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针对性训练语文试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
2024届山东省济南市高考针对性训练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
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
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胸臆中流出”的性灵诗风至少有两个弊端,一是诗行一气直
下,容易产生“滑俗”之弊;二是浅近,缺乏含蓄蕴藉的韵味。对此,
姚鼐有清楚的认识。姚鼐虽未直接点名批评袁枚,实亦流露出不满。
他评白诗云:“香J以流易之休,极富赡之思,非独俗士夺魄,亦使
胜流倾心。然滑俗之病,送至滥恶,后皆以太傅为藉口矣。”
袁枚在六十岁生日诗中就有“想为香山作后身”之句,所以姚鼐
所指后世“滑俗”之病,无疑是针对性灵诗风的弊端。姚鼐明确指出,
“欲作古贤辞,先弃凡俗语”,他批评其时两大诗派“浅易询灶妪,
险怪趋虬户”,以“浅易”和“险怪”直指袁枚与厉鹑之失。性灵诗派
外,王士稹及其追随者追求神韵,然格局狭小,骨力不张,滑落为诗
坛边缘性存在;宗宋诗风另一趋势是朝俚俗化方向发展,又暴露出“刻
露之病”,缺少含蓄之韵味。
对于诗坛的流弊,如何力挽颓波?姚门弟子梅曾亮评其师之诗云:
“以山谷之高奇,兼唐贤之蕴藉。”桐城后学吴汝纶亦云:“先生诗勿
问何体,罔不深古雅健,耐人寻绎。”“山谷之高奇”与“深古雅健”
是宋诗风格,“蕴藉”与“耐人寻绎”是唐诗含蓄蕴藉的传统,二者的
结合,即“熔铸唐宋、
姚鼐对于矫正香山“流易”之病的诗人都甚为看重,如选李商隐
诗一卷,就是因为其诗“近掩刘白"。尽管“矫敝流易”时“用思太
过,而僻晦之敝又生”,但仍谓之为“诗中豪杰士苏轼之诗,“用
梦得、香山格调,其妙处岂刘白所能望哉”。但因其为“天才”,常人
难学,故非理想的典范。相较之下,黄庭坚诗最符合他的标准。
唐诗通常押平声韵,故格调悠扬舒缓,但久之而生平熟之弊。宋
人为革此弊,转而押唐人除杜甫外很少用的仄声韵,苏轼、黄庭坚尤
热衷于此,特别是在唱和诗中,用窄韵、险韵争奇斗艳。姚诗亦喜用
仄声韵,古体表现得最为明显。如七古《柬王禹卿病中》,韵脚分别
是动、洞、纵、共、醛、梦等。友人朱筠、王文治等阅后,次其韵作
诗,姚氏又依韵奉答,此后又用此韵再答朱筠诗一首。不管是用韵的
习惯,还是反复用同一韵唱和,都与苏、黄相似。因押仄声韵,形成
奇峭的诗风。
唐诗对仗工整,黄庭坚试图以“不工”之对化唐诗的“稳顺”为
宋诗的“奇特”。如葛立方所举《寄上叔父夷仲》中的“万里书来儿
女瘦,十月山行冰雪深''句,像律诗中这种“两句意甚远,而中实潜
贯者,最为高作“,而“鲁直如此句甚多,不能概举”。此联上句言人
事,下句言景物,事类亳不相干,意思相去甚远,从而形成远韵,姚
鼐亦喜如此对仗,如“空山短日惜馀景,野老长镜甘息机”白雾乍开
人入市,丹林犹缀鹤归巢”等,均有意学之,虽奇特不如黄诗,但可
以看出姚氏之兴趣所在。
黄庭坚尝语王直方云:”作诗使《史》《汉》间全语,为有气骨。
”他将散句化入律诗之中,如“且然聊尔豆,得也自知之”即是。姚
鼐亦好在律诗中用散句,如“欲将北海同尊酒,绕尽西山到卫州”衰
年不愿海山居,愿舐淮南药鼎余”等,姚莹赞为深得“苏、黄妙谛
宋诗之“雅健”,多得力于此种句法。
杜甫长律“旁见侧出,无所不包,而首尾一线,寻其脉络,转得
清明”,姚鼐对此种以文之结构为诗的做法推崇备至。苏、黄从《檀
弓》的“或数句书一事,或三句书一事,至有两句而书一事者,语极
简而味长,事不相涉而意脉贯穿”的文法中,体悟出诗法。方东树评
黄诗云:“每每承接处,中亘万里,不相联属,非寻常意计所及。”
这种精妙的文法,方氏一言以蔽之曰"语不接而意接姚鼐善于在
这种断法中见出“首尾一贯”的联系。以“连山断岭”布局,“最为文
之高致”,姚鼐之诗,曾国藩评之云:“能以古文之法,通之于诗,故
劲气盘折。”即就此而言。
姚氏虽推崇黄庭坚,但亦发现其诗有浅直之病。黄庭坚《送彭南
阳》云:“南阳令尹振华镶,三月春风困柳条。携手河梁愁欲别,离
魂芳草不胜招。壶觞谈笑平民讼,宾客风流醉舞腰。若见贤如武侯者,
为言来仕圣明朝。”姚评云:”结太浅直,不为佳J律诗尾联应宕开
一笔,令人味之不尽。救宋诗刻露之弊唯有唐诗之蕴藉,为此,姚鼐
推崇初盛唐诗中的神韵之作。他主张将黄庭坚为代表的高奇之宋诗与
蕴藉含蓄的唐诗相融合,故而王芭孙之诗“体用宋贤,而咀诵之余,
