470-74

65-6965-6965-69

60-6460~6460-64

55-5955-5955-59

50-5450-M50-54

45-4945-4945-49

40-4440-4440〜44

35-3935-3935-39

30-3430-3430-34

25-2925-2925-29

20-2-420-2420T4

15-1915-1915-19

10-1410-1410-14

5-95-95-9

0-40-4.0-4.

占比id占比8占比8«/%

增长型(肯尼亚)稳定型(美国)缩减型(健国)

人口金字塔的类型(2017年)

人口金字塔按形态可分为三种类型:增长型、稳定型和缩减型。增长型

人口金字塔底座宽大,塔顶窄小,显示少年儿童和青年比重大、人口高

速增长的特点。稳定型人口金字塔除塔顶人口逐步缩减外,其余各年龄

段的数值相近。缩减型人口金字塔底座收缩,显示少年儿童比重下降、

老龄人口比重较大、人口规模趋向缩减的特点。

图1-26影响资源环境承裁力的因素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自然生态环境不受危害并维系良好生态系统的前

提下,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技术水平和稳定的对外联系条件下,一个区域

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的人口规模和经济社会活动的规模。

它反映了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与资源环境相适应的程度。

位----商业

地居住

用工业

益衣业

(

)

4

H

居住用地

I:业用地

t'衣业用地

城乡土地利用同心环结构示意

地租即土地租金,它与土地利用效益成正比。一般而言,距离市中心越

近,交通越便捷,地租就越高。不同的经济活动有着不同的单位土地利

用效益及相应的地租支付能力,藉此选择适合自己的空间位置。由此,

城乡的土地利用呈现特定的结构。

单程平均通勤时间/min

我国部分大城市的通勤路程和时间(2018年)

通勤是指人们每日从居住地往返工作地的过程。快速城镇化过程中,一

些大城市通勤时间增加、通勤距离增长。我国一些大城市已经开始着手

对土地使用、住房模式、交通建设、服务配套等进行综合性调整和优

化,积极引导产城融合,努力改善“职住分离”的情况。

O超大城市齐齐驻尔

0特大城市大庆。4注

。哈尔滨

o大城市

委沈阳。。抚晞

为吧浩特。常秦歹岛味/

.0.;-

布康。。石家机就台

AX.Iki

-TH

盐城

洛阳郑州徐将土

向阳淮枣南售

卿。合肥。丁

。南昌

/伊而,瀛

幢州。

w■

注:香海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和台湾省资料哲块.炉口

I*口

中国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的分布(2017年)

农业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①气候:气候是影响农作物分布和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农作物的生长

需要特定的水热条件,其中热量条件决定了农作物的类型、生长期和熟

制。气候中的水分条件既决定农作物的品种,也影响农业生产部门。一

般而言,在湿润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和林业,在干旱地区可发展畜牧

业,在干旱但有水源的地区则可以发展灌溉农业。

、•/

区一年三熟

中国温度带与农作物熟制分布

②土壤: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农作物的生长受土壤质地、酸

碱度和营养成分等因素影响。例如,我国江南丘陵地区的酸性土壤适宜

种植茶树,四川盆地的中性或弱碱性土壤适合水稻生长。为了保持土壤

肥力,农业生产中可采用休耕、轮作等方式,防止氮、磷、钾等微量元

素的流失。

③地形:地形对农业区位选择有重要影响。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

厚,适宜机械化耕作,一般是理想的农耕区;坡度较大的山地,土层

薄,易发生水土流失,不宜耕种,一般适宜发展林业或畜牧业。

④水资源:可分为淡水和海水。种植农作物需要淡水,临近河流、靠近

水源的地区,便于灌溉,较适宜种植业布局。一些近海海域,可利用海

水进行渔业养殖。

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选择影响也很大,主要有:

农业科技、市场需求、交通运输、劳动力以及政策等因素。

美国本土农业生产专门化地区的形成和发展,与其充分适应和利用农业

区位因素、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是分不开的。

美国本土农业生产专门化地区分布

工业是现代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工业区位受多种因素影响,既受矿

产、能源、土地和环境等自然因素影响,也受交通运输、市场需求、劳

动力、科学技术、集聚和政策等社会经济因素影响。

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地区)分布

呈圆形的中心地的服务相邻两个中心地重费,充分形成紧密的六边形服务区

区,3个中心地服务区之竞争,彻底瓜分相交部分

一级中心地

二级中心地

三级中心地

•级中心地服务区

二级中心地服务区

三级中心地服务区

克里斯塔勒通过对德国南部城市的调查,系统地阐述了一定区域或国家

内中心地(城市或城市内的商业中心等)的数量、规模和空间分布的规

律与模式,建立了中心地理论。他提出在一定区域或国家内,大小不同

的中心地基本上都呈现一定的等级体系。等级越高,则规模越大、职能

越多、服务的市场区域范围越大、中心地的数目越少。中心地的影响区

域呈六边形,中心地位于六边形的中心点上。中心地理论在城镇体系规

划、商业网点布局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咬山口

费川

中国主要铁路分布(2017年)

运输方式影响区域发展: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交

通运输方式由手提肩扛、牲畜驮运,发展到水运、公路、铁路、航空和

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并朝着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中国高铁“八纵八横”网络规划布局

长江经济带是在长江流域开发的基础上提出的。长江流域开发经历了三

个阶段:20世纪70—80年代,依托岸线资源开发滨江产业的阶段一一

形成滨江产业带;20世纪90年代,进入依托沿江资源开发产业阶段--

形成沿江产业带;2013年,将沿江产业带拓展至长江经济带,并上升为

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及空间布局示意省匚

■煤

口天然气

1石油

■铜

▲铁

Z铅锌

海市

◊锡

△磕海

陆高/m醇庆北街

5000n云南省

3000,

2000应5tM

1000

500

200.

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