别格韵味“,深得其赞赏。秦瀛称王氏之诗“特奇肆”,铁保称之为“峥
噪傲岸,无一字寄人篱落下”,此是得“山谷之高奇”,是为“体用宋
贤”;同时,王诗还具有含蓄不尽的“韵味”,是得唐诗之“蕴藉”,
二者兼备,从而将唐诗与宋诗熔于一炉。姚鼐自己也是“学玉局(苏
轼)而不失唐人格韵”,以此规避宋诗“刻露”之病。
(摘编自潘务正《姚鼐“铭铸唐宋”新论》)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滑俗”之弊的产生和缺乏含蓄蕴藉的韵味,与性灵诗风所追
求的“从胸臆中流出”的艺术旨趣相关。
B.李商隐的诗歌可以矫正香山“流易”之病,尽管有时“用思太
过,而僻晦之敝又生”,仍被姚鼐看重。
C.姚鼐与友人朱筠、王文治等人的唱和诗作,很多地方与苏、
黄的和诗相似,有与苏、黄争胜之心。
D.王芭孙“体用宋贤,而咀诵之余,别有韵味”的诗歌创作,符
合姚鼐“铸铸唐宋”的诗歌创作理论。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鼐批评白居易诗歌有“滑俗之病”,是为纠正性灵诗风的弊
端制造声势,以便驳斥袁枚“想为香山作后身”的主张。
B.姚鼐对当时诗坛“浅易”、“险怪”、骨力不张以及缺少含蓄韵
味的创作流弊深存戒心,他试图通过努力改变这种状况。
C.姚鼐“熔铸唐宋”方法是以“山谷之高奇”救神韵诗风之弱,
以“唐贤之蕴藉"救性灵诗风及宗宋诗风之浅俗刻露。
D.姚鼐虽然推崇黄庭坚,但能够全面辩证看待问题,对于黄庭
坚诗歌创作中的不足,姚鼐则保持着较为清醒的认识。
3.下列所选黄庭坚的诗句,符合“远韵”特点的一项是()
A.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B.租税及时王事了,云山横笛月轮高。
C.杜陵白发垂垂老,张翰黄花句句新。
D.白屋可能无孺子,黄堂不是欠陈蕃。
4.学了《登泰山记》后,树人中学高一的同学们开展了关于姚
鼐诗歌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大家准备围绕姚鼐“铭铸唐宋”的诗歌风
貌撰写文学短评,下列不属于短评要点的一项是()
A.不工的对仗格式B.以散句入律诗
C.语断意连的文法D.语言浅近奇肆
5.下面诗歌和黄庭坚的《送彭南阳》同为招贤诗,评论一致认
为姚鼐诗的尾联胜过黄诗尾联,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鱼门编修曩以一诗送仆南归今失其稿更向仆钞取因并一诗寄之
姚鼐
六艺高论玉座挥,百家杨秉莫能非。
欣登云阁仍簪笔,却送春般忆钓矶。
再应征书丞相老,三为祭酒大夫稀。
圣朝举欲留儒者,岂得归田志不违?
【答案】1.C2.A
3.B4.D
5.①黄诗写遇贤者动员其出仕;姚诗则宕开一笔,反面陈说(反
问、曲笔皆可):朝廷用贤,贤士怎能不违背归田之志呢?
②黄诗平浅直白,言尽意尽,显现刻露之弊;姚诗言尽意不尽,
较黄诗更具唐诗蕴藉之味。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C.“有与苏、黄争胜之心”错误。原文只是说“不管是用韵的习
惯,还是反复用同一韵唱和,都与苏、黄相似。因押仄声韵,形成奇
峭的诗风”,“争胜之心”的说法无中生有。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A.“以便驳斥裒枚'想为香山作后身’的主张”错误。从原文“袁
枚在六十岁生日诗中就有'想为香山作后身’之句,所以姚鼐所指后
世‘滑俗’之病,无疑是针对性灵诗风的弊端”来看,姚鼐是针对性
灵诗风的弊端,并非驳斥袁枚“想为香山作后身”的主张。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
由“此联上句言人事,下句言景物,事类毫不相干,意思相去甚
远,从而形成远韵”可知,“远韵”的特点为上下句所选的人事与景物
不相干,意思相去甚远。
A.上句都是景物,事类相干,意思相近,不符合“远韵”特点。
B.上句说“租税”,下句说“云山”,事类亳不相干,意思相去甚
远,符合“远韵”特点。
C.上句都是人物,事类相干,意思相近,不符合“远韵”特点。
D.上句都用典,事类相干,意思相近,不符合“远韵”特点。
故选Bo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由“唐诗对仗工整,黄庭坚试图以‘不工’之对化唐诗的‘稳顺'
为宋诗的‘奇特'……姚鼐亦喜如此对仗……可以看出姚氏之兴趣所
在”“姚鼐亦好在律诗中用散句”姚鼐善于在这种断法中见出‘首尾一
贯'的联系”等处可知,姚鼐“铸铸唐宋”的诗歌风貌主要体现在:
不工的对仗格式、以散句入律诗、语断意连的文法。
由“姚氏虽推崇黄庭坚,但亦发现其诗有浅直之病”可知,姚鼐
对“语言浅近奇肆”是持否定态度的。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材料的能力。
黄诗,由“黄庭坚《送彭南阳》云:'南阳令尹振华镶,三月春
风困柳条。携手河梁愁欲别,离魂芳草不胜招。壶觞谈笑平民讼,宾
客风流醉舞腰。若见贤如武侯者,为言来仕圣明朝。'姚评云:'结太
浅直,不为佳。'”结句“若见贤如武侯者,为言来仕圣明朝”,写遇
贤者动员其出仕,平浅直白,言尽意尽,显现刻露之弊。
姚诗,结句“圣朝举欲留儒者,岂得归田志不违”,并没有直接
招贤,而是宕开一笔,反面陈说(反问、曲笔皆可):朝廷用贤,贤士
怎能不违背归田之志呢?姚诗言尽意不尽,较黄诗更具唐诗蕴藉之味。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金银花
张建春
金银花,性甘寒,清热解毒、消炎退肿,对细菌性痢疾和各种化
脓性疾病都有效。除此之外,金银花形态奇特,花型独特,具有很高
的园林观赏价值;也可做凉茶,当饮料饮用。金银花是多年生半常绿
缠绕灌木,适应性强,不择土质,既耐旱,又耐涝,而且根很深,可
以防止水土流失。
东头唐,西头王,中间隔堵墙。墙是山墙,唐保和王祥家共用的
山墙。房子是泥墙草顶的,山墙是下半截土垒,上半截用土坯砌成的。
山墙的土坯有间隙,隔不了大音,喊一声彼此听得清。唐保家三
间房,王祥家也三间,房子是一起盖的,一般的高,一般的平,如不
是开两个门,还以为是一家的。房后拖了个院子,院子也共墙,墙分
四班垒的,唐保家全一、二班,王祥家全三、四班,都用心,共用的
院墙就牢靠得很。
唐保和王祥好得很,吃个虱子都不忘分对方一个大腿,两家也是,
比亲兄弟还好。
唐保和王祥都是舍得花力气的人,田里的活儿拼了命干,田里的
活儿干完了,就想着法子干别的事,不让力气闲着。唐保和王祥贩荒
草。说是贩也不妥,荒草是自己砍的,挑到集上卖。荒草不是用来烧
锅的,荒草茎硬、结实、利水,是铺房顶的好材料。荒草屋顶比稻草
顶、麦秸顶强多了c有几间荒草房,嫁人,娶老婆都占优势。
去山路不近,山中有一坡坡的荒草,路就显得近了。到秋天,一
有闲空,唐保和王样就相约进山,各自一根扁担、两根绳子、一把刀
上路。
找过人高的荒草砍,人没在草中,弯着腰挥刀,“嚓嚓”嚓嚓嚓”,
剩下的是喘息声和唐保、王祥的呼应声,“唉”哦”,呼应着壮个胆,
山上有野物,野物伤人。
一口气砍下一堆荒草,草堆一边,还得理顺理齐了,之后用山草
作绳,将荒草捆开把。干这活儿时省力,但唐保和王祥都不说话,山
风呛人呢。
把荒草捆完、堆好,一上午时间就过去了,该吃些东西了。唐保、
王样把各自带的东西放山石上,你劝我我让你,换着吃。也没啥好吃
的,不过是山芋、死面饼、锅巴,可都吃得饱饱的。①唐保和王祥相
视一笑,山跟着笑开了。
荒草往回挑,唐保打头,王祥跟上,中间歇上一两次,就到家了。
唐保家门前有个草堆,王祥家门前也有一个草堆,差不多大,整
整齐齐,码的是荒草。
若是闲天,赶上起集,唐保和王祥一道挑上荒草,路上约个价,
卖荒草去。荒草有市场,好卖,一块五一担,挣个辛苦钱。买荒草一
般不会只买一把,往往三五担一起买,唐保和王祥大多是一起出手,
当然价钱也是一样的。
荒草卖了,唐保和王祥不耽误,趁着露水还没干,往家赶。两人
把卖得的钱掖紧了,②相视碰碰目光,村子有了笑意。
砍荒草、贩荒草,让东头唐、西头王两家的日子好过了不少,唐
保和王祥也走得越来越近。有趣得很,平日里唐保和王祥话少,话都
在砍荒草、贩荒草时说完了。
有一天,唐保知王祥翻了脸,应了“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
的老话。
事儿简单,唐保和王祥约好价去卖荒草,一口价一担一块五,王
祥却一块四毛五卖了。那天也怪,集上无二单生意,唐保把一担荒草
原封不动地挑了回来。
回家途中,唐保冷了脸。王祥要解释,唐保担子一横,硬是把王
祥的话挡了回去。
之后,唐保和王祥还是去砍荒草,却是各自走各自的路,有时碰
上了,没在荒草中也没了“唉”“哦”的回应。
草砍好了,还是理顺整齐,唐保和王祥却没了过去的用心。
就那么巧,一次,唐保在挑回的荒草中发现了棵带根的金银花,
王祥也在荒草中遇见了还青丝亮杆的金银花。
唐保没犹豫,将金银花栽在了西院墙边。王祥想也没想,将金银
花栽在了东院墙边C两棵金银花从山里来,隔了堵墙。
金银花都活了,它们各自发叶,悄然地向墙上攀。
唐保和王祥还是砍荒草、贩荒草,抵了面头一低,各忙各的,③
但心中都犯嘀咕:好大个事呢?
有一天唐保发现,两棵金银花在墙头上纠缠,唐保想将自家的金
银花扯下,可没下成手,唐保发现,王祥家院中攀来的藤和自家的一
模一样。
有一天王样发现,两棵金银花在墙头上结下了许多蕾,蕾有红有
白,分不清是谁家的。王祥从自家的根底捋起,总算搞明白了,唐家
的金银花是红的,自家的白中带黄。
金银花开了,太阳一照,好香好香,东头唐家香,西头王家香,
也分不清是谁家的花儿香。
逢集唐保去集上贩荒草,王祥也去了,在集上碰面,突然发现,
各自的扁担上挂着金银花球,花两色,红白相间。
④唐保望了王祥一眼,王祥瞅了唐保一眼,笑没泅开,荒草卖出
去了,一样的价。
唐保的花球是唐保老婆串的。王祥的花球是王祥老婆串的。她们
的手在墙头相遇,采着彼此的花。
又一次进山砍草,山草间有了“唉”“哦”的呼应声。王祥说了件
事:那老人缺五分钱,我让他挑走了。
东头唐家金银花和西头王家的金银花,⑤相视一笑,花香纠葛,
好香好美。
(选自2024年第1期《小小说选刊》)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画波浪线的句子表现了唐保和王祥对生活的态度,也暗示了
他们之间的友谊,这使得原本难行的山路充满了希望和期待。
B.起初砍荒草、贩荒草的过程生动地展现了唐保与王祥的勤劳、
朴实、节俭,同时也表现出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和默契配合。
C.王祥在一次卖荒草时随意降价,违背了之前和唐保有关价格
的约定,导致唐保感到被背叛,原本亲密无间的朋友关系变得疏离。
D.“东头唐家香,西头王家香,也分不清是谁家的花儿香”既
突出了金银花香气四溢的特点,也隐喻了人物关系开始转变。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句均运用拟人手法,描绘唐保和王祥之间默契和愉快的
情绪仿佛感染了周边的自然环境,展现出温馨和谐的氛围。
B.句子③表现了唐保和王祥两人都意识到因为小事而闹翻不值
得,暗示了他们内心深处仍然珍惜彼此之间的友谊。
C.句子④描写唐保和王祥相遇时的神态,两人目光没有碰触,
笑也没有泅开,休现了彼此内心仍难以放下隔阂与芥蒂。
D.句子⑤用唐保和王祥的惯用神态“相视一笑"来描写金银花,
极具情味与深意,暗示了二人最终关系的和解与融洽。
8.请分析金银花在唐保和王祥二人之间情感变化过程中的作用。
9.小说第一段仅仅是介绍了金银花的功效以及特性,虽与小说
内容无关,但不能删掉。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6.C7.C
8.①金银花在二人的情感转变过程中,起到了预示和推动的作
用。金银花的盛开成为了情感转变的催化剂,藤蔓纠缠,花香纠葛,
唤醒了他们彼此内心深处对友情的渴望与珍视。
②金银花的生长习性本身就寓意着坚韧与持久,即使在两人产生
隔阂之后,金银花依然顽强生长,预示着他们之间的情感并未完全断
裂,仍有修复的可能。
9.①为读者提供了金银花的背景知识,金银花作为一种草木,
其特性和品质在某种程度上与小说中的人物以及人物间的情感形成
了隐喻和对照。
②金银花习性乂及特征的介绍为后文金银花被移植后仍能顽强
生长做了铺垫,也使得后文情节的展开自然顺畅。
③通过描绘金银花的特征,暗示故事的主题或者寓意。金银花的
生长习性和美丽外观,象征着生活中的坚韧和美好。
④金银花的形杰特征和观赏价值,也为故事增添了美感,奠定了
温馨和谐的情感基调。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王祥在一次卖荒草时随意降价”错误。结合后文“王祥说了
件事:那老人缺五分钱,我让他挑走了”可知,“随意降价”曲解文意。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句子的能力。
C.“描写唐保知王祥相遇时的神态”错误。“唐保望了王祥一眼,
王祥瞅了唐保一眼”是动作描写。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作用的能力。
在唐保和王祥二人之间情感变化过程中,金银花起着重要的作用。
王祥在一次卖荒草时的降价,导致唐保感到被背叛,原本亲密无
间的朋友关系变得疏离。“东头唐家香,西头王家香,也分不清是谁
家的花儿香”,金银花的盛开成为了情感转变的催化剂,不仅写出了
金银花香气四溢的特点,也隐喻了人物关系开始转变。金银花在二人
的情感转变过程中,起到了预示和推动的作用。“两棵金银花在墙头
上纠缠”藤蔓纠缠,花香纠葛,唤醒了他们彼此内心深处对友情的渴
望与珍视。
由“金银花是多年生半常绿缠绕灌木,适应性强,不择土质,既
耐旱,又耐涝,而且根很深,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一次,唐保在挑回
的荒草中发现了棵带根的金银花,王祥也在荒草中遇见了还青丝亮杆
的金银花''"金银花都活了,它们各自发叶,悄然地向墙上攀”两棵金
银花在墙头上纠缠”可知,金银花的生长习性本身就寓意着坚韧与持
久,即使在两人产生隔阂之后,金银花依然顽强生长,预示着他们之
间的情感并未完全断裂,仍有修复的可能。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从读者层面来看,对金银花“多年生半常绿缠绕灌木,适应性强,
不择土质,既耐旱,又耐涝”等特性与品质的介绍,为读者提供了金
银花的背景知识;同时,小说中的唐保与王祥在产生隔阂之后,情感
并未完全断裂,仍有修复的可能,这与金银花坚韧与持久的生长习性
是相应的,也就是说金银花与小说中的人物以及人物间的情感形戌了
隐喻和对照。
从情节的角度来看,“金银花是多年生半常绿缠绕灌木,适应性
强”为“金银花都活了,它们各自发叶,悄然地向墙上攀”的情节做
了铺垫,也使得后文情节的展开自然顺畅。
从主旨的角度来看,金银花“多年生半常绿缠绕灌木,适应性强,
不择土质,既耐旱,又耐涝”的特征,暗示故事的主题或者寓意。“金
银花形态奇特,花型独特,具有很高的园林观赏价值”,金银花的生
长习性和美丽外观,象征着生活中的坚韧和美好。
另外,金银花形态奇特,花型独特,具有很高的园林观赏价值,
“金银花开了,太阳一照,好香好香”,“各自的扁担上挂着金银花球,
花两色,红白相间”,也为故事增添了美感,奠定了温馨和谐的情感
基调。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壬子,尹子奇复征兵数万,攻睢阳。先是,许远于城中积粮至六
万石,虢王李巨以其半给濮阳、济阴二郡,远固争之,不能得;既而
济阴得粮,遂以城叛,而睢阳城至是食尽。将士人縻米日一合①杂以
茶纸树皮为食而贼粮运通兵败复征。睢阳将士死不加益,诸军馈救不
至,士卒消耗至一千六百人,皆饥病不堪斗,遂为贼所围,张巡乃修
守具以拒之。贼为云梯,势如半虹,置精卒二百于其上,推之临城,
欲令腾入。巡预于城潜凿三穴,候梯将至,于一穴中出大木,末置铁
钩,钩之使不得退;一穴中出一木,拄之使不得进;一穴中出一木,
木末置铁笼,盛火焚之,其梯中折,梯上卒尽烧死。贼又造木驴攻城,
巡熔金汁灌之,应投销银。贼又于城西北隅以土囊积柴为磴道,欲登
城。巡不与争利,每夜,潜以松明、干蒿投之于中,积十馀日,贼不
之觉,因出军大战,使人顺风持火焚之,贼不能救,经二十馀日,火
方灭。巡之所为,皆应机立办,贼伏其智,不敢复攻,遂于城外穿三
重壕,立木栅以守巡,巡亦于其内作壕以拒之……
(《资治通鉴》,有删改)
注:①合:十分之一。
材料二:
始,肃宗诏书侍郎张镐代贺兰进明节度河南,率浙东李希言、浙
西司空袭礼、淮南高适、青州邓景山四节度椅角救睢阳,巡亡三日而
镐至,十日而广平王收东京。时议者或谓:巡守睢阳,众六万,既粮
尽,不持满按队出再生之路,与夫食人,宁若全人?于是张浚、李纾、
董南史、张建封、樊晁、朱巨川、李翰成谓巡蔽遮江、淮,沮贼势,
天下不亡,其功也C
(节选自《新唐书》)
材料三:
《新唐书》记载:“众议东奔,巡、远议以睢阳江、淮保障也,
若弃之,贼乘胜鼓而南,江、淮必亡J赞曰:“张巡大小数百战,虽
力尽乃死,而唐全得江、淮财用,以济中兴,引利偿害,以百易万可
矣。”
(节选自《新唐书》)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
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将士A人縻米B日一合C杂以茶纸D树皮为食E而贼粮运F通G
兵败H复征。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应,意为应该,与《促织》中“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的“应"意义不同。
B.穿,意为开凿,与《孔雀东南飞》中“赍钱三百万,皆用青
丝穿”的“穿”意义不同。
C.椅角,即指角,指分兵牵制或夹击敌人。文中表示为救睢阳
而采取的用兵阵法C
D.济,意为帮助,援助,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中的“济”意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睢阳守城的将士得不到援兵,诸军粮食救应不至,仅剩的一
千六百士卒被贼兵围困,张巡便准备守城战具抵御敌人。
B.面对敌军制作的各种进攻武器,张巡随机应变,巧妙设置各
种机关予以破解,保护城的同时也得到叛军的佩服。
C.张巡经历大小数百次战斗,力量用尽后死去。张巡死后广平
王用十天收复洛阳,有人认为天下不亡有张巡的功劳。
D.面对内无粮草外无援军的不利因素,有人曾提议向东转移保
存实力,但张巡、许远等死守睢阳城,挫败敌军气焰。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虢王李巨以其半给濮阳、济阴二郡,远固争之,不能得。
(2)巡、远议以睢阳江、淮保障也,若弃之,贼乘胜鼓而南,
江、淮必亡。
14.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概括张巡的形象。
【答案】10.CEG
11.A12.C
13.(1)虢王李巨拿其中的一半给濮阳、济阴二郡,许远坚决
争辩,但没有成功C
(2)张巡、许远认为睢阳是江、淮屏障,如放弃,贼兵就会乘
胜鼓噪南窜,江、淮必亡。
14.①随机应变,机智有谋;
②不畏牺牲,宁死不屈;
③忠贞爱国;
④远见卓识。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将士每人每日给米一合,并夹杂茶纸、树皮而食,而叛军
却粮道畅通,兵员充足,伤亡能够及时得到补充。
“将士人縻米日一合”,是主谓句,不可断开,在C处停顿。
“杂以茶纸树皮为食”,“以……为”固定结构,不可断开,在E
处停顿。
“而贼粮运通”,“运通”作“贼粮”的谓语,本句为主谓结构,
在G处停顿。
故在CEG三处断开。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一词多义的能力。
A.“应,意为应该“错误。立刻,随即;随着。句意:木驴立刻
被销毁。/每当听到琴瑟的弦音,就会随着节奏(旋律)翩然起舞。
B.正确。开凿;把东西串联起来。句意:于是在城外挖了三道壕
沟。/送了聘金三百万,全部用青丝串联起。
C.正确。句意:率浙东李希言、浙西司空袭礼、淮南高适、青州
邓景山四位节度使互为椅角之势,以救睢阳。
D.正确。句意:得以用来援助中兴大业。/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
修养个人品德,显达的时候就使天下人都得到好处。
故选Ao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张巡死后广平王用十天收复洛阳”错误。原文说的是“巡亡
三日而镐至,十日而广平王收东京”,即张巡死后三天张镐兵到,十
天后广平王收复东京洛阳。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固”,坚决;“得”,成功;
(2)“保障”,屏障;“鼓”,名词用作动词,鼓噪;“南”,名词
用作动词,南下。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由“巡预于城潜凿三穴,候梯将至,……巡之所为,皆应机立办,
贼伏其智,不敢复攻,遂于城外穿三重壕,立木栅以守巡,巡亦于其
内作壕以拒之……”可知,张巡随机应变,机智有谋;
由“睢阳将士死不加益,诸军馈救不至,士卒消耗至一千六百人,
皆饥病不堪斗,遂龙贼所围,张巡乃修守具以拒之”张巡大小数百战,
虽力尽乃死”可知,张巡不畏牺牲,宁死不屈,忠贞爱国;
由“众议东奔,巡、远议以睢阳江、渔保障也,若弃之,贼乘胜
鼓而南,江、淮必亡”可知,张巡具有远见卓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壬子(初六),叛军大将尹子奇又征兵数万名,来围攻睢阳。先前,
许远于睢阳城中积蓄资粮达六万石,虢王李巨把其中的一半给濮阳、
济阴二郡,许远坚决争辩,但没有成功。济阴得到粮食以后,随即连
城投降了叛军,而睢阳城中的积粮此时已被吃尽。将士每人每日给米
一合,并夹杂茶纸、树皮而食,而叛军却粮道畅通,兵员充足,伤亡
能够及时得到补充c睢阳守城的将士死伤得不到援兵,诸军粮食救应
不至,士卒损耗得仅剩下一千六百人,都因为饥饿疾病没有多少战斗
力,于是睢阳城被叛军紧紧地包围,张巡便准备守城的战具抵御敌人。
叛军制作了云梯,高大如半个彩虹,上面安置了二百精兵,推临城下,
想令士兵跳入城中c张巡事先在城墙上暗中凿了三个洞穴,等待云梯
快临近时,从一穴中伸出一根大木,头上设置了铁钩,钩住云梯使不
得退去;又一穴中出一根木头,顶住云梯使不得前进;其余一穴中出
一大木,头上安置了一个铁笼,笼中装着火焚烧云梯,云梯从中间被
烧断,梯上的士卒全部被烧死。叛军又制作木驴来攻城,张巡就熔化
铁水浇灌木驴,木驴立刻被销毁。叛军最后在城西北角用土袋和柴木
积成阶道,想借此登城。张巡不与叛军交战,只是每天夜晚,暗中把
松明与干草投进正在堆积的阶道中,共十多天,叛军没有察觉,张巡
乘机出军大战,派人顺风纵火焚烧阶道,叛军无法救火,经过二十多
天大火才熄灭。张巡的所作所为都是随机应变,立刻办理。叛军佩服
他智谋高强,不敢再来进攻。于是在城外挖了三道壕沟,并置立木栅
而围城,张巡也在城内挖了壕沟以对抗敌人……
材料二:
原先,肃宗下诏命中书侍郎张镐接替贺兰进明为河南节度使,率
浙东李希言、浙西司空袭礼、淮南高适、青州邓景山四位节度使互为
掩角之势,以救睢阳。张巡死后三天张镐兵到,十天后广平王收复东
京洛阳。当时议政者中布人认为:张巡开始守唯阳时,有兵六万,粮
尽之后,不保存实力率队出城求再生之路,与其吃人,何如保全人?
但是张浚、李纾、董南史、张建封、樊晃、朱巨川、李翰等都认为张
巡护卫江、淮,挫贼气焰,天下不亡,是他的功劳。
材料三:
《新唐书》记载:“大家议论向东转移,张巡、许远认为睢阳是
江、淮屏障,如放弃,贼兵就会乘胜鼓噪南窜,江、淮必亡」称赞
说:“张巡经历了大小数百次战斗,虽然力量用尽后死去,但使唐朝
完全拥有江、淮的财物,得以用来援助中兴大业,用带来的利益去补
偿弊害,就像用一百来换一万一样是可以的。”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台山杂诗
(金)元好问
其四
颠风作力扫阴霾,白日青天四望开。
好个台山真面目,争教坡老不曾来?
其五
山云吞吐翠微中,淡绿深青一万重。
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四诗人运用比拟和反问的修辞手法,不仅描写了大风过后
青天白日下的台山,而且在最后一句与苏轼关联。
B.其四前两句是作者置身峰顶,将台山四周尽收眼底的观感;
其五前两句是远望所见,从色彩角度赞美台山景象。
C.“吞吐”二字写出山间云雾在青翠山峦间飘荡出没,与“日
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意境相近。
D.其五化用杜甫《赠花卿》“此曲只应天上有”,以天上美景相
夸,抒发了诗人对台山的赞叹及热爱之情。
16.谈谈《台山杂诗》(其五)这首诗所蕴含的哲理与苏轼《题
西林壁》所揭示的哲理有何不同。
【答案】15.C16.①苏轼《题西林壁》所提示的主要在于
“不同角度全面看事物”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
②其五”岂知身在妙高峰”旨在告诉人们:站得高就看得远、看
得清。
【解析】
【15题详解】
木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意境相近”错误。“吞吐”二字写出了山间云雾时隐时现的美
妙景象,空灵活脱,情趣盎然;“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
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
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意境不同。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苏轼《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
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
不出正确的结论,揭示了“不同角度全面看事物”和“当局者迷,旁
观者清”的哲理。
其五”岂知身在妙高峰”,意思是欣赏到如此美丽的景色,哪里
知道是应为身处妙高峰呢?末句用妙高峰作比,以反问语气旨在告诉
人们:站得高就看得远、看得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两句
写出元宵佳节头戴各种饰品的女子有说有笑,携香远行的热闹场面。
(2)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感叹到“”,
那么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来抵抗秦国;苏洵在《六国论》中也指出“”,
齐人不依附秦国,刺客不前行,良将还在,也可与秦国较量。
(3)小明周末去听了一场民族音乐会,既有铿锵响亮的鼓声,
又有悠扬婉转的箫声,简直是一场听觉盛宴。这让他想到我们学过的
古诗文中也有“箫鼓”的意象,正如“,”两句。
【答案】①.蛾儿雪柳黄金缕②.笑语盈盈暗香去
③.使六国各爱其人④.向使三国各爱其地⑤.千骑拥高
牙⑥.乘醉听箫鼓(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的字有:饿、缕、盈、箫。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段时间,一位视频博主频频出圈。他行走于世界主要城市街头,
靠一身“东北大花”服饰以及巧妙的短视频构思,斩获一大批粉丝,
吸引了大波流量。
“东北大花”并非一种花卉,最开始是那些具有形象化概括能力
的网民,给东北地区过去一款常见布料取的绰号。这款布料色彩大胆、
特点鲜明,多以鲜艳的红色打底,点缀着绿叶、怒放盛开的牡丹花和
灵动飘逸的凤凰,再辅以叶子的黄色勾边,让人过目不忘。
①“东北大花,在全媒体时代的出圈,②对整个东北地区文化辨
识度与影响力的提升大有裨益。③东北地区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④多民族在白山黑水之间持续不断地汇合,⑤让这片土地拥有了区别
于中原地区的历史文化特点。⑥可以说“东北大花”在一定程度上具
有东北文化标识的功能。⑦其中的“东北”二字框定了这一标识的地
域范围,⑧“大花”传递了浓烈、火热、奔放与豪放也契合东北人的
性格。⑨这也是“东北大花”之所以受人喜欢的原因之一。
对“东北大花”带来的这一波“泼天流量”,我们在努力保持住
热度的同时,也理应将东北文化中的闪光点传播出去。
18.下列句子中的“于”与文中加点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
的一项是()
A.当然,这两个小孩子,根本不同于解除武装的俘虏。
B.他看着我欠下棋长大,但却青出于蓝,下得比我们好。
C.老师鼓励我们要勇于探索新的道路,千万不可步人后尘。
D.真正的修养永远都在半道上,与宇宙共振,于永恒中生存。
19.文中第三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
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18.D19.第④句可修改为:多民族在白山黑水之
间持续不断地融合;
第⑧句可修改为:“大花”传递浓烈、火热、奔放与豪放也契合
东北人的性格;
第⑨句可修改为:这也是“东北大花”受人喜欢的原因之一。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义的能力。
文中加点的“于”,介词,在。
A.介词,表比较Q
B.介词,从。
C.介词,表示某个方面或某个动作上。
D.介词,在。
故选Do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第④句,“多民族……汇合”主谓搭配不当,“汇合”改为“融合”。
第⑧句,“传递了浓烈、火热、奔放与豪放也契合东北人的性格”
句式杂糅,“了”改为“的
第⑨句,“之所以受人喜欢的原因之一”句式杂糅,可删去“之所
以“。
(二)语言文字运用n(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村庄里骤然骚动起来,传出说话的声音,男人女人们站在
街巷里观赏大火的奇观,火焰像瞬息万变的群山,时而千仞齐发,时
而独峰突起;,,;火焰像恣意狂舞着的万千猫
猴万千精灵。人们地看着自己送进白鹿仓里的麦子顷刻变成了
壮丽的火焰。黑娃站在窑墙的崖畔上观赏自己的杰作,小娥半倚在他
的臂弯里。村里传来士兵们的嚷嚷声,拗口鳌牙的河南口音听
来愈觉别扭,逼赶人们去救火。士兵们忽视了村子外头崖坎下的窑洞,
只在村庄里打门叫户厉声吆喝。黑娃跑回窑洞挑起两只木桶,挣脱了
小娥的阻拦:“我到跟前去看看热闹。”他从村子中间的大涝挑了两桶
水,夹在担桶和端盆的男人们中间,走过村巷走过白鹿镇街道就无法
前进了,大火得人的脸皮疼痛,滚滚浓烟呛得人睁不开眼睛,
于是就把水随地泼掉挑着空桶往回走。那火已经无法补救。赤臂裸腿
的人根本无法靠近火堆一步。被烧着的麦粒弹蹦起来,在空中又烧着
T,像新年时节夜晚燃放的焰火。大火烧到天亮,耀丽的光焰使东原
上冒起的太阳失去魅力。
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嘈嘈杂杂痛心疾首垂头丧气炙烤
B.窸窸窣窣痛心疾首气急败坏炙热
C.嘈嘈杂杂幸灾乐祸气急败坏炙烤
D.窸窸窣窣幸灾乐祸垂头丧气炙热
21.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
简要分析。
22.仿照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续写一个句子,要求结构相似,
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
【答案】20,C21.①句中把“在空中又烧着的麦粒”比作
“夜晚燃放的焰火”,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
②麦粒在空中燃烧的绚烂,与焰火在半空中的绽放,二者形态相
似;
③麦粒“弹蹦”到空中,与焰火升腾到空中的方式,二者动态相
似。
22.①火焰像灵动多变的舞者,时而呼啸怒吼,时而缠绵呢喃;
②火焰像变幻莫测的大海,时而海浪滔天,时而风平浪静。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成语能力。
第一处,嘈嘈杂杂:指声音喧闹、杂乱扰人。窸窸窣窣:拟声词,
形容摩擦等轻微细小的声音。语境令“骤然骚动”的提示,故“说话
的声音”应是嘈杂的,故选“嘈嘈杂杂、
第二处,痛心疾首:多指对人或事的痛恨,也指对自己所犯错误
的悔恨。幸灾乐祸:指看到别人遭到灾祸反而很高兴。从语境“观赏
大火的奇观”“壮丽的火焰”观赏自己的杰作”等处可见,人们对这场
大火的态度是高兴的,故选“幸灾乐祸”。
第三处,气急败坏:形容因愤怒或激动而慌张地说话、回答或喊
叫。垂头丧气: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靡不振的样子。
士兵们因大火而感到愤怒而无措,故选“气急败坏”。
第四处,炙烤:①在火上烤;②曝晒过度。炙热:像火烤一样的
热,形容极热,也可形容心情澎湃。此处指火烤得人脸疼,强调的是
“烤”而不是“热二故选“炙烤”。
故选C。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像新年时节夜晚燃放的焰火”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在空
中又烧着的麦粒”比作"夜晚燃放的焰火”,烧着的麦粒燃起“耀丽的
光焰”,这与焰火绽放的情景相似,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
麦粒燃烧的形态,与焰火绽放的形态相似;
烧着的麦粒“弹蹦起来”,与焰火升腾到空中的方式,二者动态
相似。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
作答本题需要分析目标句的特点。根据“火焰像瞬息万变的群山,
时而千仞齐发,时而独峰突起”,首先可以确定仿写句子的形式为
“……,时而……,时而……”;然后分析目标句的修辞手法,“火焰
像瞬息万变的群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接着还要注意目标句的
逻辑关系,“千仞齐发”“独峰突起”均形象地描绘了“群山”的特征。
据此分析仿写。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容易因为巳经发生的投入而作出非理性的决策。”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积重难返情理之中壮士断腕理固亦然
船行海上,倾覆在即,船头之人仍执迷不悟,欲挽狂澜。此时,
每多一分的投入就是朝向万劫不复的一次助推,如此显见的徒劳无功,
为何不另寻它法?
这幅漫画指向了心理学中叫做“沉没成本效应”的现象。沉没成
本就是我们已经付出并且无法回收的支出。沉没成本越大,人们对目
标达成的心理预期越高,越容易做出非理性的决策。而理性,是对事
情进行科学的分析判断,对执行方案进行审慎的权衡的一种思维方式。
人人皆知理性决策的重要性。但为何随着投入的加大,就越难做出理
性的决策?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天道酬勤”是深入人心的成功之道,“功亏
一簧”是长久以来专为圭臬的反面教材。人们总是相信“付出与回报
成正比”,希望在现有的路上持续前进,让走过的每一步都可以作数,
让流过的每一滴汗都能闪光。一旦改变决策,换向而行,可能意味着
前功尽弃;意味着对自己的否定;意味着要承受别人的失望甚至责难;
也可能意味着成本耗尽,极难东山再起。这种情况下,为保有一时的
表面繁荣,就产生了逃避问题的“赌徒心理”,也确实是人之常情。
但是一时的前进逆转不了“南辕北辙”的趋势,暂时的保全抵抗
不住“决堤溃坝”的必然。无数人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赌徒心理不
可取。唯有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扛起理性的大旗,才能看得见
未来。
理性决策是为现在负责,为未来考量,而不是囿于过去,咬牙硬
撑。的确,当对一件事情,投入了大量的时间、金钱、精力、感情……
人会本能地“硬着头皮,咬牙坚持"。这种思维习惯,让我们在关键
时刻无法理智。但是,过分看重过去的付出,可能会失去更多。只有
痛定思痛,把目光投到当下和未来,及时止损,勇敢地去解决问题,
才可能让理想的未来到来。
理性决策,及时止损,赢在未来,过去也会重新焕发光彩。
“如果你为失去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会失去群星二人生本
就不是一帆风顺的旅程,而是要经历不断的肯定又否定。想要获得成
长,赖于勇于止损,理性决策。当勇气战胜了怯弱,理性打败了非理
性,未来的日子,你我变得更加敏锐,知分寸,懂进退,明取舍C那
么一切坎坷,就具有了启蒙心智的价值;一番迂回,也增添了磨砺品
行的意义。
积重难返,情理之中,但必须要返!哪怕痛彻心扉,壮士也要以
断腕的决断,去换得灵台清明,方能赢在未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漫画类材料作文题。
这则漫画材料指向了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因为已经有所投入,
则明知会遭遇失败也不舍得自己已经付出的一切,不愿意放弃。这种
现象在心理学上叫“沉没成本效应"。“沉没成本效应”指人们在做决
策时,往往会受到过去已经发生且无法回收的成本(即沉没成本)的
影响,从而无法做出最理性的决策。这些沉没成本可能是金钱,也可
能是时间、情感、精力……当沉没成本产生时,人们会本能地“硬着
头皮继续下去二
写作时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着眼“沉没成本效应''的表现,如面
对明显失败的项目,我们往往因为过去的投入而难以放弃,会继续投
入更多的资源;在情感关系中,即使对方已不再投入或关系已变质,
我们会因为过去的付出而难以割舍;我们会因为习惯某个事物(某种
生活方式、工作习惯等)而难以改变,即使这样做已经不再适合我
们……或者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分析“沉没成本效应”产生的原因,
“沉没成本效应”源于我们内心深处不愿接受失败、损失及浪费的心
理。也可以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讨论解决“沉没成本效应”的办法:
人不能永远坐在那里为曾经的损失而悲伤,不能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
不要让过去绑架未来,要想办法弥补创伤;要学会设定止损点,能理
性评估成本与收益;要学会放弃,能断舍离;要培养决策勇气,要积
极寻求外部支持,等等。
立意:
1.悬崖勒马,为时未晚。
2.有舍才能有得。
3.有时候,掌握放弃的智慧更能收获成功。绝密★启用并使用完
毕前
2024届山东省济南市高考针对性训练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
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
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o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胸臆中流出”的性灵诗风至少有两个弊端,一是诗行一气直
下,容易产生“滑俗”之弊;二是浅近,缺乏含蓄蕴藉的韵味。对此,
姚编有清楚的认识。姚鼐虽未直接点名批评袁枚,实亦流露出不满。
他评白诗云:“香山以流易之体,极富赡之思,非独俗士夺魄,亦使
胜流倾心。然滑俗之病,送至滥恶,后皆乂太傅为藉口矣J
袁枚在六十岁生日诗中就有“想为香山作后身”之句,所以姚鼐
所指后世“滑俗”之病,无疑是针对性灵诗风的弊端。姚鼐明确指出,
“欲作古贤辞,先弃凡俗语”,他批评其时两大诗派“浅易询灶妪,
险怪趋虬户”,以“浅易”和“险怪”直指袁枚与厉鹑之失。性灵诗派
外,王士稹及其追随者追求神韵,然格局狭小,骨力不张,滑落为诗
坛边缘性存在;宗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围挡施工临时用电安全保障合同3篇
- 2024年人员劳务分包合同模板:大型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劳务合作专案2篇
- 老年大学课程评估管理制度
- 2024年度散装水泥罐租赁与运营维护合同3篇
- 2024年度生态保护红线内土石方运输与植被恢复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柑橘批发交易合同
- 2024年活动中心知识产权保护合同
- 2024年某品牌酒店承租经营合同版B版
- 麻醉前病情评估和讨论制度流程
- 2024年标准版移动起重机租赁合同范本版B版
- 信息安全意识培训课件
- 攀岩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华中农业大学
- 饮食的健康哲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青岛大学
- MOOC 理解马克思-南京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MOOC 国际私法-暨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涂色画简笔画已排可直接打印涂色
- 空调维修派工单(共1页)
- 运动场监理大纲
- 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上全册文言文课下注释
- 十二种健康教育印刷资料
- RTO处理工艺PFD计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